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看完后豆瓣里的第一个影评,很想写点东西。
关键还是在影评中没看到我觉得共鸣的东西。
这个电影不认真看真感觉好普通,很平庸,也许是没有那个主角代入感或者是镜头所表达的不足。
我觉得这就是主角黄政民(崔哲基)的独角戏。
1.故事开头警署局长与厅长的对话就表明了整个电影所表达的中心“他不是专业警校毕业的,这对我们更方便啊”。
从第一次的“不当交易”开始,不管成与败,黄政民注定是一个牺牲品的缩影。
不是警校毕业,如果与厅长的交易东窗事发他就是弃子。
(当朝临时工的写照)2.看完电影后第一个疑问,崔班长为什么答应警署局长的交易?
后回想起崔与张锡邱桥下会面拳脚相加的镜头,再到团队人员与妹妹家人被抓后在检察官面前下跪的对照下。
崔在乎的只是他们,一个单身大叔的年纪,他们是崔唯一的牵挂唯一的家人。
这也就有了答案。
3.不是警校毕业3次错失晋升。
其他组的升迁,自己队员气不过跟他们的大打出手。
队员跟大虎的经济情况。
妹妹顶着个大肚子还在经营着一个破旧的理发店。
妹夫替他收黑钱。
这一切他所在乎的人,只要他接了这个交易,全部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理解了崔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4.在嫌疑人里崔还有认真在调查,并没有随便从中挑选一个替罪羊。
可时间有限,证据不足。
在锁定李东石嫌疑最大后。
崔单独去找了张锡邱。
即便最后时刻大虎要替崔杀了张的助理,崔也极力反抗。
他不愿自己在乎的人受牵连陷入这肮脏的交易。
这是他一个人的生与死。
5.队员看了大虎死亡的部分片段。
误以为是崔陷害了大虎,栽赃大虎与黑社会的金钱交易让警队蒙羞,大虎死了警衔还降级。
崔却因此晋升。
让我想起片中的一个插曲,崔被停职的时候队员极力反抗,在饭桌见了警署局长后复职。
队员们却以为是他们的反对起了效果,才让崔复职。
也许也正是这些种种因素,队员们对崔下了杀意。
在他们的立场里,这是江湖义气的缩写我待你义薄云天,你却见利忘义6.崔晋升警长,进入警长办公室的时候。
触发了我2个片段。
队员同其他组员大打出手崔制止时回头看了眼办公室的警长,警长无动于衷。
队员被检察官带走事后崔赶到大骂同事时回头看了眼警长,一样的冷漠。
我不确定导演想表述的意思。
按我的理解是。
崔独自一人在警长办公室,独自一人偷偷去大虎墓碑,独自一人在车里哭泣......就仿佛看到了崔当上警长后活着如电影里的警长2个镜头0句台词,卑微的在忏悔中安度余生6.电影最让人难受的就是队员杀崔的那一幕,本是崔在忏悔中度过余生,却演变成队员们在他们的认知里骄傲的活着!
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作为一个中国人,当你想看韩片的时候,你想看什么?
韩国电影相当程度上给很多80后,比如我这种,看韩国偶像剧成长起来的人,非常大的冲击。
韩片跟韩剧画风迥异,同样是扯着脖子嚷嚷,韩剧里显得可爱,韩片里相当可怖。
到处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咆哮,拳打脚踢,一言不合就跟人干架,到处都是黑社会。。。
有时候你会想到底哪个才是韩国。
其实都是韩国。
就像你在央媒看到的那些自信笃定的少年高喊着强国有我,在豆瓣看到那些无欲无求撸猫刷片的少女嚷嚷不想上班,这都是中国,撸猫少女说不定背后也在默默强国呢。
社会越发展越撕裂,但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你又没有那种力量能够完全撕开,所以大家平时用的裂开那个状态,我觉得还是蛮贴切的。
我们看美国大片是想接受帝国主义美学的洗礼,看欧洲大片是感受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沉淀荣光,看日本的片子是想体验他们细腻的情感和压抑的礼节,看韩片呢?
很可能就是看我们自己的黑暗面。
我们在家看不到黑暗面,但是我们又想看,大家都想看。
说实话本片看的很不爽,很不嗨,令我有些失望,特别是这大冬天的披着毛毯饿着肚子看了两个小时,没有特别嗨的地方,没有特别的高潮,没有特别的亮点,可能唯一有点意思的就是班长脱衣服道歉,升华一下,公检法暴力多么可怕,连无所畏惧的猛男主角都怂了,然后DNA那段,凶手你抓对了,升华一下,再就是杀大虎那段,再升华一下。
当你看到一个小时左右,也就是影片一半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无法沉浸在电影的节奏里,而是在替作者发愁,在替他预想,这屁眼交易没完没了,最后面到底要怎么搞?
无非就是亚历山大的解绳法,直接用刀解决就完了。
这部电影吸引我点开的一个因素是青龙奖,但是整体看下来这青龙奖也不怎么样,无论是看演技还是看情节,体验都不好。
全片标签化的东西太多,大虎家属的哭戏,做作业的小孩子,小女孩鞠躬道谢,检察官的岳父,丑的一逼的凶手,冷漠的上司和同事。。。
两大主角,检察官略胜一筹,但也都差强人意,倒是几个配角还有点意思,班长的跟班大虎,检察官的跟班中年忠厚男,地产商的跟班眼镜男。
刚刚看完,趁热打铁写点东西,算是对两个小时一点交代。
推荐电影微米是认真的四月电影院上线的新片,基本上没什么能打的。
唯一一部看着看不错的,豆瓣评分8.0质量还行的,就是日本悬疑推理电影《祈祷落幕时》,但是这部电影偏偏去年的时候小编就已经推送过了,所以也没必要再讲一遍。
不过这周末如果有有空有闲的小伙伴们的话,也可能去看看这部电影,小编那会儿也说了,《祈祷落幕时》总体还是一部中上的电影。
其实对电影市场相对比较敏感的小伙伴应该都能提前预料到,这一个月国产电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动静,也不会有什么好电影定在这个档期。
为什么呢?
很简单啊,看玩笑,谁想正撞《复仇者联盟4》啊,谁又敢硬撞《复仇者联盟4》啊,演员和导演愿意,投资方也绝对不让的好吗。
所以你会发现楚了它之外没有其它电影了……前后一周也基本没有。
再要到有什么片子基本都要在5月底了。
所以最近国产电影必定要稍微低迷一小下了,毕竟《复联4》实在是太BUG了,正撞就是找死……
既然今天唯一一部能打的《祈祷落幕时》去年已经推送过了,又是日本电影,那今天就推一部韩影吧(咦?
什么逻辑?
)是由小编挺喜欢的韩国实力派大叔演员黄政民主演的一部警匪刑侦剧情片。
《不当交易》
《不当交易》。
韩国电影日常黑政府这个你们已经很清楚了,不用再多说。
有段时间小编如果看到没有黑政府的,反而会比较吃惊于韩国人怎么转性了,可想而知他们这个喜爱黑政府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了。
只不过这次《不当交易》的剧情相比黑政府,更多的是三个个人的博弈。
震惊全国的强奸幼女案,在嫌疑人被击毙后,警察厅压力重重。
在青瓦台,总统关注下,警察厅长决定让毫无背景的崔哲基警长了结此案,并许诺事成即可升迁。
崔哲基找到了线人张锡邱。
此前,他曾以竞标贿赂罪拘留了房地产大亨金会长,帮张锡邱拿到了海东大厦的所有权。
所以张锡邱也答应崔哲基找人顶包。
他威逼利诱,迫使第二嫌疑人李东石认罪。
而崔哲基没想到,张锡邱受到金会长挑衅后,竟派人在高尔夫球场暗杀了他,并拍下了检察官朱阳与金会长谋面的照片。
而朱阳收到照片如惊弓之鸟。
他在紧盯案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崔哲基与张锡邱的不当交易,而他也向崔哲基提出了另一个交易。
于是,一场由检察官、警察、线人共同演绎的离奇戏码开始了……
这种电影其实都不需要剧透的。
按照韩式电影的走向,很明显最后的结果是主角里面肯定要死少则一个多则好几个。
本片当然也不能免俗啦,但是这几个里面谁死了谁没死小编就不说啦,你们自己去看吧
本电影的名字叫《不当交易》,交易贯穿整个电影的始终,不只崔班长与朱检察官的交易,刚开始两个警察高层之间为了应对总统与社会的压力就已经有造假案的交易。
和之前推送的许多韩国黑政府的剧情片相比,《不当交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全部都是普通人,而非像以往同类电影中大多存在的特权阶级。
崔班长不是警校出身,在警队中处于边缘,妹夫不争气,手下添麻烦,上司不喜欢,同事看笑话,虽为警察身份,却提升无望,年尽中旬又独身一人。
上司给的晋升机会是他的救命稻草,于是他做出了选择,这是一个普通人的选择,虽然是错的,但却是合理的。
检察官朱阳有强大的后台,即使犯错也有人来帮他收拾摊子,他手下的检察助理,却都是普通人。
而张锡邱是介于黑白两道之间的线人,是一个小人,一直和崔哲基有合作关系。
因此,当崔哲基给予利益,来找他假冒杀人犯引诱真凶时,欣然同意。
无辜惨死的崔哲基的手下大虎则更是普通的一线警员,女儿智障,儿子小,家庭收入不高,但总有警察的良知。
这是《不当交易》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普通人在特权阶级下的愤怒与挣扎。
故事围绕着警察、检察官、线人三个身份既对立又相辅相成、相互利用的人物展开,试图展示给观众这世界上其实没有绝对的忠奸善恶,三个人物反应出了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感受的不同的人生。
重点线主要是放在黄政民饰演的崔哲基身上。
其他两位主演,朱阳和张锡邱从电影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只有崔哲基是从一个好警察一步步在权力和资本的诱惑下坠入深渊的。
而崔哲基不仅是主演,也是全片中最像普通人的一个。
所以这些转变看的尤其让人心惊。
或许这也是电影想要告诉人们的教训和启示:在权力和资本的运作下,普通人的生命宛如草芥,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人们擦亮眼睛,最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掺和进这种乱局。
毕竟,很多的顶层游戏,普通老百姓是玩不转的啊。
柳昇范和黄政民主演。
前者是个检察官,和一个大地产商狼狈为奸。
后者是个警察组长,也是黑白通吃。
其中黄政民戏份更多一些,因为他为了办一个连环杀人案,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出下策想找个替罪羊。
其中涉及到多次黑吃黑,以及狼狈为奸,相互利用的戏码。
虽然黄演的警察最终也付出了代价,但是观众角度也很难对他产生同情,确实他为了往上升有些过于卑鄙了。
1、组长和他的兄弟从开头办公室那场戏来看感情是很好的:其一,六个人都不是警校出身; 其二,两帮人因为晋升事件发生争执的时候组长出手揍大虎,大虎表现得十分顺服,说明以大虎为首的五个兄弟对组长是没有二话的。
2、组长答应去找演员除了考虑自己的处境之外也在替手下的几个兄弟考虑,毕竟升职之后自己和几位兄弟的处境都会发生变化,这一点说明组长心里面是有这几个兄弟的。
3、从片中的几场戏来看,组长和大虎走得非常近,彼此感情非常好:其一,吃大排档时组长批评大虎收钱;其二、两人出勤时组长在车上询问大虎家小孩的学习情况;其三,组长死之前因为失手杀掉了大虎坐在车上哭,不停地说对不起。
4、最关键的是:既然六个人的感情很好,大虎死之后剩下四个兄弟看到张石九手下的视频之后连问都不问就决定让人杀掉组长,这一点基本上就说不通了。
四个兄弟对组长的为人难道没有一点认识吗?
组长杀大虎的动机是什么?
难道电影是想表现有背景的检查官作恶之后没事,没有背景的组长作恶之后就得死这样的反差?
题外话:组长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之后就算不跟大伙交代,至少应该跟大虎说一声。
组长完全瞒着这几个兄弟单枪匹马地去做这件事情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的五个兄弟一下子就跟故事脱节了,后面几位兄弟的出场都变成了一种强行连接,尤其是大虎的出场都是为了导出最后兄弟发现组长干的坏事而导致其丢掉性命。
这部电影的两位主演表现都很出色,整部片子想反映的问题也很多,节奏很紧凑,如果打磨得再细腻一点就更完美了。
到底检查院和警察局是什么关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个政府机关总有黑幕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在我们这神奇的天朝,就算老百姓心里倍清楚,官大人总会打着官腔往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我很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政府的宽容。
《不当交易》讲述社会上出现了奸杀5名幼女的色魔,警方无法破案。
总统震怒。
警方压力巨大决定抓替死鬼了结此事......故事情节有些单薄,但胜在音乐很棒甚至有些喧宾夺主,表演很赞。
黄正民自始至终嘴唇就没滋润过,哪怕是受勋的时候,象征了主角内心的焦虑,表演很收,与前晚看的《甜蜜人生》中狂放的邪角判若两人。
柳成范做为导演的弟弟还真不是走后门的,表演如《柏林》一样的有张力。
刘镇海的长相这么喜感扮演阴险之人却也入木三分。
最到位的几个配角,李东石的演员像个呆呆的土气学生长得一副受气样,但结局成为真凶有些不可思议。
扮演他老婆智障的女人是不是真的智障啊,如果不是那说明这演员太牛了,料理店的陪酒女这么漂亮怎么没名气呢?
结局收的太快感觉反转太刻意,死了两个人还有心思录像?
另外他们怎么知道崔警官没走呢?
三星
2刷,这部电影还是很棒,虽然有点点不足,但是不影响整体。
看了部分给了非常低分人的影评,觉得很不可思议,还说看不懂,最关键的还说警察突然变坏,不能理解,我是真的不知道你们看的是字幕乱翻译版本,还是本来智商就是看芒果剧的水平了。
首先,这部剧并没有明确的黑白之分,也并没有绝对的好坏。
主角的定位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1主角为啥变坏了兄弟,主角变坏还没看懂嘛?
当了那么多年警察,没升职,反而后进的警校晚辈(有关系的人)先升职了,内心不爽。
第二,影片一开始一个警察因为个人因素误杀了一个有嫌疑的人(不是犯人),而有人想要帮警界和这个人洗刷黑点,因此主角的上司找到了主角,并且以主角的手下乱收好处费和一些好处威逼利诱他,所以他同意了帮忙做处理后事那个人,也就因此上了黑船。
2为啥主角向检察官脱衣服兄弟,你没看到主角在和检察官撕逼完之后,那个犯人死在了牢里,导致检察官爆炸,因此报复主角,调查主角的手下和他妹妹(他妹妹的老公收了好处费)如果这些事情被调查了出来,那主角就GG了,所以主角害怕了,想要跟检察官和解,两个人互相放过彼此(不当交易)3为啥主角的手下打主角兄弟,兄弟,兄弟,你真的有在认真看电影嘛,主角最后杀死了奸商,利用的是奸商的那个手下,为啥那个手下要叛变呢(请看开头他手下眼镜被打飞那个场景)。
然而奸商的手下也不放过主角,所以主角打算把他也杀了,没想胖子冲了出来,主角失误把胖子杀了,然后伪造了现场成警察和黑道火拼死的。
但是这一过程被人录了下来,最后被主角的手下找到,主角的手下利用那个拍视频的人把主角杀了。
4DNA那个DNA的结果最后证明了主角一直伪造的演员,就是真正的凶手,哇塞,主角和检察官瞬间蒙蔽,原来真正的凶手被他们找到了,讽刺啊,要是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人是正的凶手,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了吧,然而并不是的,主角和检察官本来就已经黑了,既然黑了,那就是黑了影片最后检察官没鸟事,说明了,有靠山就是叼,没靠山,只能呵呵
电影看到后半,突然想起两次自S的泰国法官卡纳功,还有他主持宣判后,走到泰国九世王圣像前,冲着自己开枪时喊的那句“真相被左右,一命换正义!”
卡纳功 我们观影前一般都会有一个观影期待,大致说就是对这部电影内容以及观看后所产生情感的预估。
这部电影可以说超出了我的观影期待。
除了同类型电影里最常见的“狗咬狗”式的厮杀,导演一直在试图构造一个完整的,从上到下的利益妥协与互换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手最脏 最容易引起平民仇恨的是处在这个体系最底层的“小”商人和基层GW员。
因为当压力从最上层的青瓦台一层一层往下,是这些体系中的最底层将压力直接转嫁给平民中的的某些个体或群体。
而在电影中,整个案件的调查处理过程既是压力的传导过程,也是利益妥协和互换的过程。
一次次的启动调查和停止调查,并不是出于法律上的公平正义,而是出于上面的压力和自己的利益,在不同个体的利益摩擦妥协互换后,真相被塑造雕琢打扮,最后推到台前。
平民得到了“真相”,社会维持了稳定,大家可以继续正常的生产生活创造价值,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可以继续正常的工作生活获得平民创造的价值,也许这就是和谐社会吧。
当然换个角度看,青瓦台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平民吗?
是的,但它来自于平民这个整体,而当这个整体变成了个体和占比比较少的群体,它也就失去了向青瓦台施加压力的能力,直接变成了被体系最底层施加压力的对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语境中的水指的是抱成团的河海,比如多起案件发生后感到不安的平民产生的压力。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水都是极度分散的,只能用来也只会被用来煮粥了。
而当平民整体感到体系给下来的压力太大,需要发泄时,视情况严重程度,体系会交出一部分中高层和大部分最底层成员来执行公平正义,疏解压力,维持生产生活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体系内部的斗争,其实同样也是利益的妥协和互换。
中高层斗争失败者丧失一切并背上以往的体系整体犯下的绝大多数错误,为体系“奉献”最后的价值。
(写到这想起《斯大林之死》中那句“里通外国?
哪个外?
月球吗?
”)而至于像片中主角这样毫无跟脚一开始就注定被清算的底层,不过是古时用酷吏办事,事后杀酷吏平民愤的再放送罢了。
真正可悲的不是主角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毁灭的宿命,而是当最开始的选择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发现你没得选,后退是继续被压制(没有出身看不到上升空间,同事升职自己原地踏步),前进是进一步放弃尊严放弃人性享受权利的同时担惊受怕如履薄冰。
主角一开始就认到了自己的前路“选我是因为没有出身后面放弃我也没什么损失吧?
”但是依然选择吞下了上面垂下来的饵料,其实换我们也基本如此,因为就像上司引诱主角时所说“你把这事办好了,不就有出身了吗?
”万一呢?
万一没出纰漏,爬了上去。
爬上去就能洗干净手,爬上去被放弃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爬上去就能得到更多。
可惜主角不是那个爬上去的一,是被毁灭的万里面的一。
影片的亮点一是对体系的构建,二是对凶手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黑色幽默处理,三是影片最后,看似爬上去的主角(任命 表彰 制服 还有和上司引诱他时一样带着戒指的手)在进行“忏悔”,这种忏悔从根本上说和广大男性同胞打飞机之后的圣人时刻一样,除了安慰自己以外毫无用处,忏悔的越深忘的越快。
之后只会记得快感而忘记悔恨。
在这个时候,“正义”到来了,主角被杀,出卖一切换来的中层体系成员的身份象征“肩章”也被夺走。
再联系前面的家人反目,像大多数罪人一样,主角得到了全方位的惩罚。
但是影片结束了吗?
没有。
朱检察官在财阀岳父的带领下,一位中层体系成员在高层体系成员的带领下,走进了机关大楼,“最近还有个贩毒案,大家很快就会忘了这件事的,你先忍一忍。
”财阀岳父如是说。
“这次辛苦爸爸了,也恭喜您马上要成为爷爷。
”朱检察官回答。
“挺起胸走路,你也是要当爸爸的人了!
”财阀岳父说。
影片结束。
凶手死了吗?
死了。
犯错的主角死了吗?
死了。
犯错犯的一点不比前两者少的检察官死了吗?
没有。
因为他要当爸爸了,他的财阀岳父衡量了一下,觉得为了让外孙有个父亲,付出一些代价还是值得的。
因为这个人还有抢救的价值。
所以我们明白了,主角为什么拼命往上爬。
换谁 谁都爬。
关于演技: 迄今为止,韩国的电影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国际奖项,但是表演奖却少之又少。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韩国电影演员特有的“用力”演技,优点是容易煽情,尤其容易让观众哭,一哭起来电影好不好也都变的好了。
缺点就是在犯罪片,政惊片这种紧跟现实的类型中,过于用力过于浮夸的演技往往会让观众出戏,甚至严重削弱影片的感染力和可信性。
更别说这类电影还喜欢一切问题转zf,但演出的效果看多了甚至让人觉得替ZF不值。
另这片子字幕前半段有大问题,机翻一样,严重影响观看。
卡纳功一共自S了两次,一次在法庭上,为了顶住ZF压力,给证据不充分,不足以定罪的人判无罪。
事发后被抢救了回来。
引起泰国社会动荡,群众支持,高层回应
几个月后,他在自己的家中再次自S
新闻很多 贴一些片段 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 真相被左右,一命换不来正义,可能只能换一个自己的无愧吧。
生活远比电影“精彩”,但有些电影能让一部分生活传的更广,记得更久。
这也是我在内的中国影迷,如此喜爱此类型韩影的原因之一。
毕竟,自己家里穷,但看别人娶媳妇也乐呵。
对这片子才7分表示不能理解,这片子各方面基本都完美了,无非是没有绝对的正义邪恶,小资青年就无法理解了。
而且有些评论还在分析为啥韩国片里都不是好鸟,以及为啥奸杀虐杀这种非主流总是出现?
首先这批人根本没有看过金基德系列和复仇三部曲系列,韩国片90年代就已经开始从模仿港片日片的绝对正义邪恶插科打诨一下子跳三级到深刻社会反思阶段,而突出社会矛盾和残酷成了主流旋律,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国民收到如此的震撼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倒过来说:不是人家杀人放火腐败勾结太多,是我们自己不让拍而已,要拍我们更多更臭更烂而已,所以不要再沉溺于做公子公主梦了。
这方面日本电影最近几年完全被韩国人比下去了,拍的东西基本一团和气,阴暗面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方面,宅男基因越发强大。
而美国人基本都拍超级英雄和大团圆去了,最近几年深刻点的片子真是挺少的。
这个片子相当胆大,不当交易的根源直接指向总统,总统为了解决支持率问题强压警察,一级级压下来做假案子,班长原本是个好人,但是被不争气的家人拖了后腿,结果被上级威胁,一步步进入深渊,本误杀了好兄弟后被报复。
而检察官拽的趾高气扬原来是有个这么靠谱的牛逼岳父帮忙,每一步要出错都会马上被救回来。
黑社会之类什么的,纯属配角,整个故事无非就是暴露韩国的黑暗面,从剧情来说,比当年轰动一时的台湾版黑金更加直白。
用镜和音乐、剪辑只是中等,但是就冲这个题材,给五星真不为过,想想国内每天发生多少起类似的冤假错案?
啥时候我们能有这样曝露真相的电影?
在韩国检查官真是无敌的存在,韩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及其结果的决定权只授予检察官,没有检察官的允许,任何侦查部门包括警察都不能开展或停止侦查。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韩国影视作品中,看到警察对检察官无比的尊敬和动辄检察官就对警察劈头盖脸的斥责!
而这部电影中,主角警察班长竟然去挑战检查官,想以检查官受贿的把柄来威胁检查官就范,结果得到的当然只能是自己灰头土脸的道歉!
最后,当检查官的视频被媒体披露后(嗯,媒体可能是在韩国唯一对检查官有点约束的作用),换来的也只会是暂避风头而已!
节奏感还是不错,演员都没一个顺眼的。不过念在角色没一个讨喜的也就算了。整个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拿自己的特权来对吃,捎上了黑社会。真是从头黑到底。没一个白的。
一篇辞藻华丽的应试作文。
音乐设定到表演充满着对新世界的模仿。
人在大势中身不由己啊!
3.7
编剧乱写,看着好烦啊,每个人都跟磕了药一样全程,毫无节制,主人公的塑造非常肤浅,为权势而权势,根本搞不清到底内心的震动在哪,最后半部分段救回来一点,真浪费演员啊。
没期待的好
那个嫌疑人被逼得也太惨了,看不下去
公检法博弈。
一群披着狼皮的狐狸。这片得奖略有点底气不足啊。
警察是坏人,检察官也是坏人,被陷害是坏人的人也是真正的坏人。反正都不是好人。@20110728
SB玩意浪费我在毕棚沟的夜晚
不断反转,接受不了。本来是栽赃,结果随手一抓却抓到了真凶。这么多软肋,自己也不干净怎么就敢这么勇地和检察官刚。看不懂.. 讽刺公检法,为了破案强破案,捏造证据,任意栽赃,违规审讯,神似黑帮。结果又在一次次反转中被消解了讽刺效果。好像只有男主这个利欲熏心的人一个人在捉,罪有应得。
看的人好纠结啊
没有女主演,全屏的男性荷尔蒙。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确实有点过时了,在2010年就拍摄两个小时,这投入实在是过于大了,男猪脚黄政民长得并不帅气,甚至于说还有点丑,但是很有个性,是一个看一眼就能有印象的人物,所以这类演员也是比较能够混得出名声的,那个时候马东锡还只是个小马仔,跟在老大身边,其中有一个场景是非常有趣的,身为小弟的马东锡为了维护老大哥的声誉,而跟其他科室争执不休的时候,被黄政民扯到一旁拳脚相向,像极了这几年里马东锡做男主角时对其他人做过的事一样。在抖音里无意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推荐,所以特意找来资源下载看,画质很一般,剧情也没有那么紧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韩国对于揭露社会现实方面始终是超前大胆的,这是东方国家所敬畏的,民众享有的知情权实在是过于多了。
看不下去 感觉人物很多 都看到晕了
又一个揭露韩国检警层黑暗的,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片子;前半段稍有些沉闷,后半段倒是转折地让人有些惊喜
看过就容易忘的片子
韩国人对组织是有多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