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

Waves

主演:小凯文·哈里森,卢卡斯·赫奇斯,泰勒·拉塞尔,亚历克萨·德米,芮妮·戈兹贝里,斯特林·K·布朗,比尔·怀斯,大卫·加雷利克,贾斯汀·陈,约书亚·布罗克顿,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9

《浪潮》剧照

浪潮 剧照 NO.1浪潮 剧照 NO.2浪潮 剧照 NO.3浪潮 剧照 NO.4浪潮 剧照 NO.5浪潮 剧照 NO.6浪潮 剧照 NO.13浪潮 剧照 NO.14浪潮 剧照 NO.15浪潮 剧照 NO.16浪潮 剧照 NO.17浪潮 剧照 NO.18浪潮 剧照 NO.19浪潮 剧照 NO.20

《浪潮》剧情介绍

浪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卢卡斯·赫奇斯、斯特尔林·K布朗、小凯文·哈里森(《泥土之界》《黑夜造访》)、泰勒·罗素(《忽然七日》《迷失太空》)加盟A24打造的音乐题材新片《浪潮》(Waves),特里·爱德华·沙尔茨(《黑夜造访》《克利夏》)自编自导,下月在佛罗里达州开拍。 讲述两对年轻情侣在情感的雷区中成长和相爱的故事,被描述为“一部充满戏剧性的歌舞片,有着全新的视角,是一首充满活力、感人肺腑的当代青少年生活的颂歌”。影片几乎全程与音乐同步,将一些标志性的当代歌曲与奥斯卡得主Trent Reznor&Atticus Ross(《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的原创配乐结合在一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好日子老千2:神之手粉碎罪恶享金猎人十字架MAX别这样啊!因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滑稽面孔万物理论野人老师闪电十一人GO3期银河今天开始当杀手美谍入俄记第二季暗芝居第十二季萝卜泡菜落地,请开手机神圣车行那年我对你的承诺清洁方法之书不是闹着玩的3小孩号外!号外!你得来看看庭院里的女人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年少轻狂第四季苏格兰飞人好好先生丁文江

《浪潮》长篇影评

 1 ) ALL WE HAVE IS NOW…

故事的开始,阳光穿过树叶,打在女孩的全身,她骑着单车远去!

如此清亮的、充满色彩的画面,让我无法设想这是一个如此厚重的故事。

这故事关于什么?

关于少年的烦恼?

关于家庭的苦难?

关于成长?

关于离开?

和human being相比,一切都显得过于轻薄,生活的厚重需要用我们很长的时间去体味,大概是一生。

前一个小时,如同荒蛮故事般的发展到了我们都能想到,又都不希望开展到的境地;后一个小时,关于疗愈,关于慰藉,关于还要继续下去的生活。

直到,直到,电影结束后,回忆起 All we have is now. 别提过去影响着现在,也别提现在决定着未来,All we have is now…如果十几岁看这部片,我可能觉得无聊;如果二十几岁看,我也许受不了这沉重;可是现在我三十几岁,看到这部片,我会想到自己家里那个不到半岁的,满世界卖笑的胖孩子…是的,时间让我自动对号到了父亲的角色,三个父亲,每一个。

故事的结束,阳光依然充满画面。

 2 ) 光影青春,好好说话

绚烂的镜头】,非常的漂亮的色彩好听的音乐不得不说的是女孩很可怜但是也咎由自取一直拒绝沟通,不接电话,自说自话要生孩子下来,看见男票来了也没有好好说话。

如果有前期的沟通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我反正很不明白一个姑娘愿意生孩子下来为啥还要和孩子爸爸分手。

这个男孩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父母严厉的管束,追根究底的盘问,威胁限制年轻人的自由。

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将他们推出去。

爱,也要包容。

至于妹妹的感情线。

我觉得也算不错。

只是吐槽,开了几天车,来来回回都是女生当司机????

好好地一个富裕的家庭居然如此狗血

 3 ) 回小魚的觀影推薦

片尾曲一直在唱sound and color,配著非常非常好看的片尾字幕。

感覺電影在運用聲音和色彩上非常豐富,畫面好精緻,音樂和音效都層次分明。

前半個故事比較濃烈且壓抑。

沒有到位的家庭溝通,壓力纏身的強勢父親,青春期敏感要強(十分中二)的孩子,年輕而莽撞的愛情,自我意識、墮胎、嗑藥、派對…這些青春期電影橋段碰在一起導致了一個少年的犯罪,和一個家庭的巨大創傷。

因此,感覺前一半的視聽語言也很刺激,除了一開始逆光出現的、林蔭大道上的騎車女孩外,有非常非常多彩色燈光的使用(我覺得這一點因為黑人演員而非常獨特,相得益彰了);有總是在運動著,緊跟著主角的運鏡;還有印象最深的,後來多次出現的轎車上的旋轉鏡頭:給人的感覺很神奇,很年輕,很多變,非常現代,有點刻意但不唐突。

聲音也總在跟著旋轉的鏡頭在耳機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切換。

到了衝突強烈的地方,剪輯運鏡聲音為故事“服務好到位”,看得人和主角非常緊張窒息😭後半個故事變得溫情了,在講是治愈和原諒。

家庭好像被意外摧毀,父母無法正常交流,妹妹也陷入自責。

不過一個同樣是摔跤隊的男孩和妹妹帶妹妹逐漸走出陰影,父女談心聊開了心結,妹妹也因此幫助男朋友放心心中的恨,父母也重歸於好,最終呼應了電影開始妹妹騎車的鏡頭,留下來觀眾回味的空間。

畫面和聲音也變得平和而溫情liao,好浪漫好治愈!

導演攝影和剪輯好善於把握節奏嗷🙏

好看的片尾

真的很好看不過有意思的是,後半段溫情,但不會哭。

(我這麼愛哭只在爸爸媽媽和好那裡濕了一下眼眶) 這是因為沒有刻意煽情,給觀眾營造的視角比較冷靜嗎?

還是我最近生理期比較冷漠?

還是因為情感傳達沒有很紮實,無法引起共情?

此處期待小🐟討論。

還在想這部電影為何叫Waves,浪潮。

電影很多次用到水的意像,背景音也多次出現水。

Tyler和女友在海裡,妹妹和男友在去看海牛的水域,Ty在浴缸出神,妹妹和男友在浴室彼此支持:可能這是一個原因?

故事的情節發展也從暗潮湧動到狂風暴雨,波濤洶湧最後風平浪靜,不知道是不是Waves的感覺。

還可能是當代家庭衝突和普遍現象的Waves?

人們需要面對的困難,需要正面的錯誤和當下。

不造,IMDb上也還沒找到答案。

黑人演員這個問題,我看的時候也一直在想。

前半個故事是有涉及到一些關於黑人的獨特視角,比如要付出更多努力、被流產診所門口抗議的人辱罵(這部電影對抗議者的刻畫很單一,可能篇幅所限吧,之前看到的一部,好像是《倫敦生活》,對比鮮明)。

但後面的故事感覺變得更普世了,所以感覺很有意思。

創作者在通過一個黑人家庭講一個適用普遍家庭的故事,好像真的不多見。

不過前半段感覺演員的膚色、文化和鏡頭、打光、配樂有了特殊的化學反應,很有魅力。

看到Tyler失手傷了女友後,發現電影畫幅變小了,一直到妹妹和男友逐漸穩定好像有寬了回去,特意在IMDb照了一下,看到:

但是重點是(漲教訓),如果版本沒有不同的話,上面這個並不全對。

電影一開始直到哥哥錯手傷人都是寬屏

黑屏靜音後

畫幅變窄了,並且一直持續

哥哥的部分結束,這個畫面很有趣

故事到了妹妹,一直持續到和男友的初次交流後

伴隨著貓呼嚕聲,畫幅回來了(又是這樣的畫面,顏色變了)

後面就都是寬畫幅了車廂裡360 degree spin shot前後呼應真的很有趣,但並不是以它們為轉折畫幅漸漸改變的。

妹妹和男友暖暖的,倆人演的都好好啊嘗試總結一個故事核心,大概是:愛和開放的態度給人救贖,治愈人心。

恨和封閉的心靈導致無解衝突,可以摧毀一個家庭。

 4 ) 自己的一些私话

今日重看这个电影,还是觉得很难受,当时非要我看完,却一次都没看完过,后来直到你一直执着于这个电影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女主很像你的ex,这倒没有让我受挫,因为她确实是个很好很好的人,我也同样欣赏她,让我难过的是自己在关系中的特别性被摧毁了,我也希望自己进入的是一段好的关系,但这段关系烂到了难以让我自洽的地步,我反复,我内耗,我自证,可一切都是因为你的不诚恳,像这个电影的男主一样,自大,自顾自的只按着自己的意识去解释自己,发出行动。

我知道,我知道,应该move on了,但是我可能本身就是不太容易在受到伤害后立即走出来的人,是的。

我并不洒脱,一切结束后总是暗自计较着得失,在突然意识到,在喜欢的人严重,或者曾经如此真挚的将自己的内心剖露过的人严重,我不仅不特别,而且可能还是某种过度时期充当陪伴作用的maybe工具,我的内心便无法平静。

我知道,我知道,我以前喜欢的你的样子,你的看似诚恳的伪装都是假的,都是精心盘算过的,我受不了自己上当,甚至是帮助补论般的上当,都碎掉了。

对亲密关系的恐惧程度又上升了,我好像遇不到什么善良而诚恳的人对吧

 5 ) 在目眩神迷的画面和音乐里渐渐感到疲倦和失望

四年前,特里·爱德华·沙尔茨(Trey Edward Shults)凭借一部颠覆传统的《克利夏》赢得影评人和观众的赞赏,“恶趣味邪典教父”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更把这部选为2016年他的最佳电影,由此沙尔茨被誉为美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里最有才华的一位。

2017年他的第二部作品《黑夜造访》在万众期待之下问世,却意外地没能讨好广大惊悚恐怖类型片影迷,故弄玄虚和形式主义之类的批评不绝于耳。

新片《浪潮》在去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同样遭遇两极反响,也没能在奥斯卡颁奖季里引起过多关注。

纵观沙尔茨这三部作品,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的类型:家庭喜剧、惊悚恐怖和青春成长,但是这三部作品的核心都离不开父母与子女的亲情话题。

在前两部作品中,“外来者”的意外闯入令整个家庭招致毁灭性的打击,而这部新作则反其道行之,不是“外来者”却是本身内部问题导致家庭关系走向分崩离析。

之前沙尔茨在访谈中提到《克里夏》和《黑夜造访》的故事灵感均来源于自己的父亲,而这部新作更将家变的矛头指向剧中的父亲,有点让我讶异于这种反抗父辈权威的意味,尽管这可能并不是导演拍摄这部《浪潮》的初衷。

沙尔茨这次野心勃勃尝试青春成长题材,搭配络绎不绝的流行音乐响彻耳畔,使尽天旋地转的摄影技术和高饱和度的色彩,这都是近年来Instagram风盛行的结果。

叙事方面更大胆破格地将两个主要人物的情节断裂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和风格,前面儿子部分充斥着狂热而耸动的氛围,喧闹的电子和嘻哈配乐占主导,彰显出儿子躁动不安的心境起伏;而后面女儿部分则是转向沉郁的情绪,音乐选择也跟随变得舒缓,衬托女儿遭遇家庭变故后的心理。

这种用音乐和声音剪辑技术来刻画人物心理情绪的手法在处女作《克利夏》中最为突出。

看上去表面工夫做得相当充足,不过在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却是捉襟见肘。

一方面是剧本的原因,充斥着电视肥皂剧的陈腐老套情节设计,儿子和女友因怀孕而起的冲突,女儿的男友父亲身患绝症等等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则是导演对两部分情节的衔接处理有欠考虑,从前半段白热化的情感冲突与急促剧烈的节奏,转向后半段的沉郁压抑氛围,两者间的落差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拖慢的节奏感令后半段感情累积的份量不足,无法推向结局宣泄与和解的高潮,光靠招牌式地变换画幅的实验花招是难以奏效的。

作为美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里最有才华的导演,沙尔茨很有意识构建并维持独特的作者风格(声音剪辑、画幅变换、类型实验解构),视听技巧方面一直在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撼。

然而在剧本创作方面却是致命弱点,无论是《黑夜造访》还是新作《浪潮》,探讨的往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没能挖掘出新鲜的角度或观点,令人在目眩神迷的画面和音乐里渐渐感到疲倦也是意料中事。

 6 ) 感

卢卡斯·赫奇斯、斯特尔林·K布朗、小凯文·哈里森(《泥土之界》《黑夜造访》)、泰勒·罗素(《忽然七日》《迷失太空》)加盟A24打造的音乐题材新片《浪潮》(Waves),特里·爱德华·沙尔茨(《黑夜造访》《克利夏》)自编自导,下月在佛罗里达州开拍。

讲述两对年轻情侣在情感的雷区中成长和相爱的故事,被描述为“一部充满戏剧性的歌舞片,有着全新的视角,是一首充满活力、感人肺腑的当代青少年生活的颂歌”。

影片几乎全程与音乐同步,将一些标志性的当代歌曲与奥斯卡得主Trent Reznor&Atticus Ross(《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的原创配乐结合在一起。

 7 ) 本年度最大失望

前两天在reddit上面问今年a24最佳电影,很多人竟然都选择了这部《浪潮》超过《纪念品》和《别告诉她》,所以自然是带着极大的期待的,本来今天是去看《爱尔兰人》,但最后选择了这部《浪潮》。

《浪潮》是一部很让人失望的电影,它的不好充斥在方方面面。

首先是剧本,剧本就很烂。

开头开始就非常刻意,包括tyler和他女友的部分,感觉人物之间没有那种紧紧地联系,让我自始至终无法和角色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

前半部分,一个极其俗套的故事。

导演把tyler这个角色塑造的十分矫情,当tyler失手杀害女友的时候,我觉得至始至终受害者都有只有一个 — tyler的女友。

导演刻意的想让观众觉得tyler也是受害者,但这让人想不通。

把自己女友搞怀孕了,骂女友而不是关心女友,打女友。

并且在摄影上,大量使用了各种颜色的光,并且在剪辑方面极其mv化,导致我觉得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加长版mv. 尤其是排队部分,生硬浮夸。

第二部分,更刻意的可怕。

首先是妹妹和男友,前半部分就已经像mv了,结果到中后段刻意煽情,设计了一出看望绝症爸爸的桥段,十分刻意和矫情,无法让我产生任何共鸣和联系。

剧本生硬,台词无趣,摄像也极其电视化,导致我有一种错觉自己在看this is us.越多这样平庸的剧本拍成电影,就意味着越多好的剧本被埋没。

很难过,资本不应该被浪费在无趣的东西上。

 8 ) 两种颜色就把“青春期”讲透了!谈《浪潮》里的视觉语言

星期五言:从电影反励志的概念来讲,2019上映的美国电影《浪潮》算是另一个版本的《爆裂鼓手》了——它们上来都是先使用一股鸡血般的斗志来刺激主人公,让他咬着牙一个劲儿往前冲,直到撞得头破血流,梦想破灭为止。

然而,《浪潮》不同于《爆裂鼓手》之处在于:这些励志、奋斗乃至奋斗瓦解的戏份只占了电影的一半时长——开篇男主人公在梦想破灭后竟退出了电影主角的位置成了配角。

那么电影另一半演了什么呢——显然,那是“美国梦”破碎后所带来的后遗症…本文不是以分析剧情为主,因为相比电影情节,那些阐述剧情的“电影手法”似乎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怎么说呢,这些手法让这部老生常谈的反励志青春类电影显得更加有魅力、上档次了!

(注:本文属纯分析文章,未看电影先行阅读会严重影响您的思考力以及观影乐趣)

一、两个角色+两个颜色从剧本的角度来讲,《浪潮》分别讲了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的故事(电影的两个主角,刚满十八岁的样子)。

注意我们这里提到了“分别”的字眼,也就是说整部电影并没有像传统商业片那样以某一个主角为轴心演到底,而是将电影拆分成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演哥哥在爱情、理想面前迷失方向,最后坠入深渊;后半部分演妹妹在家庭变故的挫折中收获爱情,找回人生…以上是电影作为故事在横向时间线上的设置。

然而,在纵向上,从视觉故事的角度来讲,电影同样存在两个主角,这两个角色毫不亚于两位人物表演的风采与出镜率,没错,这两个主角就是:红色和蓝色(或者说偏红色系与偏蓝色系)。

先来看下面一组图:

▲电影几乎每个镜头都由红蓝色系构成,并时刻体现出了红与蓝的对抗性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两种颜色对观影情绪所起的作用,便也不难察觉它们在全片中无间断地贯穿出演了!

毫不夸张的说,这两位“颜色主角”(红色和蓝色)所讲的故事比两位人物主角的表演以及经历更精彩!

那么到底两个颜色又讲了个什么故事,其实很简单,总结一个词,那就是“青春”。

换句话说,电影导演把“青春”分成了一个红色和一个蓝色——前半部分,红色伴随着哥哥那些斗志、激情、荷尔蒙、冲动。

蓝色则是附着在红色旁,伴随着失落、迷惘、颓废、忧郁而存在;

后半部分,同样两个颜色在妹妹身上也出现了,只不过这时那个“蓝色”俨然成了主导,它充斥着女孩儿的整个人生(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爱情生活)。

这时的红色很有意思,它没有消失,它像褪了色一般附着在妹妹身上,给人的感觉也不再是那种“鸡血红”了,而是偏向了温暖、活泼…

就这样,一主一次,一前一后,两个颜色交融着、穿插着、对称着演完了这部电影,表达出了青春的主题——激情、忧郁、冲动、迷惘…好一个简单直接的视觉表述,它直接触动了观者的意识,使之产生共鸣。

当然,参与视觉叙事的不止一个颜色,另一个手法更让笔者倍感稀奇——二、三个画框,四次变化电影画框就是电影银幕的长宽比,比如说16:9,2.35:1,4:3这些数字都是用来描述电影画框大小的。

通常一部电影会有一个固定的画框尺寸,可大家注意到了吗(通过前文那些视频截图就不难看出):《浪潮》这部电影竟变了四次画框尺寸,用到了三个画框规格。

显然,导演在画框上做了不少文章。

至于这些“文章”里藏着导演怎样的用意,很难说,看每个人的理解偏好了。

我们来看几次变化时伴随的电影情节:▼第一次变化:电影以大概接近 16:9 的那个尺寸开篇,向我们展示出了那个斗志昂扬,激情四射、健康健壮的黑人小伙儿(男主)。

而当我们的男主角被检查出肩轴(肱二头肌腱)有问题,被宣告无法参加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联赛时,我们的男主角的状态开始变化了——

注意此时颜色上的冲突:没错,蓝色的忧伤开始逐渐替代了红色的激情,占据了上风,那场男主在屋子里打飞机的画面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注:大面积的墙皮蓝包围住了那些红色的奖牌和相框再之后,男主在浴室洗澡吃汉堡,一觉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屏幕神不知鬼不觉地变了尺寸(大概是比 2.35:1 还宽的尺寸),变得比之前的更扁了!

▼第二次变化:祸不单行,在遭受赛场失败后,男主接着又遭遇了分手失恋,随之,在红色愤怒和蓝色忧伤的双重刺激下,男主径直冲向了前女友所在地,两人争执,男主将前女友一拳打到。

接下来,屏幕变成了接近4:3的比例,整个电影世界仿佛翻了个个。

再之后,悲剧来临——前女友抢救无效死亡,男主被判终身监禁。

至此,电影上半部分结束。

▼第三次变化:当电影进入下半部分,男主的妹妹开始从之前的配角变为主角之时,此时的电影尺寸还停留在4:3的比例上,很简单,此时一家人还沉浸在哥哥所酿成的那个悲剧的伤痛以及后遗症影响之中。

直到妹妹碰上了那个追求自己的男生,两人开始相爱,荧幕尺寸再次变了,变回了 2.35:1。

注意,这个尺寸不是电影开端的尺寸,而是第一次变化后,哥哥从浴室醒来后的那个尺寸。

▼第四次变化:第三次尺寸变化后,电影自然演的是妹妹和新男友相处恋爱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氛围还算不错,看了让人能从之前的悲剧中稍稍缓口气。

但要知道,仅仅是缓口气,女孩儿的心结以及她爸爸妈妈的心结始终隐藏在心里,也隐藏在电影中

自然这个心结还是源自失去哥哥打死女友那个伤痛阴影中。

这个心结在另一个突如其来的情节中出现了转机——妹妹在得知男友的那个曾抛弃自己的亲爹患了癌症后,毅然决定陪同男友去看望其父亲。

而就在两人驱车去父亲所在医院的路上,那个屏幕尺寸再次神不知鬼不觉的变了,这次是向电影开端那个尺寸变的。

不光尺寸变回了原样,连镜头运动都跟开端的吻合了!

好啦,我们来快速总结一下这四次屏幕尺寸变化:◤第一次变化,屏幕横向变窄,男主由健康、激情开始走向忧郁、自甘堕落;◤第二次变化,屏幕横竖反转,悲剧发生;◤第三次变化,屏幕回到横向变窄的那个尺寸,伤痛有所缓和,心结依在;◤第四次变化,屏幕回到开头的正常尺寸,一切心结化解。

讲到此,大家能领会到这个画框变化在电影中的节奏、情绪过度、隐喻上的作用了吗!

那么,整部电影用了这么些前卫的视觉表现手法,是不是就为表达个青春期的故事呢,我看不止,导演还有其更高的用意与观点。

三、“一去一回”隐喻出的创作者观点注意电影开端、中段、结尾三个容易被忽视的但又对解读此片超级重要的镜头——那是妹妹骑自行车的镜头。

他们看似相似却有着天壤之别——开端是妹妹在逆光下缓慢而吃力地骑着自行车向前行,镜头同样跟随妹妹向前缓慢推移;

中间部分(也就是哥哥悲剧发生后),逆光场景没变,妹妹却调转了方向,改缓慢往回骑了;

结尾的镜头是妹妹在阳光普照下往回骑,神情自若、轻松自如。

镜头逐渐拉远,骑行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干脆妹妹双手离把。

镜头此时虽改成了背对人物,但注意,相对于镜头向前运动的速度,妹妹还是在往屏幕近处方向移动靠近。

对于一部反励志电影来说,以上三组镜头再好不过地表达出了导演的用意——一个激情向前冲,一个黯然回头,再一个不前不后怡然自得。

显然他在反对那种鸡血式的努力奋斗,他在反对“美国梦”式的向前冲,正如《云上的日子》里讲的那个笑话:走的太快容易把灵魂落在后面!

四、《浪潮》不止讲了一个青春期纵观这部美国电影《浪潮》,抛开它的剧情、思想以及演员表演不说,单是从艺术角度,它具备了超强的对称美感——这种对称体现在色彩上,体现在镜头上,也体现在剧本的前后段落上。

那些情节也好,演员表演也罢,他们在这些艺术对称的框架上显得越发脱俗感人了,其思想也越发深刻了。

这也便是“电影语言”的魅力所在,它让一个简简单单的青春的故事如此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让我们从这个简简单单的青春故事里得到了更多可思考的东西。

《浪潮》作为一部美国八零后导演的作品,值得我们任何导演学习参考的了!

问题来了,我们的电影里,谁又在质疑那些满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呢?

文:wuming编辑:Mr.Friday图片:视频截图【星期五文艺】原创影评,禁止转载。

 9 ) 浪潮

摄影很讲究,剪辑很炫技,如果用在别的片子上而不是狗血family drama就好了;剧本太空洞,本以为哥哥杀人之后的剧情走向会有惊喜,结果直接妹妹变成主角了??

几次画幅变化毫无意义;年轻演员都不错,距离海曼不过才三年,卢卡斯的气质变化居然如此之大,看好他;为什么佛罗里达的男孩一个两个都开皮卡?

空谈爱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个充满压力、信仰缺失的时代拥有承担责任,相互沟通的勇气。

导演呈现了问题,表现手法值得称赞,但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和批判,妹妹的存在是一线光芒,是慰藉,是破冰的希望,但并不能真正的,从长远角度改变现状。

 10 ) 海浪退回黑夜

雪碧看电影:🌟🌟🌟🌟🌟

太好看了,青春电影永远是我的菜!

燥热的夏天、沙滩、海浪、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摔跤比赛、肾上腺素、意外、危险和死亡…

坐在警车里的哥哥在红蓝交替的警铃灯光下终于恢复平静,脸上才有了久违的放松和释然,眉毛舒展,非要亲手断送了自己的一生才能让他尝到一点自由的滋味,不受控制的情绪终于宣泄完毕。

压抑的高中生活无处消解,家庭、爱情、人生和未来都充满身不由己的妥协,他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人,没有能力去爱,却已经能把我爱你这句话说得如此深沉,尚未有能力承担的责任过早压在他的肩上,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哪里来的那么多怒气呢?

永远是眼神凶猛,憋着一股子劲,想要排解也只会用最坏、伤害性最大的方式去掩盖、驱走心中的愤怒和怨恨。

年轻人过早奔向爱情,以为是轰轰烈烈,以为是刻骨铭心,感情哪里有生命重要呢?

妹妹的爱情也包含着一个生命的消亡,似乎这样才显得年轻的爱恋更加珍贵,同样是公路旅行和水中拥吻,妹妹像哥哥一样开始经历着属于每个佛罗里达年轻人的恋爱故事。

她的爱情温柔治愈,也开始慢慢缝合着破碎的家庭。

哥哥、父亲、继母,似乎都对生活精疲力尽,婚姻和家庭在瓦解边缘,只有妹妹常常眼中带笑,温柔地拥抱哥哥、拥抱父亲,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听到片尾字幕结束的话就会发现,最后刻意保留了哥哥和女友在沙滩亲吻的那段对白:“i love you”“i love you too”“i love you so much”,那爱情听起来多么虚幻和浅薄,而随着一声长叹,画面全黑,音乐静止,一切回归原点,海浪也退回黑夜。

《浪潮》短评

life&death

10分钟前
  • 经年
  • 推荐

从上部有些食之无味的造作恐怖,这次以看似“其他人”的视角进入到这个背负着伤痛和绝望的家庭,和荡起多重情感涟漪的明媚海岸背后的阴郁;看到了Shults最振奋人心的进步,还算满意。两个多小时,然而Williams一家各自的生活难题、不停跳跃的音乐风格串联还有有趣的摄影与声音设计,始终让观影过程并不空洞。妹妹所遭遇的网路霸凌,Tyler失控与药物滥用所致的可怕连锁反应,Luke不经意间关于自身经历的坦陈,也同时是对那些青春片“老生常谈”做出的有意义的回响。选择宽恕和前进是最难得的事,任何时候给予的善意和拥抱都如此宝贵友好。(不用大家都和Barry比一下的【。)

1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且不说导演的视听魅力,单就用两段孩子自己的感情,修补起整个家庭的问题。这一点对我而言,还挺有魔力的。

17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4.5 没想到会这么喜欢。与意外/失去和解的题材实在容易产生共鸣,虽然中途几度差点闪瞎🤪视觉上有点过了,还好故事足够动人。凯文和泰勒的表现都顶级!凯文真的值得更多奖项认可。海蜇罕见地负责可爱^_^ 2019的选片路线或许比骗奖男主更适合他,在这种比较“生”的authentic indie里扮演真实、可爱、脆弱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去算计怎么爆发能拿奖。希望在这条路上继续哈😘btw, 谈个恋爱又是sprinkler又是I’m gonna cum的,怎么感觉在致敬你另一部电影里的老爸2016年的《美国甜心》哦😝

22分钟前
  • julianafrinks
  • 推荐

灯光、摄影和配乐实在是太棒了,本质上就是青少年成长故事,前半段讲哥哥,后半段讲妹妹,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能说还算OK吧。

26分钟前
  • Rocrw
  • 还行

不想矫情,但是成长和家庭真的是太难太无解了。等了一个多小时Lucas才正式出场,能忍吗!不得不说我们Lucas的表演真是低调却如鱼得水,而且选剧本真的相当有眼光有想法!(我们茶也要一起进步啊啊)全场觉得妈妈这演员太眼熟了,最后才发现这不是我们Angelica Schuyler!电影在色彩设计和画幅尺寸变化上的尝试都大胆且值得称赞,男主和女票在海边那一段,女票荧光橙的指甲在黄昏蓝色的海滩,和背景的点点灯光照映,十分美丽!但是这怎么就是歌舞片了??

28分钟前
  • 塔布篱的苔丝
  • 推荐

运镜设计感强但不出戏,色彩丰富而不廉价,整体而言是部独立佳作。前半部分躁狂感不断升级观感炸裂,后半部分是死后治愈的老调重弹,最后靠着一场虚实变换的戏和radiohead的歌完成了还算差强人意的收尾。最后省略妹妹回归家庭的戏份避免了过度煽情,也完成了妹妹成长独立的转化。画幅的转变配合故事的起伏,哥哥被建议停止继续摔跤比赛,广阔大张力的遮幅宽银幕变成琐碎场景惯用的变形宽银幕 哥哥失手打死女朋友之后画幅变为1.35:1,搭配红蓝警灯的闪烁回归90年代探案剧的“猫捉老鼠”蒙太奇,正方银幕中的人物被牢牢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直到妹妹遇见男朋友开始发生转机,妹妹遇见心动男生,画幅变成变形宽银幕,认识到是时候挣脱“恶魔”哥哥所造之孽并与男生一起踏上寻找他的生父的旅程,画幅回到最开始的遮幅宽银幕。

33分钟前
  • 哥特豆渣
  • 推荐

比例变换的画幅,那些熟悉的音乐,青春成长的故事

36分钟前
  • ABEL
  • 推荐

非常适合A24的一片,情感表达非常到位。造作的配乐和美到不行的摄影也是正中下怀。变幅已经不再新鲜,但每次变幅总觉得恰到好处。Taylor Russell演得很有味道,喜欢这姑娘。Lucas Hedges, meh,但你可爱就行了…

40分钟前
  • 逢澶Ty
  • 推荐

同样是美国青少年那点事,同样想在视听语言上做创新,卡司甚至都有重合,这部比 Euphoria 就成熟很多。

44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还行

视听提升了这个没什么特别甚至有点陈词滥调的故事,情绪渲染得很好,前半段结尾处的光影太炫了。当然偏心地喜欢后半段,妹妹温柔又坚定的眼神很动人,不负责任猜测这是Lucas演过最像他本人的角色吧,那个luke*3的insta还真的存在!

48分钟前
  • willamette
  • 推荐

注重教育的黑人,黑人的家庭生活还是蛮意外的,黑人不都在街头放荡不羁爱自由吗,青春活力是最宝贵的,ins风真不错,一切都浮华网红

53分钟前
  • 喝水只喝万岁山
  • 还行

怎么还有彩蛋啊

57分钟前
  • nnnnnnnnnun
  • 推荐

The amount of emotional vulnerability and sensibility portrayed in this film is laudable: the writing and editing really made sure to give enough space for the audience to savor the messiness, complexity and depth of the hardest to express emotions like grief fear and love. At times the scenes felt too much like a music video, but overall they make it a stylish film.

58分钟前
  • Sophieven
  • 推荐

从摄影剪辑再到soundtrack的混音,整体就和贯穿全片的现代流行音乐制作思路一样哇

1小时前
  • 大胃⃣麒⃣
  • 力荐

运镜花哨,内容苍白。典型A24形式至上电影

1小时前
  • emepar
  • 较差

颜色使用可谓21世纪Douglas Sirk,同时大胆的画幅改变以及手机元素的使用都让我看到了21世纪影坛的新创作活力。我很激动,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么?老道的颜色革新在这个色彩泛滥的年代终于得以引进流行市场了

1小时前
  • 布鲁斯-米
  • 推荐

下错电影硬着头皮看完,看完觉得生命很宝贵不应该这样浪费。就运镜还有点意思,但……不值得

1小时前
  • Sylvia
  • 较差

没有扎实的剧本支撑 再好的色调镜头与配乐都像是没头脑的矫揉造作。

1小时前
  • ian
  • 较差

7.2 两段式的片子,完全用运镜灯光和音乐讲故事,影院体验效果极佳,但是第二段本身空泛k内容非但撑起整个后半程,还把整部片子俗套狗血的毛病全暴露了出来,不像第一段还能因为加斯帕·诺般的视听语言暂时忽略这种问题。美国青少年需要注意下早泄问题了。

1小时前
  • Reichenbach44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