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时代都是处于女王的统治下,伊丽莎白与维多利亚。
这两个女人的命运各自不同,伊丽莎白登基之前蹲过伦敦塔,她也不是唯一的王座继承人,她的嗣位多少有些运气因素,维多利亚则不同,由于威尔士亲王夏洛特公主的早逝,她变成了她父辈唯一的孩子,唯一的继承人,从小就是作为未来的女王来培养的,她的登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危险和阻碍。
伊丽莎白统治时间长达45年,维多利亚则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1837-1901年。
伊丽莎白终身未婚,她的情人莱斯特伯爵于1588年去世,在他之后她继续生活了十五年;维多利亚与她的表亲萨克森-哥堡-科达家的王子艾尔伯特联姻,艾尔伯特于1861年病逝后,她守寡了整整四十年,又继续独自统治了这个帝国整整四十年。
伊丽莎白没有孩子,都铎告终;维多利亚育有九个孩子,他们的后代遍及欧洲王室。
这个片子拍得其实没什么意思,就算把片名改成《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的罗曼史》都不够看。
最先看到Mark Strong,他演肯特公爵夫人的顾问兼情夫,对摄政很有兴趣,一看到他愤怒地谴责小维多利亚,我就穿越到了艾玛。
然后是TK的利奥波德王,没几个正面。
PB的墨尔本爵爷,哦分明你才是秀色可餐嘛,要不是历史注定了,我希望你和小女王师生。
可能看不顺眼艾尔伯特王子的演员吧,我对历史真人还是有好感的。
小威公爵也出场了,鼻梁特高耸的一老人,说话爱一本正经地冷嘲热讽,跟威灵顿半点都不像,那时他应该快七旬了吧,还有保守党的开创者皮尔,戏分太少了真遗憾。
戏分最多的当然是墨尔本。
其实这电影除了几个演员外没多大意思。
闲话两句,大婚前两天维多利亚给艾尔伯特王子的赠礼是一枚钻石镶嵌的Lesser George,属于嘉德骑士勋章的组成部分。
据说当时的一场会面里墨尔本爵爷曾对此设计表示赞美说“very handsome”,他自己对KG的评价是,“唯一尚未被滥用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拒绝领受KG。
且KG名单上皆为贵族。
Pitt拒绝是否因此缘故?
Pitt大哥John在1790年被授予KG,Wellesley家的Richard和Arthur兄弟分别在1810年和1813年获授,当时都有爵位。
以Arthur为例,他1813年时已多个爵位在身,包括杜罗男爵、威灵顿子爵、伯爵、侯爵,以及葡西的若干爵位(1815年他被授封滑铁卢亲王= =)因此Peerage是否KG的必要条件?
或是因此Pitt本人拒绝却让给大哥?
(great commoner的愿望他也是隐约有的吧)Melbourne是在1835年拒绝了嘉德,当时不在首相任。
据说18-19世纪里首相奉行的原则是never to bestow it upon themselves,Peel从不接受任何荣誉,Melbourne甚至无视他的女王朋友的恳求,拒绝佩戴最值得珍视的勋章,Grey仅在卸任后才接受了蓝绶带,Canning, Percival, Pitt都拒绝以权谋私。
Young Victoria虽然是小格局电影,文艺院线,倒也拍的有模有样,不枉英国女王前儿媳和马丁·思科西塞做制片。
这种历史人物的电影,观众去影院并非为了情节——人家早就知道你姓甚名谁生卒年月丰功伟绩了,干吗还要看你讲故事?
拍历史人物,如果钱多的慌可以拍场面,拍宏伟,拍气派;如果钱不够,可以拍细节,拍历史背后看不见的一面,就是别像马楚成似的拍了一版穿越版小资文艺女青年的《花木兰》,知道的是木兰代父从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后宫甄嬛传写了个南北姐妹篇呢。
年轻的Victoria由演过Devils in Prada里面那个泼辣女秘书的Emily Blunt主演,拿捏得有板有眼。
姑娘算不上美人,不过Victoria女王也算不上,所以一打扮还真有点19世纪丰润脸庞的神韵。
演Albert亲王的Rupert Friend名不见经传——反正我没看过他的电影,但那种深情丈夫寂寞外国人的神态还真是帅得不可方物,估计能迷倒一片小姑娘。
不过英国女王的丈夫,从来都是个苦情角色,除了伊丽莎白一世那种才华横溢不需嫁人的女王,剩下的亲王们都有点在政治和爱情之间无法平衡。
电影着重讲述维多利亚即位前后的故事,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到位高权重的欧洲祖母的转变——就是个“在起初”的故事,小孩子如何长大成人,如何奠定英伦三岛乃至整个欧洲太平治世的一百年。
不过影片的重点还是放在爱情上,看看海报就知道,Albert在历史上地位到底多高不重要,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Victoria的引路人、护花使者、为了爱情放弃自由的完美琼瑶男主角,导致Victoria在寡居的后半生都每天给他准备衣服,屋子一直保留着他逝世时的模样,虽然他42岁就死于伤寒——不过在我看来,这是Victoria继承了汉诺威王朝的执拗个性,和对Albert的依赖太深所致,而非爱情使然。
电影有些细节很有意思,比如Victoria在Coronation之后的第一场舞会上翩然而至,镜头倏一下把她和后面的群演拉远,仿佛神采飞扬的女神降临人间,又如结尾时刻意放慢的爱情镜头描写,基本上所有美好的地方都刻意拉慢,配上舒伯特的小夜曲,好一个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童话。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亲王之间的爱情故事。
画面很精致,服装配饰环境等都凸显出皇室生活的奢华与尊贵。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都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历史毕竟很长,拍成电影也毕竟是很短。
本片只能说是描述女王的爱情经历,至于其他方面,并不是很突出,很多的贡献都在最后由文字一笔带过。
这是本片唯一的缺点。
对于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王,人们常常称道的是她的政绩——长达63年的强盛国力、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至今仍旧投入使用的众多艺术设施。
但是很少有人特意描绘她在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留下的痕迹,专为纪念早逝的Albert亲王所修建的无数纪念碑,雕像,剧院,博物馆,以及无数画像。
20年的婚姻对Queen Victoria而言,是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回忆,乃至于国家和王位也只能位居其次。
她首先是一名妻子,然后才是成功的女王。
英国人拍自己的女皇,而且还有皇室成员参与,那场面肯定够奢华,衣服够古典又华贵,剧情也肯定够和谐,据说皇室的公主也在里面扮演某个宫女的角色。
剧情总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所以不知是我们陈凯歌导演遇到这样的问题,里面的人物都处理的中规中矩的。
很多方面本来可以有戏剧冲突都温温的处理掉了。
看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艾米莉,穿prada女王里艾米莉虽然演的是配角,但对她的印象却比大眼妹更加深刻,是那种时不时会想起的魅力。
可能因为之前看Cate Blanchett演伊丽莎白的太过强势,看Helen Mirren演现任女王又太亲切,以致艾米莉她演的维多利亚难免给人一种平民化欠高贵的感觉。
还有就是片中维多利亚养的小狗,实在太可爱了,乖乖的摆姿势给主人画,主人跟别人说话时,也是乖乖的爬在一边。
为什么一定要140个字啊?
只是单纯想发一下,当时我在这部电影的截图。
好吧,最近去看了维多利亚的艺术展。
有很多女王的东西,美好爱情的背后有一地鸡毛,维多利亚一生和亲王生了八个小孩,后面亲王去了,维多利亚有非常多的小孩需要照料,并且忙于政事,后面的形象变得非常肥胖和疲惫......这部电影从人物传记的角度来说,是失败的。
但是就单纯于我个人观看视角来看,它给我塑造了一个非常符合我择偶标准的英伦绅士男主。
觉得这一部是男演员的颜值巅峰,后来还是同一张脸,但是感觉没有这么帅。
男主他与维多利亚有感情基础,并且他聪明(聪明在可控范围内)稳重有责任心,帅气(不过这已经是最末端的品质了)(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大英帝国的贵族文化,现在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是以为现代最有贵族精神的是亚历山德拉公主
不过说白了就几句话,勤奋公务,克制、谨慎,具备传统的公主素质。
对王室忠诚高于一切,以王室责任和荣誉感为上,用冷静和优雅,用敬业与坚韧,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其实还是受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很重,认为“克制即文明”。
希望个人能做到的要求心境平和、克己坚韧。
所以为什么那么喜欢男主,因为他符合了我个人需求的情感投射。
开始就是想欣赏华服和宏大的场面,开始看电影,才想起还有很多历史需要补习。
绕过一个又一个历史背景和英国传统,电影变的越来越容易让人理解。
公主的生活是压抑而暗伏危机的,所以被野心勃勃的陌生人操纵的日子里最大的期盼就是自由。
她很幸福,有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国王夫妇;她很幸运,叔叔艰难的支撑到了她成年,终于,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如愿以偿,实现了人生最大的跨越,更改变了整个历史。
看着女王深信那个叫墨尔本的首相,不禁为她的命运担忧。
可是女王通过接受亲王的求婚向人们证实了自己的眼光和智慧。
是的,多么远见卓识。
锦衣玉食风平浪静的生活能掩盖坏人,更能让一个好人黯然失色。
虽然阿尔伯特亲王也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虽然他也确实没有工作看起来无所事事,人性的光辉就那样被平淡掩盖了。
就在枪声响起前,亲王转身保护女王的瞬间,再没有什么可以遮盖他的伟大,光芒耀眼绽放。
那种毫不犹豫,与生俱来,至情至性...一个可以信任,依赖一生的人,尽管早逝,相信他所留下的温暖足够女王后半生享用。。。。。。
个人观点。
电影画面很美,可情节单薄,像是平淡的流水账,竟然将维多利亚的爱情和事业都如此轻描淡写地带过。
维多利亚的事业英国史上无人能及,维多利亚的爱情幸福而美满,然而如此斐然的成就,如此稀有的完美政治婚姻,却用了类似《成为简·奥斯丁》的风格,画面虽然唯美,音乐虽然动人,也依然掩盖不了触及不到心灵、平淡无奇的缺点。
如果没有看过维多利亚的传记,我不认为这片子能让人了解多少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维多利亚女王传记》,一直在心底对这样一个女子十分地向往,虽然最爱伊丽莎白一世,但相比之下,维多利亚的生命要完整和完美的多。
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统治的时期,是英国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
她的爱情令人艳羡,艾伯特亲王一生都与她相亲相爱,支持着她的事业直到他生命终结。
曾经为维多利亚和艾伯特的爱情深深感动,成功的维多利亚身后,有一直默默支持她的艾伯特,他们的结合,没有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是成为了历史上最让人称赞的皇室夫妻。
可是在电影中,这些功勋,这些感动,只是用了诗一般唯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搭配,再加上像是从百度词典里直接荡下来的传记文字,既文艺又不文艺,好看的只是皮毛,完全没有打动心灵。
这三颗星仅仅是给画面和音乐的,演员不喜欢,剧情编排不喜欢,影片结尾的那些文字更不喜欢,如果喜欢用文字,何不就用小说算了,还要你拍电影干嘛。
失望。
绝对不会再看第二遍,以免破坏我心中的维多利亚。
<图片1>
<图片5><图片6><图片7>
<图片9><图片10>
<图片13>
The Young Victoria 电影结束时,演职员表升起。
我忽然注意到电影监制排在头两位、第一屏的是 Sarah Ferguson 和 Martin Scorsese。
Sarah Ferguson 是谁,一时没反应过来,Martin Scorsese 原来还是这部电影的监制?
这部电影的轻飘平淡似乎与他的形象联系不起来,不过再想一下,他对古装剧其实也有兴趣,Age of Innocence 就是一处精雕细作的古装浪漫爱情片。
不过 Sarah Ferguson 是谁?
过后看报纸才想起,这个 Sarah 就是约克公爵夫人 (Duchess of York),查尔斯王子他弟弟 Andrew 的夫人。
再看下去,她的大女儿 Princess Beatrice,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第四代重孙女,原来还在电影中客串一个配角,女王登基时的某个 lady-in-waiting。
不过她的镜头估计只是一扫而过,我完全没有注意电影中有她。
既然 Sarah Ferguson 做了监制,不难想像这部电影中绝不会有什么可争议的情节。
讲述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前后几年内的故事,剧中的维多利亚,是个坚强有主见、好学又有责任感的年轻女子;她与艾尔伯特王子之间也是相互爱慕加相互理解和支持。
史实上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之间的关系,似乎都是如此描述,这部电影显然只是想加深这种印象,绝无颠覆或者给角色注入更多复杂的感情的企图。
能看得出来,本片的编剧 Julian Fellowes 对如此的一帆风顺缺乏信心,不得不人为地戏剧化,加入了“挺身救美”情节,制造高潮。
使这部电影不至于沦为豪华版的“历史重现”纪录片的,是剧中演员阵容的强大。
Emily Blunt 的维多利亚很出色,很好地表现了她表面上的坚强和好奇之下,时时浮现出来的孤独和惶惑感。
所以观众很好理解为什么艾尔伯特王子对她的心情和处境的理解,对于她来说是多么重要。
因为两位男女主角的成功演绎,让我们不仅喜欢这两个角色,而且认同对他们关系的这种略带现代感的诠释。
在两位主角外,电影中还有一批好的配角助阵,包括演维多利亚母亲Duchess of Kent的 Miranda Richardson,演她情人 Sir John Conroy 的Mark Strong――电影中的唯一一个反角,还有演首相 Lord Melbourne 的 Paul Bettany,以及演老迈的国王 King William 的 Jim Broadbent 等等。
当然这部小格局的电影不至于沦为电视电影,还应得益于电影中的绚烂的场景、精致的内部装饰、考究的服饰――这些都最好在电影院中欣赏。
据 Sarah Ferguson 在《每日邮报》上的文章,她拍这部片子的灵感,是来自于一幅维多利亚的小女儿 Princess Beatrice的油画,她说画中的小公主,与她自己的女儿长得十分相像--她的女儿的名字 Beatrice 正是由此而来。
虽然早有把维多利亚年轻时代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的想法,她是在结识了电影监制 Graham King 后这个计划才开始成为可能,而这个 Graham King 曾与 Martin Scorsese 合作,监制过 Scorsese 的 The Departed 和 Gangs of New York,是他把 Scorsese 拉到计划中来。
虽然不少影评人批评这部电影过于轻飘飘,但其实如果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深度的话,那这部片子是一部既有豪华场景、却又不失朴素,既有健康的爱情、又带着一点人生哲理的轻松正面的电影。
http://taohuawu.net/2009/03/14/the-young-victoria/附记:以下这段视频,不是电影的预告片,而是由一个管理前皇家住宅的机构 Historic Royal Palaces 拍摄,简单介绍了这部电影背后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如果对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的故事感兴趣的话,BBC 2001年播出的电视电影 Victoria & Albert 会是不错的选择,剧中的维多利亚是由 Victoria Hamilton 主演。
谁都不容易
听力课上放的,没啥意思
女主角的眉毛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平的....我看电影怎么就关注这些了= =
舒伯特小夜曲
Albert帅死个人了
姐们儿难得演历史正剧。
服饰和音乐不错
没什么点睛之笔,人物性格也不够鲜明
英国宫廷剧始终吸引着我 女王也是女人 当能为自己献出生命的男人出现时 女王也相信真爱 男主角真像奥兰多
颇有历史韵味。
场景服装满分~男主角帅啊。
衣服很好看,但是别的就不说什么了。。。
无高潮。
守寡的年数长过婚龄。还见过doctor who,一道大战狼人并就此设立torchwood(误!
老套。。
歐洲祖母的溫馨愛情
布景、服饰、道具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但还是逃不脱跳跃、流于表面和流水账式的传记片典型剧情
故事很美丽。
有点流水账。。
布景铺张,舒伯特的配乐,几处镜子的运用有意味,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