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索
Tommaso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Cristina Chiriac,威廉·达福,Anna Ferrara,Stella Mastrantonio,Lorenzo Piazzoni,Alessandro Prato,Alessandra Scarc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英国,美国,希腊语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详细 >
挺露的
【YVR-Vancity】一星半。表演很用力,其余一团浆糊,不明所以。费拉拉也不是第一次拍电影了,但这次已经不是另类不另类导演了,完全是到处“显摆”么:你看,我会这么多技巧,我有这么多元素,我多意识流呀,看我这对焦虚化,我这大奶子,我这小妹子… 已经不是没有把元素有机联系了,根本是胡拼乱凑,令人昏昏欲睡的灾难。
21/7/5
“Maybe it is time for me to meditation,life is life”
最打动我的居然是AA互助会里大家手拉手的祷词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1.5.从剥削、酷儿、黑色犯罪、当代政治、行为艺术,一个完全顺应潮流的独立导演,纯粹的当下之人,作者性就是下三路。他这种自嘲式的自负很真实,但烦死人了。
暴力爆发时镜头突然过曝,一种冲动下的灵性完全被费拉拉和达福掌控,在那迷你的摄像机面前更加绽放出来,它流动得近乎放肆,夸张又简洁地拍下那自我矛盾的爆裂和美丽,最重要的则是实诚,于是连梦境都变得不可辨认。很快我们发现,达福饰演的男导演(费拉拉)在片中创作的剧本,正是《西伯利亚》。
补标,有人说这是《西伯利亚》的前传,我觉得倒不如称之为一部电影的实部。这部电影作为费拉拉在进入欧洲之后的新起点,更为私人的隐秘的伤痛成为了Raw Material、成为了《西》可以尽情燃烧的燃料。
【C】或许与「西伯利亚」的嵌套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看,费拉拉用妥帖的镜头,光的捕捉,以及颇具韵律感的影像节奏将现实生活的倾轧与人的幻象模糊边界。但同时也免不了以闭塞感来换取更为坚实的架构,而语言,重复的日常,作为自我映射的动因解释却因缺少逻辑链条而缺乏说服力。
就是一部私人电影吧,太私人了,除了觉得它特立独行外没有特别的感觉
老夫少妻的爱恨纠缠,电影拍摄手法非常文艺。
很意识流的电影,但如果是威廉达福梦女值得一看
好喜歡哎,今年一開頭就看了這麼多可以和我分享親密感受的電影。幸福。我溜號,竟然也能溜近電影裡。
神神叨叨的中年危机,明显的自我映射,费拉拉算是把这样一个很cliche的题材拍的难得有些意思
4.5 印象最深的竟是孩子面对父亲的失语
算是另一种《痛苦与荣耀》吗。虽然强调又强调当中的意大利对白不译是导演自己的决定,但因此造成的纠结恰恰就在一开始阻挡了完全进入观影的状态;而其后多余的情欲戏,突如其来的旁白,以及电影中导演脑洞与家庭生活的模糊不清,更是有些跟不过来。不过Dafoe演得很好,也有一些比较可爱的时刻。
看过留痕
这.......也不知道讲了个啥
费拉拉的电影总是难以归类,不论是早期的美国黑帮题材,还是转到欧洲后的意识流叙事。这部与《西伯利亚》有彼此相通的关系,在生活、婚姻和创作上的危机逐渐爆裂,化作罗马街道上的漫游,与裸女缠绵的画面,以及惊悚的暴力枪杀。真实与幻想的场景变得难以辨认,却也给这部伪自传式的家庭记录片留下莫衷一是的注脚,就像男主角威廉·达福最后重现《基督最后的诱惑》时面对镜头留下一丝诡异的笑容。
可以放入导演私人博物馆的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