唐太宗有一个女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爱上了她,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他处死。
他死后化身为蛇,紧紧地缠住公主。
公主很辛苦,道士向公主指点迷津,叫她到高丽的青平寺去。
到达以后,在青平寺前,公主对蛇说:在这里等我,我拿食物来。
公主进去后再没有回来。
于是,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她对他说:可以等我吗?
我去拿钱来。
在这里等我,然后再没有回来。
他去找她,站在那扇大门前,忽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他转身走了。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1、饮食男女 性欲,是探寻洪尚秀电影世界最重要的秘密通道之一,有时候看他的电影,你甚至只需尾随男主人公蓬勃的欲望,就能清晰地把握其意图的整体脉搏。
[生活的发现]最终似乎还表明,男人对情欲的需求事实上超过了性欲,或者说,最终男人对情感的占有欲会超越对身体的占有欲。
男人总是试图尝试更高层次的占有,从身体到情感,又从情感到灵魂,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男人最终得到的只是失落——要么是得不到而失落,要么是得到了而失落。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和小津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吃饭、饮酒不同,洪尚秀电影里的吃,用意多半会直指饭后的性事。
[江原道之力]中的海鲜,壮阳的意味不言而喻;[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两个朋友久别重逢,见面吃饭,酒未到酣处就开始分别向同一个餐馆女服务生调情;在[生活的发现]里,导演更是在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性事之前,都精心安排了一顿酒饭,甚至有一回,还出现了男演员在饭桌上和陌生女人调情的滑稽场面。
吃是一种生活常态,做爱也是。
压抑性欲和不吃,才是变态。
从吃和性的渐进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出,洪尚秀对日常生活(世俗)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渗透着两重含义——不回避和不煽情,这在当代世界电影中并不常见。
一个男人对于自身欲望的尊重,往往比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尊重更加可靠。
洪尚秀比较习惯于使用男性视角来观察世界,这种观察的焦点常常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女人身上,但最终又会落回到那个男人的精神处境。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忠厚、诚恳的叙述方式,相反,我对很多男性作者摆出一副女性代言者的姿态感到不解,事实是我不相信一个男人可以切身体会女性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焦灼,那些貌似女性立场的男性写作,充其量只是表现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同情而已。
洪尚秀电影中的女人,最大的特征除了感性和性感,就是不可知(不可捉摸)。
在她们身上,寄托了太多男性视角的揣测和幻想,但最终男人们只能捕获她们的肉体,却无法捕获她们的灵魂。
这并非因为她们的灵魂是虚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对这些女人,这些男人缺少一个有诚意的出发点和付出爱的胆量。
更何况,说到底一切捕捉他人灵魂的企图本身就都是徒劳的,除了他妈的死神和上帝,谁又有权力这么做呢?
2、旅行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宿命的是,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旅行也和性有关,原因大概是旅行可以不断地给人提供一些情欲和做爱的可能。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安居,旅行是动态的,它具有漫游和寻找的双重含义。
不过,在洪尚秀的电影里还常常会出现两个男人一起旅行的情况,这个时候,旅行的意义就会出现含混、暧昧的多意性。
我注意到,当洪尚秀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一同旅行,他们往往会在到达目的地前中途放弃,而原因常常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看到了不喜欢的人)。
这种缺少坚定目标的男性同盟,在行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和不彻底性,但是如果此时有女伴同行,或者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一个名胜景点,而是一个女人的卧室,他们就决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但寻找是,“漫无目的”也是寻找的一种形式,只是相对比较被动。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洪尚秀寻找的,其实就是韩国影评人所说的:“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寻找‘神话’”。
3、未遂的性欲与男男同谋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生活的发现]里,演员对作家朋友的生活构成了侵犯,原因就是他和朋友的女友睡了觉。
虽然他并不爱那个女人,但既然占有了她的身体,就已经伤害朋友(另一个男人)对此的所有权。
这绝不是一个东方文化特有的狭隘思想,在大量的西方传说和历史片段中,类似事件也比比皆是。
这其实是男(父)权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未遂的性欲,会造成巨大的失落和挫败,但有时候,挫折感并不会出现。
同样是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和女学生去开房,却被中途打扰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男老师和那个女学生竟然都没有感到非常的沮丧,相反他们正好了衣冠,坦诚地聊起天来。
但我不认为这是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因为这种表面的谅解很可能说明的只是这次的性企图还缺少酝酿,而不是别的什么。
[江原道之力]中也曾出现男人未遂的性欲,事发之后,那个郁闷警察把自己挂在阳台外,这个荒唐的举动具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
但当影片结尾,女孩和大学教师上床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造成警察未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是因为那个女孩并不爱他。
这个未遂更有说服力,但另一个,却更冷冽。
4、知识分子特色 洪尚秀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事实上,他本人还是一位作家。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这大概注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是属于“小众”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洪尚秀对当代人(特别是处于焦虑和困惑状态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微妙把握,确实时常令人叫绝。
特别是他以性还原了知识阶层最基础的人性,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传统的道德焦虑正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化。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在春川有一名胜为清平寺,相传一个源自唐朝的民间故事,一平民少年因与公主相恋而被唐太宗问斩,死后他化身为巨蛇苦缠公主;直至公主听道士的话,在清平寺前向巨蛇说︰“我会带食物回来,请在此等我。
”当她一入寺后,便再没回来,而巨蛇欲入寺时,当一到“回转门”时,突然雷电交加,因而吓走了巨蛇。
上边这个故事是韩国电影《生活的发现》中主角的一个朋友讲个他的,现实中可能也是韩国一个旅游景点的传说。
电影中的故事和现实中的传说有什么区别没办法去考证,我们就以电影中的为主来解释下这个电影。
很多看多这部电影的人,都会用男人、性、女人、交配权来解释这部电影,从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它当成一部彻头彻尾的情欲电影了,影片中加两三场做爱的戏,并不代表的就要拿性来作为主体。
看这部电影应该变成电影中主角来看整个故事,包括其中蛇的故事。
仔细看蛇这个故事,其中最悲情的不是公主,而是书生,他与公主是相爱的,但被唐太宗杀了,然后变成蛇缠着公主,按照一个人性的理论来说,蛇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人的愤怒时会做出任何事情,蛇想与公主死在一起是单方面的意愿,但蛇会觉得我们是相爱的,公主也会这么想,但结果公主用了道士的方法骗了蛇,所以蛇是一个最悲情的人物,还有一些人说蛇象征的诱惑或者生殖器,是不是只要有棍状物体就说它代表性呢?
提出这些理论估计大多都是性饥渴!
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就是一个男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哪怕是与一个女人做爱,也是为了新鲜,做两次之后再某个时刻幻想起了以后美好的生活,结果女人并没有答应自己,男人很伤心的走了,但很快就会过去,因为男人知道自己经常说谎,只是天真了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根本不知道。
这男人是处女座的可能性很大!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1、饮食男女性欲,是探寻洪尚秀电影世界最重要的秘密通道之一,有时候看他的电影,你甚至只需尾随男主人公蓬勃的欲望,就能清晰地把握其意图的整体脉搏。
[生活的发现]最终似乎还表明,男人对情欲的需求事实上超过了性欲,或者说,最终男人对情感的占有欲会超越对身体的占有欲。
男人总是试图尝试更高层次的占有,从身体到情感,又从情感到灵魂,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男人最终得到的只是失落——要么是得不到而失落,要么是得到了而失落。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和小津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吃饭、饮酒不同,洪尚秀电影里的吃,用意多半会直指饭后的性事。
[江原道之力]中的海鲜,壮阳的意味不言而喻;[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两个朋友久别重逢,见面吃饭,酒未到酣处就开始分别向同一个餐馆女服务生调情;在[生活的发现]里,导演更是在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性事之前,都精心安排了一顿酒饭,甚至有一回,还出现了男演员在饭桌上和陌生女人调情的滑稽场面。
吃是一种生活常态,做爱也是。
压抑性欲和不吃,才是变态。
从吃和性的渐进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出,洪尚秀对日常生活(世俗)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渗透着两重含义——不回避和不煽情,这在当代世界电影中并不常见。
一个男人对于自身欲望的尊重,往往比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尊重更加可靠。
洪尚秀比较习惯于使用男性视角来观察世界,这种观察的焦点常常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女人身上,但最终又会落回到那个男人的精神处境。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忠厚、诚恳的叙述方式,相反,我对很多男性作者摆出一副女性代言者的姿态感到不解,事实是我不相信一个男人可以切身体会女性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焦灼,那些貌似女性立场的男性写作,充其量只是表现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同情而已。
洪尚秀电影中的女人,最大的特征除了感性和性感,就是不可知(不可捉摸)。
在她们身上,寄托了太多男性视角的揣测和幻想,但最终男人们只能捕获她们的肉体,却无法捕获她们的灵魂。
这并非因为她们的灵魂是虚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对这些女人,这些男人缺少一个有诚意的出发点和付出爱的胆量。
更何况,说到底一切捕捉他人灵魂的企图本身就都是徒劳的,除了他妈的死神和上帝,谁又有权力这么做呢?
2、旅行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宿命的是,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旅行也和性有关,原因大概是旅行可以不断地给人提供一些情欲和做爱的可能。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安居,旅行是动态的,它具有漫游和寻找的双重含义。
不过,在洪尚秀的电影里还常常会出现两个男人一起旅行的情况,这个时候,旅行的意义就会出现含混、暧昧的多意性。
我注意到,当洪尚秀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一同旅行,他们往往会在到达目的地前中途放弃,而原因常常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看到了不喜欢的人)。
这种缺少坚定目标的男性同盟,在行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和不彻底性,但是如果此时有女伴同行,或者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一个名胜景点,而是一个女人的卧室,他们就决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但寻找是,“漫无目的”也是寻找的一种形式,只是相对比较被动。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洪尚秀寻找的,其实就是韩国影评人所说的:“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寻找‘神话’”。
3、未遂的性欲与男男同谋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生活的发现]里,演员对作家朋友的生活构成了侵犯,原因就是他和朋友的女友睡了觉。
虽然他并不爱那个女人,但既然占有了她的身体,就已经伤害朋友(另一个男人)对此的所有权。
这绝不是一个东方文化特有的狭隘思想,在大量的西方传说和历史片段中,类似事件也比比皆是。
这其实是男(父)权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未遂的性欲,会造成巨大的失落和挫败,但有时候,挫折感并不会出现。
同样是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和女学生去开房,却被中途打扰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男老师和那个女学生竟然都没有感到非常的沮丧,相反他们正好了衣冠,坦诚地聊起天来。
但我不认为这是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因为这种表面的谅解很可能说明的只是这次的性企图还缺少酝酿,而不是别的什么。
[江原道之力]中也曾出现男人未遂的性欲,事发之后,那个郁闷警察把自己挂在阳台外,这个荒唐的举动具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
但当影片结尾,女孩和大学教师上床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造成警察未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是因为那个女孩并不爱他。
这个未遂更有说服力,但另一个,却更冷冽。
4、知识分子特色洪尚秀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事实上,他本人还是一位作家。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这大概注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是属于“小众”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洪尚秀对当代人(特别是处于焦虑和困惑状态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微妙把握,确实时常令人叫绝。
特别是他以性还原了知识阶层最基础的人性,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传统的道德焦虑正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化。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简单的人物,缓慢的镜头,看似无关的情节,洪尚秀的电影不是谁都能接受,但肯定是有风格的。
影片借由一个落魄男人和两个女人先后发生的故事,同样的肢体动作不同的态度,剖开男人情欲与情感的分离。
第一个女人紧紧追问也没等到“我爱你”,他对第二个女人却脱口而出。
不能装在心里的,纵使再热情的爱慕也等不到清早的执手相握,留下再美的照片也会被随意舍弃。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看到算命的一番话,我就知道注定不会在一起了,男主和旧相识 在听完算命的一番话后,心里都会做出可行性评估,如果选择强行在一起风险很大,幸福的几率有多高?
B女反而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和一个可期待的美好未来,保持现状对自己来说也许是最佳选择男主也怕自己会后悔、给不了她幸福,我们的人生选择受太多因素的干扰,选择了就勇敢走下去,坚持不了要放弃就勇敢选择放弃,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中 坚持和放弃。。。
洪尚秀的吸引力之源来自于某种紧张感。
松散表面之下,结构的严密性。
故意延缓步调,有条不紊,同时保留大量缝隙,夹杂犹豫与不相关的走神。
但在转折之时,却完全是冷酷的。
某种程度来说,所谓风格仅仅是重复而已。
就像奏鸣曲中飘忽而来的动机,也许仅仅轻轻地暗示着。
然而那个动机,提醒着细心的听众,这就是命运,它在还魂,它在重复,它在壁橱里悉索作响。
细心的观众们需要格外注意影片中的重复,在故意的拖延中更加显眼:一、台词的重复。
失败的演员金俊淳,被导演训斥,导演骂道:“即使做人不易,也不要做一个禽兽。
”金俊淳旅行到春川,曾两次重复这句台词,一次一本正经地告诫他的朋友,另一次训诫爱慕他的秀婷。
二、动作的重复。
在火车上遇到女人孙娅,并燃起爱情之火。
孙娅的魅力何在呢?
金俊淳发现了埋藏十年的回响。
十年前,金也曾尾随孙回家。
而当年在旅游地的饭店,孙用手掌扇风的动作(配合语言“真热”)在十年后重现。
金一旦在重复中闻到了命运的甜蜜,便毫不吝惜地扑上去。
三、性爱的重复。
金有一套性爱的技巧,插入后的晃动让两个女人获得快乐。
他还要分别询问:我干的好吗?
金依靠床上功夫,相似的动作获得赞许而随后两个女人的纸条,都十分诗情画意地提到了“合二为一”。
只不过,面对孙,他的肉欲忽然消亡,寻求形而上的一次性解决,产生殉情的冲动。
四、故事的重复。
金俊淳与朋友在风景地游览,讲述了蛇与旋转门的故事。
(公主为了摆脱变成蛇的恋人,骗他等待,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在尾声阶段,不再想死的孙娅,微笑着撒谎,消失在门后,果然雷雨大作。
雨中,剩下一条金俊淳。
乐曲果断的转折点来自算命老太太,她奏出了刺耳、不容置疑的旋律旋律。
转折点冷酷而果断。
仿佛利刃出鞘,切开男女缠绵的幻想,破开了伤感之旅的平衡感。
所有情节都在软绵绵地对称着,只有这一刀是孤独着,它唤起了一场雨。
洪尚秀的电影让人感觉不安。
他往往拍摄的都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吃饭,走路,聊天,在这些繁杂的不知所谓的叙述中,展示给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以此为背景,来反映男女之间那最不可言说的小心思。
洪尚秀往往以男人的视角来展开画面,或怯懦,或猥琐,或纠结的男主们,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洪尚秀对男人的不认可。
或者说,他是对生活的不认可,某位影评人说过”洪尚秀电影的唯一缺点是:看不见一丝阳光。
”很多镜头都是在吃饭,饱暖思淫欲,男女的饭桌,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就像运动前热身一样,必不可少。
但饭后的男女之事,却只是一种需要,就像人必须要不定时的排泄一样,没有任何其他意味。
他的电影里面的男主,很多都是沉溺流连于这种不期而遇的两性关系中,这是一种不需承担责任的旅行,偶尔的逃离固有的生活以外,做一次精神和身体的放松。
我不知道这是生而为人的本性,还是男主不成熟的体现,他们似乎都在逃避稳定的情感关系。
虽然我觉得,这是人的本性(对未知的好奇,对固有的厌倦,对新鲜的追逐),但我仍希望这是一个人不成熟的体现。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其实这个片子讲的就是去旅游的那艘船上,主角朋友和他说的那个神话:男人死后化作蛇,缠着公主。
公主到了庙里,然后说她去拿点饭就出来。
但最后她没出来。
电闪雷鸣和雨中,蛇离去。
所以,这个《生活的发现》片名就很含蓄了,相比较,英文片名《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更有含义。
我感觉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暗示着,这个结尾,就是主角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他是带着对那个命运之门的神话所感而离开的。
另外,主角那条橘黄色的T恤衫,我觉得是故意安排的,为了让你明白,送他相片那个女的在相片里穿的也是橘黄色。
她穿了和主角一模一样的颜色。
可见她的卑微。
《生活的发现》里有许多闲笔。
小女孩被面包车的门夹到手、湖上踩鹅船时两个陌生男人间的借火、蹲在地上观察一只鹅……诸如此类的片段有些跟后面的情节有关,有些就是拍了放在那里。
这些闲笔里显露的是创作者的自信,也是炫耀。
我想这么拍也就这么拍了。
安排男女主角散着步,走进院子里算命。
几句定论,两种命运。
前后两段,情节、台词、性爱,相似的重复,区别无非是主动与被动,“我很喜欢你“和”我爱你“,但不管爱不爱,都有一场大雨等在前面。
电影真的可以把几个人封在框子里盒子里生活,这个艺术形式太伟大了。骚男的两段骚事,像野兽一样的选择,像人一样的活着。
还真是对没什么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创作者喜欢不起来😅最后算命的桥段算是有点意思。男主角碰到缺爱的女人想跑,碰到母性强的又想占有,贱不贱呐?
洪尚秀早期的三级片,落魄的演员接受朋友邀请嫖娼了一把,约炮了一把,最后在火车上碰到已婚的旧相识旧情复燃了两把,算了命后想双宿双飞,然而一切都没想象的那么单纯,十年难遇的好命夫那有那么容易说放弃就放弃,一次算命毁掉的一场私奔。秋相美通过本片可以成为洪尚秀镜头下少数几位漂亮而知性的美女之一,尤其是饭间对话的戏段,优秀程度可以与文素丽、金敏喜相媲美。本片名台词“你喜欢我这样转圈圈吗?”。
洪尚秀最佳,尴尬美学自成一派,虽重复母题,内里细微差异的表现仍令人着迷;就像是伤疤被慢慢揭开的尴尬和痛楚,你痛恨有人竟切中你微妙不可言说的心事,你很想从画面里把他揪出来痛斥一番。结构对仗工整,4段式对称,两场雨两个女人,一句被问畏缩一句主动陈情,两男两女空间上的平衡,一切完美。
洪尚秀的大部分电影里出轨必备的。早期洪的作品还是有很多大尺度的床戏,但是到了后期就更加纯了,更多表现在聊天。第一个女人说不出“我爱你”,应付她也不愿意说她起码还是没结婚,还贴过来给你她写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却没看完转手送人……第二个女人夸漂亮 说我爱你 上门喊人 跟着下火车 约着一起去死最后算命那里真的笑死,还不如不算,一算命就经不起考验。男人女人都很难评
真是美妙。洪尚秀有难以捕捉的神秘气质。
黄网下的
再这样下去估计洪常秀的所有片我都会四星以上。
7.5/7.5 生活的发现,错位的爱。
不知道是什么可以支持,一个韩国导演可以不断的去拍同一命题下的“重复电影”。无论这里的男性“知识份子”的身份是什么,导演,大学教授,演员,作家,其本质上都是拥有着庸常而露骨肉体与萎靡困倦心灵的“野兽”,而所谓“生活的发现”,大概只是希求自己可以“好命”一点...
蹩脚导演,拍遇见,就是不如拍分别。更何况把相遇拍得如此蹩脚。
极简,朴素感情与性的分离,“吃”到“性”零度剪辑——不用叠化、淡入淡出的剪辑方式,而是在影片段落与段落中插入空镜头,表现时间的过度
儘管做人很困難,那也不要變成野獸!影片上半段,證明了“世間所有想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下半段則證明了“我們只是打了個照面,這個心就整個稀巴爛!”
当你想要性的时候,收获的却是爱;当你想要爱的时候,收获的只是性
如果说要翻拍中国版的生活的发现,男主非蒋姜莫属,文化人的龌龊贱气淋漓体现。转回之门的奇谈在现实生活中的对照,游湖时遇到借火点烟的偷晴男人竟是男主后来偷情女主的老公,火车上的多年重逢巧遇,自作多情可笑可怜的舞蹈老师。洪尚秀的电影里总是有各种巧合,和不得志的生活,各种游手好闲的人。
此刻的沉默/逃遁至另一个情感场。视线里消失的爱人?或者说是向着倾斜的方向,徘徊 喘息的人。情境表现为愉快的强弱:洪常秀的爱情游戏是轻微的动作/哽咽前的变奏与被酒精占据的席地;摄影机迫于定住的压力,只能到四周寻求得以清醒的位置(被人物呼吸至浑浊的空气)可听见也可看见的前景,有两具贴近的身躯。
男女关系的本质就是人只臣服于自己的冲动与期待,然后权衡利弊,这个结论对我来说太理所当然,所以整部片子的主题变得索然无味。
好像在开始,又好像并没有开始。转了一圈,生活的发现就是你起初时的那般模样吧,不单男主,都是如此。你在他人眼里和他人在你眼里的样子,都不是你想的和认为的,这可能就是偶遇生活的一个发现吧。(里面的男演员和女演员们的气质和气场,都和本片想要看见的那层生活样态十分符合。
去年最后一天凌晨四点,被尴尬逗得从床上坐起来,真是又尬又美微妙至极。如论如何对她说不出口的“我爱你”对她却脱口而出,戳心。喜欢那个捡起在烤肉店碎掉的杯子的镜头。
小清新配色,反衬内容有点恶心反感又是喝酒好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