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写在博客上的,也凑个热闹。
独在异乡 monocle 2006-3-12 17:19:51 一个法国人到西班牙会晕头转向吗?
我以前不觉得会有问题。
不过是从北京到了山东嘛,欧洲人都是一家,有什么问题呢?
L'Auberge Espagnole 是部很有意思的法国喜剧电影。
一个叫Xavier的大学生为了顺利找到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决定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做一年交换学生。
他有个女朋友,是演Amelie的女演员演的,两人要分离,小伙子很难过。
想到今后的生活,他在飞机上居然哭了。
在飞机上他遇到了一位在巴塞罗那工作的医生和其新婚太太。
Xavier不喜欢夸夸其谈的医生,但一落地就遇到麻烦,找不到住处,只好到医生家睡沙发。
经过一番周折总算找到了和其他几个个年轻人合住的公寓,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英国、丹麦、俄罗斯、德国......英语成了公共语言。
同时在学校,他遇到了一位比利时姑娘,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不久他把她也介绍了进来同住。
根据电影看巴塞罗那很拥挤,和中国的大城市差不多。
医生因为没有时间陪太太,太太又不通西语,就叫Xavier陪着逛。
Xavier喜欢上了医生太太,同时发现比利时女同学原来是同性恋。
不过他和同性恋女生倒是什么都交代,女生还把从舞蹈老师那里学来的追求女孩的身体语言教给他,他身体力行,果然俘获了医生太太。
不久Xavier的女友来访,两人关系不大融洽。
他回法国探亲,女友提出和他分手。
公寓里还有个英国女生Wendy,似乎很正经,男朋友不在身边,不喜欢出去玩。
她的弟弟来访,搅得四邻不安。
Xavier在有了这些朋友以后,渐渐开朗。
他找到了一家酒吧,里面的侍者建议他多来玩,以此学习语言效果更佳。
他于是经常来酒吧,还带来同住的朋友。
Wendy本来不愿意来,来了以后却和一位美国音乐家一见如故,不久两人就天天混在一起。
这天Wendy 的男友来访,打电话过来,接电话的室友急于出门上课,没搞清意思。
Xavier等一干人查清情况以后赶紧行动,设法阻止男友进入,因为那美国人正在Wendy的床上。
最后是Wendy的弟弟爬进窗子,伪装和美国人搞同性恋,吸引大家注意,Wendy则装作从外面回来,和男友来一番亲密重逢。
医生太太向医生坦白了两人关系,医生不再让Xavier进他的家门。
一年很快过去,在酒吧送别时Xavier见到了颇有魅力的西班牙舞蹈老师,也和医生夫妇匆匆打了招呼。
从不知所措到恋恋不舍,一年的异国生活改变了人许多。
回想起来,自己学了多年英语,在美国又有朋友相帮,最初感觉落差还不是特别大。
但万一把我也送到巴塞罗那一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怕也是无所适从吧?
对比Lost in Translation的虚浮,L'Auberge Espagnole要实在多多,对异国,不论大小,放下架子切切实实地体验才是正路。
如果本身就是过客,也无所谓失落,只要善于发现,乐趣自在其中。
6月末的上海,一场暴雨,大玻璃窗被雨覆盖着,行人奔走,汽车呼啸,雨水隔着窗户显得闹腾。
上海电影节的最后第二天,上海影城外突然暴雨连连。
接着下午看完爱沙尼亚的《梦幻商店》,晚上准备看法国的《西班牙公寓》。
法国和西班牙都是我极喜爱的国度。
法国因为有存在主义,巴黎,铁塔,现代小说。
西班牙因为有三毛,斗牛士,荒诞文学。
这两个国度的结合,给了我很多期待。
下午东欧的影片看得有些沉闷,明显水平很一般,显出了东欧人特有质朴,直接,狂欢。
接着就在影城对面的小饭馆吃晚饭。
青菜,酸辣汤,回锅肉。
周围都是些去影城看电影的人。
吃到一半,雨就倒了下来。
然后,滂沱中,记得和一个女孩穿过马路,到的时候,脸上,身上,腿上都湿了。
雨落在身后。
记得是在3号厅,6楼。
影片开始。
开头是欧洲人惯用的拼贴技巧,屏幕撕裂着贯穿一种混乱的情调,年轻的红,黄,蓝,绿,大黑,大白,交错,然后混杂一气。
节奏空前突兀,间歇空前紧张。
不时透漏一点迷茫。
飞机起落,故事开始。
一个法国年轻人做博士课题研究,交换去西班牙的大学学习经济,西班牙语。
告别了女友,母亲,一人孤身飞去西班牙。
经过一番辗转,来到交换生的学生公寓,室友分别来自各个国家,有德国,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等等。
文化差异开始体现。
圆桌旁,各国文化开始进驻镜头的各个角落,文化语言开始充塞着剧情的进展。
感情的,生活的,语言的,文化的,年轻人的,疯狂的,世界的,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当下是多么混乱地井井有条。
我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明了。
能够如此混杂地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碰撞,每一次心情起伏都是那么不可避免,而又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
地球在转动,我们都在看着。
记得最经典的几个镜头出现在西班牙的海边,海的哪边是法兰西?
这边?
那边?
隔海相望,距离只是一种有形的屏障。
记得最搞笑的剧情是几个室友一起帮忙欺骗英国女孩的英国男友,装同性恋,掉假眼泪,惹得我狂抱肚子。
冰箱的格子有各自的国籍,房间有每个国家的风格,行为受文化掌控,感情受差异驱使,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地抹平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裂痕。
年轻人的世界真是无极限。
回到法国,1年以后,冲撞的压力层一下子消失了,反而变得不真实起来,感觉工作,感觉爱情,感觉生活怎么就这么呆板得这么无可救药呢?
逃离。
字幕在快节奏的曲调中缓缓上升。
灯亮了。
又一场乌托邦的努力,在心灵的哪里,划上不轻不重的痕迹。
雨停了,和一个女孩缓缓走向车站。
挺好看的,画面清晰,法式幽默清新片,好多美女啊!
还有好看的西班牙建筑和风景。
男主角抛下女友来西班牙学习,为省钱三男三女合租在一套公寓里,有女同性恋,有背着男友劈腿的,有背着女友乱搞的,来自各国,挺复杂的,总之,爱情在他们身上是个迷,但肯定的是有友情,说真的,那个女同性恋真漂亮。
男主在法国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认识一对刚结婚的夫妻,来西班牙工作的老公,跟老公一起来无所事事的妻子。
男主在女同性恋的教导下,学会了如何泡女人,与人妻展开一场浪漫的恋爱,令人妻欲罢不能,人夫却只一句不准再来找她结束,夫妻最后还来送男主。
故事以男主西班牙结束一年实习回到法国,与女朋友和平分手,男主一年里成长了,收获了友情和亲情,工作和方向。
如果想艳遇就要来西班牙法国,如果想出轨就要去法国西班牙
当男主角当来到西班牙说 voila! 一年后你会在这座城市里生活 走遍所有的街道 了解所有的这些建筑物 和这里的人混入一起 quand on vécu dans cette ville,cette rue on a pris dix ,vingt milles fois .Un bout d'un moment,tous va appartenir à vous,parce qu'on y a vécu. 我也像这样 这里的新鲜对我来说开始渐渐麻木 开始慢慢的适应这里 但总觉得开始慢慢地失去自我⋯⋯
去国,就是奔跑时背后未关好的行李,跑得越远、越快,身后洒落遗失的东西就越多。
太熟悉的一切,每个离开过的人都会记得所有的细节:机场的拥抱和眼泪,磨蹭到最后一刻的进关;拖着无数行李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在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家暂住;开学了还没找好房子,找空去看房子找合租;远距离情感的每次探望……可以想见,等到又要离开的那天,会是另一番的去国。
Xavier在蒙马特的游客中哭泣,异乡人中的异乡人,在上海的街头,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他最后的奔跑是理想化的,我更愿记取那每一次的狂欢与感怀,不论是他的巴塞罗那的地中海,还是我的左岸沙地上的红叶。
仿佛一道暗语,看得心领神会,又似昨日的录像,天亮生活还在上演。
我早预谋好走前写这个电影。
我认得巴塞宿醉的广场,巴黎走失的街道,甚至Xavier递交申请材料的那间十大办公室,经济学院的大楼。
关键词都切肤:Erasmus、巴黎、巴塞罗那、auberge,混乱、抉择...若说这个电影最终是要往高远意味上靠,借着一帮欧洲各国留学生讲欧盟一家,靠上文化差异和交流这个主题,这个片根本不高明。
它最后完成一个自我回归的老套的故事,Xavier在外兜了一圈,恋情、学业、友情、历练,得失难一言明,末了回头做自己最初想做的职业。
(写作这行当里,他也没如鱼得水,第二部有交代,这里且不论)若只论梦想现实,这个故事的寓意也浅薄。
Xavier刚进auberge,看着争吵不休的未来室友,在心底说,我一下子喜欢上这个地方,这儿的混乱就好像我心里的混乱,是我脑海里一直嗡嗡作响的声音。
我看着这些争吵不休的年轻人,在心底说,我一下子喜欢上这个电影,这里的混乱就好像我心里的混乱,是我脑海里一直嗡嗡作响的声音。
未卜的前程,难料的恋情,对新环境的不安和欣动,对自我的疑惑和微小坚持。
那些混乱的、嘈杂的、冲动的、琐碎的日常,如你我每天的生活,无目的,无归划地随时间向前奔逝,冥冥中没有未知力量将这些碎片堆积,推向一个或圆满或破碎的有所寓意的故事结局。
人群里的卑微和面对自我的迷茫,方映衬得那点理想巨大。
最后的出逃和奔跑是暂告一段落的帷幕。
生活还在无序地继续。
番外,关于俄罗斯玩偶:或者给自己一个命题,让自己确信那是最后一层玩偶,宿题便确立。
如果存在和生命当真卑微,比起这个让人不知所措的世界,我更愿意臣服在你的裙裾前。
电影里的一些镜头让我回想起在西班牙10个月的留学生活,小巷子里的单元门,单元门上的按钮,合租的房子,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单人床,乱糟糟的客厅,大学里的墙壁,盒装牛奶,爱搭讪的咖啡馆侍者。。。
都是那个时空独一无二的。
不过中国人和欧洲人还是有差别的,虽然自己很想有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室友,但如果是电影中那样的话,会很难融入他们。
不过也可能像男主一样,喜欢上那种气氛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从目前自己的经历来看,如果卫生问题能够处理好,而且室友之间互相尊重不打扰的话,哪国的室友都可以接受,对我来说这两点最重要。
电影中出现了古埃尔公园,圣家族大教堂,基本上每部在巴塞罗那拍摄的非西班牙片子都会在这些地点取景,成龙大哥的电影《快餐车》中也有这些,还有胡安米罗的雕塑等等一些巴塞罗那重要的文化地标(lugares emblemáticos),这就像在法国拍的要出现埃菲尔铁塔,塞纳河一样。
虽然每个人的道德观念不同,我就不是很喜欢他们对待感情的草率态度,Wendy的男友很帅呀,Xavier的女友也很好啊,他们为什么要出轨(不要批评我保守和不懂爱情),但是那个年纪的年轻人都是一样迷茫的吧,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或许我不喜欢他们的那点就是迷茫的一种表现而已,无关道德问题。
看看书胡思乱想,看电视逛海滩心里却想着别的事,不想赖在家里和父母生闷气,互相看不顺眼就让自己有在外忙碌的学业或事业。
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就学学经济,不知道自己能干啥觉得父母的安排倒也不错,难道你没有经历过吗?
之前看《爱情公寓》也是,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遇到那些幽默风趣的朋友,然后大家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住在一起。
电影最后,男主没有放弃小时候当作家的梦想,祝愿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生活中一定有曾经梦想得到的东西!
年轻人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这个绝对帅呆了!
不过你们不知道的是,我根本不是冲着爱美丽去看的,因为,其实男主角才是我的秘密小甜心。
他就是《只爱陌生人》里的那个啊,头发很杂乱温暖、笑容很纯真奔放、眼神很中年的那个法国男人!
噢也奇怪的是,当《公寓》里一群欧洲人讲英语时,我竟然都能听懂!
大概是没有字幕翻译逼迫我不得不努力去弄懂的原因吧。
Romain Duris,他的片子总是很好看的。
也可以这么说,这个人就是为了演好片子而来到世上的。
真幸运。
不过,谁知道呢
Cédric Klapisch导演《公寓三部曲》的第一部,西班牙公寓承载了青春的混乱、迷惘、躁动和不顾一切。
L'auberge espagnol
Xavier被父亲安排了铁饭碗,但前提是要会说西班牙语
就这样Xavier开启了交换项目Erasmus前往巴塞罗那
Xavier出发去巴塞罗那与女友告别
我很喜欢这段独白,这种对一个国家一座城,从陌生到熟悉的感觉,我曾经并正在一遍遍地经历,感同身受。
从最开始打破舒适圈的举足无措、经历挫折,再到渐入佳境,最后离开时的怅然若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公寓老旧杂乱,但抵挡不住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心疼Wendy
Xavier因为受到爱情的打击而闷闷不乐,觉得这是生活里最大的烦恼了,但可能多年后再回首,才会发现这些烦恼跟事业、婚姻、家庭的烦恼比起来不值得一提。
Xavier和情人一起在圣家堂
高迪的圣家堂从1882年就开始修建,现在还施工中,据说要到2026年才能修建完成Wendy的男友突然到访,大家为了掩护Wendy和她的情人,各自都放下手上的事情,一起以最快速度奔回家,以至于最后Wendy的弟弟William为了帮助姐姐,不辜负腐国的期望装作自己和Wendy的男友是一对couple。
William简直太可爱
就像老友记和爱情公寓一样,每当回想起室友们一起的日常就觉得很美好
Xavier和gay蜜一起听音乐、吐槽世界,岁月静好
回到法国的Xavier与女友相见,结束了异地,但却怅然若失
留学归来去父亲安排的铁饭碗岗位工作,看到前辈们一成不变、索然无味的日常后,Xavier转头狂奔,逃离那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和生活,毕竟写作才是初心和热爱。
三部曲的第一部就像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大学和毕业,生活的烦恼来自于懵懂的爱情和学业,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如果看完三部曲后再回过头来才会发现第一部的烦恼都是一种美好,就像人生一样,走过经历过才发现青春如此美好。
看电影的时候在想soundtrack是涅瓦纳还是谁的,然后在短评上面看到了广电总局的名字。
好,现在正好听着no surprise.一直喜欢看这种各个国家一起玩的电影。
就像是把各种经历混杂在一起,揉来揉去,最后散开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还是曾经的那个自己,不过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的某处早已变成了另一种模样,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想分享的时候,可能别人不屑于听,不过无所谓,自己知道就好像那个活过,爱过。
最后Javier走在街上的时候,那种感觉可能就跟我最后把所有的新币都换成人民币后的感觉一样。
走在AMK Hub后面的小道,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每间店的名字,包里装着一叠钱,落得那一叠钱,其实看不见的东西太多太多要认真的说再见,因为不懂可能真的不会再见了I know ur gf dumped you,but im not responsible for that. lol. good.
。。。让我觉得西班牙跟黑社会似的。。。
生活百态。英国弟弟学苍蝇太好笑了。大家从各处奔回为了掩护wendy真是太仗义了。烦恼,快乐,爱,欺骗,相聚,分离,蓝天,沙滩,脏乱的街道,美妙的建筑,同性恋,酒,夜..各种元素交织构成了一部丰富的电影。生活就是最好的电影。
还是有关青春,生活在别处。如同一开始就预定了男主要走向一个从混乱到清晰的过程,包括那个啰啰嗦嗦讨人厌的英国小弟弟,当然不仅仅是他们,也是你,也是我。每个人都在收获和成长。影片最终还是一个关于蜕变成功的圆满结局。(为演员多加一星,那个姑娘长的可真像km)
讨厌没责任感的蓝猪脚...
房租太贵,多人合租,一片喜闹。女人喜欢被抚摸、被掌控、大腿被抬起。一开始她说“不不不”,后来说“哦哦哦”姐姐外遇,弟弟帮忙掩饰。多重人格?
生活在别处。罗曼还是长发续络腮胡要帅的多。啊,西班牙~~~~
欧洲的青春洋溢的片子。
教男人如何俘虏女人那段实在精辟
我大学时候看,可能会觉得是部好片子,狗鼠瞎推荐!
玩得花,裸奔鸟
好看到出乎意料之外“我就是个混乱,一切从这里开始。。。”,正儿八经青春片,我很想说我所有感觉都和这个男青年一样,总在这丰富多彩不算太差的人生里充满沮丧和挣扎。这片里的情境是我毕生比较遗憾缺失的一段生活经历,不过它一点也不陌生,就好像自己经历过。多好的青春。
对青春片不再感兴趣了,so...
5.5/10。无望、混乱的欧洲各国人合租公寓生活,文化碰撞算不上多元(毕竟都是受古罗马文明影响),且多集中于一些低俗桥段(点名批评fac梗),第93min的记忆混剪真是土得掉渣。唯一亮点结尾“我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合体,我如同欧洲般兼收并蓄,我就是一个熔炉”点名影片核心思想。
失望。关于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 Programme)的电影,本来想借电影了解项目,结果只看到了混乱的男女关系囧
学校的迎新电影诶。。。还挺欢乐的,不过制作太糙了。。。而且给法语电影配德语音和德语字幕。。。总觉得有点儿komisch。。。
用了优酷会员券画质还是感人得一塌糊涂,努力想看清我塔图女神的盛世美颜(虽然这部拍的也不太好看),结果发现她就是个跑龙套的,比较惊喜的是,本以为这部片子偏无脑轻喜剧,但有些小细节也很可爱,比如全公寓学生联合起来帮英国女孩掩饰她出轨那段最搞笑。而且没想到还蛮多感触的,特别是对有留学经历的人而言。刚回国那会,的确会有“我在巴黎,但身边没有巴黎人(虽然这句翻译也不知道对不对)”的异乡感。有点想出去留学了。
完成作业。国际版reflet,还是有点意思的,突然有点期待即将到来的studio生活p.s 看到cecile教学那段笑死了,紧接着刷豆瓣看到“和同性做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和异性滚床单”的论调,男女对性的感受真的不一样啦
拍的有点像电视剧,姬线约等于无
从巴萨罗纳回来,在法兰克福候机时看的。还是不能欣赏这种风格的电影啊
有谁不爱巴塞罗那呢?想起一位老师对我说的:You lived in some place, and then it becomes part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