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看片少,被推薦的這部影片讓我小開眼界。
短評中讀到一句話像總結,大意是他們真得很努力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現今的性少數世界。
片中多處表情特寫及手持攝影機拍攝的臉部拉近了觀者與演員的距離,易入情境,有在場感。
兩位主演很厲害,情慾與日常演繹得自然真切,收放自如。
他們的言語與肢體充滿細膩柔情,讓人信服這一對愛人。
男一浩輔先生講究衣著搭配,即使再難過也不忘對著鏡子畫好眉,多處細節生動形象地塑造出他的性格特徵。
角色設定讓白皙瘦弱的男二為健身教練也很有意思。
後半段男一照顧並接濟男二母親的情節再次引出“利己”主題,他也在彌補失去母親的遺憾和痛苦,互相推脫生活費的那幕很真實。
愛既無私又自私,是簡單的一見鍾情一眼萬年,也是複雜得不知所措永遠說不清。
愛人即愛己,為此愛才能繼續生長。
摘錄男一與男二母親的一小段對話:“如果我沒有誤會的話,你對於龍太,對於我都有著深深的愛吧?
(看著浩輔,停頓)當然是咯!
”“我,搞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是愛?
”“你其實不需要搞清楚。
我們覺得你付出的是愛,這樣不就夠了嗎?
(再停頓,看著浩輔)沒事的,沒事的。
”
缓了缓一周,这部电影的后劲还没过去,我始终找不出一个符合我心中释义的“利己主义”解读。
以下分析一下电影情节和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我没读过原著,纯粹从电影本身遐想:1.电影:龙太说出自己是MB夺门而去,齐藤心放不下他,满世界找,找到后给了他再一次的选择权:可以跟着我生活,我补贴你,你从事“正经”工作,也可以继续你的MB生活。
现实:g群体一般都逃不过180天身体诱惑期,既然他是MB,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被MB甩了,他欺骗了我(不是正经的兼职教练),第一时间该去STD门诊查一下(自己身体最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天下男人一大把,趁自己还有资本,再找一个;喝个伶仃大醉,过个把月,都忘了;若是真的喜欢那个人、在意那个人,也只能感叹缘分不足,到此为止。
然后,过个N年,这段偶遇和关系就像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2.电影:龙太母亲发病,但龙太对齐藤撒了谎,说母亲只是腰疼,没敢提胰腺癌的事情(需要大笔医疗支出),齐藤继续和龙太恋爱脑地生活。
现实:大概率对方会把真实情况说出来,然后一起找更好的医生;承认之前无知,不知道对方缺钱才出去做MB,暗暗退出这段关系;卖房卖车把钱给龙太去治病(概率极低,才认识多久,你就突然跟我冒出一个病重的母亲,你家还有没有其他病重的亲戚?
)3.电影:龙太死了,一个雨天的下午,齐藤(故意)路过龙太家去上香,给了老太太生活费,之后每月来看望老太太,知道老太太病重住院,最后离世。
现实:对象走了,关系也over了,男女领证的也不过如此,我对你母亲在法律上没有抚养义务,我若思念你,我会在心里默默地想你(走一遍我们走过的路、回味一下一起吃过的食物……);也会每年去你坟头给你烧纸,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你母亲,如她需要帮助可以联系到我,我爱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家人;人生不就是这样走一回么,体验过就可以,不追求什么结果……综上,好像现实中遐想的剧情才是“利己主义”。
导演用手持摄像机,为我们剪了一段齐藤与龙太从相遇、相爱、分离、送别的生活“片段”,一段段看着很真实的片段,但是不是影射了现实中的人,才是影片主体的“利己”?!
电影全片那种伪纪录片的真实感是不是在敲打着现实中的我们?!
所以,看着越真实的,反而是梦;感觉越梦幻的(身边每天发生的),却是现实。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并未抱有太多期待。
男同性恋的世界常被描绘为充满物质和浮夸,一直带着精致和自利的标签。
电影开始就展现了这些元素:一个时尚总监的身份、名牌手袋、夸张的服装、勾人的眼神,以及公然的调情。
龙太一出场,我开始怀疑这是否真的是一部爱情电影,因为健身教练和MB在同志社群中常有特别的含义。
浩辅通过一顿昂贵的寿司赢得了龙太的亲近,这场互动明显带着金钱的交易色彩。
之后,由于MB工作的关系,龙太切断了与浩辅的联系,这成为了浩辅第一次内心的挣扎与觉醒。
面对这段情感,浩辅本可以选择断然放弃或寻求其他慰藉,但他最终选择用金钱“包养”龙太。
这当中既有自利的算计,也反映了他对这段关系的看法——每月十万日元(约合五、六千人民币)在东京的消费水平上并不算多,却足以支持龙太的基本生活。
这一决定既是他的自我保护,也流露了对爱的执着。
相信许多人对于原本以为的“包养”金额只有每月十万日元感到困惑,因为这与众人的预期大相径庭。
这引发了疑问:这是否原本就是龙太精心设计的陷阱,意图寻找一个富有的伴侣,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尽管十万日元并非巨款,但它确实提供了稳定的收入。
在成人世界,尤其是同志社群中,很难完全约束一个人。
如果这笔钱不够,龙太完全可能重操旧业,甚至找到一个更富有的伴侣。
然而,当我们看到龙太每晚认真洗碗,以及他将浩辅带回家见母亲时,我们开始相信龙太对浩辅的感情是真诚的。
他并非那些只为金钱而交往的人。
像蓝宇一样,龙太通过他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他的不同之处。
此时,主动权再次回到浩辅手中。
尽管他是个利己主义者,长期以来一直戴着盔甲和面具,有时甚至难以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龙太的感情不真诚。
他不愿回到那充满痛苦记忆的故乡,尤其是母亲年轻时的去世。
母亲成为他与故乡之间唯一的联系。
对浩辅而言,母亲极为重要,却也是他最不愿面对的伤痛。
当得知龙太的母亲需要进行腰部手术时,浩辅经历了第二次思考和觉醒。
通过龙太,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母亲的记忆和感情,这成为了他与龙太关系更进一步的契机。
尽管这一步依旧以物质的方式呈现——他决定为龙太购买一辆车,但他的内心已经发生了真正的变化。
浩辅开始逐步放下心防,展示了他情感的转变和深化。
龙太的突然离世对浩辅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正当他开始放下心防时,这一事件使他重新站在了十字路口。
他之前从未遇到过像龙太这样的人,未来可能也必须独自面对自我挑战。
龙太的逝世引发了浩辅的第三次深刻反思。
他开始自责——认为是自己促使龙太投身于辛苦的工作,并因此不幸丧命。
也出于这种自责,他开始承担起照顾龙太母亲的责任。
在照顾龙太母亲的过程中,他的行为从最初的提供生活费(仍旧物质层面)转变为在休息日帮忙打扫。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获得了心灵的疗愈。
这让我们相信,浩辅当初选择照顾龙太的母亲,潜意识中其实也在试图处理他内心中对于母亲的情感。
浩辅可能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仍视自己为一个不擅长爱的利己主义者。
然而,龙太的母亲告诉他,只要被爱的人能感受到爱,这就足够了,这成为了他心灵疗愈的重要一课。
尽管龙太母亲的重病再次给浩辅带来痛苦,让他重温失去之痛,但这种经历也让他在痛苷中感受到了爱的真正意义。
他幼年时母亲的去世已经变得模糊,龙太的离世太过突然无法得到缓解,而现在龙太母亲的重病,却在痛苦中给予了他重新感受爱的机会。
至此,我深切感受到了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爱能促人成长。
但我们的成长不仅仅源于爱情或伴侣,而是源于爱本身——爱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所谓的“利己主义”不过是一层自我保护的盔甲,而爱则有力量让我们摆脱这层束缚。
观看电影的每一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反射。
我们最初自认为看透了电影中的利己主义,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自身也带有这种利己主义。
电影中的角色因爱而成长,而电影之外的我们,也可能通过感受到的爱而得到成长。
这种共鸣,这种通过电影体验到的爱与成长,或许正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
看完电影后再看电影名《利己主义》,我的第一反应是困惑不解,明明所有人物并不与利己、自私挂钩。
随后又联想到经济学里关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关系,这时不只是电影名,整部电影对我而言都豁然开朗起来。
壹. 利己主义之于经济学——利己&利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过:"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得益。
他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提升他原本没有想过的另一目标。
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也提升了社会的利益,比他一心要提升社会利益还要有效" 这表明,个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
也就是说,利己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利他的效果。
所以在"利己主义"的背后,更深一层的含义内涵是"利他主义"。
贰. 爱与救赎1.浩辅&龙太 浩辅对龙太的利己主义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浩对龙的爱情,浩对龙的爱意有一定的利己的成分,浩虽然表面光鲜实际内心孤独寂寞,和城市里其他人一样渴望爱情的发生,而龙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浩生命里爱情的空缺。
而后浩苦心将龙追回,一定程度上就是出于对爱情的利己的心理。
而在浩达到利己的结果的同时也促成了利他的效果,浩的爱使龙在灵与肉的痛苦与矛盾中得到了自我救赎,正如母亲所转述的:"是你救了他"。
另一方面的利己主义体现在浩通过龙对母亲间接的爱,比如作为礼物的高端寿司、生活费等。
2. 龙太&母亲 龙太和母亲之间更多体现的是救赎与原谅。
作为儿子的龙因其性向对母怀有愧疚,而母因生活的不幸对龙怀有愧疚。
而浩的出现,在一顿简单而温馨的晚饭后,帮助母子化解了彼此的心结,彼此之间得到救赎与原谅。
3.浩辅&母亲 鉴于浩辅早年失母,不难看出他的恋母情结,一开始他通过龙间接把爱传递给母亲,后来浩与母亲二人间也直接建立了类似于母子的微妙的关系。
二人之间的陪伴也直接导致二人相互的救赎——浩对母爱的渴求,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叁. 一些感想电影里的利己,物质的或精神的,爱情的或亲情的,灵魂的或肉体的,皆转化为了利他,达成了互利的结果。
而这一切的所有无一不与爱有关,人是缺爱的,出于对爱的利己,我们在他人身上寻找爱,同时也把自己的爱交给了对方,彼此间分享了爱、生命、回忆...一切美好的事物。
此时利己利他已无本质区别。
看着好像纯情男高的感觉,两个大叔级演员一起演这种类型的电影还真的没啥违和,这种甜甜的感觉不输给偶像剧!
前面有点撒糖,中间浩浦知道龙太从事卖身工作后,虽然有点俗套但还是很感动,俩人在酒店时,浩浦对龙太说:辛苦了,还挺戳的,要不是为了生活,谁会愿意陪那些不喜欢的人,看到龙太能靠双手去做工赚钱,还真的是替他开心!
故事刚过半,龙太因病去世真的是有被惊到,后面浩浦的爱屋及乌能看出他是真的爱龙太,太好哭了,我完全能感受到他的那种想法,两个男主笑起来太治愈了!
很久没有写影评,一方面确实是其他事情比较多,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真的很少有影视剧让人能够全神贯注地看完,更不用说还要再洋洋洒洒挥笔千字来总结其中的亮点。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不抱任何希望。
近些年的LGBTQ影视剧发展迅速,但质量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也跟整个影视行业一样慢慢成了预制品,不管哪个国家出品,要么就是drama成分过高,要么就是进一步加深别人眼中LGBTQ群体的stereotype。
我平时对日影和日剧基本是不太感冒的,因为大部分节奏偏慢且情绪过平,但是从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我就完全沉浸,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
豆瓣7.4的评分在我这里是完全低估了这部电影的水平,不管是镜头语言,节奏,故事,台词,都是极其优秀的,我给9.5分。
男主铃木亮平在这部影片里面贡献出来的表演是影帝级别的,再配上编剧和导演给与的恰到好处的镜头和细节动作,让整个影片的情绪的克制和释放的平衡拿捏得极为准确。
其实同类型的影片也不少,我第一反应是郑佩佩和本喵的Lilting。
但我对这部电影高于同类别电影的评价的原因主要在于本影片对于人物关系和生活场景的处理上面是非常用心的,能感觉到整个拍摄团队以及演员一定对于同志这个群体是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对于人和人关系的认识也是极其深刻的。
先说男主,高大硬朗的外型,但时不时露出一丝阴柔的气质,这个拿捏真的很难,铃木亮平做得很好,很自然。
男主表面上作为时尚行业人士,不乏LV的配饰和Fancy的生活方式,与圈子朋友的接触也会谈论一些常见的话题,但是个人私生活非常接地气,非常生活化的状态也是比较真实的,将一个人的多面性描述的很好。
至于成长背景,用一些简短的镜头,独白和对话一笔带过,一度让我怀疑看的不是日影,这节奏比美剧都快。
男二和其母亲的出现打破了男主一潭死水的生活,也将他封禁在心里多年的情感释放,也将影片主题自私二字通过两个不同的事件带出。
其实我写到这里觉得这部电影是有观影门槛的,年龄过小或者没有经过太多生活和感情经历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部电影表达的情绪。
如果仅仅是质疑或者批判男主是自私的,导致了男二的过劳死,那可能生活在多年之后会给与不同的答案。
在我看来,生而为人,自私二字就是会伴随人的一生。
人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是为自我利益服务的,不管是金钱方面还是情感价值方面,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愉悦。
只不过有的人自私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有的人“自私”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尽量达成双赢,那么能做到后者,我觉得就算被归类为自私也无所谓了。
而且我觉得自私的定义应该让当事人来定义,如果双方都接受,那别人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就像浩辅每个月拿20w日元买断龙太的卖身生意,这当然是他爱龙太和占有欲的表现,但是另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困境的一个解决方法。
在这之前,龙太当然也爱浩辅,但是他的良知让他无法隐瞒他卖身的实情,经济状况又让他无法放弃这个经济来源,所以他是痛苦的,矛盾的,那浩辅的这个举动其实就是一个solution。
浩辅愿意,龙太接受,那这就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后面龙太过劳死是不是浩辅的问题,那我觉得这个东西完全是结果决定评价。
因为龙太死了,所以显得浩辅似乎精于算计,那如果俩人是happy ending呢,可不可以说浩辅情商极高,一方面解决了两人的恋爱问题,一方面改善了龙太的经济状况,还保住了龙太自力更生的自尊心呢?
从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看,主演的三人不但跟所谓的“自私”不太沾边,甚至都有些美化。
每个人在考虑自身的利益的同时,都在小心翼翼地为别人的感受着想,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在真实的社会中可并不多见,甚至说是稀有动物,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像片中三人这样的有同理心和分寸感,那可真的是理想社会了。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电影的名字Egoist到底是在说片中人,还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每一个观众自己自私的一面?
说一下几个我很喜欢的片段。
第一个就是浩辅跟龙太妈妈在饭桌上关于生活费的拉锯战。
这时两个人还没有那么熟悉,都在极力的克制内心的悲伤,又要保持体面,有些话还不能明说,真的是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
要么拍得很白开水,要么就会过度煽情。
但是这里我真的整个人的心情跟着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和对话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浩辅内心是对龙太去世的愧疚外加在龙太妈妈身上投射的自己已过世的母亲的感情,龙太妈妈是对龙太遇到浩辅的感激之情但是她的自尊和体面不允许她继续接受浩辅的援助,所以两个人的情绪先是从客气到僵持,最终到浩辅情绪的爆发。
他不仅仅是想通过继续援助龙太妈妈来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感,更多的是他内心已经将龙太妈妈归为了自己的一个情感支柱。
这里龙太妈妈接受钱更多的是要解放浩辅的内心,她怎么会不知道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怎么会不明白浩辅内心的折磨?
这里的一个细节是不受文化限制的,就是Mama always knows。
尤其在东亚文化中,大部分关心自己子女的父母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化和社会的压力让他们只能互相保护着这个公开的秘密。
为了不让彼此难堪,为了不让彼此担心,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white lies。
谎言是不好的,但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的谎言就没那么不堪了。
第二个小细节是门口的花,跟整个情节是一脉相承的,在充满有爱氛围的时候,都是盛开的,娇艳欲滴的,但有人去世或者重病时,都是枯萎的,一个很简单的细节,但是非常的有质感,从镜头语言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
最后说一下哭戏。
整个影片哭戏不少,但是都是点到为止,基本上情绪出来了就收,我觉得这一点很聪明,因为会造成后劲十足的效果。
而且我觉得几个点都引出的很巧妙,都是浩辅在极力克制的情况下被一些意外的小状况搞到崩溃,呈现的既自然又合理。
第一个是在车子里,丛大喜到大悲,本来俩人要一起买车,面对美好的未来,结果直接接到龙太死亡的消息,这个真的是虐。
第二个是在葬礼上,浩辅失魂落魄跟别人撞了一下,结果把自己的克制也撞没了,整个悲从中来,这个情绪拿捏得很好。
第三个是在龙太卧室,抱着龙太的枕头呼吸他的气息。
第四个是零钱洒满地,正好让他想起最早跟龙太的回忆,让他一时不能自已。
我觉得这些小片段都很好,一方面堆叠着浩辅的情绪,一方面也在一步步的让观众内心的难过指数倍增。
正如断背山里Ennis不需要任何情绪表达,只穿上Jack的衬衫,就让人被悲伤压得透不过气。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LGBTQ的纬度,更多的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龙太妈妈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形式出现的,最后就以龙太妈妈的几句台词结尾,希望每个人都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美好的感情,就算是自私,那么也以双赢的结果来收场。
“不管那个人性别如何,都无关紧要,遇到想与之相守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事。
”“你不知道什么是爱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觉得这就是爱。
”“是的哦!
是让我很骄傲的儿子!
”
平淡到让人有点惊讶了,从中间开始就一直在想这要怎么结尾。
与其说像剧情电影感觉更像纪录片,结果一看介绍说原作小说有自传性质,访谈时又提到监督是纪录片出身,一下变得合理了。
观众提问时有人形容影片是“quiet”,觉得好像从根本上是对的。
角色结构有点像蓝宇,但情感流截然不同,完全是好人meets好人的故事,纯爱到不能再纯了。
纯爱片是不是不死一边就很难收场啊。
但死了一边居然还能演这么久,忍不住在心里问爱到这个程度?
我好像已经无法共情了,这是我的degrade。
同性爱和家庭两个主题,影片给予两边的比重是基本一致的,甚至可能更强调的是后者。
可以看到三对家庭关系:浩辅与其家庭、龙太与其家庭、浩辅与龙太的母亲(一种母爱的填补)。
取了一个题目叫egoist,但是一点egoist都看不出来,反而观感是彻头彻尾的利他。
但看简介文又有点理解,本质上是在追问“爱的真实性”。
爱的动机是填补自己,那么如果爱本质上是利己的,怎样才算真诚。
于是有对话:“我不明白什么是爱。
”“作为被爱者的我们得到了,这就是爱了。
”访谈环节监督说正是读到这两句才变得想拍的。
监督真的好喜欢脸部特写和背部镜头,镜头晃得像手持,移动范围特别大,像在模拟一种第一人称视角。
场景之间声音和沉默的对比也很明显:一个吵闹的镜头,毫无征兆地接上一个完全沉默的镜头。
影片放映结束我这样写了后,Q&A环节居然真的有观众问为什么有这么多脸部特写和单镜头内大幅度移动的拍摄手法。
监督说前者是想要展现一种更近的视角,让观众并不是客观的、远离的,而是手が届ける一般的距离感;后者是有点one cut one shot的纪录片拍法。
且共同点是这样的拍摄都会导致无法拍摄到全景,影片末尾浩辅在自动贩卖机买饮用水,镜头集中于他的脸部,根本没有拍摄到自动贩卖机。
监督说本来就没有拍进去的必要,依靠演技与声音,观众可以靠想象力自行填补。
只是觉得他说的“没必要”很一针见血。
我很喜欢那个镜头,一部分是因为以上,另一部分是零钱掉在地上时浩辅立刻情绪崩溃,实际上是呼应了影片最开头初识时的场景,此处并不特意点出是由于回忆,仅依靠观众的记忆意识到这处呼应,且觉得这一崩溃很有力量,隐忍的悲伤的狂潮。
另外还注意到后期有两处画眉的细节,不太确定是什么寓意,可以考究一下。
还很喜欢的一个点是监督回答选角问题时说:演员身上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引き出す的,必须是本身存在角色相应element in him(整体意思是铃木亮平与他本来就是朋友,因此他知道对方身上有角色的元素,是能够演的)。
让我想起我自己原有的一个观点是,作者是无法塑造一个超出自己的角色的,简单来说,作者不可能创作出比自己智商更高、情商更高的角色。
角色必须内含于作者自身,仅仅是一部分切片,因此作者必须比一切都要丰富,否则没有创作余地。
一大部分应该是之前读陀时想的。
电影节这种看完电影立刻有主制访谈的形式确实很有意思,能更多感受到一些。
监督还提到说影片的1/4是脚本里根本没有的scene,是拍摄时临场做的;且有时候会只给演员台词的关键词,让他们自己发挥填满。
最后海报的构图真的很好看。
*更新2024年主演的见面内容在后面*#HKIFF47 第6⃣️场没想到电影节之旅结束之前还给我蹲到一场日本导演的映后!
我又是第一个提问(真的很爱干这种事),签名也get到了,圆满完成任务!
与片名《利己主义》的印象不同,这竟然是一部温情片。
而且关于这部片的宣传中也从未提到,它不仅仅是讲同性爱情,其实也讲到了亲情。
不知道什么是爱的时尚编辑,在遇到了爱情后,又收获了亲情。
而他之所以能得到他人的爱,皆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爱。
即使他声称不懂爱,只是出于自己的任性,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别人。
明明看起来更像是利他,片名却偏偏是《利己主义》。
一开始我还觉得难以理解,反复琢磨那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
”“这样就足够了。
”终于联想到了其他的作品,《继母与女儿的蓝调》里有过类似的表达:“你想把你想要的东西都给我,这种感情,大家将它称之为爱。
”即使做一些以自己为出发点、看似自我感动的事情,其实也能够在他人之间传递感情。
挺好的不是吗。
男主角所缺失的,终在延伸的关系中得到救赎和修补。
这样就够了。
再次要赞爆铃木亮平的演技,真的太有意思了!
俏皮的小表情、有故事的眼神、放在胸口的手势、自恋地演唱、细致地画眉,都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还有跟基友们的闲聊,据说都是自由发挥,台词真的自然又幽默。
“你好歹也努力一下。
”“我努力了呀,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忍不住。
”“你忍得住,你不就忍住了‘不吃’吗。
”“不是呀,你看那个薄饼明明就放在眼前,不知道怎么就不见了。
”“就是抛物线一样落到嘴巴里不见了呀。
”和宫泽冰鱼之间意外的很有化学反应,两个人都很会演,每当看见恋人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你这是什么意思?
买东西的回礼?
”“不是的。
”“…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斋藤先生真是魅力十足。
”看到天桥这段大家都被甜笑了。
还要感谢导演拍了很多亮平的后脑勺、脖子、尖耳朵。
就算看不见表情,也完全不影响传递情绪,真的很棒。
总体而言是一部后劲很足的电影,总觉得没看够,又意难平。
映后氛围很欢乐。
结束后还有几名男影迷拿着原作小说给导演签名,早知道我也应该买的……不过还好我签的早,据说后来都在外面排长队签名了…最后灵魂发问:我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到铃木亮平!
#亚洲电影巡回放映-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精选电影《爱很自私》松永大司、铃木亮平、宫泽冰鱼影人见面没想到居然实现了去年随便许下的一个愿望!
去年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因为电影的后劲实在太大了,就让人特别想见见主演铃木亮平。
但是这部片本来就是2022年的,已经上映很久,从来没想过会有机会在香港再看到它返场!
而且!
这次它居然还带来了铃木亮平!
从前年开始变得很喜欢他,觉得演技看着非常舒服,而且有种优雅的气质。
算了算也看过23部他的戏了,索性还是比较劳模,多拍多看。
上次看完后很认真地结合导演的一些回应写了影评,这次听完分享后,发现跟之前的理解基本大差不差,没有特别想补充的了。
所以影评的内容欢迎看回之前的。
开始前先闲聊了一会。
亮平说昨晚第一次吃了火锅,那么多调料就已经把他给搞不会了。
还第一次吃了牛蛙,感觉甚至比河豚还好吃。
进入问答环节,问到导演演员是如何思考去拍摄作品和扮演角色的。
亮平原本只知道🏳️🌈这个词但不太了解,这次要演这个角色,他先是做了一些research,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所以又接触了很多这个群体,去了解他们如何聊天,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花很多时间跟他们待在一起,这样去学习角色塑造。
宫泽冰鱼此前演过一部同类型的《His》,但他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接到这个offer,他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磨练自己,而且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gay,他也因此跟他接触的时间更多了。
导演则是在疫情期间,想为疫情下失去了许多、感到孤独的人们创作,碰巧遇上制作拍摄这部片的机会,才能拍出这样让人有共鸣的电影。
有人问到这部戏中主角浩辅的爱到底是大爱还是自私。
导演笑言香港观众的问题都很尖锐,他的解读与龙太母亲的“只要我们认为是爱,那就是爱”一致,认为爱与自私是并行的。
亮平讲了他对浩辅这个角色的理解。
他在演的过程中也经常在疑惑,浩辅有没有可能是把他早年失去妈妈的这种遗憾投射到了龙太身上,他对龙太的感情真的是爱吗,还是对他妈妈的赎罪?
甚至在龙太死后又把这种感情投射到龙太妈妈身上。
而且对方是否是被他逼迫着接受他的爱,他们真的有感受到爱吗。
他一直无法确定。
但是到了故事结尾,龙太妈妈对他说了不要离开我,他觉得那就是爱传达到了吧。
他认为只要是爱,当中必然有自私的部分。
当两人的Ego碰撞时,就会擦出爱的火花。
总觉得亮平讲这一段的时候眼睛都有点泛泪光。
后来我一直顾着观察铃木亮平手里的奖杯,忘了还问了些什么了…没问几个问题,主持人就说时间差不多要合照了。
亮平一激灵:这么快?
导演说:再问一个短点的吧!
然后又问了一个拍什么场景印象比较深。
就讲到浩辅要给钱龙太妈妈,龙太妈妈不收这一段。
两人一来一回真的演的很好,阿川佐和子真的演出了那种,你都以为她真的可能要收下了,但是她就一直不收的那种拉扯感。
最后的最后,亮平还主动说了这部电影对他最触动的地方,是他了解到原作者高山真,在中学时发现了自己的性向后总是想着要寻死。
他觉得造成这种想法的,绝不是高山,也不是和他一样的这些人的错,是日本、是世界、是这个社会带给他们的困境。
所以他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告诉了大家,会有把这样的题材拍摄出来的电影,让大家了解、看到这些群体。
亮平和冰鱼在快结束的时候被引导着比心了,真是很可爱的互动。
气氛一直都很欢乐,我只能说坐前排真的很爽,所以注意力都没怎么放在听而是放在看上了。
虽然一早被b站透露了这是个be的结局所以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去看。
打开了看后,就算两个人前面甜甜的恋爱也仿佛蒙了一层灰色的纱。
淡淡的伤感缭绕不去。
龙太死的时候,我也跟着眼睛湿润。
但是慢慢的也有点走出。
看到评论里说找铃木亮平来演大姐,笑死。
就是一个这样外表粗犷的人诠释起这样细腻的感情才更有反差,更显动容吧,反而宫泽冰鱼太漂亮了他很适合这样的剧本,还有什么比年轻的美人逝去更让人怀念呢?
第二段哭点就是亮平来找妈妈,给妈妈钱,并解释为什么要给钱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到最后,亮平感受到了妈妈的需要应该也能达成与自己的和解吧?
毕竟这也是双向选择的,成年人是无法勉强另一个人的。
想离开的人不需要挽留。
人其实是会变得,像我现在更注重取悦自己,不想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在自己开心的前提下才会去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
所以双向奔赴才那么可贵。
生肉硬啃完,第一感触铃木亮平演技了得!
脸上流露的小表情,形体小动作,表演浑然一体,不着痕迹,铃木的演绎真的打动人心,比如浩辅打电话约龙太去看海,到妈妈接电话时表情语气的自然转换,听到噩耗后的瞬间哽咽,眼里泪光闪现,还有龙太葬礼上,跪在地上几次起身不成,肩部的身体的颤动…这些镜头,表达的细致入微,让我立刻感同身受,凄然泪下,演技真的好厉害!
相比之下,宫泽冰鱼,感情表达层次稍显简单,凭此片获得亚洲电影最佳男配,还是差强人意。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电影,对利己主义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足够引起思考,激发讨论。
前半段,俩人的互动看着非常舒服,有化学反应,氛围也好,可以说赏心悦目,没想太多,当做bl爱情爽剧看着,结果突然龙太累死了!
龙太的死给我冲击太大了!
以至于后面浩辅的深情,照顾妈妈,跟父亲和解…影片用了一半的篇幅,呈现浩辅的自责,忏悔,补偿和自我救赎,我一直被悲伤笼罩着走不出来,竟然没有被这些感动。
由于这是来自于的真实故事,作者深刻反省的利己主义究竟为何物?
于是,再次复盘前半段两人的相处,感觉就不一样了,然后一点点把浩辅藏在温暖爱情下的自私,拖了出来…其实,浩辅爱龙太,对他提的要求,看似是对龙太好,但归根结底为了满足自己情感的舒服愉悦,为了完全占有他,就是精致利己的表现。
爱一个人,把自己最好的,最想要的,都想给对方,我们称之为深爱,龙太爱浩辅吗?
爱!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钱,是母子两人的生存和母亲癌症治疗的高额药费,但为了爱情,他放弃了来钱容易且快的,选择了去做挣得少下苦力的,龙太等于为了爱情,搭上了自己和母亲的命,这不是真爱是啥?!
反观浩辅,时尚编辑,中产阶级,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什么?
面子,人脉资源,还有就是钱。
在跟龙太的这段感情中,面子损失了吗?
没有!
电影里没看到他把龙太介绍给他的朋友,家人,俩人的爱情完全是没人注视的地下情,在浩辅潜意识里,还是高高在上的感觉,虽然龙太不做鸭了,但俩人阶层学历身份还是有沟壑,在时尚圈同性恋没啥,反而是有个性的象征,可能浩辅觉得找了个底层男朋友会被朋友们歧视吧,影片里没看到有主动破解的意愿,这段关系没有走向光明正大的趋势,长期来看,无人注视的地下情,终究会因为违背了爱情的坦诚而没有好结果。
浩辅是有人脉资源的,我耿耿于怀的不是龙太死了,而是活活累死的,真不能接受,导演为了点题,太狠了!
浩辅为啥不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眼光,培养下龙太,做点别的能做的工作,时尚圈学历是必要条件吗?
龙太身形好,相貌出众,又年轻,不就是时尚界需要的吗?
可惜影片里,也没看到浩辅有半点这种念头,当龙太搬砖后跟浩辅约会,每次坐在沙发上精疲力尽睡着了,我看着都好可怜,而所谓深爱着他的恋人在干嘛?
就只会一边爱意满满抚摸龙太盛世美颜,一边美滋滋…难道不心疼恋人吗?
这特么是爱吗?
是占有后的满足感吧?
浩辅是有些钱的,为了让龙太放弃赚快钱的龌龊职业,而补贴20万给龙太生活,20万元不算太少,但对需要支付母亲高额治疗费的龙太来说,作用聊胜于无,而对浩辅来说,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钱而已,明知道龙太做鸭就是极度缺钱,给这点,还自我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哎!
为了配上这段爱情,底层的龙太做了最大的妥协,把母子两人的命都搭上了,而浩辅牺牲了什么?
面子,人脉,钱都没啥损失,只是付出了最不值钱的荷尔蒙。
为了这份爱情,一个是在不伤筋不动骨的基础上拿点包养费,另一方是拿命来赌。
龙太死前最后一次约会,临走前,龙太很认真的问浩辅,你喜欢我吗?
他已经精疲力竭了,但靠着相信对方是真爱自己的信念,在苦苦地撑下去[流泪] 至于浩辅在龙太死后坚持照顾龙太妈妈,也是因为对龙太的眷恋和心安。
知道龙太被累死的,浩辅非常自责内疚,因为他是有责任的,龙太妈妈体弱多病没有经济来源,龙太是家里的顶梁柱,龙太一死,家就完了,浩辅照顾龙太妈妈,一方面弥补自己的愧疚和对龙太的不舍,一方面龙太妈妈的善良慈祥,让浩辅找回了失去多年的母爱,这个举动可以让自己心里稍微好过一些,是补偿,是对自己的救赎,而不是什么人间大爱。
龙太被累死,确实对我冲击太大了,哪怕换个死法,我都理解不了导演通篇阐述的利己主义。
龙太身不由己选择做鸭,好皮囊加上好技术,但内心渴望一份真挚的爱情,遇到了浩辅,不嫌弃他的过往,对他用情至深的高富帅,劝他从良,愿意补偿部分钱给他贴补家用,为了回馈这份爱,龙太心甘情愿的下着苦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利己主义的表现?
只是他为一己之私而耗尽了自己,所以最后的结局是冥冥中注定的… 所以啊,跨阶级的爱情,就不要想了,不能被注视的爱情就不要谈了,为了那点爱情自毁前途的事就不要做了,人得先利己才能爱人,不然会累死的。
爱人即是爱己,无论情侣爱、友人爱、亦或没有血缘的亲情爱,利他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利己满足。上半部动荡晃镜加人物特写力图捕捉男同间情感的飘浮游离,大量官能肉体和言语交谈铺设不少生活细节;下半部直接过渡到传统东亚家庭议题,以爱屋及乌的模式移情亲缘填补内心空缺。硬汉铃木颠覆出演娇零竟毫不违和,几场哭戏隐忍酸涩层次分明;宫泽冰鱼个高肤白,确实符合gay圈审美。
铃木亮平真不像时尚界人士。
6/10。彻彻底底的无感,松永大司当过桥口亮辅的副手,连他的三分之一都没学会。没有固定1/0角色好评,探讨话题也不局限在单纯的美少年之恋而是同性阶层与社交圈,最后主角甚至放弃同性身份,仅是个人的利己主义。死亡桥段的滥用让整部电影崩盘,两人间骤然的爱情对旁观者是无效的。贪图肉体、贪恋年轻、贪享付出后的高尚,无私与自私是一体两面。
最近这部很火,超过弯弯那个鬼做家人了。悲剧,剧透慎看,比《蓝色长袍》差一些。主要在,提出了男主因为利己包养又给的少,导致男2悲剧,但并没挖掘这一点。男主的自责也看不见,只有悲伤。婆婆也光速原谅了他;嗯我就。。。?哪怕多一点拉扯,这片都能再高分些~~
抱着想看大尺度的心态来看的,后半段剧情过于狗血了,就在我在想剧情要怎么发展的时候,男二他母亲病情意料之中地加重了……这也还能接受吧,结果没几天男二还过劳死嘎了,而穷得要命的男二他妈竟然还有钱办葬礼,还在葬礼上来了段土掉渣的温情lgbt宣言,蒽但凡男二是因为卖贵金属得了x病而死的都能稍微升华下剧情。
从男主穿着貂皮大衣自己在家里唱歌那里开始快进,铃木演这种男大姐算是反差效果了,但是看看隔壁的贤二啊(当然片的类型不一样也不能硬比),一开始我是带着看同性电影的心情去看的,后来发现故事基本属于耽美人写过千百万遍的剧情,当然你也不能说难看,但是确实很dry,两位男演员之间真的是一点化学反应都没有啊怎么回事,铃木亮平总得来说演得还行,宫泽的演技真是一如既往地辣眼睛,知道是想演一个命运多舛的年下攻,但是感觉好没界限感和礼貌哦,可能就是因为不够可爱吧。
亲密关系中的奉献与自我满足。原来铃木亮平也是有演技的。
该如何理解Egoist,以补偿自己的私心做最慷慨的奉献,以填满对方的行动做最自爱的人。到底爱别人还是爱自己?在你我重叠的前后景里,两者的区别早已似虚焦一般模糊。(宫泽冰鱼演员生涯大突破,去看下his就知道他演技提升幅度有多大了)
#HKIFF47# 本届电影节最期待的电影之一,看完跟预想的有点差别,但整体没有失望。看的过程中一度担心最后会是个be结局,很怕这一切都是个谎言,那样反而有点落入俗套。现在这样的故事设定,虽然整体也很虐,但架不住质感跟表演是真的好,几场情欲戏的处理完全是跟着两人的关系进展去走的。还挺喜欢这个港译名:爱很自私。其实浩辅做的是很无私的事情,但是更大程度上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私心,他希望被爱着,也希望自己的爱能够平稳落地。故事放大了这一点,并让观众得以代入,从而考虑人与人的关系究竟是建立在什么之上,这对于试图突破传统家庭框架的东亚LGBT片来说,还是蛮重要的。两个男主角很有火花,感情戏处理得也很细腻,就是觉得宫泽冰鱼的瘦弱小身板演健身教练不太有说服力哈哈。给三星半,旬报给我冲!
比较平淡
中间实在是太混乱,act three开始提升高度。但还是失望…立意非常高,但电影的潜力被浪费。
导演编不下去了,再继续拍的话恐怕男主也得去卖身。
爱是幻象是投射在他人生活里的自己的影子。
看的莫名其妙,男二突然下线🥲
算是日本电影里少见的真·同志片了,其他大部分都是脱离现实社会独立存在的耽美片,可惜宫泽冰鱼的角色太单薄虚假,两人的爱情实在是缺乏说服力,根本撑不起后面的温情戏码。因为是自传改编,原型大概率确实是举止偏女性化的gay,但你既然都找铃木亮平演了,让他演个大姐图啥啊!!!
为什么电影叫利己主义.....男主这也太好了吧
故事看完前半段,觉得拍得那么平庸和想当然,而且你完全能预料后面将会有惨事发生。后半段在恋人身故后一下子就有了单身男子的况味,得以进一步展开的浩辅的内心世界,铃木亮平演绎得非常精彩。爱是习得的,人和人的相遇与连结,就是在尝试共情和补足彼此的缺憾。
龙太怎么那么突然就死了😳
前半段不错,怎么突然去世,没铺垫确实有点意外。后半段越看越无聊,感觉没什么话可说,而且片子时间长。不过男主妈妈演得情感很真挚。
真的这片子完美地(褒义)避开了我所有的想象(包括谁演1谁演0),甚至过半了都以为宮沢氷魚是来骗钱的。抱着看激情GV的心情来看结果后半段在电影院哭到妈都不认识。他们真的很努力在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现今的性少数世界。两位主演也辛苦了真的(甚至怀疑鈴木亮平是不是本色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