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奇迹,为普斯卡什的匈牙利惋惜,也为拉恩的德国感动。
然而喜欢这部电影却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球迷;二战,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灾难,不仅仅是被侵略国人民,同样,法西斯国家的人民也经历着同样的痛苦,二战结束后,各地百废待兴,体育不仅仅是运动本身,更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希望怀古伤今,中国足球,期待着属于你的“伯尔尼奇迹”!
男足绝大部分是垃圾。
这次都骂谢亚龙下课。
其实我倒不说他下课。
我认为,要么解散 中国男足足协!
要么 改革体制。
把绝大部分毒素清除出去!
今年俄罗斯世界杯,德国队小组赛第一轮爆冷输给墨西哥的比赛我在现场。
墨西哥球迷占领了卢日尼基,整个球场70%都是墨西哥人,从洛萨诺打进领先德国的进球开始,整个球场就一直响彻着墨西哥人的歌声。
当比赛还剩80分钟,德国队依然1球落后,此时坐在我身后的一位德国大哥起身高喊“Deutschland!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这让我想起了《伯尔尼奇迹》里决赛中的女记者,她的呐喊带动了全场的德国球迷,从失望中走出重新为德国队摇旗呐喊,后来的德国队有如神助最终逆转匈牙利夺冠。
我开始想象电影里的这一幕也许会在现实中上演,如果能亲身经历一次这样的大逆转对于一个足球迷来说会是非常美好的经历,尤其是在世界杯的赛场上。
于是我加入了身后的那位德国大哥,一起高喊“Deutschland!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
可是事与愿违,毕竟卢日尼基球场太大,而我们周围几乎都是墨西哥人,我们的声音被墨西哥人的歌声淹没,场上德国的天才球员们的进攻也被墨西哥铁血的防守淹没,整场比赛碌碌无为,场上与场下德国都完败于对手。
而对于墨西哥人来说,这场比赛就是他们的伯尔尼奇迹,他们众志成城战胜了拥有大批顶级球星的世界冠军德国队,就好像当年那支年轻的德国队战胜了拥有那个时代最伟大球员之一的普什卡什的匈牙利队一样。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
今天又将迎来一个与52年前伯尔尼相似的时刻,不同的是今天是半决赛,对阵的一方从志在必得的匈牙利变成了哀兵出征的意大利,同时地点也移到了32年历史的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球场。
一向坚强的德国人,能继续延续奇迹么?
我是阿根廷蜜,不过并不忌恨德国人踩上了我们的肩膀,由于这部精彩的电影,今晚支持德国人。
希望今天的比赛也能精彩。
即使输了,电影里也说“德国男子偶尔也能哭下”。
光荣属于威斯特法伦的胜利11人。
整体感觉这部电影是一部稳扎稳打的电影,剧情起伏适当,能够吸引人,但又不过分夸张;包含各种元素:家庭,体育,爱情,友情,甚至包括政治;有很多让我激动不已的地方,比如教练和清洁女工的对话的地方,引发了我的思考: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那应该怎么选择呢?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难道没有道理吗?
也是我很相信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时事情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
虽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但是看到这个片段,其实就给了我力量。
也许这个片段让我知道了,这个选择的问题,不是我一个人要面对的,而确确实实很多人都要面对。
另一个让我充满力量的地方是教练说的:我们只是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一场战争。
是的,战争有很多场战役,输了一场战役可能会让人气馁,但如果能够不气馁,打赢下一场战役,再打赢下一场战役,那么最终就可能能赢得战争。
换句话说,坚持就是胜利。
今天我可知道了,“IMPOSSIBLE is NOTHING”这句广告语原来是大有来头的。
阿迪·达斯勒送来了他刚发明的、专为雨天作战而设计的特制钉鞋……德国人凭借民族品牌,神奇上演了“伯尔尼奇迹”,夺得 1954 年世界杯,更开始从纳粹失败的阴影中振作起来……《伯尔尼的奇迹》不只是一部励志电影,它大有看头:关于足球,关于阿迪达斯,关于命运的转变,关于亲情的修复,……更有那个神秘的“吸引力法则”……总之,奇迹发生了,在现实中发生了。
据说这电影还给德国总理给看哭了。
2013.12.27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ee7fff0a
决赛那天的雨有如神助,也觉得有点有趣,看到最后夺冠的画面时想起了2014年世界杯决赛的那一天,清晨有多激动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相隔六十年的欢呼,仿佛重合了,不过那时候的奖杯比较袖珍~电影并没有全部着墨于足球部分,而是穿插了很多条线,二战后破裂难以修复的家庭,新婚的丈夫与妻子,赫尔贝格带领的队伍。
感觉电影想表达的很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很足够。
电影的最后鲜花装饰的红色DB列车载着荣誉远去,伯尔尼奇迹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德国足球,还有德国的战后重建。
足球,不敢说一切,但真的能改变许多。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凌晨,德国队依靠格策在加时赛的入球击败阿根廷,捧起队史上第四座世界杯奖座。
直到半年后的今天这一幕仍然像做梦一样,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一度以为有生之年看不到德国队在世界杯上夺冠了。
1990年,我六岁,在三驾马车席卷亚平宁之后懵懂地爱上了这支球队,在那时的我眼中,简直就是一支战无不胜之师。
1992年,凭借里德尔的致胜进球,德国队在半决赛中3:2淘汰东道主瑞典队,当发现决赛的对手是最后一刻替补南斯拉夫参赛的丹麦队时,我满以为这个欧洲冠军会拿得毫不费力——我们可是世界冠军啊!
然而延森在禁区线内一步接倒三角传球打入第一球,下半场维尔福德的射门撞柱而入。
事实上第一个失球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场比赛的获胜者会是丹麦,因为在这九十分钟内谁的射门都无法洞穿舒梅切尔的十指关,包括克林斯曼那记力道十足的头球冲顶。
但我心里并不服气——第一个球之前的铲断是个犯规,第二个进球维尔福德手球了啊——我们是最强的!
这只是个意外!
1994年,三驾马车重新上路,小组赛一开始进行的还算顺利,除了伊尔格纳对西班牙的诡异失球。
揭幕战依靠克林斯曼的进球战胜玻利维亚,末轮给棒子上了一堂意志品质课,但由于年龄偏大,疲态开始显现,再加上美国的高温,更加剧了这一劣势。
八分之一决赛在夜场依靠复出的沃勒尔艰难战胜比利时,到了四分之一决赛,老兵们在烈日下苦不堪言,虽然马特乌斯射进点球,但斯托伊奇科夫的任意球让伊尔格纳鞭长莫及,随后莱切科夫的头球决定了比赛,一场难以接受的失利。
我发现有一件事请不得不接受,那就是总有那么一些比赛对手会有出乎意料的发挥,这会让你无可奈何。
1996年,温布利大球场,德国队在半决赛中点球淘汰了东道主英格兰,我一直觉得这是90年以后最好的一支英格兰。
希勒开场三分钟就首开纪录,但德国全队众志成城,昆茨扳平比分,前五轮点球全部命中的情况下,英格兰无人敢上场主罚,然后索斯盖特主动请缨,罚失。
和捷克的决赛比想象中艰难地多,尽管小组赛中曾经2:0战胜对手,但温布利大球场上的捷克似乎更为强大了。
59分钟波波斯基赢得点球(慢镜头显示即使这是一个犯规也一定是在禁区之外),博格的射门从科普克腋下钻过。
伤兵满营的德国队虽然有五个替补但其中包括两个门将,后防线人员紧缺导致福格茨做好了让门将雷克踢后卫的准备。
但既然一球落后就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能打出最后一张牌——上比尔霍夫,打三前锋,最后一搏!
搭上末班车的比尔霍夫不负众望,先是斜刺里杀出头球叩关成功,加时赛开始五分钟又利用强壮的体魄作出标准中锋动作背转身强行射门,这次运气站在了德国人一边,球碰防守球员稍微变向让门将措不及防,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之后撞柱而入,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球,也是一个伟大的金球!
这是德意志足球坚韧意志的最佳体现!
有了这次胜利,让我对两年后的世界杯充满期望——伤兵满营,遭遇误判,连续的致命打击都不能摧毁我们的斗志,那还有什么能战胜我们?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德国足球却就此坠入了低谷。
1998年,分组抽到好签的德国队小组赛波澜不惊,因为担心太过顺利,我甚至觉得被南斯拉夫吓出一身冷汗是件好事,有利于进入淘汰赛的状态。
再说,连扳两球的德国战车仿佛让人又看到了两年前坚强的精神品质,简直可喜可贺!
万万没想到,四分之一决赛克罗地亚的黄金一代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十人应战的德国队和扑不好远射的科普克是这届大赛留下的苦涩记忆。
又是四分之一决赛,又是东欧球队,和四年前一样虐心的失利让人心有不甘。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支球队确实太老了,之后迫不得已的大换血让这届世界杯成了马特乌斯和克林斯曼的世界杯告别赛。
2000年,哈斯勒终于还是没能随队出征,控制不了更衣室的里贝克也没有能为德国队带来一场胜利,成为德国队历史上唯一一个毫无荣誉的主教练。
在死亡之组中,除了首战与罗马尼亚战平,剩下两战皆墨早早出局,只有巴拉克和施耐德给了德粉一丝希望,期待两年后他们能和更多的年轻球员一起撑起战车的未来。
但我从此不再觉得自己喜爱的球队会战无不胜了。
2002年,仍然处于磨合期的德国队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凭借着运气(一路都没遇到什么强大的对手)闯入决赛。
当然这多半要归功于棒子,因为一半强队都被他们黑了。
然而在半决赛中德国队遭遇了致命打击,巴拉克累积黄牌错过决赛,决赛中又一次遭遇致命打击,卡恩被吉尔伯托踢伤手指,随后,整届杯赛仅失一球的门神先后两次被外星人攻破了十指关。
如果巴拉克没有被停赛,如果卡恩没有受伤,甚至如果诺伊维尔的劲射没有被横梁挡出……这次我彻底懂得了足球场上的RP守恒以及足球场上的“没有如果”。
2004年,又一次小组没有出线。
和12年前坚信对手是靠运气取胜不同,我反而开始怀疑2年前进决赛凭的是运气了,虽然整个德国足球重建的计划已经开始,但大赛的悲惨经历让人深深怀疑德国战车何时才能驶出泥潭。
2006年,克林斯曼挂帅,虽然人员算不上傲视群雄,但本土举行的世界杯怎么看都是十年来夺冠最好的机会——我的意思是——错过了这次不知道要等多久。
小组赛全胜,以拉姆为首的青年军燃起了德粉极大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扫之前锋无力的颓势,状态正佳的克洛泽领着一群年轻小伙子们把攻势足球踢得有声有色。
八分之一决赛力克瑞典,四分之一决赛点胜阿根廷(著名的小纸条事件),然后是半决赛,不幸对上因电话门即将遭遇生死存亡的意大利,加时赛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爆种,最后时刻皮尔洛再进一球。
赛后我暗暗许愿,以后不要再让我们遇到这样赌上一切的球队好吗?
2008年,带队出征的换成了勒夫(娘娘?
),整支球队似乎也少了几分强硬多了几分阴柔,跌跌撞撞闯进决赛,面对技术上不占优势的西班牙,自然是全面处于下风,但让人不甘心的是唯一的失球并不是来自阵地战,而是失误。
38岁的莱曼没能扑住托雷斯的单刀,就此饮恨。
我都要开始相信巴拉克的亚军魔咒了……2010年,德国队的南非之旅开始的并不顺利,小组赛即爆冷输给塞尔维亚,又一支东欧球队,十几年前的惨剧又苏生起来。
好在淘汰赛的两场漂亮胜仗又让人重拾信心,对阵英格兰和阿根廷居然都能进四球,这在从前根本不敢想。
半决赛,又一次对上两年前的苦主西班牙,德国队好想把进球配额都在上两场用完了似的,两队进入僵持状态。
打破僵局的是普约尔,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竟然是一个头球,怎么看都有一种按下葫芦起了瓢的感觉,谁能告诉我普约尔在国际大赛中一共进了几个头球?
而这次居然在人高马大的我德面前……简直让人怀疑是天要亡我。
2012年,波兰和乌克兰联合主办的欧洲杯。
这一次德国队的步伐非常稳健,小组赛三战皆捷(这可是有葡萄牙和荷兰的死亡之组),淘汰赛大胜希腊,厄齐尔新星闪耀,戈麦斯铁树开花,全队气势大盛,日耳曼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一代。
但仿佛命运轮回似的,又是半决赛,又是意大利,这次倒在了爆种的巴神脚下,败给了不讲理的神仙球。
我开始放平心态,经历了小组赛打道回府的低谷,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能看到心爱的球队杀入淘汰赛,过关斩将,最后倒在一个个仿佛是宿命的对手面前,俨然成为一种定式。
东欧球队,意大利,西班牙……就这样吧。
2014年,在我面前的是如此陌生的一支队伍,没有依靠身体的碾压也不依赖身高腿长的铲断,踢出的是像欧冠捧杯的拜仁一般行云流水的足球,这支球队细腻到让人怀疑铁血德国战车哪去了?
不单是踢法上的改变,气质上也不同了。
从前的德国队踢球很干净没有小动作,从前的德国队不玩小聪明不羞辱对手不卖弄,从前的德国队被误判了也不去向裁判施压更不用说围住裁判,我一直觉得这样堂堂正正才是男子汉的球队,从六岁起就是这样,而这支球队里只有两半个球员配得上德意志战车的风骨,克罗斯、克洛泽、施魏因施泰格算半个。
小组赛之后,我就坚信这次能夺冠。
感谢2000年开始的德意志足球长期发展计划,感谢海公公和瓜迪奥拉打造的拜仁,感谢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在小组赛就把我德的两大苦手送回家。
半决赛前在知乎上写的预测:“不出意外的话,德国和阿根廷会师决赛。
但仔细想想,在“史上最差巴西”、“史上最娘德国”、“史上最抱大腿阿根廷”和“史上最团结荷兰”中要产生一个冠军,还真有那么一点小诡异呢。
”这一次我猜对了开头也猜对了结局,但当队短捧杯的那一刻,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与一个姑娘有过一面之缘以后一路追求,追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最后的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但她一回头,已完全不是当初的模样。
咦?
为什么要说姑娘?
影片一开头,望远镜里扑棱着翅膀的白鸽,为这些穿着西装短裤奔跑的少年少女带来了主队失利的消息。
少年少女失望地叹气,用手捂住了脸,连晚饭都没了胃口。
对于这些少年而言,足球是存在于他们血液中的东西,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情怀。
马蒂亚斯,这个晃荡着细胳膊细腿在街区里拼抢防守的球童,在一个清爽的日子,用石子砸醒了还在睡眠中的右边锋拉恩。
“老大”,他们都这么叫他。
马蒂亚斯是他的球童,他也充当了马蒂亚斯那缺失的父亲的角色。
当他对马蒂亚斯说,你是我的吉祥物,只有你在我才会赢的时候,小男孩白皙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他在国家队效力,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马蒂亚斯骄傲地向刚从俄国回来的父亲介绍道。
然而他的父亲可不愿意听到这些。
离家十多年,作为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挖矿,忍饥挨饿,为了不饿死而偷了一罐红糖,却因为偷窃罪而拿不到全额的补贴。
他甚至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能够回家,能够活着回到妻子和三个孩子,包括他从未谋面的小儿子马蒂亚斯的身边。
所以当他终于回来的时候,他迷茫了。
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在没有他的日子里苦苦支撑下来的家人。
所以他不停地责骂孩子、干涉家人的选择,而这一切的强势,说到底不过是他内心恐慌的外在表现。
他迫切地想要做些什么,来弥补这十多年的空缺。
他在这个家需要存在感,却偏偏没有选择好的方式。
“这不怪我们所有人,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
”马蒂亚斯的妈妈是个值得尊敬的女性。
当丈夫远赴战场的日子,她独自把三个孩子拉扯大,而且教育的很好。
他们不富裕,却很快乐和满足。
在这三个孩子的身上,基本看不到战争失败的阴影。
他们依然能在阳光下奔跑、跳舞、欢笑。
“你的父亲刚经历完一段很艰难的日子。
他现在需要你,一切会很快好起来的。
”这是当马蒂亚斯对球员拉恩说,“我宁愿你是我的父亲”之后,拉恩的回答。
其实不仅对马蒂亚斯的父亲,对于整个德国而言,也是一样。
这个国家刚经历完一段很艰难的日子,他们现在需要足球,需要世界杯,来让他们相信,一切会很快好起来的。
战后的德国,人们敏感到不敢提“爱国”两个字。
然而没有人有错,错的是战争本身。
这些战后的人民是如此需要一场涅槃,来让自己重新振奋起来,重新有理由大声庆祝,为德意志呐喊。
于是,足球就承载了他们对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全部感情。
然而,足球又是一项特殊的运动。
足球的魅力,在于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奇迹。
足球的魅力也在于,因为有太多奇迹的因素,所以结果并不完全由实力决定。
很有可能一方完全压着另一方打,却迟迟没法进球;被压着的一方却偏偏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实现了领先。
这个时候,场上的球员、场下的替补、教练、甚至看台上的观众,他们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念头都有可能影响比赛的局势。
You are what you believe.毕竟,足球是圆的。
另外,看德国的电影,总会让人惊讶于德国人的隐忍。
父亲一改之前的独裁,千里迢迢带着儿子去了伯尔尼,见证了一场胜利的奇迹。
然而,小男孩的脸上也只有淡淡的一抹笑,如果换做某国片,此处应有泪水三千尺。
还有就是,德国帅哥实在太多了!
各种型的都有,真养眼!
完。
这部电影早就看过。
硬盘里也留存着资源。
其实算是2006年世界杯前、作为东道主的德国人弄出的一部“主旋律献礼式”电影。
据说时任总理的SPD党魁施罗德感动落泪——这不奇怪,这部电影本质上展示的,就是他那一代德国人在战败阴影和生活痛苦下的难忘经历。
评论区排位第一的影评把电影的背景故事骂了个狗血淋头,无外乎还是拿着禁药来证明这件事本质上是欺骗。
德国人自己把这个事已经揭的很多了——不只是伯尔尼的决赛,1960年法兰克福的欧冠杯决赛(那是非拉丁国家的球队首次闯入冠军杯决赛,但成就了皇马的五连冠);或者1974年的世界杯夺冠,都有禁药的影子。
但说实话,足球这个运动恰恰是禁药难以决定的,真若如此,法兰克福为何没能打破皇马的连冠势头?
兴奋剂的服用当然是不符合体育道德的。
不过这在1950年代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惩处。
另外对于足球而言,服用兴奋剂对于比赛的决定因素真的很小——这不是竞技赛跑那种事情,要真想决定比赛,那个年代的玩法有很多,比如墨索里尼在1934年世界杯做的(顺便说下,有人认为意大利的世界杯两连冠都有问题,这是胡扯。
1938年世界杯在法国举办,就法国人那股鄙视意大利的劲头,你觉得法西斯党的手能伸那么长?
况且意大利的第二轮就是击败法国进入半决赛。
东道主吃饱了撑的让他们瞧不上的意大利人操纵国际足联和世界杯?
)。
况且“伯尔尼的奇迹”之所以称为奇迹,不仅仅是决赛输掉的那支是已经两年半没有输过的“无敌舰队”——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足球金牌、1953年温布利暴打英格兰让英国人第一次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足球已经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界第一了——更有这场比赛的颠荡起伏: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惟一一次、一方两球落后反败为胜的战例。
谁来说说什么兴奋剂能打出这个结果来?
打了兴奋剂丢两球——怎么,是说药量不大么?
那后来反败为胜是药量上去了?
普斯卡什在决赛后一直心有不甘结果接受采访来了句“他们踢球口吐白沫”。
当时德国足协的反应是禁止旗下球队(国家队+俱乐部)跟他所在球队比赛。
结果问题就来了:1960年欧冠杯决赛,怎么办?
皇马对阵法兰克福。
赛前俱乐部好说歹说让匈牙利人书面声明道了歉。
他在格拉斯哥的球场上回击了德国人——迪斯蒂法诺四个,普斯卡什三个。
皇马7:3大胜拿到欧冠五连。
这才是正确的比赛方式。
他普斯卡什心里应该很清楚:输掉伯尔尼的决赛,到底是因为对方服用兴奋剂,还是自己小组赛脚踝的伤到了决赛还没好以至于丧失了他传统的灵活性?
回到这场决赛。
这是一场足球史上必然排进前十的经典之战。
不止在于一个世界杯的荣誉;更在于对一个国家的激励作用。
曾有德国记者打趣“联邦共和国都叫波恩共和国(政府国会最高法都在波恩);其实叫伯尔尼共和国才对。
从那场决赛开始才有了这个战后的新国家”——此言有点过。
菲尔特胖子艾哈德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到1950年已经开始见了成效,到了瑞士世界杯开赛的时候,联邦德国的经济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的“德国奇迹”之中了。
不过从心理上来看,真正让战场上被打垮了的德国人重新找到“自己又是个人物”的那种胜利感的,还真就是这场足球赛。
从这一刻开始,足球真正成为德国的第一运动(贝肯鲍尔曾自述自己当时作为一个9岁小孩开始迷恋足球,要不然很多德国小孩干脆去玩手球了)。
这届世界杯的最终结果其实真的很偶然。
很多因素交织在了一起。
战后两个德国都被禁止参加国际活动,联邦德国直到1952年才在瑞士帮助下重回国际足联(瑞士人是为了他们的世界杯多拉点人),然后赶上世界杯预赛可以报名。
这是德国人战后首次打世界杯赛。
对于泽普·赫贝格尔,这一刻他等了16年!
他在1936年柏林奥运后接手国家队,本来打造了一支脚法秀丽的威武之师(1937年“布雷斯劳之战”8:0大胜丹麦为全欧所动),但元首的德奥合并毁了他的第一届世界杯——那群奥地利人不情不愿在“大德意志”的阵容里踢球,甚至搞内讧,堪比比利时的两大民族内斗,结果让德国人在法国遭遇世界杯最惨战绩之一(直到去年他们耻辱的输给韩国没进淘汰赛)。
然后是世界大战,德意志民族都快打没了。
折腾一大圈,终于回来了!
世界杯!
预赛西德报了名,东德没去。
这奠定了西边代表德国足球的基本格局。
德国队预赛跟萨尔挪威同组(对,萨尔当时还算独立地区)。
首战战平挪威让报纸蠢蠢欲动,幸亏接下来三场全胜,小组第一去了正赛。
值得一提:萨尔主帅是赫尔穆特·绍恩,最后一场打完跟赫贝格尔说“请帮我们带来世界杯吧”。
没想到说中了。
1955年萨尔回归德国后,绍恩去了国家队当赫贝格尔助手,随后接手德国队,成为下一个世界冠军主帅。
世界杯分组很有趣,这产生了至今惟一一个非种子队拿到世界杯的记录。
当然,这不是出于竞技的考虑。
当时瑞士人在小组赛搞了“双种子”,种子之间不打。
德国跟匈牙利、土耳其和南朝鲜一个组,按照实力肯定匈牙利最大,德国第二。
可是想想战争还没结束几年?
好吧,宁可给土耳其种子——他们预赛不是淘汰了西班牙嘛(虽然是靠扔硬币)。
这导致赫贝格尔要跟匈牙利打一场。
首战德国打土耳其,开场不到5分钟落后。
纽伦堡中场莫洛克在中圈开球时候大喊“怕什么!
放开来呗。
”结果反倒放松下来了。
德国队4球逆转取胜。
第二场匈牙利,谁都知道赢不了,不过结果却是更丢人——3:8!
赫贝格尔没上全部主力,但是输成这样也太丢人了吧。
匈牙利人美滋滋,但普斯卡什被利布利希铲伤,此后直到决赛才重新上场。
英国老记格伦威尔认为“这让德国人拿了世界杯”——过了。
C罗欧洲杯决赛下场葡萄牙照样加时赛绝杀。
更何况天才满天飞的匈牙利大师们?
希代古提齐博尔那个是省油的灯?
接下来匈牙利两场淘汰赛干掉巴西乌拉圭,那是当时仅次于他们的最强球队(乌拉圭是卫冕冠军啊)。
两场一胜一负,跟土耳其一个成绩。
按照赛制打附加赛。
赫贝格尔赛前给球员看了国内寄过来的电报,基本都是“你他妈自己找根绳子上吊!
别忘了把买绳子的钱留下!
”这种。
然后他的球员们就把土耳其打成了7:2。
接下来八强面对南斯拉夫,赫贝格尔也玩了一把花招:他告诉球员,南斯拉夫赛前给两位球员颁奖是为了表彰他们这场比赛会取得的成就(其实那就是祝贺国家队比赛一定场次),结果居然有人信了。
莫洛克打出职业生涯最佳一战。
德国队依靠对手乌龙和终场前反击进球晋级半决赛。
对阵奥地利是很好的复仇机会,主要在于1938年在法国奥地利人的内讧。
不过当时人们认为奥地利希望更大。
他们之前7:5击败东道主,成为世界杯至今单场进球最多。
奥地利主要问题在于这场上了之前坐替补的老门将,结果德国人一顿爆锤6:1,轻松进决赛。
说白了,赫贝格尔知道,球队实力打到这里不算什么问题。
但想再进一步?
看看匈牙利什么样子吧。
他用了几招:兴奋剂这个其实更多是源于之前战争时候的经验——1940年闪击法国的时候装甲部队和步兵彻夜高速行进,德国军方准备了大量安非他命药片,到了战争后期俄国战线上的惨烈,国防军不靠着这个怎么撑下去?
结果赫贝格尔把这个也用到决赛了,其实算病急乱投医,这玩意可以让士兵撑住守住阵地,足球赛又不是斯大林格勒。
真正管用的招数是阿迪达斯的可更换鞋钉的新式球鞋。
阿道夫·达斯勒靠着同乡关系和嘴皮子成了赫贝格尔的亲信,本来是想借着国家队的世界杯推销自己球鞋赚个钱而已。
但他拿出的更换鞋钉的新发明倒是让赫贝格尔想到了特殊天气(比如雨雪等)下面作战的必要性。
另外,赫贝格尔信赖的劳滕队长大瓦尔特战时在巴尔干战场的伞兵部队服役,强行军导致他一见到大热天就状态全无,雨天最开心。
德国人后来叫雨天Fritz Walter Wetter,很贴切。
决赛不用赘述了。
雨天给了德国人最大的帮助。
还有下半场前十五分钟图雷克的神级扑救。
那场比赛的解说一战成名,大呼小叫的原声后来被大导演赖纳·法斯宾德搬到他的电影结尾——终场哨的一刻煤气爆炸,火光中幻灯播放从阿登纳到勃兰特的几位联邦总理头像。
好好黑了这个共和国一把。
最后补充一句:这也是“用人不疑”和“固定班底”的胜利。
电影开头曾有过一段:记者先生回家听收音机结果被新婚老婆抓住。
那场比赛就是当年全德锦标赛的总决赛(德国人自从1904年开办全国锦标赛赛制,直到1963年才改成德甲联赛。
此前这个锦标赛有点当今欧冠联赛或者NBA的意思——各个地区分区打联赛,各区联赛冠军或第二汇总打冠军赛,最后汇总两家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决战):当时赫贝格尔最信赖的是统治德国足坛的“普法尔茨红魔”凯泽斯劳滕,他们在1951和53年两次拿到德国冠军。
结果就在世界杯前一个月这场决赛,作为卫冕冠军的劳滕在汉堡人民公园(战后不在柏林办了)决赛1:5被汉诺威96杀得体无完肤。
赛后报纸猛攻赫贝格尔要他放弃劳滕球员主导国家队的格局(弗里茨和奥特马两位瓦尔特兄弟、利布利希,还有最年轻的埃克尔——他在决赛盯死希代古提被认为是赫贝格尔的致胜招数),但这位小个子的教练的回答是:这届世界杯,他一个汉诺威的球员都没带!
就像后来德瓦尔面对拜仁帮舍弃舒斯特尔一样——德国队总是要维护团队第一的原则、发挥最强俱乐部团队的组合能量。
牛逼的德国电影,我在今年的欧洲杯德国被意外淘汰之后,果断的拿这部影片意淫了一下,本届德国的年轻人们确实血性不足,面了很多,片中的主线故事直线故事,都表达了德国的坚韧不拔,但是有充满了温情,也充满了反省与思考,而托足球的福,这部电影更是球迷伪球迷们必看的精彩影片,推荐分享下。
虽然不是所谓的主旋律电影,但是我还是想说它拍的很主旋律。无论是情节还是表演都有点过于主旋律,我并不是不喜欢主旋律,而是不喜欢这么明显的主旋律。电影亮点很多,比如如诗如画的伯尔尼,对德国足球文化的诠释,当你听到广播里传来拜仁,凯泽斯劳滕,沙尔克04等球队的名字,会不会很感慨?
尼妈放什么原版啊!!!!! 干吗没有字幕啊!!!!!!!! 老子看不懂好不好啊!!!!!!!!!!! 尼妈说什么每句都很清楚很容易听懂啊!!!!!!!!靠 郁闷啊 有木有 有木有
比足球更能感动我这个球迷的是父子之间的亲情,这样的感情体验是我一生都无比珍视的东西。
真好看!德国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国家,我也要开始喜欢足球了……
马蒂亚斯一看就知道是个德国小子,德国人都长一个样,譬如诺天王。足球是圆的,比赛时间有90分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奇迹,老天都帮着呢。
特别天真的以为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打打鸡血的,然后就发现一直很平淡,也对,毕竟是展现一段真实的历史。只记得一句:足球是圆的,90分钟内真的什么都可能发生。···德国人民还是很有趣的~
太松散。三线交错、三个POV讲一个故事是可以的,但是影片立意在讲50年代初德国人的历史,偏偏两个POV上的绝大多数人物——记者夫妇、德国队全体——都是没有交代任何历史的扁平人,节奏顿时就散了。原指望电影能稍微挖掘一下那届德国队成员的历史。比如教练赫尔贝格纳粹党员的黑历史;比如队长弗里茨-瓦尔特战俘营的经历——和他踢球踢得高兴了的匈牙利看守告诉苏联军队这人不是德国人,否则等待他的就是和电影里Matthias的老爸一样的命运。1956年匈牙利事变后,匈牙利队被困国外,瓦尔特为这些伯尔尼的老对手当过两年的球队经理,据说是报答匈牙利人的救命之恩。——不过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拍电影的足球故事了。嗯,有意思的足球电影还是太少,太少,太少。
一直觉得德国就像个茫然无措的少年,有时候我想紧紧握住他的手,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曾经用种族骄傲来蔑视整个世界,也曾经跪倒在犹太人的墓前,德国,一边骄傲地无可救药,一边却承受着道德良心的谴责。1954年世界冠军,让德国人重新站了起来。伟大德意志,永远超越一切
从叙事的角度看太平淡,何况前提是电影的剧透宿命,能让人热血沸腾倒是加了不少感情分,谁让是德国粉……#UEFA2016 🇩🇪
刚好世界杯的到来,不如一起怀念曾经的时光。
1954到2014,六十年过去了,德国从一星也加冕到了四星,联邦德国也变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决赛同样都是绝杀。由一个普通鲁尔区的家庭引出了二战后的影响,国家的分裂,德国人对足球的热爱。德意志男子哭吧哭吧不是罪。球迷是球队的第十二人。阿迪达斯不服不行。
日耳曼人的精神,德国的奇迹~~足球在那刻已经融入到每一个德国人的心中,不论你的身份怎样。。
没那么好看,就一场球赛。。。
体育是个好东西,它能在任何大环境背景下给人精神动力,催人振奋!
足球可以治愈战争创伤、家庭矛盾、童年阴影和圣俗分别。布鲁诺去了“人人平等、言论自由”的东德,不知后来结局如何?
08年夏天、德语老师给我们放的第一部德语电影,印象深刻!
这支德国队有点像05年伊斯坦布尔的利物浦
好无聊……是不是因为我不是德国球迷…
当德国的配音演员依旧维持世界最高水准,德国导演却愈发沦为票友。德版蓝光。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