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躺在沙发上把电视调到电影频道,一部电影刚刚开始。
那时我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对电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我很认真地看了那部电影。
无事的下午,寂寥的幼小的我,蜷在大沙发里咬着一个苹果,默不作声地看完了那么一部淡淡的文艺片,然后我忘记了电影讲了什么故事,忘记了男女主角,只记得一帧画面。
安静温柔的男子在一片青葱的竹林中静静等待一阵让他满意的风,他要录下风吹过竹林时沙沙的声响。
那时短暂的一个镜头是仰拍竹林在风中摇动的样子,我只记得这样的一个画面。
所以她会在影片末尾挽住尚优的手臂,她不是死皮赖脸想跟他复合,只是想给自己一个肯定。
而尚优怕了,面对旧情人的热情,他倒吸一口凉气,大抵是暗暗回溯起那段失恋后如堕地狱的阵痛期,他知道自己没办法再负荷一次,于是掸掉了那只手。
相爱是因为疯了狂了,而分手是因为怕了倦了,世上千万段恋情,多半都陷入这样的旋涡。
许秦豪没有给爱情化浓妆,而是还原它的本来面目,时而甜蜜,时而苦涩,相守与寂灭摆在同一道光线里,于是细水长流,流到干涸为止。
你很难辨别他们的爱情是由何时结束的,哪一章哪一节算是CUT了?
是她把他的行李打包放在门口时他一气之下走掉那里?
他们最后一次做爱后她折转身幽幽地说:“我们分手吧。
”那里?
还是他怒气冲冲地刮花她的车子那里?
你无从分辨缘起缘灭的精确界限,只能去触摸,去缅怀,心痛在哪里治愈,恋情就在哪里告终。
此后所有的记忆,就真地只是记忆,风穿过竹林的沙沙声,潺潺溪流中她轻哼的曲调,风雪夜寺庙屋顶传来细碎而美妙的铃音……往后的人生里,还会采摘到更多更美好的旋律,所以真地要放下,往前看,将自己埋在手心里还撰得牢的那部份欢喜里。
春逝,情逝,无非一个过程,且是早晚都要来的。
1.不要把爱说的那么神圣庄严,它其实只是随便的花朵,那么轻易地就开在了我的心里。
就像是那一天,我爱上一抹鲜红;就像是在某天,我遇见过一个风趣、聪敏、美好、带着无数心事的姑娘。
和你一起看的第一场电影,便是这部《春逝》。
见你望着大荧幕端端出神,我便开始提醒自己要从妄想中剥离出来。
我没有料到,爱便从此在电影院的这个黑暗角落里盯上了我。
而屏幕上,爱情故事已经上演。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尚优和恩素的相识是在冬天。
尚优坐在漆黑的的雪地里录下雪簌簌的声音,四周有凋零的树,擎起干干净净的温暖。
你那么专注地望着同样专注的尚优,认真的眼神衬着你被感动红的调皮的小鼻子,让黑暗中的那场电影永远收进我的怀旧札记。
冬天萌发的情愫盛开在万物复苏的生机之中,属于劫掠了最初爱恋的春天。
尚优的春天,只属于美丽的恩素。
2.爱并不是那么难觅。
至少遇见你,让我觉得它只是一朵随便的花,就那么轻轻一瞥的功夫,就让我看出了爱的端倪。
因为你是一个这么有质感的女子,一个生活过的女子,一个如此笃定愿意跟随信仰去爱的女子;和她们,很不一样。
但我的失落,也正因为你如此不同。
在我的世界,你是普罗米修斯一样的存在。
你就是我的宗教,代表着自由与意志,正如你本身,那么追求创造自我、实证自身的权利。
记得《春逝》里的情节吗?
尚优对恩素的爱,一直是无求的,却愿意分享。
恩素是如此优秀、不凡的女子,受到上天宠爱。
尚优却隐隐发现,她,原来并不快乐,于是他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或远或近,感受着同样的痛。
“你要吃泡面吗?
” “你会使用灭火器吗?
”“开车的时候慢一点。
”“你会做泡菜吗?
”尚优疼惜温柔的眼神和毫不隐藏的爱既拉近了和恩素之间的距离,可恰恰又是这些张望、渴求、思念和关顾,给了恩素一个背离自己的理由。
恩素对尚优的背叛干脆利落,我知道这本身和对错标准是无关的。
就像基耶洛夫斯基所说,当他做一切妥协和错误的决定的时候,他都应该感到一条明确、绝不能跨越的界限,不能避免但是试着不要做,这和每天必须做的日常决定有关。
背叛只是随随便便一个决定,然而人性脆弱,情感含混,向错误随意迈出一小步,都必须承担代价。
到了后来,恩素还是不能自己地后悔了。
手指被划破,她高举手臂止血,对尚优的想念如洪水一般袭来。
3.爱的死亡其实很随便,尽管很多人说难以捉摸。
我有时会忍不住后悔,第一次和你一同看的电影,为什么不是一部更轻松愉悦,不那么令人感念到绝望的故事?
它是不是在预示某种让人忧伤的结局?
之后我想通了,选择这部电影,也无非只是随便的决定。
就像影片中恩素所做的,自顾自地随便决定爱情的开始和终结。
她去找被自己背叛了的尚优,尚优不再允她回头。
曾经他凡事包容相信,凡事盼望忍耐。
现今他依然爱着这个美丽不可方物的女子,几乎将生活的其他种种全盘疏忽,直到现在,他也不忍心责怪。
在《春逝》的情节中,恩素没有理由的背叛只是一种合理的结果。
爱,不过是一种随便的体验,一种包含理智和情感的体验,和吃饭睡觉无异。
它会带给陷入其中的人一些感受,将它们带向彼方,无论主宰那个世界的是理性抑或感性,结局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好的。
尚优触犯了恩素最隐秘的激情,恩素欣然接受的同时却也开始害怕去生活那个真正的自己,于是她睁只眼闭只眼,对心中翻箱倒海的爱情视而不见,而是让生活继续。
和尚优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只不过快乐于人,往往也是痛苦的根源;危与机,都说不清。
4.当你一筹莫展、觉得生命不好过,需要的也许只是随便的一点点小聪明,告诉你其实是你希望自己并不在那个环境中。
当你痛苦绝望的时候,需要的或许仅仅是随便一点点理智,去理解爱并不需要回报,而是尽管让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倘若没有,就请满足于你的心底爱的成长。
尚优的奶奶坐在车站昼夜等待着的是永远也不会归来了的男人,没有人怀疑这一点,包括奶奶自己。
而让奶奶心甘情愿永无止尽地等待的原因,其实不过是生活中那么常见的一种宽容。
奶奶,尚优都是那样执着的爱着自己的所爱和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已经背叛自己甚至离开的事实。
身为人,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有限。
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在恩素的懦弱和逃避以及一切人性的扭曲之上,一起努力,慢慢地学会好好生活在一起——包括他人,包括自然。
所以在故事的结尾,尚优去了片芦苇地,在遍天遍野的金黄色和风的飘逝中,脸上带着笑意。
5.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父,宽恕他们吧!
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很多时候,我们放弃,我们彼此伤害,都只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康德说,人性是一块扭曲变形的木头,怎样的矫也不能矫直过来。
尚优和恩素代表的,是孤独的现代自我对爱的怀疑和与此同时不可遏制的爱的渴望。
所以在这场原本简单的爱恋中,怀疑和渴望,忠诚与背叛的煎熬中男女主角仍旧会互相怨恨、试探、嘲讽,却又不自觉地投入、受伤。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在参与这场流逝的感情游戏吗?
比如你我。
曾经和你一起养的小白猫,叫唤着哭坏了整个春天。
暗花闪烁的窗帘,隔断了你无声和我说再见的脸,暗暗移动着周围的日子。
我在每每想念的时刻,常常也会想起你我流逝的爱情,渐渐学懂,爱这朵随便的花儿,同样需要自知,更需要宽容和恻隐。
爱情,正如死亡,来去匆匆,不由分说。
当一束光突然照进黑暗,那这束光是不是就有罪?
干涸的心灵里有了风的声音,是不是会更加寂寞我是在这个周日的夜晚,斜躺在沙发上,抱着或许会因为相爱但是无法相处的无奈,或是某个命运的折磨,一种可接受的感触而可能会催泪,这样的心理预期,开始欣赏L推荐给我的《春逝》这部电影的。
而我并不知道,接下来等待我的,是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说得上残酷的击打,残酷到无法呼吸,残酷到只能拼命抽烟想要去忘记。
因为它是关于太过于隐秘而又细微的情绪,是不敢再看甚至不敢回忆的故事,是我只能自欺欺人,去想象每个人的爱情都曾在电影里流逝掉,而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那种痛苦。
是那些我觉得只能忍耐着和它们度过余生,想象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活着,而只是一直在等待,等待自身逝去之时到来时和它一起完结的那种痛苦。
而残酷的是,这部在他人看来甚至是沉闷无趣的电影,用一柄细小而又沉重的金锤,一锤,一锤,一锤……砸开撕扯拉大了我的伤口。
而春逝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从指尖传递过来,一节节把骨头连带肉身击碎的痛。
痛,而又不能关闭感受,只能感受肺部被水一滴滴灌满的窒息感。
而我甚至没有力气向L求救,或者调侃说你真是残酷。
我一直觉得,一生里出现的人,只会有两种,我爱的人和我遗忘的人。
就像我记得的痛楚和忘却的痛楚。
当这些人最终走出我的生命,或者我走出去了以后,现实和意义本身也会烟消云散,但是他们存在过的痕迹,或许是痛楚,或许是没那么痛的痛楚,会刻在心上。
而春逝的残酷性,是它把那些存在过的痕迹,包裹在一个春天里描绘了出来,像是杭州黄龙竹林的风声,又像是效实操场雪花飘散的声音,也又有那些我爱过的人不曾给我的亲吻,和给过我的指尖。
可它就这么转瞬即逝的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再也不会。
我知道没有一个冬天不曾过去,总有一个春天会回来,但是它再也不会是那一个春天了。
我一直是觉得自己是个有执念的人。
每次看书、看电影、玩游戏,总是很审慎的开始,因为总觉得要完整的结束,读完看完打完。
在结束前,一直地看,一直地玩,直到遇到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剧情,我才会想得到,因为这个点,所以我喜欢或是讨厌这出戏码。
爱也是一样,因为某一个眼神,某一个表情,或是某个动作。
而离去也总要一个理由,一道伤口,一个别离,或是一个别人。
正如每一段关系,我记得开始,也记得结束。
因为去留总是要有一个决定点。
可最折磨的是,我爱的人,选择离开我的点,我并不知道为什么。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毫无征兆也毫无保留的嘎然而止。
平凡不亮丽,起落是无常。
或许像正常人说的,某些时刻,比如忧愁悲伤,亦或者觉得该说些什么,那就自然表达就好了。
可真当这些回忆、情绪等奔涌而来,我却进退失据,心里隐隐的觉得,似乎说什么都不恰当。
说什么都不恰当。
正如水要流向我,我又如何去阻挡?
春一样的爱,要就此逝去了,我又如何去哀伤?
因为我并不知道,到底是我拥有了逝去,还是逝去这件事拥有了我。
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不曾爱过,比这样爱过而逝去,更好一些。
再想下去,似乎有种极端的扭曲想法在内心阴暗处发芽:比起被爱,甚至被恨才更有意思,因为爱意实在没有恨意长久。
但比起恨来,更长久的却又是与我无关的冷漠。
看东京爱情故事,比起原作,美化了很多的电视版,最后完治和莉香两人背对彼此,从此走向远方,彼此交错回头,并未四目相顾。
我曾经觉得或许那已经是莫大的痛楚了。
而春逝教会我的,则是更大的伤痛:其实回头看不看又有什么所谓,你再也回不去那个动了真情的时刻。
从此岁月漫长,空余参商相忘。
我很难过。
我很难过。
既承诺是伤害,别让承诺伤害感情。
我体恤承诺;体恤承诺的双方。
当承诺不能兑现时,承诺者与被承诺者之间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得不到,已失去。
伤害发生了, 当伤害如声音流过肌肤,身体浑然不知又无能为力,痛苦的快感又一次地袭上心头。
而过往的情谊已注定决然。
一直在不明白为什么恩素会如此绝情,让尚优如此受伤?
后来终于知道,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季节。
尚优给她的纯净之恋虽然美好,她却始终没法把自己的沧桑与其对接。
尚优爱一个人时只知道毫不犹豫地捧出心来给她看,他却不可能化解她心上的厚茧。
不管放手或是争吵,大家都无法绕开“伤害”这个词。
我们之所以还有话要说是因为觉得受了伤害。
伤害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
一直坚信: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避免。
为什么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人的情感是独立。
第二、人的情感是不稳定的,也可能是稳定的,但也只是可能,我始终认为是不稳定的。
比如A爱上了B,而B不爱A,这太正常了,伤害已经是必然。
无论如何处理必有一方或双方受到伤害,或重或轻。
既然是不避免的,那只有减少和减轻伤害。
看着简单,有的人老在同一个地方倒下。
如果《春逝》是缓缓地痛,在心门上的轻轻一扣。
那么不可诉说的体验同样出现在《独自等待》里,陈文所说的我要得是爱情而她要的是快乐,何其相似。
迷失的无助,淋淋尽至,被现实重重的拉回地面。
不在同一个季节感受,心跳乱了节奏。
独自等待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在一切该来之前,等不及的想预约一个春天,总会贪恋甜美与温柔和更多。
残酷的夏天、温和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和甜美的春天,总有一个季节是属于你的,偶尔回头,感怀或犹疑。
等待一个结束,等待一个开始。
许秦豪还告诉我们:声音和时间总是一起悄悄溜走,对于时间的记忆恰恰是过往的声音。
关于爱。
电影里一次次呈现了那种更为开放和温和的爱。
对于每一个爱着的人来说,爱不再是狭隘而过激的情感。
而我们心底里所有幸福与不幸的感觉,都犹如声音,需要我们去细心聆听和捕捉。
当爱情结束,电话线两端互相沉默。
当声音沉默了,静寂了。
追问显得毫无意义。
时间、声音、季节、情感,都无法阻隔和强求。
所有会发生的,所有你要的,冬去春来,能有谁揭开?
放任,放开,尚优心平气和的重新踏上旅程,去采集新的声音。
也许,不知道过了多久,某一个午后,当你也不小心割破手指,下意识的把手指举过头顶晃动的时候,也会想起了那个沉默的瞬间。
原野是如此的宽广,铁轨是如此的笔直。
声音,穿行其间,那样纯净。
只有风声,只有你.......
录音师李尚优和电台DJ韩恩素在冬天走遍郊区,四处记录大自然的声音。
两人感情发展迅速,春去夏至,李尚优和韩恩素跑到海边捕捉浪潮声。
李尚优仍然爱得炽热,韩恩素的激情却开始冷下来。
曾经历失败婚姻的韩恩素,始终相信爱情像声音一样,稍纵即逝。
李尚优一直想不通,爱情怎么会无声无息地溜走?
李尚优开始羡慕患了老人痴呆症的祖母,她只会记得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他害怕像父亲一样,永远不能忘记年轻的亡妻…… 《阿里郎》纵有荆棘难留朝阳青春流逝渐见白发西山夕阳难免日没远道情人难免道别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哎追着情人上阿里郎岭尽我的生命热烈爱你尽我的纯真相信又相信
别去说谁对了谁错了,因为都是人类的感情。
对于故事的发展导演就说了以上一句,看明白就行。
可大家还是忍不住责怪女主角的反复,同情起纯情的男主角。
所以,电影就给大家放了好听的音乐,和一些自然的声响;还有,好看的完整的画面:有天空有路有车有灯有男有女,看不清五官,只看得到笑脸;笑脸一直都在。
就是那么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完整的,不加结论的。
特别难得。
看完后对导演佩服的五体投地,角色的安排,人物情感的微妙转变,都是极其的好。
这片让我猜想是不是根据导演自身的经历来改编的,因为如不是亲身体验过,里面的细节可能就不会这么的真切。
影片始于冬终于春 ,上半场让我怀念自己恋爱过程,下半场让我思考我的以后。
影片中间,男主问了句:“爱情为什么走的那么快?
”其实我想说,女主可能对你的未必是爱。
一个刚离异,生活紊乱,没人心疼的女人,可能需要的是一段新的恋情来走出伤痛,只是你恰到好处的出现了,没想到的是你爱的太过于单纯,以致想把这恋爱转化成婚姻。
男主:男主的单纯和傻,总是让我觉得恋爱是这般美好,以致我在写这的时候,都要找段让我有恋爱的感觉的歌曲来衬托着写。
从第一次接到女主电话同去录音,就高兴的捂着被子偷笑。
熬着夜给女主捕捉这难得寺庙下雪的声音,到被邀请到去女主家,竟然让一个女生睡在了地板上。
这些不经让我在笑着他的不懂人心。
到后来和女主恋爱,总是煲着电话粥,一遍遍的问着,你想我吗?
想我吗?
半夜喝醉了,也是幸福的赶着去见女主。
这些也不经让我想起了我曾恋爱做的事。
可是美好的东西总是流逝的很快。
他无法理解女主为什么离开他?
所以才会说出每个人恋爱要走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我可以做的更好。
”他不明白爱情里没有你做的更好就能挽留住一个女人的心。
就像他不明白奶奶的爱情史一样,不明白已经痴呆的奶奶为什么只记得曾出过轨的爷爷,或者是还那么深爱。
或许人终究是要一段成长的爱恋,于是,爱情从自然的声音开始,也自然的声音中结束。
女主: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性格以及人物的背景。
原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不大可能爱上这么单纯的男生。
自始至终她对于他俩感情的体悟就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她只是在贪恋男生的好,她很理性,理性到需要的时候就哄哄他,不需要的时候就是冷漠的相对。
或者换个“自私及自大”可能更合适。
她侍着男主对他的爱,刚想分手的时候,觉得寂寞就哄哄男主,于是哄回来了。
最后,她又想以同样地方式,感觉让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又想和以前一样哄哄男主回到以前,只是他没发现男主已经成长了,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
影片中两个男人的安排甚是巧妙。
用同样的人,同样地经历,来表明两个男人的天壤之别同样是灭火器的对话,一个沉默的不知道接下文,另一个则一语中的的说:“我知道让你怎样更开心。
”同样是开车加速的戏,一个说“小心点,小心点”一个则是满足女主飙车的心,让她享受刺激。
女主的理性告诉自己,我想选择的是后者,成熟知趣且和自己是一个世界的男人。
我一直好奇导演为什么安排女主在听自己广播的时候带着墨镜,当时是想因为觉得听到自己曾经声音有点羞愧?
知道这个男人的出现我才更明白一点墨镜的含义。
许秦豪至今只拍过三部电影,《八月照相馆》《春逝》和《外出》。
同为年届三十才拍出属于自己电影的导演,他和金基德的多产与火山爆发式一发不可收拾地释放能量的拍摄状态很不相同。
许秦豪是细致而温情的,注重细节,在看了八遍之后,观众仍能从每一个熟悉的画面中,找到之前没有留意到的变化和信息。
母亲的缺席、相爱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的遗憾、隐忍、仿若初恋时光的三十岁左右男人的爱情,是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特征,是导演所偏爱以及一直关注的主题。
这种淡然的、细致而收敛的情感,最为集中体现在《春逝》中。
故事情节简单:一个下完雪的冬日,录音师李尚优在工作中认识电台记者韩恩素,两人在竹林和下雪的夜晚录音,通宵工作,在接触中开始彼此吸引、相爱。
李尚优有一位精神恍惚的奶奶、妻子离去的父亲、不知为何总是没有回丈夫身边的姑姑。
韩恩素则刚刚离婚,原因不明。
爱情初发生时总是美好,两人度过一段甜蜜时光。
但爱情的后半段,逐渐苦涩,两人的关系逐渐稀薄,提出分手,谎言,不忌惮的的互相伤害,反复,午夜等待电话铃声响起。
再后来,奶奶去世,李尚优在看老相册时突然成长。
又过了很久,韩恩素在某个手指被划破的日子里,习惯性地把手举过头,这时她突然想起了那段已经逝去的爱情。
于是,两人在明媚的春光中见面,李尚优拒绝了韩重新开始的暗示,韩在背景中逐渐模糊。
许秦豪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最想留住的一瞬。
在寂静时,这些心中最想留住的瞬间,会像电影的片段一样,在脑海中放映。
在心灵不设防时拥有过的真爱,才能留下如此深刻划痕。
开始时,李尚优是唯一一个将自己的内心完全打开的人。
在影片的一开始,是他一路追到车站寻找奶奶,高大、敦厚、孝顺,总是露着谦和微笑的眼睛,同《八月照相馆》中的 一样,对生活没有过多欲求,在别人认为艰辛的日子里保持着幸福的喜悦,尽管在片中,他已年近三十,却依然是一个平和纯净的大男孩。
除他之外,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导演没有明确交代缘由,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沉浸在对已经过去的回忆中,难以自拔,世事已经改变,但他们却依然故我。
奶奶是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她年老时苍凉的背影出现在影片的最开始,她年轻时如春阳一般美丽的黑白照片出现在影片的末尾。
她对孙子说“女人好像巴士,一旦错过了就无法回头”。
虽然被人认为痴呆,却唯一能体会李尚优在爱情逝去后的伤悲。
她明白逝去的感情无法挽回,但自己却钟其一生祭奠于那段被背叛的婚姻中。
她只愿意记得当那个照片中还是“我的新郎”时年轻专一的面庞,而那个若干年后已经开始成熟并出轨的老家伙的脸,因为代表着伤痛,她一把将之推开。
母亲不在人世,父亲没有再娶,只和自己的妹妹、母亲与儿子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
细腻如许秦豪,不会留有一个无谓镜头。
父亲在奶奶面前唱的那支悲伤的歌曲“过去的伤痛,今天仍在……”似乎内含着隐情。
还有从窗口位拍摄的父子二人默默无言喝酒的两场戏,毋需语言的心意相通,曾经经历,一个男人得以成长,现在轮到他尚且憧憬中的儿子。
姑姑也是,在家庭卡拉OK那场戏中,她佯装生气地说:“你这是要赶我走吗?
”她没有回到丈夫身边,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在经过世事变化之后,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被提及的忧伤。
韩恩素在第一幕出现时,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只有围巾是鲜艳的红色。
李英爱的这套朴实而干练的衣服让人难以忘记。
进入恋爱后,衣服也逐渐清新和明亮起来,但那套严实的黑衣红围巾在绿色竹林中的场景,奠定了全剧的色彩基调。
《春逝》中的李英爱展现出她非同一般的气质,优雅、天真,似乎热情,又含蓄而温柔,最难把握的,是韩恩素在其中时而流露的忧伤。
她因为什么忧伤?
深夜工作到天明,当早晨的阳光从电台的天窗照在初相识的李尚优与韩恩素身上时?
李尚优问韩恩素常常深夜工作是否很孤单,韩答也希望有人挂念自己,这时我们才知道她此时已经离婚。
接下来,韩笑着背诵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她不愿意继续谈论自己的过往。
李尚优微笑倾听。
他心中无法不震动,但他宽和地纵容着韩的情绪变化。
韩恩素的上一段婚姻为何结束?
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可知那时的韩恩素曾全心投入地爱过。
她也许明白爱情在开始时甜美,但即将结束时又会带来伤痛。
这可能也是韩恩素不时流露忧伤的原因。
在看到雪夜独自录音的李尚优,安静地斜靠柱子睡着的李尚优,她的心慢慢打开了一点。
然而,可惜地,就只是一点。
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又重新将心锁上。
既然爱情总是变换,不如还是自己先变,掌握主动,不至受伤。
戴着墨镜的音乐制作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她暗藏于职业女性外表下的忧伤,于是直接对她说:“我知道怎么才能让你开心。
”如此直截了当与赤裸裸,因他是一位久经情场的老手。
李尚优不是,他只会用自己的全身心,毫无技巧地去爱韩恩素,他不明白为什么爱情流逝地这么快。
在多次努力之后对她说:“我可以做地更好。
”但已无任何用处。
有人说,《春逝》是一部拍给男人看的关于成长的电影。
结尾处,多年后的某个春日两人在街上面对面,韩恩素温柔的暗示,李尚优和她挥手再见。
只有在他努力向天的深呼吸中,才可看到他心中依然有爱的挣扎。
经过了失恋的苦痛、奶奶的去世,他开始懂得保护自己。
我们不知他是否将心锁上自我保护。
当这个温和的大男孩脸上开始出现成熟的痕迹,他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地里独自录音时,那一幕仿若心灵。
我从没有试过这样一种感觉,看了一场像是自己导演的电影,如此的熟悉。
在韩国,许秦豪导演是不一样的,因为《春逝》的关系,我去找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八月照相馆》来看,我认为后者比前者又更好些。
不喜欢太认真地讲故事的电影。
许秦豪的长镜头,流水一般地推进。
就像我们的生活,因为是当局者,所以往往看不到承起转折,情节也许有,远远的在触摸不到的地方。
看他的电影,如同抚摸生活。
也许往深里讲,可以说这是现象学在电影艺术上的体现。
娱乐记者已经考证到许秦豪是学哲学出身的。
《八月照相馆》说爱情和死亡,《春逝》说爱情的死亡。
片子的男主角都是沉默寡言笑的生活中的男人,冬暖夏凉,向往英雄或者王子的女孩子不会喜欢他们。
《八月照相馆》的男主角永元患了绝症,当然,他很痛苦,可是那是另一回事,他的微笑绝不是强颜欢笑。
没有怨天尤人,他的认命又不是灰色的,真正的中国哲学里的认命是一个平静温暖的词。
他是个摄影师,他的照相机是一双善良平静的眼睛,他镜头前的人生是美好的,每一个进出照相馆的人都是可爱的。
他和女主角德琳的爱情是淡淡的菊花茶,没有加糖。
没有开始,就不得不结束,时间是不够的——时间总是不够,即使是健康的身体。
所以那一点遗憾很美好,但是又不算什么,无须如歌如泣,只剩下淡淡的忧伤。
沈从文说:美丽总是愁人的。
《春逝》的李尚优是一个采音师,内向单纯的大男孩,他爱上了一个比他大的韩恩素,一个电台主持人。
大家都在为大男孩的爱情感到惋惜,可是我却记得那个女子那张寂寞的脸。
据说许秦豪原本中意《八月照相馆》里的沈银河来担任这个角色,认为李英爱的表演是这个作品的缺陷之一,但是我并没有觉得。
“氧气美女”走到青春的尾巴上了,看上去氧气有点不足。
李英爱瘦得单薄,苍白,皮肤微微松弛,寂寞的眼睛,不断地寻觅,不断地抛离,很累很累,却不能停下来,找不到皈依,她倦容满面。
她一出现在镜头里,我就看到了一个“春逝”。
我知道那个纯真的羞涩的男孩子不能抓住她的灵魂,那一定是一个很寂寞的灵魂,男孩子不能懂得她,也许没有人能够懂得。
所以她注定要不停地漂泊,流离失所。
生命中每一个人都是过客,她也是别人的过客。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他们重逢时,是在一片樱花下,伤感惆怅。
爱情像大自然的声音,不可捕捉,稍纵即逝。
爱情要走,就像春天要走,是自然的旨意,无可奈何。
许秦豪具有温暖、冷静和沉默的特质,他在访谈中说:“我相信美好……也确信,凡是美好的,肯定不会长久。
”春天,爱情和生命都是如此。
相爱然后分手,以及死亡,每一天都在听说或者经历这样的故事,许秦豪就是这样轻轻搭住众人的脉搏,每一个在电影前的人都眼眶潮湿而不流泪,平缓地呼吸,然后叹一口气。
大男孩在一片金黄色的麦浪跌荡中戴上耳机。
他的脸上有成长后的自在笑容。
《小王子》里那只等爱的狐狸说:“你看!
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
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
我对麦田无动于衷。
而这,真使人扫兴。
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
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
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
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从来都不会完整,但是我们不会空手而归。
照相馆的橱窗里挂着的照片会永远在那里,在麦浪起伏的声音里收割每一段美好的回忆。
《春逝》,奶奶对她因爱情落寞的孙子说:“巴士和女人一样,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她穿起了结婚时的礼服,将生命终结在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总是有所选择地去记忆,或忘却;支离破碎,浸润着我们的生命,支配着我们的生存。
任凭岁月再怎么流逝,那张英俊的脸庞,那付美丽的容颜,依旧是我们最真切的清晰;剧中的奶奶,在她生命的最后岁月,每天去车站等候已去世多年的爱人---在她心目中永远年轻永不变心的英俊新郎;她默默的坐在候车室里,独自发呆,却又有所眺望;儿子唱歌好听了,奖励个铜板;孙子失恋哭了,送上个糖果。
我开始怀念上个世纪的女人。
爱情如声音,难以捕捉;爱情如泡面,吃完即抛;许秦豪说,爱情就像一场重感冒,于是爱情在他布置的春天里悄悄溜逝,其实我知道我跟他一样在感叹某种经典美好的不再轮回。
春天去了,爱情没了,爱的情感依旧浓烈,于你的亲人,于你的朋友,于你的同伴,于某个泛起你爱意的陌生人。
(去年无病呻吟的,发表于http://www.topku.com/archives2/000470.html )
手贱点开的土鳖剧。毫无内涵的镜头和对话。所以你们tm到底是爱不爱呀
快进看完的
像春雪一样悄无声息的爱
春天来得无声无息,爱也是在不知不觉中逝去
我们都喜欢爱情一开始的模样。------学着释怀,学着没有解释没有原因的释怀。
或许能打动高中生的心吧,2.5⭐。附注:不承认这是文艺片,这是赤裸裸的商业庸俗作品。
我已经为刘大叔阵亡一万次了!李英爱去!死!
节奏实在是太慢了,忍不住睡着了...
不知所云,不过喜欢这个男人
这片竟然以前忘登记了?
温柔的就像里面的歌 可是终究还是那么一层永远戳不穿的屏障
24.10.09忘了当时的看法了,应该是那种慢节奏朦胧感的但是不戳我的吧。原来一起吃拉面吗出自这里,那么是吃日式还是韩式拉面呢?有机会再看一次。为什么主题曲,色调,节奏都有一种淡淡的又深刻的忧伤,就像我一样
爱发生了也结束了,不能责怪谁,毕竟这就是现实的浓缩,掺杂了太多。其中,两个女人爱情观的不同令人回味。
除了人美风景美。。。
当《春逝》还停留在这种悲伤缓慢的韩式爱情套路里,同年《我的野蛮女友》已经开辟出一套全新的爱情电影模式。非常能理解为什么后者当年能大爆。
美好的声音,闭上眼睛混合着回忆一起听~
3.5;素雅清新,恬静低柔,爱情如朝露短暂,似春日光景般易逝,留下的唯有风声穿过竹林的婆娑,雨意四起时的朦胧,樱云如雾下渐行渐远的背影。曾经相逢,彼此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奶奶的故事恰与之形成映照,爱情的降临与消失皆不需要理由。
真讨厌女主角!
很无聊,没重点的电影
有的人已经如春天逝去,有的人还在等待。李英爱好美,精灵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