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风光真的绝了 整个都是恬淡优雅明媚闲适bgm也极度舒适•感觉有些剧情为了符合主题或者观众期待显得有点矛盾或者不合现实(可能这就是部喜剧),有些剧情太套路但是并没有太过具体的铺垫比如二哥火鸡那次忽然完美大结局?
无罪释放?
•前期很憋屈,一个个闹腾孩子气的,后期慢慢变好,人物性格逐渐丰满立体,大哥真的很intelectual了,聪明理性清醒博学幽默洞察力强,骨子里的自信。
最喜欢大哥。
二哥可以叫他老实人吗😂敦厚一根筋有点阴郁,这是他倒霉的原因吗…存在感好像有点低(for me),女儿就是个美丽的小可爱问homosexual是不是have sex in home真的笑死了,小儿子不用说了真的很charming,眼镜笑起来弯弯的俺的少女心… 结果到后面最不喜欢的居然是妈妈…就是一些行为真的迷惑,比如弄坏Sven的喜欢的手风琴,挑拨大哥和女朋友Nancy关系为了让他留下来,尤其是为了自己虚荣心借用女儿去找伯爵借衣服,不经人同意为了显摆直接把自己一大帮亲戚带过去…甚至差点吓到人家(代入下你有个有钱朋友然后你妈知道了在外各种吹嘘然后领着你家大包亲戚炫耀去这个朋友家 窒息);然后其他一些人Spiro大叔真的超级超级奈斯啊对他们超级超级好,可惜已嫁为人夫…!
Sven很帅,一直以来隐瞒自己和gay一些inborn personality,内敛不外露的气质都很到位!
还有其他一些人Theo和妈妈闺蜜希腊帮佣都很好基本就是全员无恶人…•打三星的原因是总是不大喜欢剧情设置的刻意感还有玛丽苏感吧。
生存很艰难,他们生活的好却全凭借运气(编剧一只笔)或许不应该用太现实的目光看待一部喜剧吧。
画风和之前看过的查莉成长日记完全不同,也不太理解这里的情感。
他们不太像西方人,明明几个孩子都成年人了却总是要栓在母亲身边,或者说寡妇只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教育笼络住应该长大的孩子们。
不让大儿子自由地选择人生,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压力;对狗改不了吃屎的二儿子溺爱,本该进监狱吃点教训的成年人,当妈的却滥用他人的同情纵容他一次又一次的弄把破枪伤害生命;女儿就是个花痴工作不尽责,整天嘴上挂着嫁人,可当男性到来时又装作淑女性冷淡;老四看似热爱动物,只不过是满足他自己不爱与人交流的空虚,愣是把野生动物变成家养牲畜,然后把它们留置家中再不断地去抓捕新物种,等着向人们炫耀动物园。
查理成长日记是在积极向上温暖中发生小摩擦,互相调侃却总是在细微处、必要时关爱扶持,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该远行就远行,到回来的时候就回来,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心力。
此剧则不然,整个家庭氛围没感到快乐与融洽,家人在一起也并没有很享受只是在为了忍受而忍受,与其相互折磨叠加痛苦,不如各自生活分开独立。
我认为这部剧曲解了家庭的含义,所谓的爱是畸形的,本来的美景被愚蠢的镜头刻意摆拍,有些弄巧成拙。
综合来说,内容歪曲,情感空虚,形式刻板
说实话才开始的4集主要都是在观赏画风布景,感叹英剧的精致和对自然的尊重,人物方面完全被妈妈这个人设性格所感染,在各种生活的艰辛几近崩溃的片段下,仍然保持着母亲最基本的仪态和尊严,并且完全尊重孩子个人性格的自然扩展,描绘给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看到第5集姨妈的出现,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部理想化教育和现实教育的对比篇,妈妈就是那个对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者,她按照顺应孩子性格规律的发展来教育孩子,但却不免出现 孩子不受约束不讲章法的时候,而姨妈确是主控性教育,一手掌控着孩子发展的走势,不由得一点自由的偏移,看到这里大家都希望妈妈能够成功,不管你是拿着为谁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也不能接受你不尊重善控制泯灭人性的暴行,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最容易看出父母是否避免人性里丑陋的一部分,将孩子交予生活和自然,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才是父母应该获得的成长。
完全看不够啊!
这家人是怎么做到又吵闹又治愈的…四个孩子一开始都无感甚至说讨厌玛戈和莱斯利,中后期觉得怎么都这么可爱!
白天刷modern family的时候隔几分钟哈哈大笑一次,晚上看德雷尔一家心上好像开了一朵花,然后舒舒服服温温柔柔地关机睡觉。
两种不同的类型但两者都爱,已经迫不及待刷第二季了,另,弟弟的原作《希腊三部曲》买起来呀~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人间真实。
妈妈需要人帮忙打扫时,大儿子永远正在创作,二儿子早溜出去打猎,小儿子在研究野生动物,女儿在做自己的事情,你想要孩子承担一些事情,总是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看到最后一集,本来正在为官方配的cp默默开心,女儿听到妈妈要复婚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为妈妈开心,这我真的很感动。
每个人都需要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勇气。
但是万万没想到,他他他那个农夫竟然是个同性恋,竟然在婚礼前24小时她们两才坦诚相待。
这里妈妈说的很好,哪一种性取向都是无法隐藏的,这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是存在于我们的身体的。
婚礼变party,妈妈那时突然觉得有点儿爱听手风琴了,当她想跟大儿子拉里分享时,回望四周,她就猜到了儿子已离家,父母难以接受儿女的离去但又不得不接受,不过最后,拉里还是放弃了心爱的女人,选择回归🏠,当他回来的时候,我也好感动。
关于成长,有一幕我真的笑了,当女儿跟园丁在外面亲热,而忘记陪伴夫人导致夫人受到惊吓时,园丁问他到底我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莫戈竟然毫不犹豫的回答工作重要。
hhhh。
后面莫戈还帮助夫人克服人群恐惧症,这个小姑娘真的有长大了,不再是由于心爱的人拒绝而郁郁寡欢,她的世界里不再是只有嫁人,她开始有自己过生活的态度了。
大儿子拉里由于一次小说出版失败,心灰意冷,决定要干一些男子汉的事情,最后却由于被铲子砸伤脚而放弃,hhhhh原谅我又笑了。
就像他跟女朋友南希说到自己家庭的时候,这是我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你可以与她们争吵,就像我有时候也会很嫌弃她们,很烦她们,但我爱他们,快乐和悲伤的时候都愿意跟她们分享。
但是南希的回答是她不能。
是啊,这就是媳妇跟婆家的距离吧。
就像母亲可以为了让拉里留下来,而故意去造谣,拉里会生气的去找妈妈,但当妈妈说完自己的真实意图的时候,他只是转身离开了。
看到这部剧,我真的觉得自己爱上看英剧了。
最后最后,小正太gerry真是太萌了吧,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
itv接档《唐顿庄园》推出的六集喜剧《德雷尔一家》根据Gerald Durrell的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桃金娘森林宝藏》以及《众神的花园》)改编。
故事发生在1935年。
在阴冷的伯恩茅斯,德雷尔一家的一切都在“sinking”,因为大哥的一句无心的建议,妈妈Louisa带着四个孩子来到希腊西北沿海的科孚岛(Corfu),开启了一段阳光之旅。
妈妈仿佛看见了多年后的自己,下决心离开四个孩子秉性迥异,简单地说,没一个省心的。
关于四人的年龄,电视剧和书有出入。
在电视剧里,最小的孩子Gerry只有8岁,而书中是10岁。
德雷尔家四瘫大儿子Larry立志成为作家,善于讽刺挖苦,一般只动嘴不动手,刀子嘴豆腐心。
没事四处结交朋友,还喜欢给妈妈找男人,找来一个满嘴黄段子的船长。
说要出去打猎补贴家用,却因为枪的后挫力滚下小山坡伤了阑尾。
但作为家里的长子,在关键时刻还是会为承担起责任,拿出自己的稿费补贴家用;也会为气馁的妈妈打气,鼓励她坚持自己的原则。
二儿子Leslie枪不离手,没事喜欢四处打鸟。
一根筋的Leslie被女朋友伤了心,被污蔑打死了农户家的火鸡,又在监狱里交了坏朋友,靠妈妈贿赂相关者才被判无罪。
他对妈妈的再婚颇有怨念,当仍承担起了“婚礼策划”一职,虽然最后婚礼黄了。
封面的剧照就是因为Leslie提议夏天应该在水中野餐,而“地中海从来不会涨潮”……
女儿Margo爱美爱漂亮更爱男人,没事喜欢穿着比基尼到教堂门口晒太阳。
在剧中是一个脑回路不太够但又傻得可爱的角色。
不停恋爱不停受挫但仍矢志不渝。
因为其跳脱的个性身受女伯爵的喜爱,终于有了份像样的工作。
小儿子Gerry喜欢动物,没事往家里捡动物,狗、乌龟、海鸥、蜘蛛、蝎子……最后一集开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
科孚岛对他来说就是天堂,因为有数都数不过来的各类动物。
小儿子最单纯,也是最快融入当地人生活的一个,只要能和他玩到一起的,都是他的好朋友,无论这个人是博学的教授,还是监狱里的囚犯。
“小岛的魔法如花粉般附着在我们身上,每天都有那种安详静谧、光阴止步的感觉,让你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结束。
不过等到每个夜晚的黑皮蜕去,新的一天又会在前面等着我们,光滑而缤纷,仿佛一幅儿童画,带着一丝不真实感。
” ——《追逐阳光之岛》四个人来到岛上后,都在慢慢改变、慢慢成长。
大哥Larry最终意识到家人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存在,放弃了与女友一同离开科孚岛的打算;Leslie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再冲动莽然不顾后果;Margo在与女伯爵的相处中懂得了一个人应该承担起的责任;Gerry收集了一屋子动物,最后终于明白应该还它们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爱,“we don't need to keep them to love them”。
对妈妈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新别墅是一幢巍峨方正的威尼斯式宅邸,有黄水仙色的墙、绿色的套窗以及狐狸红的屋顶。
它坐落在俯瞰大海的山丘上,周围有一片芜杂的橄榄树林与静谧的柠檬、柳橙果园,整个地方充满一种古老忧郁的气氛。
房子的墙垣斑驳,巨大的房间里回声不断,阳台上堆积着零碎的落叶,又爬满葛藤与蔓草,使得楼下的房间永远笼罩在一片绿色的微黯光线之中。
”妈妈Louisa也在改变。
她开始享受生活,不再只是为了孩子而活,也为自己而活。
她学会了放手,懂得孩子们终有一天会离她而去,“a part of loving is knowing when to let them go”。
不再像鸵鸟一样自欺欺人,开始正视问题,在婚礼前夜找未婚夫摊牌,发现他是gay后在原为婚礼举办的party上大度地告诉大家“we are fond of each other, but not in the right way”。
半是光明半是黑暗的二人岛上热情的居民无私的帮助也是德雷尔一家改变的原因之一。
万能的出租车司机Spiro、博学的教授Theo以及同为英国人的Mrs. Patridis 等人,帮助德雷尔一家度过了一次次难关,也奉上了一场场温馨的场景。
“他(Spiro)就像一个又大又丑的棕色天使,如此温柔地守护我们,仿佛守着一群轻微智障的小孩。
”原著希腊三部曲是小儿子Gerry的自传,完全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描绘在科孚岛生活的五年光阴。
所以,书里面除了大段的动物描写,就是层出不穷的各式笑料,看得人捧腹。
2005年BBC版的电影《我的家人和其他动物》(有马修·古迪饰演大哥,还有神一样的BGM)完全依据原著改编,有的旁白和书里一字不差,氛围也是非常的欢快。
而itv这版的改编更加“写意”,除了几个孩子的人物性格与原著基本相符外,其他情节大多是编剧原创。
比如,Svan在书中和妈妈并没有谈起恋爱,他只是Larry许多朋友中的一个,在家里住了几天就赶回雅典看小男友去了;Leslie上法庭前,自己拿了许多英国邮票贿赂有集邮爱好的法官;Margo也没有在女伯爵家工作,她天天忙于同青春痘和超重的体重作斗争;Larry因为和Leslie赌气才拿起枪出去打猎,结果一屁股坐进了泥沼。
角色改变最大的要数妈妈Louisa。
在原著里,妈妈是一个谨小慎微保守传统的人。
最常用在妈妈身上的两个词是“小心翼翼地说”和“可怜兮兮地说”。
她天天拿着厨艺书琢磨菜谱,有些溺爱孩子,没什么坚定的立场,对同性恋也极其排斥(她因为Larry没有告诉她Svan是同性恋而生气,因为她怕Svan带坏Gerry)。
而在剧中,妈妈的思想非常现代。
她虽然爱护孩子,但是从让孩子自由发展天性的立场考虑,而不是一味地溺爱(会认真地读Larry的作品给出反馈,就算Margo是和她对着干也要赞美她独立思考的尝试,给予做了坏事灰溜溜回家Leslie最温暖的拥抱,尽可能满足Gerry收集观察动物的兴趣爱好);她有决断力,在关键时刻总是能救家人于水火之中;她对Svan的骗婚行为很是包容,认为那只是a part of him。
itv这版是从妈妈的视角出发,刻画同样的五年,这一点很巧妙。
日子变得不再单纯美好,不再无忧无虑,远不如BBC版来得欢脱。
因为妈妈必须要为家计发愁、要为孩子们打算、要考虑现实中的诸多杂事。
这也是我认为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
举家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岛屿,日子真的会如此快乐吗?
小儿子Gerry的回忆充满欢声笑语,他只看到明媚的阳光,是因为有人替他挡住了黑暗。
“在科孚岛度过的那些宁静日子里,每天都很特别,都有特别的色彩、特别的样子,使得那一天和其他三百六十四天都显得不一样,特别值得记忆。
”科孚岛是世外桃源,可总有一天德雷尔一家要回到现实出去。
在原著里,德雷尔一家正是因为二战即将开始才选择回国。
剧中间或会闪现现实的影子。
Larry和朋友在酒馆里讨论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表情严肃;从英国远道而来的亲戚为了显示自己是文明人,要听BBC广播,棕色天使Spiro好不容易搞定了发电机,从收音机里传来的却是英国准备扩大空军规模的消息,大家的表情瞬间落寞。
还好,发电机立马爆出火花,笑容又回到众人的脸上。
这两个细节还是挺戳人的。
另外,本剧好的一点在于排除了原著中patronizing或者说condescending的感觉。
因为写作年代的关系,作者带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也难免,但现在看来确实会让人有些不舒服。
《德雷尔一家》中加入了 Mrs. Patridis这个角色,提点妈妈该更多的融入当地生活,也是为了弱化这一点。
因为大幅度的原创,编剧为了冲突而制造冲突,圆不回去就在结尾直接给一个大团圆,有点莫名其妙。
这也导致人设有点崩,本来各有特色的几个人,除了小儿子,时不时就会变成喜剧片中常见的不计后果瞎胡闹的角色。
妈妈和Svan的感情线也进展得莫名其妙,直接大跨步跳跃式发展。
回头看看,Svan在向妈妈诉衷情的时候,眼睛里真是没有一丝爱意和火光,不是gay才怪 d=====( ̄▽ ̄*)b
不过,整部戏温馨搞笑的氛围、对亲情的刻画、对个人意志的尊重,再加上希腊阳光美景的加持,治愈力还是100%。
随后截几张图都可以直接作桌面。
第二季itv已经预定,据说今年夏天在希腊开拍,也不知道现在拍了没有,希望可以早日再见到德雷尔一家人
(个人号“光影与文字的交错”,欢迎来玩)
试想: 如果你是这位丧偶独身的母亲,你要独自抚养4个性格迥异,又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你可以做到和这位母亲一样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去保护和包容每一个孩子吗?
真的很难!
当大儿子整日沉迷于写作和寻找写作灵感时,她没有强迫大儿子放弃兴趣爱好和她一起承担起养家的任务;当性格内向敏感的二儿子因感情中受伤、在identity crisis 里迷失自我,离家出走,进而闯下大祸的时候,她首先给了孩子一个拥抱,一份发自内心的心疼和不忍;当三女儿因青春期犯花痴,陷入求而不得的暗恋之苦的时候,她让哥哥和弟弟们从男性的角度去安慰女儿受伤的心并让她知道她一直被爱,也值得拥有爱;当小儿子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一只接一只地把各种小动物领回家里饲养和研究的时候,她真诚欢迎和儿子志趣相投的朋友与儿子一起把兴趣做更加深入的延伸;当她遇到心动又合适的人生伴侣的时候,她真诚地和孩子们沟通交流以获得孩子们祝福。
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自由、理解、包容和尊重。
面对孩子们大大小小闯下的祸事和家里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以及经济窘迫的困境,她没有一味歇斯底里的抱怨、谩骂而是擦干眼泪,以最体面,最有尊严的方式请求支援,获得帮助,稳定住这个家庭。
她身体力行地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担当以及温柔的力量! 而这一切正是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写的人最为需要的!
含剧透。
喜欢自然风光,温暖家庭剧的人一定要看看这不个电视剧。
目前看完了一二部。
没事还会看看。
这部电影简直是我喜欢的类型。
画面属于饱和度低的那种吧。
喜欢女主穿的衬衫。
那种马卡龙的淡蓝色,贤妻良母,知性干净又温暖。
她们做家务的长裙我也好喜欢。
女人能穿裙子就一定要穿裙子。
穿长裙也有长裙的女人味法。
当年看韩剧火鸟,女主穿类似管家服还是女仆服,寄个白围裙,做饭打扫房间的场景深深印在脑中。
裙子只到膝盖,把匀称的小腿露出来,脚上穿着一双像是酒店里的白色拖鞋。
真的非常优雅迷人。
所以将来在家做家务,也千万不要不修边幅,穿幼稚的睡衣,那个真不能忍。
扯多了。
很多剧或者电影或者一本书,一开始也许很不容易看进去。
但是这部英剧,也许因为剧情简单。
或者演员顺眼。
一下子就看进去也看明白了。
好多电影真的是头十分钟想进去,试了好几次都好费劲。
我认为母亲很有魅力。
不聒噪,不八卦,是很靠谱的母亲。
很优雅也很可爱。
看了第二部,我感觉她在第三部里应该跟司机有发展吧。
司机大叔简直对母亲太好了。
虽然我很喜欢第二部的休,超喜欢。
可是看剧情他第三部不会出现了。
我觉得二儿子很帅,有种马特达蒙的那种帅气。
虽然以前我get不到马特达蒙的帅气。
现在觉得马特达蒙是很帅。
我一直都 get不到布拉德皮特的帅,大概我不喜欢长那样的鼻子的男人。
其实唯一的女儿还是蛮可爱的。
智商真的可以啊。
就是太直接了。
我认为。
把所有话都说出来了。
我得承认这一家子一开始看上去并不怎么样。
爱抽烟、不务正业、给自己老妈找了个恶心人号船长的老头子的Larry。
做事冲动、容易被人利用、没什么脑子的老二。
只想嫁个帅哥、每天像花痴一样的女儿。
把家里搞成科孚野生动物保护区的Garry。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切实际,不事生产,还有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
还有一个溺爱孩子、粗鲁无礼的寡妇。
为什么能看下去。
首先是因为拍得好呀。
勿忘我花般湛蓝的海水和天空,科孚岛独有的土黄色的规整的小房子,遮天蔽日的林荫,有趣的鹈鹕和乌龟,随手一截,就能截到花团锦簇。
清新的拍摄风格,淡而暖的色调,让人觉得还能勉强看下去。
看着看着会发现,原来德雷尔一家很幸福。
Larry出版了他的小说拿到了稿酬;老二每天为家人打猎,虽然偶有麻烦但是总会摆平;女孩找到了照顾伯爵夫人的工作;Garry甚至真的开了一个动物园,在照顾动物的同时他也学会了很多。
Louisia虽然没结成婚,但是婚姻和爱情在她的生活中并不占太大的比重。
她和她的孩子们坦然地面对,热情地接受未来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生活。
谁也不能否认德雷尔一家在科孚岛的生活,缺衣少食、鸡毛蒜皮,就如同无法否认他们真的很幸福。
成为房产代理人也许会比窝在小岛上写作更加稳定和体面,但不一定会更快乐;读寄宿学校也许比打猎、照看抑郁症患者、养动物学到更多知识,但一定不会更自由。
在英国生活也许更体面,但不一定会更幸福。
很多人一边做不喜欢的事,一边抱怨不幸福,另一方面还在嘲笑那些追求幸福的人。
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是75分左右——没那么好,也没那么不好。
不过对于处于社会主流价值中的安全感、对一份体面稳定工作的得意还有房车这些足以在主流文化中立足的资产的拥有,让很多人暗搓搓给自己加了不那么稳当的10分。
德雷尔一家,就是敢于承认并抛弃这虚假的10分、去找真正的幸福的一家人。
因为幸福是一双合脚的鞋子。
看完这剧,才明白什么是温暖而治愈。
治愈可能不是感动得你稀里哗啦,而是潜移默化地治疗破碎的价值观。
看之前是姨婆那样的人,看之后大概想——养一只鹈鹕。
一、契机不看剧已久,说是忙于生活,也不尽然。
偶尔得知这部剧,是在一个关注已久的公众号。
说来奇怪,如今习惯般的读都算不上,只能有大致浏览扫过一篇他人的推荐影评,就好似自己已经看过这部剧或影片。
吸引着我跳脱出难以舍弃的便宜省力的是什么呢?
或许是这是来自剧中小儿子的自传改编?
或许是截图中科孚岛曼丽的夏日浮影。
总之是戳中了我心中向往已久的某种生活场景,花了宝贵的休息时间,要亲自亲自类似于去过真正的科孚一遭。
跟随者德雷尔一家斜靠在轮船的座椅上,卷着波浪轻拍船身。
来到科孚,希望着拥有不一样的生活。
因为这里是科孚啊,一切皆有可能。
二、生活的面貌,在哪都一样就像在帕恩茅斯镇一样,即使卖掉之前的房子,因为大儿子一句无心的话举家搬迁至物价稍低的科孚,一切都顺利吗?
不是的。
破败的房子,四个孩子依旧是从前的心性,只是在这里或许不用受从前那么多旁人的冷眼冷语。
而这个家如果不是因为母亲,是无法维持至今的。
第一季只有短短六集而已,我跟着德雷尔一家人一起在科孚入住,一边欣慰着有热心肠的当地司机帮忙,一边并没有那么如意的开展着这边的新生活。
除了小儿子如获至宝般的极快融入这个“天堂”,其他人都经历着起起伏伏。
各个孩子忙于开脱自己的新天地,母亲此时因没有女伴而略显落寞。
当地司机建议她去找镇上唯一的医生的妻子,也是一个定居在科孚的英国人。
母亲带着些紧张和期待上门,看着生活稳定的医生妻子,难免想起全家现在的窘迫,以及各自让她扰心的孩子。
几句交谈中,与未生育的医生妻子却不那么愉快。
可以说,德雷尔一家就像我们千万普通平凡的家庭一般,生活的糟心事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家人之间也并不总是相亲相爱的官方家庭模样,他们会互相争吵,也会在母亲叫人做事的时候,默契般的推脱。
有人说这样的孩子太令人糟心了。
但其实,又有多少家庭的孩子不是如此呢?
可正因如此才生动真实。
会为了讨厌大哥一天到晚满口提性,老二会偷偷把大哥打字机上的X字母扣掉,在母亲疑惑为何会这样做的时候,大哥完全了然的说:这样子我就无法打出SEX这个单词了。
老二喜欢用枪,无论母亲阻拦多少次,仍然坚持。
但是母亲的话他真的没听进去吗?
至少他真的知道不能伤人。
而老二也是时时记得打猎回家填补大家肚子的一个孩子。
马戈作为家中的女孩,头脑虽不灵光,可爱美追求爱情的天性使然。
但是令人讶异的是,即使她迫切的想要恋爱,可后头在女爵夫人的别墅中却拒绝了小花匠进一步亲密的邀请。
以为她的心中是记得母亲的叮咛的。
“为什么二哥可以和女孩子亲密,我就不可以找个男孩子?
”马戈问母亲。
母亲在高兴老二有恋情的同事,无奈又不忘对女儿说:“噢,亲爱的,那不一样。
你还不可以这样。
” 在科孚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足以发生许多事。
那些掩在美丽风景温煦海风的日子下,是什么支撑着德雷尔一家继续生活呢?
是爱啊。
嗯,很俗气,但是就是爱。
是家人之间的爱。
不论如何吵闹,互相如何嫌弃,可是一旦家中有人有危险,或是谁可能受到危害。
所有人都会站到一起。
借用大哥女朋友南希的一句话:“无论你们一家人平时如何吵,可只要你们在一块,外人就插不进嘴。
”生活在哪都一样,不一样的是和谁在一起。
三、母亲和四个孩子私以为,这部剧其实可以列为一部教育片。
倒不是完全正向,而是可以借鉴思考。
在中国,已经很难看到一个家庭有这么多个孩子。
两个以上就难得了。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力足够资源允许,家中有姐妹兄弟是非常好的。
原因不仅在于我们孤单的个体在这个世上多了一个亲密的关系,以及,学会与他人相处,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包容他人的生活习惯。
剧中的母亲,或许在某方面存在一些“溺爱”的嫌疑。
但一点不需要否定的是她对四个孩子的爱。
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无论孩子的年龄大或小。
大儿子立志当一名作家,没完成了一副作品就会兴冲冲的拿给母亲看,就这个举动就能正面母亲一直以来对他这件事的态度及肯定鼓励。
母亲并未敷衍了事,而是会认真的看到最后一页,并且诚恳的给出自己的建议。
包括大儿子并未采纳,也不会多加干涉。
二儿子虽莽撞但是为人其实天真善良,即使后来遇到了镇上的混混,还因人误会被告上了小镇法庭,母亲首先也是相信他,甚至默默的卖掉了自己的婚戒去贿赂小混混。
搬家之前有场戏中,大儿子都会嘲笑女儿马戈脑袋笨,母亲连忙对女儿说“不,不,你不笨。
”以及小儿子被学校责罚,母亲气冲冲的跑到校长那里质问,在听到校长质疑小儿子智商有问题的时候,怒气冲冲的折断了体罚孩子的藤条。
是的,你也许会觉得这真是一个太“溺爱”孩子的母亲。
可是试问?
哪个孩子不想要这样的母亲呢?
无条件的信任,永远相信你是正常的,甚至为此愿意与外间冷冰冰的条例做抗争。
不可否认,如今的社会仍旧功利。
以致于哪怕剧中的母亲在亲戚规劝她回英国时,也深深的叹气对孩子们说道:我无法接受你们任何一个人将来贫穷。
可是,凡事总有一定的机遇。
若不是来到科孚,来到这个先前环境并不接纳的地方,这些孩子难以有这样的机遇。
但这一切,都归功于母亲。
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护着他们,信任着他们。
四、你就是不一样我是一个生活中会害怕虫子的人。
虽然觉得万物都有生命,如此杀生不好,可是我情缘这些小生物千万别和我近距离接触。
昆虫密布的科孚却成了小儿子的天堂。
而我看着他带着快乐的目光望着这个世间,竟也能忘却对昆虫的害怕,一同欢喜起来。
一个人喜欢一件事,那么他就会变得bingbing的发光。
本剧原著作者,也就是剧中的小儿子,多么庆幸还是孩子的时候遇见了科孚,一个尽情释放天性与热爱的地方,同时有着这么一家包容他天性的家人。
母亲偶尔会婉转的提醒他不用养这么多动物,但是始终会尊重他的决定,并且在他喂养动物的时候,欣慰的说:你是我们家最有责任感的一个。
反观生活中,想要养小动物或是宠物的小朋友难道少吗?
但是真正全权去喂养陪伴的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这四个孩子,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下时,都被定性为与他人不同,不一样。
可在她母亲眼里,没有什么不一样。
是不一样的吧,又有谁是一样的呢?
因为不一样才有趣,因为没什么不一样才肆意而活。
一样也好,不一样也好,都挺好。
五、一家人还有许多未提及,还需亲自去观看去感受。
这部剧适合一个人在休息日我再沙发,吃点零食安静的看。
美丽的科孚,吵吵闹闹的一家人。
像是美丽神话世界来了一家人,亲情,爱情,邻里,误会,都消隐在第一季最后一集那场无视遗憾的舞蹈派对中。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也应当使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拂去烦恼,沉浸在这场风和日丽有酒有蛋糕的派对里吧。
勉强看到第四集中间部分,真的是太无聊了。虽然风景美如画,但是四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讨厌真是太烦人了。虽然风景美如画,但是还是坚持不下去了。真的太难了,没有情节桥段,也看不明白为何如此多的彩虹屁。不过单看画面还是非常喜欢,要么都给不了两🌟了。这个可能也是我的问题。
看了三集 已弃
坦白说,我觉得妈妈真是累死了,小儿子算是最省心的,三个成年的简直是麻烦制造者,而且个个自私嘴贱。不过妈妈应该反思下要不要那么溺爱孩子。
这一家人看着恶心,尤其是笑起来做作娘娘腔的小儿子
第一集看得难受,风景虽美,但生活一地鸡毛。孩子们真的太不省心了,心疼妈妈。后面不想追了。
又是记录一家子的生活片子,看很多了,已经腻啦。画面背景不错
太过温情唯美了
原著作者(小儿子)说:母亲就像诺亚,驾驶着一家人乘坐的小舟,在波澜起伏的生活之海里航行,虽然船员们经常不服从她的指令,虽然她知道万一小船触了礁,大家一定会怪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凭着母性直觉引导这艘船前进。
最近真得粉上凯莉霍威了
为了Josh!而看的。本以为是轻喜剧,原来是家庭剧,小成本而且诸多刻意和尴尬推进,忍不住倍速播放。这个有原著?莱斯利和Josh都好美啊,不太喜欢剧里所有男的都喜欢女主的设定,但司机和生物学家(像多南)才是应该选择的啊!原著为小儿子的“希腊三部曲”《希腊三部曲 I:追逐阳光之岛》(My Family and OtherAnimals)《希腊三部曲Ⅱ:桃金娘森林宝藏》(Birds, Beasts and Relatives)《希腊三部曲Ⅲ:众神的花园》(The Garden of the Gods)我还一直愤慨人不好好学习,瞎操心人有三个荣誉博士学位……
希腊半岛应该是最适合过柏拉图生活的地方
看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要看希腊三部曲,但是这部真的拍的好一般,一直着眼于家庭的鸡毛蒜皮事,除了在水里吃饭那一场戏,基本没有任何一帧拍出了希腊的美🤪
想要去这样的小岛。
看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主角一家到一个新地方,遇到所有人都是帮他们的。帮忙送人、租房、买东西全都鼎力相助像血亲一样的汉子。小儿子去探险就有一样喜欢探险的探险家,二儿子气枪打人也没事人家还能回来,过一会还直接溝到女了。女儿一包烟又能挑战世俗。总之这么好的人生还拍个**?
这一家人太令人窒息了
一开始是冲着乔什·奥康纳才看的,结果看完第二集之后完全被吸引了,这家人的生活真是太令人向往了,虽然生活在30年代,可就是让人觉得五彩斑斓。不知道书里面是怎么写的,但是最后一集有点过于抓马了,陡然一下来个同志元素,实在有点怪。乔什·奥康纳在剧中实在太乖了,尤其是那张贱嘴超级的可爱。
妈妈的演技真的不行…和儿女们没有化学反应,他们之间的爱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 Keeley Hawes多年来演技真的一点都没进步…
每一刻都想大喊you are not helping here, at all
美而溫柔
看了三集弃,里面的小孩真让人血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