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两年不见的姐妹们聚会,絮絮叨叨的汇报了一下彼此的近况,语气都不再带有早些年的询问,多是一种坦然和笃定。
谈到后来变成了谈电视谈明星谈春节晚会,睡觉之前终于总结,今年姐妹聚会的主题是——不许念旧人。
《前度》的第一个爆笑点出现在阿娇洗澡的时候陈伟霆进去尿尿,发觉的阿娇立刻扯了帘子大叫真脏你赶紧出去,陈伟霆不在意的继续,然后嘟囔了一句你以前吃的时候怎么不觉得脏呢。
我登时爆乐,然后忽然间觉得很囧,心想ex真是一种太可怕的生物,那些好习惯坏习惯随便信手拈来,都是对现在生活赤裸裸的杀伤力。
所以,即便我们那么好面子那么想装大度装得毫不在意,看着那个身边人带着ex无以伦比的气味生活在你的周围,那些一度以为是温馨的小情境,都会变成荒诞的盗版。
最真实的一个细节,现女友终于爆发要讨一个公道,没想到陈伟霆憋了一下居然先提出了分手,神奇的是诗雅竟然不是甩他一耳刮子而是忽然间软了下去,她激烈的去抱住他亲吻他然后用身体取悦他直到他终于有了反应,他在进入的时候她流泪,那个时候她一定在想:是的,只要能留住他,多么委屈,我都愿意。
至此,大多数人多半都以为尘埃落定,这场ex和ing的较量,以ing的深情和大度而告终。
然而事实是,当你以为ing最终取得落魄的胜利的时候,这个一直看起来懦弱但是其实骨子最伤人的男人还是在第二天平静的提出了分手,这次现女友没有歇斯底里,她伤心但是走的很彻底,是的,她尽力了。
没有一种杀伤力能够大于一个女人对于一个男人的失望,她终于,再也不相信了。
钟欣桐在里面很惊艳,当然,这些年,她总是让我惊艳。
情欲戏很好,一把年纪了还清纯的嫣然一笑叫人心里开花的也妙,其实她并不像她演的女主角,无私付出,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相反,她下定了决心,倾尽全力。
所以我们看到了她用力的痕迹,但也不得不承认她很有诚意。
聚会的后半段我跟杨小树取笑贾小蜜没眼水活脱脱的丢掉了那么惦念她的前男友,贾小蜜眼睛一瞪飞快的回到:知道他为什么惦念嘛,因为我变成了前女友啊。
我跟杨小树彼此对看一眼,然后立马打起滚来。
这一年的初七武汉下雪,我坐飞机拖着大箱子走的寡淡,我在微博上说再也没有那个人让我在这个城市不会迷路不会慌张,结果下飞机收到短信说有事走不开不能去接我,而我是笑了笑,然后推着我装满年货的大箱子吭哧吭哧,你看,我也终于学会了不再那么容易失望。
哎,老了。
这是出现在片尾的两句话。
片子里精雕细琢的对白和众多的细节道具的设置,无不一击直中观者最隐秘的内心,认同感自始至终环绕心头。
没有谁在恋爱的时候不是真心喜欢,也没有谁是完全放得下前任的,这种矛盾着的心情在影片里被表达的直白透彻,看这部片,始终有着偷情一般的愧疚感和兴奋感并存以及对于过去的惋惜。
只是两天短短的时间里,熟悉的一切,不经意的一句耳熟的话,生活中重复出现的段落足以破坏当下平静安稳的恋情,也勾起一直在心底埋藏着的思念,原来彼此都没有放下过曾经,只是一直缺少唤醒记忆的契机。
有多少分手的人是像片子里的周怡和陈均平一样,还相爱着,却因为一时的赌气赔上了这份最真挚的感情,转身之后,自欺欺人的开始一段又一段新的感情,每一段感情莫不是真真切切的,又莫不是在最不经意间触发对过往的回忆,短暂的感伤出现了多少遍,明明知道心里的那个名字从来没有被抹去过,还要假装出一份潇洒神气,甚至要故意用恶言恶语去中伤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洒脱,可这难道又不是掩饰自己的慌张和嫉妒么。
过去永远不会真正过去,你一句暧昧的关怀,我一句故意挑起的熟悉话语,其实都在宣告对方自己并没有真正放下你,也让彼此都萌发了侥幸心理,剩下的只是时间的谁主动地问题了。
麦曦茵可以说是把现在大多数的同龄人的恋爱群态作了最精准的剖析,对旧爱年年不忘,对新的恋情轻易接受,对默默关心自己的人忽视,对自己的真实内心一直逃避,冲动感性情绪化,不小心错过了后悔了也碍于面子将错就错,猜来猜去让自己更加难受。
电影在结尾让陈均平直面了自己内心,长镜头对准塑胶杯子中的水缓缓流出,宣告了就算换成了摔不碎的塑胶杯,也弥补不了心里的裂痕,只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出这种坦率的选择,怕是大多数人会像阿诗一样,明知道感情的虚假,也要用身体和情欲最终试图留下那个不爱自己的人。
而被现任女主人扫地出门的周怡,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
一开始是委屈又愤怒不已的心情,以致于莫名伤害不相干的人,之后冷静下来来到曾经两个人回忆的发生地收拾狼狈的自己,卸下伪装让眼泪喷涌,而最终的成熟是妈妈引导自己发泄自己的情绪,原来,并不是最喜欢的不是身边的那个,而是最喜欢的已经不在了,旅行,不需要人带,自己就足够了。
每个人其实都是在一次次分手中成长,或早或晚,总有一天,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跟随真实的内心,学会妥协和平衡自己与对方。
麦曦茵真的是前途不可限量的新生导演,年纪轻轻,却能一出手就打动观者,用心与敷衍,真心热爱和金钱至上一看就能分出,很可贵的是,他没有像很多新导演一样过分追求空洞的形式和画面,对白设计亲切又带点小幽默,不拖沓也不太激进,虽然是讲现在男女之间的情事却有种纯洁又可爱的感觉。
一个好导演会让你在看他的作品时感受到平视的目光而不是俯视你要你臣服的王者姿态。
这部片其实给我带来了很深很深的认同感,因此在这种共鸣和默契下来看,理智似乎显得不重要又可笑,谁会在乎开头情节设计上的勉强,谁会在乎太过刻意的摄影调调,这是一部能打动人心起码使我深陷其中的片子,我相信,经历过真心投入过的感情的人都会有一点共鸣的,爱看电影不就是因为有那么一些电影总能让自己感动总能给自己带来些感同身受的思考么,别去计较太多,投入去看它你会发现它的可贵。
文/佑拓我不是一个在乎前度的人。
但是你却总是爱拿我跟你的前度比,这,恰恰戳中了我的软肋。
你问我你下午有事不陪我,我会不会不开心。
我说我不会。
但是你问是真的么,你怕啊。
我说有必要天天黏着么,你怕神马啊。
你又说你怕我跟那谁一样。
“那谁”是你的前度,就这样我又被你跟她比较了。
我最讨厌被比较。
我说了多少次了我跟她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但是你还是比。
我知道你无法在短时间内逃开那段晦暗的岁月,我懂。
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所以我愿意等。
但是在你走出阴霾之前,现在,我要自己比。
我自虐的发泄方式,为了自己的释怀。
用我自己,跟你的前度比。
用你不经意间“告诉”我的她的事儿。
请原谅我的记性太好。
曾经的她家里有钱;而现在的我只会赚点小钱。
曾经的她恃宠而骄;而现在的我为你低到尘埃里。
曾经的她有恃无恐;而现在的我患得患失。
曾经的她爱玩,花家里的钱如流水,你帮她考虑,让她的浪费越来越少;而现在的我依旧爱shopping,但是改掉了自己赚钱之后花小钱不靠谱的坏习惯。
曾经的她会因为你不陪他玩而骂你;而我只想你还有自己的事情做,不应该陪我陪得没有自己的时间。
曾经的她说你小气,却没想过你把手头的钱全部毫不算计地用在了她身上,逼不得已拉下脸面借钱也要她顺气儿;而现在的我怕你对我太太大方。
曾经的她看不到你的用心,不知道你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两元套餐;而现在我的只想你吃好吃饱。
曾经的她没注意到你有多瘦;而现在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养肥你。
曾经的她自己吃了饭就不管不顾,不管你吃或者不吃;而现在的我硬是叫你多吃,你不吃我还矫情地喂你吃,你吃完还得瑟地为你擦嘴。
曾经的她不太关心你有胃病的痼疾;而现在的我只想养好你的胃。
曾经的她到你楼下,只会对晚下楼几分钟的你大喊大叫;而现在的我喜欢到你楼下再给你打电话,因为我太墨迹,不想消磨你的耐心。
曾经的她在众人面前掌掴你,你失却男人的尊严仍旧跟在她的身后;而现在的我只怕你没面子,只想让你显得特男人。
曾经的她有事儿没事儿就拿你跟别人比,看不到你的好,让你颜面无存;而现在的我只想着你的好,别人的好在你面前都失却了可比性。
曾经的她不开心了就任由你各种鬼脸装样逗她,她就笑了;而现在的我偶然不说话你也这样哄我,我却总笑不出来,为你这样费尽心思得讨好我而心疼。
曾经的她每到放假都急着回家,她拿着你为她订好的机票,带着你为她送到机场的行李,她安全到家了却吝啬对还在学校的你说一声注意安全;而现在的我只是计划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你的面前,害怕失去与你的点滴联系。
曾经的她等着你为她排长队买车票,送她去车站上火车,最后她欣然拿着你为她准备的不多的几百块钱上车回家了,却不知道你口袋里面只有几块钱仍要在学校里面呆几天;而我却把自己打理得妥妥帖帖,怕你没钱,怕你饿肚子,怕你回到家被母亲唠叨。
曾经的她觉得你在车站等着她已经晚点4-5个小时的火车是理所当然的;而我却会很早就很早就提前告诉你火车晚点,让你不要来或者晚点来接我,我怕你等太久。
曾经的她任由你买一张火车票帮他送行李进站候车;而我只是扛着几箱子行李下地道上天桥,在出站前梳理自己的气喘吁吁,见到你只有一派微笑。
曾经的她在你面前打她看不顺眼的你的朋友小报告,说你的朋友一直诋毁你;而现在的我只会告诉自己,你朋友的话听听就好,你还是你,我有我的分寸。
曾经的她从头到尾都怀疑你的忠诚;而现在的我除了偶尔的小得瑟,我信你每一句话。
曾经的她分手前甚至不曾跟家人提起过你;而现在的我大大方方告诉父母,你是我的男朋友,说你的为人,让他们肯定你,我想你来我家。
曾经的她一直对你说,反正她以后是要回家相亲,两个人就凑合到毕业吧;而现在的我只想对你说,请以你之姓,冠我之名。
曾经的她一直觉得你对她不好;而现在的我只觉得你对我太好。
曾经的她天天拿分手威胁你,等着你求她;而现在的我害怕你放手,我只想留在你身边。
曾经的她在再一次说分手之后得到了你的沉默,等到了你的真的累了与不再坚持;而现在的我,只庆幸我能陪着你一直走下去。
曾经的她竟然把这么好的你给丢弃了;而现在的我真的是捡了一块宝。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才发现你的好,觉得自己之前做得过分了想挽回;而现在的我自始至终对自己的前度做得足够得体,互不相欠。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你,还想跟你复合,没结果就每天纠缠;而现在的我对于我的前度,只有沉默与再沉默,永远不去打扰。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看不惯你对我的好,气急败坏地报复你,暂时毁了你的名声;而现在的我与我的前度相忘于江湖。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只是你不到两年的EX;而现在的我才是你的ing与future。
我提醒自己,面对前度,不要忘却自己的优秀,更不能忽略自己的不足,要有自尊有自信扬长避短拿捏得体,才不会像《前度》中阿诗那样卑微到最后也没有剩下些许。
有些事是不能比的,但是对于你的前度和我,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是一场场一败涂地。
对于你的前度,我真的甘拜下风。
最后,我也想坦诚对你说:我是真的抵触你的前度,因为我真的喜欢你,虽然我没觉得她对我构成威胁。
但是别总是拿前度比来比去,假装不在乎只是因为我懂事。
2011.9.12 2:03 by aisun Ho=佑拓
麦曦茵 再见《前度》 (06.01) 旅行,不一定要和谁一起去。
麦曦茵的新作《前度》,女主角周怡每回要与男友去旅行,总会遇上突如其来的情况,使旅程泡汤。
日本也好,英国也好,通通变成不可兑现的诺言。
但其实,我们自己一个,也可以玩得很快乐。
周怡的妈妈,独自一人带覑行李飞来飞去,享受旅途的快乐。
周怡记得妈妈说过:最后在一起的,总不是你最爱的。
当她与旅行作家阿树正准备去旅行时,却发生争执闹至分手。
无意中遇到这个情况的周怡前男友陈均平,刚与女友阿诗回港。
为了旅行而辞掉工作、退掉公寓的周怡一时无家可归,陈均平无奈收留她,在短短两日的相处中,却勾起无限的回忆。
寻找Perfect Match 遇上前度,是再见亦是朋友,还是没有朋友可做?
麦曦茵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把原本分别从周怡、阿树、陈均平等人的角度出发的作品,变成以周怡为重心重新编写,《前度》成为爱情路上寻觅的女子代言人。
她要甚麼?
她不要甚麼?
「可能周怡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甚麼。
」麦曦茵说。
她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希望往前滚的三角形,一直在寻找能够容纳她的缺了一角的圆,找来找去也找不到。
「一直在寻找Perfect Match,希望可以结合,然后一起向前走。
」这个故事是麦曦茵从为电影做配乐的林二汶那里听到的。
「她一听了我的概念,便很清楚我要甚麼。
」麦曦茵听到这个故事,一惊,这正正是她想说的东西。
与陈均平分手后周怡遇上为她治疗失恋伤痛的医生,也恋上刺激浪漫的古惑仔,还有在出版社与旅行作家阿树相遇,并恋上。
不同的男人在她的生命中出现,有的稍纵即逝,有的成为她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印记。
漏水的胶杯 三角形后来遇上了Perfect Match—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形,但一起往前走了不远,那个Perfect Match却要与三角形分开。
「你已经变了。
」原来在寻找Perfect Match的过程中,三角形不自觉地变大、变形,本来能够容纳它的缺了角的圆形,再也无法包容。
故事说的本来便是爱情。
与阿树分手后,周怡在陈均平家中逗留了两日,她发现陈均平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如用胶杯喝水、夜晚食宵夜。
周怡方察觉陈均平原来一直都对自己念念不忘。
他们在一起时,周怡发脾气打烂家中的玻璃杯,后来,他们转用胶杯。
那样便不会打烂。
周怡说。
「他们以为用了胶杯便不会打烂,但有时事情变了便变了。
最后胶杯漏水的那个画面,便暗示了你以为不会打烂,但仍然会漏水。
」麦曦茵说。
这个画面也暗示了,即使多麼的不舍,改变了的东西,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即使换上了胶杯,以为万无一失,但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即使是陈均平本人,也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住在乡村小屋,为了理想而不惜得罪上司的设计师。
身边的人 后来,三角形遇上了一个圆形。
圆形对三角形说,你可以自己一个向前。
三角形开始不相信,但当它尝试一下一下地往前翻,渐渐发现,原来自己一个也能够向前滚动。
片中女主角周怡,是个有点刁蛮的「港女」,凡事想到便做,没有长远的想法,凭覑喜好行事的人。
她一直想找到自己的Prefect Match,一起去旅行,却又相信妈妈所说的话,总觉得最后能够在一起的,不会是自己最爱的人。
与阿树分手后,她急召在外地旅行的妈妈回港,以便让她回家。
妈妈最后告诉她,旅行不一定是两个人去,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她更向周怡更正:「我说的是:我最爱的人已经不在我身边了。
」周怡决定独自一人踏上旅程,送她到机场的,是一直以来默默守在她身边,看覑她和陈均平的关系起伏的阿苏。
最后周怡邀请阿苏,一起去旅行吧。
麦曦茵说:「其实周怡也不知道为甚麼自己要这样做,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她学到了一些东西,虽然她未必很清楚自己到底学到的是甚麼。
」或许,她学到的是如何生活下去。
当阿苏告诉她他并没有护照,周怡笑了笑,拖覑行李走入机场。
救赎 影片从机场开始,也从机场结束。
旅途的寓意显而易见,旅途中发生的故事才是耐人寻味的。
记者说,其实周怡也是陈均平的救赎。
一开始陈均平与阿诗在机场遇上周怡与阿树时,虽然我们可以看到陈均平对覑阿诗说不愿与她分开,情人耳中听来是多麼的甜蜜,可是局外人看,却见到陈均平只顾埋头工作,阿诗百无聊赖下偷听周怡与阿树的对话。
这一段关系,在周怡出现之前已经变了质,只是当事者都没发觉。
周怡的出现,使陈均平回忆起昔日两人的爱情,也发觉现在的自己,与阿诗之间「相敬如宾」的真相。
最终他与阿诗成为互相的前度。
他或许不能回到以前那个充满理想的陈均平,但他最终从一段已经消逝了的爱情中解脱。
麦曦茵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影片说的是一个港女的成长故事。
上映:6月10日
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我一直认为如果一部电影让你看过后,只想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去客观分析,这一定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电影最原始的魅力是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理性的分析一部电影是需要的,对剧本、对拍摄手法、对镜头、对演员的表演,不断细致深化的解构电影,让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影片。
但是,完全客观、理性的看一部电影便失去了电影最本质的东西,让其成为死物,只有对错的分别,这是所谓的影评家干的事,反复研究一部电影找出里面的毛病,指手画脚的点出哪些镜头多么多余,然后搬出些法国新浪潮、费里尼之类的术语,装得自己有多么高深,最后总结性的定位一部电影的价值。
我只想说这些的人什么都不懂,抛开了最重要的部分,死盯着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前度》正是一部无须过多解构的电影,能看懂导演心思的人,都是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人。
故事发生在三天中,周怡在机场与男友吵架分手,碰巧遇到前男友陈均平与其现女友阿诗,是夜无家可归,便在陈均平与阿诗家住了三天,之前的回忆不断浮现、人心骚动。
陈均平与周怡的恋情是当代快餐式的爱情典型,激情、热烈、浮躁、看起来时时甜蜜却又步步惊心,时刻都有爆发的危机存在,而爆发的结果,只有果断的分手,不拖拉、不深思、不负责。
似乎在我们身边或者干脆是我们自己,都能找到里面各个角色的影子。
周怡在这部电影中分手了四次,年少时与陈均平在一起,分手后意外认识混混阿昇,分手后又与陈均平复合,最后一次便是影片的开头在机场与作家阿树的分开。
四次分手中,除了第二次是因为混混阿昇的跑路,其他三次分手都是因为其他女人的介入,或是前女友,或是新人,但在影片中都只出现在周怡的指责和男友的辩解中,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周怡这般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在现代人中似乎常常见到,越来越自由开放的爱情造就的是彼此间的越发不信任,和以前那个含蓄的年代相比,这种几句话甚至几个眼神对了就能开始的恋情未免太过轻易。
陈均平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也是我们这代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说是没有原则有点过头,要定义的话,算是一种不随大脑、只随激素控制的心态。
在机场偶遇周怡,陈均平表现得并不想有过多接触,甚至十分反感,但无奈让周怡入住自家后却又频频出轨,这是他一开始就策划好的吗?
我看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陈均平如同很多年轻男女一样,该懂的道理都懂,但同时也不抗拒内心的想法,在机场也是,在家也是,在机场是不想前女友这种麻烦干涉到现在的感情而排斥,在家是独处的环境勾起了曾经的回忆而一发不可收拾,往好了说是跟随内心的选择,往坏了说是毫无争议的不负责任。
在阿树、阿苏、周怡的妈妈这三个重要配角中,阿苏是不得不提的。
阿苏是陈均平的哥们,没事开着自家车行的出租车,给陈均平和周怡当私人司机。
阿苏每一次出场都是周怡需要帮助的时候,影片结尾周怡的独自旅行也是阿苏做最后的送行,这样的角色定位仿佛是给所有像周怡一样感情受伤的人一个希望,总会有一个在你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始终注目着你的人。
阿树和周怡的妈妈贯穿着影片的另一个点——旅行的意义,阿树是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在出版社认识周怡,周怡辞掉工作准备同阿树一起旅行,结果还未去成便有了在机场开头的一幕;周怡的妈妈常常独自旅行,周怡与阿树分手后无家可归不得不暂住陈均平家也是由于此。
那片中旅行到底有何意义?
我理解为成长。
影片最后周妈回来与女儿同住,周怡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带我去旅行,周怡妈妈只说“去旅行,不用别人带,自己去就可以了”,其实也是告诉女儿成长的过程必须自己经历,如同周妈自己,在周怡父亲去世后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才学会了现在的乐观与豁达,才明白最喜欢的那个已经不在自己身边。
影片中有三件值得一提的物品。
第一件是耳钉,陈均平和周怡第一次在一起时,陈送给周的,有一对,一人戴一只。
在影片开头机场时周怡还戴着这枚耳钉,直到没办法要与陈均平阿诗住一起时才摘下,最后落在陈家,也导致了陈与阿诗的分手。
这似乎是一个很直观的证明周怡始终没有忘记陈均平的证据,但我想这枚耳钉的意义不仅仅是这点。
陈周第二次在一起时,一次鸳鸯浴中陈均平送给了她一枚戒指,戴在了小指上,然后影片开场时却看见周怡的手上没有这枚戒指,这不是与耳钉的意义相矛盾?
直到我找到周怡、阿树、阿苏经常哼唱却都说不知道歌名的那首歌时才弄清这一点,这首歌是林二汶的《一切开始都是美好的》。
歌名如同耳钉和戒指的区别,代表和陈均平的第一次才是最让周怡难以割舍的。
第二件是陈均平的沙发椅,影片结尾时的镜头在几个场景的切换中,陈均平现在的家和同周怡同居的曾经家中都出现了这把椅子,人已非,物还是,很少有人会在一段爱情结束后销毁所有共同存在的证据,相反会留下这些代表共同过往的物件,偶尔怀旧一下,感伤一下,这是现代人的通病,拿得起放不下,这些通病让人们看起来比以往成熟,悲哀的是也只是看起来,如同陈均平、如同周怡,好了伤疤忘了痛,曾经犯过的错,该犯的以后还是犯。
此外,这把沙发椅也代表了陈均平两段感情的转折,第一次见到阿诗便是坐在这张椅子上,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二次分手时,周怡嚷着“你是不是有别人”指的是否就是阿诗。
而后来周怡暂住陈家时进屋一眼看到这张椅子,如同在自家一样躺坐上去,似乎已经预示着旧人夺位了。
第三件是水杯。
影片结尾的那段,陈均平回忆起第二次与周怡分手时,周怡摔碎了很多玻璃杯,最后哭着捡起一块,说:“要不我们明天买点塑胶的回来,好不好?
”镜头立切,陈均平望着手中的塑胶水杯掉到地上,然后抬头对阿诗说:“不如算了。。。
(分手吧)”最后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看似完整的塑胶水杯,里面的水却从一条裂缝中不断流走。
看来即使换成塑胶的,没有细心的呵护,还是无法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对每一个陈均平来说,无论是性格刚烈如同玻璃一样的周怡,还是温吞水一般如同塑胶不易碎的阿诗,他都无法维系一段稳定长久的感情,这是否如同我们每一个人,曾经试着努力经营维系一段感情,但发现无论用何种方法、与何种人在一起,都难以长久下去。
或许问题不出在我们,而出在感情本身、出在这个时代,试问在这个躁动、轻浮的年代,如何要求一罐廉价的凤梨罐头去拥有一万年的保质期?
(误删了,重发。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我总在别人的故事里见识到ex的杀伤力,尤其是女ex们,舞一下衣袖、挑一下眉梢都能让地球从新进入寒武纪。
然而,我以为,不是每一个ex都那么有害。
【ex的有害程度,和他们分手的幼稚程度有关。
】 有一种分手,叫做因为了解。
(妈的,我恨这个句型)这种ex是无害的。
就算他们偶尔还会相互问候,但他们能做的,就真的只有相互问候而已。
某个恋人未满的“ex”曾跟我说过,“我们永远是相互问候的人”。
起初我不以为意,对此付之一声冷笑,但现在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我们不是仇敌,也不是朋友,更不能是陌生人,但我们能做的,永远也只是相互问候而已。
这是一种漠然。
爱的背面不是恨,是漠然。
就是这种明明白白、清清泠泠、无需顾忌、无需回避的漠然。
这种ex绝对无公害,可坦然面对。
但年少气盛的我们,难免会因为一时误会、一时冲动,与亲爱的人分手。
就像周怡和陈均平,心里明明都放不下对方,可两人都学不会迁就和体谅,一次次闹别扭,闹分手。
好吧,这种ex十分有害,防不胜防,两人一旦重逢,死灰就会在明明灭灭的美好回忆中复燃。
这也说明了你的ta与你在一起的时候心里还有别人,ta没有真真正正地喜欢上你,ta只是想利用你们的关系来逃避上一段感情带来的痛苦。
这种人自私,懦弱,而且不了解自己。
周怡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虽然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Perfect match ,她一直迫切地渴望体验爱,而她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怎么样的爱,陈均平、阿升、阿树……任何人都能闯入她的生活,但谁又能闯入她的生命呢,陈均平吧,但她自己意识到了么,似乎没有。
其实我不知道要怎么定义这个“幼稚程度”,我想,没有做过努力就随便分手是幼稚的,做出这样举动的人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理解、体谅和宽容,也是幼稚的。
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遇上了,就一起吧”,轻浮,没有坚守。
这样的人,无论作为什么角色,ex好,男朋友好,女朋友好,都是有害的。
(所以,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都请先问问自己,需要些什么吧。
) 【ex有害,也是你的作用后果。
】 我相信人性本善,很多ex本无害,是我们自己先把恋人的ex狰狞化了,然后ex们的一举一动都变得“不怀好意”。
这是因为——恋人总想独占恋人。
我以为,叫你宝贝的,只有我一个;听你唱情歌的,只有我一个;和你在这个山丘散步,也只有我一个……我以为,你的一切都必须属于我,只有我能够看穿你。
而你的ex的存在却不断地提醒我:我无法独占你的一切。
你的温柔,你的美丽,ta也曾见识,ta也曾熟悉。
所以,我会不自觉地对你的ex产生抗拒,即便我还未曾见过ta的英容笑貌。
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自私、很愚蠢,但它作为占有欲的一种表现形式确实存在,别不承认。
且,不正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占有欲,所以才会善意地避免在恋人面前提及EX吗?
正如戏里周怡反问陈均平:“有些东西不是不知道比知道要好吗?!
” 所以,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抵触恋人的ex,觉得ta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事实上,一个假想敌(姑且假设ex为假想敌,嗯嗯)到底威胁到了什么?
ta绝对无法对你们的现实状况造成威胁,ta只是威胁到了你的欲望的实施,击破了你的独占恋人的幻想,以一个电话记录、一条QQ留言、一个博客访问的方式。
而你为此抓狂,不停地哭诉,不停地逼问你的恋人……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你们感情走向低谷,这不是什么ex的罪过,是你自己,是你的不信任感干扰了你们的导航信号。
而这种不信任感、无安全感又是由于欲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恋人总想独占恋人,又私欲乃人之天性不可剥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修改“独占”的定义。
《前度》的导演麦曦茵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现在的他会在下雨的夜里为你买止痛药和卫生巾,但或许他从前是那么不识体贴;现在的她会在周末晚上为加班的你沏上一杯热茶而不是嘟囔着你又一次没陪她看电影,但或许她从前是个骄横跋扈的大小姐……此时此刻,让你心动不已的ta,是由ta过去的种种一点一点磨洗出来的。
过往,只负责塑造了新人,它们没有要与你抗衡、争夺,不在同一个维度,它们也无法与你抗衡、争夺,你依然“独占”着你的恋人。
你又何必与过往较劲?
(不论站在哪个角度,不论作为谁,我们都不要记恨生命给予我们的种种经历,直视它们,直视这些温柔的灌溉,然后汲取养分,然后开花。
总有一天,会有人欣赏。
)【过去回不去,面对恋人的ex要像面对自己的ex一样坦然】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踏入一条河流的脚也不是同一只脚。
”周怡生气喜欢摔东西,家里的玻璃杯经常被摔碎,后来陈均平改用塑料杯,而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他与周怡分手,和阿诗在一起。
砰——塑料杯掉地了,没有碎,看似完好无缺,但从杯壁静静渗出的水告诉我们,裂缝一直存在,过去回不去了。
一样的塑料杯,一样的password,一样的耳环,一样的贴画……又如何。
暧昧时它们是眷恋。
冷静时它们是漠然——这是你与我共同分享过的东西,我只是习惯了,我甚至面对它们的时候想不起你来,这就是最决绝的漠然。
因为,我不是当年的我,你不是当年的你。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没有人会一直站在原地。
So,无论面对自己的ex还是恋人的ex,都要接受,都要坦然。
热恋中的你心中只有眼前的ta,那么就要相信同样状态下的ta心中也只有你。
In all,时刻拦着双手束缚恋人是愚蠢的行为。
相信你的ta,相信你自己吧。
昨天跟朋友说,应该约好前男友或者前女友去看这部电影,后来发觉,无论你跟谁去看,甚至跟现任一起去看,都会想起前度,所以其实ex去不去都一样,效果都达到了。
但是后来又发现不对,就算你跟ex一起去看,他或者她还是一个甚至更加多的前度。
所以这就像一个漩涡,你的ex的ex的ex.......一直周旋下去。
现在,很少有人有单纯的感情史,或者是我认识的大部分人感情史都不简单的吧。
你会想起各个人,各种事,好事,坏事,甜蜜,争吵。
不一定是电影的作用,或者,在节假日你会想起,早上醒来会想起,或者看到某个背影会想起。
但是想起,又有什么意义?
就算有再多前度,再多深爱你的人,现在在他/她身边,与他/她长厢厮守的,也不是你。
看完之后,觉得唯一高兴的是,我不用什么人的敦促,就可以自己拿起行李上路,还真是自觉。
我想对很多人来说EX都只有一个,走得越远,回过头去的时候路的轮廓才更清晰。
失去,大概真的是衡量感情最有效的方式。
所以,在一个人的晚上,我看这个电影,本来打算被打动甚至掉掉眼泪,然而我什么都没看见,是有很多关系,但无论哪一段都无法让人投入,没有一段感情饱含爱意,在一起或是分开都是任性的行为,所有的片段都只是片段,没有交代感情中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一段感情由浅变深的走向是两个人从探索到慢慢交付给彼此的过程,中间除了嬉戏打闹之外有更深入的东西,但是,片子什么都没有说,留在画面上的散乱和纠结只能让人感觉不负责任,不知所谓。
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完整的性格,我无法将任何一个人的任何时点和任何EX相对应,周怡是败笔中的败笔,这个女孩除了美,请问还有什么优点?
突如其来的脾气,没头没尾的处事方式,连内心都没有填充,欲望的表现都显得不真实,以至于我除了在无数的特写里不停的看她的脸之外没有感觉到剧情有前进或是后退的意愿。
是的,这就是部原地不动的片子,不管你从哪一节看起都为时不晚,因为直到最后它也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请问那个阿苏和这个剧情到底有什么关系,我简直觉得他比纹身男的出现更不具有逻辑。
至少纹身男强调的是周怡性格中不计后果,漫无边际的特点,而阿苏呢,是为了强调周怡一直蹭车都不会不好意思的不要脸么?
故事牵强到不行,首先在机场坐那么近都看不见,亦或是我觉得很多人也许在对方没看见的时候就带着女友换位置了吧,而后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带进家里吧,给她开个房又怎样?
周怡也过分不见外,人家让你住你也就真住啊,走的时候还悲愤交加的样子,这是怎么个理。
和阿树的开场也太没尺度了吧,这样两个陌生人玩玩复印机就在一起了?
纹身男的那段更是堪称荒唐,请问谁会个一个把自己约会对象砸破脑袋的陌生人迅速相爱,难道就为了那句破相我娶你?
恩爱是所有非目的性的情侣都经历过的表现方式,但周怡和阿平的吵架却说明这是没事找抽的一对,每次吵架都是无理取闹的范本,没有一场架是吵在不得不吵的点子上,没有一场架是因为无法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分手也是两个人的负气之举。
难道,这也是真爱?
或者连这样的EX都好意思拍个片子来回忆,来伤感?
EX,应该是个悲伤隐忍的故事,拿来回忆而不是随心所欲是因为珍惜,既然因为不能缓解的事情分开了,那么如果还没找到解决方案又何必打扰呢?
祝你幸福,深深的,遥远的,这是很苦涩很苦涩的事情。
如果你真正爱过,如果你真正爱的那个人已经是EX,那么看这部片子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你不必想起你们之间的任何事,即使是一个人,即使是在深夜,即使是看完后听着文艺女青年低声哼唱或是放着轻音乐酝酿情绪都好。
《前度》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可以戳中所有人的 心只要你是恋爱过,失恋过的,那么你便一定会注意到这部电影《前度》每个人都会有前度,甚至有很多人有多到数不清的前度,那些前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甜蜜与悲伤,更是成长于是,麦嘉茵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个成长。
是的,我们都在别人的感情中做过混蛋或者好人你说,看完《前度》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剩下的只有回忆。
每个人或许能够忘记前度的温度说话的声音,语气,或者忘记那个人的长相,但是回忆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人每天都在忘记一些事情,但是更多的是忘不掉,回忆像是水草一样亲密的缠绕,让你窒息你会记得我抽烟的样子,我喝水的样子,我做饭的样子,我做家务的样子你会记得我给你洗澡的时候,你会记得我送你花的时候,你会记得我温柔亲吻你的时候,你会记得我们亲密纠缠的时候彼时的陈均平已经有了新的女友阿诗,而周怡也有了新的作家男友,机场的一次偶然好心的阿诗将暂时回家可归的周怡带回去她与陈均平的家,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家但是陈均平的那些生活习惯却依旧没有改变,于是在这30个小时里,回忆在一起6年的一切他已经不再是她生理期时买错卫生巾的他,现在的他懂得在她没有开口前去买好止疼片卫生巾可他却已经不再是属于她的他,不是不想念,不是不爱恋,否则又怎么会一直戴着那枚耳钉他不曾拿下,她的也不曾拿下。
但是却谁也不再是谁的谁,陈均平总是跟现任在一起想念着前任周怡总是太过任性独断,周怡总是在生气的时候摔东西,玻璃杯,瓷碗,瓷器........于是陈均平将它们都换成了塑料,这个习惯持续到他与周怡分手,与阿诗在一起最后,陈均平拿着的塑料杯子掉到地上,看似完好,可杯子有了裂缝,水慢慢的流出来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如同那看似完好的塑料杯子,如同那慢慢流出去的水,永远收不回阿诗知道陈均平的变心,试着挽救,她对他说,我不能没有你的。
他说,这世界不是没有谁就不行周怡在分手后找过陈均平,陈均平也在分手后找过周怡,也许真的是缘分到头,终不能回首在这30个小时里,两人回顾了过去的六年,周怡那只耳钉掉到了陈均平家的洗手池里她没有再出现,也没有再来要回这只耳钉,这一次,她是真的要离开,决定一个人走陈均平拿着那枚耳钉才知道,原来不是不爱着彼此的,可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周怡的妈妈说,旅行不一定要带人的,自己一个人也是可以的。
于是周怡自己一个人飞走了陈均平问周怡他们分手后,她跟过谁,周怡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周怡问陈均平,陈均平说出四个名字都已经分手,两个人还要暗暗较劲,其实两个人有的也只有现在的现任罢了周怡说,每个人平均一天要说6次谎话。
陈均平说那太少了,比如说,我不想你,你什么时候走,又或者我不喜欢你了影片的最后,陈均平与阿诗分了手,周怡也没有原谅阿树,但是陈均平和周怡也不可能再在一起这部电影起初的宣传,打着陈伟霆与阿娇的激情戏的噱头,结果从头到尾只有陈伟霆与诗雅的一段激情戏但是这激情戏并不显得突兀,也完全不是为了凑时间,是真的完全为了表达恋人们的情感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好电影,但是就是这样的好电影,却是不能去影院看的因为你不知道跟谁一起去看这部《前度》,你的前任?
还是你的现任?
似乎都不对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你拥有她的一切,两个人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听音乐你一直以为,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会属于你,包括她的微笑,她的眼泪,她的身体可最后,你也成为了她的前任,于是,她身边有了新的人,你不再是唯一也许你们还会想要不自觉的去关心对方,想要去爱护对方,但是那也许已经不是爱也许只是因为遗憾,因为遗憾没有一直在一起,因为遗憾不能携手终老每个现任,都会把恋人的前任当做是假想敌,因为他拥有你不曾拥有的记忆于是,一个电话,一个QQ对话,一封邮件,一句留言,便都成了假象的证据你歇斯底里的拿着这些所谓证据,与她又哭又闹摔杯子动手,其实不过是你的不自信是你的自卑与你对恋人的不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问恋人,最后两人被迫走向末路这不是前度的罪过,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你从不曾去相信你的恋人你甚至从不曾找找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你只知道一味的去怪罪别人,撇干净自己其实无论是面对你的前度,还是恋人的前度,两个人需要的都是坦然,坦然面对彼此的前度你要知道,你的恋人也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她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她需要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并不该时时刻刻都以你马首是瞻好的爱情该是透过对方看到更宽阔的世界,坏的爱情,则只能狭隘的让你看到对方而已
感情太丰富就会危害社会,一段一个人的回忆也要牵扯若干人的幸福。
性格残缺的孩子是要比别人多得到一些宠爱,暴戾,激烈或者冲动,在时光轰轰烈烈的掳掠过程中,他们留下的记忆往往比较坚挺,也更容易让人想起自己曾经为之承受过的苦痛和拥有过的快乐。
但是玩咔需要比别人更丰富的创造能力才好,否则一长串又一长串的小细节,时时刻刻被勾起复制重现演绎,对自己敏感的神经来说,难免是种凌迟。
什么大房子小壁虎啊,什么大笨钟小耳坠啊,这辈子有过一次就够了,切莫见了谁的卫生巾都觉得是自己男朋友买的。
分手也是寻常。
很多时候是不甘心,为什么我要先找你而不是你先来找我,更多的时候是没缘分,我找不到你的时候你恰好也找不到我。
连散场也充满了天意。
然后那片海还是送走了你也送走了他,所有前尘往事,都是浮夸,所有错误都是你不爱我,即使你们的人格再迥异也会变成统一的代号,EX。
但是最终我们都会长大的,长大到可以一个人独自拖着行李箱,对身边的人说,不如一起走这段以爱为名的旅程。
没准备好么?
那抱歉,我拍你的样子,吻你的脸颊,下个路口有机会再会。
我们只愿意身边是爱着自己跟着自己恋着自己的人,不爱我的,我爱着也是不爱。
至于那些爱玩儿暧昧的女孩儿,只能祝她们年轻之旅一路好运。
毕竟不是所有作家都是好马,愿意回头。
从XX门以后,你就只能演这些婊子的角色了么。。。
ex!ex你妹!还爱就不要分开啊,都分开了还纠缠不清算什么,没有把上一段感情清空就开始下一段感情真是混蛋行为!看的人真火大!
编导演都算是新生代“头马”
miss you~~
张小娴说:如果没法忘记她,就不要忘记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故事性不够
每个人都贱
有情人终成EX 。。。
就是觉得很恶心。你丫为什么会好意思住EX那阿?一对J男女。
哎,我的不老神话终于老了,腰臀大腿全线崩溃,法令纹也长出来了……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既然分手就会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对下一任最起码的尊重
就当看看阿娇的脸好了,炮灰女二也挺漂亮~
很喜欢很喜欢……如果导演是彭浩翔的话那就更好了,可以少一些做作……钟欣桐反正我一直都很喜欢,看到后来越想越气,怎么就给弱智陈冠希给骗上床了呢?暴殄天物啊!!
前度的结尾那些文字才是真正让人无比感慨啊!
好吧,還挺行的。有點誠意。不過感覺場景的切換上有點吃力。
电影不喜欢,所有角色全不喜欢
最終難逃成為前度。
“自己也可以去旅行,不用别人带……你已经长大了。”
不适合我
年轻时候相爱,总以为前方还有什么再等待我们。后来的相爱,总感觉这些之前都得到过,便总是止也止不住地想念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