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送你一只烟斗。
或者一副眼镜,一块手表,任何可以随身携带的东西。
当我们老去,当时间最后只留下你,和那些挂满墙壁、堆满边桌的照片里的安静笑颜,当生命的尘埃如海洋般淹没了我们的积木小屋……或许还有那么一件物什,会偶然地引着你,下潜到记忆的深深海底,浮想每一个属于过去的场景,回忆起我们一同经历的点滴。
在那一天,请为我也斟一杯酒,用你喜欢的方式,庆祝这一生的美好与忧愁。
那些深埋在褪色小屋中的美好,即便是不停翻滚的海水也带不走,就固执地守在那里,总有他们的意义。
只看海报就被吸引住了,泛黄的柔和绿色调,不清晰,一个歪歪扭扭的小房子,不张扬,不焦躁,就是安静的在那里,轻柔的对你说:“来吧,如果你想听一个故事,不不,你不要抱太大希望,这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这甚至不算是一个故事,这只是一些记忆,你还想听吗?
”没有人可以拒绝如此温婉的邀请,就像影像中的老人无法拒绝那只老烟斗。
两只红酒杯清脆的碰撞声把你从这个老人的记忆中打捞上来,你眼眶湿润的一笑:这确实不能算是一个故事,这只是一场经历,掺杂着海水淡淡的咸味,就像你被感动时舔到嘴角旁眼泪的味道。
这场经历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可是,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海水早已将你浸湿.你要烘干它,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就如同此刻依旧沉浸在其中的你我。
这是极少数先听了OST才看的短片,始终还是爱它的调子多一些。
仿若倾诉一般的旋律,在昏黄暖暖的色调里铺开,细细讲述她不在的日子,这世界是怎样平淡而落寞的风景。
记忆的碎片与萧索的残城堆砌在水波深处,她弯腰俯首的悸动划开他心中涟漪,阳光为她伴女儿蹒跚学步的剪影镀了一层金色,他的睫毛却在时光的荏苒里冻结成冰。
踏过布满积尘的时光走道,揉着微湿的眼,指缝间又一次见到那棵老树。
他叮咚的浅笑应和她微醺的双眸,夕阳通透而绵情。
还有那间执手堆砌的小屋,眷恋与甜蜜悄无声息从痴望的眼神与碰杯的浅脆中流泻成秘密。
谁知,终归还是争不过时光。
一绵延,便是一世的绝期。
一直都会想,如果有一日真的遇见可以执手的人却不能拉手过奈河,到底谁先离开这个世界是比较残忍的事情。
看几十年对方的皱纹,听几十年对方的罗嗦,吵几十年的架,拉手走几十年岁月的风景。
然后的然后,是丢下他,还是一个人留下,接受[左手边,你的右手已不在]这种事情。
爱一个人,所以希望他可以长久的活下去。
爱一个人,所以宁愿残忍被抛下的是自己。
很多矛盾,理由不过一个爱字而已。
终归谁成为贪图的人,固守她所有留下的痕迹。
于是他便日复一日坚守。
一个人钓鱼,一个人吃干涩的晚餐,一边面无表情的看笑剧。
日日像堆砌积木一般加固漫漫水泽里他与她共同摞起第一块砖的地方。
积木随水面高涨,唯一不可丢下的是那些旧日相框,仿佛那是回忆的积木,轻轻一碰触便可溃散于时光里。
最动情,是他在沉寂的水底,凭自举杯,与她隔世的对望。
最动听,是他捞起昔日酒杯,细品微醺,与她共享的清脆。
题外。
终于在法国同学的逼迫下看了这部片子,大概是之前被他传的过于神奇,加上OST的底子打得又太好,怀着过分激动的心情点开短片,泪水却如何都流不出来了。
总归不应在想象里把一个事物定了过高的等级,期望高的离谱,离失望自然也就差不了几步。
伪小资的久了,对这些洋溢着回忆或者温情的调调自然加了不少的免疫力,但谁又没有那么些暖过或伤过的时刻,谁又没点儿分分合合过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又一次不对号却入了座。
在和片中一样温婉的午后把这个rmvb循环了一遍又一遍。
温婉的旋律,质感的画面,加上不难共鸣的故事。
世界也轻易就喧嚣殆尽。
它给我一个借口在这个午后偶尔想你,或许也不是坏事情。
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法语的片名印象派的画面梵高的色彩音乐盒般的配乐没有语言只有表演起初那个又矮又胖的糟老头淡然无味的生活让我丝毫没有兴趣看下去然而在他去寻找掉落的烟斗时却让我大为感动随着他每一层的下降那种莫名的感动伴着泪水也慢慢的沉淀下来每下沉一层便是一段回忆揭开记忆的封尘那张旧床上曾经趟着陪伴他一生的人那张沙发上曾经留给他家庭的温馨在那个客厅的墙上曾经摆着女儿的结婚照在那个餐桌旁有女儿儿时的顽皮在那扇门外大树下有童年的天真青年的羞涩爱情的甜美在那张桌下躺着曾经“与君共饮”的酒杯曾经的曾经只有一间小房两个人一张桌子两个酒杯一起筑房曾经的曾经现在都已不再剩下的只有自己和那个摆在那里的另一个酒杯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cheers!让甜美的回忆伴我慢慢变老...
每一天,你捕捉鲜亮和灰涩,收集或炙热或凉寒的眼神,你在耳廓涂抹海浪般的笑声,在眼际开出绚艳的花朵。
在尘埃里把悲伤写成顿挫清壮的文法,在空气里与狂热的澎湃心绪共舞。
一日复一日,如积木一般,你垒砌的记忆之城堆成挺拔。
时间是疯涨的潮。
一步一步淹没过去。
你匆匆忙忙跨至现在,神色慌张端望远方。
你依然会在夕阳里出神,依旧喜爱怀想彼时温媚光线里的荫翳葱茏。
旧旧的昏暗的颜色。
不足一刻的时长。
水波一样婉转轻悄的配乐。
没有台词,没有多惊艳的铺陈、想象。
只这样娓娓到来,娓娓道来。
《积木之家》。
触景生情,触物伤怀。
记忆深处,有你珍藏着的最宝贵的宝藏,是蛰睡苦梦里鲜亮的痕,如歆长花梗中的琼露,似璀璨花骨里的嫩蕊,每经碰触,风干的心便渐湿润。
它们被尘封在底处,在夜的黑灰里闪亮,有清冷的温度。
你看见另一个的你,另一个,在微笑的你。
不要着急得跨到远处,偶尔停下来,拈花微笑。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老旧画册的暖黄色调里,合影相框挂满了墙壁。
老人在摇椅上独自抽着烟斗,房间里飘满落寞空气。
他打开地窖的小铁门,拿起钓竿垂下淹没城市的深蓝水面。
海潮,鸥鸣,吉他,竖笛,近藤研二的配乐在这一开篇里晕染出哀伤氛围。
平凡一天傍晚,老人对着电视独食独酌,如同许许多多孤单的傍晚。
清早起床,水面又漫涨过小屋。
老人习以为常,添砖加瓦,垒高他的积木。
这工作他已重复过十数次。
积木已然垒的那么高,和他一起搭积木的人却早已不在。
搬运家当,伴随数年的烟斗沉入水底。
老伙计始终顺心顺手,老人舍不得,买了潜水服回到旧房间找寻,却无意中打开了回忆之门。
拾起烟斗的一瞬间里,过往如触电般开启。
那瞬间像冰雪消融,像花苞绽放,像幼雏破壳。
一扇一扇的铁门被打开,一层一层的旧房屋被探访,一盒一盒安眠着的回忆,被重见了天日。
沉入越来越深的冰冷海底,倒叙般迎接他的是越来越真切的温暖回忆,让他不停下潜,欲罢不能。
为他拾起烟斗的老伴儿,卧病在床弥留之际的老伴儿,与儿孙全家福的合影,从初见女婿到婚礼到刚刚及膝的爱女远游再到女儿出生的画面,一晃而过。
站在海底,他想着他青梅竹马的妻,跟他并肩一砖一瓦筑起了他们的家。
饭桌上,他们碰杯,相视而笑,的曾经。
不知有多少人如我曾担心他会沉浸回忆愿意就此埋身海底。
然而回忆竟也支撑着他浮上水面。
晚饭时,他与往常一样拿出红酒,却摆上两只酒杯。
温暖的灯光下,他与忆中人干杯。
吉他再次响起,影片戛然。
音乐中少了哀伤,多了些许轻快。
老人的生活继续,平和安稳。
看完短片后我最大的感想是,这是一个多么积极乐观热爱人生的孤寡老头儿啊!
其实如果看过同为加藤久仁生和近藤研二搭档的或る旅人の日記,由平田研也担当脚本的此片无论如何不能算的上是奇思妙想。
但比起某旅人日记那爱丽丝游仙境般天马行空的想象,积木小屋则显然在人文关怀和积极意味上更胜一筹。
这就好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虽然故事单薄剧情牵强,却仍凭着刻画孟买最低下阶层肮脏可怖的境遇吸引眼球,由以此展现出的当今印度种种社会问题宗教冲突博得关注,借助富于冲击力悲喜交加的结局宕人心魄,从而大获全胜。
而想象一下,如果这两部片子没有给观众交代下一个存留温暖希望的结尾,又能否最终抱得小金人归呢。
换句话说,积极信息永远是主流声音希望传递,或者说灌输给大众的。
回忆积木屋,很喜欢这个中文译名,传达出了日文原名つみきのいえ(积木之家)和法版译名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积木小屋)没有表达出的信息。
回忆、积木、房屋,这三个在我的定义中尚属暖色调语义的词汇,拼合之后却生成一个略带伤感气息的意境。
被海水渐渐淹没的城市,就像被时光渐渐湮没的人生。
一团团回忆被小心装进盒子,层层垒高,年头渐远,便不再触碰。
直到有一天的到来,如同一个烟斗的契机,记忆井喷。
执谁之手,与谁偕老。
所谓睹物思人,当身边的人相继离去,独自存活下来的,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抚摸着那些附着回忆的物件,心中定然温暖与悲凉杂糅。
而我自问并没有这般强大的心灵。
文/阑夕 http://blog.sina.com.cn/foxshuo当看了《魔术师和兔子》,我认为皮克斯能够将本届奥斯卡的两项动画奖项都囊入怀中。
当看了《章鱼情侣》,我用了很久才将思维从那希腊风情的美丽建筑群中挣脱出来,我觉得这部向《海底总动员》致敬的动画短篇应该能够拿到最佳动画短片。
当看了《洗手间的爱情故事》,我认为俄罗斯人用简单的线条加上温情的幽默勾兑而成的这部动画短片将是一匹黑马。
当最后的结果出来,是当初错过观看的《回忆积木屋》,一直有些不服的感觉,认为这是本届奥斯卡的一个冷门。
带着这样的成见,看罢《回忆积木屋》后,甚至都没有时间来自责武断,只剩下感动沛莫能御的洋溢了全身。
日复叠砌的房屋就像孩童手中的积木,歪歪斜斜的平地而起,每一层都寄存了一个时间段的回忆,即使深埋水底,却终究不可磨灭,随着老人为了拣回那只用习惯了的烟斗而穿上潜水服逐层下潜,我们以倒叙的方式回顾了这位孑然一身的老人的一生,他亲手建起草原上的小房子,随着水平面的上涨而砌起一层又一层,随着积木屋而一起变老,带着那些日渐沉重的记忆。
那些过往,已经无法再次回来,就像老人的潜水呼吸器里不断喷薄而出的空气水泡,这些水泡不断上升、上升,直到涌出水面,骤然破掉,就如同在影片末尾,老人对着自己的过去干杯,“哐啷”一声,回到现实。
《回忆积木屋》让我想起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老无所依》——仅仅是影片的标题而已。
这部动画短片的作者是加藤久仁生,日本新生代动画导演,名气并不大,由于年轻,其作品也不多,但他做到了但凡由他出品的作品,就是精品。
如果不是《回忆积木屋》此次的获奖,加藤久仁生更具代表性的作品应该就是《或る旅人の日记》了,也正是由这部动画奠定了加藤久仁生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构思和创作上所为人赞誉的优秀和杰出。
但是,日本国内的动画界并不太青睐这种类型的作品,除了《虫师》大放异彩以外,并没有涌现出水平较高的作者或导演,加藤久仁生这次的获奖再次体现了日本动画世界第一的地位——他在日本甚至还远远算不上大师。
比较赞同这么一段话:“近些年来动画似乎与电影一样,成为一种技术的产品,相对于一堆由3D堆砌而成的画面而言,本片更显的弥足珍贵。
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一直喜欢这种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早年的《老人与海》与前年的《诗人的一生》都属于此类作品。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貌似八杆子打不着的Mr.children的《kurumi》MTV,相比于前者,《回忆积木屋》的诉说更加悲观,也更加容易咬合住观众的情绪。
同时,《回忆积木屋》中那不断上涨的水平面和人类消极的应对方式,又何尝不是加藤久仁生对于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的预示呢。
能够在短短十二分钟内包含如此深度的思考,《回忆积木屋》获得最佳动画短片没有任何争议——理所应得。
宋《清波杂志》曰:“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仅引此句,给《回忆积木屋》献上最高的赞美和祝福。
图影全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98bcc0100c1bi.html
有些时候怀念过去就像在记忆里垂钓过度的沉溺于过往就像浸入海洋令人窒息不断的打开一扇扇窗那些旧梦让生命中又充满了温馨的橘黄日复一日垒起岁月的高塔却不断被时间的汪洋淹没年复一年不断下潜找寻着失落的残缺不全每一次每一秒都让人只想就此睡去不再苏醒
有种错觉:不象日本的风格,倒像是欧洲风。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每一层都有满满的记忆。
色彩与配乐也恰倒好处,淡淡的色彩与柔和的音乐背景都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回忆积木小屋》全片散发着浓浓的法式情调,造型和画面气氛的营造让人惊艳。
执谁之手,与谁偕老。
所谓睹物思人,当身边的人相继离去,独自存活下来的,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抚摸着那些附着回忆的物件,心中定然温暖与悲凉杂糅,而我自问并没有这般强大的心灵。
全片寓意深远,安静温暖,在08年昂西动画节的一大堆电脑作品中显得弥足珍贵。
《回忆积木小屋》围绕着孤身老人对自己妻子的爱情的回忆和部分家庭的回忆而展开。
大量运用平缓镜头。
短片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刻意义,重在展现一种心灵之旅
一般般。
为什么不建艘船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yMjQ1MDQ=.html
- - 没什么感觉。
回忆就像剥洋葱 总有一层让你流泪,看片时曾很担心那个老伯伯下去之后上不来.觉得我还够老.不然怎么会对这部电影这样无感.因为没有非常多感动我的回忆?觉得比较感性人会比较喜欢这部电影..记忆力差人看这部电影比较不感.
我还是喜欢欢乐的片子,画面不错
沉淀着岁月与记忆的房子。
回忆的题材很多,这个真的算不上精彩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对于孤独的人,回忆就象救命的稻草,越回忆越孤独,越孤独越回忆。
人生记忆之塔
还不错
不要小看动画,那是仅凭色调和故事就能让你泪流满面的东西。
好重的片子
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生活,我有曾经的回忆我不孤单
時間搞錯了,我找的是能刺激神經的東西。
如果只看内容,完全感受不到是日本动画~ 喜欢这种画风
2009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2000部给回忆积木小屋,其实是2001部,╮(╯▽╰)╭
垃圾短片
#3.5 记忆是金色的,总是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