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

The Fall,坠落,魔幻旅程,墜落天使,落下的国王

主演:凯婷卡·安塔鲁,贾斯蒂恩·瓦戴尔,李·佩斯,Kim Uylenbroek,Aiden Lithgow,肖恩·吉尔德,Ronald France,Andrew Roussouw,Michael Huff,格兰特·斯旺比,埃米尔奥斯迪那,罗宾·史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南非,印度语言:英语,罗马尼亚语,拉丁语年份:2006

《坠入》剧照

坠入 剧照 NO.1坠入 剧照 NO.2坠入 剧照 NO.3坠入 剧照 NO.4坠入 剧照 NO.5坠入 剧照 NO.6坠入 剧照 NO.13坠入 剧照 NO.14坠入 剧照 NO.15坠入 剧照 NO.16坠入 剧照 NO.17坠入 剧照 NO.18坠入 剧照 NO.19坠入 剧照 NO.20

《坠入》剧情介绍

坠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特技演员罗伊•沃克(Lee Pace 饰)在拍摄一组骑马从桥上一跃而下的镜头时严重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失去知觉。此时的他极度绝望,万念俱灰,只想一死了之。正当罗伊沮丧之际,因摔断胳膊住进医院的5岁小女孩亚历珊卓(Catinca Untaru 饰)闯入了罗伊的世界。 这两个年龄悬殊的病友就此交上了朋友,亚历珊卓每天来罗伊的病房报到,只为听朋友讲那个玄幻神奇的故事。而罗伊用这个顺口编出的故事吸引小女孩,却想完成借机完成他的自杀计划…… 本片荣获2007年柏林影展玻璃熊特别表扬-最佳影片奖、Sitges - Catalon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最佳影片奖、2008年奥斯汀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剧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甲男孩转大人查尔斯三世连体阴开箱有喜副本:义体置换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蠢蛋搞怪秀:坏外公候选人代乡长主政戏里戏外第一季你在哪我的马塞洛奇奇妙妙游侠笑传第一季寂静风暴大毛狗重启深度较量诛寇行动最后的小站醉红尘关于查理的真相红星照耀中国如果还有明天乐队男孩盟军夺宝队怪化猫平地风云第三季那不是我雷神

《坠入》长篇影评

 1 ) 三大角度谈谈我眼中的《坠入》

The Fall.拍片时,从马背上坠落——这是Roy跌落生命谷底的开始。

取药时,从摇摇晃晃的椅凳上坠落——这是Alexandria因爱拯救灵魂的开始。

(一) 梦的解析——对现实创伤的想象性满足《坠入》是一部构思奇特的奇幻片,其精巧之处就在于这个虚拟的故事,它更像是Roy的一个梦,一个情节完整、逻辑严密的梦。

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梦象征性地满足了被压抑的欲望。

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生命力都组成了潜意识里的主要内容,潜意识中的欲望避开压抑,通过伪装的方式潜入意识变成梦境。

因而,梦境即是在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特殊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打击,瘫倒在床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友跟着别人离开,最大的挫折莫过于此。

Roy借给Alexandria讲述这个奇妙故事而取得吗啡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

化身蒙面侠的Roy带领着其他四人寻求着希望与重生,在成人的社会里厮杀出一条血路。

童话中的五人在我看来不过是Roy五种不同的现实创伤的化身而已。

一生为奴却亲眼看着亲哥哥死在农场一怒之下放走了农场所有的奴隶并发誓报仇的黑人,其实是Roy事业郁郁不得志的化身。

妻子被霸占但却忠贞不二在绝望迷宫中逃脱不得跳楼而死的印度人,岂不象征Roy内心里对女友的余情未了和苦苦哀求。

炸弹专家由于与总督的接触而被众人的孤立,正就像Roy此时瘫倒在床无人理会被世界所抛弃的愤恨与不满。

热爱动物追逐美洲蝴蝶却被总督亲手赠送了一只蝴蝶标本的达尔文恰恰是Roy深处低谷内心深处依旧深埋的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希望之光的闪耀。

最后一个神秘人带领众人找到总督宫殿且用神秘咒语助众人走出困境,他是黑暗中的不可缺少的避风港。

而Roy本人所构想的蒙面侠,他羞怯、怯懦,为了复仇,一步步走向宫殿,完成了从强势、坚定到露出内心的软弱和绝望,最终在Alexandria的鼓励下报仇雪恨的转变。

这部120分钟的心理疗愈剧在虚拟童话与现实世界中交替进行,以一种“画中画”的设计,用一种象征和隐喻揭示矛盾与冲突,用一场梦完整地显现Roy潜意识的流动,并通过高潮时从“I can’t get up……” 到“Get up!

Show me your hand!

”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转变,让生命在被无力感、无助感的笼罩下无法从忧伤的顾影自怜中寻找到意义、得到治愈。

(二)本能论——生与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的“本能”指的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

具体而言,就是指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影片中宿命般的痛苦让Roy绝望,不仅仅是双腿的毫无知觉、女友的抛弃,更是他内心深处已经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斗志,行尸走肉的人生与死一般无二。

最最可悲的是,他连选择去死的能力都没有。

现实中,Roy利用小女孩Alexandria偷吗啡是他死的本能。

同样,在那个绝妙的童话里,Roy领头的复仇强盗组,历尽千难万险来到总督宫殿,他们强烈的复仇欲望,那种强大的毁灭意识与杀戮的冲动都可以理解为一种死的本能。

可在加入Alexandria这个小女孩的因素之后,Roy完成了一次由死到生的本能的转变。

Roy坠落了,他从桥上坠落,他失去女友而坠落,他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他经受的磨难让他的意志也随之坠落。

Alexandria也坠落了,她爬橘子树坠落,偷药再次坠落,被大人利用的心理坠落,可是她却没有放弃。

成年人的玻璃心还比不上五岁的孩子的心坚强。

——你是来拯救我的灵魂的吗?

——灵魂是什么?

——那是一种像力量一样的东西。

于是,Roy伸手、站起来,把总督打倒——唯有面对才能获得新生,才得自我拯救。

谢谢你,拯救我溃烂的灵魂。

谢谢你,给我活下去的力量。

(三)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对抗与重生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得到满足,按现实原则行事;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人的社会性。

本我、自我、超我在整个精神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作用、相互矛盾和相互交融的特殊状态。

这里我重点放在影片对本我与自我的刻画分析上。

1. 压抑的本我影片一开始Roy因腿部失去知觉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他同Alexandria讲的第一个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士兵将唯一的水奉上却被亚历山大全数洒尽。

Alexandria问为什么,Roy回答说水不够所有人喝,紧接着Alexandria又说,那为什么不给每个人一小口呢?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人从逻辑本质上就是不同的,我的绝望恰是你的希望。

Roy第一个故事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决绝,一个有抑郁心理障碍的人难以获得快乐。

而在第二天的故事中解救被囚禁的兄弟,结果却是蒙面侠的兄弟们已被折磨致死,并被残忍地吊在天花板上。

这更是凸显了Roy隐隐显露的自虐倾向,他用死亡和虐待来折磨自己,压抑自己。

2. 懦弱的自我而接下来Roy一次次用未完结的故事唆使Alexandria去偷吗啡,极尽所能地想要尽快结束生命则是体现其自我的懦弱。

当探病者劝说他腿会好起来的时候,影片出现了这样一句话,“Problem is not his back. It’s a broken heart.”这既似旁白又想Roy内心独白的一句话则是他蜷缩在自己的乌龟壳里的最好见证。

“There is no happy ending with me.”没有什么可以比这句话更代表抑郁的心境和懦弱的性格了。

没有未来,不愿去想未来,连太阳都是黑的。

故事的接下去,就是Roy所预想的同归于尽。

Alexandria问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一起?

Roy说,他做不到。

死亡很痛苦,可他内心没有退路,他无法勇敢地活下去,因为她始终无法跨出那个痛苦的圈。

这样一种对生存的毫无留恋和强烈的自毁心理即源于自我的怯懦。

3.对抗的超我影片的最后,医院的患者们一同欣赏黑白默片:走投无路的牛仔从高耸的桥上跳下,刚巧骑在马背上。

这也从侧面隐喻Roy心境的绝地逢生,不再是一味的坠落与沉沦,而是在对抗中获得重生。

Alexandria在Roy的故事里拯救了深陷绝望深渊的脆弱灵魂,给Roy以活下去的希望。

小结一部动人的电影。

刚刚好的相遇时空,刚刚好的坚持,刚刚好的干涉与介入,才有了Alexandria的哭中哀求,才有了Roy的落泪转念。

 2 ) The way out

电影The fall里面的男主人公,揣着一颗broken heart无法生活,一心向死以求解脱。

天真可爱的小姑娘Alexandra偶然闯入他的病房,听他讲故事,慢慢迷上了两个人一起创造的幻想世界。

他骗小女孩为他偷Morphine、安眠药,说是需要睡眠才能继续讲故事;小女孩为了够药瓶不慎从高处摔下。。。

小女孩手术后苏醒过来的时候,他流着泪讲完这个故事,面对敌人的杀戮、残害,故事里的主人公无论如何都不肯反抗,因为心里巨大的痛苦和绝望,只渴望能从高处坠下、永不苏醒。

可是小姑娘坚持着请求他活过来,why not? 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请求,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坚持让故事在死亡中结束,因为他强烈的死的愿望,已到要完成时、不肯再回头……当眼泪已流到底,心痛绝望已到底,死亡也已经完成;他让那故事的主人公从窒息中复活,击倒敌人,抱起故事里的小女儿,一起离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电影里的张力并不显见;因为幽默很多,爱很多,因为人物的可爱。

将一个寻求自杀的人的放弃一切的决心,一直坚持着让它下坠、下坠,这种大胆、决绝,有些强行展示给观众的残忍,也让人对自杀、绝望本身有所理解、有所敬畏。

人有各自不同的痛苦,或大或小,或有解决之道或者没有;内心痛苦到了极致,再活着也是煎熬的情形也有;人在寻找答案和出路吗--绝望,不是答案;其实是一种拔不出来的情绪,一种对寻求答案和出路的实际努力的认定无效、拒绝行动。

这种巨大的痛苦和绝望,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规避吗--有时候时间、空间、周遭的人,确实让人无法规避--人首先是动物,情绪情感的压力,不能够太多,有这样无法承载的时候,就是要放下,哪顾得那么多道理。

何况如果用道理分析,困死人的往往是一个圈中的深重苦难,在此圆周之外,原是无限的世界,用比赴死小得多的勇气决心,尝试未知、陌生、稍忍一下初生的寒冷阵痛,也许就是一个新的广阔世界。

以儿童的眼睛来看待死亡。

小女孩偶然间看到医院太平间里,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医生出去后,突然狠命捏儿子的脚、打他的脸,wake up、wake up!!! 那种癫狂、愤怒、痛苦、恐怖,一下子显示出生与死的距离,也许只在一线,也许就是永恒永远。

小女孩吓呆了。

我也是。

那些将要辞别自己母亲的人,请留下、如果你能留,因为这死亡是如此的冰冷,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可以承受。

影片最后,有两组16格录制24格播放的老电影镜头,一组是极幸运的、从必死之境逃离得救的种种情形,第二组是极不幸的、火车相撞、汽车事故中人们遇难的种种镜头,都在小女孩看电影时候的咯咯笑声中放映,让人顿感生死悲欢、幸福不幸,是无常、又都是人生常态,在小女孩的眼睛中看来,原没有那么多赋义。

不愤懑上天的不公平,又会有一些向死者往生吧。

希望每个人的痛苦少一些,慰藉和支持多一些;希望生活对人的逼迫少一些,绝望的情境少一些,关怀和体谅多一些;希望人们能再多忍耐一点,多相信一点,多尝试一点--这都是平白的希望。

 3 ) 缺门牙的女孩和复仇者们

第一部分 捋一遍电影 影片开头的黑白部分,是Roy跌伤后,片场的慌乱和抢救。

此时,Roy替身的对象,即男明星,正坐在小舟上和Roy的女友谈情说爱。

而Roy在担架上被抬走,从水中吊起的死马暗示这次“坠入”的严重性。

Roy在担架上被抬走

吊起的死马因为摘橘子而摔伤胳膊的Alexandria 喜欢偷偷朝神父丢橘子,她把这个秘密写在纸条上,想传给伊芙琳护士,却让风吹进了Roy的病房。

在取回纸条的过程中,她迷上了Roy讲的故事。

此后,Alexandria 天天跑过来听Roy的故事,也靠着这个故事,Roy说服小女孩帮其偷病房里的吗啡。

但是由于小女孩把吗啡尾字母的E误认为是3,所以只给Roy带来了三颗药丸,剂量远不足以致死。

为了实现自杀的念头,Roy怂恿小女孩从他病友的柜子里偷吗啡。

Roy的病友……应该是个神神叨叨的人,身体健康却整天怀疑自己得病,脾气也很暴躁(影片中一言不合就抬手打自己的儿子)。

还曾冲到Roy和Alexandria 面前大吼大叫,嫌他们讲故事的声音打扰到自己,应该就在这时,Roy趁着和该病友打架的机会偷走了他柜子的钥匙。

所幸医生给此人开的药都是糖果,只起着安慰剂的作用,所以Roy自杀失败。

他咆哮愤怒,一心求死。

女孩吓坏了,为了让自己的朋友开心,她再度溜进配药室偷药,却失足落下。

之后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

当中有被马车轧过、被鱼叉扎过的腿(与单腿特技演员描述的自身经历一致),有Roy特技表演失败,摔下马的画面,有女孩的家被暴徒焚毁的场景……是the fall 把瘫痪忧郁的特技演员和流离失所的罗马尼亚女孩联结在了一起。

The fall在戏里、戏中戏里都是贯穿的线索:Roy在片场的跌落,小女孩在橘子园的跌落,小女孩偷药的跌落。

印度人的新娘一跃而下,猴子中枪后坠落看台,达尔文迎着弹雨坠水而亡,印度人割断绳索同归于尽,还有那条心形的吊坠,在蓝侠的大手一挥后,从瞭望塔上坠落。

Roy坠马 心形的吊坠最开始出现在片头的特写里,Roy的女友在一边和男明星谈笑风生,一边把玩。

吊坠的再度出现,是她投入男明星怀抱后,在住着Roy的医院大门前攥在手中哭泣。

她应该是爱着Roy的,只是爱情在她心中的分量不及名利。

最后,Roy(蓝侠)把吊坠扔掉,也是寓意他从破碎的心当中解放出来。

第二部分 关于复仇 从复仇主体的角度而言,复仇的题材大抵归为两类,个人的和群体的。

个人当中又可细分为血亲复仇、爱情复仇(如对负心人、对情敌的)、为捍卫个人尊严和名誉的复仇…… 群体复仇则有“阶级斗争”,比如地主与农民,奴隶与奴隶主等;亦或是两个价值观迥异的派别之间的龃龉。

片中蓝侠为孪生兄弟复仇属于个人范围的血亲复仇,在心上人向Odious投怀送抱后又融合了爱情复仇;黑人奥加塔班中既包含了血亲复仇(哥哥被奴役致死)也包含了群体复仇(奴隶与奴隶主);印度人痛失爱妻的血亲复仇;炸药专家路易奇为了个人荣誉而战的复仇。

这里我想把达尔文和神秘人的复仇放最后说。

因为它的很微妙,两人一个来自于英国,一个来自于丛林。

前者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后者代表着神秘的原始部落。

但在我眼里,他们的复仇目标是一致的。

是的,蛮荒与文明,人类历史进程的两端前所未有的统一,以“捍卫自然”的名义。

是自然主义者向征服自然主义者的讨伐。

可以说,每个人身上所背负的复仇使命,单独拎出来都可以挥挥洒洒地再拍一部电影。

它太沉重,太悲情,太义无反顾了。

或者用Roy的话说,太epic了。

虽然在这个复仇者联盟大战邪恶总督的故事里,处处尽是Roy与小女孩生活的投射,但它所牵涉的主题毕竟过于宏大,有造成故事内外两条线失衡的危险。

“我深爱的女子是杀害我哥哥仇人的未婚妻”——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古希腊的悲剧,它很端庄,很肃穆,带着一种宿命论的无奈。

或者说悲剧的力量正源自它不在于偶然,而在于必然。

但是这种题材带来的凝重,被影片的调性消解了。

消解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第一,戏剧式的表演调性。

电影和戏剧有许多区别,不再赘述,这里只提一点。

即由于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和观众存在一定距离,不可避免地在台词、神情、动作、妆造上要有适当的夸张甚至是变形。

用现在的话说,叫“戏精”。

而电影就不同了,摄像机无限地推进,局部细节一再地放大,我们可以从演员颤动的睫毛里深窥他的内心。

因此,不同于戏剧强调“放”,电影表演则是看重“收”,否则在占据整个银屏的特写中,过于刻意的情绪外露难免显得矫揉造作。

《坠入》很特别,特别在它的反逻辑。

它用戏剧式的方法表演电影。

这种违和感却令我拍案叫绝,因为它太恰到好处了,它的一本正经让它看起来荒诞不经。

它调侃却不讽刺,用一种温和的戏谑消解了epic的复仇故事自带的悲剧色彩。

所以在蓝侠打算开枪杀了仇人的未婚妻时,他们戏剧式的对白和肢体语言让人出戏,给悲情蒙上了淡淡的喜剧色彩。

我觉得这才是导演想要的,他没有宏观叙事的野心,也无意发出命运的诘问。

他只想讲好一对忘年交的故事,他关心的是生活里的人,而不是历史里的人。

第二,是小女孩对Roy故事的频繁介入。

电影中对这个复仇故事的视觉化基本出自小女孩的视角,这个视角是童真的、有趣的,所以一次次,它令我们会心一笑。

比如,亚历山大帝从使者手中接过信,展开的信纸和小女孩在开头给伊芙琳护士的纸片如出一辙。

菱形的镂空、稚嫩的铅笔字迹等都暗示着这是女孩的视角。

使者传来的信五个复仇者也是女孩周围的人:蓝侠一开始是女孩父亲(Roy视角)后来是Roy本人(女孩视角);黑奴是每天早上运冰块到医院的黑人青年;印度人是送给小女孩大象手办的朋友(影片最后出现在女孩家的果园);路易奇是来探望Roy的单腿特技演员;达尔文是医院的护工(小女孩从偷药摔落中苏醒时,他在手术室门外张望了一下);神秘人由果园采摘工和用假牙逗小女孩的老人综合而成;邪恶的总督是现实世界中抢走Roy女友的男演员;总督的未婚妻是照顾女孩的伊芙琳护士。

印度人是女孩果园的朋友甚至是她从大人们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也渗透进了Roy的故事里。

所以丧失法力的神秘人在士兵的毒打下,吐出的不是口口鲜血,而是一只只美丽的飞鸟。

(对应Roy说老人的假牙是他力量的来源、他把小鸟装进肚子里) 导演塔西姆•辛用一个“复仇” 的外壳,讲了一个释然的故事。

他讲究的是腔调和趣味,不是命运和史诗。

乃至偶尔出现的壮怀激烈、大义凛然都看起来光怪陆离,天马行空。

这可能是他招致诟病的所在,却也是让我双眼迷离如痴如狂的所在。

不可否认,影片后半段Roy心境的转变依旧缺乏有力的推动和令人信服的铺垫,但是在Alexandria圆嘟嘟的脸颊和缺门牙的笑容里,我又不得不相信她就是最充分的理由、最治愈的力量——最艰难的原谅不是对那些背叛我们的人和生活,而是与自己的和解。

 4 ) 坠入

跌落之下,尽是梦幻异界。

被影片截图吸引看这部影片,瑰丽的画面令人赞叹,印度裔导演塔西姆·辛以卓绝的构图和色彩,处处展现超现实的浪漫。

“这世界真是神奇有一天你爱死他们隔一天你又想将他们千刀万剐”

受伤又遭遇情感变故的特技演员,开始了他以想象造就的奇境冒险,现实中的不满化为斗争,而挫败的失意又让他放弃了求生

幸而有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用她的善良和爱感化他,让残酷的现实土壤,也开出童话的花朵。

看过后也不禁感慨替身演员的不易

大概孤独人的心里才会这么斑斓

 5 ) 生命是如此脆弱和神奇

一只美洲蝴蝶,从达尔文的手中展翅,它也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何况人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一念可生,一念达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贵的,神奇的,来之不易的生命。

女孩用天真来面对残酷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残酷。

亚历山大放弃了救命的一壶水。

达尔文悲伤的放下猴子的尸体,放弃抵抗。

老人的嘴里吐出只只鸟儿。

黑人被射成刺猬微笑。

印度人隔断了自己的生命之绳。

侠客在水潭中放弃抵抗。

THE FALL。。。

生命如此不堪,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死亡,一万种方法死亡。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活着?

希望。

侠客从水中睁开眼睛的一霎那,演员的灵魂终于射出万丈光芒。

女孩化作天使,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可是谁又会知道她将来的人生中会如何面对最黑暗的那一刻呢?

她的天使在哪里?

我热爱生活,珍视眼前的一切一切。

可是,谁也保证不了将来。

只是希望,我的灵魂足够强大。

 6 ) 看过来,看过去——原来我是剧中人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五道口的一家旅社里,HZ为了能让我排遣夜晚的寂寞,慷慨地将她的ipod借给了我。

任意挑选了一部电影,也就是这部The fall,初看就被其犀利宏肆,史诗般的情节气场打动。

从大二到了大四学期末的那段时间,即便是如今,也总会不自觉的打开来欣赏,翻来覆去的看。

当遭遇痛苦,我就会翻看,饶有兴味的在其间漫步思索开来。

要说懵然明了,还得感谢那次读书会,课间读了塞林格的《献给埃斯美的故事——怀着凄楚和悲凉》,同样是一个长者和一个年轻姑娘的对话,但是角色恰好刚刚相反。

在《坠入》中,小女孩在她切身的生活里饱受苦难,在一次海盗洗劫村庄的恶行里,几近家破人亡。

她勇敢的承担起家里的劳动,为母亲分担,而不幸在一次上树采橘子的时候失足落下,摔断了胳膊,住进洛杉矶的某医院,恰巧,遇到了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Roy。

在反复观看之后,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作为银幕角色的roy,更看到的更是自己的过去。

让我们先来看看句中的一段对话,发生在一个瘸腿的特技演员和病床上的Roy之间的对话:-You're lucky,it was just a horse that got killed.i mean ,jumping off a train bridge was suicide ,too. And u were trying to impress her...Sinclair already did a better job.U know ,the actor, the leading man....-i know who he is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that's for sure.U know ,before my accident nothing was happened for me. Now i 've had my leg hacked off by savages,mangled by chariots,sawed off by lumberjacks. Hell ,I 've been had a harpoon through it .I 'm working all the time....any way ,gags(娱乐圈) are not for u.You are a college man.No woman is worth suicide.Like the guy as a moive star.For chrissake.显然,瘸子特技演员看来,这个为了一个女人自杀的年轻人是个十足的嫩头青,明确地告诉Roy娱乐圈不适合你,你只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给人的形象总是那么羸弱。

瘸子替身演员来探望Roy显然是出于好意,但这番话能否让这位初出茅庐,在生活中过的顺风顺水的读书人明白生活的意义?

瘸子老头为了生计,入了特技演员这一行当,而主人公确实为了博取芳心,铤而走险,以为这样就能让那个马诺似的女子回头。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计无着,遑论其它。

越是轻飘失重的人,他离毁灭越近。

似乎这番对话对死意已决的Roy来说没有任何作用,他依然盘算着自杀计划。

精神萎靡,倘若死去的木乃伊还有对天国的憧憬,在他的两眼中唯有怨怼,悒郁,凄楚,荒凉。

无神的眼睛,花失芳菲,缄默的嘴巴,真叫人栖形感类,然后急着跺脚,刺刺不休地埋怨他:不曰如之何,不曰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缘分让Roy与小女孩相遇,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一起编织起美丽的史诗爱情故事,不管故事出于怎样阴险的动机,但是故事本身真的很美。

在编织故事的同时,Roy不自觉的融入进了父亲的角色,并与小姑娘产生了爱,这种在张贤亮书中曾被提及的爱:不是情欲,甚至不是一般的爱情,而是一种纯洁的,神圣的感情。

这种分辨不清的“父女之爱”亦或是“难以被伦理接受的男女之爱”在剧中却是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情感高潮。

我们把视线乜斜向那个坐在“豪车”哭泣的美人,我们从导演精巧的设计中可以推测出她就是Roy的恋人,也可以大抵推测出,初出茅如的Roy刚步入娱乐圈,就被一个名流横刀夺爱,或者根本没有“夺”,稍逊显露下鼓鼓的钱包,就把那个美人弄到手了。

导演在叙述情节方面的天赋居然把这一幕情节也给诗化了,象征爱情的心形项链上刻着:Follow your heart. 于是,姑娘随她的心愿去了,投入“名流”的怀抱Roy原本把项链戴在她脖颈的时候,对今日这种收场估计是始料未及的。

在此,我把鄙夷的微笑献给那个美人:祝您如愿以偿。

导演肯定是不知道马若那样的女子,如果知道,就请她去当主演了,不如在此回温下那句经典:宁在宝马车里哭泣,不在单车上欢笑。

在这个世道浇漓,物质横流的时代,永恒的爱情反倒成了被人嗤笑的对象,人类的理想坍塌了,鉴别真理的双眼也瞎了。

作为影片最大的亮点,那个西班牙小姑娘,扮演着拯救Roy灵魂的角色,导演不断的通过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小姑娘过去的生活,最感动的一幕是,当母亲来探望她,并询问医生何时可以出院,此时果园的果实已经成熟,正缺人手。

医生是这么说的:You just tell her that you shouldn't be working in the groves.That at your age it's too dangerous and you 'll spend the rest of your days picking fruit .And then she'll fall . She surely will fall.小姑娘并没有将这番话告诉母亲,她不想母亲为她的受伤自责,于是把这番话翻译成医生想尝尝母亲带来的面包。

生活的压力让小姑娘早早的成熟。

这正是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写道的:因为沉重,所以积极,因为积极,所以有价值。

影片最后,她为了履行帮助Roy偷药,发生了事故,再次Fall,对于小姑娘的受伤,Roy满脸惭怍,泣不成声,并交代了他真实的想法,在他编织的故事里,他只求一死:there si nothing left for him(me) .... 小姑娘马上接上:I love him(you).瞬间万千电流涌入Roy的脑海,无言以对。

到此,Roy方才如梦初醒。

被情人抛弃这种尴尬或许很多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有的会被原谅,有的则产生了怨怼,事后一蹶不振,仇恨的种子永远在心中滋长,有的更是刀光血影。

导演死死的扣住“遇哀则必惄”的人类通感,谱写出一曲人类的故事。

此时,我脑中盘旋出一首曲儿,与这种通感遥相呼应:梨花落,杏花开。

梦绕长安十二街。

夜深和露立苍苔,到晓来辗转书斋外。

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是郎君在!

泪渍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导演在冗长的故事里,把凄楚,烂漫,悲伤,仇恨,勇气,承当,怜爱,虚伪等各种元素黏合成一个整体,伴着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促使人们对爱情,对存在,对死亡,对命运的思考。。。。。。

 7 ) 一切都会平安无事,世界万物也会平安无事

之前我在土豆上逛的时候无意中见到关于这片子的几个MV。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TZw2y-Teew/http://www.tudou.com/listplay/cztqWapK3TA/Nvq5-71QA_A.html当时我心里就想,不错啊,这样冷门的片子,起码有人给它做MV,而且做得很美。

导演自己本身是广告/MV出身,拍的片子做成MV也特别有感。

后来我一时高兴便去找了这片子的预告,但是那预告做得真心无聊。

你几何才能看到一部电影的正片比预告精彩的?

这里便是一例。

我觉得MV和预告代表了对此片的两种观点,一些人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东西,另一些人看到了美丽画面的集合。

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其实至紧要是能有自己的观点。

也有别人很喜欢的片子我怎么看怎么出戏,挖掘冷门但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电影才是正道。

坠入我是在12月末看的,马上把它捧为我在2012年看过的最喜爱的电影。

当然也有可能是近因效应.但是那一阵我看到的好电影不算少,好几部在我的人生榜上可能都会长期高居不下。

所以如此心水此片,心水到愿意为它写长评,也只能说是因为个人原因了。

第一次见面在Alexandria第一次见到Roy的那天,她躲在房间外的走廊,屋子外的景象透过钥匙孔印到清凉的薄荷绿墙壁,蜂蜜金光晕中是倒立的人和马。

这里的色彩运用奇幻、纯粹而极尽甜美,是Roy即将要带她进入的颠倒梦想。

她闭上眼睛,在Roy漫不经心的叙述中见到黄昏时分在断壁颓垣中孤身走马的亚历山大大帝,这个段落奠定了故事的叙述风格——Roy低沉的画外音和Alexandria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如同要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来配达利超现实风格的画面,失谐中某种诡诞幻丽的壮美。

两人的相识正如同发生在他们各自身上的坠落,看上去只是命运的又一次无心之失。

小女孩Alexandria写的纸条,想要把它抛给美丽的护士Evelyn,结果纸条却坠入到错误的地方。

片中多次出现坠落意象,或好或坏,总是上苍的奇妙安排,引领剧情走至写定的结点。

其实轨道早已铺就,构图也是封闭的,是形式主义的精心预设,只为了在相交一刻装作不期而遇。

Roy的故事开场是:“你知道亚历山大也在等待一个讯息吗?

他迷失了。

和他的军队走散,即将要死去。

”这句话只是信口拈来,或许根本没想过还要有下文,是Roy自身心境与现状的写照。

故事半身不遂,当中末路穷途的亚历山大,是Roy想象中自己。

(有一个小细节是,Roy告诉Alexandria,亚历山大的马已经死在战争中了;而现实中Roy经历的片场意外,也有一匹马的死亡。

)故事很简短,陷入绝境的亚历山大大帝,有人好不容易为他弄来一头盔的水,亚历山大为示公平却把水倒入沙地。

小女孩很困惑,问为什么不把水一人一口地分掉呢,Roy回答不出来,行为缺乏推动理由,情节便不能成立。

有人很困惑这个段落在整部片子中的意义,因为除了头盔盛水这个小细节,这个故事看似跟其它文本没有联系。

我认为这个半身不遂的故事,一是为了给他们相识交流的模式以及影片对故事画面的表现奠定基础。

二是为了交待两人的性格上的明显差异——Roy身上有种宁为玉碎的孤绝完美主义,有对末世英雄和史诗式悲壮结局的向往,如果不能成全,那就同归于尽。

因此他是悲观而一意孤行的。

而小女孩的思维单纯而灵活,永远是冰的剔透和橙的明亮(影片中多次把她和冰与橙的意象联系到一起),阳光下的阴影亦如走马灯的图像,总是想象力的滋养。

所以用经典戏剧的理论来解释,如果Roy是主角,那Alexandria便是对手。

Roy在亚历山大的遭遇中无法让Alexandria理解自己玉石俱焚的绝望,于是他后来用了一个更完整的故事来为她呈现。

而在第二个故事中,他们才真正展开了各自力量的角逐,把观众引领至最后半小时的高潮。

Roy其人我会觉得Roy这人很有意思。

就先天气质而言,他是典型的抑郁质,内倾而不稳定就像随时会塌缩为黑洞。

穿着宽松白亚麻衬衫终日恹恹地歪在病床上,那副愁潘病沈的落魄模样,也像个注定英年早逝的浪漫派诗人。

难怪连他的旧同事都要说他:“你不适合娱乐圈,你适合去念书。

”Roy情绪不稳定,可是表现出来却非常收敛,连哄骗小女孩帮自己实施自杀这样狡猾缺德的事情,由他干起来也可以相当地温柔漂亮。

有个小情节是, Alexandria为了听故事而对他撒了谎,他发现后很生气,报复方式却是狠狠杀掉了自己故事中的几个人。

这说明了这个人习惯性的消极反抗和转向自体的攻击。

特别是不久后他又马上为自己的失态向小女孩道歉,指向别人的愤怒演变为自责,对负面情绪的克制压抑使他擅长于温柔而坚决地自我憎恨。

这就为他背水决战般的自杀冲动提供了解释。

生活中很多负面事件,他明明比别人感受更深刻,却又刻意地隐而不发。

他的愤怒或许积因已久,瘫痪和女友的弃绝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

境遇是如何影响造就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孤独要怎么解释,他无法条分缕析,总能够呈现给你看。

那就是他和Alexandria共同编织的第二个故事,明亮色彩下冥冥注定的灰暗走向,如果事情有好和坏两个可能,他碰上的都是坏的那个。

其实Roy和Alexandria都是有故事的人。

影片对前尘往事的处理节制有度,是为了呈现梦的宏大,但我们总可以留意到Roy并没有得到父母兄弟的探视和眷顾。

来安慰他的旧人是一个同样残疾的特技演员,那人的鼓励也多少有些自怜和自我打气的意思。

他也不跟病友交流。

唯一能接近他的是个5岁的小女孩,因为小女孩总不能伤害他。

此外Roy的爱恋也是虔诚仰视的姿态,他的情人与其说是明星,毋宁说是女神,是他信仰空洞的填充。

老照片中两人含笑相拥,或者曾经有过一段爱情。

看上去很美,但不会太完美,因为地位的极端不对等,也只能造成一方的诚惶诚恐一方的心力交瘁。

在故事中遇见自己中意的女人,蒙面侠干的第一件事是赶紧戴上面具,和现实中的Roy为了引起女明星注意铤而走险一样,本质上都是对自我的否定。

他觉得如果他只是他自己,那就不会招人喜欢了。

一个人何以会产生如此扭曲的思想, Roy的家庭和童年到底会是怎样,这种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情节其实想想会很有意思。

我们会建议对他进行认知治疗。

笑。

也顺便留意一下Roy说的故事。

他的故事(本来)是清贞决绝的,爱情是一见钟情的诗意唯美和破裂后的宁死不屈,充满了各种先定性、必然性和绝对性。

他故事里的英雄们各有各的沉重过往,但见面后总要惺惺相惜,因为都是同样执着的人,不介意为了一只蝴蝶奔赴一场声势浩大的死亡。

这都是男主角主要价值取向的侧写。

另外饰演Roy的演员Lee Pace本身长得很漂亮,虽然身材高挑,一张下巴尖尖的巴掌脸在某些角度看来却很有点女气。

在拍The Fall之前,他还曾饰演过一个雌雄莫辨的变性舞女角色,也不知道Tarsem Singh找上他只是凑巧,还是相中了他的阴柔。

小女孩AlexandriaRoy的空间是自我困囿的,柔软布幛围就的封闭空间,和他一样消沉得不动声色。

然而她喜欢他,有事没事往他那里跑,把自己置于他的阵线,甚至喜欢他甚于一直照顾自己的美丽护士Evelyn。

或许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察觉出他在故事的延展中已经逐渐铺排出自己灵魂的底牌。

在Roy的史诗故事里,主角蒙面侠本来是以Alexandra的爸爸为原型的,说话时也带着咕噜咕噜的口音。

Alexandra说爸爸已经死了,要蒙面侠像Roy一样说话。

从这一幕起,蒙面侠转过脸来摘下面罩,显露出来的便是Roy的(俊)脸。

这一个象征有两重含义。

一是Roy从此就下意识地逐渐把自己投射到故事里面了,二是Alexandra在心理上把父亲形象投射到了Roy身上,由此衍生出一种朦胧暧昧的依恋。

研究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Alexandra在这时候是5岁大,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性蕾期,需要解决的正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小女孩对应厄勒克特拉情结),可是她爸爸偏偏在这个关节眼上死掉了。

又在这个时候她遇见了温柔而忧郁的Roy,周身笼罩着似曾相识的死亡氛围。

这个时乖命蹇的男人从未离开过自己的病床,却带引她领略到一个流水高山的广阔异界。

这就好像爱丽丝注定要为了兔子先生迷失,温蒂也会流连彼得潘的岛屿,小女孩翘首等待一次迷失的契机,这是成长中的必然。

在电影界中有一种随手可拾的泛弗洛伊德主义,厄勒克特拉情结出现得非常普遍,但一般处理得含蓄。

像杀手里昂和奇谈那样明示小女孩爱恋上成年男子的并不多,一般而言都是为了把角色划分为他者,营造出边缘处境或审美异趣。

而在坠入中,这样禁忌的情感处理得很值得回味,如同晨雾中一枝门阶边的金盏花等待被发现,既没有朦胧到无处可觅,但也没清晰到触目可及,反倒很有些鸿蒙未开的清纯。

Roy的史诗故事,前半都没有女主角,也没有这个女子出现的一丝征兆。

这一天Alexandria看见护士Evelyn在镜子前把红唇膏涂上双颊,忍不住夸耀她很漂亮。

Evelyn便为她也抹上一点唇膏,把她拉到了镜子前一起看。

这个画面其实是喻示了Alexandria女性意识的觉醒,镜子里女人女孩的意象融合一处,用着同一管唇膏。

然后在小女孩为Roy盗吗啡的时候,她见到了一个痛失爱子的妇女。

那个妇女用力捏着孩子尸体的小脚,声嘶力歇让他醒来,不然的话“他们就会砍掉你,把你切开”。

Alexandria哭了,无疑联想到自己捏Roy的脚趾,Roy却毫无知觉。

Roy与死亡意象便第一次出现意识层面的联结,而这又让Roy跟Alexandria的父亲多了一个相似处。

有趣的是接下来Roy的故事里便出现了女主角,长着Evelyn的面貌,事实上是Roy的前女友、Evelyn护士和Alexandria三人形象的一个凝缩。

Alexandria听完这段故事后,在一张画里画了一个桃红的心。

这一段是表现她妈妈跟医生的谈话,镜头色彩是冷清偏蓝绿的,是医院里药片与酒精洁净冰凉的气息。

彩笔柔软的桃红是反差很大的色彩,又偏偏用了大特写。

后来她把画送给Roy,说希望自己永远不会好,那样就可以一直和Roy待在一起了。

Alexandria期待着故事中两人的接吻,Roy却一心想要一个残忍收场。

Roy吞服了病友Walter所有的药物将要昏昏睡去,故事便开始失去控制,呈现梦的飘渺、跳跃与失真。

这一段的镜头也有那种虚幻的美,美在梦一样莫名其妙而惹人耽溺的音乐与意境。

他本来想要让故事在一个绝境中就此结束,不过Alexandria不乐意了,直接跳出来解救了困境中的诸人。

她故事中的身份,便是蒙面侠的女儿。

Roy就在这个时候睡着了,甚至没有力气去质疑她的自作主张。

Alexandria说,醒醒,这不是睡觉的时候啊。

但是任凭她怎样呼唤骚扰,Roy却一直不醒。

于是她便摸着Roy的脸,一遍遍地亲吻。

有一个(大概是)借位镜头,她直接吻到了Roy的唇上。

这已经不单纯是小女孩儿对父亲的依恋了。

Alexandria朦胧的爱恋是否已经开始逐渐觉醒了呢?

在那之前她就非常依恋Roy,没事总往他的病床跑,倚在他身上听故事,也分给他自己偷到的圣餐面包。

小女孩的心情封进宝物盒子里慎重打上蝴蝶结,恐怕自己也不知道价值几何,于是也不敢贸然送出手,只好自己一直藏着。

第二天她对着镜子,用唇膏在自己肚皮上画上了Roy故事里的美洲新蝶。

唇膏的女性气质与蝴蝶的破茧象征结合一处,在镜子那头回望尚且童蒙蔽性的Alexandria的,或许已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了。

结局尽管他可能猜不到自己会一直活到把故事讲完,但Roy为故事设定的结局是全灭,这是他一早就决定好了的。

每当故事有两种可能的走向,他总选择差的那条。

所以英雄们没能保护自己的所爱,没能在马车上拦截到宿敌,没能举办一场两情相悦的婚礼,即使走遍万水千山也不能了却复仇的夙愿,也终于再无法挽救自己的性命。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地失去,我们终将会一败涂地,这就是Roy的信仰。

他的绝望高高在上横扫千军,不是半片圣餐面包所能救赎。

之前Alexandria问,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不能屈就一点,把水一点点分掉就好?

Roy该如何去解释,这就是他看待事物的风格。

绝望不能够解释,总能够被感受。

Alexandria哭着问,你为什么要把每个人都杀掉。

他说,我的故事不可能有美好结局。

有问题的一直只是他。

他的心理控制源是向外的,认为自己能掌控的东西并不很多,甚至摸不到一瓶想要的药物。

这样的命,不如不要。

复仇复仇,故事里每一个都怀揣深仇大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又为了保护些什么而牺牲掉自己。

他说:“你根本就从没了解我,我是懦夫,我是骗子,我从没发过毒誓,发誓的时候都在背地里交叉双指(这个动作有说谎象征,字幕翻成祝福,在这里点不妥)。

”Roy对外界始终温柔,代价是铭心刻骨地仇恨自己,把一切都算作自己活该。

我觉得高潮部分很精彩,Roy一心要自戕,Alexandria全意想救赎。

Roy说我的故事就这样,Alexandria说但这也是我的故事。

两个人争夺着文本的话语权,一边又都泣不成声。

Alexandria说爸爸不要死,爸爸站起来,Roy说,可是我站不起来了。

这句话的双关含义真是看得人心惊胆颤。

最终Roy还是为Alexandria修改了结局。

既然他拼尽全力都战胜不了对自己的仇恨,至少她还可以利用他对尘世的温柔。

后来医院里的所有人一起看了Roy参与制作的那个影片。

小提琴拉起,大家都在愉快地笑,Roy看见自己从桥上坠落,气氛逐渐紧张。

可是镜头一切,主角平安无事,世间万物也平安无事。

大家还在笑着,Roy也放松下来,发现很多事情原来面对了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尘世亦不会被惊动。

Alexandria之前一遍遍向他强调他女友的背叛和不可信任,起初他听都不要听。

但最后或许他终于领悟到现实总不如他的心愿一样纯粹完美,活下去也要靠自己的力量。

总评在坠入这部电影中,现实、故事和(Roy参演的)电影三个文本之间的模仿与变形营造出一种微妙交互参差感,而Roy与Alexandria在故事中的两股叙述力量也互相追逐缠绕,如同赋格曲中两个音部之间的对答竞争,由此交织出一种繁复错落的美感。

然而这也造成了影片的解读困难,我们最喜爱的电影往往有着坚定立场和简单主题,可以轻易找到感动理由。

然而坠入上映后,据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去评价,因为不知道结尾到底算喜还算悲。

它的尴尬在于它的含糊不清,然而我认为,它的美也正出于此,正如同混沌开窍七日而亡,童蒙未化的世界,其实亦不需要点破灵犀。

我一直觉得东方人感受世界的方式是贴肤而感性的,即使千回百转把最着紧的蒙上薄纱,亦还可以笼统地感觉到。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辛苦在灯笼绢面上细绘满满的花月鸟雀,查实烛火还在里面燃着,但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了。

所以又有人批判它美得以文害义。

美当然是这部电影中最显著的特点,很多自觉看不懂或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会承认这电影的美。

美感是从构图、色彩、节奏和配乐等地方渗透出来的,但是有趣的是,电影的片头片尾都用了贝多芬第七交响第二乐章,电影的整体美工设计却很多参考致敬了达利的作品。

古典音乐的庄严肃穆和超现实主义的画面的配合,营造出一种宏大的荒诞感。

我很喜欢Roy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是随心所欲的,不存在绝对寓意与严格对位,所以更适合用感受去领略。

这点有点让我想起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两部电影都有梦幻、唯美和恢弘之处,都令我落泪而自觉不知所谓,因为感动经不起绝对逻辑的推敲,那更像是一种原初的潜意识共振。

顾左右而言废话我不知道这片子的结尾算是对主题的升华呢还是把观众都导入歧途了。

这电影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Roy和Alexandria之间的角力,那是非常私密的一种紧张状态,所以有人不能够简单体会也是不奇怪的。

本来这片子就注定偏门,它没有宣扬自由民主什么的主流价值观,没有摆明批判或赞扬的立场,只是极尽一切力气讲述了两个人与虚空中万马千军的一场战争。

在影片中,既有成人世界的悲怆,亦有蒙昧无解的忧伤,然而现实中一切都未败坏,所有人都没有故意去批判什么,这就使故事有了童话般明亮饱满的色彩,可是反而难以套用公式简单解读。

因此它的史诗气质是田园歌式的,时空恢弘不是通过人海战术来营造,而是通过大全景镜头、饱和色彩、跳跃剪辑和出神入化的叠化,所以人世广袤而单纯寂寥,始终带着梦的恍惚。

这样的出尘离世本来可以贯穿始终,不过最后的感慨一下把观众拉至现实地面。

于是我们便容易误以为自己找到了解读端口,却忘了梦本身其实不需要确实开端。

我想了又想,其实那个结尾还是收得很够力的,至少我就给震呆了一直坐到字幕放完。

不过跟这电影总体格调一对比,还是觉得偏了。

当然我从小到大写作文都有这毛病,结尾为了升华总收得勉强,所以个人很可以谅解。

不过还是要批评一下,以免脑残粉嫌疑。

另外一点要批评的是,那个圣餐面包明明小女孩一口咬掉了一大半,但是她放到Roy唇上的,还有好大一半。

大概是小孩子不好说戏,镜头就不补拍了。

我看花絮这导演分明龟毛得很,蒙面侠被淹死那幕Lee Pace给虐得相当惨……

 8 ) 不是奇幻是童话

看到简介说有一个会说天马行空的故事的男人,我想可能和《大鱼》差不多,有关于小女孩的奇特想象张力——我想也许会有《27个遗失的吻》那样巨大的木帆船静静滑过深夜街道,所以毫不犹豫下了这部电影。

但是它一点不符合我想象,如果说有童话电影类别的话,那这部就是了。

看完片头三分钟,我确定这是部牛逼的电影。

那慢镜头拉得太华丽了吧。

先前不知道导演是《入侵脑细胞》的导演,看完后觉得《入侵脑细胞》太玛丽莲曼森了,以表面艳靡内心冰冷吓唬人,当然不可否认《入侵脑细胞》我也很喜欢,但绝对不能比上这一部,这一部《坠入》,太热情了。

不仅是奇幻,奇幻片容易落入太关注特效的俗套,而《坠入》拥有文艺片的外貌、奇幻片的色彩、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似的故事情节,令人惊艳。

片子的主要内容留待大家自己观看,我只想在脑子里再复制那些充满特质的镜头:小女孩胖胖的手指,她在肚子上画蝴蝶--盲侠一只手掌按下,鲜艳血迹如有生命般迅速染红迎风飘扬的白幡--达尔文穿着羽毛外衣,他的主意是让大象在深蓝的大海里成为游泳的坐骑---神秘的土著使者,在死之前嘴里不断的吐出叽叽喳喳的扑腾小鸟---也许还要加上开头那只悬挂在火车和长桥下的一匹马。

小女孩问男人,为什么老人要把假牙放在杯子里呢?

男人回答说:因为那是他的灵魂,很重要的灵魂。

看到这里心有所动,如果在我幼年时也有个这样的男人回答我的小小提问,我肯定会爱上他。

所以小女孩流着眼泪央求:不要杀死所有人,不要杀死他,这也是我的故事,我爱他。

我深深为之感动。

这就是童话,能让孩子们深信不疑的童话。

 9 ) 那个时候,佩佩还不是大王。。。。

我第一次接触到Lee Pace的颜就是那张他摘下面具的gif,当时可谓惊为天人,这张gif也长期占据了我贴吧的动图签名档,那时,佩佩还不是今天的大王。

Tarsem Singh身上的印度血统,本身疯癫的性格以及MV导演的经历都让他成为一位个人风格鲜明的导演,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搭配,全实景拍摄,环游世界顺便拍个电影的土豪气都从这部The fall里溢了出来。

在色彩运用和近乎偏执的对称上,倒和维斯安德森有几分相像。

那个时候的Lee Pace啊无法用“美” “帅” 这些个俗烂的词去形容,192的身高,却有一张巴掌小脸,纤长浓密的睫毛秒杀一众睫毛膏代言的女星,粗犷的浓眉中和了他的美,和小女孩在病床前哭着讲完最后的故事简直让我不能更心动。

为了让小女孩更好的入戏,在拍摄医院戏份的7周半内,Lee全程扮演一个双腿残疾靠轮椅活动的残疾人,甚至骗过了工作人员,只有亲近的三个幕后以及导演知道真相。

在杀青的那天,Lee告诉所有人I can walk,就当着小女孩的面站了起来。

站起来这么大个,小女孩当场就吓傻了。。。

在拍摄Roy发现安慰剂是糖的那场戏时,Lee奔溃的演技吓到了小女孩,小女孩不肯拍下去,所以Lee一个人演独角戏来回了17遍。

剧组为拍每个地区的实景,亲赴每个地方,包括所有演员,Lee就是在那个时候来的中国。

当时还没微博,不然说不定可以跟大舅一样成为一个段子手。。。。

因为霍比特,因为大王,Lee成为了新一代舔屏男神,但其实早在这部the fall里,没有金色的长发,没有骚包的outfits,没有滤镜和柔光,他就已经把我秒得渣都不剩了,连晒伤妆都性感得想去吻他,口水已流一地。

无数次脑补他用他的voice porn在我耳边给我讲睡前故事,哦我的老天爷啊!

耳朵已怀孕。。。。。

 10 ) 被片子开头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毒倒

片子一开始,黑白的画面搭配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 不断切换的慢镜头配合着这个小快板(虽说是快板 其实更像行板 据说贝多芬曾犹疑过,是否把Allegretto标为Andante),这组有点意识流味道的影画非常毒人 当时就有种一口气看完的冲动,没想到后面的画面都极具匠心,精致非凡,寓意颇深,值得推荐!

《坠入》短评

【A+】在经历了一场梦幻瑰丽的视觉冒险后,本片最触动我的地方竟然是结尾关于黑白电影时代特技演员的混剪。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导演对于上个世纪初电影人崇高的敬意,他们是真正的开拓者。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

5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生命如此不堪,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一万种方法死亡。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活着?希望。如果没有天使陪伴我们度过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去挽留别人的灵魂,只是希望我们的灵魂足够强大。

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塔西姆·辛将"脑补"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影像化了,借此展示了电影的魅力所在,不断出现的火车似乎是在向电影始祖卢米埃尔兄弟致敬,但叙事被削弱太多,缺乏平衡;另外我太讨厌片中那个一直哭哭唧唧的小姑娘了,看着就火大。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世界上喜欢拍些阴阳怪气古里古怪的东西的人多了去了,不缺你一个也不少你一个

9分钟前
  • 传说北美狗鱼
  • 较差

我咋没觉得他哪儿好呢

11分钟前
  • Vivian
  • 较差

广义上的oriental元素大杂烩,就几个朴赞郁看了都要点头的转场,各种花活莫名其妙的。

16分钟前
  • 一点点心
  • 较差

最难能可贵的还属全实景拍摄,但小萝莉实在丑的让人出戏

21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还行

小红书电影教科书,取景一绝,非常出片,故事无聊,全是槽点。最让我不爽的是小女孩儿演员,演技又烂又做作,挤眉弄眼半天也挤不出一滴眼泪,还不如🐒,长得还很像我非常讨厌的一个小学女同学🙄。男主角自怨自艾也让我看不上,长得再帅也没用。电影节奏还很慢,90分钟完全够了,1.5倍速看毫无违和感,除了🐒跑起来有点太快。

23分钟前
  • 鸭梨
  • 较差

这两天都看的是步调缓慢的片,之前一部是樱花盛开,昨天是这部。明明是一样的心情,前部却一点都看不进去。而这部医院里的故事,看的我很感动。

24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力荐

这池子不过及腰深,是他自己不想站起来。当我们厌弃自己的性命时,会有谁来珍惜它甚于我们?你哭得这么可怜,我就没法心安理得地死掉了。海里的大象,偷圣体却不知,神秘使者口中飞出的鸟,默片,李佩斯在黑白光影里的脸,长牙齿的橘子,妈呀都好得说不出话来。

25分钟前
  • 太白兔
  • 力荐

无论看几次都沉沦于美術設計,导演对色彩与服饰的品味惊为天人。Lee Pace实在是玉人,过于深情迷人了,相对饱满的视觉效果 剧情被衬得单薄些,不过几处暗示小姑娘的幻想、心理与故事的融合错位,非常的优秀。豆瓣分類在喜劇裏 是認真的嗎?

27分钟前
  • 白石春子
  • 还行

画面很美,想象力也很丰富,故事也讲的很精彩,但是并没有我所期待的那好,因为它的情节发展并没有吸引到我,相反会令我感到有些拖沓、无聊。

29分钟前
  • henry
  • 还行

场景美爆了,几处蒙太奇的手法也让人眼前一亮,片尾的时候是指Roy就是卓别林年轻的时候?故此本篇叙述的是喜剧大师青年时期爱情和事业上的挫折 = =

30分钟前
  • 绿色🍇
  • 还行

这种虚实交替叙事已经不新鲜,但幻想的世界实在足够华丽,和苍白贫瘠的现实形成太过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制作手法奢侈得让我不断惊叹。最后,帅气的特技演员在早熟的小女孩床边两个人流着泪讲完幻想中的故事,泪水与目光的交流似乎触动了我心中某些隐秘的情节,默默在心内流下泪来。

35分钟前
  • michi
  • 力荐

Roy所讲故事的画面很是华美,但情节有些无聊,最后甚至虐心。

36分钟前
  • 多说无益
  • 较差

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感受不一样。让一个想死的人振作,在我看来,是强人所难。

39分钟前
  • oood
  • 较差

3.5 可视为“后童话时代”代表作,二元对立非常明显,文本创作也是平铺直叙,此意义上甚至无法找到解读平衡点,不过或许可解释整体呈现出的“软”,不管是文学与现实的互文、对人物及关系的双重认可,还是最终妥协的涅槃(虚伪的希望),都披露出显在的外力胁迫,使得本该成为亮点的形式也有些束手束脚。两个关键时刻(男主、女孩闯入故事)完成创作者身份的对接,实现坠入(应理解为结果或状态),强调故事形态的最终构建与故事外的“元”过程,但创作者不对等关系仅停留在互相制约层面,太浅。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横风之中》的动静不协调(虽然我并不承认这点),从故事的创作与介入角度达到的“动”打破纯口白的“静”的局限,使其在两种介质中都呈现自由态;但是“动”的喧宾夺主(商业片必然)是否能有效提示与之对应的“静”,我持否定态度。

41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我没看懂这片子要表达什么,如果说是小女孩拯救了自杀者那后来自杀者还在一次次寻死又是怎么回事?华丽的画面,无聊的情节,莫名其妙的暗喻。

43分钟前
  • 糖泥小宝
  • 还行

这个片子怎么可能归入魔幻和奇幻,明明就是讲一个人想自杀然后给小女孩编故事打发时间,最后不知怎么的就答应小孩子不自杀要好好活下去,做回替身演员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最后的煽情实在让人感动不起来。

48分钟前
  • 蒋越宇
  • 较差

又唯美又悲伤又幽默又感人,简直完美,五星推荐

53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