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目中无人2》的上映,忽然想起来看第一部。
电影讲述身怀绝技的盲眼“捉刀人”成瞎子,遇上惨遭灭门和凌辱的酒家女倪燕,原本不想插手的他逐渐被卷入一场势力庞大的暗黑纷争中,成瞎子开始踏上了寻求公道的复仇之路,最终消灭了仇人。
武侠已远,不止因为科幻现代的题材逐渐更新,也是因为武侠演员逐渐凋零。
我常觉得电影更迭是好事,可惜我们这辈人对于武侠的执着一直在,于是总要念叨,总会寻找。
我不识谢苗,但去年他有了姓名。
从这部《目中无人1》来看,制作有限,但是团队挺认真的。
布景努力做到还原,滤镜是古旧的风味,摄影重明暗对比,谢苗的专业姿态一摆,更显武侠的风姿。
这部电影是挺经典的复仇情节,快意恩仇不用复杂,着重就在于打斗的酣畅。
这部电影时长短,打斗还不够丰富,希望在下一步更进步。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武侠已远,但不会逝去,总会有某些坚持努力的创作者在坚持。
谢苗加油!
有些人年轻时很帅,老了一言难尽,比如狄龙;有些人年轻时面目狰狞,老了就慈眉善目,比如罗莽;还有些人童年长得我见犹怜,长大了就沧桑,粗糙,长成了反差萌,比如谢苗。
谢苗小时一飞冲天,小小年纪与他搭戏的都是李连杰、梅艳芳、邱淑贞、周润发等一线大牌,拍的也都是香港年度票房前十的大制作,出道即巅峰不过如此。
继续拍戏从此成为娱乐圈新贵,回大陆求学沉淀学识,摆在谢苗面前的路很难选,商业片代表王晶说继续留在香港,我来捧场;影帝周润发说,没有学问一辈子抬不起头。
孰对孰错?
都没错,王胖子香港大学毕业,家学渊源,谁会找他要学历,当然觉得有和没有区别不大;周润发小学毕业,给邵逸夫按电梯起家,吃尽了没学历的苦,不同的人生际遇给了谢苗两个极端的建议。
上学,谢苗错过了港片最后的辉煌,也躲过了中国影视业的大萧条,等到学成出山,容貌变得普通,不讨喜,昔日的影迷和伯乐也风流云散,这时候他又面临选择,是继续在小制作里摸爬滚打,还是消费仅剩的名望经商走穴,混个陶朱公。
果不其然,谢苗选了比较难的那一条路,人不可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但绝对可以掉进类似的坑里无数次,那是性格决定的,看他的面相,就是吃苦的人,注定一辈子劳碌。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名片,哪一个冲击世界电影大奖的中国导演没拍过武侠片,文艺如李安有《卧虎藏龙》的竹林浪漫,现实如张艺谋《十面埋伏》飞刀见情的无奈。
武侠片首要是武,所谓侠以武犯禁,武术、武道、武功总之主角一定要有异于常人的杀人技能,这也是西方常常把武侠片归为科幻的一种。
《独臂刀》里的王羽,单手不仅可以洗碗擦桌,更能刀刀断魂;《金燕子》里的郑佩佩,英姿飒爽,一剑封喉;黄师傅坐可提笔开药方,站可佛山无影脚;叶问不仅能以一敌十日本鬼,也可单挑美国兵。
武者靠的都是独门武功,快意恩仇,纵横天下。
其次就是侠气,郭解一句闲话,就有人捉刀虐杀县令,汉武帝闻知,大惊失色,下令诛灭九族,于是就有了太史公笔下游侠郭解所信奉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侠客信条。
大约是在《战神传说》之后,香港武侠片全面落寞,大陆武侠片长久以来也就《双旗镇刀客》撑场面,后来何平的《天地英豪》虎头蛇尾,侠气中图而折,后来的《十月围城》过于说教,形式大于内容,就连《七剑下天山》也只有一个片头值得玩味。
中国武侠片万马齐喑之际,曾经有一个人,凭借对港片的热情和熟悉,忽悠《无间道2》大火于内地的吴镇宇拍了一部《追影》。
在电影院看完,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除了看到片尾编剧魏君子的名字,算是影评人逆袭有点小激动,内容上真不敢恭维,说话好的武侠在哪里呢?
枉我买了那几本校对不出别字的书。
后来魏君子的大名总能在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片尾神出鬼没一下,多数都是营销之类的虚衔,直到他和谢苗在网路电影中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拍电影的瞧不起拍电视剧的,拍网络电影呢?
估摸着是正眼一眼都不看的。
谢苗拍网络电影若干,依靠武术功底和过得去的演技,齐天大圣都演了好几次;魏君子在网络电影里也能回归编剧老本行,说起来香港电影的辉煌,一个见证过,一个亲历过,随便拿来一点素材,翻翻炒炒也能出个爆款,可就是沉沉浮浮,不是特效拉跨,就是配角出戏,加上成本预算捉襟见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左右不过是混口饭吃。
《目中无人》为什么要加个2022作为后缀,这是老港片迷才知道的梗,1989年香港有一部时装动作片也叫这个名字,动作演员高飞自导自演,看过的人非常少,记得的更是凤毛麟角。
好的武侠片故事一定不能复杂,比如《新龙门客栈》故事核心就是出关;台词一定贵精不贵多,比如《笑傲江湖》(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不在此列)。
《目中无人》的故事就非常简单,受到不公正对待的酒家女遇到游历江湖的捉刀人成乙,后者替酒家女讨回公道,期间有江湖义气,朝堂争斗,洛阳地方势力等作为背景,结局当然是引刀一快,报仇雪恨。
台词方面,从开始的背景介绍(从右至左,乃有古风)都言简意赅,没有矫情为装古人强掉文,没有扭捏作态硬煽情的旁白,每一句都是直扣主题,文白结合得当。
随手举个例子。
宇文家的帮闲求琴娘子治伤,口中骂骂咧咧“我生啖了她”,一个“啖”字,编剧是下了功夫的。
片中郭将军应该是平定安史之乱,避居洛阳荣养的郭子仪,他为了韬光养晦避免朝廷猜忌,成天声色犬马,有场戏《满床笏》就是唱他在洛阳过寿时的奢华场景。
听闻成乙要找未来女婿的麻烦,郭将军于公于私都不蹚浑水,自然退婚,派亲兵上门退订,打耳光,更能自污。
细节方面《目中无人》更是傲视一众历史片,就看看成乙与琴娘唠嗑的场景布置,两人中间那一锅热气腾腾的可不是肉汤,而是茶,去过法门寺人都见过武则天供奉的茶具,包括碾子等,唐朝人不留茶根加生姜、胡椒之类调味料,加工成一锅汤来喝,所谓茶汤。
唐朝的生活细节感满满,服装到武器都是唐式的,看到有人说有日本的味道,应该是对唐朝了解的少,尤其是看多了电视剧和电影里,唐朝的服饰道具,要知道九十年代左右,TVB拍唐朝、宋朝、明朝服化道都是一模一样的。
葬礼仪式看起来有点像跳大神,其实不然,唐朝的葬礼仪式是非常繁琐和正式的,唐玄宗曾颁布《大唐开元礼》,其中就包括丧葬礼仪,丧葬的整个流程,共分为26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严格的内容规定。
现如今国内是看不到了,日本的婚礼,特别是葬礼倒还依稀有一点唐朝的影子。
武侠片拍得好,打戏一定要精彩,特别是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冯小刚、张艺谋拍的武侠片飘逸有余,真实不足,飞来飞去对抗地心引力,也难怪西方人说是科幻片。
李连杰自认为拍得最好的功夫片《精武英雄》实打实的对抗,以至于钱小豪被踢晕的反应保留在影片中,李连杰单手引体和俯卧撑也独立完成。
谢苗相比当年的李连杰已经过了体能巅峰,对比流行的小鲜肉,强的就不是一星半点,打戏干脆利落,就连算是到了最后干掉BOSS,也没废话,直接一刀秒,很有日本剑戟片的风采。
作为唐朝退伍兵,成乙的刀法是楼兰斩(让人想起牙神兽兵卫),手上功夫是错骨手(黄师傅教十三姨的绝招),远斩近打,眼盲心亮,嗅觉超人,比起座头市也不让惶多,外加懂机关,不受世俗礼法约束,杀伤力比一般侠客大多了。
故事开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结尾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相比西部牛仔,这才是中国的侠客,中国的武侠精神。
惩奸除恶,不是为了美女,金钱,更不为扬名立万,求的就是一个公道。
PS:《目中无人》应该是近年来最好的武侠片,比之《师傅》更简单直接,比之《邪不压正》更贴近真实,值得冲一个会员,希望可以看到类似的片子,本片虽短,故事却很完整,续集有了好,没有也行。
唐朝开疆拓土,远征万里,英雄侠客辈出,可以拍的故事太多太多,希望再接再厉。
800万的国产武侠风格电影,光影配乐与动作设计都很写实,画风特别贴合我心目中的武侠电影的感觉,美中不足的在于受限于成本预算,人物化妆上过于白净,缺乏《亮剑》中那种脏兮兮的风尘破败之感,肃杀气氛不强,并且影片只有70多分钟,内容比较紧凑,结尾比较仓促,讲故事与打斗穿插两者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直接导致最后观影结束会觉得打的不过瘾,血量飙的还是不够。
但是这部电影没有用一个大明星,大导演,也没有大制作,一招错骨手,一把楼兰刀,雪夜寻仇,行侠仗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是捉刀人,不是杀手。
”眼睛虽瞎,可心怀公道,铁骨柔情,真真的刻画出了一个中国风拉满的捉刀人的形象。
国产电影,拍成这样还是要鼓励一下的,这不是第二部也出来了吗,我也准备继续追下去看一看第二部的故事怎么样了,这部影片在我心里只有3.5分的地位,鉴于近几年武侠片很难做给个4星鼓励一下!
其实这个IP可以出个“盲侠”系列电视剧,只要编剧给力,出多少季都行,制作再精良些,现在都被美剧韩剧占着,也怎么着出个中剧吧。
除了主角盲侠,多建立其他人物的特点,让故事饱满,可以围绕一个中心,每集都可以讲一个冒险故事。
虽然是翻拍,但改编得很成功,很中国风,很武侠。
喷子非常多,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看过《座头士》,抱歉,那部电影我刷了五六遍,当年买第一台笔记本的时候赠送我的DVD就是北野武的座头士,那部电影的情节太熟悉了。
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认这部《目中无人》是佳作的事实。
单单就这个一语双关的名字就起的不落俗套。
即便是拿着网大的投资,没有大腕加持的情况下,依然能有如此精良的制作,给人很多惊喜。
有杠精拿他跟《绣春刀》比,麻烦先看看《绣春刀》是什么投资,什么卡司,张震和王千源两个影帝,周一围,刘诗诗,金士杰,赵立新,聂远一众大腕明星老戏骨,不也才7.6分么?
翻拍的电影很多,翻车的也很多。
翻拍也不是我们的专利,国外的导演也翻拍,那《狮子王》还是翻的《哈姆雷特》呢,直接把人变动物了,一样成了经典,怎么我们华人的新人导演翻拍一部武侠片,就这么多人吐槽呢?
某些人的膝盖如果软,建议多去补补钙吧,不要只看得见国外的月亮圆。
分几次看完了谢苗的新片《目中无人》,武打设计很带劲,谢苗演一个瞎子,自始至终闭着眼,中间闪回时瞪了一下,到最后杀死大BOSS时睁开了白茫茫的眼。
最后决战一场的雪景反打很给劲,眼前一亮。
朱金泰老师的一奏器乐派一直在关注,搞得不如自得琴社火,但是朱老师玩民乐是很得心应手的,但是这次大量的用了箱琴分解,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最后祭祀大提琴出现,音乐才真正开始给劲,高音区的小鼓,小花盆鼓颤巍巍的鼓皮比大鼓更带劲,最后出字幕才出来古琴,但是职员表里没有古琴演奏家的名字,难道是朱老师用三体做的?
网络大电影有这样的镜头美学我是没想到的 截几个喜欢的画面院线的话我给7.5🌟网大我给8.5🌟跟绣春刀同是新武侠 感觉至少差一档分。
绣春刀是我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 但看完不知道自己看了个什么 没有狭义的武侠片没得灵魂啊!
而且绣春刀从始至终没什么介绍和细节 但这里捉刀人 一把听风刀 一招楼兰斩 都是在剧中出现多次有呼应的。
难得没有渲染过多血腥 也没有卖肉 这些场面都做了慢镜头 拍局部 艺术化的处理。
也没有刻意的感情线 非要给瞎子配个红颜 (这里琴娘算是之前并肩作战的战友 瞎了之后做他经纪人 感觉有喜欢 但电影没有硬写感情线)武侠打戏和兵器很重要 但更能打动我的是快意恩仇 侠肝义胆的洒脱。
这片儿有侠有义 相较其他高分武侠片 不是大开大合的江湖儿女 是囿于边缘的狭义之士 持刀闯江湖 遇见不幸事 先有恻隐心 简单的故事和台词 仍旧耐看。
结尾六月雪在结尾也是应景了
端午太热,最适合看冷冽肃杀的武侠。
偶然间看到这部网大,被几张电影截图震撼,看完全篇,仍觉惊艳,实属近年来武侠电影上乘之作。
网大有这个水准,真的值得夸赞。
74分钟的影片,故事极简,无非是替天行道。
也正因此,武侠之魂才更纯粹。
快意恩仇,视死如归。
侠客行处,轻刀快马。
十步一杀,不留寸步。
此片多少还是触及到李白《侠客行》的灵魂的。
开篇背景交代得很清楚: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礼法尽丧,繁华不再。
此景之下,天下间不公不义的故事也就屡见不鲜了。
瞎子赌博。
博满堂彩。
有点意思。
瞎子失明,却看出庄家出千。
更有意思。
他们玩的是“樗蒲” [chū pú],也称“五木”,是盛于唐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樗蒲由樗木制成,一组五枚,正反两面一黑一白,两头圆,中间平,如压扁的杏仁。
据投掷结果,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彩。
类似掷色。
坊主样貌不似好人,行的也绝非好事。
果然,表面佯装大度,私下雨夜暗杀。
瞎子的第一场战局:雨夜好杀人
听声辨位,出手错骨,动作干脆利落、狠辣决绝。
雨夜好杀人,但瞎子功力之高,甚至未让雨水染血。
目中无人的成瞎子,惊呆了目中无人的贺秋风。
此时一张笔走龙蛇的“目中无人”,真是绝配。
原是倒叙。
成瞎子问了句倪燕在哪,画外出现一个女人的声音,意指女人便是倪燕。
故事极简不只在故事,也在语言。
旁白无非几句。
对话也不很多。
成瞎子是捉刀人。
捉刀,即握刀,但是替他人握刀,代人行事。
也即片中所说,因时局动荡,替官府代缉法外之徒的江湖人士。
捉刀办事,用命换钱。
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曹操假扮武士,床头捉刀人。
侠客装扮,有了。
一人,一马,一刀,一顶蓑帽,一个酒壶。
侠客奇遇,有了。
武侠故事源于偶遇。
遇见买酒女,撞上不公事,侠客出手,始于“路见不平”。
侠客个性,有了。
成瞎子话不多,言出必噎人。
好一口美酒,能听懂马伙计说话。
面对吓退众人的倪君,也依旧目中无人。
随性,洒脱,也狂傲。
侠客不是圣人,仁义也非博爱。
成瞎子本就是大理寺在册,出事首先找官府来管,分寸得当,十分正常。
也正因此,才有了权贵只手遮天,官府助纣为虐,侠客替天行道的下文。
时局动荡,官逼民反,也是众多武侠故事中的必然背景。
瞎子的第二场战局:只身会衙役
“我是个捉刀人,不是个杀手。
”瞎子会衙役,只用错骨手,未下杀手,因此时还未至绝望时刻。
他依旧是个拔刀相助的捉刀人,带着买酒女前往长安。
影片的取景与构图极美,也颇有意境。
路上风景如画。
夜色孤人,更显寂寥。
到了洛阳,侠客的红颜知己,有了。
叫人想起虬髯客与红拂女来。
若直说瞎子与琴娘是爱情,反倒少了几分潇洒与利落。
影片里瞎子和琴娘之间说不清道不破却亲近信赖的关系,很是提升了人物的质感。
瞎子的第三场战局:死人坊对决
此段光影极佳。
月光从屋顶破旧处泻下,对决很是冷冽。
前有听声辨位,今有闻香识人。
以酒寻人亦是点睛之笔。
瞎子的第三场战局终于拔刀。
他心中因倪燕遭遇终于愤恨,抽刀杀人,也是决心复仇。
“我眼睛瞎了,但心不瞎。
”虽目中无人,但心中有义。
琴娘遇伏,遭酷刑逼迫,依旧刚烈不屈。
临死前道出瞎子身份:“东山狼突营成乙,一双错骨手,一把听风刀,一招楼兰斩。
”得知琴娘死讯的瞎子终于睁开了眼睛。
拔出的那把听风刀里,还留存着曾经沙场上的呼号。
瞎子的第四场战局:夜寻郭将军
影片大量的对称构图观感极佳。
此处从往事到如今的视角转换也十分流畅。
瞎子面对郭将军依旧不卑不亢,依旧目中无人。
“信不信由你,人我杀定了。
”瞎子的第五场战局:雪中千刀斩此战役实乃镜头美学盛宴。
下雪天,最适合杀人了。
终局之战的动作设计实在精彩。
落刀处必见血,见血处必杀人。
瞎子以一敌众,刀刀致命,游刃有余。
和双刀女武士的对决也是招招近身肉搏,动作清晰利落。
结尾处的打光与构图既寒冷又梦幻,充满肃杀的意味。
黑与白,光与暗,画面里黑暗的周遭唯有雪与人是光亮,就如同这个阴暗世间里难得的一点光明。
虽然世界仍旧是黑的。
无乱世,不英雄。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此外,全员演技也是在线。
最初认识谢苗是11年前的《少林寺传奇》,在那更早听说他还演过李连杰和邱淑贞的儿子。
谢苗的武打功夫真的利落,侠客的形象也演绎得非常到位。
这么多年来一直演网大,他是个很努力也很优秀的武打演员。
饰演反派的向皓也让人有些惊喜,情绪都藏在眼中,不夸张,不刻意,克制着表演,非常扎实。
琴娘这个美丽又刚烈的女人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希望这些不错的演员未来会有更多好的资源吧。
看完了,爽翻了!
是不是电影看太多了口味更屌了?
好好的也可以硬说成这不行那不行?
打戏没的说,爽爆了!
干净利落,毫不浮夸!
剧情不简陋,嫌简陋可以只看各种烧脑悬疑鬼打墙!
服化道也到位,最后的场景灯光很喜欢,契合了武侠。
简简单单,寥寥几笔,瞎子过往一半清晰一半苍凉,为啥一定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好看就完了!
看惯了小鲜肉的白衣飘飘,常在河边走的侠客,落点残疾感觉很真实。
最重要的一点,电影演得就是一个侠客,没有半点感情烘托的臭屁爱情。
我真的很烦喜剧里演悲剧,武侠世界里搞对象。
虽然剧情上感觉有些单一没深度,但我感觉这个路是走对了,我必须支持一把!
不然这样的电影不去支持,将来还是满屏的尴尬小鲜肉们在那耍酷,摆个造型我觉得尴尬的要死。
支持支持!!!
十分钟就够了 硬是拍了一个多小时
没点纯正的味儿 2022座头市 满眼全是坏习惯全凭摄影显本事
盲侠复仇记。致敬经典的设定,主人公招招下死手,拷问、斩首干净利索实在痛快,雪中决战的招式很有创意,反派虽然不够打,但因为原生家庭背景立体了许多,完成了性格上的蜕变。可以说,盲侠是唯一一个承认自己不看脸的,所以他的行侠仗义就多了几分铁肩担道义的正气。
一部赶工之作,主创人员全都无心恋战,焦急地想把片子拍完,所有人物形象都流于表面,异常单薄,也就部分动作设计的还行吧,其他包括表演、节奏、质感等各方面都完成的很粗糙(居然还山寨了毛利族的战舞……真的笑了),特别那个瞬间拔刀杀人一闪的五毛特技……可能是对「座头市」的拙劣模仿。
剧情简单 伊斯特伍德也拍过这种剧情 可就是比这部好看 这部也就两星半吧
军中将士缘何沦为赏金猎人,舍身挑战权贵势力只为讨公道?虽然是网大,但是质量很高,服化道良心,除了女主演技比较垮。动作场面和镜头语言相得益彰,社会矛盾与人性善恶的纠结,这也让人物身上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看来续集上院线,确实值得期待。谢苗看来要熬出头了。
剧本弱
不是这个片拍得有多好,是大家对这种传统武侠片太怀念了!
有座头市内味了。
好西部味的武侠电影
能看,但是体量限制,片长如此,也就自然无法在情节和人物上打磨,运镜、构图营造了尚可的武侠意境,但是台词出来又是破功的,达不到院线水准。
4.6,全片亮点就是有几个镜头拍得不错:远山黄昏中的人影,结尾风雪中杀人的舞台感,嗯,优点到此结束。故事清晰明了,但也没有任何亮点。导演视听调度……也就是个网大平均水平。网大没钱,美术上许多事儿做不到,能理解。但以倭代唐还是算了吧,结尾那段从布景到跳舞妥妥日本风。动作上……首先,学座头市造型在赌坊里耍钱,还学的不高级……居合术还没胜新太郎玩得帅。雨中打斗和婚礼打斗都没新意,大部分抄谷垣健治,结尾更明显,《浪客剑心》里的志志雄无限刃都出来了,射箭动作完全错………
一般般且以倭代唐
虽为网络电影,但武打却是近年最佳之一, ,动作流畅、拳拳到肉,酣畅淋漓;剧本稍显稚嫩,剧情进展也有过于潦草的地方,但许多场景质感相当精良,也可以看出剧组很用心了,整体七分
800万投资这个质感挺厉害的,看来还有续集,中国版座头市
人物的凶狠全用低沉的嗓音和狰狞的面孔来表现,正反面人物都这样,真是看得疲惫。处处用力过猛,结果画蛇添足。看似精致其实粗糙的装逼片。
可惜几个配角的台词功力一般。配乐不好。
就算还可以。虽然剧情一般还多少有点硬扯,但灯光和质感还是喜欢的
这部电影充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删除废戏的正常武侠片就只有70多分钟。分割线谢苗长大变糙了,也正是这样使得它区别于现代武侠奶油小生轻浮武侠。片中拳拳到肉,刀刀见血,充满原始武侠味! 这部片也重启了尘封已久的邵氏武侠风格。不拖泥带水,恩怨情仇,一刀下去,干净利落!
两个时辰,睡得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