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来说,这样一部老题材的救援片,要怎样出彩,真的不容易,而《怒海救援》至少在及格的基础上,还是有一些闪光点,让人在震撼之余,也记住了。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样有了“真实”而撼动人心的基础,但发挥的空间也无形中受到了限制(想想那个年代,那个区域,那个人群,可能与现在有点遥远了)。
刚开始的“相亲”见面貌似有点儿多此一举,但引出了女主,绝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至于女主在舞会的求婚,与男主的犹疑不决,以及引出结婚要报备的铺陈,也就水到渠成了。
男主本身的光环点,其实不太容易找,而且救援过程中,也明显因为丢了指南针而陷入有点靠运气的迷云,以及最后安全回家的桥段,也都充满了运气的成分。
正好小镇断电,大家到码头空盼,居然只有当女主亮了车灯,大家一起才亮了车灯,看来海警们渔民们都有点笨。
反而是,断船在风浪中搁浅的戏,比陆地上的要出彩,这也是电影的一大亮点。
与船同命的临时船长,在祈祷派与逃亡派的争执之际,脱颖而出。
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船的人,开着半艘船,在滔滔巨浪之中寻找着一线生机,最终的结局是成功搁浅,救援小艇奇迹般地准时抵达,才有了完满结局。
当然最最最精彩的,就是救援小艇出滩的场景,与风斗,与浪斗,与天斗,巅入浪尖,崩破浪墙,驭浪与无形,真的是其乐无穷!
男主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掌舵神技,完成了这一场怒海救援!
PS:在南洋小岛的电影院里,因为空调温度太低,两眼看着这冬天里的惊奇救援,想着那冰冷的海浪与漫天的雪,居然真切地感受到了冬天,与一丝的温暖!
看完美国大片的正常感受,震撼,很喜欢这种感觉,是美国主旋律的电影,告诉人们要永不放弃,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美国人的敬业,主流的意识形态输出。
故事从头到尾讲述的很连贯,没有让人感觉情节拖沓,一口气看完,没有任何快进,两个亮点。
一个是水手在油船上面的自救,一个是救援人员通过海浪的场面。
在精彩的救援戏中添加了一定的感情戏,让故事有血有肉。
演员演技不错,很好的支撑了故事。
值得推荐的电影!
《怒海救援》 The Finest Hours你得知前方的轨道上面有被疯子绑架的五个无辜的人,而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用拉杆让电车到另一个轨道上。
但是,另外一个轨道上面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著名的道德悖论。
迪士尼出品的怒海救援就用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另一种答案...该片故事背景设定在1952年新英格兰地区,讲述了美国海岸警卫队营救一艘遭遇风暴袭击油轮的事。
整部电影乏善可陈,是部主旋律的个人英雄片,却又是个二流的灾难片。
但是正是因为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所以影片中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打动人。
主人公在面对一个别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救援任务时,坚决的执行任务。
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毅力,也许还有些许运气的成分,成功救援了32个人。
其实在出海之前,伯尼·韦伯是有机会故意“迷失方向”的,这也许可以避免自己和队友被海浪吞噬。
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
他成功了。
有时候就是这种没有退路和不想让任何人失望的态度下,才能够创造出奇迹。
电影中无论是灾难中摇摇欲坠的船的船长还是救援小队的船长都体现了人救与自救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救援者同样也要学会自救。
实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们的时代不需要英雄吗,不需要见义勇为者吗,需要,我们也需要自强不息,既帮助他人也保护自己,此片可媲美救火英雄。
1952年2月18日,美国的马萨诸塞州还是隆冬季节。
凌晨时分,在从新奥尔良去往波士顿的航线上,彭德尔顿号突然开裂,引起一连串爆裂的声响。
一名船长和七名船员当时都聚集在船头,船体已经失去动力,他们似乎没有逃脱并活下来的可能。
而在船尾,还有其余的33名船员,他们看起来有着更多的希望,但是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海风和巨浪的鞭策下,船只飘向了海岸,但是靠近查塔姆的科德角港口,一些沙洲很有可能损毁剩下的船体,并危及其余的船员。
入夜,四名海岸警卫队员,驾驶着36英尺的木制电动机救生艇前去营救,当时没人知道,他们能否活着回来。
<图片2>这是迪士尼在2016的开年,为我们带来的影片《怒海救援》真实的故事背景。
影片源自真实的海难故事,真人的英雄事迹。
影片的结局,自然是没有观众心里预期的种种惊喜,但是发展其过程,更加耐人寻味。
相比雄壮的尾声,我更加喜欢影片激情的序曲,彭德尔顿号油轮被一截为二,机械师组织一众水手,维持着引擎的工作,直到最后一刻。
无论大家对于逃生的方式有多少分歧,一旦达成共识,在船上,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全员合作,才得以完成的。
<图片4>面对汹涌的海浪,分秒必争,连厨房的火夫,都跟大家一起,站在第一线,那种拧成一股绳的求生欲,令人心潮澎拜,激动的想落泪。
无论是船体的撕裂,还是海水的倒灌,残余的船尾在波涛中飘荡,种种震撼,来自于大荧幕的原声配乐,加上画面的震撼,像是一盏孤灯亦或微弱的烛火,在汪洋中飘荡,看不到未来,却仍奋力燃烧,力求坚持到最后一秒。
而远方赶来的搜救队,仅有四名成员,驾驶员:伯尼·韦伯,由克里斯·派恩饰演。
副手:理查德·李维斯,由本·福斯特饰演。
船员:安德鲁·菲茨杰拉德和欧文·马斯克,分别由凯尔·加尔纳和约翰·马加罗饰演。
可贵的是,面对海岸警卫队长官的命令,伯尼·韦伯和他的三名船员,都是自愿参加此次救援行动,副手一马当先,而另外两位船员甚至没有搜救经验,仅凭着一点勇气和责任感,就忐忑的出发了。
虽然一路惊恐,请求返航,但是也坚持到了最后,他们四个人,最终营救了32位遇难船员,均获得了金质救护奖章——最高级别的服务勋章。
<图片5>救援行动中,这艘不起眼的36英尺木制电动机救生艇,面对一层又一层的巨浪冲击,两次险些被掀翻,而舵手伯尼·韦伯突然脱掉了救生衣,闭上了眼睛,用他天生的水手素质,沉下心,开始在巨浪下滑行,骑上浪尖,再扎入海里,之后数次潜入浪里,又浮出水面。
没有任何人的干扰,仅只剩下了舵手与海浪的交锋,一波又一波,带着众人在生死边缘徘徊,其中的快感无以言表。
能与之媲美的,也许只有《拆弹部队》中,威廉·詹姆斯因为炎热和烦躁,干脆脱掉了厚重的防护衣,专心投入那些不同颜色的导线世界之中,同样的笃定和镇静在他们的眼中浮现。
<图片6>在遇难船只和营救船只相遇前,双方历经的磨难和考验,是影片前奏里的两次小高潮。
岸上的暴雪、海中的暴雨、夜里的航行,影片的拍摄效果极其逼真,复古的行装与设备,带领我们回到半个世纪前,领略那一次伟大的海上救援行动。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这次的救援行动,单薄的可怜。
正如影片前情交代的,1952年的那一天,同时有两艘二战时期的油轮,在马萨诸塞州的海岸遭遇了可怕的东北飓风。
断裂的彭德尔顿号,只是其中之一。
而当时大部分的搜救力量,都集中在默瑟堡号的营救上。
聚集在503英尺高的彭德尔顿号船尾,33名船员在船体失去动力后,只能听天由命,等待极其渺茫的救援希望。
如今还健在的海岸警卫队成员:安德鲁·菲茨杰拉德,观看了电影的片段,在《波士顿环球报》的采访中说:“我从未忘记过它,在我的记忆里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
四名队员,奇迹般地穿越巨浪,即便脱离了导航,仍然继续搜寻遇难船只,即便只能载重12个人,却救下了32名水手,众人在海上漂泊的那一刻,即便沉没,也是英勇与无悔的。
这样的事迹,却被舵手轻描淡写的称为“只是幸运而已”,他在暴雨中颤抖着身体,用冻僵的手臂,缓慢平滑的驾驶着这艘小型救生艇,奇迹般的返航。
影片中没有交代的,另一艘默瑟堡号的救援行动,同样也是奇迹般的过程。
威廉·R·基利Jr. 也获得了一枚金质救护勋章,由于他引导一艘小型的冲浪艇,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从亚库塔特海岸,行驶到默瑟堡号的船首。
这艘小船,虽然猛烈的撞击在了默瑟堡号的船身上,但是基利和他的队员,竟然营救了两名幸存者,并返回了亚库塔特海岸。
从而其他船只,也陆续参与营救剩余的默瑟堡号船员。
当年,在海岸警卫队员们的努力下,两艘油轮中,一共有70人获救。
这被认为是海洋搜救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小型船只的救援行动。
影片故事根据2009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曾执导《充气娃娃之恋》、《新天师斗僵尸》的克雷格·吉勒斯佩,担任导演。
外媒综评,认为影片没有人们预期中震撼,影片犹如在海上摇曳的小船,节奏飘忽不定,甚至由支离破碎的剧情拼凑而成。
故事讲述的方式,是中规中矩的时间线进程,似乎人们预期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在营救和返航中,影片的激情桥段确实被前置了,对于真实的故事,我们也许应该多一份包容。
影片中,仅有机械师和舵手两位主要人物的树立,更多的是两队人员的集体意识。
他们最后在一搜救生艇上,度过了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夜。
<图片8>最近看了两部纪录片《阴阳相成》和《电影剪接的魔力》,可以看到数字摄影给电影工业带来的变革,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巨大,首先就是灾难片,更多的电脑合成,可以更加顺利的加入数字影像之中,而人们再也不用为夜间的拍摄和取景发愁。
年代的复古除了服化,还可以通过后期的局部色彩调整完成,让1950年代的场景,看起来色彩浓重,又有厚重的质感。
<图片9>影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眼神交互的剪辑,则是传递人物情感的关键,羞涩的海岸警卫队员,大胆的女友,两人从第一次转身,第一次对视,第一次约会,第一次跳舞,到女主角主动求婚,男主角不知所措,一切的情感流动,都介于双方的对视之间。
期间的长短,无论是精致特写,还是中景的细微动作,无不流露出两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从局促到彼此确定,这不是一段惊天地的爱恋,只是两个普通人之间关于爱的选择。
男主角:克里斯·派恩和女演员:荷丽黛·格兰杰,撑起了全片唯一的感情线,未婚妻:玛利安的不安和焦躁,伯尼·韦伯的犹疑和坚定。
即便不够戏剧化,但是也许我更愿意相信其为真实的复原。
<图片10>据悉该片在中国大陆上映档期还未有定论,如果你问我这部《怒海救援》够不够好,值不值得卖票去看,我想说,它更像2015年的《云中行走》。
影片给人更多的体验感,而不是剧情的惊喜。
将近64年前,那场飓风,是令人彻骨的寒冷,不是《海洋深处》那样对未知的探索,勇猛的冒险精神,而是谨慎的在飓风中求存,在迷路中返航,回到海岸的光亮与温暖中的欣慰。
<图片11>人类创造了万吨油轮和空客飞机,是脱离自身局限的壮举,而一次次的空难与海难的自救和救援,更是尽显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的故事不分大小,无论是远到外太空的阿波罗13号,还是这艘返航的救生艇,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讲述,值得铭记。
<图片12>未婚妻玛利安害怕夜里的大海,她说:你甚至看不到膝下有什么。
而伯尼·韦伯说:“Just more water.”。
2016年2月18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精神力信念感贯穿始终的佳作(特效摄影剪辑等技术层面差点意思,但瑕不掩瑜),非常值得一看~~上周末看了卡西阿弗莱克问鼎奥斯卡影帝之作《海边的曼彻斯特》,在他的作品列表中又见此片,方才回想起其实自己早就知此片的存在,且还搜过,但一方面因豆瓣评分平平,另一方面是片源非高清,故都没点过“想看”(2024年了独播的腾讯上仍仅仅720P……)……一开始以为克里斯派恩是失事船只的船长(《星际迷航》企业号造成的刻板印象),原来“船长”却是卡西阿弗莱克,打引号是因为他饰演的角色实际上是轮机长——轮机长,在船只被巨浪劈成两半、船长所在的船头殉了之后,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人际关系不咋滴的那种),临危受命,担当起了领导重任。
且此次观影还有一发现——之前在看海边的曼彻斯特时,就觉卡西阿弗莱克好眼熟(besides像本阿弗莱克这点),这次赫然意识到,他简直就是男版的艾米亚当斯!
不紧不慢地用剥了壳的白煮蛋给船员做示范时、危机此起彼伏却沉着冷静指挥时、最后淡定从容地最后一个离开大船时,将情绪稳定又有一丝木讷的技术人员演绎得淋漓尽致(拿斧子🪓砍救生艇那段,和《降临》里最后艾米亚当斯抄起卫星电话躲避追兵争分夺秒的那种坚毅的信念感简直不能更相似)~~最后看救援船副船长居然是本福斯特惊呆了,难以想象这位中年大叔,居然就是《X战警3》里白色翅膀的天使少年(看看年份这两部剧间隔也就那么十年,看来有的男演员花期也是略短,令人唏嘘)……救援船长的未婚妻长得真美,有点像凯特温斯莱特,但果敢的作派更像布莱克来弗利的几个角色,弹幕居然有人说肥/欣赏不来,这就是典型的被直播网红女主播的蛇精脸严重影响到审美了吧~~片尾所有车辆码头齐开大灯(尽管一开始并未这么做,原来奔赴码头只是因为停电了派对不能继续了,闲着也是闲着)为英雄们指明回家的路那段,真的是令人热泪盈眶……配合弹幕更是全体起立的程度~~再一次向各行各业的救援人员们致敬🫡
像海难这种题材的电影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亮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了。
对于这种题材的电影也已经不是那么感兴趣了,之所以选择这部影片,主要是因为这是按照真实故事改编的,少了故事的虚空假大,多了剧情和人物的真实,以为可观赏性更强。
但看完影片,总觉得浪费了这真实的故事,影片不惊不喜,看得我也不怒不惊。
先说说影片里比较好的部分吧。
首先,影片的画面拍摄和故事剪辑没有运用太多的技巧,但在海面上的画面拍摄及船只迎面而来的海浪的拍摄画面确实很不错,把海面上的惊险场面大气的表现出来,也由此能够感受到不管是遇难船只上的人还是救援船只上的人的紧张心情已经面临的严峻挑战。
其次,影片的雪景的阴沉色调,皑皑白雪却似雾霾笼罩,极好的渲染了在糟糕的天气下人们的沉闷心情,远景的拍摄,画面挺美的。
另外,就是影片的最后,当岸边的车灯陆陆续续的亮了起来,救援归来的男主眼睛半睁半闭间朦朦胧胧的看到了光亮,这一小段的拍摄以及剪辑,真心不错,身体及精神在海上被慢慢击垮,突然间的光明让心里瞬间燃起了希望,那一刻,振奋人心。
但是影片其实是可以更好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剧本不好。
整部影片主要是要讲1952年美国海岸警卫队救援失事油轮的故事的,但影片却生硬的把男女主的感情线放在了影片的开始,可是整部影片看下来这一条感情线可有可无在片中犹如鸡肋,对故事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
而在故事的最后,却是展示了男主的事迹,对于整部影片的故事讲述其实有点多余,影片若是在讲述男主的生平事迹,到是可以有这一段,只能说剧本的讲述及把握点主次轻重没有处理好。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影片似乎是把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生搬硬套的凑在了一起,没有过多的交集,剧情很不紧凑。
男女主的交往自成一段,对之后事件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失事邮轮上的人物的剧情发展也自成一段,并且在剪辑上有点突兀,从男女主的感情线一下跳到邮轮上,没有任何铺垫或引导,很生硬;另外男主驾驶船只去救援的情节也自成一段。
三段的主要情节各自发展却不能很好地融合推动整部影片剧情的发展,看完只觉得索然无味。
其实整部影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及精神是很好的,只是剧本没有写好,剧情的发展不能够吸引人心。
但像这种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看完总不免感慨,生命的脆弱渺小却又及其的坚强。
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并不会太深,只有经历过了风浪,才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邮轮搁浅时,才真正感受到脚下踏实的感觉的美好,当在险境中求生后,才更加体会到有人的陪伴的美好。
迪斯尼的片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暖人心,一点没有让人失望。
这个真实故事所带来的人性震撼绝对是一碗上好的鸡汤。
男主角Webber出场循规蹈矩,连求婚都是女友干的,可是到了影片的后半段,他的执着和勇敢才暴露出来,在恶劣天气穿过恶浪滚滚的浅滩,丢失罗盘的情况下搜索船只,超载的情况下坚持把所有人都拉回来,无视指挥官的命令坚持航回海岸,每件事都要无与伦比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才能下决定。
他很幸运地全部都成功了,所以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和Webber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油轮轮机长Sybert,也是一个阴沉的脸很少话的偏执狂。
然而就是他力排众议,做了让32个人都活下来的决定:手工制作舵轮把半截船冲滩。
正是由于他的出色指挥,他被留到最后一个离船,那是船长才有荣誉,可以说奇迹的一半是Sybert这个偏执狂完成的。
所谓人以类聚,Webber的女友绝对也是一个偏执狂,她喜欢上一个男人,不仅求婚是她做的,找指挥官申请结婚也是她做的,最后到岸边打开灯等未婚夫回来还是她做的,这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偏执狂,然而正是由于她的坚持,她才有了一个超过金婚时长的美好婚姻......片尾,当救援船试下岸边的那些灯火的时候,那个场面绝对的精彩,在外面漂泊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灯光所透出的暖意。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有触及内心的亮点,该影片就是这样。
最好的电影应该是用波澜不惊的语气描述出气势磅礴的场面,该电影就是。
电影开头是缓缓的描述一名普通海上救援人员的爱情,他遇到了喜欢的姑娘,和姑娘约会;他遵守规则,听从命令。
很不凑巧,冬天的暴风雨来了,海上的船裂了。
没有人去救援,他去了,没什么崇高的理由,只有一句话:总要有人去救援吧。
和他一起去的四个人,一个他的好朋友,一个路过的水手,一个三等机械师。
正如哪个三等机械师说的: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善良的、心爱的姑娘阻拦不住出海的脚步。
他出海前说:我们失去救援,没说一定能回来。
被救的是一艘或者说是半艘邮轮。
邮轮在暴风雨中折成了两段。
引擎室的小伙子不苟言笑,说话漫不经心:我们的船在沉,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我喜欢他的淡然,仿佛他不害怕沉船。
其实,“我也很害怕”,我只是没有放弃。
电影中没有坏人,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但是体现出不同的人在灾害面前的态度,有人不知所措,有人为了自保,有人忙中出错,有人坚守原则,有人坚韧。。。。
我最喜欢的,是那位尽责的救援队小哥,还有一副淡定脸的引擎舱小哥。
他们,都有着面对命运的坦然,面对困难的勇气。
虽然这种救援题材的电影看得不少,尤其是海上、暴风雪这种设定也非常普通!
最近看得好多电影都是暴风雪、或者海上设定,比如Krampus,是用暴风雪来衬托影片中一种恐怖、无助的气氛。
再比如In the heart of the sea当然必然是海上了!
还有 break point的最后也是滔天海浪暴风雨与小艇...然后都是大海把船玩弄于股掌之间...说实话之前看过很多灾难片,是冲着特效去看的,这种题材当然不是奔着特效才去看这部电影的。
虽然里面的场景也非常棒,可以给6/10分。
但是1952年以来米国coast guard再也没有这么伟大的救援行为,不知道说他们“傻”还是勇敢,他总是follow the regulations,甚至连未婚妻的电话也不接...最终救了32个人回来。
唉,他说只是因为lucky,是上帝在帮他吧。
每个人心里大概都有执念吧。
这部电影的爱情描写的很好,虽然完全没有激情戏,从头到尾只有几个吻和拥抱,但是两个人的相互挂念在眼神里真是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实坦白讲,即使对爱情的刻画,这部电影并无过人之处,可能是因为我心情的原因,觉得两人的感情非常温暖,非常舒服,非常静谧。
船上船员的自我救赎也是非常令人震撼,当时就想到一句话,在灾难面前,人类只能而且必须要hand in hand吧。
三十多个人在一搜小艇上...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当是所有人都已经放弃希望了。
在岸上的人们打开车灯照亮了海岸线,翘首期盼。
当最终相遇,喜极而泣。
这是人性的光芒吧。
很少写影评,大概会很语无伦次而且很low...哈哈 希望以后会好;)
弃
前五十分钟很无聊 但后面拍得挺好
除了海上的片段拍的很好,整部电影节奏乱七八糟。‖你是怎么做到的能比《深海浩劫》评分高的???
海上救助电教片
小舰长不论到了哪里都是舰长!
迪士尼不适合惊悚片,全片特效就像摄影棚里的合成,剧情松散没意思,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我还以为发生在当代的事件 结果跟泰坦尼克似的…
卡西比他哥好看(起码我觉得),演的角色类型也多样,最重要是一点不面瘫……但是为什么不红?
比想象中的好,以为是低成本片子。特效不错,表演也还行,但节奏不太好,忽快忽慢,也太拖沓,并且人物的刻画相当缺乏。
下载了N年的电影,非常赞,勇敢不是超英的专利,平凡人的勇敢才能让你我共情,特别是在我所生活的地方遭遇了疫情,这种感情更是尤为深刻。
很平淡的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拍出了少见的黑夜深海恐惧。
很棒!
灾难来临时毫不退缩方显男儿本色
看了好几个海岸警卫队的电影了,基本都是主旋律情节,看来这个工作在美帝确实很高大。这个电影场面一流,但是特效这个东西使用也要适度,太多了也会显得拖沓。大船里自救情节还可以,但男女主角爱情戏太渣,好在没在感情戏里投入太多,导演全部精力都放在关于海浪的特效了。
Piney眼睛会说话~
成功法则=实力+勇气+好运。灾难片真没什么可说,时势造英雄,仅此而已。从遇难油轮和海岸警卫队展开两条故事线,被巨浪和暴风雨撕成两半的船十足惊悚,大多数都是夜戏,对海和船只操作可以说了如指掌,但不知为何全员表演都暗戳戳的完全丧失本真般,大约海岸人民都这样,神情古怪。
在影院看绝对非常吓人,开着快艇玩冲浪,可以看出男主是个平时遵守一切规则又不自信的人,直到最后成功了说话都缺乏底气,而上司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所以这个壮举有误打误撞的成分?有多少意志力的功劳?其实片子可以拍的更有戏剧冲突更惊心动魄,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到那个点上都差了口气,看着泄气
舰长,船长,飞行员,等我有钱了一定给CP投资让他当回机长,开民航过把制服瘾。
除了“怒海救援”那段,其他平平,两星半
成片太长,废话抒情太多!大场面看着没有什么感觉。。尿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