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

七剑,Seven Swords

主演:甄子丹,黎明,杨采妮,张静初,孙红雷,金素妍,陆毅,戴立吾,刘家良,王敏德,白彪,周群达,马精武,胡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韩国语言:汉语普通话,韩语,粤语年份:2005

《七剑》剧照

七剑 剧照 NO.1七剑 剧照 NO.2七剑 剧照 NO.3七剑 剧照 NO.4七剑 剧照 NO.5七剑 剧照 NO.6七剑 剧照 NO.13七剑 剧照 NO.14七剑 剧照 NO.15七剑 剧照 NO.16七剑 剧照 NO.17七剑 剧照 NO.18七剑 剧照 NO.19七剑 剧照 NO.20

《七剑》剧情介绍

七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满清军队在风火连城(孙红雷饰)的率领下逼近武庄,欲将关内隐藏的反抗力量斩尽杀绝,而武庄更是围剿的重点。武庄表面上住了一批庄稼人,实则是反清组织天地会分舵人马,全庄上下整备应敌,但却力量有限。 危险逼进,路见不平的侠医傅青主(刘家良饰)为了解武庄之危,带了两位武庄青年武元英(杨采妮饰)和韩志邦(陆毅饰)上天山求助。擅于铸剑的世外高人晦明大师住在万里冰封的天山上,他珍藏七把剑中珍品。座下有大弟子楚昭南(甄子丹饰),二弟子杨云聪(黎明饰),三弟子辛龙子(戴立吾饰)以及四弟子穆郎(周群达饰),晦明大师认为武元英和韩志邦也是可塑之材,加上傅青主本人,把毕生修为炼成的七把宝剑分赠七人,是为“七剑下天山”的武林传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拯救者初吻33次赌圣3:无名小子人蛇大战宛城之战校花冒牌男友猎魔人:深渊海妖破碎我心搞上大明星第二季招魂坏妈妈的圣诞节卡住人生海军罪案调查处:悉尼第二季雄狮少年2圣诞之星你微笑时很美服从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女王娘家母亲毒窃之徒世上的扒手不疯不狂不爱你恋恋笔记本异变者这个勇者明明超强却过分慎重再战明天孩子黑道刺杀令灵雾岛

《七剑》长篇影评

 1 ) 如何讓《七劍》距離《七武士》更近一些

《七武士》中武士與農民之間階級涇渭分明,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三船敏郎扮演的菊千代,他介於武士與農民之間,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一個冒充武士的農民,但也正因為他是如此的例外,所以這個角色夾在兩個階級中間,分外出彩。

而《七劍》很本土化,俠客不是一個階級的名稱,俠客與農民之間不可能涇渭分明,武莊裏多的是天地會的舊部,說他們是半退休的俠客也不為過,所以你很難分清誰是俠客,誰是農民,於是這到底是七俠,還是七十俠,很難統計清楚,唯一能用來測算的,好象就是劍的數量,但問題是《七劍》中劍的名稱確實起了很多,但劍從頭至尾都不是“主角”,光芒更不可能大到足以遮掩持劍人物本身。

《七武士》中的反派幾乎沒有正面露臉,故事完全發生在七武士之間,以及跟農民的互動關係上,即使是最後的大決戰,反派也都是些無名沒臉山賊,而整個故事起始於山賊決定等到莊稼成熟時前來“收割”,終結至豐收季節與七武士大戰。

七武士之間除了兩位是舊相識外,幾乎都不認識,只是臨時湊夥,於是需要一個個的交待出場。

而《七劍》中風頭最勁的是反派風火連城,露了大臉,不但武功好,衣服靚,還會說冷笑話,故事發生的時間跟收莊稼沒什麼關係,而是一路你追我趕,棄莊戰略轉移,而七劍中一個是前朝舊官僚,四個是天山派弟子,兩個是武莊農民,不用一一介紹,因為大多是熟人。

當然有人會說,《七武士》雖然是一座黑白劍戟片的高山,可以仰止,但並不是說必須亦步亦趨,中國社會及文化裏,常常會混淆模糊界限,不管是階層,還是其他任何東西,所以《七劍》裏不可能,也沒必要複刻《七武士》裏那分明的階層與界限?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七武士》中武士與農民的關係不再是通常想像中的“俠民”魚水情,農民會因為貪生怕死而害死武士,而武士也會極度瞧不起農民,階層之間溫情脈脈的遮羞布被清醒的揭開了,不再是一個想像中的俠義社會,而是再清醒不過的現實世界,然而也就是在這份坦誠前提下,接下來兩者之間因為尊嚴與生死,而必須合作對付山賊,才顯得那麼真切與可貴,甚至發展到山賊露不露正臉,說不說冷笑話,都無所謂的地步。

而另一方面,《七武士》中最被人稱道的,自然是片尾大戰結束後,在死去的四個武士的人劍之塚前,老成持重的勘兵衛看著幹農活的農民,說了句,TA們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這是一句很具思辨意義的話,你很難想像《七劍》中的傅青主最後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當然他如果來上一句: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

那只能說是徐克導演太過入鄉隨俗。

列舉了一番兩片的差異之處,以及“國情”不同造成影響,接著就來提一些可能的解決之道。

《七劍》中的禁武令是一個挺不錯的由頭,言簡意賅,但影響深遠。

其實任何一個標準,都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不光是武士與農民,還可以憑有沒有武功來劃分人群。

但《七劍》還是犯了之前港片的歷史遺留毛病,就是一個概念拋出來之後,只會泛一會兒的漣漪,很快就消弭不見了,而在我看來,禁武令恰恰是能讓《七劍》在核心氣質上真正接近《七武士》的關鍵所在。

我這版《七劍》故事,可以發生在七劍幫助農民打敗風火連城後開始,而雙方那次爭奪的跟《七武士》一樣,是剛成熟的糧食,七劍可能有所傷亡,農民自然非常感謝他們,沒有他們,自己到冬天就要挨餓受凍了,但雙方的“蜜月期”沒過多久,滿清入關不久頒佈禁武令,凡庶民練武者,斬立決。

此條禁令雷厲風行,很快就刮到了這個農村,於是倖存下來的七劍,在農民的眼中,一下子由恩公變成了災星,紛紛希望他們主動自首,離開村莊,不要連累他們。

七劍對此有的憤慨,有的不屑,有的勘破,有的則淡定。

朝廷負責執行禁武令的包圍了此村,農民中有人還向朝廷告密,出賣倖存的七劍,但因為名額不夠,不但七劍要被除掉,連身強力壯,擅做農活的壯年農民,也被認為是習武之人,以補名額之缺,也就是說,標準不再清晰,任何人都可能被戴上習武者的帽子,只要TA還“活著”。

到這時,有些農民清醒過來,不是說趕走了倖存的七劍,村莊就太平了,任由朝廷亂設標準,胡作非為,會越來越沒底線,永無安生日子可過,於是這幫先清醒過來的農民,希望倖存下來的七劍能既往不咎,重新幫助村子。

倖存七劍中各人對此事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覺得這幫農民之前恩將仇報,根本不值得再幫,但也有人認為農民礙於視野,一時糊塗,本性還是善良的,能幫則幫。

於是就連倖存的七劍之中,也存在著因為意見,路線不同,而分崩離析的危險。

而在這一切紛爭之中,有一個角色跟《七武士》裏的菊千代一樣,夾在中間煎熬,卻也因此可能成為極為出彩之人,那就是一個有慧根,拜七劍為師的青年農民,就在他剛拜師沒幾天,就來了禁武令,他其實什麼武功都不會,但因為是七劍正式收的徒弟,所以也算是習武者,在被誅殺名單中。

他痛恨命運的捉弄,也曾後悔過自己拜師的決定,而且在不同陣營,不同路線的選擇中,他慢慢認清了自我與形勢,也更能明白俠義的真諦,絕不僅僅是為國為民這麼簡單的四個字,可以涵蓋。

 2 ) 元气淋漓,沛然莫之能御

《七剑》上映之后,毁誉参半,媒体上多的是给徐克挖骨取髓的文字,民间的力量却彰显出给老怪平反的趋势。

我自己是在《七剑》首映当天就去捧场了的,买的是场外的黄牛票,价格与正常票价一样,估计是电影院当成福利发给员工的,拿来小赚一笔。

由此想到中国国情,又想到《七剑》试片会徐克是否水土不服忘了给可爱的无冕之王们封红包,导致今日媒体上四面楚歌的境地,谁知道呢。

  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虽不能说高潮频频,但我自己至少是看得入神,中途没上过厕所,倒是看了几次时间,那是瘾头太大,生怕太早结束。

完场后电影字幕打出,身边人纷纷离席,我坚持待到银幕黑屏才动身,算是一个小小的致敬。

走出影院,心里一是想看看4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二是开始期待续集--后者对我可不容易,我也赞赏周星驰的《功夫》,但我认为《功夫》拍续集是焚琴煮鹤的想法。

《七剑》第二部出来,没的说的,照样上影院支持先。

  近几年的华语电影,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的,大概也只能数出这么一部。

电影好就好在元气淋漓,不在细枝末节下精巧功夫,却在整体上达到了高境界。

徐克以前的电影,或飘逸难测,或诡秘迷离,或潇洒不羁,总之算是婉约一派,纵然豪迈,骨子里也是伤心和避世的。

而这次来了个大开大阖,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真正拍出了香港电影难得一见的史诗气质。

七剑出场,歼灭风火连城一个分队的场景,算是整部电影最华彩的一段,一个个高手露出压箱底的功夫,看得人眼花缭乱,血直往脑门里冲,隐隐有出冷汗的感觉--这是看到好片子最直观的感受。

  历史上的侠是什么样子的?

以往的武侠消费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概念:白衣飘飘、鲜衣怒马,持笛仗剑,游荡江湖--这与大众青春期的想象趣味不谋而合。

但在《七剑》里,我们看到原来侠客也要吃喝拉撒,要种田,要保住谷物的;原来侠客也可以穿的破破烂烂,宛如刚下完田的农夫;原来侠客在谈情说爱之余也有生理需求,时不时抱在一块“嘿咻嘿咻”;原来侠客可以幼稚冲动,可以闭上眼睛才敢杀人,可以冷酷莫测不留情面--徐克还原的,很可能是历史上真正的“侠”的形象,这是一次不计后果的创新。

而这次徐克出位后招惹的酷评,再次证明了挑战大众趣味的后果。

  刘家良的动作设计一方面看来,是写实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林安儿的剪辑刻意不按常理出牌,动作组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都是要与影片本身的意境相配。

甄子丹本人的功夫称得上矫若游龙,在这部电影里却让人看得模糊,因为徐克不想让武戏抢去太多风头--否则他拍的就是功夫片,不是武侠片了。

然而甄毕竟是有功底的人,举手投足间都有高手的法度在,配合其飞扬的长发,凌厉的眼神,孤独的气质,使楚昭南成为这部电影里最为光彩照人的角色。

  徐克的野心,是打造一部沟通天人的史诗电影,对于以往的武侠类型片模式既是颠覆,也是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游离于剧情主线之外的闪光点:七侠看日出,那样的阳光明媚,这是同生共死的默契宣言;老马来福对主人的依依不舍,折射出的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无奈选择;口音的南腔北调,说明了这些人物来自五湖四海,更显大气;甚至是几场激情戏,看似突兀,也是有意味在里面的:侠客精神的激情彭湃、昂扬不屈,往往也伴随着性的觉醒而到来。

这也许是我的过度诠释,但我相信,《七剑》的丰富多义性,可能不是看了一遍就能完全明了的。

  当然,电影本身绝非完美,首先剧本上就存在问题。

结构、剪辑都有杂乱无章之处,比如这样阳刚的电影,情情爱爱的东西没必要插得太多,有关张静初的戏几乎可以完全删去的。

也许徐克是怕电影如果只有几场大战会在剧情上显得单薄,考虑到满汉全席也不能少了味精,于是硬生生拉长了山洞除内奸的一场戏,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演员的表演也有过火之处,如果除去那几次奸笑,孙红雷的表演是过得去的,可惜孙先生可能是肥皂剧演得太多,老喜欢给人物加点佐料,看起来变态一点意外一点深刻一点,于是憋着嗓子装奸诈,实在为难他了。

张静初也显得太骄气,从目前她出演的《孔雀》和《七剑》来看,此女是个性需求较强烈的豪放女,这样的女孩如果机遇好,在中国影坛上是可以畅通无阻的。

《七剑》中楚昭南和绿珠的身份被设计成韩国人,也是徐克考虑到商业后果作出的妥协,否则到处皆可安家,何必跨国?

还有川井宪次配的音乐,客观来说已经非常优秀了,可算锦上添花,但与剧情画面的感觉还是不够“贴”,终究是少了霑叔那样的神来之笔。

  然小疵不掩大醇。

徐克在这部电影里做的一切,统而言之皆是为了一股不散的“侠气”。

得其意而忘其形,电影剧情纵然有荒谬错漏之处,徐克捕捉到的武侠之“神”,依然值得每个喜欢武侠电影的观众心存感激。

考虑到如今的国产电影看似繁花似锦,其实面对着难破的困境,我们对于一部有诚意、有想法的电影,所持的也不应该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讥嘲态度,而是耐心、理解和支持。

因此,话说得再多,不如走到影院里面看看片子,给它的票房做一点微末的贡献,我想,这也许正是徐克目前最需要的肯定吧。

2005·8·1

 3 ) 《七剑》:这些大地上的事情

 文 / 沈嘉柯看的时候看的是电影,看完了眼睛一合,脑袋里想的已经不单单是电影了。

导演是电影的上帝,掌握电影里人与物全部的命运。

我很想去摸到这个上帝的心,但不甚清晰。

这些意思流转如云,却抓不到手掌中。

我试图去这样观看,比如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代入。

从何处来,将到到何处去,打算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打算?

为了看《七剑》专门做了做功课。

很是看了一些文字资料,这些集中在徐与报刊记者的对话。

他说了很多,大部分都忘记了。

惟有两个字非常清晰:成长。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物沿着自己的命运做好本分,每个演员表演好自己在什么位置的表演,就上佳了。

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电影试图解答,作为群体命运大网络里,每个个体,都是在变化,在成长,从语言到行为,从而故事在发展。

对于武侠来说,太阳底下确实无新事。

衣袂飘扬如雪,不染尘土的武侠,与大地上的黄土浪迹的武侠,是手心手背的两面。

这个就是第一个成长——导演的成长。

他渐渐放弃了一个少年做梦的方式,转变为成年人做梦的方式。

这区别很大,但没有优劣之分。

特技本身是技术工具,但玩出飞天爆炸的,多半是孩童气息,充满了游戏精神,最重视等级与比较,谁的武功含量最高谁是老大。

比如徐克在怕蜀山的时候,我看见有新闻八卦说,他对玄天宗背上的翼羽剑数目,都在画图里孜孜不倦计算着,不承载什么很具体的概念,是比较虚的痴迷。

《七剑》则是成年化的徐克电影,每把武器追求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比如道义、信念与性格。

这种差别,表现出的,是电影的气质。

《七剑》的宏图特别明显,背景没有完全展开,但开端的气象已经很大。

从朝廷要剿灭叛乱力量,带出前朝握权人士在现今的对立。

小切口进去,大故事的线索现出来。

武庄本是平凡村落,但由天地会人士领导了,代表意思就明显了。

电影不打算只谈江湖,而是谈的整个天下的事情,整个大地上的事情。

在风火连城的世界里,他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大背景。

新旧朝代交替,前朝的人有权势的,要么归顺(其实仍然容易被朝廷一灭了之才安心),那么就是朝廷死敌,要么就是走第三路线,成为边缘力量。

他就是边缘力量,他不归顺朝廷,不受官方封册,他有自己独立的小王国,但他维持这个小王国的独立和自己的力量,依靠的是帮朝廷做事。

这种力量在正统王朝成熟以后,经过百年围剿,会渐渐衰退,成为民间的传说与当朝的剿匪功劳。

他的事业是属于他选择的求生之路。

买卖人头获得高额利润,这些利润又是维持个人势力存在的必须。

如果只是抢劫寻常百姓的粮草,那不过是普通盗贼。

但他与朝廷王爷打交道,智谋也不差,还有城堡占据着,这样的人物往往隐藏着野心,但没有适当的春风,也就不会发芽。

若有好风,趁势就大反了。

或者另外一个深层意图,就是坐大被招安。

他的对白很有意思。

不管是发牢骚:“土匪……连女人都抢……”还是“糟蹋粮食”。

都突出的是他的身份意识。

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超级大匪。

他仍然把自己当成正面人物,是对别人进行道德评价的朝廷官员后遗表现。

既然有了政治背景,要知道,这等人物的二元对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从朝廷出来,在江湖上讨生活不过是别人的误解,他所做所为,哪里是一般心思能够扣帽子的。

风火连城望着自己的手下自言自语道:“以前都是多么好的孩子啊,现在怎么就成了一群狼?

”,他武功高强,在从前也还是远庖厨的“君子”身份。

他本身也在成长,他要习惯从一个记忆身份到另外一个现实身份的转变。

电影没给他完整的机会,作为反面人物,被消灭了。

其实这样的机会,不光是已经流落匪类的他难得,在往后据说续集里要死掉的七剑成员,也是看各人的造化福分。

因为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归所。

做狼就要抛弃羊的规矩。

世上枭雄,多是如此。

他的种种有点莫名其妙的细节,以及必然覆灭的命运,倒是叫我在他身上想了过多的武侠之外。

七剑则是团队。

但任何一个单独的剑客都没办法承担全部侠义。

既然小说背景有比较好的分散,借用过来也不错。

如果一个全能的侠客拍出来就成为以往泛滥的造神运动。

那不仅没意思,也满足不了徐克的“成长”与“超越”的需要。

江湖恩怨是没有尽头的。

单独的参悟,对于广大的群体,对于大地上庞大的社会政治和不错,毫无意义。

一个隐士的洁身,与天下无关。

通常武侠电影除了虚构鸦片麻醉,也就到此为止。

因为侠义与武术,都不过是工具,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因此这部电影坚定朝着非武侠道路走去。

他们要寻找皇权的解决。

江湖与庙堂,哪里是分界,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但在故事结束之前,他们仍然忠实地履行侠义的职责。

在一个精神导师与组织人的身边,开始履行。

付青主的精神领导意义,是电影里非常薄弱的一环节。

基本上全部是依靠零碎的细节去猜测,不过无妨,剪辑了的电影确实太短,所有人物都有点这个毛病。

最初他救了武元英,我还以为是个高深的隐蔽侠客。

结果,他的身份是前朝刑部官员。

朝代可以更迭,但皇权统治的制度则是不变的中心思想。

虽然与风火连城斗争里,不算太迂腐,他的温柔敦厚士人作风始终不改。

他是里面唯一不需要成长的人物,他的信条和最后的主张,都证明着,他代表着新旧江湖的关口。

所谓的新江湖,也许就是更加现实的现世而已。

如果维护皇权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是不是这些侠义,与传统江湖的概念背离了?

最值得期待,我最想看见的七剑下天山,却没看见。

志邦与武元英的接剑,中间省略太多,比较遗憾。

但是我后来这样理解,七剑下天山不是重点,因为七把剑不过是寻找到合适的人就下了。

但手持有宝剑的人,是在变化着,重点是这些人下了天山,融入故事发展,带来的每个人的变化。

杨元骢、楚昭南的身份个性,则是在后面慢慢交代的。

七个人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出发。

而是前后成长的。

楚昭南与高丽女人的爱情,带着境遇性,又带着同渊源的接近。

都是奴,都是受过伤害的对象,但是一个有武力,解放了自己也可以解放别人。

一个则纯粹因为爱情而解放。

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被谁当奴是一样的。

楚昭南的彪悍,充满了叛逆的野性。

杨元骢天地会后裔身份,富有教养的表现,应该使他成为精神领袖。

一旦他有了自我的认知和信念。

那要看后来的故事了。

刘郁芳的转变最得我心,因为最朴素最按照逻辑来。

一个开头纯洁不沾染血气息的老师,带领着孩子们获得江湖的认识。

从不会杀人,到杀了人后,渐渐安定下来,说不要低估了她和孩子们。

我想起了《东方不败》了。

下一代人为了恩怨,是继续走着老路,但对他们当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却是自我的成长,谁也取代不了他们自己的体验。

家乡被毁亲人被屠,经过被追杀的血腥,经过被解救的侠义,无一不是打在心灵上的生生不息的江湖痕迹。

男女老幼,谁也不是局外人。

有恩怨就是江湖。

至于江湖风波的源头,则是截然不同于过往。

《七剑》的故事看了,觉得中上,视觉趣味的把握上其实不算坏。

但主题味道凝聚不散。

这种味道更加多的,像是等待,看这样一群人,如何把这样一个江湖走下去。

对比从前,它打破了我多年的武侠旧印象。

对比英雄那样的弱智主题诠释(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英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历史问题上,做出了弱智的诠释。

),徐克的探索显得“动态”。

导演本身还在成长,电影是系列的,一切有待下文和时间的完善。

那些纯粹做梦一样的侠义情怀,比较淡薄了,更加多的,是武侠的淡去。

仅仅是武侠,根本不足够承载电影要表达的,徐克想表达的。

里面的政治元素、社会元素和人的武侠情怀的成长,可以感觉到沉甸甸的重量。

我确实看出一些人文的主义来。

但还要全部看了后,我才敢做出评价性的判断。

我是这么来判断有没人文主义的,电影能够对每个人做出交代,能够大致看清楚个体在宏伟命运里的成长脉络,能够去想想为什么,是什么导致这个人这样或那样,也就是人文了。

说到最后,我其实反倒觉得电影本身,渗透着一个导演的无奈。

电影叙述与他的主题,有着矛盾。

要容许他的主题叙述清楚完毕,需要一个缓慢的节奏,续集又是商业运做上特别大的考验,据说现在这部票房很好,但愿观众们还会支持下去,一直到他把故事讲完。

以往的武侠电影世界,是现世的简化,趣味的夸张。

而现在追求现实的质量,一个“大师” 的追求,也是我这样看着电影度日的观众的追求。

破旧立新是成长的典型表现。

导演、电影还有观众,都在经历成长。

那些激动过人心的江湖已经远去,新的江湖,又在哪里?

这种微妙的错落感觉,复杂的观看心理,我觉得像是一种阵痛。

从天马行空的娱乐浪漫武侠电影,到一部一部奔着主题行走的电影,一个导演的变化同样是我们社会的切口。

能够带给社会的变化意义同样值得思考。

作为电影评论者,什么时候把一个电影只当电影看,看得爽就叫好,不好就开骂;什么时候多想点电影外的东西,琢磨下导演的心思,也许是另外一门学问。

 4 ) 《电影 - 七剑》

每次有大片上来影评总是恶评如潮。

《七剑》的俗辣自然在文化人的纸笔中一览无余。

我系一大兴者,大片上档岂有不看之理呢?!

总的来说,我觉得《七剑》还不错。

只要是我看不懂的电影我都会觉得“不错,很有思想深度!

”谁会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东西还会顶礼膜拜嘞?

徐克的精妙就是在于让我没看懂楚昭南、绿珠、玉珠、风火连城之间的N角关系。

我觉得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绿珠或者是玉珠到底是不是奸细的问题,应该《七剑》还是满能发掘的更深层一点的。

下面是我网上看到的关于楚昭南的人物分析:甄子丹扮演的楚昭南是电影《七剑》中描写的比较隐晦的一个人物,但是如果细致追究他也是《七剑》之中连结起其他人物的关键人物。

徐克电影虽然名为《七剑》,但主人公却并非7个,梁羽生的原著小说加上前传的主人公其实只有杨云骢和凌未风(也就是周群达扮演的穆朗)两人,楚昭南是小说里担任投奔清军的大反派;然在徐克的电影《七剑》中如果按戏分划分,主人公个数应该是12人:除了七剑外还有风火连城、绿珠、刘郁芳、刘精一、邱东洛。

当然,如果考虑到续集的续集,后七剑之一、在本片中仍然是孩提的张华昭也可算半个主人公。

风火连城在临死时对楚昭南说,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人,早晚你也会走上我这一条路。

这话让许多人费解:为什么风火连城这样评价楚昭南?

推想到前面,或许更迷惑:为什么楚昭南在劫银的时候掉入风火连城的圈套?

他和绿珠、风火连城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徐克说电影要挖掘人性,甄子丹的表情的冷漠有没有表达出徐克为楚昭南勾勒的人性?

事实上,《七剑》最了解楚昭南的就是风火连城,徐克在电影中用大量细节交待了这一点。

傅青主多次说,千万不要小瞧风火连城这个人物,足见其对这个最大反派实为商人的重视,这是因为风火连城除了武艺高强外,智谋也超群。

当七剑袭击风火连城的巢穴时,楚昭南掠夺了绿珠(其实金素妍演绎的人物并不是段绿珠),风火连城说了许多搞笑的话,经典如“连女人都抢”,“土匪”。

他骂的是傅青主为首自称为侠客的七剑,因为七剑也会掠夺女人,楚昭南掠走了绿珠,这是土匪才会有的举动——这是第一次用细节交待楚昭南的性格,初现欲望;刘郁芳中毒,六剑围来关怀,而楚昭南却只关心绿珠,无视刘郁芳,是为自私,此为二;绿珠告诉楚昭南——也只能告诉楚昭南,因为只有他懂朝鲜语——风火连城的军饷藏在大佛头里,风火连城于是将计就计设下圈套——这里就显现他的智慧——他料到七剑肯定会劫走军饷,于是暗渡陈仓埋下了包括多门大炮在内的重兵,但是熟料楚昭南人性却是自私,图一人独占军饷而和绿珠单刀赴会,结果正中风火连城的的圈套,被捕,此为三;绿珠被送往报信之前,楚昭南和风火连城为争夺绿珠大战,此时楚昭南用汉语问绿珠,其中的怀疑,此为四;杨云骢大战风火连城,楚昭南闪过影子,给杨云骢要剑发誓自己夺回,其中高傲,是为五。

这五点足以让风火连城这个非普通勇夫的人理解楚昭南。

楚昭南爱财,自私,多疑,高傲同时武艺高强,这正是风火连城的性格;也是基于此,风火联想到自己,判断楚昭南在以后投靠清庭是必然的,这中间他的性格正是按照徐克直言的“人性”而嬗变的。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自我之中慢慢显现的,他的冷酷的神秘和落寞的矗立事实上是掩饰变化的外罩。

看了上面的分析的人最好再去重新看一遍《七剑》!

别在那边不懂装懂,连个所以然都没看出来就大骂徐克拍的是烂片!

就算他们看不懂上面人物深层的思想转变之类的,我向陆毅演的这个志邦他们还是看的懂的吧?

就算没闻出楚昭南转变的嗅觉能力,至少陆毅很搞笑还是看的出来的吧?

全篇最搞笑的一段就是志邦对武元英(杨采妮演的)说,你有没有发现下了天山一切都变了?

武元英不解的否认之后,志邦说:我发现我不应该是一个养马的(他在武庄原先的职业),我应该是个剑客!

我看了当场笑翻,本来这个角色如果换个人来演,只要不是太OVER,一定可以演的象楚昭南的转变一样震撼人心。

可惜被陆毅说的着实成了搞笑!

但这个毕竟也不是徐克可以控制的。

而且《七剑》至少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

比方说陆毅把马全部放走的那一幕,那匹来福在山上迟迟不肯走,那个感动啊~~没看过片子,或者是压根没这个水平看的人是不会懂的!

难道就没人看出来来福可以的个最佳男配角吗!

真是的!

《七剑》至少比《史密斯行动(还是史密斯夫妇?

)》好看多了!

象《青蛇》和《新龙门客栈》这样的可以面对所有层次的剧本毕竟不多见。

有人拿《七剑》和前2部电影相提并论着实有点不识时务,何况《青蛇》是那个年代的香港影片的突破和崛起,我们可以从电影里面看到徐克的朝气和对香港电影的憧憬和舍我其谁的气度!

~《七剑》的小众化不是由于影片本身的问题。

按照徐克现在的年龄和阅历还有他对电影的理解,已经和我们这样的普通群众略微有点脱节,但是这不妨碍他大师的气度。

没好好预习过《七剑》,看了之后也不知道用脑袋好好复习一下的,连股市都看不懂的人有什么资格大叫《七剑》是部烂片?

唯一对《七剑》有点不满的就是,里面的女性角色,除了武元英,其他都好象台词很烂,那个演绿珠的韩国人(金素妍)尤其。

台词烂了只能用粗重的呼吸声来弥补的下场就是有沦为情欲片的嫌疑,但是却有至于自慰的程度。

太不伦不类的,难道这个是徐克表现女人只是江湖男子的战利品?

可能这样说起来有点道理。

但是,毕竟对女性也太不尊重了点。

总的来说《七剑》不错。

虽然没多大的激越的闪烁,但是可以看出有点年纪的徐克的回眸,比起王家卫的《2046》来,可是不知道要迷人多少了呢!

~2005/8/2011:21:31

 5 ) 不合理的几处设定

1、朝廷的禁武令勉强说得过去,但因为要禁武就要把练武之人全部赶尽杀绝,甚至滥杀无辜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2、虽然是冷兵器时代,但仅凭七个剑客就想和军队对抗还是有点缺乏说服力。

而且就算是再好的剑,拿在武功低劣的人手里照样是废铁,而武功低劣的人要想发挥宝剑的威力也必须的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把剑交给前来求救的两个新手的情节设定实在是过于扯淡,老怪以为是在拍神怪片么,只要主角拿到神兵就立马能爆发小宇宙。

3、百来号人的队伍居然让七个外人轻而易举的,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耍得团团转,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

4、全片所有cp的感情设定都很别扭:杨采妮抛弃前男友陆毅,转托黎明的怀抱;张静初移情别恋,放下未婚夫陆毅,爱上甄子丹;甄子丹莫名其妙爱上了孙红雷的高丽女人。

什么狗鸡巴设定,所有的感情变化屁都没交代,敢情是赶上发春季,我操。

5、故事整整讲了两个半钟头,然而从头到尾也没有正儿八经的介绍一下这七把牛逼的剑,七个剑客的存在感也很薄弱,没有一个饱满的角色,既然这样,干嘛要将片名定为七剑,这不是忽悠人吗?

6、风火连城也太傻逼了吧,一开始一大帮子人就被区区七个人耍得团团转不说,出城攻击怎么着也要留几个人守城不是(虽然也没用),还有最后的死,本来已经两剑在握,情节却突然出现逆转,剑自己吸来了炮弹,那为嘛大师兄拿得时候又没事呢,难道是握的姿势不对,再说了,区区几个炮弹对他这种高手再怎么说不也是一菜一碟么,最后还有,,大师兄随手一抛把剑插入墙中,你他妈居然拔不出来,卧槽,这么弱你当什么土匪头子,干脆趁早自裁算了。

 6 ) 七剑:靠谱的商业片与不靠谱的武侠

昨天凌晨,揣了一肚子火坐进汇泉影院,随即听到了叮里当啷的声响。

像这个夏天一样火热的《七剑》开始了。

半瓶冰凉的百事扔进肚子,那种叫作糖的东西粘在牙齿与舌头上挥之不去。

于是,整个看《七剑》的过程变得甜兮兮的。

直到七位剑客在暗红色的空气中绝尘而去,居然感觉那空气就像可乐的颜色,混杂着一种西式的气息,不绝如缕。

七剑停留在我脑海里的,原本一直是种连环画一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几乎左右了我对新闻制作的要求,上个周五,早报做的七剑专题,也是那般的清清爽爽,我总觉它该带有清茶与雪莲的气质,那些剑以及他们的剑也应该冰冷清凉,仙风道骨。

无疑,现实中的《七剑》兜头给了我一剑,这一剑还是楚昭南手里的游龙剑,与其说是一剑,不如说是一棒,因为那剑在我的印象中,更像是一根囚龙棒,或者说是尉迟敬德那黑厮用的玩意。

挨上了就头破血流,一点受伤的浪漫都没有。

一直以为,武器崇拜应该是种精神崇拜,由武器及人,及侠之大者。

刚硬生猛是粗人使的家什。

这种想法延及至剑客自当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或许因为这个缘故,当年我在看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时,就觉得别扭异常,远不如看他的《双旗镇刀客》来得兴奋。

看到王学圻的扮相,总觉得是美国的西部牛仔,把手里长枪短枪变成了长剑短剑。

那里面每一个刺出的瞬间,我不知道究竟是剑影还是火苗。

与《天地英雄》相比,《七剑》也是异域精神的产物,因此,我也更愿意把它称之中国武侠片中的西部片,当然也可以简称为西部武侠片。

(对于这一点,徐克导演恐怕会有他的道理,因为天山在古代原本就是蛮夷地区。

)基于这个原因,我也更愿意把《七剑》唤作是《七剑奇侠传》。

我的理由是,七剑当中的“侠之风骨”与“侠之形象”都带有明显的非中原色彩。

举个例子说,金庸先生在描绘塞外侠客时,常令其有异相,也就是打扮与长相都比较古怪,比如说《笑傲江湖》里的塞北名驼,再比如说《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神雕侠侣》里的金轮法王,都是怪异的集大成者。

而风骨呢,这些侠客身上都统统是“实用理性”,带着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塞北名驼想搞《辟邪剑法》,鸠摩智想练《六脉神剑》,金轮法王想成为中原武林盟主。

与金庸不谋而合的是,徐克创造的七剑身上也带有鲜明的异相和实用理性。

且不说韩志邦手里那把只有在老东北林业基地才能见到“伐木锯”,单是“风火连城”这一个名字,以及他老人家身上的行头,以及他手下的鬼脸与朋克头,就让人觉得,这里面揉合了太多的时尚因素。

由此,我也觉得,《七剑》如果要开发网络产品,是最好不过了,正面角色的那些武器和反面角面的盔甲盾牌都可以成为网民们争夺的荣耀。

在中国哲学当中,对于本相与色的迷恋本身就是一种低级趣味,中国哲学更崇尚上善若水,大道无形。

由此,张三丰最厉害的功夫也是忘字当头,而周伯通由九阴真经演化出的左右互搏之术,也基于一套忘的法则。

而徐克的《七剑》则充满了对器物的迷恋,其实再刚猛的东西,也必有摧之的克星。

如果那游龙剑与青云剑不是锻打了一半,而是彻底成型,就没有能克之的武嚣了吗?

我看未必。

相比而言,我倒是喜欢武元英手里的那把天瀑剑,它无招无式,意随所成,用剑与吹笛相类比,倒有几分中国武侠的精髓在里面。

在我看来,是《七剑》里最为靠谱的武侠精神。

与扮相相比,《七剑》表现出来的实用理性对影片内涵的损伤就更大了。

它不仅仅在阐释武侠的气韵上有些不靠谱,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徐克丢掉了侠之救赎的精神之美,而把救赎下降到了一种谋略的层面上。

虽然在影片公映之前,徐克就说过,《七剑》的灵感缘自黑泽明《七武士》,而且他把《七剑》看作是自己从心中对电影大师黑泽明表达的一种谦虚婉约的怀想与敬意。

但是,在我看来,《七剑》在气质上与黑泽明的《七武士》根本是两种产品。

黑泽明的《七武士》,以一种舒缓的方式体现了人类救赎的精神之美,影片里面既有武士对于农民的救赎,也有武士精神的自我清洁,黑泽明借助影片还原了武士的生存和农民的生存,把无私与私欲放置在一起,相互影衬,从而深化了影片的内含;而徐克的《七剑》则比较平面,它所体现的救赎是单方面的,基本上是救人济困,舍神剑韩志邦直到最后还是儿女情长,似乎是被迫无奈才回到“七剑”中,精神上几无提升;而莫问剑傅青主基本上是个谋略家,是个指挥官,人性刻画极为单一;竞星剑辛龙子与日月剑穆郎也是孤独的孤独,快乐的快乐,非常平面;只有青干剑杨云聪多少有些意思,还有那么点自我超越的意味。

从整体上看,“七剑”对于武庄人的救助,过于理性,而且充满了谋略,甚至可以说有时候谋略的精彩压倒了人性的精彩。

比如放马的戏,找内奸的戏,摧毁宝库的戏,都是实用主义的,为了什么而做,目的简单,志在必得。

但完成了也就完成了,让人没有回味。

这也使我更愿意把《七剑》看作是一部十足的商业片的根本原因。

那么,作为商业片的《七剑》是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呢,我可以说,好看。

但也仅仅是好看而已。

我甚至认为,《七剑》只不过是香港武侠类型片一个深化。

之所以说是他是香港武侠的类型片,是因为他没有超出以娱乐为特征的香港武侠片的窠臼。

香港武侠类型片中,情节与动作是最为核心的两大要素;《七剑》故事紧凑,非常抓人,进退的攻略、矛盾的积结,迭宕起伏,加上血腥刺激的武打场面,给人以流畅而痛快之感,非常切合香港武侠类型片的特征。

再加上风火连城这个人物的冷幽默,传承了香港商业电影无厘头的娱乐特点。

让人在紧张之余,时不时又有轻松一笑。

之所以又说其是深化,是因为影片在制作上更为精良,不是粗制滥造的香港武侠片。

它揉合了徐克《新蜀山剑侠》、《刀客》、甚至是《新龙门客栈》(李惠民导演徐克监制)的优点,摄影、武打设计、加上音乐制作均堪称徐克自我超越性的作品。

另一个深化层面是《七剑》更多更完美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体现出了现代电影的商业意识,在此可以举几例:例一:动物与人的和谐。

韩志邦与爱马“来福”的关系,让人不禁想起美国电影《马语者》,这段关于马的叙事,粗略估计应该在两分钟左右,它体现的是动物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

例二:幸福感。

绿珠与楚昭南激情戏开始前的那段对白,体现幸福感对人个人生存的意义。

一个人不怕死是因为她没有什么,当她什么都有了的时候,当她感到幸福的时候,她就怕死了。

例三:爱情与信任。

还是绿珠与楚昭南。

两人对峙之时,楚昭南说了一句汉语,绿珠说你不信任我了吗,你也怀疑我吗?

体现了现代爱情体系当中的信任危机。

例四:家园意识。

依然是绿珠与楚昭南。

两人都是来自鸭绿江那边,楚昭南不断地唤起绿珠家的意识,这是寻找家园思想的体现。

除此之外,这两个人物的设置,也不能排除徐克谋取韩国票房的野心。

例五:利益博弈。

风火连城与王爷。

他们之间展开的是利益博弈,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等级,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在西方电影中畅通无阻。

例六:一见钟情。

刘郁芳对楚昭南一见钟情,而且在与韩志邦野合之前勇敢地说出来,这种爱情观与贞操观也是卖点十足。

例七:理解。

昭明与小伙伴们。

小伙伴因为华昭的“背叛”抛弃了他,但华昭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大家又手拉手,心连心了。

例八:距离。

杨云聪与武元英。

杨云聪说,距离越远,越容易失去。

所以他选择了与爱他的武元英保持距离。

例九:敌人。

武庄的人和绿珠。

与你没有关系的人未必是你的敌人,而与你亲密的人可能往往是要害你的人。

……例子太多。

影片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现代意识,原因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电影的精神诉求,尤其是商业片,它要满足现代电影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要从电影中投射出商业社会中现实的价值观念,如果观念落后了,就往往不会被影迷接受;另一方面是电影导演的个人诉求,在我看来,《七剑》可以称得上是《卧虎藏龙》与《英雄》之后的又一个武侠电影的高峰。

在这三部影片中,我最为推崇《卧虎藏龙》,因为导演李安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最为深刻,从中到西,从西到中,来去自如,无论侠骨无论柔情演绎都很精到;李安的武侠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每一个画面都透散出温润的感觉。

侠义之道与人生之道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而张艺谋,对中国古文化的理解有自己的特点,他过于喜欢从大处入手,琴棋书画似乎统统包办,但包办得有些不够从容。

张艺谋最大的毛病还在于他媚骨太重,功利心太强,以致于“不中不西”走火入魔。

而徐克对商业文化的理解比较透彻,他的影片能做到表现形式与现代意识的统一,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流于浮浅,这也是《七剑》最让人感到不足的所在。

其实这一点,不仅是徐克,几乎所有香港导演在流露民族性的反思时,都会暴露这一破绽。

在破解中国文化这一母题上,他们显然既不如内地导演,更不如台湾导演。

其根本演变,是香港电影一直是在浪尖上奔涌,它沉不下去,不自觉地就露出了殖民主义的尾巴,让人哑然失笑。

由此,《七剑》也必然地被盖上了香港电影的标签,通过这一标签,你能看到现代电影发展过程中的潮流化因素,耽于感官之美,而丢掉了民族文化深邃的内核。

我想,对于徐克而言,或许也是一种别无选择。

他没有李安的性情,也没有张艺谋良好的形式感觉,他要把影片拍好,必然为立足于速度和力量。

由此,在看《七剑》时,我跟朋友开玩笑,他比《英雄》更让你睡不着,更让你眼晕。

拉拉杂杂写完这些,也不知靠不靠谱?

还请广大读者与影迷到电影院里去印证吧。

2005年7月29日

 7 ) 狠的还有一点浪漫

七剑是一个很宏大的故事,整部电影成功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写实的残酷的江湖,好像这个江湖在远方但是又好像预言着生活中很多东西。

徐客还是那个徐客,徐老怪还是在他的作品中加入那么一点点浪漫、一点点神妙,如果想象力这种东西不是人均分配的话,那么他一定得到了上帝的垂青但是这一次的故事却不是那么浪漫、也不是那么有怀疑精神,反倒是血腥、残酷,[新龙门客栈]也是描写沙漠,但是金镶玉把它点缀到幻灭的程度;[黄飞鸿]系列也是写浩然正气,但是李连杰所扮演的黄飞鸿给人以希望;[青蛇]也是写爱,但是里面的炫幻和妖气给人另一种视野;反倒这一部有向老一辈武侠片致敬的意思,写实强过写意。

唯一的不足,就是浪费明星比较多,我所喜欢的杨采妮和黎明发挥正常,但是张静初显示了个人更大的爆发力。

电影中一再重复着[蜀山传]中就重复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8 ) 8点印象

1、出场时梳阴阳头的MM很酷,将一个酷到底的坏人演绎得很像,同时很想知道这位肯自毁形象的MM是谁?

2、杨采妮扮演得小武,国语说的很滥,但拿到的剑很灵,一个两头镂空的剑身,剑可以从两边漏出,而如何使全看使剑人的意念。

3、风火连城跟楚昭南最后决斗的一场武打很灵,在逼仄的空间,两边都是墙壁,而不足一米的狭窄空间内,两高手频频过招,简直又是一打斗经典,赞!

4、陆毅在本片中扮演了一个近乎搞笑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首先他猴急的想跟女孩亲热,就是一愣头青的傻小子作风,2或者3次这个情节,真的不得不让人这样认为,而且他最好笑的一句台词是得到了剑,从天山上下来,说:我觉得我不应该是养马的,我应该是个剑客。

这句话怎么听都感觉可以翻译成“我芙蓉姐姐不应该是个出版社小编辑,我应该是个舞蹈家。

”原谅我打这个刻薄的比方。

5、苍凉的黄沙漫漫,滴血的人头,彪悍的西北男人,这是部很写实风格的片子,不追求演员的漂亮,你看连黎明都被折腾的破衣烂衫的,就知道徐克这回够狠,也许是上一部华而不实,用电脑特技堆砌的“蜀山”遭到了恶评,他也开始反省自己了。

这部“七剑”可以说是很好的答卷。

大导演就是大导演,瘦S的骆驼还比马大呢。

禁不住拿这片子跟老谋子的片子做比较,后来发现并没有可比性,相对于追求画面质量,而情节苍白的张艺谋来说,我真遗憾他长了张那么乡土的脸。

而倒是怪才相的徐克拍了这部有血肉,有悬疑也有情节的真正好电影。

6、电影既然商业,就必然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成功,从电影副产品来看,估计这回七剑的模型都会热卖,尤其是小武的“流云剑”跟楚昭南的“由龙剑”;从电影的票房号召来看,似乎缺少大明星,但新面孔中倒是有几个很看好,比如张静初,这女孩子初看有章子怡的风骨,细想想她走的路数可跟章MM不一样,从“孔雀”到“七剑”,她的形象很乡土,这给她表演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也让更加关注这个女孩子到底有多少爆发力和内涵,我期待她的好作品。

7、有人对片中几场情欲戏很是嗤之以鼻,偶觉得还是必要的,毕竟砍砍杀杀看的人实在紧张,而来几段儿女情长舒缓一下,未尝不可。

不过片中最舒缓节奏,最煽情的还是一匹叫来福的马,它识途奔回,并且留在山坡上的那个剪影 ,这个镜头是真真正正的煽到我了导演不知道最近大家看“超女”看的很脆弱嘛,还要猛劲煽情哼哼。

8、总的说来,这是一部讲述官逼民反,同时带有血腥杀戮、残酷江湖意识的片子,喜欢看冷兵器时代对战的同学们,会喜欢它。

 9 ) 廣東話版本

套一句廣東術語:「好潮」.整齣戲給我的感覺就是潮.由於對行業並無認識,我不知道究意是誰拍板決定開拍此戲.卻不得不讚此人明顯走在時代尖端,劇本選對了不在話下,最精警處是他竟可天才地將潮流元素及港人文化以蔪新手法融入古裝片,效果超卓使人嘩嘩連聲.現為方便更流利歌頌此片,姑且暫假設此天才為徐克.潮流正捲韓風,事有湊巧梁羽生云云作品中徐克就挑了個有機會爆兩句韓文的劇本,巧妙安插炙手可熱韓國女星金素妍入劇,加上風火連城哼唱朝鮮兒歌,大長今都行埋一邊.試想想,有幾多中國武俠故事會有高麗女子被擄,碰到高麗大俠打救的感人情節?徐大導演實在用心良苦.端坐兩個半小時看著螢幕上不斷有砍下來的腳與頭飛來飛去,四個字:熱血沸騰.可能怕我們過度激憤,我發現導演時常有很窩心的舉動.譬如風火連城忽然有感而發,轉頭深情感性地問腳震震的師爺小孩如何變狼那一節,非常dramatic非常突然非常印象深刻,看得我吓一聲.雖然完全不明白,但毫無先兆毫無伏線相信也是導演的精心編排,以加強那種突然的爆炸性戲劇效果.另外為彰顯香港華洋雜處international city的精神,以及賦予七劍其餘古裝片所缺乏的時代韻味,大家請千萬留意戲的中段神不知鬼不覺地加插的精綷:就在大夥撒離武莊逃難之際,路上,威風凜凜的大師兄楚昭南(甄子丹飾)策馬馳至,一句:「我check到有內鬼」.忍不住嘩一聲,驚為天人!原來大師兄不止韓文了得,連英文都得!無怪郁芳突然又毫無伏線地就移情別戀.最厲害是聽的眾人面無表情毫不驚訝,顯然是完全明白何謂「check到」,時代果然比尋秦記時期進步了.這我懷疑也是導演有意將黃易尋秦記與梁羽生七劍下天山crossover.crossover喎,幾潮.冇得彈.

 10 )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作为老爷的死忠粉,七剑在一片恶评之下一直没敢看。

但今天鬼使神差下还是看了。

果然很烂!

看上去有种编剧在半醉半醒间写的台词,导演在半梦半睡中拍的电影,演员在半疯半傻里扮戏的感觉。

作为一个2个半小时的片子,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并且在前半个小时之内就交代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扯皮、抒情、n角恋,以及让人眩晕的混乱打斗。

美术能看出来很用心,场面优美,光线专业,造型独特。

但面对莫名其妙的拖戏(比如放马那一段对剧情毫无帮助,反派们根本没有因为追马而耽误办正事)和一惊一乍的演出来说还是瑕掩了瑜。

简而言之给我的感觉就是——优点:美术和造型用心,故事讲得明白(虽然剧情并不复杂),放马那段成功煽情。

缺点:角色的情绪毫无来由,人人都像随时会爆发的精神病患者。

剧情上东拉西扯拖戏严重,甚至还有毫无必要的床戏降低逼格,导致最终的决战失去爆发力。

台词太烂了,苦了一众老戏骨。

说起喜欢的角色,庞克歌手瓜哥洛演绎和造型都不错,但还没来得及爆发就报废了。

以及黎明演的二师兄,纯属温文尔雅的好感,但他一路不温不火到最后,既没有转折也没有爆发,实在无趣。

当然男主(老五)更无趣,是个比新八叽存在感还低的人。

不知它是在什么状态下被拍出来的,总之乱得有点不可思议。

P.S.主题曲百听不厌,不愧是川井宪次。

《七剑》短评

我了个去,一直喜欢徐克的老派功夫片,但看了前半快吐了。这么糟糕的服化道、幼稚的运镜、瞎扯的剧情,是打着徐克旗号的富二代玩票片吗

10分钟前
  • 1号游客
  • 很差

有个朋友说看完七剑 她被其中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因为她也曾经拥有过 我不知道她说的是韩志邦对刘郁芳的执着、还是武元英和杨云聪间的若有若无、亦或是楚昭南和绿珠间的激情碰撞

11分钟前
  • 今天吃饱了没
  • 还行

徐克的侠义精神哪里去了?被某几个一看就没一点侠义道的演员糟践了哎.说真的我是真想看刀疤凌未风被断指,叛徒楚昭南被干掉的,哪知道看到的却是刘郁芳手无缚鸡之力,武元英竟然还是个女的!罢了罢了,越来越难看到一部真正的武侠片了!

12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较差

2012.3.18 - 4.7@ Bridge Street, Aberystwyth其他不說,這種要分好幾次才能磨完的片子,一定是有缺憾的。cast再強大,也無濟於事。

17分钟前
  • HANASOSO
  • 较差

徐克的武侠作品在这部走写实风格,画面和打斗都在水准之上,剧情方面依旧薄弱,人物的张力不够。对服饰和装备的细节的处理,还是很棒的。另外,摄影也非常好看。

22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推荐

严重削弱了原著反清复明、保家卫国的大义,服装造型相当诡异,古罗马?史前魔兽?真子弹那一头飘逸的长发真受不了,还高丽?孙红雷继续雷,包括对白,哎,纵观全片,诚如其名,亮点就是那几把剑,其次是风光和马。

24分钟前
  • bihai
  • 很差

未标待补系列~2005年暑期在郑州的一家杂志社实习时用赠票在电影院看的,对武侠还算有感情,对徐老怪改编的武侠也知道不走寻常路。黎明那时还是香港演员中的顶梁柱,孙红雷的匪气跟风火连城适配度很高,演员表还要在张静初之后,《夏娃的诱惑》让来自韩国的美女金素妍作为外援加盟,她的死是必然,所有外国演员在中国电影中以回家为目标的角色,最后都要死在异乡~

27分钟前
  • 式微
  • 推荐

很有武侠风,前面不错,后面真乱呀,粤语版,里面一出来那女头头真酷

30分钟前
  • dj小溅溅(她们说我帅的没边了
  • 还行

【87】1、看得出来都有在认真演,一些情节确实老套,虽然是武侠,那个女剑手为什么非要依偎在男剑手胸里?感觉那个什么杨采妮就是外刚内柔,最后还是想着找个男人靠着2、豆瓣6.0,这边7.几,猫眼的人就是没看过什么好电影3、就那个杨采妮的哥哥,就是上山去找救兵的那个男的,感觉他不太配七剑之一。听起来很厉害,但是没有特效,还是差了点意思,冷兵器感觉还是还是差了点,打得眼花缭乱有什么用,都看不清哪方是哪方4、最搞笑的是那个杨采妮的那个剑,剑柄有3个按钮,还是伸缩的,真无语,这种设定简直掉价,直接让我感觉那剑就是个垃圾。最开始她的剑还是心随意动,不用了直接凭空消失,回归剑鞘,结果给我来一个按钮机关,真无语5、那个朝鲜还是韩国的女人,挺美6、查个内奸一直没查出来,真菜。而且最开……

32分钟前
  • 紫邪
  • 推荐

几天前,和一位前辈聊天,他提起了当年和老爷,霑叔一起拍笑傲江湖时的情景,兴之所至,也说起了大家心中的江湖。其间说道或许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好,但是总有些人还是愿意在里面去寻找、开创一个新世界,虽然这个新世界到底什么样子是好还是更坏谁都不知道,不过大家相信希望。当年在影院里刷了三遍,至今犹记七剑展现出的苍茫诗情和凛冽侠气。现在看来,应该是老爷为了改变些什么而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套用我和前辈说的一句话,不是好的不好了,只是气运交替时代更迭,需要新班出头上位,当时得令罢了。世事无常,远非人力所能知算,然纵使运去英雄不自由,也可以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大概就是人可贵的地方了。

36分钟前
  • 白胖饺子
  • 推荐

【杨采妮x黎明】我当时真的就是因为看了某个剪辑,发现他俩的扮相在里面好tm般配,莫名嗑到了!我真就是无情嗑💊鸡吧😂啥片我都能嗑cp

37分钟前
  • 🍅酱卷饼
  • 还行

这是我高中时期看的电影。当时还是在音像店租碟看的。算是我的电影启蒙之一。片中的场面、对白、气氛、南腔北调、朴实衣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塑造也极其突出,刘家良饰演的傅青主,以及武元英、韩志邦、杨云聪、刘郁芳,都仿佛印在我心中一般不可磨灭。还有童声诵读南宋文丞相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等等等等,都让我如此喜欢。这部电影一直是我心中最优秀的武侠电影,没有之一。10分满分!

40分钟前
  • 楚子宙
  • 力荐

片子本来是不错的,但是没有了香港武侠片鼎盛时期的那种感觉~

42分钟前
  • 西瓜
  • 推荐

有拍《七武士》的心,只有《蜀山传》的力。看下来第一感觉是学杂了,影史关于西部、武侠的元素几乎或多或少在片子里都能找到一点,最后反而喧宾夺主,丢掉了香港武侠片最重要的动作设计和江湖儿女:配乐再有节奏,分镜和动作设计的却一板一眼互不相融,人物和情节推进的也很潦草,看完甚至连七把剑谁是谁都没分清,想表达的又过多,纵有金句也无奈,更不用提决战文本本想升华出的人剑合一、人磨剑砺。大部分优点都是梁羽生小说自带的,徐克则用风火连城军三教九流感的美术道具完成了加分项,一大对比就是反派奇门诡道的武器对比“剑”,“剑”是正派、正统、正气的三“正”合一,而七剑来源是东北、西南、西北边陲,当这一切又嵌入反清复明、剑指东南叙事,政治性着实拉满。但今天看来影片还是遗憾更多,尤其对徐克和香港奇幻武侠片而言,宛如最后一口气

47分钟前
  • 贵久
  • 较差

2.8分。从头到尾,不知道徐克想干什么,人没救到,恋爱没谈成,就是两方胡乱对抗,稀里糊涂地成为最后那样的结局。2005年左右的中国电影界,或许真的有什么怪力,大导们都像是被集体乱了心智,一味走高预算,大场面,大明星,但是在最基本的剧本层面却毫不打磨,台词离奇突兀,人物性格转变怪诞毫无征兆,情节转折单薄而缺乏说服力,既是这部《七剑》的大毛病,也是那个时候同类电影的共同问题。当然,动作场面,刀剑武器的亮相打斗,这种奇技淫巧的事,徐克从来都是拿手好戏。

51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较差

其实也没那么糟糕,就是没有结局比较讨厌。

55分钟前
  • Lynn
  • 还行

故事很差,情节发展突兀、急促,很多地方生硬,不合情理。但是炫目的造型和兵器,以及虚实结合的动作,还是保持了徐克一贯的水准。

56分钟前
  • 罗星月
  • 还行

老爷第一部大陆合拍片,属于日漫迷和功夫迷的《奇门遁甲》,重视觉、轻剧情、无音乐,自然光源、红黑美术调教,战斗只有光影动作而没有特写细节,比《刀》更夸张的纯动作非CG奇观秀,同样的由龙剑在《狄仁杰》又出现了一次;情节完全失控,上山下山拍得太过草率,感情线七零八落,韩国支线又比主线好看太多,总而言之七把剑比“七剑”更生动;音乐少到可怕,几场蛮可以燃的动作高潮戏完全让渡给了哼哼哈嘿的动作特效,一点也不谄媚观众,豪横。本质上还是蛮七武士的,包括武士对“农民”的怀疑,但还是更期待没拍出来的续集,志向不尽相同的“七武士”的分化更有趣

57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推荐

剧情烂成这样,不容易啊。。。感觉各种零散拼凑,交代得不清不楚。。。为什么香港人拍片非要把世界各地人拉一块来呢?加个韩国的扮演少数民族就算了,陆毅实在气场不合,特脱离,从头到尾都令人难受。。。害我浪费两个小时!!!我不开心!!我要发泄!!大烂片!

60分钟前
  • Alary
  • 较差

徐老怪的这片不难看,甚至是好看的,会让人想去了解人物背景的,原著估计更出彩

1小时前
  • hakaru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