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娣

Maudie,彩绘心天地(台),茉迪的彩色小屋(台),莫迪

主演:莎莉·霍金斯,伊桑·霍克,卡瑞·玛切特,加布里埃尔·罗斯,扎卡里·贝内特,比利·麦克莱伦,劳伦斯·巴里,格雷戈·马龙,玛丝·伯纳德,大卫·菲恩,凯特·罗斯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6

《莫娣》剧照

莫娣 剧照 NO.1莫娣 剧照 NO.2莫娣 剧照 NO.3莫娣 剧照 NO.4莫娣 剧照 NO.5莫娣 剧照 NO.6莫娣 剧照 NO.13莫娣 剧照 NO.14莫娣 剧照 NO.15莫娣 剧照 NO.16莫娣 剧照 NO.17莫娣 剧照 NO.18莫娣 剧照 NO.19莫娣 剧照 NO.20

《莫娣》剧情介绍

莫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某个偏远小镇,生活着命运多舛的女人莫娣(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她童年患上了小儿麻痹,痊愈后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导致只能蹒跚而行,备受歧视。父母去世后,她寄居姨妈家里,却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偶然机会,她看到一则招聘女佣的启示,虽然每月只有稀薄的1美元,但是她依然希望借此走出令人窒息的姨妈家。雇佣她的男人名叫埃弗里特·刘易斯(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他性格古怪内敛,脾气阴晴不定。莫娣最初饱受苛责甚至打骂,但她似乎认定了这个栖身之所,不仅努力打扫房间,还利用闲暇在墙壁上画出美丽的图案。而终于有一天,莫娣的天赋被人们所发现了……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杂志梦兄弟们诞生那个人消失了维京小海盗隔离巢风和日丽掌脸小谢尔顿第三季诡探留级之王3外星入侵者ZIM:魔幻入口黑钱胜地第一季鬼灭之刃鼓屋敷篇黑子的篮球·终极一战鱼生知有你永远的托词血战松毛岭绿岛金魂我们大奉打更人老腔复活盖聂门种群外出偷马受难记精灵宝可梦:光轮的超魔神胡帕江湖儿女玉子爱情故事

《莫娣》长篇影评

 1 )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够了

看完整个片子,没有倍速,快进,很感动。

躺着回味,最深刻的印象是结尾的莫娣的眼神,那么纯粹,我一直相信相由心生,人的外貌是会随着内心变化的,莫娣那个孩子般清澈的眼神真的触动我了。

人这一生,过多的烦恼都是多余的欲望引致的,来世间走一番,真的没必要非要活成人群中大多数人的样子,这是我们自己的生命。

扪心自问,真的很惭愧,喜欢衣服,包,化妆品,大房子,好车子等一切有用的人应该有的东西,得不到就会生出烦闷,为了得到也是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该有的样子,做着很多甘之如饴心安理得的努力,似乎生活本该如此,生活就该如此。

但是真的,电影的结尾,我只看到那双眼睛,她穿了什么,戴了什么,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是模糊的,但是那双眼睛 那么灵动,那么清澈,那么纯粹,那么耀眼,让人过目不忘,让人心向往之,生活到底该是什么样?

可能也是工作的不顺,感情的坎坷,身体的不适让我生出这么多悲天悯人也好,自怨自艾也罢或者是无病呻吟的感慨,毕竟日子好的时候也不会非要去审视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

其实想想每次的叩问生活的意义都是在不如意的时候,我的思考也是很廉价而不走心了。

现在既然审视了,就不防在多深挖一下,我觉得我是个社交恐惧的人,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小时候环境导致的,但是我这样一个人,却是一个大家眼里随和的人,我几乎不提反对意见,所以我很好说话,其实我知道,我是害怕被发现我害怕集体生活,害怕社交,我是自卑的。

又不知所云了,回到电影,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人的一生,真的应该只做一件事,并且把他做好,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我们操心,也没有那么多与之匹配的欲望非要去满足,也就没有了多余的烦恼。

但是可悲的事,我至今没有找到我的兴趣所在

 2 ) Madu一点也不丑不奇怪,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伟大女性啊

第一个画面是一位女性手抖着蘸着颜料、眼神慎重又期待地往墙上画画。

看鱼叔推荐的文章时,我就在心里标记这部电影为必看。

真实投入的表演让人很容易被带入故事,看到Madu老公的扮演者Everett是伊桑霍克,就是一个品质保证了吧。

一位脾气暴躁独居的普通鱼贩、一位有先天残疾被弟弟花钱送到老姑妈家养着的Madu,因为找女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感情线从起初的随时要哄人走、到回家有人煲好汤、打扫房间、早上做好早饭,Everett会为了Madu让她专心画画开始打扫房子,也会因为Madu坚定地说没画完的那幅画不卖而把刚收的5美元还给买家、拿回那幅画,在Madu说应该装个纱窗时反驳说没有必要装,但转眼就从外面搬着纱窗在外面装好了,Madu离家出走几天后主动去接她,第一次直白的告白“我有你、我的眼里只能看到你、你是我的老婆”开车送她到曾以为已不在人世而实际还活着的女儿家门口;Madu病情加重后对他说你应该多养几条狗,你那么喜欢狗,Everett说“我有你就够了”。

被这些不张扬、朴实但温馨的细节感动了一次又一次。

Madu的独立有主见、坚持、完全体现的就是新时代女性的特质。

一次挨了Everett一巴掌后,气愤的Madu手蘸起颜料就往墙上画,画画是她表达自己的方式,也能让她沉浸其中。

第一次在Everett的房子墙上画上了花、从这以后墙上的不同角落开始有了没画完喙的鸟儿、院子里最肥的那只公鸡、不同颜色的花儿,布满了整个小房子的墙上。

窗户玻璃上、门玻璃上都布满了画。

远处看这一独栋小房子,远远就看到了窗户上的花和门玻璃上的花草,一推开门满墙的画,传达着生活气息。

Madu说“我没有去过别的地方,我的画都来源于我的想象,我想要的也不多,只要我面前有一只笔刷,就够了。

”“我很喜欢窗户,所有的人生冷暖都框在里面了。

”知道自己的样子奇怪,被小孩嘲笑还帮他们解释手“他们不是有意的。

”即使生活关上了一扇窗、但她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包容和友爱;当Everett出于生理本能想跟她make love的时候,Madu坚定坚持地提出:“如果你想这么做的话,那咱们应该结婚”——独立和自爱;擅自卖了妈妈留下的房子,且花钱将Madu放在姑妈家养的弟弟,当得知姐姐Madu因画画有名还上电视了后,第一次找到她的房子,想说服让他帮忙理财,遭拒后买了一幅画。

这里的Madu是坚定而有原则的。

走很远的路也坚持去看姑妈,不希望在她走之前看不到最后一眼。

当从姑妈这得知她的孩子其实不畸形、也没死,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很难承受这个被最亲的家人隐瞒欺骗了那么久的事实,但应该心里也是高兴的。

当Everett替他找到,带她去“她家”时,她下车扶着车半躲着贪婪地偷偷瞧着已经长大了的女儿,当女儿进屋后扶着车有些不舍,但没有去打扰。

虽然她走路跛脚、她的脸也算不上好看,她算是看上去奇怪的人,但其实自始至终她一直保持着独立自强、包容自爱有爱,身上这些品质让她的形象也更加美丽和伟大了。

她在安静而有力量地经营着她自己的生活、人生,和Everett两人的生活。

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的伟大的女性啊。

 3 ) 我找来了莫娣·刘易斯的作品

看完电影《莫娣》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随即就去查了莫娣·刘易斯本人的生平:Maud Lewis于1903年出生于新斯科舍省雅茅斯县的俄亥俄州, 并于1970年Marshaltown Nova Scotia去世。

她仍然是加拿大最著名和最受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家之一。

Maud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并且给她留下了残缺的手臂和变形的手。

她的父母在她仍然依赖并需要他们的时候去世了,当时她搬到迪格比和阿姨住在一起。

尽管她早年遭遇不幸,但Maud保留了一个强烈的性格,并渴望生活和热爱生活。

在十八岁时,Maud与Everett Lewis结婚。

他们十分贫穷,住在一个约10到12英尺的小屋里。

他们结婚后不久,Maud陪着Everett每天都在兜售鱼儿,带来她画的圣诞贺卡。

她会以每张25美分的价格出售这些卡。

在使用这些卡片取得一些成功之后,Maud开始在各种其他表面上绘画, 例如木板,饼干片等,最终在他们的小房子里或多或少的每个可用表面上。

Everett鼓励Maud画画,并给她买了第一套油。

Maud的大部分画作都很小, 她的技术包括首先绘制轮廓,然后直接从管中涂抹油漆,而且她从不混色。

1945年至1950年间,人们开始在Maud的家中停下来,以两三美元的价格购买她的画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画作开始从7美元升至10美元不等。

莫娣·刘易斯在我看来,莫娣·刘易斯拥有天生的表达欲望,整个小屋子的零零角角被她当成画布,这股欲望被单纯的心灵引导成对美好的向往与映射;

约10到12英尺的小屋

满屋子的绘画

满墙的绘画

约10到12英尺的小屋

约10到12英尺的小屋莫娣·刘易斯居住在加拿大美丽的新斯科舍省,莫娣·刘易斯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描绘她的家乡美景:

《莫娣》电影剧照

《莫娣》电影剧照

《莫娣》电影剧照

童真的笔触,未经调和直接涂抹的颜料,笨拙地构成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照片源自莫娣·刘易斯的纪录片

以下是我能找到的莫娣·刘易斯的所有作品,我没有放上全部,因为莫娣·刘易斯的画作都是为了生存而产出的卡片式工艺品,量非常大,在这其中不免形成了一些同质化和套路化的作品,例如下面几张:同质化:

套路化:

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画作,并透过画作去感受到莫娣·刘易斯那 个纯粹的内心世界,所以为了防止各位观看同质化作品产生厌倦,我把收集到400多幅中的220幅画作全部顺序打散列上:

以上

 4 ) 不完美的,完美

如果,人生是一幅画,注定有取舍,完不完美都是一幅画 影片开始近一分钟的特写,或许会下意识的将这个像孩子一样的成年女人,看作一名残障人士,甚至联想她的人生注定只能像一场:过家家。

但,眼见不一定为实。

莫娣,一个从出身走路跛脚的女人,寄住在姨妈家,抱着有天能回家的期望,却被哥哥查尔斯告知,已经没有家了:因为他卖掉了妈妈留下的房子理由却是,口中的这个妹妹无法 “自食其力”。

一张招聘公告的出现,是她为自己选择人生的开始,『 住家女佣』这份工作就像是一块浮木,她知道,只要获得这份工作,就能毫不犹豫离开这个从来都不属于她的“家”。

或许先天的缺陷,剥夺了她行动自如的权利,却未夺走她敏捷的思维,那个有着她亲人的住处,虽然舒适却未曾获得过哪怕对于一个亲人应有的尊重!

而对于莫娣,似乎有着与生俱来尊重一切的能力她,尊重与人有同样生命的动物,尊重表里不一的亲人,尊重无知的孩子,尊重这个以貌取人的世界。

她并非圣人,只是尊重自己,甚至这个一出生给她打上异类标签的皮囊。

因为她知道:与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

与埃弗里特的第一次见面,是从那张招聘告示开始,一个出身孤儿院的鱼贩,独自住在远离镇上的木屋里,试图寻找一个为他操持家务的女佣。

对于莫娣的到访,如常人一般的偏见,促使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需要的是一个女人。

正如在后来的谈话中,莫娣不经意间提到一群不是“故意”向她仍石头的孩子们“人们总是不喜欢,与你不一样的人”

莫娣用一杯茶的时间,告诉埃弗里特:除了先天的缺陷,她没什么不同,甚至可以当五个女人。

对于莫娣而言,即使所面对的世界是黑白,依然能发现其中的色彩,随手不离的画笔就是最好的证明,画笔打开了她心灵的窗户,获得了旁人眼中所无法拥有的财富。

而随着画作的畅销,从亲人眼中的乱涂乱画,到旁人“吃不到葡萄说酸” 的嘁嘘,这个曾经人们眼中的无用之人,用画笔证明了超越常人的价值。

对于售货员的吹嘘,埃弗里特这个与莫娣朝夕相处的男人,虽然总是一副苛刻的大男子主义姿态,却比亲人还懂得她的不凡“也许他可以,但他没画,莫娣画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中的巨人,大多也是现实中的矮子;而那些生活中,看似渺小不起眼的人,却往往有着生而平凡的伟大。

不问,并非不懂;不说,不是不知道这些看似弱小的人,容易受到伤害,不是因为他们无力还击,而是伤害他们的人,对善良的无知,有人生而缺陷,但心智过人,有人健步如飞,却内心残疾。

就像莫娣的亲人,哥哥借由妹妹的缺陷,为自己还债卖掉房子找托词,姨妈借由侄女的残疾,将她正常的孩子卖做他人,仅仅只为顾及自己的面子,这些打着亲人的名号,做着自私自利的事,即便有着正常人的体态,内心却是扭曲不堪。

对于亲人无意伤害,莫娣总是用她强大的内心,包容所遭受的一切,即使已经千疮百孔。

但对于真心伤害她的人,这个女人会展现出与她外在截然不同的力量,虽然残疾,但她并不傻。

她知道,埃弗里特虽然态度恶劣,从来没有一句好话,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收留了她,但同时,她知道这并非寄人篱下,做饭,扫地,洗衣,劈柴…一样不漏,没有催问应得的工钱,只是出于对他的尊重与信任,却并非是伤害她的理由。

画作畅销,登报上刊,慕名而来,甚至副总统亲自为其买单,这个有着天生缺陷的女人,一下成为小镇上最有名的人。

曾经无法自食其力的妹妹,也成了久而未见的哥哥-查尔斯,口中天赋异禀的艺术家,试图再次打着亲情的棋牌,谋取这个从未付出真心的妹妹的财产,却被他曾视为无用的妹妹,上了如雷灌顶的一课:不说,不代表不知道。

莫娣将旁人眼中,如家家酒一般的日子,过成人生;而这位哥哥,却将人生活得像一场过家家。

始于热爱,足于拥有即便有着丑陋的外在,也能发现存在其中的美好, 这是莫娣的天赋,无论画画还是对人。

对于埃弗里特的种种“恶劣”,莫娣仍然会对他说:“你不喜欢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不喜欢你,但…我喜欢你”。

或许一开始会将,这个有着大男子主义一切特征的男人,划分到“坏人”之中,可生活不是超级英雄电影,非善即恶,埃弗里特只是习惯用“恶人”姿态来进行自我伪装,假装告诉自己:我不需要任何人而莫娣的出现,让我们看到摘下面具后的温暖 “我们好像就是一双落单的袜子” 一个爱说反话,一个毫无保留,他们是一双落单的袜子,凑在一起才算完整。

影片中,有一幕最为可爱:埃弗里特看到专注作画的莫娣,嘴里叨念着让她打扫的同时,随即放下手中的事自己扫了起来,却被本以为会感激涕零的莫娣,抱怨灰尘毁掉刚作的画,而毫不领情的挡在门外。

当莫娣提议安置一扇纱窗,熟练削着土豆的埃弗里特,如一贯一家之主姿态否决后,会在某天默默将准备好的纱窗换好。

虽然这个出身孤儿院的男人一直想被人照顾,嘴里从来也只能说出『这个家,我说了算 』 的话,但在相伴的日子中一直照顾并尊重着这个沉迷于作画的女人。

如果有什么人,是最应该卸下面具对待的,那就是亲人。

世俗眼光让埃弗里特知道,莫娣应该如旁人所说,离开这个穷乡僻壤,但即便因争吵短暂分开的日子,都让他无所适从,才明白原来一切的情绪,不过只是害怕,害怕有一天,这个他爱的人离开。

从选择来到埃弗里特这里的开始,遵从内心的莫娣,无论外界给让怎样的定义,残缺也好天才也罢,她知道,这一生不过只需要两样东西,从来都是:一支画笔和被爱。

而她知道,埃弗里特,给了她一切她想要的。

人生,不是童话故事,再圆满也免不了悲欢离合,只是再回首是否珍惜曾经拥有;而最后,留下的那句 “我是被爱着的”,是送给埃弗里特最好的,也是最后的礼物。

是啊,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人,将她的美好带给了所有人。

 5 ) 没有那么沉重凄惨的“生命力”

没有那么沉重凄惨的“生命力”很久没有一个电影,我一个人在阁楼里戴着耳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打开原声带,卸掉耳机,躺在床上,呼吸有点困难。

【生命力】是我看完电影出现在脑子里最高频的词。

很神奇的是,这样的生命力,虽然伴有残疾,却没有那么多凄惨和悲痛。

无论是Maud的人生、明媚的内心,Maud那些颜色鲜艳的画,还是电影艺术的处理方法,都没有让我感到沉重。

他们两个人是如此的互补,但比起这个,我甚至觉得Maud这样的人,遇到的只要是好人,都很难过的很糟糕。

姨妈说“你是我们家族最终唯一获得幸福的人”,并不是在说她命好遇到了好老公,而是,她本身就是“有本事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的人。

”Maud是个很聪明的人,她不会去说这个男人的不好,不会点破他的缺点,只是默默的开始做一些能帮助到他的工作。

除了清扫做饭这些家务之外,杀鸡改善伙食,帮他记账,到后来开始画画赚钱。

男人渐渐地也发现这个女人是要强过自己的,无论是能力还是心力,所以他越来越离不开他了。

他俩之所以能这么幸福也是因为互相需要,其实两个人相伴爱情过后(甚至他俩很难说有没有爱情),就是看有多需要对方,有多利好自己。

离不开对方以及让自己变得足够被需要,才是两个人相伴一生的法宝。

他们俩完美符合这个规律。

Maud的智慧还体现在“温柔的坚定”。

连最好的朋友一辈子都在想到底什么才能让她生气,她不生气,不发火,不说重话,但行动和决策却很快很坚定。

她的头脑清醒,使得自己被保护的很好。

坚决离开姨妈,不过寄生她处、寄人篱下的生活。

坚决拒绝抛弃自己的兄弟提出要给自己管钱的提议,没什么好谈的,也没什么可憎恨的,只是”Good Bye,Charles.“ 她没有让仇恨占据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被亲情裹挟陷入泥潭。

在丈夫伤害自己过了底线以后,她也会伤心难过告诉对方自己会走,或者干脆下车去朋友家。

这点上,丈夫倒是与她完全相反。

他口是心非,他刀子嘴豆腐心。

这也是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

Maud还有一份自知和自足。

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所以不贪心也不给自己制造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不换房产,不明显的改善生活。

两个人安分生活,相安其事,即使尼克松打电话来,不付钱,也不会给他画的。

所以她不会陷入更大的风险之中,她为自己创造安全感。

或许不是她不够上进,而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一个残疾人能为自己制造安全感,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唯一的最好的朋友”Sandra也是一个智慧的女人。

她通过自己的方法,巧妙地提高了Maud在家庭里的话语权。

Maud其实不争不抢的,但Sandra认为制造了一个客观事实是,“如果能给我画卡片,我才会再买你的鱼”。

这种女性之间的爱惜和帮助,我在我和我楼上的邻居姐姐身上也真切的体会过。

一个片子里有两个有智慧的标志性女性角色真的是太好了。

看到莫娣的画渐渐的开始赚钱了,她不会做别的,只会照顾这个家和画画。

看到这的时候,丈夫突然说:“老婆,我不知道(想象不到)如果你不做电影的话,你会做什么。

什么适合你做,我一点画面都没有。

” 我知道在他的脑子里,把莫娣和我建立了联系。

我也是同样的,我很喜欢莫娣这样的人,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

好像并不会做什么其他的事情。

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如果不做这个我会去做什么。

开一家书店?

做图书编辑?

我不知道,大多可能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安静但也很壮阔的工作,同样孤独寂寞的,无法与人言说的工作。

看到Maud 让我想到了很久远的我自己,很本质的我自己。

需求很少,很单一的那个我自己。

不过我好像没有Maud那么坚强,也没有Maud那么人淡如菊安于现状。

我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好像能做到这样也很困难。

我们脆弱,我们贪婪,我们不安。

我一直希望我有一个不大,但是温暖的,安全的,没有争吵的家。

和相爱的一两个人在这个房子里。

不需要富足,充实就行。

但事实上,最基础的愿望:健康,生活规律,温暖安全…都还没有做好,就已经在伸手去够更高阶的需求和欲望了。

轻易得不到,所以又痛苦。

这大概就是小时候,大人们总在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内在含义:人,打理的“好”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才能获得一份“我在努力踏实的生活”的内心安定。

电影里两人结婚的时候Maud手里的小黄花,就是她的人生写照,就是他们的生活。

渺小,不起眼,但也在努力地绽放着,充满生命力。

两个人凑成一双奇怪的袜子,可在他的眼里,她是彩色的,她是canary yellow,就像那朵小黄花。

这个房子渐渐的因为这个女人,有了生活的气息,有了生命存在的美丽。

不仅仅只是“干净的房子,有人在不会被人抢劫”。

我在这部电影里竟然找到了婚姻的真谛。

我的经验很神奇,我是在结婚后,才体会到婚姻的神圣的。

而不是结婚前就知道或者向往的。

结婚后,我才慢慢体会和发现了这份承诺的重量,这份责任的意义,两个人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福祸相依的深刻,复杂和个中苦乐。

两个演员真的很好,依然是满分的伊森霍克,这次当绿叶也当的很完美。

但是还是太帅了,太帅了……这点暴露了,他即使演的是粗糙钝感讨生活过苦日子的人,依然掩盖不住他的风采。

莎莉霍金斯有太多瞬间让我想起小雀斑了啊哈哈,(开玩笑),真的是性转版霍金的感觉,经常让我串戏。

不得不说莎莉把Maud的坚强乐观表现得恰到好处,这么好的女演员,挑了一次大梁,而不是谁的陪衬。

看的过程中屡次让我想到《隐》,因为某些组合真的太像了。

不捧一踩一,也更不是崇洋媚外,但总忍不住想到和比较。

一个电影,让人得到一些舒适的好的体感,会不会更好一些。

好好讲一个故事 不过分渲染悲伤 也不放大苦难。

这部电影令我觉得厉害的一点,其实是它的笔触它的视角在弱化疾病、残疾、和清贫的生活。

反而它有意识的让观众体会到了“甜”,苦难人生里,两个人一起的美好,甜,幸福。

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九九八十一难,电影讲述真实的同时,如果能用更轻松的方式和视角去看待苦难是不是会更高级一点。

(仅仅个人看法)原声音乐做的好好,循环整张专辑好几天了,大多歌曲轻盈温暖,就像那朵小黄花。

起到了非常好的平衡中和苦难的作用,像是白粥里的榨菜,油泼面旁边的热面汤,或者说黑咖啡里的甜奶。

我在想,真正的“生命力”,本身就是乐观的,不应强调沉重凄惨悲痛的,这才是生命力本身真正的含义。

 6 ) 转载一个影评:沒有陰影的世界-電影Maudie及她的故事

沒有陰影的世界-電影Maudie及她的故事 賴慧娜1977年兒子出生後我們搬到在加拿大東北角的Nova Scotia省的Cape Breton島住了兩年,女兒在那裡出生,我也在那裡開始提筆寫作,Cape Breton島四面環海,隔著Fundy Bay與加拿大最大島的紐芬蘭省相對,四、五十年前可以說是名不見經傳,那時很少台灣人知道這地方,是少有台灣人會去的地方。

Cape Breton島除了漁產外無其他工業,與世無爭,是海角一樂園,雖無工業,但上帝賜豐富漁產,白色海灘,一下鏟子就可挖取肥美的蛤蜊,野地的藍莓整年生長,有著宜人的海景,最早移民來自歐洲蘇格蘭人,Nova Scotia 乃新蘇格蘭之意,至今保有蘇格蘭文化,龍蝦最有名,供應全世界。

加拿大政府為輔助開發,四十年前在此建重水廠,提煉核能發電所核能反應器所需的重水。

也引進大量工程人員,研究人員,我們也是那時搬過去,台灣四十年前也向加拿大購買原子爐,技術人員往來頻繁。

時間一晃四十年,我們計畫今年夏天到 Nova Scotia家庭旅遊reunion。

現在旅遊風氣旺盛,世界再遠的角落也有人跡,教授會的成員也計畫秋天組團前往。

這純樸的海島Cape Breton卻出了一位偉大的素人民俗藝術家Maud Lewis. 世界有幾位出名的素人民俗藝術家,美國的摩西婆婆 ,台灣的吳李玉哥、洪通等皆是,素人民俗畫家的共同點是未受學院訓練,鄉村氣息、率真、他們的作品以明亮色彩,線條簡單有孩童的天真快樂,也記錄了他們的生活時空。

Maud Lewis是加拿大迄今最有名的民俗素人畫家之一,她與其他出名的素人畫家不同的是,她走過坎坷人生,她帶給世人的春天般快樂,卻是透過嚴冬淒慘生命傳遞出來的。

最近新上映的電影Maudie就是講她的故事。

當影評介紹這部影片時馬上引起我注意並且很快第一週末就去看 ,電影院是客滿的。

Maud出生時就有天生性類風濕關節炎﹝台灣最有名的患者是杏林子﹞,隨著年齡病徵越出現,她的下巴向內縮,斜肩,手指彎曲,腳踝變形,走路跛腳,口齒不清,歧型體態惹來同學的恥笑,終於她於十四歲綴學,少女時代,她墜入情網,珠胎暗結後,男友棄她而去,嬰兒一出生即被領養,雖然如此,在家裡還是父母﹝姓Dowley﹞的掌珠,受到呵護。

直到三十四歲父母先後去世,她的悲慘人生才真正開始。

她的唯一手足,哥哥變賣父母房子未給她分文,只是付錢給不情願的姑媽照顧這殘障的妹妹。

不願成為他人累贅,為求自立,她應徵雜貨店一個徵人廣告為一魚販Everett Lewis幫傭。

魚販性格孤僻暴躁,獨居於偏遠小鎮路邊一棟十尺九尺見方小屋,屋外養著狗與雞。

看到應徵的竟然是個殘障者,馬上下逐客令。

但是實在是難以覓人,只好估且一試。

一方急求安身,一方無牛駛馬,兩人湊合著在同一屋簷下共存。

當Maudie告訴姑媽找到工作要搬出去,姑媽以為她說謊,警告道:一搬出去就別再回來。

小屋無自來水無電,僅容旋身,閣樓一張床,他強烈大男人主義,對因風濕而手腳笨拙的Maudie常不假辭色,言明,在這裡最大的是我、再來是狗、再來是雞、最後才是妳。

Maudie想起嚴厲的姑媽的警告,咬緊牙根,賣力工作、打掃燒煮,受到斥責時,忍氣吞聲,唯一獲得舒解的是畫畫,她拿起畫筆在任何可看到的平面動筆,牆、地板、廚櫃、甚至爐灶,後來連門窗也畫。

她知道自己已無回頭路可走,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她的方法就是創造出另一個天地,明亮、歡樂、和平、友善的世界。

當孤男寡女同擠一床,總也有慾不自禁的時候。

Maudie堅持若要做這件事得有名份。

這使魚販卻步。

雖是個家徒四壁的羅漢腳仔,也有些挑剔,不甘心隨便就娶第一個來敲門的女人,何況又是有殘障。

而Maudie因為有少女時懷孕被棄的經驗,不肯隨便委身。

兩人就這麼蹭磨一陣子,還是別無選擇地步上婚姻之路。

Maudie這部電影就在講這對夫婦如何由差異進入生命共同體。

導演的手法很幽默。

她出生的Yarmouth位Nova Scotia Cape Breton 島西南端:後移居的Digby在其北數哩:為應徵這工作,她跛腳徒步兩哩,又被拒絕。

片中將Maudie克服身障的努力與吃力演得讓人油然生惻隱之心。

電影雖是在芳迪灣對面的紐芬蘭拍攝,景色與當時的Cape Breton相似,湛藍的天,白浪推岸,鄉間小路,牛車,山林,漁船,呈現在她的畫面。

她沒有受過繪畫訓練,唯一的經驗是小時候,她的母親教她畫聖誕卡片,拿去賣給鄰居。

多年後成為她的庇護。

首先是買魚的顧客看上,問價,她的丈夫替她開價五分,對方給十分,他意想不到她的塗鴉也可換錢,開始刮目相看。

賣魚時順便賣畫。

她不僅在屋裡到處畫,窗子也畫,畫到門上,以至,路人經過都會注意到這彩繪小屋,甚為有趣,屋子離路很近,若開車經過拋個煙蒂都能丟進屋裡,屋外她也放廣告板painting for sale,吸引了注意,他們的小屋成為這漁村的特殊景觀。

1965年加拿大電視台來採訪,著名的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寫專訪,名聲大噪,門戶為穿。

一幅畫由二元到六元不等,沒有超過十元的,皆為小尺寸。

最有名的一位顧客是美國副總統尼克森,當尼克森的助理由白宮來預訂兩幅畫時,Muad Lewis要求先付款再出貨。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她的全身不時處於疼痛狀態,畫每一筆都是挑戰,她必須抽煙止痛,並服大量阿斯匹靈,直到她因肺癌倒下,往來進出醫院間尚不停作畫。

死時六十八歲,1970年。

有人請教她繪畫,她說:我不能教妳,那畫原本就存在那裡了。

她死後七年Everett被一闖賊謀殺在小屋裡,也許賊認為他屋裡藏有賣畫的錢。

她死後,她的畫一路增值,已經達兩三百倍,今年三月,一家慈善舊貨店的義工,在舊貨堆中發現一幅Maud Lewis的作品,畫面是Nova Scotia港灣與龍蝦漁船,海鷗,藍天綠水,專家估計約在12000加幣,五月在安大略的拍賣場,以三倍半價錢賣出$45000,猜測當年她賣那幅畫的價錢大約是五塊錢或六塊錢。

很多她當年賣兩塊錢的作品,現在市價都值七、八千以上。

而她去世只不過四十七年。

她一直是加拿大最有名的素人民俗畫家,她的作品被複製在很多暢銷的產品上。

雖然如此,她一生窮苦痛病不離。

兩人死後,小屋荒廢,當地人發起古蹟保存運動,最後被還原修復,移至Art Gallery of Nova Scotia, Halifax永久陳列,紀念這位勇敢的藝術家。

飾演Maudie的女星Sally Hawkins是經歷豐富的實力派演員,她的父母是兒童書作家插畫家,三歲就顯示演戲興趣,畢業於英國皇家戲劇學院,職涯是由舞台劇起家,演過去多部莎翁名劇,後跨足電視電影,曾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但角色不分大小她皆全力演出,甚至不掛名。

她將一個天生殘障的女孩奮力求生,呈現淋灕盡致。

有趣的是Sally Hawkins小時後被診斷有語言障礙。

導演 Aisling Walsh導這部電影重點在陳述動人的愛情故事,兩個各有缺陷的人如何磨合出相依相憐的情感,然而Maud Lewis的故事曾被多次寫成書,搬上舞台。

最近一本由加拿大作家Woolaver寫的A world without shadow卻更寫實,作家是在地人,小時候隨母親走訪問Maud夫婦,他對Everett有嚴厲的批評,說他是自私、粗暴,利用妻子、Woolaver懷疑他真愛她,他沒有想辦法改善生活環境,讓她在沒電供應的小屋作畫,在拆移小屋時人們發現地板下成堆阿斯皮林盒子,他強迫她每天要完成二張畫,卻控制所有的收入,他死時有現金兩萬,(那時約是我們在Sydney時, Sydeny是首都,我們買一棟三房小屋價四萬三)Digby是漁村,相信要買棟有自來水,有電的小屋,他不會買不起,作者的批評不是沒有根據。

電影中另一與書不吻合的是,Maudie與她被領養的女兒的關係,電影中故事說,Maudie一直相信自己生了畸型的男嬰,一出生即夭折,姑媽病危時才告訴她,所生是女嬰,健康成長,Everett帶Maudie去看那已成家的女兒,Maudie遠遠窺探,知女兒幸福,喜極而泣道:she is perfect. 後未前往認親而離開。

但書中記錄的事實是:Maud Lewis成名後,女兒來認她,她拒不相認。

也許她已經接受上帝給她的生命,她的天堂就在她的畫中,不再以物喜以己悲。

對世人來說,Maud Lewis的一生都是在奮鬥,克服先天的缺陷,與人情冷暖,作畫至死,未因聲名而受惠,卻將歡樂、平安、合諧藉由她的畫作帶給世人,這樣的生命只能說是上帝給世人的啟示,用來鼓勵、安慰其他受苦的生命,如同耶穌降世。

經授權轉載自太平洋時報

 7 ) 生活纵有千重磨难,我们也要笑着面对,莫娣的一生何尝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一生呢?虽然我们并没有经受相同的苦难,但是却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画出自己的鲜花,盛开在骄阳似火的原野上!

真人真事的电影总是能让人感同身受,莫娣充满磨难的一生看着让人心酸,但是最终她的天赋被人们发现并且赞美,她遇到了真心爱她的鱼贩刘易斯,晚年的她虽然备受病痛折磨,但是声名在外、爱人在旁,一切都是那么痛苦又那么美好。

纵观整部电影,虽然在遇到刘易斯之前莫娣的生活并没有拍摄,但是可以想象得到她哥哥还有姑妈对她的冷漠和残酷,卖掉祖传房子甚至于卖掉了莫娣的孩子,简直可以算丧心病狂,但是莫娣也是幸运的,她遇到了那个尽管有点嫌弃她但是久处之后深深爱她的刘易斯,进而她的绘画天赋声名远播,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莫娣的眼中的生活都像她的画一样美好,浮生一切,都已被框成一幅画,就在那里!

伊桑霍克的演技真是不着痕迹,最后才发现男主居然是他饰演的!

 8 ) 我们为什么喜欢《莫娣》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莫娣》这部影片在我眼中是极其成功的,细小的格局,丰满的人物形象,不经意的煽情手段,爱尔兰导演艾斯林·沃什用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性向我们展现了一段边缘人的人生故事。

莫娣的人生是悲惨的,自幼患有关节炎,父母双亡以后唯一的亲哥哥将其遗留下的房屋变卖,把莫娣丢给姑妈照顾,在姑妈那里,遭到嫌弃,受尽屈辱。

随后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为艾弗里特·刘易斯的帮佣,从姑妈家抽身而出。

在与身为鱼贩的艾弗里特的生活中,两人渐渐产生感情,步入婚姻。

同样也是在这一时期,莫娣空余时间不断地绘画,相识桑德拉,使她的画作开始有人赏识,也是桑德拉使得莫娣开始贩卖画作,最终其画作远近闻名。

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线性叙事,以莫娣的人生为主线,重点描摹其与艾弗里特的感情生活。

另一方面,在电影技法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四平八稳,柔和的光线,平淡的剪辑,恬静而又不多的音乐。

摄影多捕捉乡村美景,户外开阔,室内柔和,整体为塑造一种和谐感。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人,在于其成功的人物塑造、对小细节的捕捉和轻描淡写非刻意的煽情。

重点塑造的两个人物,是莫娣与艾弗里特。

身为社会的边缘人,这两个人的性格并不复杂,导演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各自倾注了一个关键词:莫娣的纯粹,艾弗里特的自尊感。

莫娣的纯粹一方面体现在她的温顺,她天生残疾却对他人极其友善,在她去艾弗里特家应聘帮佣的路上,镜头给我们展现了他对待路人的和善,在后面的对话中,莫娣向艾弗里特坦言经常受到孩子们的歧视和粗暴对待。

这两方面的对比,使得莫娣的温顺善良深入人心。

另外一个方面,莫娣的纯粹体现在她对生活的热爱,她的画作中那些简单而又美好的事物,就是她热爱生活最鲜明地体现。

艾弗里特的自尊感,是他常说反话的根源。

这种自尊感让他看上去很可恶,却又在下个镜头中让我们看到他的可爱之处。

保管莫娣卖画所挣得的收入,与桑德拉的买卖中,警告莫娣他才是管事人,莫娣成名以后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愤怒,只在于在与莫娣的对比中,他的自尊感尽失。

在人物塑造上,我们不仅仅要感谢导演对人物情感的拿捏,还要感谢两位演员伊桑霍克与莎丽霍金斯的出色表演。

水乳交融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角色深入人心。

电影中出现了诸多迷人的小细节,莫娣一个人在俱乐部孤独自我娱乐;二人结为夫妻后的舞蹈,莫娣脚尖踩在艾弗里特的脚面上;莫娣在艾弗里特要售卖其未完成的作品时,着急欲哭的慌张表情;莫娣去世之后,艾弗里特将画作收拾入房间等等等等。

这些迷人的细节在塑造人物方面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外在表现,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情的感染力是极强的。

正因为细节的感染力极强,导演的煽情手段是高超的,不像许许多多的电影中简单直接地情感宣泄。

《莫娣》这部电影我们几乎看不到人物的眼泪,仅有的几滴也只是若有若无。

同样的,我们也听不到聒噪浓烈的音乐,有的只是间或响起的恬淡的音乐。

非刻意要比刻意的煽情给人的情感震撼更大,持续时间也更为强烈,这是导演的一个妙笔所在。

抛去对影片的主观分析,谈一谈我的主观感受。

莫娣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在被哥哥抛弃,在姑妈家受尽屈辱之后,她所要求的是自食其力,不愿依赖他人。

在成为艾弗里特的帮佣,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之后,她所要求的是得到他人的尊重。

她的绘画是一种感情寄托,是她对美好的一种强烈向往,而画作得以售卖使得莫娣机缘巧合地拥有了得到艾弗里特尊重的机会,在莫娣的一生中,她从来没有希冀过自己可以远近出名,她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边缘人活着,能够得到他人尊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梦想。

在远近闻名以后,莫娣是开心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尊重她,她所渴望的已经得到,另外一点,她也是慌张的,因为这是她希冀以外的事情,是生活给予她的惊喜,所以她依然像之前那样生活,没有了更多的渴望,她对荣誉几乎是持冷淡心理的,无论是登上报纸上电视还是尼克松副总统对其画作的购买,她都平淡如水地讲出来,开心的原因,仅仅是获得尊重,简单而纯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缺乏的正是莫娣的这种纯粹。

我们总是在渴望更多,寻求更多,难以被满足,所以难以获得平静。

我们总是因为得失而或喜或悲,因为他人的获得而产生丑恶的嫉妒心。

对金钱的占有,永远是无止境的,为了金钱荣誉而勾心斗角,是难以停息的战争。

我们喜爱莫娣,正因为我们不是莫娣。

 9 ) 有幸看过Maudie的画展

当时几乎展出电影中所有的画,特别喜欢她画的两只猫,就拍下来了。

其实她画画,算是有点艺术治疗的感觉。

这部电影,女主角霍金斯演的特别好,记得第一次看她的电影还不是很出名,在迈克·李的《无忧无虑》中演个大笑姑婆。

男主角找错人演了感觉,气质不大复合,演技也稍逊一筹。

但电影整体很好,节奏感很好,也很感人,我很喜欢!

 10 ) 电影莫娣、其生平及观感

电影《莫娣》(Maudie) 是讲述加拿大最着名的民间艺术家之一、Maud Lewis(1903年3月7日-1970年7月30日)的故事。

莫娣来自于Nova Scotia省,天生有缺陷,患有少年类风湿关节炎,小时候是个快乐的孩子,颇得母亲的宠爱。

她接受了母亲的音乐和艺术熏陶,通过卖手绘的水彩圣诞贺卡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莫娣先前的家境还不错,但父母于1935和1937年相继去世,按规矩她的兄弟继承了家园。

在她兄弟的婚姻失败、房子被卖之后,她被送去和她的姨妈居住,几乎身无分文。

姨妈家还舒适、她也受欢迎,但莫娣却出现在贫穷的靠兜售鱼为生的单身汉埃弗雷特的家门口,响应他在当地商店发布的寻住家保姆的广告。

不久之后他们结婚了,当时埃弗雷特44岁,莫娣约36或37岁。

他们的家是一个很小的棚屋式结构,只有三个窗户和一个阁楼,不到16平米,非常靠近道路,卡车司机可以摇下车窗,把香烟仍在他们家的门口。

莫娣每天陪伴丈夫去向客户兜售鱼,同时用25美分出售她制作的圣诞卡。

经过一番成功后,她在各种材料的表面和家中的各个地方绘画,并得到丈夫的鼓励。

他们的生活一直很贫穷,家里只有油灯,木炉是烹饪和生活的唯一热源,他们的大部分钱来自于出售Maud的艺术作品。

莫娣的画色彩鲜艳,常常是花,牛,马,鸟,鹿或猫,她的许多画作都是户外场景。

他们的房子是如此的明亮多彩,许多人在路上停下,欣赏窗户上的水仙花,风门上的蓝鸟,内门的蝴蝶和天鹅。

后来,众多的游客和旅客都被她手绘的出售商品的标志所吸引。

莫娣一直抽烟,1970年因肺炎去世。

片中还讲述了莫娣以前生有一个女孩,我没看到影片的开头,不知是何情节。

孩子生下不久,家人认为莫娣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就乘Maud熟睡时,她的兄弟把孩子卖给一个生活还不错的人家,但他们骗莫娣说孩子先天有缺陷,死了埋了。

后来姨妈告诉了她真相,丈夫也帮她找到了买孩子的人家。

莫娣被丈夫带着偷偷去看了眼已长成大姑娘了女儿,却不能让女儿知道。

影片拍到莫娣去世很快就结束了。

在实际生活中,莫娣离世后,埃弗雷特继续住在他的小房子里,没有明显的收入来源,但社区里许多人都相信他有财物藏在家里。

1979年,在拒绝向强盗透露钱的位置时,他死于暴力。

1984年,Nova Scotia省购买了莫娣和埃弗雷特的房屋,所有权转移到Nova Scotia艺术画廊,房子最终被转移Scotiabank Maud Lewis画廊。

该影片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止于莫娣的才华和影片动人的乐曲,它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看人一定要突破相貌的障碍,必许要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和作品来认识一个真实的个人世界。

莫娣长得并不好看,还有残疾,但她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莫娣对艺术的敏感和艺术风格也体现在她与动物的温柔对话、对丈夫权威的温和支持和顺应,她的言行和才华一步步地让颇具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对她渐生爱意和依赖。

一部电影,一个非凡的充满感知力的艺术人生。

一生如此,虽不富裕,却很丰富快乐,有价值,值得。

《莫娣》短评

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好动人。

6分钟前
  • 大书桌
  • 推荐

“明天我也还是会说反话。”呜呜呜也太感人了😭两个人的演技都太棒了,而且最可贵的是莫娣知道如何保护埃弗雷特的自尊心,但是她也是个很有自尊说走就走的女性,这才是正向女性主义啊!

8分钟前
  • 南国北郭
  • 力荐

它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分,他打完那一巴掌女主还回来真是没想到。

13分钟前
  • lx
  • 很差

苦难像是轻描淡写的点缀而已。莫名其妙就身怀绝艺并且红遍南北的戏码,加上路边随便捡来一样、家暴也分不开的凑合的「爱情」,即使配上那样美的色调,也很难不让我觉得充满荒诞感。只有那幅把每个季节里最美的东西放在一起的画,才让我想去看看。

1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再怎么煽情、镀糖衣也改变不了这个故事的野蛮和悲惨啊。说实话我看完觉得恶心。

19分钟前
  • phoebe
  • 较差

伊桑霍克依稀还能看到表演成分,莎莉·霍金斯饰演的莫娣则显得非常传神。而剧本的结构也是比较讨好,不紧不慢的节奏结合朴素动人的对话情节,温柔地催泪方式还是能感动到观众。

24分钟前
  • 最幻想
  • 还行

三颗星全为女主。不喜欢男女主的爱情线,女主聪明会画画,跟带孩子一样伺候男主,这种男的哪里配,无能还打女人,自卑。

27分钟前
  • Chio
  • 还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2674759桑德拉比Maudie漂亮。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时候,总会引来别人的讨厌。如果有人帮你,你会轻松很多。不用所有事都自己扛。莎莉·霍金斯很适合演这种不正常的角色。男主和女主真般配。她的画很干净,没有多余的东西,就像小孩子画的,很纯粹,看着很和谐、很舒服、很乐观。画画没人能教,你想画,画就是了。我不喜欢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但喜欢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450541

29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真的可烦这个老男人,阴晴不定的是不是有情绪障碍啊?!也可烦伊桑霍克,他就算套在角色里也藏不住老白男自以为是的傲慢,还有股信球气质短评里大家都在感动什么啊,这爱情也太恶心了,吃点好的吧我说🙏

31分钟前
  • legal+
  • 较差

真美好啊,看的时候止不住的微笑,看过之后再看剧照和影评又止不住的眼泪。两个孤独又美好的灵魂发现了彼此,两只落单的袜子终于在一起了,一起看细水长流。然后越发觉得自己永远也找不到另一只袜子...好吧,那就自己去看世界,自己感受细水长流的生活~

34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影片没有将Maud的疾病及艺术生涯作为重心,而是将多数时间花在刻画她与丈夫的关系上,但由于这种取舍并没有被把握好,导致叙事在微观层面上令人困惑,包括疾病的影响与艺术创作这些可以增强主角塑造与境遇刻画的非主要因素都没获得应有的回报,即便表演再优秀,这种缺失也使得叙事难以真正进入角色内心

37分钟前
  • JoshuaLi
  • 还行

每一颗灵魂都是闪亮的星星!“浮生一切都被框成了一幅画,在那里。”

41分钟前
  • :朔
  • 还行

娓娓道来,淡化冲突,用温柔侵占观众内心,朴素的爱与美最容易打动人。伊桑和莎莉·霍金斯之间居然默契满满。[B]

46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隐入尘烟》应该有参考过这部片子,区别在于《莫》有闪耀的一段,《隐》只有无尽灰暗的一生。

49分钟前
  • 如果我是编剧
  • 较差

片子叙事角度特别细腻,画面也很美,平平淡淡的故事但是看的人泪如泉涌。爱情不是那么伟大也不是那么卑微,爱情就摆在那里,等着你去寻找。看完片子,再次想感慨我这辈子可能都不配拥有爱情了吧。屡试屡败。和我一起看片子的那个人哭的一塌糊涂,可是我却只能当作什么都没看到。

54分钟前
  • 抱抱
  • 推荐

人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物质,甚至不需要那么多的体验,就可以生活得非常非常丰富。莫娣让我反思。

55分钟前
  • 小乔
  • 力荐

电影开头居家女佣还是挺有意思的,难道不就是要找个媳妇吗。

57分钟前
  • 林小朵i
  • 还行

好的爱情真让人流泪

58分钟前
  • 海中月
  • 推荐

全程拍爱情却拍得莫名其妙有些恶心,没有细节的动作表情甚至环境色调。爱不与巴掌,钱和 迫不得已的相依有关。可以现实克制,但不能扼杀爱。maud太卑微哀怜了,最美好的地方是Sandra发现maud画作的那个画面。对比家暴渔夫和独立友善的Sandra。。。我不理解。maud在Sandra面前是第一次抬头且眼睛有光的。而在渔夫面前。。。一星给展示当时的悲惨处境,女性对女性的欣赏帮助(最后连帮助都带了丝利益的暗示,导演为了什么呢???)maud永远温柔的心和最后两夫妇的黑白画面。

59分钟前
  • 冇秋
  • 很差

从埃弗里特狠狠地揍了莫娣一拳那儿开始,我就膈应到不能入戏……觉得情绪管理能力已经是良好亲密关系的基础了,狂躁甚至动手的,建议姑娘们还是谨慎考虑吧,莫娣的温情故事是一个奇迹,并不代表奇迹也会发生在你身上呢。

1小时前
  • mom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