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欲裂

Kopfplatzen,Head Burst

主演:马克思·雷迈特,奥斯卡·奈泽尔,伊莎贝尔·格什克,路易斯·海耶尔,Ercan Durmaz,迈克尔·施内克,乔尔·巴斯曼,Aris Diamanti,安德列斯·赫尔吉·施密德,Mehmet Yilma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9

《头痛欲裂》剧照

头痛欲裂 剧照 NO.1头痛欲裂 剧照 NO.2头痛欲裂 剧照 NO.3头痛欲裂 剧照 NO.4头痛欲裂 剧照 NO.5头痛欲裂 剧照 NO.6头痛欲裂 剧照 NO.13头痛欲裂 剧照 NO.14头痛欲裂 剧照 NO.15头痛欲裂 剧照 NO.16头痛欲裂 剧照 NO.17头痛欲裂 剧照 NO.18头痛欲裂 剧照 NO.19头痛欲裂 剧照 NO.20

《头痛欲裂》剧情介绍

头痛欲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9岁的建筑师 Markus(马克思·雷迈特饰)具有恋童癖倾向,他尽力抑制自己隐秘的欲望。当单身母亲 Jessica 和她八岁的儿子 Arthur 搬进公寓隔壁时,让 Markus 倾心的诱惑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他与新邻居结交朋友之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生大话修仙创业吧,骚年美人记·昭君男模的秘密永不言退真情假爱血与蜜之地在灰暗地带当尼采哭泣荼蘼求爱嫁期超级望望学校里的疯子第五季迷失奥斯丁碧蓝幻想第2季猎魔人:深渊海妖和我在一起真爱谎言善意的竞争列夫·朗道:退变山歌杀死恶龙已是香港明日回复术士的重来人生旺角老炮闯东北亿万第三季关怀破障吕梁英雄传

《头痛欲裂》长篇影评

 1 ) 当豆瓣网友开始同情恋童癖

撰文/空山《女性瘾者》里,女主角说过一句台词:“应该给所有没侵犯过孩子的恋童癖都发一枚奖章。

” 当时作为一个20岁出头的女性,我朴素的三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不用半分钟,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恋童癖≠性侵儿童的罪犯。

假如一个恋童者,能够克制欲望,一生从未伤害过任何儿童,那好像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不过我倒不敢随便跟人讨论这个见解,以免被扣上“支持恋童癖”的大帽子。

但最近一部名叫《头痛欲裂》的德国电影,创造了可以严肃讨论的契机。

资源流出不久,已经登上豆瓣热门,评分7.2。

如果不看正片内容,仅看豆瓣评论区,你可能会觉得网友都是变态,自己所在的并非人间。

但导演确实创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完美的”恋童癖马库斯,由《超感猎杀》男星马克思·雷迈特饰演。

马库斯,26岁,独居,家里整洁干净,饮食习惯良好,坚持健身和拳击运动。

年纪轻轻已经当上了建筑师,公司的年长者都要向他请教。

但他却是一个可怕的恋童癖。

他推掉女同事的邀请说去见朋友,推掉朋友的邀请说去见女友,实际上是回家看儿童节目、拍照、抚慰自己。

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都痛苦地用头撞墙,鄙视自己,但下一次还会继续。

公交车上出现了两个小男孩,他把头转过去,又不受控制地转回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男孩。

他甚至对自己的侄子产生了反应。

他拍的儿童照片堆满了几抽屉。

他恶心自己。

无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无论喜欢变性人,还是喜欢毛绒玩具,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达成欲望。

但恋童癖不行。

偏偏这时候隔壁搬来了一对母子,单亲妈妈杰西卡带着可爱的儿子亚瑟。

因为马库斯帮过一次小忙,杰西卡毫无防备地请他去家里吃饭。

马库斯像去见约会对象一样紧张,换了很多套衣服,练习了很多次如何打招呼。

不是为杰西卡,而是为小男孩亚瑟。

为了能常常见到亚瑟,他甚至和杰西卡发生了关系。

万幸的是,他从来没有侵犯过亚瑟。

剧情继续发展,马库斯肮脏的秘密最终被杰西卡发现。

他选择自杀,一次死不了,就死两次。

导演在此给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自杀和成为伤害儿童的恶魔,恋童癖还有别的出路吗?

《默沙东诊疗手册》把恋童癖称为“性欲倒错”的一种形式,称之为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命名为“恋童障碍”。

但疾病的成因,至今也没有广泛认可的结论。

学术界曾经过做过数次研究,但甚至经常发生互相推翻结论的情况。

治疗方面也困难重重,目前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恋童”可以被治愈,至多可以降低患者的欲望。

在朴素的正义感中,让所有的恋童癖去死、去化学阉割物理阉割,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恋童癖,他们不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声明自己的身份。

发现他们的唯一机会,可能是在一桩或者多桩儿童性侵案发生之后。

心理咨询师于玲娜在《恋童癖到底怎么治?》一文中,提到——全职从业(心理咨询师)近七年间,我没有接触过一个恋童癖个案,也从来没在国内的教科书或同行的案例报告中听说过一个恋童癖个案。

原因至少有二:恋童癖的一方,会害怕因为求助治疗而遭到鄙视或道德审判(在国外还包括司法审判);治疗师的一方,往往很难成功治疗一个让自己讨厌的来访者,恋童行为天然会引发多数非恋童者的厌恶,对治疗师而言,去共情一个恋童者的内心世界,有极大的技术难度。

这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马库斯体检的时候,终于对医生说了自己是恋童癖,请求医生帮忙。

但那位医生听完立刻站了起来,背过身,请他出去。

医生恶心他,不想给他提供任何帮助。

他在网上找到同类倾诉痛苦,但那些人早就沉沦欲望,甚至开始犯罪。

他终于找到愿意帮助他的心理医生,但医生告诉他这种病终身伴随、不可治愈,他一生都要活在欲而不得中,他永远不可能在合法的情况下跟欲望对象结合。

他的家人在他自杀未遂后,与他断绝来往。

他的姐姐即便知道自己的孩子从未受过伤害,也无法继续接受弟弟。

恋童癖的身份一旦曝光,无论是否伤害过儿童,这个人都将迎来社会性死亡。

某一天,生无可恋的马库斯又遇到了小男孩亚瑟,亚瑟并不知道马库斯的秘密,他高兴地邀请马库斯在周六中午一起玩,并承诺不会告诉妈妈。

这里面有多重悲剧性。

最可怕的是不在场的妈妈杰西卡。

她在刚刚认识马库斯时,就让小亚瑟和马库斯在夜晚单独相处数个小时。

在侵犯险些发生后、在得知马库斯秘密后,她既没有告诉儿子真相,也没有给他进行有效的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每个母亲都痛恨恋童癖,却并不告诉自己的孩子该如何去分辨恋童癖。

每个母亲都对儿童性犯罪深恶痛绝,却耻于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犯罪。

她应该万分庆幸,马库斯仍然是个人类,而不是禽兽。

但避免悲剧,不可能依靠一个恋童癖强大的道德自律。

在电影里,马库斯实实在在地尾随过一个小男孩,穿过繁华的街道,慢慢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如果不是其他人突然走过来,他很可能会犯下罪行。

他在心理医生面前崩溃,说:“我恐怕在某个时候会伤害一个男孩,我已经快到那种地步了。

翻看豆瓣的评论区和讨论区,许多网友为此困惑,思考解决办法,如何让恋童癖不再恋童?

如何让恋童癖不伤害别人又能免于痛苦?

社会应该如何应对恋童癖?

当豆瓣网友开始同情某些恋童癖,当有一部电影愿意尽量严肃地讨论这个议题,那么证明更科学、更理性的思潮开始发挥作用。

我们所要做的,大概是推动社会快速进步,让所有孩子能够接受科学的性教育,减少一切性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让所有的具有恋童倾向的人在犯罪之前接受帮助,而不是任其在阴暗的角落里滋生邪恶。

或许有一天,恋童者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困扰,积极接受科学的、专业的帮助,那我们的世界能够变得更好。

*文中图片除特别标注均源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第一导演公众号(ID:diyidy)致力于影视娱乐行业人物深度采访报道,从创作的角度探寻导演、演员、制片人的艺术表达,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艺术参考。

欢迎关注!

 2 )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恋童癖

这部电影填补了我的知识盲区,我没想到世上人人痛恨的恋童癖,其实不是心理疾病。

当医生说他会伴着你到死去,恋童癖和同性恋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性倾向时候,我震惊了。

我没有想到我们是一类人,一类不被社会接纳理解,尝尝处于自我怀疑,苦苦挣扎,无处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

我能感受到男主的当时的绝望和悲愤,为什么多千千万万人群里,偏偏是我,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

影片里的男主和新闻里的,往常的恋童癖不一样,他有和那些罪犯一样的癖好,却一次次控制自己的欲念,一次次陷在心里欲望巨鳄的挣扎里。

我以前一直以为恋童癖和漏阴癖一样是一种心里障碍,心理疾病,极少数人才有,可以治愈的。

在百度确认了一下,恋童癖确实不是心理疾病,而且没有治愈的可能。

我之前对于恋童癖的所有认知都是电影新闻错误的解读传递,对于一个事物认知的偏差和曲解,是我们对这个人群偏见和误解的最直接来源。

影片一直沉浸在男主对男童的性兴奋,克制与欲望来回切换,把男主都快逼疯了,虽然我能理解男主,可我毕竟不是他,我无法体会到他的痛苦。

男主没当想克制自己的冲动,心里那个声音总在不停地在耳边回绕,就这一次,我保证下一会不会这样,我保证。

庆幸的是男主一次次依靠自己的毅力战胜了心魔,没有伤害到一个纯正的孩子。

就像的男主哭诉,那种肮脏的欲望,不断涌进脑子里,深入血液,骨髓里,你无法改变任何现状,你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的痛苦折磨,这是一件多么不公平又残忍的事情。

恋童癖一个比同性恋敏感数十倍的词语,所有人听到看到这类人,都会像影片里的内科大夫,邻居的孩子妈妈,甚至是自己的亲姐姐,父母一样,唾弃你,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你,他们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只希望你不要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当男主的姐姐质问男主,你有没有伤害过你的侄子的时候,我哭的不能自己。

那种就像刀子一样刺入你的心口,委屈想自杀般的绝望。

自己的至情都不信任他,他们像畜生一样看待男主。

只因为一个身份,他们就把这层血缘远远的隔开。

这部电影让我突然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

我也有一个侄子,我不可能出柜永远不会,我不会结婚,不想害别一个无辜的女孩,我也不想伤害家人。

我能够想象到如果有一天我出柜,父母的不理解和彻夜难免,面子上强颜欢笑,私下会偷偷流泪。

你永远不要自私的去试探你家人对于你身份的承受能力,对于他们也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结婚生孩子,我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我为什么不能儿孙满堂,那种悲伤和绝望是难以承受的。

而我的姐姐,我想他会让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子疏远我,嘴上不说,我知道她不想让她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变成和我一样的人。

听起来很残忍,可是我能理解她对于我的不理解,理解她为了保护自己孩子所做的所有绝情的事情。

因为他们就像曾经的我,看待恋童癖一样的看待我。

也许有人说,思想落后,偏见愚昧,可是这种控诉又有多大意义呢。

在中国有多少人会去理解你,想去理解你,愿意去理解你,你是什么样的人,谁会关心,谁会在意,大家都只希望你不要危害到其他人,你怎么样,实际上没人在意。

男主最后救命稻草,随着亲情的决裂而消失,就此男主精神彻底被压垮了。

片尾男主坐在床边,床头的零散药片是他最后的解脱,我看到这一幕,我的过往也历历在目,我们的灵魂多么相像,一个人装扮整齐,就像接受某种仪式,离开这个没人疼爱的世界,欺骗自己,这是一种新生,来世你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只不过,我被救活了,父母只是以为我学习压力太大。

我特别想冲进电影里,去干预男主自杀的行为,给他鼓励和希望,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等我,你可以挺过去的。

让他知道世界真的是美好的,特别是你从死亡边缘被人救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可以慢慢改变,和自己妥协,放下执念,接受阳光照进心里的那种治愈感,那种突然感觉活在世界上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们从来没有想去理解过一个恋童癖犯罪动机是什么,如何去对待他们,如何去让他们去预防自己犯罪行为,给予他们理解和帮助。

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下,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他们在哪里。

刚好国内最近有一个班主任老师性侵20多名男学生的新闻,评论下面都是禽兽,恶心,赶紧去死的评论。

看了这个电影我突然语塞,如何避免未成年人性侵,光靠法律制裁就你解决问题根吗?

不能,光堵不疏永远行不通的,这种社会问题,我是悲观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他倒计时的时间到底有多久,很同情,却无能为力,这就是男主为何只能寻死的罪魁祸首。

 3 ) 一匹被自己关进牢笼里的狼

全片切题地大量采用观察偷窥的视角与构图,色调清冷克制。

一匹被自己关进牢笼里的狼。

脑海中持续不断的轰鸣声。

一生不能有性,不会有爱。

男人和小孩,一个是父亲形象的投射,一个是情爱形象的投射。

日复一日地试图压抑自己的本性,头痛欲裂,恰如其分。

让人联想起法斯宾德的《羞耻》。

一个人变成他内心不想成为的人,那是一种极度的压抑与痛苦,愧疚与耻辱。

我们可以靠各种手段改变我们的外表,但我们的灵魂呢?

是靠什么在支撑呢?

就算你诚实地面对了自己,可接下来呢?

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魔吧。

最后也都在欲望的熊熊烈火中燃成灰烬。

结尾男主释放了内心的那匹狼,看似留了一个可预测的结局,实则一切都未可知。

到底是如影片明示的结束生命,似乎是最简单的面对方式,还是继续压抑地活着,终其一生与心中的魔鬼抗争,又或是彻底释放,走向另一个极端?

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换做是你,又会如何抉择?

 4 ) 孩子的身边

引起极度不适,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竟然潜藏了如此多的危险。

一些看似美好事物的背后,可能是给孩子设下的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马库斯对自己的恋童癖是有很强烈的负罪感的,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都会非常自责,并因此感到极度痛苦,他想从这种病态的欲望中脱离出来,说明他本身不是恶人,可能真的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真正可怕的是另一类人,俗称人渣,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是犯罪。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进一步反思: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保护孩子,不被他人伤害,有哪些教育是我所忽视的?

 5 ) 边缘

性极少数群体,比较少的影片反应这些,以前只要提到恋童癖,就会想到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从未关注这少数人群的心理,直到看到《女性瘾者》,但是恋童癖者比这更加凄惨吧,具有这种性倾向的人,他们本身也没有做什么坏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生不能有爱人且一生禁欲,一生带着秘密苟且活着或者死亡,同性影片中经常说你要做你自己,否则你将一生活在谎言中,那恋童癖者呢,他们本身的性倾向就是带有原罪的,否则他们就会被社会、家人所唾弃。

而社会大多数人也和我之前一样吧,只想到这群体的可恶,从未想过这不是他们自己能选择的,这根本是无解的。

如果这个群体的人能够一生守住边界,我们也感谢他们吧,当然,如果付诸实践了,就是罪不可赦了。

确实不应该带同性标签,但是是不是可以归类在LGBTQ里的Q里。

希望有一天他们可以被治愈,好好做自己并好好活下去吧。

还有,小男孩太可爱了,看的过程老是想小男孩知不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题材啊。

还有男主说爱亚瑟,那他会一直爱么,他到底是爱亚瑟还是爱这个年龄段的亚瑟或者亚瑟的这个年龄,只是碰巧是亚瑟罢了?

如果他长大了呢,他还会爱么?

如果脱离现实,作为一种性倾向,假设假设假设!!!

小男孩爱他(不论年龄),他能够和小男孩产生“爱情”么?

我很困惑,不知道恋童癖者自身能懂么?

 6 ) 请勿成为“他者”

我愿意把这部片子称为一部关于“凝望”的片子。

凝望而非凝视,是因为渴望不可求。

马库斯这个角色克制,不断地克制着自己的欲望。

当他袒露最真实的自己时,全世界都在唾弃他。

可,这不是他自愿选择的。

影片确实保守,也营造了这样一个善良的形象。

同时我也想发问,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恋童癖”就如原罪一般禁锢在马库斯身上,很悲观地来说,我认为除了克制与死亡,没有别的更好的解决方法。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后劲很大,试着不去成为他者而去理解他人似乎会更好。

当然看完后劲真的大,妈的,真的头痛欲裂。

 7 ) 虚伪-人类的品质

电影的话题性远超过了它本身,综合来看不过是四平八稳的作品,没有特别的惊艳之处,学生作品的气息。

隐喻过于重复与明显,被禁锢的狼出现了很多次,展现了男主在社会环境下禁锢的欲望无从释放,这种内心写照是得到肉食时展露本性与结尾幻想中的野性自由。

有人评论这是洗白恋童癖,因为导演只展现了一个没有实践过的恋童癖者,但在男主与匿名者通信时就已经形成了对比,给出了解释-世界也有一辈子没有实践过的恋童癖者。

通过这层解释,来表现这类群体所承受的难言之隐。

《女性瘾者II》里有一个片段:女主乔伊去完成她的任务,也就是讨债,但非普通的暴力式讨债,而是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性来完成。

如她所说性欲是人类最强的原动力,当然性在某些时刻也是弱势所在。

这次她用尽所有的故事都无法使对方投降,于是她描绘了一个男孩,对方勃起了同时也流下了眼泪,乔伊同情这位恋童癖者,帮他解决了生理需求。

床头的聆听者说:无论如何,我都觉得恋童癖没有什么好赞赏的。

乔伊说:那是因为你总想着真的伤害了孩子的人,真正伤害的也许只有百分之五,而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没有实践过,想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

性欲是人类最强大的原动力,生来就有不被认可的性取向肯定无比痛苦,有恋童癖的人以自己的欲望为耻,一生不曾纵欲,难道不值得赞赏吗?

影片结尾一直声称自己毫无欲望的聆听者,最终想要与乔伊发生性关系未遂,被乔伊一枪击杀。

拉斯冯提尔是将性的多元性最大包容化,而能够接受任何一种性取向的前提是理解人类的欲望,欲望面前超越所有的规则,而在固有的社会规则里压抑本性是痛苦的,何况恋童癖者这种特殊的性向。

 8 ) 头痛欲裂

通过表现一个同性恋童者与社会的隔阂;他的难以自制的偷窥、偷拍、跟踪行径;他的排练以“正常男人”的模式与人交往的心酸,真实地映射出社会中边缘性向者的窘境:就像自己把自己锁在房间内,只敢透过玻璃窗去偷窥一种理想生活的可能性,而道德上的鞭笞和社会性的嫌恶更是加深了这种恐惧。

对于这样自省隐忍的这类人,社会有给他们生活的空间跟余地吗?

他们错了吗?

可是他们能怎么才能得到帮助呢?

”不过话说回来,回归这部电影,对结局我挺悲观的。

笼中的狼回归丛林荒野,发出野性的长啸,是否意味着,送上门来的小男孩使得男主心中的欲望终于突破了他的自制。

男主西装革履,家中窗明几净,洗净双手,似乎将要进行一场现代祭祀。

PTSD,林奕含小说的内容在我脑海里重播,同情与隐忧,两种情绪打架。

他尝试过,他失败了,这样又怎么算呢?

 9 ) 恋童癖的自我阉割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这次要聊的话题有点敏感,和前段时间热门的社会新闻有关。

鉴于“鲍毓明性侵养女事件”至今还未盖棺定论,加害人仍就逍遥法外。

我想,我们是时候来探讨一下“恋童癖”这个群体本身。

事件热度最高的时候,网络上一片群情激奋。

很多有过不幸遭遇的朋友不惜揭开自己的伤疤,也要警示众人。

他们以孩提时代的遭遇告诉我们,别以为变态只存在于新闻里,这些人渣很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但是相对应的,大众听到了很多受害者的声音。

加害人却在冠冕堂皇的话语里,把施暴的动机包装的无比美妙。

*鲍毓明对性侵事件的说法 这也让我不禁产生了许多疑问,恋童癖是如何产生的,它到底是心理疾病还是特殊的性取向?

有什么办法能从源头上杜绝犯罪,有恋童癖就一定会伤害孩子吗?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想,接下来要说的这部电影,或许能给出一些解释。

头痛欲裂

《头痛欲裂》是一部从恋童癖视角出发,描述恋童癖心理状态的德国电影。

男主角小马是名建筑设计师,单身、独居、为人亲和,工作努力。

这样的小马在外人眼里是个优质的黄金单身汉,但只有小马自己知道,他与正常人是不同的。

小马有恋童癖,他只喜欢小男孩。

电影刚开始,小马表现出的恋童特征,是经常偷窥陌生的男孩。

在公交车上、在公园里,在亲戚家,只要是小男孩,就对他有一定的吸引力。

他控制不住的想靠近孩子们,但是每次动了念头之后,他都会发自内心的自责。

小马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没什么朋友。

并且为了压抑自我,他只能靠激烈的运动发泄欲望。

迄今为止,小马除了偷拍男孩们之外,还没做出过什么过分的举动。

但是小马也知道,偷拍已经够变态了,而更可怕的是,照片根本无法缓解他对孩子们的渴望。

小马不想再堕落下去,所以在一次常规体检之后,他和医生说起了自己的困扰。

可惜普通医生并不了解心理问题,没能给小马任何帮助。

小马好不容易迈出改变第一步,就这样又退回了原地。

但通过这个开场,我们已经可以确认,一个成年人,如果控制不住心中所想,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向有能力的成年人求助。

接下来,小马所住的公寓里搬来了新邻居,单亲妈妈杰西卡带着儿子亚瑟。

亚瑟是个相当可爱的小男孩,他的出现,对小马来说无疑是更大的考验。

小马被欲望驱使,一步步走进了亚瑟的生活。

他们一起玩游戏,踢足球,在杰西卡有事出门的时候,小马就自愿承担了照顾亚瑟的任务。

当一个恋童癖本色出演一个和蔼可亲的叔叔,一般人真的很难发现他哪里不对劲。

果然,在相处期间,杰西卡真以为小马是个善良的好人,甚至想让他成为亚瑟的后爹。

而亚瑟因为从小缺少父爱,对小马越来越依赖,两人也就真如父子般总是黏在一起。

这样的发展,搞得小马左右为难。

他不想伤害亚瑟,就只能更频繁的去游泳馆拍其他小男孩。

再后来,他又加入恋童癖聚集的聊天室,差点参与人渣们的违法活动。

但以上这些都是饮鸩止渴,并不能改善恋童癖扭曲的意念。

小马也越陷越深,他不得不一边享受和亚瑟在一起的时光,一边在内心痛苦挣扎。

直到某一天,他带着亚瑟来到常去的游泳馆,情不自禁的给亚瑟拍了无数张照片。

可是当亚瑟提议要拍小马时,小马却却完全不想看到镜头里的自己。

难道就没有救赎自我的方法吗?

小马在道德边缘发问。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就只剩下犯罪这一条无法挽回的路在等他。

所以为了彻底摆脱精神折磨,小马选择去看心理医生。

他也想正常的喜欢上成年人,正常的为爱鼓掌,他不想再继续纠结下去了。

令人遗憾的是,心理医生给小马判了无期徒刑。

他告诉小马,恋童癖和同性恋、双性恋一样,是一种性取向。

这种取向大多在人们青春期的时候定型,之后就会伴随这个人一生,无从治起。

小马听完差点崩溃,这对他来讲跟绝症有什么区别?

但心理医生接下来的话,还是让小马再次镇定下来,这句话,我想每个想伤害孩子们的人渣都该听听。

“你必须把自己和所有犯罪行为分开,如果有孩子受到伤害,这就是你的责任。

孩子们在处于思想尚未成熟,性意识不清晰的时候,就不该被成人的任何举动所影响。

而不管恋童癖是出于什么自然的情感,出于多么高尚的初衷,对孩子下手就是犯罪。

小马虽然内心受挫,但他还是谨遵医嘱,开始定期看心理医生,尽量和亚瑟保持距离。

但就在小马准备退出杰西卡和亚瑟的生活时,杰西卡发现了他偷拍的那些照片。

这个单亲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她不久前才离了婚,怎么又爱上了变态。

杰西卡气的对小马连打带骂,还让小马立刻消失,再也不要出现在他们母子面前。

而小马无力辩解,他的自我厌恶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他想,既然心里的欲望无法停止叫嚣,那就只能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一切。

小马自杀未遂,他还是得和自己的恋童癖共存。

但是毕竟经历过一次死亡,小马也看开了,决定从头开始洗心革面。

他处理了偷拍的那些照片,找了个荒郊野岭,把过去烧成灰烬。

他尽量回避任何有男孩出现的场合,并且删掉了恋童癖聊天室的所有内容。

就在小马快平静下来之前,他又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亚瑟很高兴能和小马偶遇,他还想和这个叔叔一起玩,并表示他们以后可以偷偷见面,他一定会对妈妈保密。

小马是真的很爱亚瑟,所以他只能拒绝小朋友天真的请求。

为了亚瑟能平安健康的长大,他们应该再也不会见面了。

小马的生命里,再也不可能出现下一个亚瑟这样的小男孩。

故事到这里,就已经接近尾声。

最后说一个影片里的意向性情节,小马被欲望折磨时,经常会去看一匹狼。

那匹狼被困在公园的笼子里,就像小马罪恶的思想被锁住。

狼总想发泄野性,就像小马想宣泄欲望。

不过幸好小马能够放下心中的兽性,而放下兽性的一瞬间,小马的心也重获了自由。

《头痛欲裂》通过小马这个恋童癖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变态”的精神世界。

也让人们知道,除了那些伤害别人的禽兽以外,真的有一部分人,为了不伤害别人,选择了束缚自己。

而开篇提出的那些问题,在电影叙事的过程里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首先,恋童癖确实是一种心理问题,它是一种性取向,很难通过心理治疗改善。

恋童癖大多数在青春期形成,成因很复杂,有的是童年阴影导致,有的因精神刺激产生,这种倾向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

那么可以说恋童癖无法治疗就只能放任自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要问如何扼制住犯罪源头,也只有一种方法,全靠本人的自觉。

恋童癖只要能自我约束,在脑子里怎么想别人管不着,但只要恋童癖涉及到伤害他人,那就该严惩。

那么我们这些既不是恋童癖,又不是受害者的局外人该做什么呢?

我想,只有一直记得,持续追问,不要遗忘。

今天就到这里!拜了个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咚咚

 10 ) 恋童和变态,爱情和性欲

这个电影不是洗白,而是客观展示恋童倾向和变态的区别。

想针对几方面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先打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今后还会继续完善。

(1)变态和恋童癖的区别(2)恋童者和孩子的关系(3)针对青春期单纯的爱情(4)针对恶意的行为近来一直有很多关于变态的恋童癖电影,比如《水果硬糖》等关于勇敢萝莉智斗猥琐恋童大叔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却没有多少电影展示当下真正大多数的恋童群体的处境是怎样的,以至于很多人会觉得所有的恋童癖都是变态,觉得他们很不可理喻,并且对这个群体抱有很强烈的敌意,觉得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一听到“恋童癖”这个词就下意识感到恶心、抵触和反感,给他们贴上“心理变态”的标签。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恋童不是病,而是一种性取向,就像同性恋,是客观存在的。

但却没人来关心他们,这些人也在挣扎,却遭人唾弃,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人混淆了“恋童癖”和“变态”之间的概念。

有底线的恋童者和猥琐变态完全不同,“恋童”是一个灰色地带,评判一个人的标准绝不应该是单一的、片面的,尊重和同情有道德操守的恋童者不等于不同情孩子,也并不等于纵容。

(1)变态和恋童癖的区别变态的犯罪原因:①为了体验“新鲜”感和“刺激”感。

②有些人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不像性侵成人,一旦被现场抓包就无处可逃。

性侵儿童铤而走险,可是一旦躲过去了,就不用再担心顾虑承担什么责任。

上述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这是变态,而恋童者恋童并非是自愿的,也不是带有恶意的。

性变态对任何人都能产生性欲,却产生不了爱。

(2)恋童者和孩子的关系①一种是真正关心孩子爱孩子的人,就是电影中主人公的类型,也是当下大多数恋童者所属于的类型。

对孩子的感情和男男女女间的爱一样,有人喜欢男性,有人喜欢女性,而恋童者喜欢孩子,这种喜欢不只是性欲,而是真正的感情。

②“只求性不问爱”,和“性癖”的性质一样,这种现象本身可能没什么,但换在恋童癖身上,就的确让人觉得很不正常。

他们对性的渴望加大了犯罪几率,而且会让人觉得“动机不纯”。

能控制住自己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能,这种恋童癖可能就和变态没什么两样了。

恋童无罪,但是如果他们违背自己的道德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那就是有罪的。

(3)针对青春期单纯的爱情十来岁左右的年龄,正介于成熟和未成熟之间,这个阶段的少年对“性”和“爱”有一种微妙的认知,恋童者在这个时候正好给予了孩童在家庭上得不到庇护,这时候的恋爱还分年龄么?

很难说。

不是所有恋童癖都是坏人,那些对孩子下狠手的人因为是变态才“恋童”,而不是因为恋童才“变态”。

并不是所有恋童癖都是邪恶的,很多恋童者都在努力控制自己,避免伤害他人,甚至宁愿伤害自己都不会伤害孩子,这个过程是艰难的。

(4)针对恶意的行为变态们屡次对儿童犯案,屡屡得手又逃脱制裁的原因:①罪犯们可以通过威胁、引诱让孩子缄口不言,但是这套方法在成人面前“不怎么”行得通。

②利用孩子的特点,“懵懵懂懂”和“童言无忌”。

关于“懵懵懂懂”:小孩子对“性”没有概念,尤其是一些没有造成疼痛的边缘性行为,孩子可能会把这理解为玩闹,或者觉得“无伤大雅”。

对于有生理伤害性质的性行为,孩子也可能会被“身体检查”之类的措辞岔糊过去,也可能会威逼利诱式的让孩子妥协。

“童言无忌”所带来的伤害则是家长的原因,一部分孩子选择说出来,但是因为表述不清楚,会让家长忽视问题的严重性,觉得这是正常的“亲热行为”,或者觉得孩子想多了。

在很多欧洲国家,比如德国,4岁的孩子就被教导不能让陌生人触碰自己的内裤和隐私部位,也许在有些人眼中这看起来“为时过早”,但其实这确实很有用也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总比有一天为时过晚了再痛心疾首强。

同情有底线的恋童癖不等于不同情孩子们,能划分清底线的恋童者值得理解和尊重,我们不应该把有道德操守的恋童者和猥琐变态混为一谈,这才是真正的包容和平等。

非常不希望现在社会的主流思想感性大于理性;不希望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以偏概全、一概而谈的态度;不希望善良的人被偏见伤害;不希望这些人的尊严被他人的无知和成见泯灭。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知道,有恋童倾向,不是畜生也不是病态,他们和流氓变态并不一样。

《头痛欲裂》短评

看得太堵了,如果是我我肯定得commit a suicide。没想到最后给男主一束光的竟然是得知真相的小男孩,"我不在乎"不由得让我推测小男孩本身的早熟,那种由于不安全感所带来的,他再也不忍住地说了"我的王子"。最后留的是开放式结局,究竟是吃下几十片药结束自己还是和Arthur赴约,似乎对他而言都没有分别。这种游走在伦理道德的故事真的很难把握

5分钟前
  • hazarsamek
  • 力荐

非常窒息的电影,看的时候一直按暂停键来调整情绪。导演节奏与恋童的心理道德坚守共并进,一直在游走并反复横跳带动观众的共情。这个世界需要电影来看到不一样的人,并让观众用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不是洗白,而是身为人,身为同类,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天生的“变态”(未犯罪)马克思从未犯罪只仅仅因为身份的泄露而遭受众矢之的,他一直在与狼对视,那是他心中原始的兽欲,人在进化的道路上能够与野兽区分开来,就是学会克制。

6分钟前
  • 懒潘潘
  • 推荐

很大膽也很獨特的視角講述戀童癖患者的心理狀態,我以為我會用更旁觀者的視角、抽離自身意識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沒想到看得我如此心酸甚至接近心碎,比起憐憫或是同情,我想我更希望自己能以感同身受來看這樣的病症。

11分钟前
  • 這個人
  • 推荐

以暴露为分界线,前半部分每一次即将付诸的行动都被他人的目光打断,后段凝视的目光则来自墙壁上与视线齐平的十字架,于是它变得无处不在。但整个论述实在是饶了太多道,《女性瘾者》里一场戏就讲明白了。

12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5 看的我真的是头痛欲裂

16分钟前
  • nofont
  • 较差

边缘到不能再边缘的人类的故事,拿奖目的性好强,试图把恋童癖像LGBT一样变成天生的,屁股歪的不行,不喜欢

21分钟前
  • 不听主打
  • 较差

不会快进到连“恋童癖”都要得到理解的世界吧!?控制关于性的欲望有这么难?

26分钟前
  • 酉命
  • 还行

恋童癖的痛苦我无法共情,恋童的症结在于他恋童,一旦童不是童,他勃起的对象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童。恋童癖的爱都是假象,竟然有人会被打动,那是无法改变的对弱小肉体的蹂躏欲。

29分钟前
  • 风间澈
  • 较差

非常有价值的电影,尤其是在欧美地区。我们是时候学会区分并且全面认清恋童癖了。有底线的恋童者和猥琐变态完全不同,他们努力控制自己,甚至宁愿伤害自己都不会伤害孩子,但是却遭人平白无故地唾弃。“恋童”是一个灰色地带,评判一个人的标准绝不应该是单一的、片面的,尊重和同情有道德操守的恋童者不等于不同情孩子,也不等于纵容。非常不希望现在社会的主流思想感性大于理性,不希望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以偏概全、一概而谈的态度。恋童也是一种性取向,不希望善良的人被偏见伤害,也不希望他们的尊严被他人的无知和成见泯灭。Markus是有良知的人,人们对待他却像上世纪迫害同性恋那样偏激。尼采说,“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33分钟前
  • 因爱斯坦的忧愁
  • 力荐

生而为恋童癖,他很抱歉,自我厌恶的漫长体验。。。

34分钟前
  • @
  • 还行

人怎么可能感同身受?如果认为自己是LGBT已经够不幸运的,要是BDSM更是不幸中的不幸,那么如果天生是一个恋童癖者,应该怎么办呢?和性取向一样,恋童癖也是无法改变治愈的,而且LGBTBDSM好歹还能找到同类一起获得快感,取得纾解,而恋童癖则永远无解,所以要么放任自己的欲望去犯罪,要么只能自杀,这样的人生太悲惨了。

36分钟前
  • 满江红
  • 推荐

我不需要知道恋童癖怎么想的,只需要知道法律的铁拳能管好它们的念头就行。

40分钟前
  • 呕吐的女尸
  • 很差

讲述了恋童是一种倾向却无法治疗,男主就像影片中那种被困在牢笼中的狼,男主面临的是内心那种欲望和诱惑,另一面是道德,但他并不想那样,想摆脱就摆脱不了,医生说可以帮他去控制内心的念想,可有多少人会去帮助,最后狼回归大自然,也象征了男主自杀离开了人世

41分钟前
  • 伊斯坦布尔居民
  • 还行

3.5 非常独特的视角 要是所有的恋童癖都有这样高的道德觉悟就好了 不过即使这样最后也不得不走入自杀的道路 确实能引发一些思考

43分钟前
  • Ratatat
  • 还行

最終還是放出了自己內心的野獸 人性才沒有戰勝獸慾 除了選擇死掉還能怎樣

47分钟前
  • 濒临过期
  • 推荐

说同情的那个,我就希望你也经历一下

52分钟前
  • 温江江
  • 很差

恋童癖的人权等到相关的法律健全以后才有资格谈,为了一些恋童癖就放弃那些被侵犯的孩子了?你的孩子被侵犯后连打官司都不知道该告什么,你们倡导同情恋童癖,谁又去同情那些孩子呢?

54分钟前
  • 豆友191703534
  • 很差

无解的难题

58分钟前
  • 曹笑天
  • 力荐

“恋童癖”与“娈童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1小时前
  • 華堅馮力士
  • 推荐

想知道许豪杰还有鲍毓明们看完这个片子有什么想法。

1小时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