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僵尸片,恐怖片的请走开,那么多人给3星,靠你以为这是恐怖片?
错你以为这是僵尸片?
错任何一个恐怖片都比这个恐怖任何一个僵尸片都比这个好笑拜托,如果导演立志要拍的是这两种类型的电影,那么他真是阴沟里翻船了,不过是生手一枚,可惜导演志不在此。
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不知道导演有什么名气,也不知道这里面的演员哪个出名,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些东西吧?
导演提出了媒体在灾难中的责任和良心,我相信经过了去年奥运和地震,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经过证明的),着实让一些外国奴们伤心至死。
有媒体和政府,媒体就可能被修改,到最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没有谁能说清,如果连从事媒体的工作者都无法固守传媒人的一点良心,这个世界离毁灭也不远了。
面对越来越多的声音和砖家叫兽们的胡言乱语,在这个传媒爆炸的时代,你难道没有扪心自问过:我们到底能相信谁?
远的不说,只看看现如今一些电影剧情说明也都是驴唇不对马嘴,本电影的情节介绍不幸就犯了这种不可饶恕的错误,将僵尸/恐怖片的粉丝们领入歧途,这是不是也可以作为如今传媒良心尽失的体现呢?
叹。
继《Land of the Dead》对集权统治浅薄而失败的探索之后(那部片子实在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Romero在这部片子里将注意力回归到了比较现实的一些问题。
影片浮光掠影的提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诸如人类本性的探索、宗教意识、信任危机、人类一些比较真诚的感情等等。
但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则是关于媒体,那些信息传播的媒介。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在灾难面前,媒体的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它以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资料传播能力,不仅记录着事件的发生,而且还逐渐影响者事件地发展。
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特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不够近。
直至今日,实力雄厚一些的媒体都能将触角伸到事件发展的最前线了。
现在的对媒体来说,问题不是拍到了什么,而是传播了什么,或者说,选择性的拍摄到了什么。
尤其在灾难中,这点更为重要。
影片中几次出现了主流的媒体即电视。
对这个媒体的描述政治意味比较浓。
这一媒体本着政府平和稳定的原则进行报道。
它们展示了事件的一部分,但随即又有戴着墨镜的警察(有意思的象征形象)出来解释,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市民不要恐慌。
电视的这种策略是相比完全的隔离是有很大进步的,至少在说服力强了很多。
因为网络的兴起是事件的发生不可能完全被掩盖,半真半假虚虚实实的方式更容易让普通人相信从而起到安抚大众情绪的作用。
由于有着稳定大局的挡箭牌,这种策略往往为当政者所采用,以免造成社会恐慌使局势完全失控。
但是显然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策略,影片也做出了这种判断,即主流媒体的失语让网络透露出来片面信息和恐慌情绪以几何数量级传播,最终加剧了事件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的速度。
面对灾难,人们极易产生恐慌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极易在群体中扩散蔓延,不加以引导势必造成完全的混乱。
对真实事件的掩盖当然可以避免它可能引起的恐慌,但是信息真空状态之谣言往往趁虚而入兴风作浪。
人面对灾难的脆弱心理,再加上谣言的推波助澜,造成的混乱会远远大于事件的本身。
前些年非典疫情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媒体反应过慢,而且报道的透明程度不够。
3.14西藏事件,媒体的反应是比较快的,但是政府在一开始的几天采取了上述的错误策略,使得一开始的那几天,我们的媒体在宣传上大大的处于弱势;藏独分子的宣传以及西方倾向性报道在国际社会铺天盖地的展开几乎完全占领了宣传阵地——面对这种灾难,宣传就是一场战争。
这几天宣传的弱势,给我国在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西方普通民众产生了被误导的印象。
不要抱怨英国和法国藏独分子的猖狂,3.14后的几天,宣传的弱势就给圣火传递的困难埋下了种子。
最近汶川的地震,我们的媒体就采取了相对透明的报道方式,比较及时真实的报道了灾区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灾区的基本稳定。
应该来说,他们的表现是很不错的,特别是lcc发表关于应正面报道为主的指示之前。
我对于“负面报道”或者“负面消息”这样的称呼感到由衷的恶心。
痛心疾首的说这个词批判媒体的人,散发着腐朽的官本位气息。
灾难就是灾难,事实就是事实。
对于事件的描述,只有“事实”和“谣言”。
对于谣言,我们当然应该努力识别并予以唾弃;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管是好是坏,它都真实的发生了,民众有权利知道,而有良知的媒体也应该把它传播出来。
一个更加透明的报道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事件,虽然会展示一些对于政府不好的消息,但同时也更能让民众睁开双眼,使谣言破灭。
况且作为政府,本就应该接受媒体的监督,媒体有这个权利同样也有这样的义务。
只要是人做事情,肯定都会有好有坏,对坏事的揭露只是会让相关官员有些不快甚至影响其仕途,但是却能促使政府改正并且避免将来同样的过错。
对与所谓“负面消息”的报道并不会让民众揭竿而起扛着锄头闹革命,他只会让更多的人睁开睁开眼睛去监督。
试问这样的报道,有什么“负面”可言呢?
况且还能避免敌对分子恶意的煽动与攻击。
影片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的媒体就是网络。
电影的主人公也是用这一媒体实践自己展示真相的理念。
这当中当然有导演理性化的成分在里面,特别是某帅哥义正词严的说,“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怎么能躲在暗示苟且偷生呢。
不!
我要记录下事件的真相,死后让后来的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老实说,这句台词相当的煽情,体现了勇敢正义的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和正义感。
可惜,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理想化了,只能让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热血沸腾。
倒是影片的一句旁白让我觉得很有道理,“(网络)上消息越来越多,每个人都通过各种方式发布着各种各样的消息。
事件变得越来也扑朔迷离,不知道该相信谁的。
当消息多到一定程度,传达的只是——噪音。
”这段话道出了对媒体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没有监督的媒体必然走向混乱,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代表了真相。
这个结论很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至少在中国,网络媒体虽然是开放的,多数的人只是简单的从中获取消息,而且多数没有怎么去甄别消息的可靠性。
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监督,误导这个开放媒体传达的消息就比较的简单,只需要几个人专门兴风作浪就可以了。
虽然现实的网络是有监管的,但“网特”、“五毛”、“五分”等等砖头依然在网络上满世界乱飞。
不管这样的人是否存在,却道出了在透明报道的基础上,对网络媒体监督的普遍希望。
地震的灾难依然存在,灾后重建依然困难重重。
这时候的网络也是谣言四起,且有越来越难以分辨的趋势(这也和心理学的研究吻合,人类撒谎的能力近乎完美而对于谎言的识别差不多停留在随机水平)。
再次,对不辞辛劳传播一线消息的网友和识别拆穿谎言的网友表示深深的敬意。
他们没有义务去做这样的工作,但良知和正义感让他们坚持了对事实和真理的追求。
通过手提DV的方式拍摄此片,极大的降低了本片的制作成本,却没有削弱电影的表现力,这一点很值得肯定。
当然电影依然有些流于表面不够深刻,但是作为一部以僵尸为噱头的商业片,做成这样不错了。
http://neverwas.blogbus.com/logs/21550209.html
这电影,和僵尸娱乐片不一样,老罗虽然还是老罗,但是东西上用DV拍是一大亮点,而用DV拍的主视角僵尸片啊,又有这么厚重的政治隐语就实在是太强大了,我收了,不愧是老罗!
昨晚看完鸟~跟CLOVERFIELD、THE MONSTER、REC一样的手提DV风格,看得我直想吐-_-||看来是我小脑不发达?
不过整部电影结束得有点快,没有看到人尸大战的大场面(也许是为续集吊人胃口?
)。
对我这种僵尸片恶趣味爱好者来说,R级场面有点少……似乎还不如我前两天看的THE COTTAGE。
有点记录片的风格,不像LAND OF THE DEAD那样。
里面的教授赞一个!
他拒绝使用现代武器而挑选弓箭,之后箭无虚发……虽然他对大家说是在射箭班学的……但是看他爱好喝酒以及逃避现实之类的做法,无法不让我固执地想到他应该是参加过越战?
还是因为前一阵看了RAMBO 4的副作用?
不得而知啊~~~
现在好像伪纪录片挺风行的,日本的灵异咒,西班牙那个死亡录像,美国的苜蓿地等,此片在手法上并无太大突破,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进步是,摄像机终于要充电了,不再是永动机了。
这个片子还是有点深度有点思考的,看完我立刻想到了两个:一个是同类型的伪纪录片电影《苜蓿地》里,怪兽袭来的时候满大街的人望着远方被袭击的自由女神像都没有四散逃开,而是人手一个DV狂拍;另一次是现实,是成都公交车燃烧的事件,有一段视频风行网上,从着火的车上跑下一个人,没走到摄像机面前就支持不住倒下了,始终伴随的是悲惨的哀嚎,而这个拍摄者一如《死亡日记》里的杰森,在僵尸追杀美女扯掉其裙子时(这么写可以吸引更多人去看这个片,当然冲着这个去会很失望的),依然冷静无比,无论美女如何呼救,无论僵尸多么可怕,无论生命多么危在旦夕,只是“冷静”地拍摄着,彷佛这个视频是从固定的监控头拍摄的。
隔着摄像机,我们就成了旁观者,彷佛一切于己无关。
“高速公路发生了车祸,某种原因让我们停下车,让我们驻足,但停下来不是为了帮忙,而是为了旁观。
”旁观为了什么?
拍摄。
DV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片段,网络则使之得以迅速传播,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片段都有了被记录并迅速为全世界所知的可能性,这是如此地诱人,互联网加DV的技术搭配使得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见证人,全世界都因你的拍摄而得以获得真相,得以了解现场的第一手情况,得以见识在他自己生活中不可能见识到的场面,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当全世界几亿人都因你而直击了现场之后,还有谁能抵挡这种成为历史记录者的成就感呢?
握着DV的手总是忍不住要拍点什么,遇到特别事情时更是如此。
这种技术将深远地改变人类社会,毫无疑问,它将又一次异化了人,人类总是发明技术来便利自己服务自己,可结果总是被技术所异化,脱离了发明它的初衷。
科技越是日新月异好像还越是如此,便携摄像技术赋予了人类轻松记录传播生活的能力,但其功用总会超出人们原本的预想,在历史记录者这一宏大身份的激励感召下,没人想错过历史的瞬间,在技术的帮助下,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在瞬间得以从现场中游离出来成了外在的旁观者,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小屏幕上,屏幕就是整个世界,没有被记录的仿佛就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时空物质都变得空虚了,唯有在磁带上的那些0和1才是真实的。
如果说以往新闻记者在拍摄时的旁观者态度还是职业伦理的问题(比如瘦骨如柴的黑人垂死的经典照片就引发人们对记者为何只顾拍摄而不去拯救的质疑),业内业外还都在探讨应不应该去介入,但DV+网络则已超出了这个范畴,这已经是一种“身不由己”了,杰森最后被僵尸咬死时还不忘拿起DV将镜头对准自己,生怕错过自己被僵尸咬死这一历史时刻,不知是称其为走火入魔好,还是称其太敬业到了忘我的境界好,杰森在片中说,在那样的世界里人活着只是为了记录,记录一切,好让此后活下来的人能见证历史发生了什么,人,在这一刻和DV合体了,技术得到了升华,它把人变成了记录历史的机器的一个零件。
杰森在僵尸世界里绝望了,所以成了那样,那现实中的DV拍摄者们呢?
为了什么?
网络的点击率?
网络知名度?
历史记录者身份的诱惑和激励?
还是仅仅是DV在手时的身不由己?
影片借着僵尸片这一形式探讨了DV+网络技术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作用,总的基调是质疑和反思的,体现了制作者对技术不确定的忧虑和思考。
技术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类最初的预想,互联网之初没人会想到现在会有如此大量的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也绝对想不到人类社会会被网络所改造,变得如此依赖它;DV+网络的结合也不算太久远的技术,其影响已经显现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担忧,这种旁观者的状态肯定也是人们发明它时始料未及的,DV和网络的上传速度越来越快,DV和电脑的硬盘越来越大,这些在使使用技术更加方便的同时将给人类社会和人类自己带来什么?
每一项技术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也许DV还不够普及,不过手机已经基本人手一个了,摄像头也基本都有了,3g也已经开始运营了,拍摄更加方便灵活,传输也会更加迅速便捷,可以随拍随传,它带来的将是比DV+互联网更加深远的影响,不光是记录历史,很多我们还预见不到,不过现在可以想到的是,今后网上各种偷拍裙下和领口风光的视频将越来越多,那这又会带来什么?
不知道,不过我们将又一次被技术征服,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技术的蝴蝶已经拍下那翅膀,需要等待的只是在什么时间出现什么样的暴风。
【糟糕的剧本——混乱的逻辑 低级错误频发】这是最糟糕的部分,也是毁了这部片子的部分。
真正好的剧本,角色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并按照独特的逻辑行事,角色之间互有联系并能在一个合适逻辑下把故事讲完整。
而这个电影到处充斥着低级错误和混乱的逻辑。
首先说混乱的逻辑,收音机里面就听说死人复活并攻击人,压根就没提被攻击的人也会变僵尸。
说白了这种新闻和咱们听到哪儿哪儿命案没什么大区别,因为威胁不到自己(实际上是威胁到的,但是最初收音机里根本无法获取这个信息)这帮学生慌什么?
他们跑回宿舍空无一人,这些学生慌毛啊?
他们周围有死人吗?
导演自己想当然的就让他们慌了,包括那个一脸不屑的傻逼也跟着上了车。
为什么?因为要遵从剧本,因为要触发后面早已安排好的套路。
紧接着他们就遇到车祸,大家都看见那个人烧焦了,正常情况下烧焦的人不可能站起来走这么远,所以他是死人尸变,那些看见车不躲不闪不招手的人能是活人么?
而既然这些人死了,撞了又有什么可愧疚的?
(注1,这时候所有人都相信新闻死了变活是真的)而且大家都有这种认知,唯独那个不屑的傻逼。
更傻逼的是她喷了几句女孩就信了,并且自杀了。
为毛啊???
女孩大脑里面都是浆糊不可以自己做判断吗?
为毛啊?
还是因为要遵从低级的剧本,触发司机女孩的尸变紧接着低级的逻辑错误又出现了,女孩手枪打头(记住是打头,而且死了)我想一群sb还有一个老兵怎么可能判断不出这一枪下去死人不死人呢?
好吧,这个也许用一个低级的脉搏跳动可以自圆其说,那么无数死在爆头下的僵尸们能告诉我为什么“打头死的死者”还能尸变呢?
女孩既然已经脑死亡,为什么还能变僵尸呢?
如果头部中枪可以变僵尸,为什么僵尸怕头部中枪呢?
妈呀我都他妈晕了于是女孩的自杀带他们去了下一个最危险的地方——医院。
(注2,你们他妈不是相信了新闻么,而实际上即使sb也知道除坟墓外医院是死人最多的地方!!!
是最不该去的地方)你们怎么不打急救电话?
在宿舍的时候空无一人都能想当然的认为是应该的,跑到医院一看没人还不快掉头跑等啥?
当然,电影傻逼且生硬的把情侣男2号枪毙了。
一直不屑的傻逼也相信了,为毛啊!?
以你逼司机女孩自杀的那句话:死人怎么可能爬起来!
你完全可以继续证实医院里面那些人是活的啊!
你的那套逻辑呢?
凭什么又相信了?
怀疑的那么干脆,又那么快就转为相信,为毛啊啊???
(注3,由于白衣男的被咬胳膊而死,这些人应该脑内有个大概等式:被咬=僵尸)之后遇到哑巴老头,遇到老黑。
女主角对摄影剪辑电影上传颇有微词,这女人到底理智还是不理智?
还好这是个感性问题,没出现逻辑问题之后男主角在下面瞎绕什么?
不屑傻逼男又在绕什么???
在和老黑的谈判中,女主角又表现出非常的冷静知性,刚才还sb到不行,你他妈就装吧(现实世界中冷静知性的人遇事同样比别人冷静!
)到了女主角家里,一帮人竟然没有一个说:家里没有反应但不一定没危险,还是大家先帮女主角探一探。
虽然最后所有人都下车了,但竟然以那么sb的方式。。。
之后女主角又开始歇斯底里,和家人扯上关系就会让一个有正常逻辑的人失控到到处跑吗?
出了车祸,你就该想到最坏的情况了。
然后他们进房间找,你指望找到活人吗?
门锁了,警报响了,屋里有活人会不出来吗?
请问哪位头脑正常的人会敲自己家门半天没人应然后自己用钥匙开了门后还喊爸妈老婆人呢 ?
往最危险的方向考虑,在房间找人也不应该是手无寸铁的女主角打头啊??
导演脑子抽了吗?
而且是那么大摇大摆不设防的走出来????
我他妈又晕了本来以为到了城堡就摆脱sb了。。
结果发生了更sb的事情。。。
知道城堡死人后首先就要达成共识:1 死了不爆头会变僵尸,2 被咬伤=死亡=僵尸但是影片竟然傻逼到知道死了人还不找有武器的人去看尸体。。
树林里的追逐更是无厘头,难道往黑暗的树林里跑比往屋子里跑更安全?
摄影的杰森就知道拍拍拍,难道不知道被咬会完蛋吗?
嘴里说着拯救生命,你连身边的生命都不拯救,傻逼吗?
…………明明知道被埋的,包括城堡主人都没爆头,还他妈拎着摄影机出去,出去干蛋啊??
找刺激?
男主角在镜头前信誓旦旦的说:最真实,不加工,等等等等可这一系列的傻逼事件和逻辑错误,难道是现实中会发生的?
【糟糕的摄影——画虎不成反类犬】想营造真实感,但实际中会每个人都在摄影机面前摆谱么?
摄影机的流畅运转就好像知道它知道下一个说话的人是谁,在几乎不到0.1秒的时间甚至提前就转过去了。。。
包括哪个方位要发生什么。。。
导演你在玩我么这样一来,整个电影毫无临场感可言,既然如此,何必dv?
【糟糕的表演——不真实的装b】有一个不装的演员么?
大概只有老头子和老黑了。
【糟糕的细节——有悖常理】在医院里,摄影机拍到病人咬了情侣男,sb只知道拍不知道踹他一脚吗?
好吧,也许是太突然反应不过来。
那么情侣女在修车的时候,拿手机拍的那位就不知道喊一声Dangerous吗?
女主角被弟弟环抱,两个sb原地不动的拍!
这种危急时刻时候少拍一个镜头会死吗?
片中所有拍的人,就好像脱离了现实世界一样。
综上:08年最烂的僵尸电影,一星是给结尾那个问号的。
完全不用交代前因后果,毫无逻辑可言,拍摄的角度让人不适,摇摇晃晃的镜头,看得人想吐,看之前请自备抗晕眩药。
说是什么毕业作业,作为大学生一员,你也真是为这个群体抹黑。
作为一个稍微有点情商智的人都知道在片中所述的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处于一种极度恐慌失措的状态,而这个只会拍拍拍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傻逼,怎么没人用板砖拍死他?
看到没电的时候我能说我很高兴应该能换回正常镜头了,结果TM他还能安然自若在满是死尸的病房里帮摄像机充电,你这么奇葩你妈妈知道么?
整部片也就他女朋友比较正常,还会对他的行为表示一点愤怒,告诉他将心比心啊骚年,这种情况下被镜头对着说废话是很脑残虐心的行为啊,你别这样了。
片中各种自以为很高明的各类突然蹦出来的“惊喜”,让电影简直槽点满满。
拍出这样的片子导演也是醉了,不然怎么会晃成这样呢?
终于有一部让我觉得比各类国产圈钱烂片还烂的片了。。。
喪屍電影大師George A. Romero一生奉獻挖空肉腸的屍吃人片種, 自首部作品《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續作《Dawn of the Dead》及第三部作品《Day of the Dead》都是述說地球人怎樣在變種喪屍的爪牙下偷生, 三部曲要旨是表達人類, 不論是白人、黑人, 在病毒侵蝕下意志消失, 化為嗅到生人氣味就生吞活吃的的眾屍平等。
經驗了六十, 七十至八十年代的活死人見證美國文化, 二十世紀的George A. Romero要諷刺的是現代的美國傳播感觀。
Jason Creed是大學生, 正在拍攝一部喪屍吃人為題的記錄片, 他與數個同窗乘坐旅遊車, 車內各人各執己詞, Debra一心要早些回家見不知是生是死的父母弟弟; Gordo與Amy是一對戀人, 年青人的火熱打情罵俏及深情一吻渾忘逃難的不知前景; 一直握著重DV攝影機的Jason照著本子辦事, 鏡頭下的同儕一舉一動、情緒起伏統統原汁原味收錄, 不會有如美國電視廣播公司因為諸多藉口, 例如製造恐慌、傷害弱小心靈, 以及過分血腥, 剝削收看大眾知悉畫面背後真像權利, 官方隱瞞事實, 欺騙羣眾只能騙倒不懂互聯網的老一代, 年輕電腦好手可以利用免費網站的搜尋系統, 鍵入關鍵名稱, 視頻會播放不經刪剪的死人變喪屍影片。
政府自以為是, 強加認為是正確的道德觀念及盡快壓制災難爆發, 不即時廣播病毒不及控制的局面, 令信從當權者的市民不及時間走避, 成為活死人的腹中糧食, 要交最後習作的大學生不斷錄下當時景像, 不論任何情況都要照實記錄, 目睹女同學內疚輾斃了數個喪屍開槍自殺, 然後在廢棄的醫院轉化喪屍, 其他同學與屍群搏鬥, 身平第一次開火斃了男女醫護人員的Gordo大感生命無常, 年青大學生哀悼手刃好友的片刻, 攝影機的鏡頭不在乎人類驚變的哀愁, 拍下政府不會收錄播放的現實, 攝影機是日記, 十分仔細寫下當時發生的一切, 不會竄改, 失欲人的喜惡要素, 滅亡的氣氛就在鏡面照射的七彩影像、喪屍噬咬活人的慘不忍睹放在網上任由下載。
影片點擊率高達七萬二千次, 導演Jason大喜過望, 向友人吹噓其片段怎樣擊敗政府的不實新聞片, 對於不伸出援手救朋友, 不會落淚悲慟女同學的人變屍、Gordo躺在黃葉鋪蓋土地, 愛人開槍射殺的至愛無奈, 全球人類可以直接觀看視頻, 下載及分享畢業作品 ― 哪份盡了記錄責任, 卻犧牲了身為朋友的感情習作。
消息是真是假在互聯網尚未流通的時代, 官方及新聞紙報道是唯一可以了解世界各地事件的門檻, 自光纖網絡科技覆蓋至各電腦用戶的網絡卡後, 用戶可以經幼小的線芯把第一手撰寫信息傳遍地極, 相對官方發佈新聞更快, 不必避忌血染畫面會影響他人心智的政府偽道德標準, 然而, 萬千網絡作家敲打鍵盤, 他們面對LCD螢光幕鍵入所見, 或是道聽途說的資訊同世界各地的網民交流, 不住鍵入字型的聲音併合真假難辨的新聞戰爭、飢荒片段, 眼所見是真實, 還是互聯網的消息可靠?Jason至死一刻緊守記錄事實崗位, 好友逐一成為喪屍瓜下亡魂, 一直反對現場拍攝的Debra終被死者要把死亡真像拍攝到底, 甚至喪命的Jason感動, 要繼續把末世景像繼續記錄下來, 不為什麼, 只是直到化身為喪屍, 慘遭餘生人類射擊標靶粉身碎骨, 半截頭顱的怒目橫視, 見證了人類比喪屍單憑飢餓本能吃人用了欺侮其他低下物類的卑劣手段。
電影很少挖肚破腹殘酷畫面, 人類的暴力及壞心眼隨處可見。
穿上防毒衣物的執法人員用長警槍轟破了一個活死人頭部, 人員利用中央空缺為攻擊點, 槍口在圓形的髮線開端至頸骨頂部模糊肉塊的空心開火, 射擊其他的帶菌類者, 不以典型的搶吃內臟為拍攝重點, 而以新意的人互相攻擊的新點子。
另外年老長者為了保護家人, 把感染病毒的親人關在內室, 他們逃了出來襲擊人員, 遭到咬噬男人的子彈擊中了老夫婦胸口, 目的是要他們死後變為喪屍, 用了把大家化身活死人的吊詭手段, 這是以往George A. Romero不會用的描寫, 那個人類反客為主的結局, 導演對人真的是徹底絕望。
人手一部DV就真的可以揭發真相嗎,攝影機的角度也是主述者的角度,主述者的真相就一定完全真實嗎?
(影像就不能作假或是按照劇本演出嗎?
) 冷酷的紀錄生命就像低能的記者於火場訪問受難家屬的感想一樣,是問題還是話題呢?
會打字就有BLOG的時代,一堆網路謠言照樣橫行,每個人都是專家也或許只是因為網路讓個人膨脹了呢?
看著手持攝影機的主角為了給予世人真相而見死不救(白衣女子從拖車拿出行李遭之前扮演MUMMY的演員襲擊,主角竟是拿著攝影機在旁記錄),雖有崇高理想又有何用。
片尾控訴人類拿殭屍當活靶,表示不恥,我只感到婦人之仁,導演玩弄血漿圖利(各種殭屍死法推陳出新猶如奇技淫巧)怎到頭來反手打自己一個耳光。
George A. Romero 的電影地位太過特殊但想在他所擅長的類型電影中放入過多的想法卻只是不清不楚,整部片給我的感覺就像某人太想從良又不得不賺皮肉錢一般,兩面不討好,到頭來只得一敗筆。
平庸之作!
结尾的原声不错,The Captains Intangible 不知道是个乐队还是个团队,作品只找到三首在线听得,找不到能下载的文件。
片尾曲any other way,还有首slope真不错,谁有了解的或者下载的联系联系,不胜感激!
伪纪录片。试图用真实的镜头带来恐怖和引发人性的思考,在我看来,他做到了。其中对于纪录片和新闻工作者的身份职责的探讨也有一点的启发意义
还行吧 僵尸 虽然主旨是想说明人类之间的斗争更加可怕。但是好像不够明显
在07年《死亡录像》把“伪纪录片”加“丧尸”的组合牌推向巅峰之后,如云的跟风者再也没能做出过突破。而且DV拍摄的电影有一个关键,即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观众产生“为什么事态都这样了他却还在拍”的念头,显然本片并未处理好这点。
没意思,故意玩弄纪实性影像感,早已不新鲜,技术也不到家。
真心不咋滴,打发时间看看吧。
主角們原本在拍攝電影的郊外,得知死人復活的新聞後,然後開始逃竄並見識了世界的可怕,然而男主卻無時無刻拿著DV拍攝,就算被朋友批評都快死了還在錄影,堅持要把最真實的情況紀錄下來,讓我想起現在新聞媒體,都在網路獲取資訊,但從不確認真偽,也很少親自到現場,至少該電影還原了拍攝的人性和真實
果然不能以豆瓣分数为准,这片不错啊。至少没啥尿点!
伪纪录片就是好恐怖 ~
08/03: a new flesh-eating zombie movie from director George A. Romero that resurrects the premise of 1968's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within the ongoing horror movie that is 21st-century America大师气质
结尾不给力!!!!
2008.06.21
撇开别的不谈 虽然有些小做作 不过是有意义的僵尸片
僵尸+伪记录片+公路片+罗梅罗,前面三个组合听起来还算靠谱,但是将罗梅罗老爷子的名字加进去就别扭了!僵尸片一路走到现在可发展瓶颈越来越小,可能是老爷子想另辟新径才拍出这个看似有点别扭的僵尸片,唯一另我欣慰的是镜头晃的不算十分严重……
看了那么多年丧尸片第一次见用硫酸的,罗梅罗巨巨你最屌,伪纪录片其实我最讨厌看因为假,这个也不错。还有那个聋哑老爷子太赞,【Welcome, I'm Samuel.】迷之感动!
好吧,我承认,一颗星可能有点少,估计是导演想表达的没有表达好,造成了逻辑不通,不过还是很有深意的~
真实。
罗梅罗老爷这部不太好啊。。。。
货比货得扔,片比片得废。对影像迷和媒体的讽刺毫无技术含量,絮叨死了,难看死了。
总体感觉不错。但总觉得还是有欠缺。
这种电影拍摄手法有意思咩 生前为自己死亡做宣传啊 唉 心塞 名字不如改成宣传死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