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
8分。
金成洙编剧、导演,郑雨盛、黄政民、朱智勋、郭度沅主演作品。
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提婆神恶战,但阿修罗也奉佛法,是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
《阿修罗》这个片名已经阐述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一切。
黄政民饰演的市长几乎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而郑雨盛饰演的刑警也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朱智勋饰演的刑警迷茫而不知如何择路,郭度沅饰演的检察官则为了办案正邪难辨。
片中几乎无一重要角色有明确的立场和身份,除了郑满植饰演的跟随检察官的刑警稍微正派,但他同样对自己的兄弟下过狠手。
故事简单。
市长要利益,刑警要生存,检察官要办案。
故事的高潮设置在市长指令杀掉秘书长后,秘书长的追悼会上,各路神仙到齐,所有人都要置对方于死地。
于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韩语电影在表达黑暗和腐朽方面不遗余力,而这正是所有电影人艳羡的地方。
故事从描写市长只手遮天开始,以一种黑暗的风格给电影铺垫。
前面部分实在太庸长,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就像是故事已经开始,但你却不知从何跟上故事发展,有故弄玄虚之嫌。
直至主人公被形势所逼,电影才给了观众聚焦的点,前面所花的篇幅都成了背景。
片中主人公游走于黑白两道,不是那种惊险刺激的情节,反而是令人有一种压力压迫使人喘不过气氛围。
主人公两面受敌,毫无安稳之言,而又因其爱妻之情使他得以有求生的意识,他逐渐步入不归路,精神疯狂的他早就已经处于亦善亦恶的灰色地带。
收藏了许久,因为疫情在家里的时候,找了个上午,认真的看完了。
剧情不算复杂,讲述的是男主在两股势力夹击之下,最后走投无路的故事。
虽然是比较老套的剧情,但是,讲述得很有逻辑,叙事节奏也很平稳,所以两个小时也看得很舒服。
几个老戏骨的演出,也增色不少,总的来说是很推荐观看的一部电影。
片中所涉及的,政治和黑帮,各种纠纷斗争,似乎也在向观众传递一个道理,这个社会就是地狱,只要你陷进去了,无论朝着哪里走都是越陷越深,最终沦为阿修罗手下的小卒,血流成河。
片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男主和小弟的这条线,原本是警察同僚,很要好,但是被男主引进到市长身边之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陷入了利益纠纷之中,在魔鬼的怂恿下,相互残杀,但最后时刻依旧不忍,只是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生存,迈出了那疯狂的一步。
所以,是环境把人给影响了是么?
看得也是难受,暴力血腥镜头直接粗暴,直击面部的打法真的看不下去,太有痛感了。。。
然后说这部电影主题,简直是黑暗得无边了,没有任何调剂,结局简直。。
看得我目瞪口呆,真的是极其惨烈崩坏,不仅是生命,道德底线人性全部崩坏,只能用相互毁灭的形式来收拾,可能真实得让人难以接受。。。
人设上简直是星光熠熠,六个男性演员也都算是各具特色,演技爆棚的演技派。
每个人物坏都坏得各有特色,黄政民坏得明目张胆彻头彻尾;郑雨盛坏得很有分寸感,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也是表现不错;郑万植相对来说算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角色,忠心的打手,最后颇具悲剧英雄色彩;竹竿的小配角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市井小混混,直来直往的无赖。
比较凸显戏剧效果的两个反派:检察官角色的郭道元,站在正义一方,为达目的还是不惜手段与胁迫,如果说这些还能从某种程度上视为逼不得已,最后的为保命而丧失底线与尊严,真的真实得太难看;金智勋的角色也是前后转变最大的,从一开始少不更事单纯的小刑警到后面的冷血杀手,让人感慨诱惑面前人到底有多脆弱,环境的影响力太大了,等到清醒的一刻,才发现为时已晚回不了头,这个人物是最贴近普罗大众的吧,有时候能保有着基本的善良与正直,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还未受侵害,是因为我们没有机会经受诱惑的考验,但愿这般诱惑永远不会来吧!
这片子不看到最后,你根本爽不起来。
前期无间地狱,后期无间地狱中展开修罗场。
主角就在其中煎熬。
像是钢铁终于到达了熔点,最终毁灭了一切。
电影全片弥漫着压抑又疯狂的黑暗气息。
仿佛深渊中极恶之兽伸出触手一步一步将人死死束缚脱不开身。
有个声音在主角脑海回响:来吧!
来吧!
拥抱死亡!
拥抱解脱!
最后的最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剩下。
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
解决他,解决他们。
你想得到安宁吗?
不知是否是由于心情和环境的因素,整体看,还是十分不错的,人物的张力感很强。
情节设置合理,冲突安排有节奏感。
最后的结局,是个合适的结局。
只是为什么可以很好完结对手,但在许多影片中总是要给对手留下机会?
为了结局而得到的结局?
同时口袋里的几枚子弹是什么意思。
最佩服市长同志,在自己的戏中的头上一刀,甚至是最后废掉一只胳膊。
检察官的生命诚可贵,其他无所谓。
???
看完真是满脑子问号,导演想表达什么想要拍出一个什么电影?
本以为卡司还不错感觉拍出一部屎出来。
郑雨盛为什么从头到尾都被威胁从头到尾都被各种挨揍,朱智勋到底是什么人设为什么宁愿相信这狗市长都不相信男主啊,警察和检察官打男主打的真狠啊,以为是什么狠人到最后让市长团灭了甚至还跪地求饶,男主血条真厚啊,而且男主人设我也没看懂双面间谍在这是玩啥呢莫名其妙,是导演剪辑的有问题吗,从头到尾都是莫名其妙讲的所以就是检察官想让男主录到市长犯罪证据?
那也别搞出这么多莫名其妙的情节出来好吧_,真让人看不懂了,所有人的人设都很不理解,最后的大乱斗也乱的很,朱智勋真的想杀男主吗,你看就不想啊,那为啥男主让你跟他走你不走,而且能走为啥不早点走啊,男主还反杀了?
为啥这么拍啊,就是想让所有人都死光是吗,好久没看这么烂的电影了感觉
(文/杨时旸)伴随着朴槿惠事件的发酵,在这个当口看到这部《阿修罗》确实会产生某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韩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题材因为对于政坛腐败和黑暗的大胆书写而迅速崛起,备受尊敬,而后不久也因为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呆板,而陷入自我重复。
这部《阿修罗》却在一片疲软的政治揭黑片中独树一帜。
从讲述方法上看,它并非关注那些对幕后交易的呈现,其实是直接侵入了已经形成的黑暗现场,把一切的后果敞视给人们。
“阿修罗”是对这部电影场景最精准的描述——一片人与人殊死搏斗的地狱之景。
人们陷于其中,被欲望驱动,为生存而战,以死亡告终。
这部电影的很多镜头会出现俯视视角,尤其整体呈现那座小城破败的街区时,白天显而易见的苍凉和夜晚隐藏的肮脏,真如地狱的标本与模型,虚妄又不知为何,也不可言说的原由,推动着人们奔赴死亡。
而这些人似乎都觉得这你死我活的战役是他们通往希望的唯一道路。
作为旁观者,最初,我们或许会觉得他们不过是被欲望一叶障目,但最终,人们就会慨叹,谁又不是如此,只不过自己结局没显得那么惨烈和夸张罢了。
在生活中,谁不都为了生存而搏杀。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修罗场也成了人间的隐喻。
所有人都如蝼蚁,不知所终地在生活的迷途中奋力攀爬。
像所有这类韩国电影一样,故事主体无非是政客和检察官的对决。
市长朴成裴为私利无所不为,警察韩度京为了利益,也为了能救自己罹患癌症的妻子,成为了朴成裴的帮手,而特殊检查部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秘密调查市长朴成裴的犯罪活动。
最终,所有人陷入了一场恶斗,没有胜利者,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义的、邪恶的,殊途同归。
在死神眼中,这不过就是一场不值一提的收割。
这电影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某些苍茫又眩晕的不可言说的况味,就是因为它一直在叙述冥冥之中的宿命。
客观地讲,相比于它的剧情和故事,《阿修罗》氤氲出的幽暗气氛,打斗镜头,雨夜追车,以及让人惊喜的优质配乐,都更加令人赞叹。
从某个角度上看,导演金成洙或许就根本没有想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构筑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上,而是让人们直接置身于一个犹如修罗场般的现实之中。
一切都无端,无因,人们就不明就里地开始生死相斗,像被无形的力量操纵。
这电影遍布脏话和暴力,一句句重复的脏话抖落着每个人虚弱又只得强撑的内心。
《阿修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故事中没有“好人”。
市长朴成裴自不用说,他从来就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做策略和手段,不过是为了更简便地抵达财富,“这世上谁不爱钱呢?
”他这样质问正在调查自己的检察官。
刑警韩度京为了私利主动沦为腐败者的帮凶,无论他是为了欲望还是为了给妻子治病,但他所做的已经走得太远;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他最初是一个胆怯又单纯的小伙子,一切都想按照规矩去办,原本,韩度京为自己,也为小弟的利益考量,让他从警队退出去了市长的安保团队,但瞬间,文先模就黑化了,他被利益刺激,变得疯狂无比。
肆无忌惮地为市长铲除敌人,甚至铲除身边变得无用又危险的自己人;而以绝对的正义者出场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最后的血腥一幕之后,变得瘫软和顺从,他拿起了刀想砍向自己的同僚,只为了获得让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这一切人性的畸变之后,韩度京突然显得算是最有道德感的一个,他一直想退出但不得,“我太累了。
”他说。
他劝诫已经沉迷于权力场和欲望的小弟文先模,自己在市长和检察官之间进退维谷。
他介入得最深,但其实,内心却一直残存着某些善良的质地。
当所有人开始失控,韩度京却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至少,他还懂得恐惧和害怕,对某些事还心存敬畏,而其他人都在比赛着疯癫。
《阿修罗》结尾那场血腥高潮让影迷们直接联想到《黄海》以及港片的辉煌时刻,那场砍杀成为了人间地狱的真实写照;最终,人们已经忘了为什么自己沦落至此,成为了被本能驱动的动物。
那些悠缓的爵士乐在打斗之中伴随着喷溅的血雾弥散开来,梦幻又残忍,它形成了一种抽离的视角,让人们仿若飘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见证着生死无常。
所有的豆瓣评价都带上了面具,已经没什么参考性了。
我说一句。
不错的电影。
字数。。。。。。。。。。。。。。。。。。。。。。。。。。。。。。。。。。。。。。。。。。。。。。。。。。。。。。。。。。。。。。。。。。。。。。。。。。。。。。。。。。。。。。。。。。。。。。。。。。。。。。。。。。。。。。。。。。。。。。。。。。。。。。。。。。。。。。。。。。。。。。。。。。。。。。。。。。。。。。。。。。。。。。。。。。。。。。。。。
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老男孩》,看了好多遍,无论怎么看,都会让我得到审美的满足。
在韩国电影迅猛发展的那几年,我们看到了《野蛮女友》,《双面间谍》,以及后来出现的大批新类型电影,通过韩剧,中国人对韩国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交流方式,文化等都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
观众对韩国电影的信心越来越强,韩国电影这个招牌也越来越响。
但是新鲜劲过了之后,观众还是逐渐厌倦了转瞬即逝的韩国类型片,对韩国电影类型的追逐停歇了下来,事实证明,我们最终还是想要真正刺激灵魂的东西。
我在这里就不具体说电影情节了,以及有关情节的评论,想看的话就找找其他影评或者百度。
我要说的是《阿修罗》何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优秀作品。
首先,两难;其次,韩国;最后,真实。
余秋雨写的《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一书中,有关于伟大作品的一些特质的介绍,其中我非常赞同的是“两难”的特质。
一部伟大的作品的故事内容、结局,一定是两难的,这绝不是某种公式,好像任何作品的结局如果都变成两难的,就一定是伟大作品,绝不是这样,两难和伟大的结合还要有“真实”的故事载体。
还是那句话,刺激灵魂,只有直通灵魂的故事,才能配合两难的结构,这样才能刺激灵魂,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
《阿修罗》这个名字就和影片的故事非常贴切,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黑白两个世界的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常人看不到的,而这灰色地带里所发生的事情决定着我们能看到的黑白两道,老百姓能看到的是有些人被判入狱了,某个商场停业了,某个房地产项目开发了,某些官吏任免了等等。
这个灰色地带就像是阿修罗的世界,一个充满无休止的征战的恐怖世界,在这里有没完没了的仇恨,让人愤怒的理由,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一刻歇息。
影片主角韩度京就是在这个世界里最繁忙的一个人,他夹在朴成裴市长和检察官金车仁之间,没人在乎他的利益得失,他被所有人都有韩度京的把柄,他就像一个木偶,被两个人控制着,左右为难。
但是韩度京并不是阿修罗世界在本片里唯一的成员,其实所有三大阵营:韩度京、朴成裴、金车仁,以及和这些人混饭吃的手下,都是陷在阿修罗世界里的人。
每个人都有进入灰色地带的理由,主角韩度京因为自己患病的妻子,他需要钱给妻子治病;市长朴成裴就是为了权力,在权利谋得的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罪让他也陷入到阿修罗当中;检察长金车仁比较模糊,他是自己世界的头,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团队,国家赋予他的权利又可以对上到市长下到平民随意羞辱,但同时他由于来自上级的压力,或者说尊严的威胁,还有最后生命的威胁,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金车仁是非常典型的黑老大心态,装*了一辈子,最后死在了不该装*却硬着头皮装*的事儿上。
其他两方在阿修罗世界里的纠结,影片并没有过多强调,作者让市长和检察官在大多数时间看起来是高高在上的施害者,特别是市长,他到最后死之前都很骄傲。
阿修罗世界唯一最直接的代言人应该是韩度京,观众在他身上感受着强烈的压抑感。
当一个人开始运动的时候,必然会留下痕迹,这个运动如果很光彩,它就会让人自豪,如果不光彩,就会让人蒙羞,但问题是,痕迹不会消失。
韩度京作为警察,暗地里为朴成裴做着肮脏的勾当,罪恶劣迹可以斑斑,而这些犯罪痕迹或是故意,或是意外,迟早都会回来找他,“迟早都要还”。
就像我们大学老师评职称,写论文,搞科研,可以选择努力读书,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写优秀的论文发表,但是非常难;也可以选择花钱直接找别人代写,一切花钱代劳。
但是当你要还债的时候,你已经是某某高级单位的教授、主任,一切归零,名誉扫地,晚节不保。
韩度京在片中被无数的债追讨着,修补罪行越补越多,最后搞得从上到下的人都可以要胁他,当观众将自己的立场投射到韩度京身上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这一点,导演做得非常成功。
唯一让观众在韩度京身上感到轻松的时候,就是他在医院里面对妻子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算处在一个正常人的世界里。
韩度京使影片里带领观众进入阿修罗世界的引路人,也是是一种陪伴观众经历阿修罗的人。
有一部轻松一点的韩国电影也有一个这样的折腾的人物,就是2014年的《走到尽头》,为了隐瞒一场意外而来的肇事事件,主人公带着观众经历了一些列紧张刺激的补救行动。
看完了《阿修罗》,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轻松一下。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因为各种原因进入到阿修罗的世界当中,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小鬼,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以为跟着大哥混着黑白两道,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年轻人形象,这种人大量的存在于现代社会,不知跟谁学的生存之道,好像他们做的一切都有借口或合理的解释。
贪污腐败、替人消灾、落井下石、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等等。
他们自认为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但却忘了实际上是被环境逼上来的,年轻人的傲气让他们故意不承认自己是被逼的。
而他们对接下来的后果实际上全然不知,却又装作很清楚,“大不了一死”,“大不了进去溜达一圈”,对于这些只是听说过的后果,他们在潜意识里也只是故意回避,用“大不了”来壮壮胆。
文先模每次杀人的那种紧张,被认同后的复杂心情,尝到甜头时的得意,到最后无法下手杀了大哥的那一刻,还是暴露出他根本不是个混社会的,他就应该当一个好市民,正经工作,正常生活,但怎么办,他回不去了。
罪,就是这样吞噬了一个年轻人,而他们竟然还自责的认为全是自己的错,是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下场。
专门替韩度京处理脏活累活的鳄鱼,是一个瘾君子,不知道韩度京靠什么来控制他,反正对韩度京百依百顺。
但是任何人都有痛苦底线,有利益极限,人最大的威胁就是生命威胁,韩度京也许用长辈的气势、毒品、人身自由来控制鳄鱼,但一旦生命受到威胁,谁也不会对任何人或事忠诚,特别是在阿修罗世界里。
鳄鱼很无原则,他就是个垃圾,没有任何价值,看电影看多了,这种人物的形象也看得多了,但是想想,他也是个人,本可以很有价值,却成了个垃圾,社会确实很可怕。
殷忠昊、泰秉兆等人,我觉得在影片中起到的是调节作用,没有什么深度,就像是路人甲路人乙,必须要有的点缀。
如果所有人物都那么复杂有深度,观众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观影的效果也不好。
再说,对于体会不到人物设计的深刻用意的观众来说,这些人物的存在对叙事的顺利进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跟着检察长金车仁混的一些公职人员就是可怜的倒霉蛋,他们坚信不疑的国法最后出卖了他们,当然出卖他们的不是法,而是代表法律的领导,他们在是毫无选择地掉进了阿修罗里,当金车仁向市长大人表忠心的时候,可怜的车胜美才知道害怕,她甚至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影片的主体内容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黑暗政治、黑社会,韩国在这类题材上的作为显然走在了亚洲国家前列。
从一些表面的事实来看,韩国人对政治的关注度是很高的,有些甚至是狂热的,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在首尔市政厅门口就会聚集大群的民众示威游行,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骂总统、骂政府,反正是几乎天天都有的事,当人们坐在饭店里吃饭,谈论政治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谈论时的一本正经,他们绝没有把谈论的事情当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玩笑,他们是很认真的。
所以,黑暗政治题材的电影在韩国是很有市场的。
《新世界》、《与犯罪的战争》、《局内人》等等,都是经典的黑暗政治电影。
最后,来说一说民族狭隘性。
很多韩国电影毁就毁在这上面,本来很好的作品,加了那么一点点民族自豪感,结果全毁了。
战争片、历史类的就不用说了,有些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灾难片如《海云台》、《摩天楼》,那是必然会有的。
还有一些影片,比如《恐怖直播》、《隧道》,看起来没有是吗?
但是我们来看看影片中的敌我双方,就能辨明他们都代表什么。
恐怖直播的反派并不是爆炸案的罪犯,而是经常被黑的政府,还有一个反派很重要,就是电视台。
而正面形象是比较模糊的罪犯,以及主人公尹英华。
再看看《隧道》,反派还是政府,至于那些摇摆不定的百姓,他们只是无法选择,面对现实合情合理地做出了反应罢了,而正面形象,英雄,就是那位一直坚持救人的金大庆。
这两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记住,他们在整部影片当中都处在和其他人一样的意识形态中,角色设计上并没有给他们足够多的反常理由,而这两个英雄却能在关键时刻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也可以说对抗他们平时的自己。
没有足够的英雄人格培养,却做出了英雄的事迹来,当观众接收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对角色在英雄素质方面的空缺只能通过脑补,而这脑补的内容就是民族自豪感。
简单来说,就是本民族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不奇怪。
如果电影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观众就会自己找个解释。
当然,编剧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宣扬民族自豪感,但是他们这样设计人物自然和观众一样,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编剧也是生活在韩国的人嘛,他们和观众之间是有相似的价值观的。
韩国的民族狭隘性,我想中国人应该很清楚,但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人也一样,只不过方式不同。
高晓松有一句话非常贴切:本民族最牛*,本民族最委屈。
诚实一点问问自己,作为中国人,是不是也这样?
2008年前后闹得沸沸扬扬的“端午节”事件,以及类似的各种杂七杂八的所谓韩国意淫事件,虽然后来证明都是假的,韩国人都不知道端午节是什么,也从来不过端午节。
但是如果是真的,也不奇怪。
回想中国人自己,借用一个很可能没到过中国的马克•波罗(至少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往欧洲带回过任何有价值的来自中国的东西,不知道中国人是根据什么神话了他),恨不得把欧洲最重要的发明全都收入中国账下,先不管是真是假,我们自己的心态骗得了别人但骗不了自己,非常希望马可•波罗的传说是真的,非常希望那些世界级的发明都是源自中国。
还没感觉吗?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日本人的由来”,是不是能够充分证明中国人的意淫心态。
好了,别人不知道,自己人还不了解吗,一说这些又感觉羞羞了,无地自容了,要骂人转移话题了。
其实说这些就是想强调民族狭隘性在东亚这些国家文化当中的分量,我们今天说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当中就存在非常强烈的民族狭隘性,而且作为中国人去观察和研究韩国的民族狭隘性,是没有心理障碍的,因为说的是别人嘛。
当民族狭隘性在韩国电影中出现的时候,作为非韩国人的东亚观众,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说白了,就是很厌恶他们动不动就“本民族最伟大”的架势。
西方观众可能差一点,东亚观众对此非常敏感,是因为东亚人的民族狭隘性都彼此彼此,都有“本民族最伟大”的态度,所以我们比西方人更容易察觉其他民族夸耀自己的成分。
我们可以从东西方早起历史题材电影中看到这个区别,西方历史电影往往能比较客观的叙述事件,而且影片传达出很强烈的和平呼声,他们的优秀战争电影往往是两难的结局,观众感受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作战双方没有赢家;而东亚战争电影则明显带有美化本民族在战争中的形象的趋势,敌我划分非常明确,东亚战争电影比西方战争电影更刺裸裸地履行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责。
民粹主义真的是一个又危险又坑爹的思想,日本、德国法西斯那还用说吗?
还记得《壮志凌云》吗?
美军要不要太屌啊。
所以自吹自擂那就流给自己听,外人不会听你吹牛装*,更何况你要求人们花时间和金钱来承认你比他们多优秀。
丢掉民族狭隘性吧,不管是做电影的还是看电影,这东西真让人恶心。
get不到什么点
最后应该正不胜邪才对啊
血战殡仪馆
一部不愿意看的片,简单粗暴,暴力血腥,看得浑身肉疼。一个性格倔强的小强,一个唯利是图的黄政民,一个满口所谓的正义,实则利益驱使的检察官,一个误入歧途的小白,
带着小弟去游戏,结果小弟却当真了入戏了,结果成为对手,本来都是棋子却变成了狗咬狗,除了一地血什么也没有留下。这个狗咬狗的游戏就叫政治。
一群狗咬狗的疯子。演技也是太可怕,尤其黄政民。
剧情进展的莫名其妙,里头全是神经病,细节根本经不住推敲,这么多好演员拍了个这种烂片,失望透顶
棒子电影尺度很大,全程无尿点,节奏挺好的,最后结局拍的也挺好,有点港片的感觉但是是高级港片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全员恶人全部惨死,一切都是天注定。
莫名想起“狗咬狗”,活得像狗的主角,活得像狗的一群人
简单粗暴的犯罪片,非常暴力,极致癫狂,够爽!全片基本没有绝对的好人,就是喜欢这种罪恶都市的题材,做人可千万别太相信自己的人性。结尾近40分钟的殡仪馆戏全程高能,文戏动作戏都很过瘾,就是大反派有点话唠,不过黄政民,郑雨盛,郭度沅,朱智勋等人的演技实在很够看,郑雨盛最后的表演让我想起了《野兽刑警》中的黄秋生。本片绝对适合所有纯爷们观看!
。。。?
稍微拖放看了一下,感觉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说话很多,需要思考的影片吧、。
那么老婆的手术结果怎么样啊
必须好看啊,郑雨盛稳稳的
地狱空荡荡,恶魔正在人间游荡,最擅于用浮华诱惑热血的少年、用恩义击溃嗜血的汉子、用权欲掌掴冷血的男人。韩度京跟文先模扭打在一起,昨日把酒多酣畅,此时拳头的力道就多绵软。曾跟着屁股说哥怎样我都挺你,炫耀第一次穿上剪裁合身的西装,却在追悼会的血战中,沦为这场修罗地狱中无足轻重的鬼符。
为了黄叔和郑雨盛第一时间看完了这场狗咬狗的血腥盛宴,可惜电影里的大部分场景都是为了暴力而暴力,用力过猛反而欠缺了一种说服感,虽然混乱癫狂,看的也很爽,确实缺少真实的力度。和《新世界》《卑劣的街头》等早前佳作一比,差距立现。ps:灵堂的群杀戏拍的简直逆天了。。。
这片子。。。除了西八和打架,剧情能浓缩到十分钟内。。。感觉韩国此类暴力快感犯罪片也快到了玩腻的一天
这部电影看得我很气!!前面节奏拖沓到我快昏过去了!!简直把这部电影毁了!但是!!暴力场面五颗星!!太血腥太卧槽了!!最后半小时吓得我快瘫痪在电影院了!!一屋子的人全他妈死的好惨啊!!强烈推荐!!!
狗咬狗一嘴毛啊……HD 720P 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