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伍迪艾伦的电影,以前看过他的《门萨的娼妓》,诡异神秘叨叨的写作风格,孙仲旭翻译的,让大学时期的我摘抄了很大一部分,都是莫名其妙,但是看了就舒服的段落,天呐,我总是钟爱那些无意义的对话,里面暗藏的梗总让我会心一击。
伍迪艾伦的名字如雷贯耳,却没有看过他流水线型制作的电影。
这么话唠的天才作者,才能太过旺盛还好有通道去释放,那就是电影,写作,喜剧,阅读,演绎等等,一生挚爱纽约的纽约客。
没有按年代顺序来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不知道如何去评判。
等到看完再做总结吧,先单讲这一部。
本片讲述的是作家与他一见钟情的阿曼达之间的爱情关系,被控制被剥夺,暂时失去主动权的一个电影。
我不想从中读出额外的意思,仅就自己观感和发散思维做一参考。
第一次见面,男主各种为女神妥协,感觉终于等来灵魂伴侣,喜爱的音乐,作家,一切都那么合拍,天造地设的一对,必须立马深入交流。
于是翘掉女友,并撬墙角,撬来女神。
在自己心里一直是性感尤物,无奈时间长了,女神无法在床上与男主提起性趣,甚至反复提出让男友去外面找渠道释放。
阿曼达也通过几次出轨来鉴定自己是否真的性冷淡,几次尝试都能让她事无巨细地描述出如何实现高潮和达到身体的满意,自己床上还是可以的只是对男主差点意思,一凑近就完全窒息无法呼吸,对男主的一次次刺激,该有的坏女人性格阿曼达都有:暴饮暴食,迟到,出轨,欺骗,不靠谱的母亲,不断的挤压男主角,真是什么样的女人都有男人爱,男主更是为之疯狂。
像当初挖墙脚地挖来阿曼达一样,她终将流向下一个男人。
男主杰瑞,抱有极强的救世主意味,为了让患有侏儒症的经纪人能够有工作,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提解约。
并且自己一直在不断地跟心理医生述说自己的苦闷,而医生永远是时间到了,金口难开。
情感里乃至公寓里,不断地原谅阿曼达得寸进尺的每一步,终于遇到人生导师大卫,在杰瑞情感生活和创作合作商提供了不少话唠并一语中的建议。
你那些严重到要去看的心理医生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跟出租车司机聊天,你就会发现那都是啥。
不值得一提。
大卫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他说我得给学生们教点文化课,以防他们用自行车链互相群殴而死。
他的眼里傻逼还是太多呢,同时他也在业余写作,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在中央公园的长椅上与杰瑞聊天,你要永远有自卫的能力,准备一把防身的枪支以及救生包,随时都能够保全自己。
并且对杰瑞说,见到阿曼达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姑娘在出轨呢,你要去盯梢。
你要把你唯一的经纪人解雇掉,哪怕他窒息要死也与你无关。
你要离开那个欺骗你的姑娘,跟我一起去加尼福尼亚合作写电视剧本,解救你于水火之中。
离开一切现在羁绊你的东西。
最终杰瑞与经纪人解约,与阿曼达分手,搬出纽约准备去加尼福尼亚。
这时候,大卫因为自身枪击到别人而躲风声,像杰瑞的救世主一样,救你于泥泞之中,消失不见,而剩下的路靠你自己了。
当杰瑞在出租车上,看到阿曼达与跟她检查身体的医生在街上缠绵的时候,他脑海里翻腾的愤怒, “Life is so strange, full of inexplicable mystery”,而在见过太多故事的出租车司机看来:“yeah, you know, just like anything else”。
今晚看了Woody Allen的Anything Else。
男主角是个喜剧剧本写手,与一个性感迷人,又生性不羁、难以满足的女孩一见钟情,从此陷入不能摆脱的困局。
他真的爱她?
不知道。
虽然他一次次地重复着“I know I love her”,但我想,更为真实的,是他害怕孤独,害怕死亡,害怕一个人睡觉。
所以当他在Woody Allen(戏中饰演男主角的朋友)的指引下,走出生活的困局时,他轻松释然。
过往的一切,真的是不能抛弃的幸福,还是仅仅出于惯性?
电影末尾,男主角坐在出租车上,无意中看到前女友与另外的男人亲热拥抱,感触地说:“Life is so strange, full of inexplicable mystery”,而上了年纪的出租车司机只淡淡地回答:“yeah, you know, just like anything else”。
这个出租车司机拥有广阔的胸怀,他代Woody Allen说出了电影的寓意。
陷于日常生活的我们,心胸不免狭隘与固执;就像与自己尾巴玩游戏的小猫,怎么也走不出自我设定的怪圈。
我喜欢电影开始不久时Woody Allen对男主角说的话:“很多人去看医生,对医生说,为什么我的手这样甩起来会痛呢?
医生说,那你就不要动啊。
”除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动作,还有很多anything else。
Woody Allen真是一个可爱的人,他总在自己的电影中出现,絮絮叨叨,好像电影本身的形式还不足以叙说他要跟我们讲述的一切。
他有洞悉生活的大智慧,却从不假装严肃。
或许是他感知到生活本身的痛苦与无奈,才选择了用幽默的方式去嘲弄。
悲痛的民族是不会迷恋悲剧的。
之前有朋友对我说,他觉得Woody Allen的电影只是playful,并不是masterpiece。
目前看来,我并不这么认为。
他只是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严肃的问题罢了。
In life,they will be no shortage of people who will tell you how to live.They will have all the answers what you should do and not to do.Do not argue with them.Say, "Yes,that's a brilliant idea."and do what you want.and and Whenever you write,strive for originality,but if you have to steal,steal from the best.oh oh and if you take very good care of your styptic pencil and dry it after every shave,it'll last longer than most relationships you're in.
两天连着看了伍迪老头儿的《业余小偷》《丈夫、太太与情人》《曼哈顿谋杀疑案》《出头人》《大都会传奇》还有这部《奇招尽出》。
他的电影会让人越看越上瘾,至少对我是这样,越看越好奇,一个人如何做到这么恰到好处的把生活里没有出路的情绪简单轻松的表达一次。
有时候觉得自己能勾handle所有事情,能给予所有朋友帮助,但下一秒,无所不能的自己也会陷入自己的困境中,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能够做些什么。
可能往往还会无法自持陷入这样的情绪泥潭中,又享受又痛苦难言。
特别希望,拜过的佛相信的神能化身智者,在身边告诉自己对和错,能够指示一个方向让自己只要去执行就好。
“我解决了所有事情,所有关系,好像轻飘飘在空中,但又不敢置信,像是被活埋。
”就是这样的说不清楚,却困扰着我,像例假一般,周期光顾,
这部电影充分说明了任何人要想和woody allen 一样叨逼叨个不停都会让人烦躁,除了woody Allen自己。
男主简直是六人行里ross和vampire diaries里狼人的混合版,看着他这张无比难看的脸,也可以想到他口中无比sexy,无比美艳的女主有多丑了(⊙o⊙)…好在结局里伍迪艾伦也dump了男主,充分证明了“man can always survive and should count on himself”的观点
Anything Else,字面上的意思是“除此之外”,當然如果放在不同的語境和環境中還有不同的意思。
但是,對於伍迪·艾倫的同名電影時,C6譯製部的老師們卻找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奇招盡出”的詞語,倒意外地符合了艾倫老師一貫覬覦的態度。
在艾倫老師的電影中,愛情可以非常唯美,可以非常冷幽默,可以非常平淡,可以非常激烈,但是愛情卻永遠只是表面上不同顏色的面紗而已,在面紗之下,則是一個永恆的悲觀主題:無規律且荒誕的現實。
畢格斯扮演的小幽默作家即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敘述中華,他時常會突然停下來,面對鏡頭開始對畫外的觀眾抱怨,闡述自己的觀點,就像30多年前在《安妮·霍爾》中艾倫老師扮演的辛格那樣,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駛,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是電影中男主人公的思想水準似乎沒有什麼進步,30年前的艾倫老師經常思考的還是有關男女關係中的社會與心理,個體和公眾關係等形而上的問題,那麼作為21世紀青年的畢格斯則完全考慮的是兩件事:性和背叛。
其實從本質上,兩代人遇到的困境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30年前的人更加冠冕一點,更願意為自己處在的這個困境找一個更好的藉口,以此來給自己遮羞而已。
而艾倫老師親自扮演的老年幽默作家在故事中,似乎一直是年輕作家積極的正趨勢,他雖然一直喋喋不休而又神經質地講述著自己那些誰也無法判斷真假的生活經歷,但是他卻是一開始就看出年輕作家女友已經變心的人,而且他一直勸說年輕人辭掉對自己無益的心理醫生和經紀人,還鼓勵他去加州開始新的生活。
年輕作家也一直把他看做自己的精神和鼓勵,很多自己想做卻無能為力的行為都在這個亦師亦友的人身上體現,然而到了最後,似乎這樣一個在電影中唯一的正面形像到了最後卻也出人意料因為襲警而不知所終,只好讓年輕人一個人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所以到了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電影中真正的惡魔才是這個一直閃耀著“天使”光芒的人,而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到最後就會像這個所謂“生活導師”一樣,看起來一直在扶持、幫助你,到最後卻突然對你撒手不顧,讓你獨自承受難題以及巨大落差之後的心理創傷。
故事的最後,年輕作家面對未卜的前方,只好自我安穩或者說自嘲的對出租車司機說:“今天不錯哈。
”沒想到司機老兄來了句:“Just Like Anything Else。
”比起30多年前《安妮·霍爾》中結尾那個“奶牛”的笑話,彷彿有種默默的“相對無言”的味道。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工作不顺,朋友邀请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去外地工作;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女孩,自以为是真命天女,各种纠结,最终还是分手。
在男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纯真、善良的烂好人,和杰瑞产生了共鸣。
先说爱情,遇到阿曼达,杰瑞一厢情愿地以为她就是对的那个人,是自己的真命天女,不管阿曼达做出了多么过分的事,杰瑞都会找理由说服自己,其实杰瑞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笨笨地欺骗自己:阿曼达就是唯一。
杰瑞在阿曼达和她母亲面前,一直不自信,说话结结巴巴,观影的过程中我为杰瑞的结巴很愤怒地锤过一次桌子,严重影响电影流畅度。
归根结底,他重视这段关系,想把一切摊在桌面上说个明明白白,让自己心安。
在这段关系中,他把自己摆在了低下的位置,只为了赢得阿曼达的开心。
就像电影封面一样,是他扛着这段在他看来是爱情的关系。
观众看得很明白,阿曼达就是一个bitech,在没有找到其他男人接手自己之前,一直把杰瑞和自己捆绑在一起。
再说工作,电影交代的很清楚,杰瑞在写作上很有天分,干的不赖,他的经纪人完全靠他养家糊口,以至于在杰瑞提出不续约后差点死掉,杰瑞完全可以早就炒掉他自立门户。
不过杰瑞一直觉得自己的成功是靠着经纪人的努力,道德上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是大卫,他肯定会续约。
杰瑞的处理能力完全不是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该有的,十分稚嫩。
从爱情和工作上,可以看出杰瑞完全是一个烂好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杰瑞的能力有过怀疑,怎么可能有这样一个纯粹的年轻人,完全正面、阳光的大男孩,没有任何污点,甚至情绪上没有任何魔鬼的一面,哪怕是一瞬间。
大卫则站在杰瑞的对立面,干脆、果断,内心充满着不安全感,家里每一个房间都储备着枪,还一直丰盈自己的安全急救包,遇到不公平待遇敢奋起反抗。
他一直在引导着杰瑞走正确的路。
在杰瑞和阿曼达摊牌后,大卫告诉杰瑞自己杀死了一个人,长的像猪一样的那个警察,并且之后大卫就消失了,其实我觉得大卫就是杰瑞内心那个阳光、正向的自己,他杀死了懦弱的自己。
整部剧都是杰瑞在和自己作斗争,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果人生真的有大卫这样的导师,该有多好,我是说另一个人,我不介意他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在我对未来的路有迟疑的时候,他能说服我走正确的那条路。
那段感情我已经放下了,或许真的该放弃这个熟悉的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寻找更好的自己了。
思维不清晰,写的很乱。
如果碰巧有人看到这篇影评,请接受我诚挚的道歉,让您困扰了。
很显然,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阅历之后才能转型的,他一开始的依赖,一开始对于社会的臣服,男猪脚经过与Allen先生一系列的对话,以及他自己的反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摆脱过去的种种依赖,我不知这部电影是否一定意义上是在影射艾迪伍伦自己的一个婚姻状况或者自传。
但是当一个懵懂的人陷入泥淖不可自拔的时候,混沌不知所措时,大多数人在抱怨和幻想中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维持着一个虚无的温水不痛不痒的状态。
现状不是自己想要的,却无力去拜托,精神上一直患着软骨病。
而如果遇上片中Allen饰演的那么一个长者,该是多么大的幸运。
敢于去向模糊状态反抗,拿起铁棍,敲烂一些对我们影射着恐惧的汽车,就像偏重Allen做的那样,活出一种血性。
要知道,一切的改变摆脱,带来的痛苦孤寂也罢,就像片名所说的,It is all anything else.对啊,即便如此,那又怎样!
当然,不足之处仍然是伍迪艾伦老爷子的啰嗦,,,
看伍迪艾伦的电影 我从不会想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我知道这只是个故事 无所求 也许是因为已经得到了 是阿 他一直在问生活是什么 为什么活着 他是一个积极的悲观者 生活太离奇了 有很多难以解释的神秘 你知道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台词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年轻人 善良 犹豫 不想伤害别人 容易内疚 一个女人 活得很自我 随心所欲 我不喜欢这样的人 我喜欢活得自我 承担责任 懂得爱人的人 无论男女 你可以嬉笑 可以抽烟 可以无所顾忌 但你要有所珍视 因为有所顾虑才能更显得无所顾虑的魅力 那是一种支撑 还有一个老人 什么都懂得 可以解答你的困惑 甚至会指引你 印象深刻的是 求生包 我也想过 生活太不安全了 我要保护自己 不过从没有什么行动上的举措 只停留在想而已 是阿 这是一个危险的社会 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黑暗里学会给手枪上膛 很多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 但不代表它不会发生 很多时候的想法是 即使发生 大家都不会 也无所谓 只有一件事情上升到兴趣的层面 才可以在无人作陪时依然愿意去做 这叫做热爱 也许就是有人狂热的搜集救生品阿 那个经纪人 好像这是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 他们把自己依附他人 认为如果别人放弃什么 自己就完蛋了 其实他知道不会完蛋 他只是利用对方的弱点 如果对方心软不明事理 容易不加思考就内疚的话 那他就得逞了 验证了一件事 你要看事情的本身是对错 而不是别人的反应 因为每个人都为自己着想 他们只考虑对自己有利的 而不是事情本身 你不知道的东西会杀了你 纳粹让你去洗澡 其实那是个毒气室 这个例子很讽刺 虽然是少数情况 虽然现在是看似和平年代 但是还是不要 死于无知 工作给你有意义的幻觉 性爱给你连续的幻觉 后一个不知道 前一个知道 是一种不是真的 却能给人看似成就感的东西 我喜欢他的表达 生活是命运为我们选择的 不是我们自己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选择如何活 听一个故事把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和你一样敏感多疑的老人 他叫 伍迪艾伦 他喜欢讲故事 我愿意听 这就够了
沉闷琐碎的开头,不太喜欢匹萨男对着镜头自白的跳脱模式,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当真,这只是场戏剧。
后面越来越纠结,要做抉择,又缺乏判断的标准,还要违背自己坚持的那点脆弱的小良心。
爱情同样缺乏安全感,跟人物一样的神经质,演员配作家,本来就是危险的组合,感性而自我。
分手前两个人还是一起炒饭,跟几秒钟的快感比起来男人那点小尊严注定要被低贱的抛至一旁。
生活就是一堆性爱和自我的破事儿。
什么无私、包容、奉献,还是先顾好尚且不能自保的自己。
或者这是最好的结局,一个新的开始,或者是又一次恐慌的开端。
挺好看啊
能看出很多伍迪艾伦其他片子的影子,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絮叨部分,老头本人、男主角以及影片情节把磨叽发挥到极致了。
整体有一种自我重复到连自己都不想演了,不如交给另外一个人演吧,对镜的抱怨,反复的牛头人,基本都是套路了,而且连喜剧人这个身份在里面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这个男主除了憨傻没有什么喜剧人的幽默感,难以理解为何昆汀会放入top20里。而且肥伦的那场饭桌戏演的太差了,10秒内连续瞟了两次镜头,这种废片为啥会被用上?
挺乏善可陈的,还搓火。
公园偶遇的人生导师 他睿智 神秘 又易怒 有仇必报 绝不隐忍 他改变了你的人生 然后又一瞬间消失了。
感觉就是。。。。长
三星半。節奏略失控。古董花瓶是亮點。
最后伍迪告诉男主的最后一段话,别人说什么,你说好好好,之后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你的,你的东西一定要有独创性,就算要偷,也要偷最好的
很诙谐的讲述 独特出彩
Life is just like anything else 不管出哪一招,对待生活还是无招胜有招。
💤....
现实生活就是这么烂,爱情常常带着面具来掩盖内心的欲望,事业总是不好不坏有点平庸无奈,性格一直肉到伪娘,每个可依附的拐杖都是靠不住的骗子或混子,最后不死不活的人生路还得自己抉择。just like anything else,生活每天都上演同一个戏码,这个和那个而已。伍迪依旧话密。
10——7分。没啥大意思
片名的语气应该是anything else?生活里除了爱 性 吃饭 工作,还有什么破事儿值得一提吗?无所谓啦🫤周六的晚上看看这种电影还是挺轻松的
just enjoyable
又是一部描写细碎生活鸡毛蒜皮的电影。所有人都有些神经质。男主角是最大的神经质。他懦弱、多疑、毫无主见、毫无原则,就像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那些平庸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位。片中所有与他有过交集或者暧昧的女性,都是又漂亮又性感又有气质,可他偏偏迷上了一个又丑又胖又有心理疾病的女屌丝。7分。
老头一生失过很多次恋吧,要么就是老头很聪明。起初我以为那个要签合约的男人只是个小丑角色,贡献几个笑点。到结束才恍然大悟,恋爱也和签合约一样,即使没有签成,最后也会活下去。反倒没有签之后向更好走去,重新拾回自信等等等等。You know,it's like anything else.
目前为止Woody Allen最无聊的一部
很巧刚看完水牛城66,感觉女主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很不可方物的,老头后期的风格已经炉火纯青了,就像伍迪艾伦之前引用的,"每一次改变其实都是一次死亡",改变很不容易,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从自己的泥潭里脱身,因为或许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泥潭。工作是一种幻觉,让你以为生活是有意义的,而性爱是另一种幻觉,让你以为这种意义可以延续下去。
看伍迪的电影最重要的就是絮絮叨叨的台词,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