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号的晚上,去电影资料馆看了国产青春片《我心雀跃》的首映。
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干净的青春片了。
是的,干净。
我搜肠刮肚,只找到了“干净”二字。
在这个时代,拍一部干净的电影,太不容易了。
你得抵抗住多少诱惑,按耐住多少蠢蠢欲动的念头,才能拥抱内心的干净呢。
想想,都觉得艰难。
不信,你去看看近些年的青春片,不是用堕胎、劈腿、狗血的三角恋情,为流动的荷尔蒙加码;就是用时代符号、集体记忆,去营造廉价的怀旧体验,赚取观众的眼泪。
即便是较为优秀的青春片,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写青春,实际却盯着青春之外的世界。
《黑处有什么》的野心,在于刻画一个荒唐的时代,而青春,只是它窥视时代的一双懵懂的眼睛;《少女哪吒》的野心,在于揭示成人世界的虚伪,它更像是一次拒绝长大的宣言:“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
而在《我心雀跃》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的野心。
它牢牢地守在青春片的格局里,讲了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丝毫不肯越界。
这其实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平庸之作或是无病呻吟的少女情怀。
可是,导演刘紫微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固守姿态,像打地鼠一样,击退了所有的企图,回归了一种最纯粹的表达。
如同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在青春的味蕾还没有被腥膻油腻层层覆盖的时候,白开水却有着刚好的味道。
《我心雀跃》的故事很简单,讲了一个女生对男老师的暗恋,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听起来很俗,对不对?
对。
我承认它很俗,很常见,甚至难以摆脱掉电视剧的质感。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平淡中藏着新意。
片中的男生王雨夜明恋着生物老师叶楠,女生刘唯唯暗恋着美术老师邹野。
发现了吗。
这是一场没有主科的青春。
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没有物理,没有化学,唯一的一堂英语课,还被唯唯逃掉了。
在这场青春里,只有生物和美术。
生物,是人在成长中必然要面对的生理变化,正如唯唯面对镜子,带着猎奇的眼神,仔细端详自己的身体。
美术,是不断发现美、留住美的过程,正如初恋的记忆——唯唯远远地看见他,在晦暗的人群中,独自闪耀。
影片就是用这样的人设安排,隐隐地向我们透露讯息:比起那些高考中的必考科目,认识“性”与“美”,才是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两堂课。
而认识它们的方法,不是考试,而是体验。
正如,在教室的窗前,一束阳光洒落,叶楠穿一件紧身的暖黄色线衣、一条白色休闲裤,站在亮黄的光晕中。
只见镜头缓缓向前推动,一寸寸扫过叶楠凹凸有致的身体,像是带着向往的“抚摸”,却毫不猥琐。
原来,那是唯唯的视角,她看着眼前这个成熟的女人,有些新奇,更多是羡慕,于是回到家,她要对着镜子期待自己。
少女们渴望长大,通常是从目睹另一个女人的美,开始的。
与亮堂堂的教室相隔不远,是邹野的办公室,那里阳光很少停驻,静谧,带着些许幽暗,恰似少女的心事。
就是在这里,唯唯借装订毕业画册的缘由,和邹野有了一面之缘。
此后,这个少女的心里,便种下了这个男人。
和同龄人相比,他的脸上,棱角分明,眉宇之间盘踞着一股英气。
邹野对唯唯说,这么好的画册,用订书机订可惜了,应该做个封套,用线装,才好看。
唯唯悄悄记下,如同写下生活的新方向。
在大部分的青春片里,成人世界都是危险和虚伪的代名词,是一个剥夺了清纯的地方。
而在《我心雀跃》里,少女的成长却不是因为窥见了成人世界的残酷,而是发现了成熟的美。
这种美,既有爱的清浅味道,也有性的诱人轮廓。
它也使得成人,在青春片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记得在首映礼上,几位新导演都对本片做了点评。
其中,《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提到了“久违”,《黑处有什么》的导演王一淳提到了“少女心”,《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锋提到了“自然”。
而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细腻。
是的。
要想把这么简单的故事拍出感觉,除了细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印象很深的一处,是邹野为唯唯画像的一场戏。
光很足,甚至有点过曝,将少女的肌肤照得晶莹剔透、薄如蝉翼。
透过邹野的眼睛看过去,只有艺术的灵感;而少女的喘息、闪躲,却像是在暗恋的男人面前,第一次赤身露体。
这里,刘唯唯的扮演者孙伊涵的表演,很有层次。
镜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她的脸上,但时间却不曾凝固,而是随着她的一颦一笑,始终雀跃地流过。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走在路上,唯唯去拉邹野的手,却被这个男人拒绝。
此后的唯唯,只得远远地看着邹野,直到他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
一切,就是这么淡淡的,走向结束。
应该说,我很喜欢本片的结局。
我也曾经说过,一部文艺片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为最后一分钟积蓄力量。
就像《风柜来的人》中,阿清站在闹市,大声吆喝着盗版磁带,却等来整个社会的集体沉默;就像《一一》里的小男孩洋洋,对逝去的外婆说着:“我觉得,我也老了”;就像《站台》里,主人公们最终回到小镇,男人昏睡,女人抱娃,过上了曾经无比厌恶的生活……在《我心雀跃》的结尾,在镜头的注视下,我们一起目睹了唯唯完整的青春。
离开后的邹野,从远方寄来了唯唯的毕业画册。
只见,五彩斑斓的封面,是唯唯用破碎的玻璃,拼起来的,此刻,邹野已用细细的麻绳,为画册做了精致的装订。
唯唯翻开画册的最后一页,并没有看到期待中邹野的留言,不过,她并不悲伤,而是随手将画册扔在床上,起身,轻盈地出门,关上。
这时,镜头停在了门后的那幅画上,正是那一天,邹野笔下唯唯的肖像。
原来,他早已用这种方式,为这个女孩的青春,留下了最值得记忆的瞬间。
史航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青春应该有不同的装订方式。
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同样,青春也应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我们的青春片,除了残忍、炙热、张扬、不顾一切,还应该有纯真、青涩、淡然、不事雕琢。
应该说,《我心雀跃》是一次不计后果的尝试。
在电影市场奔腾的洪流中,它低调地转身,逆流而上,最终游到了清澈的上游。
看了几个影评,都说,理解不了影片中少女的感情。
但是很不巧,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一个少女。
很不巧,喜欢上了。
只不过女主高中才情窦初开,我是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喜欢数学老师了。
片头女主剪画册时候外面鸽子飞过的声音(北京特有的,现在听不到了已经),把我带回到了过去。
小学时候就喜欢剪纸,摘抄。
我记得我有很多个本子,喜欢什么图,就剪下来贴上去。
看到什么句子就用稚嫩的笔迹摘抄下来。
还有画铅笔画,作诗。
那个年代,所有的觉得自己矫情的,细腻的,敏感的心情,都在本子里。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电视都很少看。
偶尔用攒下来的钱买杂志,更多的时候是和自己压马路。
我记得我收集最早的磁带片是赵薇的磁带,因为这事我爸还打了我好几次。
初中那会也是不愿意穿校服,每周一早晨进学校们的时候都有人管着穿没穿校服,没穿扣一分。
记得影片中有一幕是邹老师走过男女厕所。
真的那会我们学校的厕所就是那样,还不如说是茅坑更为贴切一些。
校园西门那一片是自行车场,每天我就骑着我的山地车上学放学。
每个班都有几个像王雨野那样坐在最后一桌,喜欢着讲台上的女老师,没事就把凳子往后一翘的男同学们。
我不懂什么是拍摄手法,我对电影也没有了解太多。
但是的确这片子拍得让人耳目一新。
每天盼着在哪能偶遇一下,千方百计知道老师的课程表,在他快要上课的时候假装下楼,这样可以打个招呼。
或者在他刚上完课快要出教室的时候,我还在走廊闲逛,为的也是看一眼。
那段时间好像特别愿意学习,动不动就往教师区跑,希望问题的时候能见着他看着我努力学习。
我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固定往楼上瞟一眼,我就知道他站在那里“望着众生”。
初中那会,心思都在老师那。
正所谓,他走过的时候我哈哈大笑,他消失的时候我黯然神伤。
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幼稚的那么可爱。
那会老师家在学校的一栋高层里,每次坐我们学校门口的汽车回家,在一个路口转弯的时候,都能看着这栋房子。
所以这片子,没经历过的人,估计想不出这种细节。
有个豆友说,姑娘喜欢的不是老师,而是成长本身。
但是我没有姑娘那么幸运,她还有老师送的一幅画。
而我只是,带着这情绪,长到这么大。
去过你的城市,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拥有?
关于暗恋,每个人估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故事以及小秘密。
刚刚过去的520,羽蒙也收到了一束暗恋对象的鲜花。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曾经喜欢过的人,原来他也在偷偷地爱着你吧!
当然,今天我想说的还是关于青春,关于师生,关于暗恋的一部电影。
在寂静又有些炎热的夏季,我吹着电扇,吃着草莓味的冰淇淋,就留一盏灯,足够照亮书桌的昏暗的灯光。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我心雀跃》。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明星,几乎全是新人,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真实的高中生活,真实的青春气息,真实的记忆中的少女,有些酷的美术老师,温婉的生物老师。
记忆中在班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有着过人的经商头脑,进行着倒买倒卖,记忆中的优等生总是看起来有那么一些趾高气扬,但是记忆中在班上也总有那么一个活宝随便发个言都会让班级里的同学哄堂大笑。
原来这才是真实的高中生活啊!
高二女生刘唯唯在学校结识了美术老师邹野,邹野独特的气质和举止让她第一次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纵使这份藏不住的懵懂情愫无法抑制,青春期少女特有的大胆和自以为是让刘唯唯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感情互动里无法自拔,在那一年夏天,她就像一个闪亮的发光体,无所顾忌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爱自己喜欢的人。
看这部电影,让我全程姨母笑。
因为这样的青春貌似我也经历过。
当青春期里的自己遇到了一个让自己非常心动的男孩,仿佛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关于他的一切。
影片中的刘唯唯开始被美术老师邹野吸引时,她观察着他的一切。
看到他浇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观察他。
在邹老师面前,连空气都变得异常紧张。
刘唯唯是什么人,她可是一个非常开朗乐观的女孩儿,她怎么会去向老师借一个订书机都那么害羞呢,是因为她要借订书机的对象是她暗恋的对象啊!
刚开始只是好奇,后来是深深地被吸引。
当唯唯同学发现,邹老师除了外表酷之外,他还有着旁人比不了的才华,他知道怎样让自己的拼贴画更美,他细心体贴,他会耐心地把自己被弄湿的画一张张熨干,他会不遗余力的夸奖自己。
这样一个帅气的美术老师,应该会打动很多人吧,唯唯同学就是其中一个。
上文说到我看这部电影全程是姨母笑的,那是因为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好了。
它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啊!
没有撕逼,没有堕胎,没有乱七八糟的狗血戏份,有的只是平淡高中生活中的那一丝波动,那些青春的悸动,以及青春独有的活力啊!
这才是真正青春的打开方式啊!
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电影中的学生和老师看不出一丝化妆的痕迹,全是素颜,即使真有化妆,但是我看不出它化妆了,这也算是成功的。
大家不妨仔细回忆一下,在自己的高中生活中,学生有化妆的吗?
没有的,大家几乎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怎么还有闲暇功夫去化妆,加上其实学校管得挺严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其实挺朴实的。
新人孙伊涵饰演的刘唯唯放在我们班上应该算是班花级别的人物了吧!
但是她的美没有攻击性,不会让人讨厌,她的美有着青春的张力,活泼,还有一些少女的娇羞。
电影中有很多片段是拍摄刘唯唯如何暗恋美术老师邹野的。
她会有意无意的去见他,她会用邹老师的杯子喝他喝过的水,虽然味道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好喝。
当她得知邹老师画的是自己时,她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和雀跃。
当邹老师说要请她吃饺子时,她会单纯的以为邹老师也喜欢着自己,会下意识的挽起邹老师的胳膊。
当邹老师明显对自己表达拒绝时,她的心里会有一丝委屈和不甘。
邹老师的拒绝并没有扑灭少女的怀春,反而激发了这爱恋,让这喜欢肆意生长起来。
正如陈奕迅的那首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至此之后,唯唯同学越发张扬的喜欢着邹老师。
她会偷偷的记下对方的课程表,会在邹老师上课途中进行“偶遇”或跟踪,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吸引人。
在得知邹老师因为同学的使坏被开除时,她会义无反顾的在校长面前担下这个责任。
面对邹老师,她虽然小心翼翼,但是又大胆妄为,她偷偷地拿走邹老师的勺子,带走邹老师的壁虎装饰物。
吮吸着与邹老师有关的一切。
这就是怦然心动的少女啊!
导演的巧妙也正在此,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原来是这么可爱的!
片中那只贯穿全片的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开屏的时候正是刘唯唯情窦初开的体现。
影片中许多场戏都采用开放式结局,这也正是刘紫薇导演作品有别于其他青春片的地方,看似少女,却是导演的精心设计《我心雀跃》中,从人物设定到校园青春,都是和以往同质化的青春片不一样的,但恰恰是这种“不一样”,也让这部电影超然脱俗,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戏剧般大开大合,所有的一切都在悄悄地萌芽,然后悄悄地结束。
作为怀旧青春校园电影,《我心雀跃》拒绝怀孕、堕胎、出国、劈腿等青春片狗血桥段,以表现90年代高中生的真实青春为主,旋律清新平淡,但却会引得观众细细琢磨影片背后的涵义,颇有法式爱情片的味道。
细腻的拍摄手法、唯美的色彩表现、纯情的影片基调以及卓越的演员班底收获了众多青年观众的好评。
关于《我心雀跃》,再多说两句。
不要标榜什么个人化的叙事了。
多没心没肺的人,才会在回忆高中岁月时不带上爸妈?
虽说主线是爱情,但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啊。
要不就别标榜自己是文艺片了。
何况还有好几个意味不明的镜头,效率太低。
全都是女主角的特写,男老师的呢!
反正我喜欢过的每个人,我都记得他们的某一个身体部位。
带有女主角欲望的注视,我没看到。
太单薄了。
从人物形象到情节展开到思想内核。
定档会上田壮壮导演说,爱情就是因为处在萌芽时期,才会这么纯粹。
哈哈,这个纯粹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性?
没有金钱?
没有权力?
可是,当爱情的现实层面越是稀薄,它在精神上就应该更加深刻。
青春期的爱情应该自我意识的导火索——第一次照镜子,第一次仔细端详自己,第一次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第一次自卑,害怕自己不够好,不够让对方爱上自己。
影片里,女主角照过一次镜子,但那更像是对自己的欣赏,而不是审视。
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能如此平静地对待老师的拒绝……或者说,从她主动拉起老师手的那一刻就不理解了。
大概导演想讲的是一个美少女的故事,我等丑逼不懂吧。
既然如此,你的镜头不能更美一点吗?
一开始听到宗教音乐般的配乐还觉得挺期待的,嗯,呵呵。
票房惨淡,却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青春电影。
有好几个细节让我觉得很纪实很感动:徐京和外班男生起冲突有人大喊“快去叫老师!
”,王雨夜在校门口查校服看到同班一对男女生插科打诨,刘唯唯最后想偷偷把画册放下结果闹钟响了,带着逃离感的语气吐出“书还你,画册也做好了,你帮我写一张呗叶老师都帮我写了。
”,以及最后的最后,邹老师什么也没写。
觉得好看,完全是因为它从头到尾都和我的青春一样平静。
没有炫富,没有撕逼,没有动不动就情怀,动不动就自我感动——这部青春电影,真的就是青春本身啊!
作为80后女导演,刘紫微这部片子竟然有点第六代导演的影子,踏踏实实,认真做电影,不可以找噱头,不玩网络段子,这种不着痕迹的青春描摹跟那些为了圈钱而涉影的妖艳贱货们不一样。
刘紫微具有女性导演的细腻,对于青春时期暗恋的古怪小心思总能琢磨得很细致:带有对方唇印的水杯,书架上只有自己注意到的小恐龙,跟踪,查课表,在身边不言语却心甜意恰的满足,这些都是暗恋时最容易忽视却最动人的小细节。
而电影也给足了留白:白雀的情绪变换,少女在房间里的独自空间,不必刻意推进剧情,却为情绪铺垫提供很好的想象空间。
刘紫微真的很会拍女人的美呀!
刘紫微也真的是很会欣赏女人,全片有诸多对于女生“性感”肢体的描摹,女主的耳朵,脖子,脚趾,脚踝,长腿,叶老师凹凸有致的曲线,这些看上去不情色却又充满青春荷尔蒙味道的画面,为青春萌动时期的少女心事做出了非常好的铺垫。
孙童鞋也真的很会演戏呀!
模特出身,而且拍戏时正值高二。
举手投足,抬眉闭眼,全是情全是戏,把一个青春期幻想爱情的女生活生生的灵气表现出来了,关键长得这么美还能让你时刻感受到她演技在线,这真的很难得!
总之,这是一部清新脱俗的青春片,没有大咖,没有故意搞噱头,有的就是回忆里淡淡的甜的青春味道,我很喜欢呀!
我真的算不上电影的发烧友,甚至不是个影迷,之所以跑到西宁来看FIRST的电影节,完全是机缘巧合。
电影节的第一天,我和黄经纬看的是一部名叫《我心雀跃》的“惊人首作”。
惊人首作,就是处女作,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这也是FIRST的宗旨。
真没想到,刘紫微的这部首作,是一部艺术上如此成熟的作品。
整部影片可圈点的地方很多,但我对三个地方感触最深:1. 影片主要讲述一个高二女生刘唯唯(孙伊涵饰)对美术老师邹野(宋宁饰)无果的暗恋。
但是,对于具体的情节展开,编导却安排了两条线索。
一个是刘唯唯对邹老师的暗恋,另一个是男同学对生物老师的暗恋。
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因为高中生的课程应该很繁重,但是其他的课程和老师都没出现(英语课出现了一次,但是女主角逃课了),影片只表现了学生与生物女老师和美术男老师的交往。
我觉得编导通过这个设置可能表达这样的观念: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语数外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所以编导独独把生物老师和美术老师突显出来,其中生物课对应着学生的生理变化,美术(艺术)则对应着学生的心灵成长。
不过,影片对男学生喜欢女老师和女学生喜欢男老师的表现也不太一样。
男学生喜欢女老师虽然是辅助的情节线索,但是却大胆、热烈、直接,女学生喜欢男老师是主要故事,但表现得羞怯、含蓄、委婉,这既是一般的性别事实,也似乎传达了编导对青春期男孩的恋爱更倾向于生理方面、而女孩的恋爱更倾向于情感方面的认识。
事实是这样的吗?
我想编导应该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影片通过男学生的视角来观看女老师的时候,女老师丰满性感,衣服把她凹凸有致的身体刻画得很立体,镜头划过女老师,也往往给人抚摸的感觉;但是女学生眼中的男老师不一样,男老师的身体被衣服遮盖得比较严实,更多地是给出一种稍带寂寥和冷冷(不是高冷)的气质,特写也主要是他画画时的动作和眼神。
2. 影片讲得是师生恋,确切地说是学生暗恋老师,但是编导显然认为在这种情感关系中,双方地位是不对等的,也不可能对等。
首先,是社会伦理关系造成的不对等,这一点不需多说。
其次,是生活经验的不对等,老师是成年人、过来人,不论爱与被爱,老师都不是第一次,但学生是初恋。
再次,这个电影讲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单恋,在这种关系中,恋爱者显然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这符合一般的恋爱规律——谁先爱,谁先死;谁爱得多,谁先死。
何况是学生暗恋老师呢?
影片对这种师生关系的表现很艺术。
一是只要是女老师和男老师的特写镜头,都是主观镜头,都是学生眼中的老师,但是老师眼中的学生(除了男老师给女学生画像那一段),没有给出特写镜头。
二是有一个细节,女老师到教室找女主角,女老师和学生有个简短的对话,这时给女老师的镜头是清晰的,学生眼中的老师是清晰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眼中尤其是喜欢他的学生的眼中都是清晰的,但是当镜头给到学生的时候,老师眼中的学生们被虚化了,模糊成了一片,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忽视”和师生关系的不对等。
不过我不认为这是编导对老师的批评,而只是一种清醒地写实。
3. 影片中的女学生刘唯唯平时喜欢做剪贴画,她也是因为这个才与男老师发生对话的,她本想借老师的钉书机把剪贴画本钉起来,可是男老师告诉她钉起来效果不好,应该用麻绳缝起来。
当她向男老师“表白”被拒后,她还抱着一线希望让男老师在她的剪贴画本上留言。
对于这个剪贴本,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这个剪贴本原本没有封面,是美术老师建议做一个封面,但封面的做成很偶然。
刘唯唯平时也喜欢收集各式玻璃瓶,在一次酒后恣意的蹦跳时,她不小心把玻璃瓶打碎了,但是她没有把破碎的玻璃片当成垃圾丢掉了事,而是突发灵感,用各色的玻璃片粘贴成了美丽的封面,这让美术老师也很惊讶。
看到这里,我想说,编导的仁慈和善意很感动我,她没有也不会把这场无果的恋情拍成青春残酷物语,她想方设法让那破碎了的美好事物找到了另一种美丽的存在方式。
二是男老师辞职消失后,给刘唯唯寄回了她的剪贴本,但是他没有按照刘唯唯的请求在上面留言,刘唯唯是遗憾的。
但是他为刘唯唯重新装了线绳,原本刘唯唯装的线绳很松散,剪贴本拿在手上要散的样子,可是男老师给他重新装过的整齐结实,使整个本子浑然一体。
男老师虽然没有在她的本子上留下任何实体性的痕迹,但是他却促成了女孩情感世界的完整性,也促成了女孩情感经验的理性化。
这一点,让我不得不反省一个合格的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和发挥怎样的功能?
总之,《我心雀跃》是一部既写实又唯美的成长电影。
虽然首作,确实惊人。
除了几个特写镜头稍嫌啰嗦,其他方面都达到了一定侯艺术水准。
尤其是整部片子对情绪表达的节制,显得成熟老到。
我看过的大陆生产的同类影片,还没有这么好看的。
希望更多的观众能有机会欣赏到它。
读书时会因为文字的张力,让书页变成电影的帧画,一页一页成了电影。
电影有时会因为画面的收缩,让帧画变成书页的文字,一帧一帧成了诗。
《我心雀跃》《我心雀跃》就是一部诗,一部少年时代的心动史诗,浩荡又柔软,万钧又轻盈,漫长又易逝,艳丽又朴实,张扬又静谧。
电影本身和电影内容的“拧巴”像拼贴画一样,相反又相融。
《我心雀跃》是心脏砰砰跳时的第一口深呼吸,不得已地欢欣又忍不住地骄矜。
性感电影像诗,是电影拍了性感,并且羞怯化了性感。
羞怯化的性感,就介于色情与纯情之间,左右摇摆,既有不越界的底线又有想越界的渴望。
拉扯,并在拉扯中汲出力量,在力量中产生了美感。
《我心雀跃》性感是什么?
性感是女老师洗完却没有吹干的头发,湿哒哒地垂在肩膀上,乖巧温顺。
性感是女同学刚吹好的蓬蓬的头发,生命力旺盛,仿佛一片森林。
性感是女老师穿紧身衣时,昂起来的胸部、翘起来的臀部、收起来的腰线,是暗示又是警示。
性感是女同学薄凉的背部和背后凸出来的脊柱骨,一二三个骨节一清二楚。
性感是女老师薄纱裙下两条腿勾出来的悬在中间的空白。
性感是女同学凹下去的肩窝和悄悄支出来的胸部。
性感是女同学不穿文胸,也是女同学穿上文胸。
性感是女老师撩过的头发,也是女老师不撩的头发。
性感是什么?
性感是男老师走路飞起来的手,是他站着时的叉腰,是他倒开水时顺便的浇花,是他站在了阳光里也是他站在了阴影里。
性感是男同学贩卖磁带的别无二致,是半夜翻墙被逮住的怂里怂气,是看见女老师时端起鱼的不自知的调戏,是偶尔发一笔横财时得意忘形地“走一个,走一个来!
”。
《我心雀跃》里的性感是空气里弥漫的荷尔蒙,和不敢承认荷尔蒙的羞耻。
是跟风就起的性冲动,和克制性冲动的羞赧。
是书本和大人带来的性启蒙,和佯装没被启蒙的羞怯。
是光影叠加下,教室窗台倒在地上、是玻璃瓶颜色刷在脸上、是老师的影子黏在心上、是学生的心思闷在眼上。
写出来,全都是诗中不可替代的意象。
欢欣《我心雀跃》呈现了三种“欢欣”——女同学对男老师、男同学对女老师和女同学对男同学。
女同学对男老师的欢欣是主线,男同学对女老师的欢欣是辅线,女同学对男同学的欢欣是衬线。
把这些线缝一缝,缝成了成年前后相接的诗。
《我心雀跃》学生时代的爱情格外打动人心,因为无法游刃有余。
情绪不受控制,眼神不能抑制;心脏怦怦跳到嗓子眼了就使劲深呼吸,把不得已地欢欣换成忍不住地骄矜。
所以有了精力旺盛、一动就停不下来的人痴望某某时一刻的停顿与宁静。
所以有了大摇大摆、冲劲十足的人在靠近某某时一刻的犹豫与畏惧。
所以才有了小心翼翼后的进出自如、偷他汤匙的内心窃喜、喝他浓茶的如牛饮水、抄他课表的忙乱慌张、制造偶遇的天衣无缝、写他名字的执拗认真。
所以才有了从小说里抬头的目不斜视、全班拉票的死乞白赖、夸她貌美的古怪精明、跃跃欲试的不知所谓、越俎代庖的低声下气。
所以才有了满腹心事的烦闷、精准定位的注意、大言不惭的自信、偷偷摸摸的讨好、佯装无事的嬉闹。
心脏怦怦跳到嗓子眼,深呼吸要把一口咽回去。
心跳是见到某某不得已地欢欣。
深呼吸是欢欣之后忍不住地骄矜。
不能被你知道,但我有点想让你知道。
不能被你一眼看到,但我有点想露点马脚。
不能被别的人开玩笑,但我有点想让你开开我的玩笑。
画家
《我心雀跃》你无法不爱上一个为你作画的画家。
他望向你、凝视你的眼神,深情、缠绵,是冬日里冒着热气的温泉、是夏季里刚从冰柜拿出来的雪糕,是考试复习时偶尔的瞌睡、是考试结束后跳跃的狂欢,是镜子与镜子的对望、是东风与西风的相融,是西红柿炒鸡蛋、是红灯笼配金灯丝。
这一眼,是希冀共度一生的祈愿。
下一眼,是白色粉色婚礼的宣言。
一眼一眼,从你身上慢慢拿走一个个细节,被他从会动会闹的人变成静止无语的雕塑。
一眼一眼,从你身上慢慢取走器官、骨骼、血液和废气,重新搭建,重新上色,重新捏合。
你无法逃过一个画家,他为你作画,画是他的,你也是他的。
你在他为你作画的短短一日光景里,找到归宿,找到故乡,找到母亲曾包栓自己的子宫。
他的笔是连接你俩的脐带,他的纸是养你托你的羊水,他是你意象上的母亲。
而你做哪吒。
但你不会知道他望向你的眼神,究竟是对你的深情还是对灵感的深情。
他也曾对一个石膏体流露出这样难解的眼神,或者是花草、或者是门梁,甚至脚边的蝼蚁,甚至地上已死的纸屑。
他眼波里荡漾的缱绻涓涓汩汩摸过万物,你身在其中,只觉荣幸,不觉委屈。
陷进去,不是选择,是从脚趾缝隙里升腾起来的本能。
你坐定成佛,他仍然是个四处周游的画师。
无所谓,成了佛,你想,成了佛,以后就能保他平安、顺遂、求仁得仁。
万分值得。
《我心雀跃》最可爱的一点,是它设计了两个形象差别很大的老师——女老师漂亮性感,大气时髦;男老师则朴实敦厚,平凡普通。
对于男孩子而言,具体可见的“美”是他们追求的,甚至这种“美”最好能带着一点媚俗——大胸、长腿、翘臀,至于明眸善睐、巧笑倩兮则建立在媚俗基础上有加分的特质。
而对于女孩子而言,灵性是她们绕不过的荡漾,喜欢他一眉一眼间的波动胜过他的一眉一眼,喜欢他画画时的手臂胜过喜欢他的手臂,喜欢他翻开书本的手指胜过喜欢他的手指。
男孩子喜欢具象,女孩子把具象化为抽象再去喜欢。
这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它没有美化男老师,它知道女孩们自有美化的滤镜。
结实这部电影也是很巧合,之前本打算看一部叫做«天使之恋»的日本电影,可是开头就是女主援交,男主脑癌,着实咽不下口。
于是点开了这部电影,不过这两部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师生恋? 这部电影给我的整体观感是,用画来比喻的话,是极其标准的学院派,它文艺地有章法,确切地说,导演至少是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或者电影素养的。
那些放慢的镜头,看似无意却暗射着人物心理的画面,恰到好处的节奏就是最好的证明。
它描写的真就是青春期的一件小事,没有起伏的剧情,平淡地就如同你我的年少时光每天会发生的故事一样。
但就是这份真实,让它显得格外宝贵。
我想起我小时候常去少年宫学画,少年宫大概是我那座小城里为数不多的古老建筑。
绿色的漆墙,灰色的大理石地板,是中间有着天井的那种建筑,天井里面栽种着细竹。
绘画教室总是杂乱无章,堆着石膏人像,还悬挂着许多学生老师的画作。
上课的时候学生总是三三两两分散坐着,小声讲话也不会有老师管束。
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充满绮丽幻想的几年时光。
当我产生这样的联想以后,我就明白,这部电影记录的其实是极其私人的回忆。
它并不追求,"每个人青春都会发生"的故事那样极具概括性的野心,它要实现的,从头到尾只是一个少女一个夏天的心事。
女主角很美,稚嫩像一面刚刚张好的帆,她是透明的,好像要滴出水来。
导演其实画了很多笔墨来描绘少女的躯体和脸庞。
她是那样纤尘不染,刚来到人世,羞怯而又好奇地四处张望。
而邹野这个时候出现了。
邹老师是神秘的,从成人世界里来的使者,他虽身安一隅却还留有那么丝野性,尘世的泥土也掩盖不了他干净的气质。
但他注定是短暂停留,这里是留不住他的,他迟早要回去的,回到他自由的天地。
少女是大胆而单纯的,就像她自然地央求邹老师请她吃饭,又自然地挽上邹老师的手,以为对方其实心里也会有她。
虽然什么也没有,如果有,那也只是单纯的对美的欣赏,并不会往下细究。
年轻的美好的脸庞,何况是这样有天赋的女孩子,不会不喜欢,只是喜欢的方向并不相同。
初窥人世的少女爱上了她见到的第一个男人,她开始观察他的一切,他的细节,他的画,他的茶杯,他的工具盒,只是想离他近一点,最好,离他的心更近一点。
然而最后邹野什么也没有留下,寄回了同学录,没有写一句话。
只是他偶然捕捉下来的绘出的少女模样,留在1997年九月的某一天。
少女未曾真正懂得他,他又像蜻蜓点水,水面留下涟漪,又飞到了别处去,虽然对于那时的少女来说,感觉仿佛是天要塌了的事。
我们也曾那样,骑着单车和朋友们穿过林荫大道,做过很多不可思议又让人啼笑皆非的傻事。
而谁不曾喜欢过自己的老师呢?他神秘如同外星来客,他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对那时急着长大的我们,这些都是同龄人不可比拟的。
它明明讲的不过只是一个私人的回忆却又像是再说每一个人的事。
它的真实打动了我。
17岁花样的年纪,人都说女生比男生成熟的早,在我羞涩的年纪 在同龄男生只会在我身后弹我肩带的年纪,你映入我的眼帘。
其实如果不是你的身份特殊,如果不是你 也会是其他人。
你那么温柔 那么神秘,让我想更近的接触你,我太想了解你了。
假装偶遇没话找话,希望你能明白我的真心。
对不起,不知道你是有家室的人,就在这停住吧。
留住我们的那些美好。
电影比我想象的还好,就戛然而止。
就这么…因为再多的描述就会变成一部悲剧,请参考《窗外》
那些在暗地里萌生的,分不清是敬仰还是爱慕的对老师的感觉。或许是有类似的经历,那种感觉我还是能体会出来的,毕竟谁的青春里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岁月呢。(敬爱的H老师,您已经离开我的母校已经近一年了,而我也将要毕业,不知您现在可好。)(在成都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4/10。所有衣服全部一水儿大胸口款(不分男女);大部分架空却又还留着线头所以各种拧巴的故事设定;一个接一个的为了抖段子而抖段子的一地碎渣;97年穿露背裙披头散发在学校里卖打口的中学,请问哪家;女主除了转眼睛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在尖叫一副“你看我多美啊多美”无演技;泛滥的身体特写。
6.5/10 给个鼓励。以少女的视角出发,道出青春萌动细腻之情。摄影和色彩都很出彩,一些环境音的使用也很符合人物心境,算是有心。女主选角不错,很有少女气质。但同时在缺少种种背景之下,这片也仅能看作是导演自我为中心的青春记录影像。
画面非常干净,原声赞得无以复加。青春是什么?甜美,绚烂,易碎,爱情是什么?心动,成全,释怀。老师,你也喜欢我吗?给你作画的那一刻,好像注视自己的一段过往,感动大过爱,可是,面对你坦率的义无反顾的爱,我除了走开只能走开。近期最爱的作品。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整体把握很好,展现的是青春、校园的美,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虽说有点烂尾,但好于院线的青春片。
我长评终于也写完了orz 女主演技加美术设计好 但剧本点面结合差 有佳句而无佳章
青涩岁月的光影,难以掩藏的少女情怀。简单到几乎没有情节的故事,干净甚至纯净,每个镜头像是精心打磨过,那是青春发亮的部分和朦胧的暗影。电影折射出每段暗恋故事的影子:没心没肺的时候心里太容易住进一个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自带光晕,无数次偷偷提到和巧遇都经过了暗暗演练,真美。对话自然好评。
勉强四星。一些镜头的运用略显生硬,但整体上依然是近年看过的最好国产青春片质感。以女主为首的学生们真的捕捉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多面性。水果糖色清新明媚的镜头里记录了太多触手可及的情绪与经历,这些瞬间的真实与可贵已经超出了叙事本身。
二刷印象好了些,摄影比较突出,女主很抢眼。
略带风骚的青春
3.5,温柔系私电影路线,剧本逻辑性不错,难得青春片这么丝般顺滑;与《黑处》的以少女之眼观察社会之变的以小见大不同,本片全程女性视角向内探索、周遭世界完全浅焦柔光处理;侯咏摄影提升质感,不过特写太多啊喂恋物了都;少女的曼妙身姿啊、光洁锁骨细腿脚踝,真是我见犹怜以及老师像耿乐+朴树
女生和情绪是美的,片子的表达也和女主平实的气质很像。可是审美和电影的语言太老旧了……不好看
尬.. 女主有点儿像吴佳男..
学生可以爱老师,是青春懵懂;老师不可以爱学生,是道德人伦。我也喜欢过老师。结尾邹老师没给刘唯唯留言是对的。
故事不说了,导演有些镜头有想法,但还是缺乏对情感有帮助的镜头设计
还可以
国产青春片中的佳作。女主角看上去就是个中学生,而且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些美好感觉。触碰到了师生恋这个禁忌题材又很克制,少女情窦初开用各种符号和带有一定性提示的舒缓镜头来表现。全片没啥波澜,但青春大抵如此。
画面很美,很适合做成写真集,少女情怀总是诗。不过对邹老师的刻画太少,总想知道有没有结果。不过主角都不用穿校服的…
小成本青春片,平平淡淡。
少年少女对成熟异性的性幻想。我对老师0性幻想。黑处有什么?答:我心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