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底层人物惨烈的现实追求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青苔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总被认为是生命力顽强的代表。
但如果阳光明媚,青苔就再也生存不下去了,那么它将如何体显生命力的顽强呢?
环境不同,生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高尚”的环境中去评价“卑贱”环境中的生命,这是有背天理的行为!
―――韩兮青苔能否长成一棵大树呢?
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灰姑娘能够遇上王子,这样的故事只能存在于书本上,或者还能够存在于底层人物的白日梦里,因为它仅仅是童话,影片便从一则童话的讲述中开始,但清冷的码头,阴晦的色调已经令观众知道,这是一部反童话的影片。
童话一般都是美好的,但进入了正片之后,现实的残酷与丑陋便扑面而来。
噪杂的人群,湿漉漉的街道以及狭窄的楼层都被一种燥热不安的情绪所笼罩着,每一个人似乎都等待着渲泄的机会。
而影片的导火索,一个蛮横自以为是的胖子出场了,随着他的脚步,影片中最主要的场所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妓院,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多事非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鉴证各色人等的地方,无论它是低等的还是高贵的。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线索也处于进行当中,小女孩来寻亲(其实是准备卖身),余文乐为警察查妓开道。
三条线的人物终于在妓院这个地方得到了有效地爆发,对于戏剧来说,这是很精彩的桥段,其张力不可小觑。
在这个爆发的过程中,导演解决了多个问题,首先是胖子失踪的原因,其次是一帮南亚劫匪的出现,前者是整部影片的导火线,影响着故事的发展,而后者则为影片戏剧性的结尾打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这个开篇更解决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小女孩的命运昭示。
当小女孩与表姐躲在楼上的时候,胖子正在尽情的残暴地发泄着自己的兽欲。
小女孩目睹了这一切,但从她平静的脸上却看不出任何恐惧与惊讶,这是一个已然将自己完全交给命运的女孩。
小女孩的命运是影片最重要的情感线,而改变她命运的人便是乞丐樊少皇。
如果樊少皇仅仅是一个杀手,那么他只是影片主线黑帮火拼中的小角色,但当他为心存良善的小女孩磨刀的那一刻开始,他便成为了女孩童话故事中的那个侠客。
影片的另一条情感线索是余文乐所扮演的卧底混混与小女孩表姐露露之间的感情,坦白地说,这段情感很成人,也很现实,基本讲述了一个男人开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在预料之中,虽然似乎并不太好看,却与小女孩那条情感线形成了重要的对比,并且也有助于挖掘余文乐的动力。
要知道,余文乐所扮演的人物几乎可以说是导演的视点,摄影机将随着他进行地点的移动,以达到故事的连续性。
余文乐找寻乞丐的动力不但是为了查明真象更是想为女友报仇。
与余文乐相比,樊少皇基本处于静止的状态,尤其是他与小女孩的友谊,整体基调是缓慢地,意味深长的。
善良使两个人相互认识了,这是友谊的开始。
但当小女孩准备开始工作遇到危险时,善良的樊少皇劫持了小女孩,但正是这个行为造成了两个人友谊的破裂。
在这个行为的背后,小女孩挣钱的现实问题其实被樊少皇破坏了,从而人物变得复杂了起来,善良所构筑的友谊是极其脆弱的,是根本经不过现实的考验的,小女孩甚至用毒药想杀死乞丐。
随着两个人的接触,母亲的话题重新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这是一种亲情,虽然两个人遇到的是不一样的母亲,但亲情很显然已经在两个人心中滋生了。
这本来是一个极其良好的关系,但当现实再一次扑来的时候,他们的友谊便蒙上了一层阴影。
樊少皇决定收帐,于是与小女孩讨论起钱的问题,在现实面前,钱是最重要的,这是小女孩的观点,而乞丐的观点中钱是用来实现梦想的,这两个观点都没有错误,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实与梦想都是以钱作为基础的,钱可以主宰一切,没钱的人便失去一切,于是,这种底层的意味便更加浓重了,而小女孩与樊少皇同命相怜的原因却终于从善良,亲情演化成底层。
余文乐以死完成了自己向露露做出的承诺,他的死是改变后的死,,具有悲剧性,而樊少皇这个人物的性格并没有多少改变,但他的死却帮助小女孩完成了心理上的成人礼节,保留梦想,面对现实,即便这梦想与现实都被钱所主宰,即便你只是一个最底层的小人物。
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交叉剪辑手法,主要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讲述着故事发展的同时性,最明显的例子即开篇妓院查房以及后来的乞丐行刺,这样不但加快了影片的节奏,而且富有戏剧性,给观众以紧张感。
另一方面便是情感的交叉剪辑运用,小女孩与乞丐之间的关系递进和余文乐个人的成长行为,虽然的确具有同时性,但显然渲染情感为最主要的目的。
影片极具感染力,将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活渴望表现得令人心酸,当影片最后那个胖子与母亲天台相见的情景出现的时候,仿佛是一则黑色幽默,所有死去的人以及牵涉到这件事中的人都成为被其它人肆意践踏的青苔。
韩兮2008-9-7于山东海阳
我理解的青苔,是那种在阴冷潮湿的角落.不引人注到的地方,但它们生生不息。
这片子我可能看的不透撤,除了那暗淡的光线挺附和青苔的生存环境的,其余的我一点没看出什么,像说什么呢?
比起军鸡,余文乐在青苔里的开场反而让我眼前一亮,他和邹凯光叫鸡那段放光的眼神演的几好。
印度人在港片里上位了。
郭子健还只拍了2部,也许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让我觉得是最坚持自我风格的,那种从叶伟信到郑保瑞到他一脉相承的风格。
至少至今为止,他始终都是在讲他想讲的东西,那种绝望中的感动,拉色堆里的草根,无所谓又有所固执的人生。
我们这种人,叫下鸡,占下便宜么算咯。
差不多是这样了,那么认真干吗呢。
(搞笑的是,在第一诫里变态杀手对余文乐说“那么认真干嘛呢”。
太认真最后落到个被连环杀手附身的结果。
)当叶伟信已经不屑在肮脏的街角用晃动的镜头拍黑暗的场景,我有时觉得郭子健是在表达我最喜欢的叶伟信的那一部分,就算他的荒诞幽默还无法冷到让我发笑。
“这几天我完全嗅到他们的模样,看到他们的声音,听到那些垃圾味。
我想,我真的是感冒了……”请细细咀嚼这些颠倒错乱的独白,咽下暴力与温情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你的舌尖是否感觉到了命运的艰苦?
电影以很文艺的倒叙开头,海水拍打着岩石上的青苔,两个忧郁的女孩在码头眺望,旁白缓慢的读着一段童话:“这里的天很蓝,比海水还蓝……”画面却是一片惨青,这种阴沉的基调贯穿了整部电影,犹如青苔生活的环境,偏僻、潮湿。
接着,随着镜头快速切换——夏日最热一天的市井小巷,拼命抽风的排气扇,破旧的水管污水直流,老鼠毒饵的投放告示,漏水的旧式空调——简洁地交代了环境——脏、颓废、不安全。
就像线人所说的:“我们这没什么多,就一楼一、马榄、毒品多。
”如此龙蛇混杂的环境,也为乞丐杀手、南亚人等边缘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故事随着斩妈儿子被杀,逼阿丈(余文乐)追查凶手逐渐展开,引伸出乞丐杀手(樊少皇)刺杀四眼堂,带走来港当性工作者的小女孩阿花和南亚人抢劫后逃避警察追捕两条主线,平行叙述,互不相干,到最后才交叉:杀手、阿丈、南亚人在荒废的仓库狭路相逢,几个卑微的小人物最后的火拼中同归于尽。
间中又穿插了阿丈和LULU(洗色丽)、杀手和小女孩阿花的两条感情线。
几条线索脉络分明,顺理成章,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另外一条线,就是屡次出现的绿宝石,虽然对整部电影的推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也某些寓意。
绿宝石从被阿花无意捡到、收藏,最后被经历恐怖折磨后的阿花抛进大海,象征着向厄运的告别。
《青苔》情节构建在警匪片的框架上,重点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刻意放大的血腥,不经意的幽默,人性化的温情,都遗传了香港警匪片独有的魅力,而这些仅仅是小人物悲惨遭遇的注脚。
《青苔》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样的黑色空间里,底层阶层总是被摆布、践踏、抛弃。
乞丐杀手受雇杀人,雇主最后要杀他灭口;阿丈单身追凶,临死之前代表正义的警察也没有出现。
两个悲情人物,都因为一段感情而看到了重新生活的希望,而最终结局却是带着遗憾的死亡。
花儿意外拾到的绿宝石,并没有给她带来财富;LULU怀上了阿丈的孩子,却永远也等不到大团圆。
由此也不难看出电影以“青苔”为题的用意——命运如青苔,虽然只要有光、有水就能生存,但也主注定不能开出娇艳的花。
余文乐早期走偶像路线,演过不少电影,但出彩的不多,此次扮演落魄小警员,颓废的形象发挥得十分到位。
其他两个主角洗色丽和樊少皇则中规中矩,客串的曾志伟、廖启智都是滚打多年的,自然游刃有余。
相比《野良犬》的不够老练,《青苔》的故事则趋向成熟。
郭子健作为一个新导演,拍警匪片无疑是很大的挑战,香港电影最多且最出色的类型电影莫过于警匪片,且经典不少,像《暗花》、《无间道》、《黑社会》等等,如果没有新意,很难满足熟悉各种各样的套路的资深影迷,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模仿的习作。
《青苔》并没有纠缠在黑帮的恩怨中,而是借着黑帮仇杀的火,点人情火,把重点放在小人物的命运上。
香港电影史上小人物题材的也有不少,最出色的应该是草根导演陈果的香港三部曲,不过近年来警匪片大行其道,小人物题材往往叫好不叫座,没有了赚钱效应,已逐渐销声匿迹。
《青苔》能够取巧出击,两边讨好,也是导演的聪明之处。
最早关注余文乐是在早期他与杨丞琳主演的那部偶像剧《爱情白皮书》里开始,那时候的他像极了我年少时暗恋的男生XXX,忧郁、迷人、轮廓分明,又带着点女生才会有的羞涩感。
是谁说的,女人是感官动物,当看到像余文乐这样的男生出现时我的内心还是暗暗欣喜了一把,不可否认像这类型的男生很受得女生待见。
(至少包括我)但是在此剧里余文乐早已丢掉当初《爱情白皮书》里青涩腼腆的欧阳挂居的味道,跃升为一个带着痞气比小混混还小混混的“放蛇”人,成天无所事事的游荡似乎自从卧底失败当不上警察后再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直到LULU(剧中角色名)的表妹阿花的出现。
我为什么不是说因为LULU的出现而改变了余文乐呢,虽然的的确确也与LULU有关系,但是因为他们相遇时余文乐就已经是个小混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了并无什么大的改变,但阿花却是令他当上了骑士当上了一个敢挑战恶势力的英雄。
LULU是一个妓女,余文乐是她的常客。
在双方的心里,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嫖客与一个妓女的关系那般简单。
似乎在这个大千世界在这个颠沛流离充满黑暗肮脏的世界,只有双方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安全感,他们已经不自觉的把对方当做自己心灵上可以存放一些精神的寄托的对象。
所以当LULU因为阿花的关系被樊少皇饰演的乞丐殴打成重伤入院一直昏迷不醒并检查出已怀孕时,他开始有点惶惶然他开始很悲伤很激动。
他不仅担心LULU的生命安危以及阿花被樊少皇带走后会发生的事,还担心樊少皇会供出他在黑社会头目堂哥死的那晚与之呆过一起的事实他怕被警察怀疑是凶手,樊少皇的另一个身份是杀手。
他是堂哥手下阿星用钱买来去干掉堂哥的凶手。
所以余文乐势必得找出樊少皇干掉他,为自己也为了LULU阿花。
当影片出现了阿花这一角色时,我从未意料过她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在后半段几乎所有的角色剧情都得围绕着她去进行,一个十一岁的少女从其他地方来到表姐身边也想学她一样从事妓女赚钱但偏偏在她初次会客的这晚由于频频发抖而被客人生气的烂骂着无论如何在那晚一定要干到她,又被刚行完凶的樊少皇撞见且不惜狂性大发杀害了阻拦他带走阿花的人,用樊少皇的话来说他是来救她的。
很明显从他救走她的那刻开始,阿花是不情愿被他带走的,任是谁在你面前狂暴的杀害了人之后且欲将你带走你都会忍不住害怕的把。
阿花就是这样,她看到了这个乞丐残忍血腥暴力的一面,就算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拯救她,但她还是忍不住的害怕。
让我最震撼也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是:余文乐与樊少皇的牺牲。
当阿花被阿星的手下带走时,樊少皇倾尽全力与之搏斗去保护她,搏斗过后自己已是全身血迹奄奄一息,而此刻余文乐闻风赶到现场正想举枪了结樊少皇殊不知却被阿星开枪打中,但我想让他们更意料不及的是突然出现的印尼匪徒,一阵枪声过后阿星与其手下全都死亡。
匪徒发现了阿花,欲对其奸淫,此时樊少皇已静止不动,余文乐中枪后躺在地上想起来阻止却被匪徒同伙残忍的用长柄枪暴力的殴打毫无还击之力……我完全想不到已经奄奄一息的樊少皇还能够用尽最后一分力气去干掉匪徒护阿花周全,而在另一边余文乐受到重创之后居然也还能够绝地反击,而后身中数枪的他是靠着如何惊人的忍耐力才能够忍下那口死亡的气息奋力的奇与匪徒搏击?
那股气力那股精神直逼得我落泪,当残暴被正义战胜即使是用死亡换来的,我也大叹过瘾,我是女生我见不得血腥但是当看见余文乐与樊少皇近乎残暴的去反抗邪恶势力时我是开心的我是连一眼都不舍得眨。
骑士终于可以保护到他们所想要保护的人,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就如同青苔一样卑微渺小,但在那一刻他们人生的价值他们生命的终止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死亦无憾。
可以说,作为80后,是在香港电影的熏陶下长大的。
小时候一开电视看的必定是电影台,周星驰,王晶,徐克,数不胜数。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觉是轻松,快乐。
而现在很多香港电影总给人很阴暗,不快的感觉。
不论是门徒,青苔,更严重的是陈小春拍的《黑势力》,总让人感觉过于残忍血腥。
青苔也是如此,阴暗沉郁的色调,虽然很写实,但总感觉让人不舒服,很压抑。
说起黑势力,不得不说说那时候的古惑仔,同样是讲古惑仔,社会黑暗会,但那时候的电影告诉人的是做人要讲义气,现在的呢 ?
我还真不知道了,难道是说原来美丽的童话复制到现实中来其实是无比残忍的 ?
不知时代在进步还是怎样,现在这种对黑势力描写的港片我实在接受不了。
一开场的妓女,中间的谋杀,到后面一顿乱砍。
这个片子看下来脑子里就是血腥的红,阴暗的黑,还有那诡异的绿。
说实话,在那残忍的环境下,配个天真无邪的童声讲故事,听了心里总觉不对劲,很震撼很冲击,但就看不懂。
电影嘛,要么看了让人感动,要么让人放松,这样的片子,我还真找不出让我喜欢的理由。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拿了金像奖什么什么***,还是有优点的,画面,演员都挺不错。
但我还是希望香港能出点让人喜欢的电影。
很久没看电影,今晚实在无聊。
无预警无预设立场的开始看 青苔, 居然连连叫好。
奇怪这出戏并没造成很大反响。
7百万港人,1百万生活在很低阶层。
油尖旺更是鱼龙混杂。
片子开头我以为又是另一个 陈果出品 。
不外乎 香港有个好莱坞,榴莲飘飘 之类。
谁知道我错了。
作杀手赚钱为了给母亲治病的乞丐,失去双亲来港找表姐一心准备做小姐的14岁小女孩,卧底失败后归队还不如一正常CID的小巡警,出卖肉体同时也期待真爱的小姐,轻度弱智的垃圾夫妇,在港想来颇受争议的印巴籍人士。。。
又让我想起那句话: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有千百样。
乞丐以为有了钱就可以搭飞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赚钱,以为离开香港了就万事如意,却没想到当初来香港不也抱着同样的梦想么。
小女孩生意没做成却和乞丐产生了革命情谊,不过对于梦想,她看得更清楚也实际。
小巡警被无端牵入黑帮纠纷,当了替死鬼,临死才顿悟该珍惜眼前人。
小姐最终死里逃生却失去了心爱的人。
垃圾夫妇以为拣到了自己的孩子,却在醒来后人去楼空。
印巴籍人士该是写故事的人一开始写作的导火线吧,最后都同归于尽。
导演 郭子健 故事 司徒锦源, 恕我冒昧,都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或许也是这样才让大家耳目一新。
看片途中一直让我很感兴趣的是,将讲述印巴籍人士的故事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中东音乐是出自谁的手笔。
自然而然地形而上猜想一定又是金培达,谁知道我又错了。
片尾不温不火的贴着 配乐 泰迪罗宾!
服了!
说回演员,余文乐还是一样,不过不失。
两位新女人也并没留下什么印象。
唯有樊少黄让我心情久久无法平息,当年的 力王 还记忆犹新,现在化身成 乞丐, 告诉我们:我妈说 当树不好, 树大了会被人砍的。
当 青苔 就好, 只要有光有水,就能活!
是要呼吁普罗大众关注弱势群体,还是要告诉大家在这个越来越物质的年代,其实简简单单,有光有水,知足常乐!
都有吧!
写在前面:推荐大家去看粤语版,那才是完整版本。
国语版开头几分钟的情SE戏和后面某些片段被删,而这些被删片段正好是故事讲述前因后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广电活脱脱剪成了一部烂片,骂人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许多遍,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地非常喜欢。
08年的时候,偶然在某视频网站上搜到了这部片子,当时看的是国语版,只看了一半,不是很清楚剧情,却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
当时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余文乐在这部戏里表现十分突出,相比以前有很大的突破,油光满面、邋里邋遢、神情颓废、一副小混混的模样,大大改变了以往奶油小生的形象。
某些细节上的东西也被他很好地诠释了出来。
比如被子弹擦过头部,醒来之后感觉非常疼痛,脸部那个狰狞的表情啊,让人看了都觉得非常疼。
还有最后中枪倒地,那半睁半闭的眼神,看了让人五味杂陈。。。
冼色丽的表演也挺有突破(尤其后来还看到她去演了《囡囡》!
),这次演的是一个妓女。
翻了一下她的资料,没想到《新封神榜》里的哪吒就是她演的!
太让我吃惊了!
扮演小花的那个小女孩,第一次这部片子我之所以能看到一半,就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的表演很抢眼,很漂亮、很可爱。
还有樊少皇,虽然一口不流利的徐州话讲得有些蹩脚,但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这次乞丐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我看了很久才看清乞丐是他演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国语版时,脑海中对那些角色残存的一些印象。
再次看这部片子已经是2010年了,看的粤语版,这次终于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了。
给这部电影取名《青苔》是非常准确的。
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描写的就是当下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状态以及这个社会的现状。
那些底层平民,在残酷的社会中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非常渺小、非常贫贱。
故事以一块绿宝石作为导火线,将这些平民联系在一起,串起了整个矛盾事件,也为最后的冲突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
阿丈和lulu之间的感情比较隐晦,这不是爱情,也不是怜悯,但是当阿丈跟lulu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能安心睡一觉的感觉。
也许就是这种感觉让他们俩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相互间产生了情愫。
而小花和乞丐的情感也比较模糊,不过他们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同类人,同病相怜。
为了保护小花,乞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些底层的平民,真的就像青苔,渺小、不起眼,却有自己的生活,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树大了会被人砍,而青苔不会,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最后阿丈倒地的时候,他在心里对着躺在病房里昏迷不醒的lulu说:没事了,我们去海滩。
因为lulu曾经对他说过,如果有时间,他们要去海滩,他把他的事告诉她,她也把她的事告诉他,然后再一起生活。
结尾处,缓缓地响起了一曲《偶然》,冼色丽唱的,非常忧伤,这首歌曲放在最后,明显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配合着悲情的画面,让人心中生起一丝伤感,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很辛酸。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 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 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 互放的光亮
残阳如血、血似残阳我说我以后长大了要像树一样高一样壮要带她到树顶去看风光可是我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你和我不一样你不是青苔你是花___青苔一段故事,如果不是悲伤的彻底,又怎么勾起心里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眼泪混杂着鲜血流淌下来,你的痛,还可以分辨吗?
她不是公主,她丢了绿宝石,沉入海底的瞬间,一切仿佛就像没有发生。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血似残阳。
如果还有以后,如果可以,他们会一起走,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坐飞机去。
只要有吃有喝,去哪里都一样,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杀戮,鲜血,阴谋,他们没有爱,却痛彻。
他只是乞丐,他想要给妈妈寄去很多钱,用他自己的方式。
她邀他一起吃饭,她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人,她没有父母。
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他爱的简单。
是爱的,就算不是他们口中的爱。
血液开始凝固,有的地方开始慢慢呈黑色。
她在身边,他说“我没事,你走吧”。
最终她是没有离开的,“我们要一起走,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说好的。
世界突然死寂般,那样平淡着,不带任何感情。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了救她。
血浸湿他的衣衫,那般刺眼。
生命消逝,可以这样安静的,只是最后,他的手伸向她的方向,掉落的时候,天黑了下去。
离别很痛苦吗?
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离别中,和爱的人,或者和伤害,一切又有什么不同。
当爱有了信仰,死亡就是另一种延续。
一切已经过去的事的确无可避免的成了封印。
海水还是蓝色的,寂寞的。
绿宝石的沉寂成为馈赠的礼物。
在无人可知的水底,仿佛在诉说一段哀伤。
终于知道,那些你离开的,就不再属于你了。
暗面童话起初,没抱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尤其是故事开始时小女孩那段Loli无比的旁白。
还以为某个香港新晋导演要开始故作姿态的讲故事了。
直到汗流浃背的胖子出现,眼前的景象一转,观众一下子被拉进了那个闭塞阴仄的城市边缘,暗调色彩,还有闷闷的亚热带气候,往日光鲜亮丽的港人形象换了一套真实面目呈现人前。
在这个摩登城市最阴暗无光的角落,拥挤的阁楼里面各色妓女上演着讨好客人的戏码。
查抄、错杀、小女孩的意外来临、躲避、余文乐的N重身份。
看到这儿不禁灭了最开始的幼稚臆断,的确是个凌厉干净的开头,节奏控制得紧促有节,抓人眼球又埋下不少伏笔。
接下来那股吸人的气场,全然来自镜头下狂飙演技的余文乐和无色自超然的冼色丽。
这么些年,余文乐扮演的角色总体不出穿着警服的气质小生之流。
如今蓄起胡子演绎身份复杂的混混,没有太多作势的雕琢,出镜时候却让人差点认不出来。
再看冼色丽,虽然扮演妓女,身上却透着股女人艳羡,男人渴望的超然气质,再带上一个清瘦苍白的表妹,不需过多表演,这对盛开于腐朽之地却清冷纯真的姐妹花便已被简洁到位地勾勒出来。
直到乞丐(樊少皇)的出现,才蓦然觉得兼导演与编剧于一身的郭子健是下了大力气在情节上的。
几条支线分别进展,隶属理性的悬念剧情与隶属感性情感桥段比例恰当,一边促着观众屏息看下去,一边又撒着不温不火的催泪弹药。
悲剧通常荒唐,剧中的主要人物也没有泾渭分明的好坏之分,只是在逼仄的环境紧凑的时间之下做了一件又一件无法挽回的荒唐事,而荒唐过后短暂的温情便成为闪耀在黑暗之中的人性之光。
不得不陪客的冼色丽在交欢过后独自吞咽那晚余文乐准备的面条,小女孩让乞丐进屋品尝热腾腾的饭菜,还有在色情杂志中翻出来的绿宝石童话簿子。
影片选择在血腥激斗场景的间隙中,把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日常的善意的情感若无其事地表现出来,展现美好的同时亦为进一步的毁灭埋下伏笔。
影片的高潮汇集在结尾那段大厦戏中,受伤的乞丐与小女孩的那段对话无疑是本片中最感人的场面:我媽媽說,我莊得像頭牛我說以後我長大了要像樹一樣高,一樣莊要帶她到樹頂去看風光可是我媽媽說,當樹不好樹長大了會被人砍掉的還不如當河邊石頭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你和我還不是一樣的嗎?不一樣你不是青苔你是花一切标签在这个刹那被剥落,乞丐愚昧却天真的举动让我想起黑暗中的舞者中那个错手杀人的母亲。
然而残酷的现实并不允许悲悯的救赎。
小女孩声嘶力竭的央求也没有阻止余文乐扣动扳机的动作。
没想到黄雀在后,印巴人闯入战场,奄奄一息的余文乐与乞丐都为了女孩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如同旁白中那几个沉沉的字。
残阳如血,血似残阳。
這段的情节个人认为是影片的一处败笔,把原本余文乐与乞丐的冲突转嫁到了面对另外两股势力上。
或许导演原意在引发更加激烈的戏剧冲突,可惜第三方第四方的引入过于生硬,给人一种刻意繁杂之感。
但是总体来说,这确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电影,其可贵之处在于能在警匪、黑帮片这些近些年来已经被港片用滥的题材中凸现单纯的力量。
之后在字幕中穿插的隐藏剧情也不禁让人又发笑又唏嘘。
能把这样一段含义深刻的剧情放在完全容易被人忽略的片尾字幕中,奉献给那些细心又有耐性的观众,导演必定是有气节、且耐得住寂寞的。
邵奶奶老的真厉害,想起那些风月片,美人迟暮真是种悲哀
主流了。
两星半
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合编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隔靴搔痒,演员没的问题,编剧和导演可以去死了
er..... 郭子健真係好溫情........
什么是善,恶在哪里。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大只佬很认真地对女孩说:“可是俺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女孩轻轻垂着头,柔声道:“你和我还不是一样的吗?”大只佬忍着痛摇头:“你不是青苔,你是花。”
妓女+流氓杀手+黑帮冲突+警察,香港黑帮,似曾相识的感觉 。6.4
一个复杂到覆水难收的文本 搞太多事最后就难免失控 但还是有两个地方特别打动我 一句我是青苔 你是花 一个片尾彩蛋的胖子没死
三星半
好看。但是,点都比不上EDC与智障女的爱情。
LuLu~阿厦丽~一米阳光~离开
冼色丽原来就是一米阳光里的阿夏里,很漂亮。《青苔》算是港片儿里的黑系电影,里边人物都有不凡的经历,倍儿个性。樊少皇这回有点转型的味道了,整部电影男二号,连个干净脸都没露,还得一口河南话,虽然不正,但多大牺牲啊。余文乐还是那副拽样。台词搞得有点不自然,青苔的概念显得没什么感
余文乐演的不错,但后面的剧情有点作
片名道出了故事的神髓
粘湿,无用
不能释怀!
比狗咬狗差太远了
真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