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烂片,真怀疑某些“影评家”关于本片“很好的模仿黑泽明风格”的评价是怎么来的,他们真的看过黑泽明的片子么,本片完全没有黑泽明电影舒缓的叙事,宏伟的长镜头,静默的气氛和精致的人物心理描写。
镜头剪辑的混乱怪异让人怀疑剪辑师是否已经精神失常了,打斗场合根本没有黑老的电影那种空间感,尤其片尾官军大部队的戏,就是一帮人在不同场景之间跳来跳去,主人公如入无人之境,一会在这边杀几个人,一会在那边跟美女聊两句,一会又蹲到墙角从裤裆里掏一个饼出来,连基本的人员来去都没搞明白,上一秒还是官军劫掠防火,突然一下子就是大家都待在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避难,似乎官军暂时退却了,但是上一个镜头那些官军呢??
去哪了?
死了还是撤走了?
白天的那个指挥官呢??
什么都没有交代,村长上一秒还和指挥官聊着,下一秒就歇斯底里的从烧着的门里跑出来了,这是分身术么?
再看看本片所模仿的《七武士》,同样描写一个小镇抵抗大量部队,同样在不同点之间的跳跃,却能让观众清楚战场上正在发生什么,战斗的过程从开始到厮杀到慢慢收尾,一目了然,这样才让人感到惊险刺激,而《唐朝兄弟》里只不过是一帮拿着片刀的白痴在一个空间错乱的地方晃来晃去而已,这也叫“很好的模仿”?
笑话,七武士3个多小时的片场,本片也就1个半小时不到,拍《七武士》那样的大制作,你杨树鹏还远没那个气概。
剧本更是稀里哗啦,黑泽明的武士片剧情上向来善恶分明,条理清晰,将美与丑交代的很清楚,他的片子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所塑造的一个个性格鲜明而可爱的主角,而本片里姜文一会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一会就强暴了良家妇女(罗娘),一会大喊“我们这么做是要救罗娘!
”,操,你自己比官军强多少,一会又暴起大杀村民,让人怀疑此人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剧本的开头结尾更是操蛋,我看了十分钟就知道开头那老夫妇和痴呆儿是谁了,弄一个谁都能猜到的倒叙有意思吗,结尾就别提了,整个一出对于人性的控诉,当然,你要玩深刻像《鬼子来了》那样没问题,但你看看《鬼子来了》拍的多沉重,你既然要表现如此深刻的内涵干嘛要拍这么一部搞笑喜剧呢???
挂羊头卖狗肉,拍的人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蛋,不能这么扯。
还有其他一些烂点,就不一一说了,狗屁不通的配乐,扯淡的台词让人无语,唯一值得一说的大概就是服装道具了,比起满城都是大馒头的时候有明显进步,刀也是比较标准的唐刀,但是追求真实也就罢了,干嘛搞的那么像日本服装,连胡军那个发型都是个武士头,虽说日本大化革新学习大唐,但也不至于照搬过来用吧,是道具师不思进取,还是导演想在服装上也“模仿”《七武士》一把???
最可恨的是如此的烂片,竟然还拿我大唐盛世说事,拿唐朝出来吸引票房,让人无奈,中国的电影人什么时候能真正把古代素材好好挖掘挖掘,研究研究,像黑泽明那样把古装片拍出内涵和层次来,而不是挂着祖宗的名头,套一身漏洞百出的“古装”,塞一堆狗屁不通的剧情来骗钱??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拍出比日本人拍的《敦煌》更出色的中国古代题材电影??
你可以侮辱观众的智商,但不要侮辱我们的历史!
你看,那些狗,却扮着人的模样像人一样去耕作;你看,那些匪,却穿成官的模样;你看,那头犟驴,却是墨守成规最终害人害己的奴才模样;你看,那两匹野狼,却像成为家犬最终被驱逐猎杀的模样。
而这个畜牲没畜牲样,人没人样的社会,正是当权者乐见的模样,千百年来至今依旧没有改变的模样。
村民无思想,盲从,不辩是非,只听发令,是为狗;官兵无法律,肆意妄为是为匪;里正,墨守成规,不辩是非,最后害了一村百姓,依旧执意杀人是为驴;两个强人,本该挥手离去,却留恋乡里和思情,是为弃野寻宿之狼。
片子虽学的黑泽明,学的姜文,也算是有人生百态,有自己的语言。
只是,张力不足。
镜头繁仄,节奏断裂,主题暧昧,年轻导演能犯的错本片几乎一样都没落下。
但其中如野草一般随意而顽强的生命爆发力对当下讲究公正的电影创作犹如一记重拳,它出格、张扬、有冲劲儿,天生反骨,绝非善类。
剪辑上全盘现代化,多中景和特写,根本没有长镜头。
快速变焦提升紧张感,基本上颠覆了观众印象中那个肥硕雍容的唐朝。
竹叶 桃花 萤火虫等简陋特效,更加强了影片的荒诞感。
从一个个唐代小民身上,看到了命运到来时人的矛盾,将人被“选择”二字拖累的境地刻画的十分充分。
在癫狂的外表下,具有合理的情绪线索。
这个时代不需要大师,却依然需要电影。
在火车上看《南方周末》,文化版首页留给了杨树鹏的《我的唐朝兄弟》,毫无吝啬赞赏之词,某位影届强人甚至评价,说这是他感觉的中国电影里将黑泽明风格转化最好的一部。
于是我也跟风进了电影院,才发现它的好不是一般。
导演说,我特别希望告诉别人,我们也有过那种诗人遍地走的状态.他在竹林的夜晚与薛十三陈六一起喝酒的那幕,拍出了盛唐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中的潇洒与安宁,成为本片最美好最理想的场景。
电影里的荒诞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叙事的手法,可是整个电影的背景放在了唐朝,那么如今看来再荒诞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了。
唐朝文化是历史的朝代中文化混杂最剧烈最成功的一次,以至于影响到大半个亚洲乃至于世界,因为它的聚敛爆发都是如此肆意妄为,不屑一顾。
任何一种张扬跋扈都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朝代。
这就给两个强人提供了厚实的温床,所以连抢劫都可以说的理所当然。
再谈演员,需要将侠气和痞气融合到极致的人,胡军和姜武具备了条件。
胡军本身的北方男人气质,而实际依然像个大男孩,顽劣与骄傲在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来。
姜武的傻气、朴实、农民般的思想干净,从《洗澡》到《空镜子》,而《别了,温哥华》里,亦看出了其倔强隐忍。
这样的人儿,在对着李白所说的“卖诗为生”时,才有可能不假思索一句“卖身辛苦啊”的话来。
就如导演所说,中国人的本性都不坏。
即使是貌似十恶不赦面露凶相的官兵,都在临死前求饶“一家老小”啊!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养成的习惯解决问题,在没有任何掩饰的情况下的表露交流,在进化到现在的理智的我们看来,难免荒诞。
电影里的人性是中国所固有的,长辈对晚辈,兄对弟,官对民……即使存在在临界点,无法用好坏来定义,却依然赋予了厚重的情感。
一部电影的荒诞里没有晦涩,而充满了人性与情感,这就是《我的唐朝兄弟》
府军比强盗更可怕,自称常山赵子龙之后的迂腐的里长明知如此,还是去请府军,结果村子完了。
“大唐律法”,李立群的演技确实不错。
做诗人很有钱途,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卖身太辛苦了, 卖诗为生,只要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喜欢,金银财宝就有了。
法大情大,您说了算。
荒诞的电影回味挺多的。
看完《我的唐朝兄弟》,很郁闷。
为什么郁闷?
因为我没看懂。
要是欧洲的文艺片,没看懂我也认了;一中国电影让我没看懂,实在是少见。
别误会,什么官即是匪匪即是官政治的隐喻现实的荒诞等等我也能说出一堆,但电影的细节安排上有太多我不能理解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任何电影的每个镜头安排都是有用意的。
即使是安排演员们无厘头的互砍乱杀,这安排也有其用意。
但这部电影有太多的地方我看不出用意。
最后我不禁开始疑惑:究竟是我理解能力太差,还是导演也不明白他要表达什么、如何用电影语言表达?
看豆瓣上的影评,文艺青年们一个劲地想502黑泽明、七武士,可是人家黑泽明好像不是这样的吧,人家黑泽明当年拍的可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片。
又听说此片的票房极为惨淡,有点替它可惜,不管怎么说我还支持电影形式多样化的,不希望国内银幕被张艺谋之流霸占。
其实胡军演这种轻喜剧挺合适,比他以前的那些角色倒更让我喜欢些。
开始两人的兄弟情感觉也不错的。
这片如果不那么想装X,而是老老实实拍,也许各方面成绩反而会更高些。
没看懂的片子,影评写起来没劲,就让我大喊几声吧: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服装道具像日本呢?
日本传统的服装、建筑、文字、器具等大部分都是跟中国学的,难道现在学校不讲这个了吗?
日本传统的服装、建筑、文字、器具等大部分都是跟中国学的,难道现在学校不讲这个了吗?
日本传统的服装、建筑、文字、器具等大部分都是跟中国学的,难道现在学校不讲这个了吗?
李白不是职业诗人!
李白的理想是像范蠡、张良等人那样,辅佐明主平定天下,然后功成身退,隐居山林。
对于写诗他就没怎么上过心,只是兴之所至随手涂抹而已。
只是他才气太大,随手乱写就是流传千古的佳作,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可不是成心的。
说他是职业诗人,简直跟骂人一样,小心人家跟你急:“你才是职业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职业诗人!
”
卖身太苦啊!
一句台词,两个匪徒,三种身份,四人恋情……匪是匪吗?
不是!
匪是侠,是(农)民!
官是官吗?
不是!
官才是匪!
民是民吗?
是的!
民就是民,那种愚昧的,背负着国家律令,想反抗却又无力反抗的民!
还有诗人呢?
诗人也就是诗人,卖诗为生。
“卖身太苦!
”“不是卖身,是卖诗为生!
”可是?
世间谁不是在卖身呢?
或许全片最不需要掩饰自己的,只有那个去长安卖《静夜思》的诗人了。
故事应该有爱情吧?
爱情?
那必须有!
鹦哥喜欢十三吗?
喜欢!
罗娘喜欢陈六吗?
未必!
那罗娘喜欢十三?
也许吧!
那为什么罗娘跟了陈六,因为十三死了?
或许十三没死,她也会跟了陈六。
自从《太阳照常升起》之后,中国大陆的电影已经没有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了。
也许几个月前还有一部让我小激动的《麦田》,可惜在《唐朝》面前它完全无招架之力,瞬间溃败……色彩很好,暗黄色的镜头让整部影片显得非常真实。
夜间一轮夸张的巨大的明月悬挂天边,凄美中带着一丝无奈。
演员很好,我认为姜文姜武兄弟比起国内某些所谓的一线演员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对于人物的塑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洗澡》中的傻子,《鬼子来了》中的马大三。
此次姜武出演的陈六是一个满身痞气气息的强盗,这对于本身就以痞气闻名的(姜文的痞气比姜武更甚)他来说,可谓是驾轻就熟。
相比之下,胡军饰演的十三却依旧没有摆脱大侠风范,整体而言过于正派,使得后期帮村名杀官兵时人物身份的反差变小了。
不得不称赞的是老戏骨李立群以及那帮村民,他们把作为村民所具备的懦弱、纯朴、愚昧展现到了极致,或许这部电影能成为我心中认可的好电影,有一半的功劳要归结于饰演村民的甲乙丙丁们。
故事很好,匪来了,劫了民;官也来了,意图强暴民女,于是匪杀了官;村民绑了匪报了官,官说民勾结匪,屠村,匪和民一起把官杀了。
最后匪死了一个,官和民几乎死绝,另一个匪走了。
40年后回来了,给他死去的兄弟扫墓。
村里又再度人丁兴旺,早已忘了旧事。
细节很好,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导演是用心在拍这部电影的。
两匪徒手中的刀,是陌刀和朴刀,并非每每看到武侠片中武士用的大片刀,而几乎是按照唐刀的模型做的。
夜间的时候,林间飞舞的萤火虫从来没有消失过,它们不管人世间生死,它们只是就这样安静地飞舞着。
诸多悬念,罗娘到底爱谁?
在我看来,罗娘是爱十三的,和陈六在一起的时候,她始终一副臭脸,而和十三在一起,她笑了。
陈六拿到财宝了吗?
其实他拿到了,之前的他和十三埋财宝的时候,包裹上有个铃铛,而后在长寿那见到了那个铃铛。
那是谁告诉他财宝在哪的呢?
其实十三死的时候想说,可惜陈六没让他说,但罗娘知道财宝在哪,十三偷换藏宝地的时候,罗娘在树林里看见了……这部片子,很是过瘾。
暴力与血腥,其实都只是点缀。
影片寓意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出现了:生命、浪漫、爱情、手足之情。
看片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应该是在笑的,搞笑的对白和演员到位的诠释有一种黑色有幽默的基调,无奈看到最后,心中是有一些抑郁的。
你会开始思考,人性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生存又是什么?
40年前的血雨腥风苦竹林的人们都忘却了,如今依旧是轻风、绿田、微笑的姑娘。
那?
死去的人呢?
一场争斗谁赢了?
很多人觉得民赢了!
我觉得都输了,输给了命运……卖身太苦啊!
人活着,哪个不是卖身,不同的是怎么卖以及卖多少钱罢了……
刚刚看了这个片子。
突然有种想说些什么的冲动。
于是上来注册,然后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来不打算给推荐的,看片子的时候,脑子就在想,这个片子,我要打多少分呢。
6.5分吧。
但是上来之后,想了想,还是给个推荐吧。
片子的风格不用说了,看过的差不多都知道是借鉴于黑泽明的七武士的东西很多。
有着明显的黑泽明印记。
诚然,现代的社会,是很难出现黑泽明那样的导演了。
实话实说,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娱乐至死。
老黑的七武士,既是商业片,也是一部充满个人印记风格的伟大的悲悯类型片。
武士的无奈,农民的劣根性等等。
老黑不是批判那些卑劣的农民,而是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去注视他们。
而唐朝兄弟没有这些。
真要有这些,那就不会打着贺岁片的旗号了。
但是没有这些,唐朝兄弟依然好看,但是……看着片中的府军们的嘴脸,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当代的某些城管和强拆队的形象,百年老村付诸一炬的镜头,更是让我想起了那位以火自燃抗争的妇女。
当里正纠结于情大还是法大的时候,也颇让人无奈。
忽然理解了疑似李白的出现,导演拍一部片子,让达官贵人高兴,于是才能有投资拍摄部片子。
导演的境遇并不比千年前的李白更好,于是相信导演是借助李白的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是一个聪明人横行的时代,我们不抵抗,放弃抵抗,不像第五代那样执拗的去讨个说法,连第五代的执牛耳者都打响了妥协的三枪,更何况他人呢。
那些传说中们的大师,死一个少一个了。
不做大师,你也做不成大师。
可惜,导演还是有些想法,至少这部片子不是那种只让你娱乐,至少它可以让你联想到现实。
这已经挺难得的了。
我个人很喜欢胡军,即使他的演技不能算是上等,但是他的形象实在是不错,更何况这种喜剧化的人物,刻画起来挺有难度的。
而姜武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当他扛着大刀出现的时候,立刻让我想起了七武士里的三船敏郎,那个曾经做过关东军伙夫的日本大腕。
也算是姜武的致敬吧。
李立群过去是个好演员,现在还是个好演员。
至于片中中国村民的形象,只能说很到位。
对于这点,鬼子来了,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
就先写到这儿吧。
客观地讲,这部片子是不值四颗星的,但是国产电影就不能用世界通用的标准来衡量,毕竟国情不同嘛。
就现阶段国产电影的市场现状来说,一部片子只要是有诚意,就可以至少给上三颗星了,要是再能表达出一些什么,就足以给出四颗星了。
没办法,我不是不想一碗水端平,可是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采用双重标准,总不能凡是国产电影都三颗星以下吧。
这部《我的唐朝兄弟》原名叫做《苦竹林》,个人觉得后者明显高出一筹,可是终于改成了前者,看出发行方对于市场的妥协。
因为这样的名字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历史癫狂喜剧,而国内的观众对于这一类型的片子还是挺买账的。
实际上导演是想拍一部严肃的电影,讨论一些关于人性、关于法与情的问题。
片中,兵不像兵,在村中欺男霸女、专横跋扈、草菅人命、无恶不作;匪不像匪,路见不平一声吼,帮着村民杀死了作恶的府兵,并且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村民倒正是该有的样子,胆小怕事、欺软怕硬、麻木不仁、见利忘义。
里正张口闭口大唐律法如何如何,可那不过是为自私和胆怯寻找的冠冕借口。
不知为什么,这片子让我想起了《鬼子来了》,也许就是因为那些懦弱卑微到令人发指的村民吧。
导演杨树鹏是个新人。
影片的节奏控制、镜头运用方面都有让人不那么舒服的地方,可是就像前面说的,有拍一部真正电影的诚意,有想要表达一些想法的意图,已经很不错了,比起那些功成名就却自轻自贱的名导,强之百倍。
本来就是冲着胡军去看的,这男人怎么看怎么帅。
姜武给我的感觉还是《洗澡》里面傻傻的样。
画面算漂亮。
剧情呢。。。
中间有些搞笑。
看完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临时性XX”事件。
故事由一个官兵看到女主,很突然的,很临时的起了斜念引起。
后面的事情很自然就是救人杀兵,惹下了祸根。
一个“兵”临时性XX了,他被两个强盗给河蟹拉,于是“兵的老大”“火长”(好象是这么叫的)出来了,要正法闹事者,当然他没搞定,所以更大的“老大”出来了,后面就不说了。
里面的一群愚民,就是村民拉,跟他们说又说不听,听又听不懂,都不知道怎么个沟通他们才能理解,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村里唯一会认字的“里正”(一个芝麻村官)还左右不分,按现在的话说,只抓别人的错,不理别人的好,说的好听是迂腐,不好听就是要讨好上面的。
他能眼看着自己的村民被欺负,装着听不见,看到这里,我就想用姜武的口气“呸”他一脸唾沫,不是个东西。
这话说远了,跑题拉。
哎,我也不想拉回来拉。
没有你说的那么差,没有他们吹得那么好。总之是不错!
虽然剧本简单和有深意,但因为导演水平 根本没读懂导演的意思 在结尾突然感觉到了年老时逝去的可怕 珍惜生命 珍惜身边的人
导演想说的话很多啊,只是碍于很多,语焉不详。
如果只看表面,这电影也就三星顶多了,但如果往里了看,我觉得五星很值。
中国年轻导演往往为某一个自认为绝佳的创意而去为这个创意刻意填塞剧情,结果导致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的走向总是为了完成导演的创意而生搬硬套缺乏逻辑性。所以优秀的导演很少有自己独立去完成剧本的。
敢问此片目的何在?
姜武好可爱,胡军好性感。对我来讲这部片是画面精致的B级片。
理解力有限没看出门道
超牛逼超牛逼超牛逼!!!!!!!!!!!!!!!!!!!
变种七武士.....从剧本到导演的也一般......姜家这哥俩都有这情结呀......不过有一点说的对~在野的才是最大的强盗........另外阎王好贱小鬼难缠~小鬼是真的该杀呀..........
镜头忽远忽今,忽快忽慢,看得人头疼,4分中结束。
法大情大,还不您里正爷说了算!很黑泽明的电影。
模仿鬼子来了的公知腔,政治隐喻得太刻意了。剧情黑色幽默感不够,镜头语言学《七武士》还不到位,人性情感浮于表面,制片人胡大爷这片扑得太理所应当了。
怎么看完了感觉就像麦田呢?不得不说很烂……
★★★☆其实想法挺好的,就感觉话讲了一半又咽回去了,导演功力还是不够啊
有点小好玩和小彪悍。但是叙事节奏乱呼呼的。村民有点过2了。整体不够好。动作戏竟然拍得比较有真实感和紧张感,这点不错。
欢乐官兵捉强盗。黑泽明+《鬼子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姜武胡军一人一颗
说实话,没太看明白,但是风格还算比较出挑的,胡军和姜武的表演也够流氓
畫面,設計都很有日系范er,劇情再來點就是一壺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