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日的蝉》最早是由才华洋溢、产量丰富的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在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晚报连载,之后出书、改编电影、电视剧,感动了无数人,好评无数。
一向认为日本的男权是深入骨髓的,尽管现在都在强调男女平等,但仅影片中显示出来的仍是很多女性悲剧产生的实质是男权,女性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时长147分钟的电影,讲述了希和子和公司上司发生了婚外恋,在被他说服堕胎后成为了不能生育的女人。
悲伤中的希和子在得知上司妻子生了小孩的事实后,潜入他家冲动中抱走了可爱的女婴,取名为熏,但还是在4年后被亲生父母找回。
21年后,惠理菜(熏)成为一名孤僻的大学生,却似乎踏上了希和子一样的道路……希和子的悲剧在于相信了一个不值得相信的有妇之夫,还在冲动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导致犯罪,但她和熏四年的生活却成为了她的救赎,她像一位真正的母亲那样幸福、尽力、孤立无援地抚养着“自己”的孩子。
身为女婴生母的惠津子,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丈夫的外遇、不断的社会舆论都让她痛苦不堪,但最大的痛苦应该是刚出生就被诱拐、找回时却已错过了最佳培养感情时期的女儿,她的所有只剩下落寞和无助。
从小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惠理菜和已婚男发生不伦,想来也有为了报复希和子和自己生母的因素,不过事情却向着惠理菜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下去,开始了一段寻找自我之旅,更深切地体会、理解着两位母亲。
和小说中的分段叙述不同,导演通过惠理菜的寻找之路,从她立场的转变使人更认同女人身为母亲的伟大,而女人应该比男人还要坚强,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知的生活。
这个电影名我还挺喜欢的,我记得是之前看《一起同过窗第二季》里面任先生说过的,他自己像第八日的蝉那段话,还挺喜欢的。
但是忘了,反正大致意思就是第八日的蝉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同伴都是在第七天死去,而他活到了第八日,但是活到第八日也许是为了遇见更美的事物和人呐。
也是在说他遇见了唐木恩吧!
这个电影其实结尾挺温暖治愈的,但是可能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我觉得有点失望吧。
电影的结尾部分在讲与养母的和解表明女孩子原来是有人爱过的,而不是那个在家的亲生父母笼罩下毫无爱意的孩子。
她是被人爱过的温柔对待过的孩子。
怎么说呢,挺好的,但是如果能够把养母和亲生母亲深挖一下就好了,而不是单纯用爱意去化解。
开始那个挺好的,完全是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呐。
失去生育能力的去诱拐妈妈,失去孩子的崩溃妈妈,厌男症的女孩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女性。
左右逃不出悲剧的命运。
结尾的爱化解有些潦草和笼统了。
还有重点:男人不带套,没有能力承担一个孩子的未来,千万不能和他那个啥。
真的毁了自己的一生,对孩子也不是好的选择。
这就是现实,无论是舆论还是抚养方面真的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还是太严苛了。
不过万一有了的话,女孩子还是不要随意打胎吧,对身体也不好啊!
最好的最好,还是先预防。
迷上日本作品不是一天两天了,到现在我也很佩服自己可以花很长时间去看一部日本文艺片。
没有大冲突,大争吵,却总是能让你感觉到其中的情感对抗和变化。
据说蝉只能活七天,活到第八天的蝉很可怜,因为只剩它一个了。
但是换个角度想,他又是一只幸福的蝉。
每天的生活看似一样,其实有其独特之处。
影片中多次提到美好的事物,是呀!
大海 星星 夜晚 月亮是如此的美,而你什么时候能感受到她们的美呢?
那一定是知足的时候。
根据整个电影的叙事结构是采用了穿插蒙太奇,童年和如今交替叙事。
在这样的节奏中我能感受到浓浓的宿命感,或许人一生的命运都已被安排,只是其中每个阶段的选择影响你到达终点的速度。
而在这人生的旅途中,你怎么去与自己和解呢,怎么去适应生活呢,这是真正要追逐的目标。
首先声明,坚决抵制小三!
不认可偷孩子的行为,即便再爱孩子,就像爱上已婚渣男一样,从开头就错了,后面不管你付出多少真心,都是不值得同情的!
此文用来警醒自己,不要做悦子!
渣男出轨,两个选择,要么让他滚蛋,要么原谅,且行且珍惜。
还给小三打电话描述自己和渣男的做爱过程,是多没有安全感啊!
挺个大肚子还去奚落小三,你就不怕小三发疯踹你肚子一脚吗?
孩子丢了四年,想想也不会和你亲近,在孩子面前,为什么要那么玻璃心啊?
你对她真心的好,她自然慢慢会和你亲近起来。
看到小姑娘跪在床上说妈妈对不起时,你就光顾着自己伤心发疯,没看到孩子的恐惧吗?
感觉悦子原本就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老公出轨从来没见她抱怨过渣男,整天找一个同样弱势的希和子折磨。
孩子失而复得她也搞不好母女关系,把责任都推在孩子被偷的原因上。
夫妻不和,母女失心,从电影上来看,悦子本身就是一个缺乏人格魅力的人。
栓不住男人,也挽不回母女亲情,整个电影她是最悲剧的一个。
所以,现在顶着妻子,母亲头衔的各位,也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是否称职。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合格的母亲。
所幸,我们现在还有机会学习。
我无法认同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不好看,而是因为它跑偏了。
当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评论中说,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没有错时,我瞬间感到,我的三观,受到了强力地冲击!!!
咣啷一声巨响!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美化技再一次成功地施展了出来。
毕竟,连侵略战争这种level都难不倒他们,美化些不正常的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也在想,是啊,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全靠血缘关系来坚固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能够接受他们的做法,并为之感动,而不是切齿。
在这部电影中,唯一没有错的是孩子。
可孩子在错误捅出的篓子面前,却无法逃开,甚至要比其他人承受得更多。
电影里没有交代这个错误的开端是怎么形成的,我所能见的是一个渣男,拿虚设的未来做借口,百般推诿,劝小三去把孩子打掉,造成小三无法生育,并在未来成为泡影后,心灰欲别。
在这离别的紧要关头,她决定去看一看那个比她的孩子幸运的,得以降生于世的孩子。
谁想,这孩子无心的一笑,从此改变了她自己和她的人生轨迹。
4个月大的孩子,不会知道到底谁是她的母亲,所以在人生中的头四年,她生活得还算平常,虽然没有父亲,虽然在“天使之家”住过一段,算不上是最平常。
然而,又是一次被摄录的笑容,矫正了她的人生轨迹。
可回归正轨后,日子却没能再恢复平常。
她的生母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不够亲近,常常失控,大哭或者大叫。
她的父亲,照旧是渣男的逃避品性。
孩子却用上了自己最大的隐忍。
她压抑着想回小岛生活的念头,对生母不住的道歉,并选择了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独立生活。
在这种长期的不被认可之下,只是几句肯定之辞,她便受到了鼓舞,并踏入了新的但却豪无新意的泥沼。
她遇到了另一个渣男,与她的父亲用着同样的借口。
于是,为了使这一圈错误不至于循环,她做出了一点改变,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即便她很清楚,这可能是另一圈错误的开始,因为她还不懂得怎么养活和抚育这个孩子。
一个注定也是第八日的蝉——同样无法拥有最平常的生活的孩子。
禁不住问,真的每个人都没有错吗?
渣男没错?
还是小三没错?
破坏别人家庭和拐带儿童这两条罪状若搁在现实里,必受千夫所指,怎么放在电影里,你就觉着她楚楚可怜了呢?
因为再也无法生育而可怜吗?
她可以去领养其他的小朋友啊,就因为一个孩子对你笑,就可以抱走她的话,一辈子得抱走多少孩子啊!
真要可怜,也该可怜怀孕期间,丈夫出轨,后来又被小三抱走孩子的生母吧,但就是她,也是有错的,她把对小三的愤恨牵罪于一个年仅4岁,完全无辜的孩子,使一出悲剧失去了反转的机会。
可为什么最后道歉的是孩子?
渣男没有现出悔意,生母满腔都是怨念,小三心里只有感谢,而道歉的却是孩子。
可怜的孩子,这世上,脑筋拎不清的大人太多了。
电影对这个值得深论的问题一带而过,竟跑偏成一部要命的温情片。
当众多观众被这部“成功”的温情片打动时,我唯有写些什么来宣泄我的不满和不解。
我想说,不管这世上的渣男和小三们的爱情是不是真爱,请渣男们学会尊重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
哪怕这个决定被验证为错,也该先处理完这段已受法律约束的感情,再去建立新的感情,并努力把感情的更迭给婚生子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也请小三学会自重,在选择感情时讲点原则,不要自找苦吃之后,又感觉委屈得要死。
以最宽容的态度来看,不要脸不是你们的错,但伤害到旁的人就不对了。
也请所有脑筋还没拎清的大人,无论你是婚前还是婚后,都请慎重对待生育权,不要让一个孩子去承担你们的错误。
我真的很讨厌错误的循环。
可你要知道,错误从不会,也不肯孤立而生。
其实很久不曾看电影哭成这样的,我知道养母诱拐孩子是错的,她也因此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是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给了熏最美好的母爱,也正是这份母爱才会让我多次泪奔……因为这部电影我是在腾讯视频上看的,所以不免会看到许多的评论,各个都在骂养母是人贩子,有人感动了,还要诅咒别人将来丈夫找小三和丢孩子。
我只想说,思想就不能健康一点,养母是偷孩子了,可是也不算是人贩子吧,我映像中的人贩子是依靠拐卖儿童谋取利益的人,但是这个电影里的养母显然不是,再说小三的问题,她明明是被小三的,还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一切因都源于那个没有担当的渣男父亲不是吗?
不过,孩子最后说了,她不恨所有人,这是宽恕其实也算是解脱了吧,只希望她和她的孩子可以不在重复之前的路。
其实我看到很多人在说生母十年都不能温暖孩子这个问题,其实仔细想想很容易就明白了。
孩子之前和养母在一起的时候,养母付出了所有的爱,所以一直和养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更亲近养母,可是这恰恰是生母最不能接受的,因此就总是歇斯底里的面对孩子,导致孩子越发恐惧与其相处。
所以孩子更在乎养母不是挺正常的。
如果被问起希望在什么样的地方成长,我恐怕会想有一个安逸的民风淳朴的美好地方。
这是刚刚看过电影八日目の蝉的感想。
原著探讨没有血缘关联的母女二人的亲情羁绊的可能。
我想偷走情人的婴儿用尽全力去抚养,给这个孩子全部的母爱是完全可能的。
曾经印度有过狼孩事件就是说失去孩子的动物仍然不能克制抚养幼崽的本能。
人类本来也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哺乳动物,有时未免难以掩盖天性或本能。
而电影导演的镜头更多关注在女婴薰的成长环境。
世外桃源般的小岛,郁郁葱葱的树林绵延到海平线,善良的人们,安定的生活,传统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寺庙行事。
薰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与小伙伴们渡过,在并不知情的虚构的母爱里幸福着。
直到再次造访这里,薰心中对这里的所有牵挂与依恋才终于被唤醒:原来我一直都这样想回到这座岛上。
合理与否,我们心中都有一段最好的时光,一直在寻找着回到幸福的道路。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了陈可辛的亲爱的。
虽然题材是拐卖,但最后也同样留下了对“养母”这个母性角色的思考。
当然,贩、偷妇女儿童肯定是违法,也应受到严惩的。
就某部分“养母”,对非亲生的孩子,视如己出,让“孩子”有了该有的童年,可能其中有艰辛和躲藏,但相对另一部分同样遭遇的儿童来说,是99%完整的童年成长。
当孩子最终被还以血缘父母时,亲生父母与“孩子”的难以道清的疏远,还有“孩子内心深处的阴影”,八日挖的比亲要多的多。
毕竟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回忆。
两者比起来,八日的角度,更让我难受。
夫逃避懦弱,妻歇斯底里,家庭崩碎瓦解,人格碎片四散流利像弹片穿透每个人薄弱的意志,反射出贪婪又渴望的本性。
第三者心怀鬼祟盗走幼女,报复般窃走为人母的资格,她可恨又可怜,她和她报复的那对夫妻一样,精疲力竭之后也没有获得幸福的结局。
整个故事里,有错的人始终回避现实,唯一没错的孩子,却始终在道歉。
“我许的愿就是和薰你每天都在一起啊。
”“将来我们去看大海看花儿看星星。
”“蝉的生命只有七日,如果活到第八日,见到的都是死去的同伴,那它可能会更悲伤吧。
”很舒服但又令我心酸的电影,每个细节都很强大。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好多好多想说 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第八日的蝉 如果我们是蝉 活到这第八日会怎么样呢 我相信一定会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美丽的事物薰的四年 比那接下来的十几年还要长也许她的爱就定格在四岁的那一年 之后的日子就如同行尸走肉她一直都觉得是她对不起自己的亲生妈妈妈妈生气时都是薰再说 对不起 妈妈 对不起 妈妈她不想解释什么也不想去恨谁 她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和爱一起生活只想要圣诞节的派对 生日蛋糕 。。。。
许多许多的第一次想看见很多没有看见的东西 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 看见爱然而事情往往没有那么顺利 从她与岸田的对话 就可以看出 她只是想得到爱 亲生妈妈的爱 是爱 养母的爱也是爱 造化弄人我们想得到的只是简单一点的东西 只想安安静静的待下去安稳的活着 最后的薰 还是薰 是期待孩子出生的薰 已经深深爱上孩子的薰 是期望父母会爱上孙子的薰 是美好的薰不管是采访她的同伴 还是养母 还是生父母 都是充满爱的她最后感受到了爱所有的爱 是她很久很久没有看见的东西第八日的蝉是看见爱的蝉
大概日本太多类似受害加害的电影,这部类斯德哥尔摩症候的电影好像能共鸣的点不是太多,甚至感觉略显冗长.但阶梯性的感情酝酿倒是很高明,从一开始的疑似憎恨,到最后的爱的转移,都自然流畅的衔接.永作博美的演技倒真是没话说.因为有些线索不是很明了,之后大概还是会找原著来看看的吧.
剧情推进稍显刻意,有MV的风格,但仍是一部催泪的好电影。每个人都会怀念回不去的童年,有些感情永远铭刻于心。
不行...就算主题再深刻那也真的有点过于无聊了...
永作博美厚积薄发,渐入佳境的表演,从对数种身份的交错和缺失的迷惑不安到作为母亲的强烈自我认同感,每一阶段皆把握精准,最后的台词险些泪奔。井上真央、小池荣子各有上佳表现。演技最高!役者魂!监督魂!
细节动人片。最喜欢的是惠理菜重返小豆岛隐约听到有人叫“薰”,随之镜头切换到往日希和子与薰嬉戏的那一段。或许因为知道了结果,才会在看着他们笑的时候也觉得惆怅。OST为电影增色不少,悠扬且给人些许温暖的感觉。本是因为永作博美看这部电影,没想到MAO表现的挺不错,嗯,我爱郁郁寡欢型XD
别看,快逃
烂尾。小姑娘很可爱。中间辣个单身女性恨男联盟还是蛮厉害的
女记者为毛一直驼着背啊,Mao也做作过度了.除了逃跑和抓捕,演员的动作能够再慢一点吗?!在下看得好辛苦= =说真的,感动没多少,不耐烦倒是不断增生,感觉是泪点的地方在下一点触动都没有.片尾Mao的一番话更是不知所言.也许是因为未曾拜读过原著吧,不停在脑海里游荡的一句话是:就算再有母爱,也还是诱拐犯啊!
啊,很多年之前看过小说。青春期的我看了太多日本小说了🥹本片的无聊程度和永作博美&井上真央的演技一样乏善可陈。不笑的时候面瘫,一笑简直想给她两拳。又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日式美学,过了中二期再也欣赏不来。堕了胎的女人被骂空壳于是诱拐婴儿来报复,被诱拐的女婴斯德哥尔摩地爱上假妈妈,和真妈妈永远无法和解,并走上未婚先孕的不归路。这。。。我考虑的却是解救被拐儿童之后的心理疏导问题,四岁之前的记忆真的能那么重要吗。只对那些试过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后仍然无解的困境可以共情。1000年前的背景搞这些会觉得很美,现代背景下的日式美学大多是无病呻吟和作茧自缚,其实他们挺享受病态的。
特别好的剧本,但是画风真的太古怪…
跌跌撞撞的
日本小说翻拍的电影感觉都是超级终于原著的!!!!
不懂在讲什么
女主角压抑了十几年的一份感情,终于在影片的最后一刻爆发。男受众(我)压抑了147分钟的一份心情,终于在影片的片尾曲出现后得到解放!
这是对女主人性的赞美,还是嘲笑?女主一出场三观便是毁的,旁门歪道,越走越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N.Z
很好的一个故事,拍得太差了。如果不是永作博美的演技撑场,真的塌掉了。
5星,因为电影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天知道那本《第八日的蝉》看得我多揪心多郁闷,主要一直接受不了女主为了能和薰在一起把全财产都捐出去的事实……那可是好多好多钱呐~不过在看到薰最后终于找到爱的方向那一刻统统释怀,钱神马的那都是浮云。
虽然片子有点长,但细腻温情有泪点,永作博美的表演很感人,小萝莉很可爱~
從頭到腳的完勝電視劇版。以薰的生活為主線 插敘希和子的故事。看見薰說:“媽媽 實際上呢小薰想做一個男孩子 這樣就可以和媽媽結婚了。那我們就不再是孤兒寡母了”依然被戳中了淚點。結尾太遜 扣一星。我還是很俗套的喜歡希和子和薰重逢的大結局。
带着罪恶去慈悲,接受不了,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