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品:第二部分
The Souvenir: Part II
导演:乔安娜·霍格
主演:蒂尔达·斯文顿,奥诺·斯温顿·伯恩,亚里安妮·拉贝德,乔·阿尔文,理查德·艾欧阿德,查理·希顿,安珀·安德森,爱丽丝·麦克米兰,杰甘·艾伊,亚丝明·佩奇,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1
简介:挚爱消逝,年轻女孩茱莉的生活困在死寂的余波中。那位迷人的神秘男子停驻在她行经的每一个角落,让她一再复访与他有关的人事,贪恋两人曾经的亲密相依、控制臣服,试图为狂暴芜杂的昔日关系寻获一个明晰的解答。毕业在即,她的电影创作依旧备受挑战,遥遥无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她能否攀伏情感的藤蔓,让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成为滋养作..详细 >
稍显无聊。画面好美!!感觉在奔跑时就可以结局了,后面生日戏中戏“卡”感觉没必要。
朱莉失去安东尼后,拍摄《纪念品》的过程。寻觅过去,以旁观者审视,重新发现;悼念故人,往事自此作结,重获希冀。元电影,戏中戏中戏,弗拉戈纳尔洛可可小画。“你不用改变自己的性格,但你得改变一些习惯。不仅仅于思考,还包括真正的生活。”
UGC Les Halls 蒂尔达的花园好美
差点被击垮,但持续转动着影像,探索着自己。作为亮点的Richard Ayoade的回归,轮番作客好像被赋予特权“吃下”的新小生们,还有更多给人提供的对创作的联想与对前作的比照;第二部在基调与感受上都更加轻松与容易接近。自己、“我”、片、“片中片”,彼此之间保持了很和谐的距离;还想知道她会走到哪里,而未来还会怎样。
4.5 #LIFF @Kijkhuis
【C+】比1好很多,至少不再凝滞,终于有了流动的情感,私人记忆才能溢出。但还是很无聊。
3.5 更迷人的外壳, 继续精致但不细腻 @ walter reade
轻盈、迷幻、坚实,是记忆没错了。谁又不想矗立生活外大喊一声Cut呢?
用静止的流动的影像对抗悲伤。回忆被重新表达,那些重新提起的连接被镶嵌在你不存在的时间里。
3.5框架是回溯性的,文本是小说式的,影像则宛如一个失忆症患者游荡在记忆的迷宫中。
更喜欢第一部分
没有最矫情,只有更矫情
-
看完第一部的时候还在想,在一个那!么饱满的男主形象之后,Hogg还能讲什么故事?原来是酱紫!厉害。巨大的失去之后,余波会来,紧接着是漫长的void,这才明白标题的意义,终究从另一个世界旅行结束,能带回来的也只有纪念品,无论曾经多么相信会生活在那个世界或创造一个新世界。重生之后会明白,旅行的目的地不用非得是美到眩晕,还可以是木有目的地,或者为别人创造目的地。而那纪念品,会放在家里书架上吃灰,偶尔瞄到的时候思绪会飞一会儿。PS.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太久没有看到这种非常非常私人且具体,不做任何努力把人物联系到某个群体或某股潮流的剧情片了,华语电影太缺这个了吧,转念又一想,全世界电影都缺这个!女性导演正在扛起这种珍贵
片名意指到第二部终于显露真容,不止是悼亡或记忆的链接,更是如此的情感既有人造物的部分,也有自然物的属性的体现,技巧上更有迹可循,结尾的揭秘是今村老师《人间蒸发》的低配版,舞台高光效应看来是绍拉《卡门》的翻版。
一段让中国女性嗤之以鼻的爱情,被女主硬生生的演出两部电影。只能说女主拿渣男当真爱,可渣男死的真无奈。女主爱的认真又任性,忘不了与渣男的曾经。第二部从头到尾的苦瓜脸,让观众知道她并没有从渣男之死的痛苦中走出来。实在让人受不了她的恋爱脑。
很喜欢!时不时让人想起《伯格曼岛》。中间一场会错意的尝试之后,她从放不下他转向渴望intimacy,更喜欢的是终于有电影不再诉诸爱情而是工作去获得重生。Tilda这个角色也让人回味,这样一个几乎不表达自己感受的母亲,对照之下,女儿找到了表达痛苦的渠道。
这部电影好的就是空镜头拍得很好看,复古色调很好看,其他的一切都是空洞乏味的。片中导演拍的都挺有趣(两个导演,一个音乐片片段,一个致敬意大利老电影),但到了放映为什么又是斯文顿女儿来演,实在不喜欢她女儿的这个角色。
直面浅薄-11/16/21 at AMC Palisades 21
BFI伦敦电影节期间看的,也算是能抢到票地为数不多的电影。最后一排基本只有我自己,节奏稍慢 有的地方确实没完全看懂,另外就是没有字幕 别人英语母语的人笑时 我大部分没get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