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头Frankie浏览同志网站,并且在不开灯昏暗的环境下,就可以看出他是个隐柜并且自己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些排斥,筛选的对象也是中年人,这在后面Frankie的父亲身患癌症引出了原由,他很爱自己的父亲不想表现出来。
而这中间Frankie找了一个女友,女友相比较是主动方,两人的第一次也是由Frankie的失败而告终,两人之后的相处也是问题不断虽然Frankie客服了心理障碍发生了关系,这段可以看出Frankie内心在抗拒,企图否认自己的性取向,因为他父亲的癌症Frankie选择放肆自己,接连与中年男人发生了关系甚至是已婚男人,可以感觉出他在做这些事时是快乐的没有自我强迫很愉悦,但Frankie单方面认为自己只是由于父亲的关系,过度放纵自己堕落自己,在迷茫没有目标和希望的生活中,与中间男人发生关系而不是gay,显然他在为自己的隐柜找借口,同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后面他用上网站找gay来抽大麻为原由,侧面跟朋友展现了隐藏的自己,还是为自己的深柜找借口逃避,Frankie偷父亲的癌症止痛药来吸食和朋友共享,是父亲患病带来的绝望心情和自己都不想承认的隐柜心理共同引发的,所以Frankie迷惘,绝望,压抑,痛苦,不知所措,没有目标和希望,他有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心情~Frankie绝对是盛世美颜,是我也会爱上他。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夹叙夹议,特别介意被剧透的,建议先看过影片。
王尔德写的《道林·格雷的画像》里,贵族少年道林·格雷,看到别人画的自己后感叹:“真悲哀啊!
我会变老,但这幅画将会永远年轻……如果能反过来就好了!
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
为了这个,我愿献出这世上我拥有的一切!
我愿以我的灵魂交换!
”永远年轻,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对那些已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人来说。
回头看,青春总是好的。
可惜这种向往是假的,它是人在拥有阅历后渴望添加的快乐,而纯粹的青春,并不是快乐。
20年前,伊能静发了张放飞自我的专辑,其中,她呐喊着“青春本来就苦”,“太多事我无法选择,却又不能负担承受”。
这才是青春期的现实。
很多人在当时并不享受,只是迷茫、孤单与无助,例如本周片子里的主人公。
弗兰克是生长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少年,父亲得了癌症,长年卧床不起,母亲独立能干,另外,还有个10岁左右的妹妹。
影片开始时,他在对着镜子用手机自拍。
光在镜子上的反射恰当地遮住了他的脸,而他健美身体的特写,随着灯光的每一次亮起,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如果小鲜肉有代言人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独自在房间的弗兰克,打开电脑进入同志视频社交网站。
他浏览着一个个直播间,看那些陌生男人或立或坐、或静或动、或骚或闷。
弗兰克选中了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大叔。
“给我看看你的屌”,他说。
在大叔的怂恿下,弗兰克决定线下见面。
这是他的第一次约炮。
像被皇帝翻了牌子做侍寝妃似的,出门前,他举哑铃练即时肌肉、剪毛、仔细清洗自己的身体。
如此慎重的准备工作后,见到的对方却是个十足的屌丝,把弗兰克一路引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野外,站着搞完了。
当然,弗兰克也约到过会开车带他开房的“绅士”。
面对老司机,他一脸害羞:闪躲、傻笑、不知所措。
上床后,也完全搞不清自己的位置,两个人在床上翻来翻去。
(让我想到这个图)
弗兰克甚至不确定自己是gay。
焰火晚会上,漂亮女孩儿主动搭讪他,当晚也跟他回家。
在面对女孩“你觉得我美吗”式的调情时,弗兰克没忍住心底的不耐烦,把女孩脱下的豹纹内衣扣在自己胸(肌)上,尖着嗓子学,“你觉得我美吗”。
女孩羞耻地跑走了。
第二天,冷静下来的弗兰克向女孩礼貌道歉,两人开始交往。
而这交往并不是属于暑假里年轻人那种干柴烈火型,反倒是发乎情、止乎礼。
该上床的时候,弗兰克尿遁到洗手间里迅速DIY,再跑回床上,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女孩和他拍ins上标准的情侣合影,他面无表情的配合,心里想得是:可以跟妈妈交差了。
弗兰克的人生漫无目的,他的一天在抽蒸汽烟、抽大麻,和兄弟游手好闲偷鸡摸狗中虚度。
看到有人指责这部电影的结构,“嗑药、约炮、抽蒸汽烟情节循环着来三次?
”
抱歉,这就是本没有什么生活内容可选择的青春啊!
兄弟们会评论弗兰克的女朋友,适不适合做老婆啊、屁股大小啊。
弗兰克不接茬儿。
欲望的渠道是无法强行变轨的。
父亲葬礼上,坐在教堂里的弗兰克禁不住拿出前面座椅袋里的耶稣卡片,不停地摩挲耶稣的裸体画像。
在虚假的行为中,真实的自我欲盖弥彰。
心魔的纠缠下,弗兰克忍不住问女友对两个男人间的性行为怎么看。
女友一脸嫌弃,那就是gay啊。
一次约会中,带女友去酒吧玩儿的弗兰克遇到做调酒师的炮友。
对方不动声色,礼貌地送酒,弗兰克的女友也以为是因为美才喝到免费酒,喜滋滋的。
知道真相的弗兰克开始变得怪怪的,他坚持付钱、抛开女友独自在舞池里乱晃,还尝试着跑到一个小房间和女友来一次,做着做着,他就放弃了。
弗兰克搞不清楚自己是谁。
极为看重集体归属感的他,甚至怂恿同伴假装gay去骗免费的叶子。
这又是另一个谎言:没有东西抽的时候,我会在网上冒充gay。
于是,弗兰克网上约好的一个炮友就成了炮灰。
(弗兰克走向网友的时候,还故意装出娘兮兮的样子给兄弟们看)
这部片的评论里,有人说女导演还是别碰同志题材的好,有人说果然还是女人拍同志情色拍得棒。
我认为,在这部98分钟的片子里,导演通过那些饱含荷尔蒙的特写,传达的情绪是非常准确的。
这部片子的特别之处在于,比起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它更注重的是通过肖像、动作和行为,来反映人物,像抒情的散文诗。
因本片获得哥谭独立电影奖年度突破演员提名的伦敦男孩哈里斯·迪金森,有着硬朗而轮廓分明的外表,可能因为演的是一个布鲁克林少年,所以某些镜头会觉得带些嘻哈吴亦凡的调调。
饰演男主角女朋友的马德琳·温斯坦也是超级美女,有着神似“神奇女侠”加朵,再掺点儿Lady Gaga的颜。
—— 两人都像活动的时尚大片。
片中呈现的青春的美与性感背后,却是孤独、笨拙,挣扎。
在那个时候,每一寸成长都是疼的。
弗兰克不是坏人,虽说他的夏天是R级的,“白天哈士奇,晚上像泰迪”,他的心却是单纯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探索自我的实验中,在不确定的选项间,他会伤害到其他人。
可连这种伤害都源自脆弱,并不是带有攻击性的。
有人质疑在这个同志婚姻已合法化的时代,还讲深柜、认同障碍是不是过时了?
对于时代来说,也许是。
但对于弗兰克本人,生活在父亲重病濒临死亡的家庭,作为家里仅剩的唯一的男人,母亲和妹妹都需要他去保护。
身边的朋友也无法给他安全的出柜环境。
布鲁克林少年的那种buddy文化,像潜规则般压抑着弗兰克。
若说出真相,可能得到的是羞辱、排斥,甚至攻击。
与此相比,出柜带来的轻松,可能只是转瞬即逝的。
性别信仰系统和认知狭隘的社会环境,让无处言说的弗兰克更加孤独。
他的每一次谎言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
若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中的隐藏情节:在弗兰克的兄弟中,那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也是深柜。
这一隐藏情节证明了那个年龄段少年所处环境的压力,也不禁令人叹息:若可以诚实,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得到解放,至少彼此安慰?
*此处插入歌曲:伊能静 - 青春本来就苦*公众号里有最完整文章排版
参考资料:李黎明、赵毕华:同性恋者的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影响:出柜状况的调节作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点击下面链接 看更多人性东德男色间谍细节解密《使女的故事》性工作者组队斗技,燃!!
原创:黄老师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长按识别关注
纽约少年Frankie(哈里斯·迪金森 Harris Dickinson饰)的父亲得了癌症奄奄一息,自己与母亲也关系失和。
Frankie整日和几个社会边缘少年吸食毒品,借此打发无聊的生活。
毒品之外,Frankie隐藏了自己渴望同性身体的秘密,结交了性感女友。
一方面对于女友的生理需求无法满足,使得Frankie甚是矛盾;另一方面,Frankie在纠结自己到底是不是同性恋的同时,又忙于在网上和同性约P。
《沙滩鼠》是女导演伊丽莎·希特曼的作品,该导演凭借此片获得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类最佳导演奖。
男主角哈里斯·迪金森也借此提名第33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男主角。
(最终获奖的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蒂莫西 ·柴勒梅德《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占有我,问我想不想要就好!
)
整部电影聚焦于同志少年的“深柜”问题,配乐、画面和剪辑等整体呈现出的效果像是男主的私人日记片段。
导演试图拍一部引人深思的同志文艺片,但《沙滩鼠》却又达不到文艺片的水准;说它是肥皂片,片中的部分内容却又值得探讨。
导演借助“男同志”的标签,引申到每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与选择问题。
1【渣gay比渣男更甚】影片一开头,就是Frankie浏览同志约P网站的画面。
随后和朋友外出,交到了漂亮女友。
女友主动和Frankie欲行羞羞事,对女性“无法坚挺”的Frankie只能借口自己嗑药过量嗨大为借口。
之后女友离开,Frankie为了掩人耳目求复合。
第一次和女友爱爱,Frankie是在隔壁自己撸硬了后才勉强行房事。
于此同时,Frankie恋老,频繁和年长者约P,野外、开房等等。
带性感女友去酒吧,Frankie遇到了自己曾经的炮友酒保,甚是尴尬。
在隔间与女友爱爱到一半时,索然无味的Frankie中途抛下女友,又开始“寻老”。
除了在情感和性的问题上欺骗对方,Frankie还沉迷于毒品。
不顾自己癌症的父亲,悄悄当掉了母亲的饰品购买毒品。
到最后无力购买,Frankie与同伙合作,诱骗其他同性恋,以此抢劫他们的财务和毒品。
从来没觉得同性恋是什么值得褒扬或贬低的身份,因为性取向不是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性取向和道德、价值不挂钩。
同性恋不渣,羞于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也不应该被批判,但是隐藏自己性取向的同时去伤害别人,则是非常可耻的事。
隐藏自己的同志身份,你是欺骗自己;隐藏自己的同志身份去和别的姑娘交往,你是欺骗别人。
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我能接受形婚,但对和直女结婚的同志向来无法认同。
你出柜或不出柜,受伤的只是自己所在的一个家庭。
你若隐瞒性取向,和一个完全没有性冲动的直女结婚,你伤害的是三个家庭:自己的,对方的,你与对方建立的新家庭。
这种欺骗,别扯什么环境所逼,身不由己;所有的环境最终都由个体去塑造。
同志和直女骗婚,所谓的向环境妥协,不过是向人性中丑恶的自私妥协罢了。
希望天下所有美好的姑娘,都不要成为渣gay用来满足自私的牺牲品。
2【出柜这个,真没你想的那么严重】影片中,男主Frankie两次试图出柜。
一次是试探性地问女友,如何看待两个男生之间的亲热。
在女友轻描淡写说那是同性恋后,Frankie转移了话题。
另一次是Frankie和朋友们闲聊时,他跟伙伴们讲述自己上同志网站,跟男人啪啪啪的经历,但他却捏造了一个谎言:只是为了获取大麻。
无论是女友、母亲、甚至他的朋友,都没有表现出对同志群体的歧视。
但Frankie却无法走出自己的内心,缺乏勇气承认自己。
女友和他拍ins上标准的情侣合影,他面无表情的配合,心里想得是:可以跟妈妈交差了。
在影片的结尾和几名同伙诱骗其他同性恋者抢劫他们的财物,以昭示站在异性恋阵营的立场。
只可惜身体这东西,比任何事物都诚实。
Frankie再度沉迷于同志网站。
Frankie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否处于青春期没有关系,这种孤独源于内心欲望和现实选择的对立。
这种对立造就的撕裂感,让男主角整日无所事事,架着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行尸走肉般地度过漫长的日子。
日裔美国学者吉野贤治在考虑自己是否出柜的问题时,他的一位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最大的天赋,是你能够面对你自己”。
一个人只有遵循自己的天性,才能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
若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只能像机器一样游荡;想改变却又看不见光,在黑暗里寸步难行。
如果我们有成为某种人的权利,那么我相信,从逻辑上和道德上来讲,一定就会有说出自己是什么人的权利。
对我而言,只有当我克服了掩饰的要求时,同性恋才能从一种状态变成一种生活。
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拥有我的情感,我的政治,我的爱人。
在出柜的问题上,澈澈向来是那种不张扬自己是gay,但也不刻意隐瞒自己性取向的作风。
进入社会结交了一位朋友K,帅气且优秀。
在之前创业抢夺资源的过程中,K是唯一一个能把澈澈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的朋友。
我们一个共同的女性朋友多次劝告我不要向K坦白自己的同志身份,认为K那种钢铁直男接受不了。
前不久做公号,某天晚上。
澈:我在写公号文章。
K:什么公号,让我看看。
澈:你要看?
那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要给你说个事。
K:啥?
澈:我喜欢男生。
···K:开玩笑?
澈:这种问题也开玩笑?
···K:叔叔阿姨知道不?
有没有去看心理医生?
澈:差不多知道,这种问题需要去看医生?
···K:澈澈,我很感动,谢谢你能告诉我。
澈:哦K:真的很感动。
我不会给别人说,我女友也不说。
我对他的出柜经历就是如此。
之后的几个月里,他还是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和我探讨工作、感情的事。
他还说:“澈啊,我一直有看你的公号文章。
怎么说呢,你是第一个我接触的同志,但我为你骄傲,因为看你的文章,发现你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度特别高。
”
彩蛋:电影中深柜的不止男主一人,还有哪个大家去电影里找。
推荐另一部深柜电影:我有钱有颜,我自虐十年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两位朋友加李澈微信拿红包。
午睡之前,记得看一眼12:40澈澈有没有找你。
一个专注同志电影的暖心微信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近期金老师对澈澈说:无论男女,只要你的身体能获得快感 看两个老头间的人鬼情未了,竟让我边笑边哭 只要能把帅哥骗到手,管他趁火打劫还是趁虚而入历史莫里斯 有钱的基友 | 一炮定情 | 玩区块链的gay夏威夷 | 叔侄恋 | 羡慕其他gay | 吴彦祖和冯德伦 | 体育生分手 | 跆拳道 | Gay的新年祝福!
给直男写情书 | 三个儿子全是gay | 同志电影节
伊丽莎·希特曼的两部电影讲述了相同的事情:青春期的男女性懵知的过程。
在《感觉就像爱》中,是16岁少女对性的懵懂体验,不再是老套的对抽象爱情的期许,直接进入异性身体的凝视中。
《沙滩鼠》同样如此,那位少年纠结在同性与异性间,这是自然与习俗间产生的矛盾,他必须不断地通过对习俗的反感来认识到自然的取向。
性对《感觉就像爱》中的那位少女仍然是难以踏足的领地,她只能在划定的边界想象具体的性。
在对男性身体不自觉的凝视中,和对女友和恋人甜蜜的亲昵中,她正不断地想象所渴望的身体意义上的性到底是什么。
电影最后,为了在男性朋友面前显示自己对性的了解(实则无知),甚至愿意投入性的游戏中。
《沙滩鼠》中的男孩早已逾越了这道障碍。
如今,他勇敢地深入两性关系中,并从中发现了自己的本性。
他一方面在交友网站上寻找同性基友,那是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同时,在规整的日常生活中,他又不自然地为一位妙龄少女所吸引。
在两股力量的拉锯下,他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取向,虽然最后他还是继续对男性基友保持隐藏:他与他们一起蒙骗了一个基佬。
这是他伪装的伎俩,看来习俗的力量十分强大。
两部电影都设置了某种镜像。
两位对性既感兴奋又困惑的男女都不得不面对友人有着一种自己渴望又没有的情侣关系(甜蜜又和谐)。
欲望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感觉就像爱》中的少女包裹在爱的现象中,不可能不期盼它;《沙滩鼠》中的男孩也不得不屡次撞见妹妹与另一个男孩的亲密接触。
这是异性恋(/男性)统治的世界,同性(/女性)只能发生在内心。
伊丽莎·希特曼展示了如何从女性视角凝视男性身体的能力,在此观影机制发生了逆转:男性如今处于被观看的地位。
《感觉就像爱》与《沙滩鼠》中大量类似于河濑直美式的“微观”镜头,好似摄影机在身体的细部轻轻抚摸。
但这并未触发情欲,更像是隔岸观火的凝视。
接触被禁止了,戏码只发生在主角(/观众)的内心,这让我们想起了克莱尔·德尼的那部伟大的作品《军中禁恋》。
看之前一直以为是小清新趣味的美国独立电影,结果有点出乎意料,竟然是欧洲作者文艺风格的作品。
凭这一点,这部影片就注定无法像奥斯卡电影《月光男孩》那般引起太多关注与共鸣,尽管两部作品都聚焦在同性恋男孩对自身性向的质疑与认同过程。
这部的风格相当细腻,简约的对白,接连不断的脸部、手部与男性胴体特写镜头,镜头里流淌着含蓄的欲望,越看越像是法国女导演克莱尔·德尼的做派。
不过,大师风格可不是这么容易模仿出来的。
这位美国女导演一边想彰显独特的作者风格,另一方面却依然想遵循小清新题材的叙事方式,爱情、家庭与同伴几条情节线索并进,却不断陷入混乱的节奏里难以自拔,过于晦涩的镜头语言在后半段令人心烦意乱,逐渐令故事丧失掉前半段营造的清新梦幻感,而沦为自我陶醉的风格展示。
男主顶着一副漂亮的皮囊:俊秀的面庞、清澈的蓝眼睛、没有一丝赘肉的青春胴体。
时而羞涩时而忧郁时而不安,完美的适配了“我见犹怜”一词。
但是他的脑子大概真的是嗑药磕坏掉了。
他跟狐朋狗友和女朋友在酒吧不小心碰到上次一夜情的酒保,就要吓得快晕掉。
心慌意乱的他抓住女朋友就要在配电房做,做到一半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小树林给不知道哪来的老男人吹箫。
然后见了鬼一样的跑回家,叫他妈妈离远点。
那时的内心真叫一个兵荒马乱。
结果下一次,就能面不改色的主动告诉他的嗑药朋友,他在网上吊男人,骗他们的毒品。
他的朋友问他万一那些男人要他干点啥的时候,他嬉皮笑脸的表演了一个吹箫的动作。
镇定的狠嘛。
游乐场偷路人的钱包,偷他患癌爸爸的镇痛药来磕,偷他妈妈的首饰拿去当。
但大概是为了骗骗自己的良心,第二天又去当铺强调他会赎回他妈妈的首饰。
连他的女朋友都知道要去工作,都知道那些药不能碰。
他对妹妹谈男友管得真严,也不知道是出于做哥哥的责任,还是嫉妒。
地铁上两个男人旁若无人十指相扣,他投过去的眼神,我真的实实在在的觉得他可怜。
但是弟弟,醒醒吧。
青春真是留不住,嗑药的青春更加留不住。
不信你看看布拉德·兰弗洛。
大概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想孤身一人,尤其在青少年时期。
男主之所以痛苦其实主要是因为孤独,他不想变的跟自己的“哥们”不一样,他害怕他们把他当作异类从而孤立他。
但是他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依然是孤独的,因为他知道他跟他们不一样,他是有不得不说的秘密,他总是开玩笑地跟那些人说“你们才不是我朋友”,这个对白在影片中至少出现了三次(假如我没记错的话),看似是一句玩笑话,但实际上就是在说:我跟你们并不是一类人。
朋友之间会有秘密吗?
当然也会有,但真的朋友之间从来不会因为想要彼此融洽相处而隐瞒这么大一个秘密,朋友的属性里面更多的应该是接纳和支持。
显然狐朋狗友们在他的定义里并不算朋友。
也许他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心底秘密的朋友,才会跟他们整天鬼混。
他不能没有他们。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男主在长达九十多分钟的电影里一直是不苟言笑的、面若冰霜的,或许是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忧郁,也许还夹杂着失去父亲的悲伤、少年华丽但空洞的生活的阴郁、想要一个男人但只得小心翼翼的那种隐忍。
在那些约炮的夜晚,当老男人夸他real pretty的时候、制服男爱抚他的时候,他的笑容很打动我。
跟那些男人睡,他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很难说他真的喜欢那些老男人,但他的笑容是幸福的,那笑容就是在说:谢谢你,与我做爱,这才是真的我。
那些夜晚,他才是不孤独的,但依然迷茫。
每次约炮的视频里被问到“what's your type”,男主都会说“I don't really know what I like”,他的迷茫并不在自己喜欢什么类型,喜欢做1还是做0,而是如何平衡这个真实的自我与伪装的自我。
我想起自己的年少时代。
喜欢那些把自己当朋友的男孩子,但绝对不敢告诉他们,只是与他们一起上课、下课、打闹、玩笑。
我理解那种深深的孤独感,喜欢但不能说是痛苦的,比痛苦更可怕的是夜晚你躺在床上面对天花板跟自己说:不能说,他们会离开你。
那种孤独是致命的。
我想要看起来跟大家一样,似乎“大家一样”是那个年龄友谊的基础。
很难说成人的世界里这一点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成熟的友谊是会接纳并且欣赏不同,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个害怕孤独的小男孩,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不再有那么多秘密,敞开内心才能让更多人住进来,让他们发现你的美好远远比那点小秘密值得认识。
这是一部关于同性自我认知的电影,但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
也许每个人在年少时心里都藏着一些特殊的秘密,不想告诉任何人,孤独是无法轻易稀释的。
有的人看明白走出来了,回头看不过是青春的小插曲,但有的人直到成年也不敢面对自己的那个小秘密,带着它走进大学、走入职场、走进婚姻,每个午夜,每场华丽的聚会,他都是抽烟最多的那一个。
Frankie家庭发生变故,自己和狐朋狗友们也染上了抽烟喝酒嗑药的恶习,整天无所事事。
可是自己闲来无事却会上同志网站进行交友。
迫于家庭和朋友的压力,这种情绪一直被压抑着。
自己也只能装作直男继续伪装下去,即使违背自己的真实情况。
沙滩鼠 (2017)6.62017 / 美国 / 剧情 同性 / 伊丽莎·希特曼 / 哈里斯·迪金森 马德琳·温斯坦又是一部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电影,可是拍摄以及叙事却显得尤为细腻动人。
场景很少,可是却用少量的场景完成了整部电影的叙事,期待值完全达到了。
午夜街道,站台,家中,沙滩以及烟火大会,每一个场所都有着Frankie自己内心的纠结以及思考:出柜与否。
可实际上,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让他纠结了整部电影。
原因大概有两个,第一个是家庭,第二个是朋友。
家庭方面,父亲染上了癌症时日无多,母亲一个人搭上生活的重担,还有一个天真无知的妹妹需要照顾。
作为家里的长子,除父亲之外的唯一男性,势必要负担起生活的重担,主动分担母亲的职责,照顾整个家庭。
而这种照顾家庭的角色,大抵是男性来充当,尤其是作为异性恋的男性。
在此种情况下,Frankie选择了不出柜,继续装作直男,交女友,并且和一群狐朋狗友厮混。
第二是朋友。
很容易看出,Frankie的另外三位直男朋友都是社会渣滓,抽烟喝酒嗑药黄赌毒缺一不可,整日在街道上鬼混。
没有资金的他们会撺掇Frankie去偷窃,去哄骗网络上的性少数群体并且抢夺他们的毒品。
可是Frankie似乎没有其他的朋友,如果要保证自己情感中友情的不缺失,一种讨好的举措放佛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Frankie在他们的面前也选择了不出柜,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友情。
Frankie是一个恋老的人,从他约会的男人来看,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的。
虽然Frankie口中解释,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男人不认识自己的同龄人,会减少自己的麻烦。
可我觉得,另外一个原因大概是Frankie父爱的缺失,导致了他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男人。
电影里Frankie的父亲在自己家人的口中是一个幽默风趣有责任感的人,在教堂里有着神父的亲子祷告,由此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好人,被家庭内外的人都认可。
很大概率,Frankie的父亲对自己也是极好的。
可是随着父亲癌症的加重,家庭的担子有一部分要自己挑着,Frankie家庭情感中父亲的那一个分支呈现了缺失的状态。
自己本来就是小孩,但是却要扮作父亲,大概是他的心理写照。
父亲角色的缺失,让他在当下阶段有着恋父情结。
说到片名,为什么本电影会被叫做沙滩鼠呢。
很大原因有两个。
其一,沙滩是Frankie和朋友以及女友经常幽会和鬼混的地方,同时Frankie也在沙滩上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份认同危机。
其二,沙滩鼠其实就是Frankie所代表的,被家庭内外所压迫导致不敢出柜面对自己真实情绪的普通人。
广袤的沙滩,自己却像是一只老鼠一样,沙粒之于沧海,可以忽略不计的同时,也是一种孤独于世界之外的寂寥。
他是我们无数人的写照,也是心碎的集合。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每分钟120击和沙滩鼠,三部电影。
我实在不想用某个词语来定义它们,因为它们很显然都超出了定义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主题方面,他们很显然可以分为一类,但风格和主题却云泥之别。
如果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描述了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每分钟120击则表达了为了获得理想生活状态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最后由沙滩鼠讲出了我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打了一个只对我自己有意义的四颗星。
毕竟想了想不能因为请以让我很舒服,每分钟让我很震撼,就对真实描述出我对自己生活感受的沙滩鼠这么刻薄。
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躁动?
特别是和我,和片中的少年一样,都喜欢男人的同性恋,内心的敏感与不安,迷茫与躁动,更是异常活跃。
青春期的少年啊,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美好,如同枝头上沾着露水的青苹果,如同。
哪怕如同少年的其中一个朋友一般,颜值不高,光是那满满的荷尔蒙,都让人感觉到一股年轻的活力。
更何况是片中的这个少年,有着清新的颜值,匀称的身材,忧郁的气质,他的名字就叫青春!
身体的线条,眼神的迷茫,都是那么的美妙,他的周身仿佛在发着青春的光,太迷人了。
少年先是意识到自己可能喜欢同性,在视频上看其他男人的直播,一开始看到其他裸露的男人,还很抗拒,迅速切换,直到遇到穿着整齐的人才聊几句;一开始别人问他要不要出去见面,他不愿意,后来他主动找别人,开口第一句就是要不要见面……他的同性之路就这样慢慢觉醒。
作为一个埋藏在沙子下面的沙滩鼠,深柜的少年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和其他男孩一样,也是喜欢女孩的,只是对男孩有好感,而这种好感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懵懂,所以才会好奇其他男孩。
但是第一次和女孩亲密,却并没有太大感觉。
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少年,偏偏父亲又卧病在床,即将去世,给这个青春期的少年心里,更增添一分惆怅。
于是他整天和朋友们一起,用毒品麻痹自己。
如果说一开始还只是懵懂,那么伴随着父亲的去世,内心的困惑就更加铺天盖地。
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恋?
我为什么会喜欢男人?
他肯定不止一次这样问过自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所以他在大雨中奔跑,试图让雨水浇灭自己想要约男人的邪恶念头,却发现没用的,自己还是喜欢男人,这是没法改变的,于是便试着约男人见面,和他亲热,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同性恋。
彻夜未归,和男人在野外发生了关系,刚好那个对他格外青睐的漂亮女孩之前来过,母亲问起,他模糊地糊弄过去了。
但是这也给他一个启发,或许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和女孩在一起,太紧张了,要不试着和女孩交往看看,这也是为了更进一步检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只喜欢男人,可是啊,再次亲热的时候,他还是无法有反应,只能去洗手间自己唤醒体内的激情。
而女孩,也沦为了他在外和男人激情的幌子。
青春期的少年啊,总是那么迷茫,少年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喜欢男人,他试着问女孩,会不会和别的女孩亲热,看到两个男人亲热是什么感受,试着跟朋友们说,他会在网上找一些同性恋,只是为了跟他们要毒品,这些都是试探,试探别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样,试探其他同样是青春期的少年们,自己正常不正常。
或许自己这样是正常的,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样,也是这样的感受呢?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边和女孩交往着,内心渴望与男人亲热的想法却依然强烈,于是找到了一个酒吧大叔,再次拥有了一次美妙的性爱体验。
虽然与男人做过爱,但他依然觉得自己并不是同性恋,和女孩与朋友们一起去酒吧玩,再次碰到酒吧大叔,大叔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他与男人做过爱,于是他试图在隔间与女孩做爱,证明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同性恋,结果不是硬不起来,就是硬起来了发现和女孩亲热并不能让他感到兴奋,于是跑出去给一个老大爷表演吹箫独奏。
是的,他已经明白,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同性恋,并不喜欢女孩!
但是自己是同性恋这件事,又让他那么排斥,母亲又收掉了家里所有的毒品,他没法借毒品麻痹自己,所以他和朋友们说,他借同性恋的身份,约其他男人见面,和他们一起吸毒。
他们把那个男人骗来之后,抢了他的毒品,把他推到了海水里。
就像是少年把那个喜欢男人的自己推到在海水里一样。
这和我们同性恋一样,谁一开始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是喜欢同性的时候,不是这样排斥过自己?
或许是因为父亲已经久病在床了吧,所以他的父爱严重缺失,所以他内心便住了一个大叔,喜欢比自己年长的人,哪怕一身肥肉,哪怕身材不好,他也不会在乎,虽然那个酒吧大叔,以及第一次约的那个大叔都挺帅的,却丝毫掩饰不住他们身上的赘肉。
后面少年从酒吧跑出去遇见的那个大爷,则更是邋遢。
但是对于迷恋大叔的少年来说,这些都没有关系,所以他后来估计还会去见一个又一个的大叔,和他们发生一次又一次的亲密关系。
他也曾试着让自己变得正常,和那个在烟花下认识的女孩交往,和她做爱,可是第一次他假装嗑药嗑嗨了,拿着女孩的文胸反问女孩他美吗,把女孩羞辱走了;第二次两人干柴烈火的时候,他却没有反应,只能自己去洗手间,唤醒身体的激情;第三次在酒吧,遇到那个大叔,一看到那个大叔,就提醒他他喜欢男人,于是他不甘心,试图和女孩在楼梯间激情,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
可是这些都没用,喜欢男人就是喜欢男人,这是藏不住的!
你以为躲在柜子里,就可以和别人一样了?
你以为躲在沙子底下,就没人看得到你了?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是你强迫自己与女生在一起,就真的不会喜欢男人了。
青春期的他,试探,掩饰,试图改变自己,却终究都没用。
当然了,因为内心不安与慌乱的试探,导致了一个无辜的漂亮女孩被伤害,一个大叔被他们抢了毒品推到大海里,这也让人很不齿。
在这样的夏日海滩,这样一群年轻而又阳光的少年,沙滩,海浪,烟火,青春,何其美好。
一个少年春意萌动,开始发掘自己真实的内心,哪怕是约炮,哪怕在吸毒,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不堪。
第一次和一个大叔亲密接触,内心的波动随着海浪起伏,那种痛快与不安,都是那么地真实。
影片随着海面的波涛起伏展开,最后又终究回归到波涛起伏,少年的心啊,依旧迷茫,这就是青春。
影片将青春期的少年性觉醒与性向困惑表现地十分细腻,完全就像是你我的经历。
在这样一个炎炎夏日,海边波浪翻滚,青春少年成群,这样的青春记忆啊,格外美好。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Pretty cinematography. Ok story. But so white. Also I expect more from a New York lgbtq story 😂
一个同志的被害。
怪不得我觉得难看 跟郭敬明写的一样 做作忧郁悲伤逆流落花无情烟花易冷 原来是女性导演 把男主弄成没有jb的踌躇软体动物 反胃 5.5分 另外分两次看 都忘了是纽约 还以为是澳洲呢 真是一部没有时代 没有地理 没有因果的无聊烂片啊 摊手
美好的颜和肉体,无所事事的夏天,掩藏的性取向,对药物上瘾,对“daddy”的喜爱。
论如何打消对一个演员的性幻想:去看他在同性片里演bottom。不过Harris Dickinson还是过于可口了...
这个导演还是视角小了些,本来这种因为寻求性和毒品刺激并因为环境原因无法出柜而导致性取向挣扎的故事,是可以拍得很深入的,但是本片各方面都只是点到即止,可能真的改不了一个劲拍大特写的毛病(这次是演员脸上的雀斑)。可是!!男女主角的颜值都太高了吧,突破天际,站在一起简直A&F的海报...
太浅太浅了
我要为这部电影平反 画面中黑暗与艳丽的对比 男主内心的翻涌全都化成一幅幅画面印在我的脑海 黑暗的恰到好处 这才是披着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爱情片啊
很好又没那么好,期待的感情宣泄没发生心中的困惑没有答案,就…很现实很生活
相似题材有点看烦了,为啥没人拍个中国小镇青年的出柜心事:学校后山抽烟打牌劫初中生钱,QQ空间写写日记记录困惑与迷惘,有个杀马特校花女友但偷偷在聊天室和老男人约炮,指定比这好看。
还没老的迪金斯真的美,女导演拍深柜拍得就是细腻。
没有刻意放大性取向的挣扎,没有常见寻求社会认同,有的只是百无聊赖毫无目的的生活,追求的也不过是最正常的自我原始冲动而已。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电影里男主深柜的内心挣扎。
超级无聊,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讲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
呕,又是青春的迷惘和阵痛。
所以说,人,真的不能太闲。#还是要工作#
说实在的,写自我身份认同这个阶段的电影看烦了,你自己怎么成长是你自己的事,伤害别人就是不对。
不知所云……除了男主比较帅
啊啊啊,海灘野砲夜戲根本Philippe Grandrieux上身!虛焦的海浪浮沈,擺明學Sombre。打光想起White Epilepsy,鎖定獵物的夜燈。Barbara Crane是視覺靈感之一。16mm拍攝,《蜂蜜之夏》女攝影師。heteronormativity,toxic masculinity,結實肉體下的脆弱與徬徨。
美国底层混混少年的无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