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隐约记得不久之前有部典型的粗制滥造卖肉微电影,片名跟手机上的约炮神器谐音,两字叠词。
后来听说顾长卫拍了部电影叫《微信时代的爱情故事》,可把我吓得不轻,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上面说的那个微电影。
后来出品方总算学着《北爱》那样,只用两个字的简称作为片名,那股恶俗气息似乎因此淡了不少。
不过即便把原来罗里吧嗦的片名删减到只剩两个字,这两个字也依然没被电影很好的展现出来。
无论是微信还是爱情,在故事中都是配角,主人公沙果那惨遭蹂躏的电影梦才是全片最有存在感的话题。
这么说来,本片拍成现在这样该不会是导演被硬塞了这么一个摆明是要迎合市场的媚俗题材后的赌气所为吧。
顾长卫这个名字对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如果换了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导演来拍这个题材,观众一想到潜在的雷点与尿点就会望而却步,而有一个资深导演坐镇,观众最起码可以收到这样一个信号:电影就算是拍砸了,也是烂的有下限的,不至于烂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我对于本片导演的发挥,期待值仅限于“不太烂”;几位主角也并没有特别能吸引我的(实际上有我特别喜欢的演员参演的电影,我也常常会不去电影院看,比如《匆匆那年》)。
可能跟大部分人不太一样,这电影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故事中主角的身份,编剧。
片中对于电影圈的讽刺以及对其他电影的致敬或调侃也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这电影奇妙有趣的地方也都是源于这种设定。
导演在面对本片这么一个明显跟自己一贯的风格有出入的题材时,通过这种办法来借力,以避免自己陷入完全的力不从心状态,其实也属无奈之举。
但不管怎么说,这招对我起作用了。
电影前半段的台词风格有点像杜汶泽与王祖蓝《人间喜剧》里的经典桥段,把不少戏剧名字嵌入台词中,而且致敬的对象不仅限于电影,还包括《喜剧的忧伤》这样的话剧作品,甚至《万万没想到》这样的网络剧(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这部在档期安排上与《一步之遥》一步之遥的电影,在致敬同行这方面步调也非常一致,甚至二者还心有灵犀的各在片中加入一段默片,而《一步之遥》本身以及其导演姜文也成为了《微爱》的致敬对象,“一步之遥”四个字在片中的出现率远高过其他被致敬的影片。
不同于《一步之遥》里带有几分天真的纯粹致敬心态,一些作品被本片点名可不完全等同于点赞。
在致敬与调侃的混杂中,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导演比较明确的表达肯定态度的致敬对象有两个,分别是周星驰和卓别林。
前者的任何一部作品名字貌似都没有在电影中被提及,但在男主角第一次包饺子之后,两位主角说的“太好吃了”和“我养你啊”这两句台词,大部分人听后最先想到的都应该是周星驰的那两部电影。
影片最后,毛阿敏扮演的横店一枝花(在电影院里完全没看出来,回来上网查了才知道的)对主角说自己因为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打酱油而声名鹊起,这应该说的是前两年《西游降魔篇》捧红抬轿大妈的趣闻。
周星驰出身寒微、经历坎坷、擅长演小人物、跑龙套出身又捧红了新的龙套,这样一个电影人最适合当作象征希望的符号在故事最后把一缕微光撒入主角本已几乎完全被阴影覆盖的内心。
另一位致敬对象卓别林就更不必说了,没有谁比他更擅长塑造不屈不挠的小人物悲喜交加的人生。
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表现的不够有说服力。
女主角已经明确的给男主角发过好人卡了,在这之后,故事中并没有表示男主角触发了什么能引起二人情路重大转折的关键情节;甚至男主角带有撒娇赌气性质的拉黑女主角的做法,显得非常不成熟且气量狭小,这种行为本应当降低好感值才对。
最后一直把他看的连备胎都不如的女主角突然主动来找他,完全是导演强加的一个大团圆结局。
电影虽然是打着喜剧片的旗号,但是从男二号黄小瓜意外身亡之后,整个故事就罩上了悲情的阴霾,这种阴霾感并没有因为生硬的大团圆结局而缓解多少,反而因为片尾彩蛋里翻拍的卓别林《城市之光》这部老电影固有的酸楚气息而再度翻涌起来。
导演在很卖力的哄观众开心,但他自己的强颜欢笑也被观众很轻易的察觉到了。
对于一部本该悲喜交加的电影,导演对于这两种情绪的把握有些失衡。
在这个喜气洋洋的档期里,这样一部电影带来的压抑感可能还胜过那些压根儿不涉及喜剧元素的影片。
看完电影的第二天,在外面闲逛时路过一家艺术馆,其中正好在展出“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因为觉得是个有趣的巧合,就索性进去转了一圈。
展出的大量图案来自于一百元人民币的花纹,就连那些视频的色调也都是一百块粉。
看完展览出来,我女朋友问我有什么感觉。
我回答,钞票真好看,实在是个好东西;如果我给这展览起名字,应该会叫“一百块都不给我”;顾长卫一定跟我一样,想钱想疯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样的话已经被说过无数次。
《微爱》在这个档口上线,就已经给片子定了基调。
在广大民众厌倦了哭哭啼啼大情小爱加怀旧复古的时候,顾长卫终于忍不住也放下了一把,颇有一直爱面子的男人为了一件事情就彻彻底底的不要脸一回的意思。
但这不要脸的手法还真就不是一般人,除了两处广告有点硬之外,其余的情节竟然顺风顺水相当合情合理。
不用说片名里的微字就让人联想到可能是多处广告植入的电影,但还真没成想竟然贯穿整个故事的主题,而且竟然还能塞入接近一半的内容,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你说都是老婆,为什么姜文就能把老婆拍的如此的漂亮而顾长卫除了《霸王别姬》里那几分钟之外,都让自己的老婆的形象如此的非主流,不过后来想想一是客串(某人云)二是角色把老婆送上了影后(也是某人云)也就释然了。
至于七七八八的边角角色也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大大小小的影片帮人做宣传也好,讽刺也好,反正是能上戏的也都上戏了。
所以现场笑声不断也是正常。
顾老师还是本着笑着“悲剧可以撕碎了揉成面团”的心态营造了一个另类的喜剧效果,这比今年《心花路放》的套路来的可有意思多了。
至少在信息量方面,顾老师在这方面完胜,毕竟顾老师励志+写实+批判+惊悚+复古比起宁浩小清新+公路+爱情要厉害的多,这个质上也有比较大的区别。
对待知识分子方面,窝巢向来都不是一个先驱者,有着10年的光荣传统历史下,至今在这方面仍然不懂得尊重知识分子,以及对艺术的盲目崇拜和嗤之以鼻的随便捏造,这些从王姬的商人和从内蒙来的姑娘身上都可见一斑。
也充分印证了当年在塞纳河畔和朋友一番唇枪舌战,我注定是败方。
当然这话题相当的沉重,年末年初的,大家看电影就是图一高兴图一开心,自然也不必那么深究这些严肃话题。
毕竟这么多明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感官更吸引眼球些。
虽然结尾烂,但是希望有耐心的朋友好好的看完结尾,你会发现这个结尾比原片的结尾更触动人的内心。
PS:陈赫一开始没觉得,仔细看你真的长得好像陈凯歌呀!!!!
被朋友拉去看的,期待值超低,因为她喜欢baby的颜,所以迁就她,但是看完觉得商业片拍成这样也挺不错了。
以下纯属野棉花---陈赫真像周杰伦。
陈赫诠释贱男真到位。
该狗血的狗血,该惊悚的比惊悚片还惊悚,姐这么胆大的也被吓到了。
你个业余惊悚片能不这么卖力吓人么?!
该温情的也温情但不矫情。
镜头语言很赞,不好的剧本,碰上好导演也可以处处闪光,让许多腕儿客串无疑是很加分的,平淡处很提神。
很想知道是不是顾长卫的面子所以能请到这么多腕儿,王姬蒋雯丽佟大为毛阿敏姜武文章打酱油。
哦,还有宋冬野,之前看到豆瓣某友邻说每次听董小姐都有一种一个胖子在意淫一个女孩迷恋温柔地抚摸他的感觉。
当时觉得友邻太过分啦,毒舌也不能这样啊,可是,看到宋冬野出境,有一种。。。
原来毒舌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人生的感觉。。
看电影时还强撑,安慰自己说不管唱歌的人怎样,最重要的是他带给我们的感觉,只要听歌感觉好就好了。
然后。。
回家后不知道啥时候就有一种强撑的自欺悄然崩塌的感觉。
剧本真的不出色,应该说比较差(搞笑拙劣,台词不算精彩,剧情俗套),但是题材很贴近现实生活,以当今社会流行的微信勾搭为线牵扯起男女主角的故事,写一群北漂青年追梦的艰辛历程,起起落落间可以感受到编剧浓浓的代入感,好像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好像他自己的第一部剧就是这么诞生的(被投资人一拍脑袋的决定左右着作品的生死,人生的转机,这点虽然我木有北漂,但也挺有感的,服务业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客户这样决定着出手的东西),一帮北漂的青年其中有一个就是这样出头了,或者不济如如剧中沙果,正处于人生低谷中但又终于迎来了一丝希望。
相信北漂的人对剧中人状态和境遇,会有一些会有共鸣。
说镜头语言好,是因为我不懂镜头语言,但是了解一个粗糙的,功底不好的导演是不能把如此简单的剧本如此俗套的剧情,营造出如此到位的氛围的,拍到如此有细节感不做作的。
不过以上也很可能只是我的自以为是,和对导演的过度揣测。
看剧是个心情,心情状态对了,烂剧也会处处闪光,心情不对,好剧也无法欣赏。
不过,既然感觉还不错,何妨大方好评?
最后的评语是,当我对你不抱希望,感谢你没有如我所料。
《孔雀》1000万、《立春》310万、《最爱》6000万,这七千多万票房花费了顾长卫导演七年的时光,然而从七千万到一亿却只用了一个圣诞夜的时间。
七年7000万和一夜3600万,顾长卫导演仿佛一夜开窍,找到了那把让票房数字飘红的金钥匙。
但就票房数字而言《微爱》绝对是顾长卫最成功的电影,尤其在当下的国产电影市场,口碑好赚不到钱就等同于耍流氓、瞎胡闹。
一直以来,顾长卫的电影都是口碑极佳票房欠佳,虽然文艺青年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但他的电影就是叫好不叫座,这首日的3600万票房也终于可以让他扬眉吐气一回,谁说文艺范的导演就不会赚钱。
什么是票房的保证?
当下的年轻人到底喜欢些什么?
顾长卫导演是下了一番心思的,《微爱》中的主要元素几乎个个切中要害,微信、约炮、文艺青年,这是电影的起因和主要人物;青年屌丝奋斗史、爱情公寓加内地特供鬼故事,这是电影的主要故事线索;苦追女神而不得加北漂梦的破碎,这是电影情感的推进动力;屌丝逆袭女神是故事的大团圆结局。
唯有王彩玲的化身包租婆能够让人依稀看到点儿顾长卫导演的影子,其余通篇都看不出此电影是出之于年近不惑的顾长卫之手。
看完全片最大的感受是,导演这次是真的拼了,很难想象如若不是有一颗年轻而悸动的内心,怎么能拍出这等青春洋溢的电影。
都说姜文的电影暗喻、讽刺、黑色幽默,但这几个词放到《一步之遥》里显然有失偏颇,但用来形容《微爱》却恰如其分。
嫩模、编剧、女大款,几个小人物反应的却是整个大环境,人心浮躁、世道险恶,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爱情而不顾一切,终究敌不过每个月7000块的房租。
有人为理想埋头苦干、有人为理想投机倒把、有人干脆为理想去死,转来转去才发现不过是原地踏步,等你终于想明白了,懂得拼死一搏永远都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才发现那些最最宝贵的东西是根本不需要你去努力争取的,苦苦求而不得的不如干脆放弃,属于你的早晚都会自己跑过来,比如那个让你朝思暮想的女神,给她点儿空间,就算她打算向你冲过来,你也得给她留点儿冲刺的距离。
别把梦想逼得太紧,退后一步留点空间,只有懂得把握分寸,人生才会多一点儿美好。
这是《微爱》所传递的人生智慧,虽然电影表面看起来嘻嘻哈哈,但内涵和思考空间确实成熟且理性的,像是一个过来人想要借由这个有点儿“潮”的故事想要表达的。
前三分之一是爱情公寓,中间三分之一是惊悚故事,后三分之一破碎的北漂梦,虽然故事有点儿凌乱,但好在接地气儿,知道观众想要在电影院里看什么,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讨喜之处。
《用生命绽放——“微爱”黄小瓜》“大雪纷飞,我满眼苍茫,蓦然凝望,你踏雪而来……我的心,爱意浓浓,我的血,杀气腾腾!
……为爱殉情,我心已决!
我的爱人,不要悲伤”——黄小瓜文/冰汐Y初看这个名字“微爱之渐入佳境”,不知所云。
不过“渐入佳境”是一个带有积极意味的词语,再加上电影的前期宣传,以为这部戏走的是搞笑逗比的欢脱路线。
的确。
影片前半部分看得让人笑到胃痛。
鲁一君拍这部电影真是蛮拼的,颠覆了以往的男神形象,彻彻底底地疯狂了一把!
(虽然我们从骑马舞开始,就已经知道你的逗比属性,但是对于不了解你的小伙伴,确实是惊艳_(:з」∠)_了一把)黄小瓜和阿呆以及沙果,是号称梦想三剑客的好兄弟。
他们一起来北漂,各自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在偌大的北京城里相互依靠,相互鼓励。
黄小瓜想当一名演员,想做制片人,做自己的电影,那是他的一个梦。
为了这个梦,他拉着阿呆和沙果四处找投资。
影片并没有展现他们多少次碰壁,而是一开场就找到了出资人。
有钱的老板掌握着话语权,黄小瓜太想做出这部电影了,所以无论老板提什么要求,都尽力满足。
他为了使沙果写出剧本,使出了浑身解数。
此时的他,为了能得到投资,什么都肯干。
北漂的拼劲儿在黄小瓜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影片前半部分的顺风顺水,简直美好得让人不敢相信。
果然,现实会给你当头棒喝。
当黄小瓜得知自己被人换掉的时候,他一个人回到了住处,躲在黑暗里抽烟。
沙果问他怎么回来了,他只是笑,笑的肆无忌惮,眼圈却是深深的血红。
他一贯洒脱乐观的样子全然不见,只剩下一个被现实重创的北漂青年。
那种绝望的眼神,与之前意气风发的姿态对比,更显示了他心中的伤痛。
他有一个演员梦,从他看上沙果写的剧本开始,他就想着有一天能够出演男主角。
为此,他四处求人,低声下气,将自己的尊严埋在心底。
他妥协,他退让,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连沙果也讽刺道,我们究竟是梦想“三剑客”还是“三贱客”。
他努力了那么久的事情突然破灭,就仿佛一场笑话,他又回到了那种一无所有的境地。
黄小瓜透着绝望和迷茫的眼神,颓丧而失落的表情,深深刺痛了我。
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们希望,如果是一开始就拒绝投资,如果没有希望,他们就不会有从云端坠落般的巨大失望。
之后他消失了。
再次露面的时候,带着巨额现金。
或许,他的梦想时刻提醒着他,不要放弃。
他卖了家里的房产,有了资金,虽然微薄,但是聊胜于无。
他将全部家当都压在这部戏上,为了梦想,拼了!
当他拍着胸脯说,我要做主演,我就是投资人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北漂青年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之前的挫折也许让他伤心失望,却没有浇灭这团火焰,反而激起更强的斗志,想要与命运争上一争。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团火焰,只不过有些人的被冷水浇灭了,有些人的渐渐燃尽了。
而黄小瓜肯拼,肯赌,愿意破釜沉舟。
他站在陈西的天台上,那一刻,天地只剩下他一人。
他放肆地笑,放肆地叫,放肆地呼喊,那是属于他的舞台。
此时,背景音乐恢弘大气,波澜壮阔,让观众的心都跟着澎湃起来。
鲁一君说过,他最喜欢舞台了。
电影里穿插着一段段话剧式的表演,满足了我们眼球,也是对鲁一君的福利吧。
鹅毛般的大雪坠落,黄小瓜站在舞台中央,将生命融入了角色,谱一首壮美的赞歌。
天地之间,舞台之上,你就是主宰,你便是王。
狼人的狂性,狼人的咆哮,狼人心中的爱与恨,疯狂与挣扎,尽在鲁一君的表演之中。
那坚定而炙热的眼神里,闪烁着雪花的光。
那眼神饱含太多的深情,太强的心念,让人不由得心都化了。
既是剧中人黄小瓜对梦想的执着和信仰,也是鲁一君内心对舞台,对话剧,对表演,浓烈的爱。
“你,踏雪而来”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句子。
就如同紫霞仙子那句“我心爱的人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一般,凄美而苍凉。
仿佛天地肃杀,万籁俱寂,宇宙间仅有一人与他脉脉相望,天地洁白,那人便是他心中最圣洁的那道光芒。
镜头在舞台与天台之间不断切换,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背景音乐的节奏也逐渐加快,越来越激昂。
仿佛是一首盛大的交响曲,是最后的狂欢,是激情的战鼓。
飞蛾扑火,灿若夏花。
那是黄小瓜的生命在绽放的声音。
一部一开场就想玩手机的电影 可惜陈赫玩个手机微信摇出个女神 我玩手机只有玩到没电关机的份 也很是意外这样一部电影会出自顾长卫之手 电影从开始之后的一个小时多导演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真的没看出来 整整一大段陈赫光对着电脑撸剧本的镜头就能撸个半小时 然后中间穿插着女鬼啊又小蛮牛之类的 观众看着也很莫名其妙啊 后面半个小时急匆匆的开始又强调梦想又强调爱情的 整个太潦草了 可能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这也想要那也不想丢 所以最后你也不是太清楚到底这部电影最想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梦想?
从一开始一大段铺垫到后来文艺三剑客死的死散的散 太随便了梦想的主体被结尾突如其来的爱情肢解的太不深刻了 爱情?
在电影一个多小时里偶尔才和女神互动下 在电影最后女神开窍 整部电影郑重其事的将梦想的焦点转到爱情的主题上 拜托 之前拍的一个小时多是片花啊 陈赫和baby这次都算是本色出演了 不过意外的是baby还不错 然后陈赫是打算一辈子不转型了吗?
不过他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的 想要转型是难上加难 之前看他正经样也各种别扭 如果能这样混到老 大家也太讨厌 是不是也还好 哈哈 最后想问下 微爱是用微信摇出来的爱情吗?
噗
《微爱之渐入佳境》剧情7.5先说结论,真的觉得还不错。
没有像水军或其他说的那么好货那么差。
第一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这是一个讽刺喜剧。
一个以喜剧为基调,以爱情为宣传手段,以颜值作为谈资的讽刺电影。
连这部电影本身都是。
不停的修改剧本。
说要加入惊悚元素,其实这部片当中就加入了非常惊悚的元素,很割裂的一部分。
然后印象特别深的是王宝强那时候出来。
他们说,王宝强就是这样出来的。
当年的王宝强,可能也是这样追着车跑的,怀着梦想的群演。
但是一旦成功了,娱乐圈就把他捧起来了,他像领导人一样慰问大家,要加油,要有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成功的人也都有梦想,但是有梦想的人都能成功吗?
正是这样不可复制的、偶然的成功,造就了这么多人飞蛾扑火般的,也就是为什么小青的北漂,让人那么唏嘘。
你没办法劝他傻,他的光芒那么微弱,可是那么坚定。
还有是对于兄弟的一种嘲讽。
其实从最后换剧本,换编剧,但是有一个成功了,说好的一起成名,其实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承诺。
其实从最开始就已经有揭露。
和女神包饺子,喝红酒。
镜头一晃两个人在家里分着一碗泡面吃。
那一段真的喜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小人物在没有什么可挣扎的面前做出的一些不那么理所当然的举动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挣扎,反而会显出这个大时代的艰辛和苦楚。
比如说拿着菜刀但是折服于现实面前,求那个导演。
比如小青去当了摄影师,成名的时候没有联系,失败了回北京的时候说我想吃饺子了。
比如说陈西想要做车模,紧紧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可是看到那个表演,忍不住的牵着沙果的手。
那样一种大坏境把你逼向一条路,你哪怕扭头了。
哪怕是一种根本知道是无谓的挣扎,你都愿意去挣扎,正是这个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渺小发声。
爱不爱?
爱。
但是又能到哪里呢?
陈西是一个要成名的模特,她怎么能有男朋友呢,她是一个要活在平面的人,也就一直劝自己,他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会做饺子么。
这样一种情感的克制,正是微爱所要表达的东西吧。
还有兄弟之间的,有没有这样的情谊在?
当然有,但是能有多少呢?
他们可以分着泡面吃,他们可以为了省钱住鬼屋,但是到了成名,到了梦想面前,这些东西又能算的上是什么呢?
这种无奈,用一个微字我觉得远比用微信来解释要扎实的多。
其实微信摇摇和真正的爱情都不过是一个幌子,这样生动严肃的娱乐圈,是被一个很小的,很小的爱情故事,想碰触却又缩回手讲起的,切入点非常非常小,但是反映出来的娱乐圈很宏大。
这是我很喜欢的主题。
并且这里借用了一条狗。
其他的暂且不谈,女主通过去对一只狗的叙述,比如说拉着他离开沙果的家里,其实自己非常的不舍得,但是却皆由一只狗来体现,这样的细节其实讲述方式都很迷人。
我觉得这里所一直为人诟病的摄影师问题其实没问题,城市之光那个部分,陈西的逆光剪影不是大特写脸部,而是感情克制的一个背影。
非常漂亮,不滥用慢镜,这是我给顾长卫导演的敬重。
表演6.5陈赫的表演也没什么说的吧,本色出演,够贱。
并没有演出太多他喜欢AngelaBaby除了颜之外的部分,反而AB的感觉对他的还要深。
但是对梦想这个部分的阐述是很详实的。
三剑客。
贱吶。
那一种对理想的挣扎和现实的抵抗。
其实是有内容在里面的。
AB的表演只能说找对戏路。
从摇摇开始我就觉得她太man了,根本不像绿茶婊。
详情请参见《撒娇女人更好命》当中的隋棠。
但是后面她全方位碾压陈赫之后我就觉得,嗯,这才是你。
其他的演员我觉得都还不错,没有太多出戏的地方。
娱乐8这部电影的笑点是真的相比起那些抖包袱的,是真的笑到我肩膀颤抖的。
然后那些恐怖片,尤其AB手机视频那段,明知肯定后面是个鬼脸还是吓得整个影院的人都在鬼叫。
节奏还是讲述对于我来说是很受用的。
我觉得顾长卫导演的这部电影是今年爱情题材当中做的不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要叫微爱之渐入佳境,它叫渐入佳境,把后面那段明显为了给AB加戏,给他们一段吻戏的删掉。
截止在一个死了,一个摄影师被人换了,最后一个女朋友出名了。
是非常非常彻底的完整的故事。
是一个非常好的讽刺电影。
为了投资方,为了片方而一次又一次修改的剧本,越来越不需要挣扎,这些潜规则,这些大时代带给他们的东西,房东的涨价,他们显得越来越麻木,他们的反抗越激烈,就像卖掉了房子,想要自己去独立创作,这些东西都是没办法控制的,最后,渐入佳境了。
这四个字还真是讽刺。
对,对娱乐圈摸透路子了,麻木了,不会再去有这样的反抗了,把梦想抛到一边,越来越接受现实的活着了,这样活着的时候,终于,渐入佳境了。
这样的结尾是悲剧效果的,是反讽的,如果剧情可以结束在这,这部电影的整体分数还要再高一个档位。
但是也说了,这整部片就是一个讽刺,明明是一个讽刺娱乐圈的电影,硬加上了一个爱情的壳子,硬加了颜值高的女主角的戏份,应改了一个合家欢的大团圆式的结尾。
——一边嘲笑着,一遍不折不扣的执行着。
《微爱》并未有何深意,就仅是顾名思义的微信爱情,作为一部主推微信产品的商业电影,顾长卫在此片所做就如同电影中自已塑造的人物编剧沙果那般,只是一味在不断的迎合投资方微信要展示功能的种种需要,从摇一摇,录像传递到朋友圈等等,被拍成这般路数的商业片再难见顾导当年处女作《孔雀》中那感情的真挚与时代的魅力,那么惯有中肯作品的他在《微爱》中做了什么呢?
乍看是有着北漂文艺工作者们为人辛酸的历程,深思细究却是索然无味,仅是照搬了些众所周知的演艺圈阴暗面,调侃的说其主要传递的是微信不是仅会摇出与头像不配的丑女也会摇出Angelababy这般的美女并收获真爱,所以若单从微信广告的角度上来说电影如此够拼的植入也能算某种意义的成功。
看完《微爱》很兴奋,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即便是抱着期待去看,也是心满意足。
看过《孔雀》和《立春》,顾长卫擅长细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看似是很安静实则暗潮汹涌的导演,没想到《微爱》里玩儿疯了起来,外露了一把,而且玩儿很棒。
影片很斜,斜的是摄影,很多画面不是水平的,为什么呢?
我个人感觉是导演把北京设置成了一个不正常的城市,很多人追求者梦想,但很多人又很极致,这与《孔雀》里的姐姐和《立春》里的王彩玲很相似,尤其是张鲁一饰演的黄小瓜,最后为了梦走上了极端。
但是在一群不正常人里却有两个正常人,就是Angelababy饰演的陈西和陈赫饰演的沙果,前者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又为梦想奋斗着,后者在忙碌中坚持着自我。
而这城市里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比如蒋雯丽饰演的房东,不就是王彩玲吗?
会唱歌剧,但有钱,可以想象王彩玲后面的生活,当陈赫走投无路时,房东一嗓子歌剧好像在告诉陈赫“艺术值几个钱,该现实时还得现实”。
喜剧部分,有幻想,有现实,亦幻亦真,要不然男主角是编剧呢,脑子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故事,在天台大跳宝莱坞舞蹈真是出乎意料,一扫雾霾天下死气沉沉的都市人形象,跳起舞大胆示爱;吃饺子一段的设计和剪辑更是令人惊喜,笑的时候想到导演是顾长卫,更是惊叹。
惊悚的部分真的很惊悚,观众也没料到,之前有朋友跟我说顾长卫很适合做恐怖片导演,这回我信了!
摄影、灯光、音效种种的设计,丝毫没有国产恐怖片那种廉价的恐怖气氛,而是真正的紧张感,而男主角又是陈赫,又有些喜感。
最后梦想的崩塌,其实是顾长卫电影的一贯作风,难得的是这次很明显的积极的了一次,虽然物是人非,但爱情、事业得其一,另一个领域一定也会有作为,作为贺岁档电影,能给人向前看的动力,恰到好处。
新的一年,继续渐入佳境。
1、实在不太看得出印象中顾长卫的影子; 2、片子只能说是微信投资的,所以难免会有蛮牛姐姐的那种不断追求和沙果那种不断更新的写实,这个戏里戏外的互文成了最悲剧的槽点; 3、片子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屌丝的春天也是开满雾霾而不是鲜花的,比baby扇在陈赫脸上的那记耳光要重; 4、片子的最后又难免落不了希望的俗套,很显然又不是鲁迅式的那种坟上的花圈,对于已经逝去的只是缅怀,而对于还是存在并将依旧存在的就是洗脑式的迷惑了。
豆瓣高冷狗一贯的姿态就是评论里说着还行然后给个1星2星彰显高贵身份。更恶心的是自以为是的不看电影直接上来就骂题材骂演员骂导演然后给1星。豆瓣能不能设置一个心理测试机制来屏蔽这种心理变态乱给分?
baby在这里面挺好看的,而且竟然演技没有那么特别差了,只是一般差。但是!剧情真的太烂俗了,什么都无法拯救了。
生硬矫揉,陈词滥调。
原来是这样,这就是北京?
青年版的立春吗?中间很长一段相当无聊。
我看完才知道是顾长卫的电影!我觉得没着是他挂名!
顾导的才情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消磨没啦,您的文艺情怀哪里去了?好吧,我承认,您的突破吓到了我!确实没的get到它的精彩!
除去摇一摇和结尾,其实挺好看的,结尾真是想太多
曾小贤上身的陈赫大概还能接受,就是一脸的贱样。但是结尾处AB突如其来的爱情显得唐突。张鲁一演的那个演员特别到位。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描写得不错
怎么突然就完了
虽然是各种形式的大杂烩,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有被走心。快切的镜头后面是一个浮华的世界,梦想也像喝醉了就一样癫狂。瞧瞧,梦想把他们折磨成什么样……
随便看看随便笑笑
非常不顾长卫,甚至怀疑是否代工。。剧本接地气耍贫耍贱但不讨厌,比分手大师的耍宝高明太多。几次类型转换无压力,当然惊悚一段稍微有点掌控不够,有几个段落再精简些会更好。AB美,陈赫已然被定型无法自拔,张鲁一是大惊喜啊
蛮好玩的咯,故事有点俗,大过节的看的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以为我眼瞎了看到顾长卫……
顾长卫导演,这。。。。
群魔乱舞都来插一脚的影视圈写照。
作为刚入行的小策划和伪文青,我得承认我快从座位上笑(吓)掉下去。电影业的各个岗位都被黑出翔,身边大叔“卧槽”根本停不下来。可剧本深处洋溢着是对电影创作那欲罢不能欲仙欲死的爱呀!选角几乎满分,baby美呆!顾老玩得太嗨,若没有《一步》在前,直接成个人年度华语最爱!怒刷四星。
应情应景,打了四颗星。也许本来这个周末已在北京。
提前看的点映场 片子很好看 想说较之于撒娇里面的呆萌暖男受黄教主 贱男陈赫更加惹人爱 突然觉得气场强大的教主夫人完全可以驾驭黄教主 上演女攻男受的戏码 期待夫妻档 微爱值得平安夜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