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这部电影里最戳中我的地方是里面伯恩天才少年团(记不清具体的名称)的存在。
这个团队都是由天才少男少女组成,各有擅长,计算机玩得很溜,比电脑黑客还牛。
后来男主兄弟俩救出女杀手艾妮丝的儿子也是送到这里,女管事贾斯廷还贴心地把那个儿子一直玩的类似陀螺的玩具钉放在为他准备的房间里。
第一次这个团队出现的时候,我没有太注意。
以为是男主克里斯蒂安有Ai助手或是私人助理。
一次相亲前的穿衣打扮暴露出来很多信息。
电话里不仅回答了所有克里斯蒂安的财务事情,还把工作事宜全部安排妥当;同时还提醒布莱斯顿不要穿黑色西服外套,因为那很像是墓司,真笑死人,好贴心的提示。
我当时就在想,这助理真神,什么都能对答如流,有效率还体贴,哪里找的。
后来克里斯蒂安与执法局长玛莉贝丝、弟弟布莱斯顿一起追查女杀手是谁时,伯恩天才团的操作才是真的惊为天人。
这时给了天才团很长一段的特写,展示他们是如何用网络找到女杀手艾妮莎的所在。
艾妮莎和前局长雷·金(应该没记错)在酒吧会面后,从进到出一直很小心,全程低着头,避开所有监控。
但是还是被天才团发现她走过的一条路转弯时有人在自拍,那就有可能拍到了她的长相。
于是天才团的成员们全力配合一起黑进这个自拍人的电脑,远程操控她家里的门铃、热水器、电视机等等,凑出足够的时间让她离开,好在她的电脑里翻看那晚自拍的相片,最后还用她的邮箱把相片发给了克里斯蒂安。
这段真的看得我目瞪口呆,太神奇了。
在大数据面前真的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啊。
不知道现实世界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技术存在!
如果真有还有些可怕。
毕竟任何人都不会完全避开摄像头,一旦被盯上,人肉出来都是轻的。
另一点是看到天才们的闪光。
以前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后来身边也有非常聪明的人之后,才发现,有些事情真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所以啊,这部电影的创伤是,不要和天才去比较,老实做个普通人吧。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这电影不知咋搞的,前后半部像被贝恩折断腰椎前后的老爷,给我的感受差距宛如《环太平洋》跟《环大西洋》。
前一个小时左右步步为营,节奏沉稳,角色亮相派头十足,案件进展有条不紊,像一根橡皮筋时紧时松,妥当地维持张力充足,虽然跟杰作有距离,至少足够沉浸。
但从某个关键证人被一枪爆头开始,这根扣人心弦的橡皮筋就跟变戏法似的突然消失了,接着是一堆混乱的线头丢到你面前,胡乱逮到哪条线就讲上一段,情绪连不连贯,节奏流不流畅,全都顾不上了。
就像短跑正冲刺着突然玩起了捉迷藏,就像刷墙刷了半面突然改画起了抽象画。
不知道是编剧写到一半雇了代笔,还是导演拍到一半请了代工,两手一摊直接摆烂的态度。
上次看到前后水准脱节这么离谱的还是阿汤哥那部《新木乃伊》,直接给环球怪兽宇宙来了个釜底抽薪,搞不好这部也能让这个系列寿终正寝。
续集把上部惊鸿一瞥的惩罚者扶正,跟大本搞了个互相垃圾话喷不完的同盟。
兄弟情本来是这种直男动作片最屡试不爽的卖点,同时还能蹭一堆横跨正联宇宙和地狱厨房的现成梗,好处是不少的。
公平地讲,兄弟间不对付的化学反应用了心,无论旅馆房间“我负责审讯你负责给钱”,还是“我救了你多少次连个谢字都没有”,都是反差和默契兼备,让人看得舌头抵住腮帮子,轻轻冷笑几声不成问题。
但一些大闷戏大冷场也由此而来,最过分的当属房车顶上那段包含了养猫还是养狗的超长文艺对白,对情节没有任何帮助,幽默也相当欠奉,放在任何动作片里都属于拖油瓶(你见过哪部速激会浪费这么长一段纯文戏来表达“我们是family”?
),不知道是怎么逃过了剧本医生的手术刀——也许这个项目资金有限,压根没有请剧本医生把关。
好了,熬过一些催尿的文艺腔,那么动作戏总能看个过瘾?
抱歉,这里头打斗少得可怜。
在高潮枪战来临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老哥花了不到半分钟揍了几个保安,老弟一拳干翻个皮条客,以及……啊哦,没有以及了。
就算那段突个没完的枪战,也属于乏善可陈,任意翻出一部杰森·斯坦森的电影,你都不难找到比它更让你享受的枪战+格斗。
至少郭达的反派比较尊重他的武力,很少会这么弱鸡且不自量力地跟他对垒。
再看这帮坏人,不能说我强敌弱吧,起码也是不堪一击。
但实在不能怪他们太菜,罪魁祸首还是好人开挂太疯狂。
文能自如出入情报机关资料库、随意调遣你家任何电器,武有猛汉扛枪子弹长眼横扫一整支雇佣兵团,这活儿《疑犯追踪》可未必能接,再长点能耐就可跟X教授团队掰掰腕子了。
就这神通广大,你让反派怎么打?
硬撑到两小时才覆灭,已经是给他们放足了半个太平洋的水,给足了一整打护肤乳的面子了。
辛苦他们了,也辛苦坚持到底的朋友们。
《会计刺客2》。
5分。
加文·欧康诺导演,本·阿弗莱克、乔·博恩瑟主演作品。
特别喜欢第一部,印象中本·阿弗莱克在办公室的玻璃板上计算的桥段令我赞叹,虽然全剧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特别期待第二部,看到两兄弟说要去酒吧喝个大醉却特么一人点了一支小啤酒坐那儿尬聊的时候,我感觉状态要出来了,果然安排了撩人的舞蹈以及猝不及防的动作戏。
但很遗憾,这样的冲击感没有持续。
因为,反派一直没有大boss。
事实上,我对乔·博恩瑟的好感首先来自《行尸走肉》,但也终结于此剧,毕竟在逃亡的路上他睡了好兄弟的老婆。
乔·博恩瑟是一个状态炸裂的演员,他很适合出演反派,如果在这部戏中安排他做大boss,终极带着女杀手艾妮丝和沃尔夫一战,应该会很有看头。
遗憾,他饰演的布莱斯顿和沃尔夫是兄弟,一个唠唠叨叨神经质般的渴望得到哥哥的爱的暴躁弟弟。
在天才的哥哥各种秀后,最终兄弟俩都败给了电脑黑客组和人工智能,这样的设置令整个故事索然无味,而在第一部中,本·阿弗莱克简直是个数学家。
而激情戏,竟然没有……
刚下载豆瓣,之前一直觉得打字太累了不想影评,但是又一堆话想说。
会计刺客是一个很具有迷惑性的名字,甚至一听以为是个烂片。
最开始看会计刺客1的时候,特别喜欢女主的颜值,以及蝙蝠侠的单打独斗。
设定是非常有趣的:自闭症杀手,武力max,智商max等等等等。
拆解一下,第一部其实是因为一件税务问题(会计)引发的追杀(刺客)。
然而,第二部看下来,只剩下刺客。
尤其是在现在商业片环境下,无论是美国的片子还是中国的片子,其实逻辑性是非常差的。
(防御buff:我不是在讨论现实逻辑,而是讨论剧情进展的逻辑)1.人物之间的出场逻辑,关系混乱。
不具体讲,提出几点,蝙蝠侠为什么突然喜欢酒吧的那个黑人美女?
开窍后的后续呢?
一开始的局长在里面什么作用?
局长的推动为什么这么生硬?
哥哥弟弟的行事逻辑?
2.强行为了推动剧情而推动。
拯救孩子没问题,如何搜查的,如何确定去拯救的前后推动比AI写的剧情都奇怪。
酒吧谋杀,屋子线索墙,杀手成母亲,汽车旅馆,母亲寻子,码头大佬等等。
一系列推动莫名其妙?
3.片段布局不合理。
兄弟之间的羁绊仅仅凭借你不找我,你是我哥来描绘,并且描绘的太多。
母亲寻子的缘由描绘太多。
找到线索描绘过多。
导致后面武打一点不爽快。
一个武力max的没有什么打斗,甚至跟女杀手的对峙没有打两下?
全剧我记得除了最后大型打斗现场,也就披萨店的那个被打了吧。
最后打斗其实也很潦草,之前一对N的时候多爽?
结果这几枪没了。
相当于从营地到山上这一点?
刺客呢?
会计呢?
会计不会就看几个税的问题找到线索吧?
总之,这部剧只能说是情怀,如果作为续集或者独立剧都偏离的情节。
你很难在其他电影中看到一张面瘫脸,却不会吐槽他不会演戏,反而觉得这才是符合他性格人设的演法,就像他现实中的好兄弟马特·达蒙一样。
但“呆萌”是木讷,他是面瘫,这二者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有人说本·阿弗莱克出演本片,就像是蝙蝠侠在从事副业一样:闲庭兴步间,置对手于死地。
2016年的那部《会计刺客》,于大本来说,真的很像是蝙蝠侠的副业,在其执导的电影《逃离德黑兰》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不久后,大本先后出演了《蝙蝠侠大战超人》和《正义联盟》中的新版蝙蝠侠,而《会计刺客》恰好诞生于两部蝙蝠侠电影之间。
将近九年之后,亚马逊豪掷8000万美元开拍《会计刺客2》,本·阿弗莱克除了主演,这一次还担任了制片人。
但一部非热门IP续集,来的太晚,原观众基本都忘记第一部的剧情了。
所以,这一部截至目前全球票房仅有8600多万美元,对比成本,大概率是要亏损的。
不过对于亚马逊这种流媒体巨头而言,院线票房收入就是锦上添花,赚了当然皆大欢喜,院线这部分亏了,线上也能承受。
在第一部《会计刺客》中饰演生命机器人公司小会计的安娜·肯德里克,让许多观众记忆犹新,因为她出演的角色,竟然让患有自闭症的大本,心生悸动,却又戛然而止。
许多观众希望,他俩能在续集中,再续前缘。
但遗憾的是,在其余几位主要角色悉数回归的情况下,安娜·肯德里克却没有出现在《会计刺客2》中。
导演在这部续集中,加重了兄弟情比例,让前作大本的独角戏,变成了此番双男主携手制敌。
好莱坞电影媒体collider记者Billy Fellows对此解读为:如果你还记得第一部的结尾处理,你就不会对安娜·肯德里克没有回归表示意外。
第一部的结尾,安娜·肯德里克饰演的小会计,被大本拯救后,在自己的新家中,收到了大本送给她的一幅画。
这幅画之前在电影中出现过一次,当时小会计极为震惊,追问大本那是杰克逊·波洛克的真迹么?
我也很好奇:杰克逊·波洛克的真迹到底有多值钱呢?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2006年,一位墨西哥金融家,花了1.65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拍到了波洛克的画作《1948第五号》,成为当时全球绘画作品的最高价。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年—1956年)美国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欣赏波洛克的作品最关键的是,理解其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分析其独特的绘画技法与语言,体会其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视觉效果。
大本饰演的数学天才、金牌会计师、职业杀手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将一副价值可能超过1亿美元的波洛克真迹,送给了他喜欢,但因为职业属性,不敢也不能在一起的女孩。
那于情于理,这个角色,的确都不应该再回归。
阿汤哥,能让人气那么旺、所有粉丝都喜爱的丽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在《碟中谍7》中那么意外的就下线了,安娜·肯德里克又有什么理由回归呢?
说了那么多,似乎没怎么正面评价《会计刺客2》这部电影?
其实我想说,如果你看过加文·欧康诺2011年执导的拳击题材电影《勇士》,就不会意外他能和大本一起拍出这两部《会计刺客》。
因为这个导演,所拍的几部电影,都没什么磨磨唧唧、儿女情长的情节,就是硬汉男人之间的对决,最多加一些身世凄惨或性格偏执的原生家庭人物背景。
《会计刺客2》就更简单了:两个男人,是为了(救赎)自己也好,还是为了一群不曾相识(甚至毫无关联)的孩子也罢,能双枪匹马的驾驶一辆皮卡,穿越北美沙漠地带,赶赴美墨边境地区,然后全副武装,杀入武装分子巢穴,经历一番近距离枪战,最后手刃一群试图活埋孩子们的匪徒...这种帅气,这种立意的电影,根本不需要多评价。
喜欢这类电影的,看过自会喜欢。
不喜欢的,可能半小时后就坐立难耐了。
毕竟,除了结尾大战,全片也没太多枪战场面(第一部更少),整部电影里,动作戏加一起的时间,可能还没有他两兄弟唠嗑的时间长。
面对原则性极强的联邦政府金融执法局副局长,他俩对疑犯见面就是一顿严刑拷打。
面对副局长找来的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部帮手,也无法查找到的刺客,他用自己的幕后黑客组织,分分钟就追踪定位到了神秘刺客。
所以,你可以质疑这种演绎太过夸张,然后说这是一部大烂片。
也可以接受此类设定,并享受这种爽感至上的短平快剧情,然后给这部电影点个赞。
关键的区别就在于,这类电影,是否符合你的口味。
7.5/10 良好 在一的剧情已经忘了差不多的情况下看了二,还是很喜欢这种风格,整体文戏偏多,动作戏偏少,同时又带着一点幽默感,不管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都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首先是剧情,剧本写得很不错,虽然说没有特别创新的点,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有趣的。
一对杀手兄弟以及一个联邦政府的人如何在一起办案,并在分开后如何通过双方的行动在最后使案件得到解决,并且还在里面加入了一个失忆的杀手,同时也是解决案件的关键。
剧本写得很规整,没什么大的逻辑漏洞,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这一块首先是男主延续了第一部里面那个有些古怪而性子很直,智商很高而情商很低的一个反差感角色,很多时候都能营造出一种一本正经的搞笑的感觉,而这也是本片不少笑点的来源,并且男主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也成长了,从刚开始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人到最后定了房车公园的位置,对于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弟弟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第一部中并没有过度的塑造。
这一部中向观众展示了他其实是一个缺爱的,很希望哥哥可以多跟他聊聊天的角色,这个角色有意思的点就在于他都不会把很多事情说的很直,很多时候都是以开玩笑来掩饰自己,说到最后才肯说出一点自己的真心话,并且他在本片中也担当了一个类似于吐槽役的角色。
而女主则是从一开始的拒绝与两个男主合作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的帮忙,也是有一个人物转变。
其他角色写的也很不错就不举例了。
本片剪辑的很不错,节奏把握的很好,一场比较舒缓的戏之后就是一场节奏比较快、比较紧张的戏。
本片开场就用一段紧张的行动,抓住了观众眼球,并一直保持观众的兴趣,但是有一个地方我不太喜欢,就是中间有一段跳舞的桥段稍微有一点尴尬,当然整体看来还是无伤大雅的。
本片的配乐就属于正常好莱坞配乐水平。
如果看过一并且喜欢的话推荐可以看看二,整体水平还是值得一看的。
文/茹金本想补一下第一部,奈何最近事情有点多,实在没时间看。
估计也是看的愿望不是很强烈,毕竟看第二部的时候,差点在电影院睡着了。
我那场放映一共五人,两对情侣外加我这只灯泡。
好在位置没有选在他们之间,要不真的太亮了,耽误别人亲昵。
耳边不时进入他们对电影的探讨,其中有一个还是外国人,看来这部电影本土人还是很喜欢。
我没人讲解,只能自己看。
前半段一直很懵,一直在想会计师到底是谁,和酒吧里挂掉的老头到底啥关系。
估计答案要在第一部里找吧!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这个前局长老头是引出会计师杀手的,任务完成,也不用细究。
看到一些评论和文章说,第一部的结局是兄弟俩相认。
所以在第二部里弟弟见哥哥时的那股扭捏劲可以完全理解——有亲情,但不大熟;想靠近,又怕有距离。
总之,个人很喜欢后半部分,因为有打戏,还因为有高科技,可能还因为看明白了故事的叙述。
简言之,男主本职是比较厉害的会计师,然后兼职杀手。
他的老朋友突然被杀,金融犯罪执法局副局长玛莉贝丝·麦迪娜通过前局长老头临死前在手臂上留下的“找到那个会计师”联系上了男主克里斯蒂安·沃尔夫。
至此,这场暗杀与会计师克里斯蒂安有了联系。
初时以为只是调查暗杀者,后面发现真相比这要残酷。
开场看到前局长老头与女杀手在酒吧会面时,就觉得女杀手有些特别。
从埋伏暗杀人员的口中,可以得知他们真实的目标不是老头而是这个女杀手,所以存下一个疑惑:女杀手是谁?
这个谜题直到最后才揭晓,也与最黑暗的秘密一起公布于世。
被贩卖的女人最后因车祸意外得怪病有了超级学习能力,成了失去前半生记忆的超级杀手,这个设定不知道现实里是否可行,但是在这个电影里还是很带感。
除了能让人亲手解决陷害自己的人以外的大仇得报的爽感,还有人类智慧的地限可能期望。
另外男主两兄弟只杀坏人,还帮助解决被困孩子,还用诸多非正常手段获得一手快捷的信息,也是大大讽刺官方正常途径的慢又繁琐的审批等级。
最后金融犯罪执法局副局长玛莉贝丝·麦迪娜终于找到合适自己的座椅,也解开了前局长被害的真相,还解救了那些无辜的孩子,自己也活了下来,也算美式幽默的最大化了吧。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还是有点意思,硬汉之间的话痨,不守规矩背后的爽感,还有正义当报则报的直接,都给人留下有趣的印象。
最赞的一点,艾妮莎身份的转变貌似也在说明,羔羊不总是只有待宰一种命运!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会计er看《会计刺客2》,长期打工亮眼无光的眼睛突然被照亮,这何止是会计刺客,这分明是财务判官好嘛!
简单概括下剧情,一名会计从一个报表上看出对方财务造假虚报收入,其目的是为了掩盖非法收入洗黑钱,经过一系列的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的过程,会计和他的杀手弟弟成功解救被囚禁的儿童,也治愈了自己。
我直接看得第二部,剧情是能看懂的,当然如果先看了第一部会在第二部里发现更多细节。
男主身为会计在相亲市场竟然很抢手,女嘉宾排队争取和他聊天的机会,身为财务打工人看到这只会在心里冷笑,尽管女嘉宾说她“veryveryvery”喜欢会计师,但现实的打工经历让我十分清醒,这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只能是因为男主很帅有钱身材好,和会计这个职业无关!
况且人家是黑帮会计,正如片名叫《会计刺客》,会计是表象,刺客是本质。
这位会计男和大多数IT男、理工男等等大直男一样,不会表达爱,甚至说一句“谢谢”都很烫嘴。
他有一个暴躁老弟,张口就是金句输出。
沉着冷静但不会表达爱的哥哥,和暴躁感性一心想和哥哥“贴贴”的弟弟,两个兄弟联手查案,2vN,一点都不怕。
影片里的枪战戏部分还是比较精彩的,有真实感。
但是我想吐槽的是既然那个女杀手那么厉害,怎么不安排一场女杀手记忆恢复后大杀四方的重头戏,我一直等着她开大后一顿猛打呢。
不过电影的重点不是为了展示枪战戏份,兄弟二人多年后重逢一起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这个兄弟情义在两位演员的表演上给增加了很多重头戏,兄弟情的确好磕(不是),很精彩。
会计和他的弟弟都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第二部剧情是他们俩解救受难的儿童,在他们拼命飙车,真枪实弹救出即将被活埋的孩子们,导演用一个逆光镜头给到主角,同时也是身处绝望的孩子们看到救命英雄的视角——主角对被蜷缩在深坑里哭泣的孩子们说,“我们走吧”,其实也是在解救童年不幸的自己。
走吧,从不幸和恐惧中走出来吧。
结尾是一心想养一只狗狗的弟弟在解救孩子们回去的路上,捡到了一只猫咪,果然谁捡到哈基米都得夹子音讲话,硬汉也不列外。
很喜欢弟弟这个角色,虽然是暴躁了些,但是他更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他想要被爱,想和哥哥生活在一起,痛恨囚禁孩子和妇女的黑恶势力,所以他拳头很硬,脾气真冲。
心里的底色是善良的,所以他最终也得偿所愿——兄弟俩可以一起住房车,在公园露营了。
《会计刺客2》在国内上映前,网上就泄露出了资源,但是糟糕的翻译和画质让我选择亲临影院(包场)看多一次,也因此我的评分从3分升到4分。
时隔8年的续集,故事中的时间跨越也如现实一样,由于在第一部中就完成了对主角会计师的人物塑造,于是第二部在设定上有了更多的商业属性,省略了主角会计师的人物刻画,反而加强了两兄弟的对戏,这也成为续集最大的卖点。
虽然我也很期待这个卖点会如何实现,但很可惜真正涉及兄弟的情感文戏部分,只有区区的一小段在房车顶上的对话,深度浅显的对话变成两人又一次稀疏平常的打嘴炮,同时强化了杀手老弟的幽默人格属性,勉强增添一些喜剧效果和减少疏远感作为补偿,而两人搭档的枪戏只有结尾部分,效果尔尔。
因此,故事的重心放在了一场移民贩卖的非法交易及关联人物身上。
由于在第一部结尾,黑妹成功追踪到会计师身份因而获得老金的赏识,接过副局长之位,但并没有机会展现新上任后的人物变化,而续集中老金开局即领饭盒,通过老金死前在手臂上的提示,黑妹最终与会计师完成会面,然而身份和立场的对立让这场合作并没有想象那样顺利和融洽。
两人第一次合作发生在食物工厂,在黑妹正常询问无果后,会计师看出端倪并刑讯逼供出信息,车上黑妹义愤填膺地说:“我为政府工作,我不搞逼供这一套,作为副局长……”“没错,是我让你坐上这个位置的。
”会计师的反驳让黑妹颜面尽失。
因此当晚两人的再次对话就显得意味深长。
黑妹说:“我怎么都找不到一把适合自己的办公椅,我意思是怎么坐都不舒服……也许并不是椅子的问题,而是你安排我在这个位子上的原因。
”言外之意,即黑妹对于职位自信的缺失和身份认可的动摇,她并不认为自己所得和成就是自身能力匹配的体现,更多归功于会计师和其幕后成员的功劳。
而两兄弟的破案手法,更加剧了黑妹对两方合作正当性的怀疑,对职业操守和个人素养的挑战,可是当面对看不见的敌人和会计师强大黑客团队的协助,黑妹最终接受了副局长的身份和对两兄弟的偏见。
她彻底站在了老金的角度重新审视社会的运行逻辑,世界残酷的准则,一切并不总是非黑即白,起初纯粹的信念感越发变得成熟和理智,手段逐渐圆滑和取巧,也因此确认了神秘女杀手的身份,也找到了那把最合适的椅子。
关于身份与职位的被动接纳到主动契合,是导演在续集里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而另一个则是关于女杀手的过往与新生,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复杂世界中的群体画像。
偷渡入境的家庭被人口贩卖集团强行拆散,面对丈夫被杀,儿子做人质,妻子不得不言听计从,落魄于卖淫或从事低等工作,成为贩卖集团榨取利益的工具。
然而一场意外让妻子患上后天学者症候群,失去记忆的妻子成为了身手不凡智力超群的女杀手,而开头老金与女杀手的见面,其实是受妻子家人委托寻找一家人下落,并发现女杀手就是妻子身份的真相,可惜还未来得及告知就被贩卖集团杀害。
随着剧情的推进,女杀手原来身份的过往、人生、家庭都被一一揭露,而当女杀手重新获得了此前的记忆后,她选择放弃仍在世的儿子,完成了复仇,并继续以新的身份游离在黑与白之间。
正如两兄弟为寻求线索求助于妓女们,其中一个愿意帮助的妓女说:“我没有小孩”,因为这是唯一愿意屈服的把柄,也成为了抵御灰暗的精神支柱。
会计师的老弟可以拒接杀掉黑妹的任务,是因为他有关系羁绊而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而当女杀手选择将曾经的人生埋入心底,她便成了没有顾虑和忧患的冷面杀手。
老弟可以一边说着喜欢自由却想要一只流浪猫作伴,而女杀手在结尾撕开了唯一的家庭合影,与家人天各一方,象征着一种过去身份的解脱,以及对新人生的接纳。
3星, 续集里的男主反差感少了很多,失去了这部作品的特点,不过改变就是男主也成熟了,也开始努力融入社会没有那么不合群了, 弟弟也变成了小跟班没了自己的特性,完全放弃了前部里的兄弟对立,改成了彻底俗套的兄弟情。
不过影片整体要素增加了,还加入了一些病症超能与基地的看点, 总之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但娱乐性也增加了。。
远远比不上第一集。大本老态得令人心疼。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
爽剧爽就完事了
大本老得太快了。剧情观感真的越来越基。
冗长而乏味,各种浮夸到毫无代入感的设定与偏写实的摄影风格格格不入。动作戏极端稀少,全片都是两个中年男人打嘴炮实在是劝退。
仿佛看了个白天版蝙蝠侠+惩罚者的混搭,不苟言笑i人人设,被动撩妹,超能力还是不差钱和高科技后援团,打打真人CS就完任务通关了。各方面都平平……大本是肉眼可见的老了啊,不忍看怼脸特写。
乔博恩瑟你怎么不老啊
俄人拍过best in the hell之后,美国佬再拍这种轻枪战电影,完全属于自取其辱。
没想到是话唠电影,就最后打了十分钟。。。
到底是谁要看两个中年男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唠两个小时嗑。观影途中不小心睡过去了,醒过来还在唠嗑,也太无聊了吧。跟会计有什么相关性,除了看出卖披萨的猫腻这一丁点线索。
很不会计刺客
这卡司根本不用改就能直接拍蝙蝠侠
前戏无聊的太长了
第一部剧情已经不记得了,续集跟刺客也没啥关系,会计可能涉及了5分钟。瘦了的大本疲态尽显。剧情寡淡又随意。好莱坞现在真是不行。Anyway,这个电影告诉我们smart home要不得。
古怪男遇到搞笑男,劇本其實很嚴肅,呈現出來的是輕鬆詼諧和點到為止,我反而覺得是回歸初心的一個第二部,沒想到第一步已經快9年了。
很糟糕的故事,比起第一部混乱又无聊。提纯了第一部的卖点,兄弟骨科,但未免有些按着观众的头强行喂腐了。
qiao爱,哥哥和弟弟再加上咪咪(也是男孩纸)一家三口诶!!!但素大本你这个更新的速度,下回是不是“奶奶,您追的番更啦”(没有催卡梅隆的意思)👀
其实不是《会计刺客2》,而极有可能是把流产的《自杀小队2》剧本/故事给了《会计刺客2》用。《会》系列导演欧康诺原是《队2》的导演,由于欧康诺跟阿耶都深爱政府机构和战术射击元素,创作风格也同为冷硬路线,所以为延续《队1》的“《黑鹰坠落》版超英电影”质感,欧康诺为续作创作了一个更具野心的故事:自杀小队联手蝙蝠侠(本蝙)去中东剿灭以被扣押超能力儿童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剧本提交后华纳以太暗黑为由要求改剧本但被欧拒绝)。毕竟都涉及对阿斯伯格症候群、先天/后天学者症候群的描绘(其实本作主旨是大本与罚叔走出症状),所以很难说到底是《会1》影响了《队2》,还是《队2》影响了《会2》,不过续作中仿变种人学院,但更具现实主义的天才少年中心极大地拓宽了《会计刺客》的宇宙,因为《会3》已确认开发。
看不到本蝙来看这个
我是跳过了第一部直接看的这一部,整个故事还是很好理解的,不过今天我们看完后发现,影片内容和“会计”强行沾边儿到觉得这个故事叫“码农刺客”、“销售刺客”、“白领刺客”、“老板刺客”等等的“XX刺客”都毫无违和……不过能看到“蝙蝠侠”和“惩罚者”以另一个身份一起同框,也是挺有意思的,片中一些片段还挺逗的。
3星, 续集里的男主反差感少了很多,失去了这部作品的特点,弟弟也变成了小跟班没了自己的特性。 不过影片整体要素增加了,还加入了一些病症超能与基地的看点, 总之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但娱乐性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