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与蝴蝶

THE LEGEND & BUTTERFLY,The Legend and Butterfly,レジェンド・アンド・バタフライ

主演:木村拓哉,绫濑遥,伊藤英明,斋藤工,中谷美纪,宫泽冰鱼,小川健太,北大路欣也,高桥努,音尾琢真,本田博太郎,和田正人,松本幸四郎,Reini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传奇与蝴蝶》剧照

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2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3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4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5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6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3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4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5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6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7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8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19传奇与蝴蝶 剧照 NO.20

《传奇与蝴蝶》剧情介绍

传奇与蝴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为东映70周年纪念电影,讲述了被称为“尾张大傻瓜”的织田信长(木村拓哉 饰)和被称为“蝮蛇之女”的浓姬(绫濑遥 饰)夫妻之间的故事。描绘了经历了动荡年代的“男人和女人”30年间轨迹。 以战国时代为舞台,因政治婚姻而相遇的两人,虽然互相仇视,但却都怀着统一天下的梦想, 两人逐渐结成了强有力的羁绊,一起向着谁都没有完成过的天下统一的梦想前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永生羊需要浪漫3火线警探第二季恶作剧之吻决杀女囚犯第七季城外猎人十七岁被控谋杀中邪炮手燃魂师之海誓好意图花间新娘满汉全席穷凶极恶七剑下天山赤脚鸣声生死情劫天赐情缘我怒了诗人全民追女王乌鸦之日拜见布莱克一家2:邻家有鬼体操武士演员18线我的女友是机器人焚心假面骑士亚极陀菜鸟老警第二季

《传奇与蝴蝶》长篇影评

 1 ) 反传统,反类型化

不同于一般的日本战国电影,《传奇与蝴蝶》将焦点完全聚集在了信长和浓姬的夫妻关系之上,是信长人生中“对内”的部分。

而以合战、谋略、政治为代表的“对外”一边,则更多地成为了背景,作为信长与浓姬关系的侧写而存在。

对于几乎“类型化”的战国题材而言,这部作品的角度、主题、表现手法、主要内容,显然都太过于独特,与观众基于类型片既有认知的预期完全相悖。

而它极强的作者性,又带来了导演对各种历史事件与人物的“主题化”活用,让它们为了主题表达而存在,被赋予了相应的全新定义,从而与公认事实有了很大的偏差。

如此一来,它获得不高的评价并不让人奇怪,而这也无关于作品本身的趣味。

如果抛开历史与类型化概念,仅以作品内部而言,这仍然是一部思路完整、表意丰富、指向明确的电影。

可以说,这部电影以“革命家”为主角,强调其“反传统”的精神与梦想,包括了当代化的女性主义视角,而作品本身也带有对战国题材和战国史实的“反传统”感。

如上所述,这部电影有着颇为女性主义的内核。

它将浓姬描述成了信长在理想层面上的“精神化身”,让浓姬在信长的征伐之路上发挥充分的影响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既展现了浓姬自身带有的“当代女性属性”,也不突兀地与信长本人的历史形象结合起来--信长被公认为“革命家”,其征战生涯便是对传统战国秩序与规则的逆反,甚至是对将军制度这一统治体系的推翻,是“以下克上”的开创者。

而浓姬在信长生涯中的推动力,便构成了她自身出于当代女性追求精神的实现过程:对于传统认知中“战国女性”存在意义的扭转。

而在具体呈现层面中,二人基于精神感知上的关系变化,从隔绝到共鸣到分裂再到弥合,便体现在了夫妻关系的微观变化之上。

他们的爱情本身,便是从传统战国观念下的政治婚姻而始的当代化存在,扎根于二人在“革命精神”上的深度共鸣,并在途中经历传统战国环境的打压,最终再行纠偏成功。

在这个思路之下,信长“对外”的部分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电影的第一阶段,我们便看到了导演对二人关系的定性。

信长和浓姬即将成婚,分别接受了信秀和道三的交底指示,婚姻的目的只是为了灭掉对方,属于标准的战国式夫妻--一切出于政治目的,或如此刻的“互相卧底”,也包括了同盟缔结后递交人质一般的“表示诚意”,总之绝没有爱情的真情实感。

然而,以成婚之夜为开端,电影迅速打破了这一传统属性,给出了电影的主题:信长与浓姬的当代化夫妻关系,浓姬对信长的正向引导作用之下的“当代女性精神”。

新婚夜的段落中,导演便直白地强化了传统与非传统的对比。

他频繁地在室内外进行镜头切换,室内是浓姬对信长的逆反,室外则是将信长的惨叫误当作欢好调情的传统武士与女官们。

值得注意的是,浓姬对信长的内在引导性已经在此处得到了暗示:初入房间的信长保持着传统的丈夫做派,对浓姬做出服侍的要求,而打破了其传统姿态的则是浓姬的出手,完全推翻了传统武士妻子的形象。

这正是对后续更大规格事件的铺垫。

在信长以下克上的革命家之路中,起到更大作用的是浓姬。

这种暗示在打猎的片段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展现。

二人都分别表现出了自己的“反传统形象”,打猎归来的信长完全没有大名的形象,而浓姬则更进一步,直接与男性武士对练。

这也形成了二人的初次精神共鸣,以及随之而来的关系变化。

此前,信长在信秀的葬礼上做出了著名的胡乱上香举动,镜头切到了一边的浓姬,已经铺垫了后者对前者的反传统精神的初步感受。

而到了这里,则轮到了信长对浓姬的感受,引导出了夫妻关系的进展。

信长邀请浓姬一起比赛打猎,这便是对战国妻子的“出格行为”,而导演更巧妙地设计了构图与站位的变化,强调这一瞬间的内在意义。

浓姬和信长先是针锋相对,正反打中对向而立,全景中则有女官和武士这样的"传统存在”隔在二人中间,试图用战国式的反应缓解紧张气氛,特别是试图将浓姬“澄清”为传统妻子的女官。

随着打猎邀请的发出,浓姬则冲过了传统人物的阻隔,而正反打中的二人也变成了同向,暗示了关系基于“冲破传统牢笼”的积极进展。

而在打猎的过程中,浓姬的更主动状态也得到了提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对影片的根本内核进行了揭示。

“动物”成为了这一段中“梦想”的象征。

鹿带着二人看到了大海,由此让他们初次产生了反传统梦想的终极形态:彻底离开传统战国环境下的日本,去往大海彼岸的南蛮之地。

这正是信长征伐之路的最终目标,也符合了他日后的各种政策与作风:先成为了右大臣,推翻了足利氏的将军统治体系,随后更进一步地与西方积极接触,从生活方式和文化知识上学习对方,甚至留用了黑人侍从。

而“自己出国”,则成为了这一切行为的再升级,在电影中成为了信长革命精神的最高一级目标,也正带来了其梦想的未竟之悲剧:他在日本国内实现了最大化的反传统,却终究无法抗衡这个国家的整体环境,最终只能功败垂成。

在打猎的段落中,导演便做出了对此的铺垫。

浓姬优于信长的打猎技术,让她更善于获取“动物”,也对应了桶狭间之战中女官对信长的评价:“主公只会虚张声势”。

信长自主的“反传统”形象变得徒有其表,在微观上正表现为此刻的“捕猎动物”--毫无姿态的打猎喜好是信长荒唐形象的一个例证,然而影片中的他却不如浓姬精于此道。

随后,二人追逐着鹿,看到大海并萌生了共同的梦想,却有着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信长几乎坠崖,在浓姬的救援下方才脱险,并由浓姬的先行讲述而得到激发,他在此处的状态,得自于浓姬个人想法的梦想,都表明了其相对于浓姬的“被动”,需要后者的引导。

有趣的是,“离开国家”这个终极梦想本身,便带有一种必然的悲剧意味。

意味着二人对大环境无法根本扭转的有感,方才想要彻底进入新的环境,但其脚步却被本能寺之变打断,这正是时代对他们的压制--一切毁于战国社会下混乱的斗争与权欲。

这种反传统之革命精神在时代之下的破灭悲剧,正是影片的最终落脚点。

而在后续的影片内容中,导演也具体展现了时代对信长和浓姬的影响。

作为先导的是信长上洛后的京都一段。

首先要说的,是影响发生之前的部分,信长和浓姬的关系达到了积极方向下的一个顶峰,围绕着“武力”而发生。

在美浓攻略战中,二人完全脱离了被双方父辈赋予的“传统战国夫妻关系”,并在其中初次遭遇了暂时的时代压制。

在义龙反叛道三的时候,信长打破了浓姬的误解,并没有如传统大名一样地趁火打劫、攻占领地,而是遵守了原本只是一个形式的盟约内容,想要援助道三。

然而,这种“反传统”在道三战败的情况下被压制了,信长不得不屈于现状地“暂时观察”。

武力正是战国时代的重要规则,也带来了相应的混乱杀戮之“背叛”--接替美浓守而获得了武力的义龙杀死父亲道三,正是传统战国环境下常见的背叛,正如同大名们对盟约的毫不遵守。

而武力不及对方的信长则要被传统环境所压制,无法继续履行盟约。

然而,信长与浓姬迅速地越过了这一阻碍。

桶狭间之战中,浓姬将自己的精神高度地融合到信长的身上,在行为上则改变了束手无策的信长,帮助他想出了突袭的对策,扭转其得到的“只会虚张声势”的评价,成为了真正的“革命家”:不再只停留在日常行径的层级,而是逆转了织田对今川的军事劣势,冲破了武力定高下的战国规则,这也符合了历史中信长由桶狭间而走上崛起之路的定性。

这种“冲破”随之落回到了信长与浓姬的关系之中。

信长决定攻略美浓,履行了此前的盟约,随后则彻底解除了与浓姬的既定关系属性---给予二人任务的信秀和道三已经去世,而信长更是回驳了浓姬“你不再需要人质妻子了吧”的说法,二人的关系从此不再有任何传统意味,而得到了精神共鸣与共有梦想下的单纯爱情关系之“重启”。

也正是在这“重启”的一段中,导演将信长生涯的“反传统”推到了高峰:浓姬鼓励信长帮助足利将军上洛,武田和浅井的回绝表明了这一行为的“反传统”--由地方大名直接占据京都之中央枢纽--也会导致全天下因争权而生的群起攻之,而信长则勇于接受,并通过“修新道”这一颇有“更新意味”的具体方式实现了。

夫妻关系的纯粹爱情之重启,上洛的完成,带来了革命梦想的正向巅峰。

随之而来的,则是时代对这一完美状态的打破。

作为先行铺垫的,是信长和浓姬在京都闲逛的小片段。

在表面上,二人依然保持了积极的状态,信长放荡不羁的大笑让浓姬抹掉了传统贵族的妆容,恢复到与此刻信长一样的自由形象,而后二人则在南蛮舞者的指导下跳起了西方的舞蹈,将夫妻关系直接与“西方”联系了起来,而这一段结尾的做爱则将之明确下来。

然而,黑暗负面的信息,已经在此处得到了悄然的传递。

信长为浓姬购买了南蛮人的金平糖,却被流浪汉偷走,二人被迫与对方大打出手,甚至不得不杀人--想要捍卫“非日本”的金平糖,便不得不用武力的方式进行杀戮,而这正是对传统战国环境的服从,也意味着“金平糖”对应的“出国”之终极梦想的必不可实现。

在这里,导演也加入了“佛教”的要素,作为对此后信长“第六天魔王”的引导。

先是杀戮时溅到地藏佛像上的鲜血,暗示了此后的比睿山屠杀,随后则是二人做爱时静立一旁的佛像。

显然,信长对革命的梦想已经与武力杀戮捆绑到了一起,在战国的大环境下,他必须通过武力才能获得实现梦想的能力,而这又会导致梦想的不可实现。

其自我矛盾的悖论,正说明了信长对大环境的无法冲破之悲剧。

虽然此刻的他尚未有更严重的明确行为,也似乎还处在积极的顶点状态中,实际上却已经在无意识中被卷入了战国大环境的黑暗漩涡之中。

为了捍卫“金平糖”而大开杀戒的他,已经失去了内心中根本的信仰,并在后续段落中落实为“我已经不是人了”的自白。

佛正是信仰的指代,信长则给它涂上了代表战国杀戮的鲜血。

而信长和浓姬的关系,也必然同步地陷入悲剧:二人做爱的夫妻爱情顶点,身形却在镜头的虚交之下模糊不清,与周围的佛像完全区别开来。

梦想在战国环境下的悲剧,随着信长征伐之路的深化而愈加凸显。

上洛导致的全天下对信长基于权力的军事针对,浅井长政的背叛,家臣的相继死亡,都是战国规则之下的标准风貌。

信长追逐梦想,却被放置于他与浓姬之外所有人的“战国式视角”之中。

他能做的便是此前对流浪汉所为的延伸,被迫服从武力规则的不断杀戮,否则便会如此时一般地被杀戮。

“第六天魔王”随之诞生,它看似脱离了战国武士的概念,做出了种种武士不敢为之的破格过分行为,但其“纯粹杀戮”的本质,却完全服了战国乱世的内在根本,也正是悲剧的究极形态--一般武士没有信长一般的梦想,也就不会在压制自己的大环境下沉沦到如此之深,也就只是“战国之人”,而不会如信长成为“战国之魔”。

有趣的是,导演充分使用了明智光秀,让他与信长夫妇构成了内在的关联性,完成了对主题的深度表现。

在电影里,大部分配角都并没有像样的戏份,只是“传统战国”的功能化背景。

光秀也不例外,同样不够独立清晰,也是“传统战国”的象征,却得到了远丰富于其他角色的运用。

他是浓姬的对立者,而二人均是信长精神在某一面上的“注入者”,因此这种对立便构成了信长的自我冲突。

如前所述,浓姬是信长革命精神的引导者。

在桶狭间之战中,这一点则得到了非常明确的体现:浓姬一个人坐在信长的房间中,舞蹈《敦盛》的姿态与信长合而为一,成为了“逆转武力差距”之精神层面的同一存在。

然而,当信长面临武力对上洛的打压之时,作为其另一面化身的光秀便出现了。

光秀敦促信长出兵反击,“将浅井氏全部杀光”,这也对应了历史中信长对浅井的“非人之举”:将久政、长政、义景的头骨做成了酒杯。

随后的比睿山之战,则是更加直观的一幕。

信长首次自称第六天魔王,完全失去了信仰,而执行他的意志,将延历寺的高僧和老弱病残等无辜者亲手杀死,给人间以地狱之火的,正是光秀--在象征地狱的暗红色光线之下,他与信长完成了精神的传输,先是主动接下杀死一切人的命令,随后则接过了信长的刀。

而在此时,浓姬的存在则变得淡化了。

自称“已经不是人”的信长无视她的流产,带来了夫妻关系的巨大挫折。

而后,则是浓姬作为“信长同一者”的属性动摇:在比睿山之战前夕,她想要劝告信长,却被冷硬地回绝了,此时她坐在了信长的椅子上,也接过了信长的葡萄酒杯,但并没有饮下,而是被信长粗鲁地拿了回去,“葡萄酒之西化革新”与“处在信长之位”的象征意义由此证伪。

比睿山之战中,导演第一次正面拍摄了战场的画面,强调了信长征伐深化之中“杀戮”的增强,这正是对信长悲剧的强化:他追逐梦想,却在大环境之中愈发沉沦。

于是,“光秀”便取代了“浓姬”,成为了与信长更加契合的精神关联者。

这是非常有趣的设计,它让光秀变成了信长与浓姬的第三者。

同时,它也完美地作用到了本能寺之乱的结局之中:象征“传统战国规则”的光秀,此前以“武力杀戮”为主导,最终则具备了“背叛”的属性,彻底破坏了信长与浓姬的梦想,而他作为“信长沉沦一面”的内在本质,则让梦想的破灭成为了信长自己的所为--在国家的环境下,无法摆脱传统黑暗姿态的信长,必然由此亲手毁掉自己的梦想,并不能做出其他选择。

比睿山之战是非常重要的段落,它是最能体现信长之堕落的巅峰瞬间,其中的“灭佛”也被导演用作了信长心中美好信仰丧失的象征。

无论在电影还是历史中,信长都由此事而成为“第六天魔王”,在电影中更是首次强调了自己“天下布武”的理念。

在这里,导演再次展示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个人化解构,让它服务于作品内部的表达。

历史书中多会将“天下布武”作为信长的独特战略方针,而不涉及其他,在电影里则被突出了“武力”这一标准的战国元素,与信长和浓姬“脱离战国命运”的根本理想背道而驰。

由此,信长心中倾向于理想化的“浓姬”一面被抑制下去,转而成为了“光秀”。

这也迅速得到了表象化的表现:夫妻二人的关系,由现实世界中的分与合作为对信长精神层面转变的象征。

在新年宴会中,他先是嘉许了用头骨做酒杯的光秀,随后怒斥试图向自己传达“夫妻生活”的浓姬,对二人的倾向性暗示着自己心中的转变。

同时,导演也借助浓姬的台词,非常明确---几乎是首次--地直言了夫妻关系与内里主题的关系:最开始是为了父命而夺取信长性命,随后则利用信长实现自己的梦想,却无法旁观信长的堕落,因为产生了爱情。

在爱情发生之前,浓姬其实都将信长作为工具,这种纯粹利益驱动的夫妻正是标准的战国模式。

然而,在电影中相当早期的阶段,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浓姬和信长的爱情萌生。

在信长被浓姬推动引导的桶狭间之战与上洛之中,二人早已相互吸引,并让梦想成为了共有之物。

因此,精神的被影响、同化,梦想的共通,与爱情的产生高度相关了起来,爱情的存在便成为了对前者的映射,且“只有爱情”的夫妻关系本身也正是“反战国传统”之革命性梦想的一个侧面。

二人的分离也就成为了浓姬对残酷现实的低头:看到信长在追梦之路上的堕落,让她意识到梦想在日本战国中的不可实现。

这便引导出了二人在爱情关系和精神合一上的双重弱化,浓姬离开了信长,而信长心中的“浓姬”也淡了下去。

在二人话别的段落中,导演强调了梦想的完美理想化状态,也对此做出了推翻:无论是浓姬的话语,还是他们在观看的基督教唱诗班,都指向了“西方”,只有完全离开战国日本的社会环境,去到大海的另一边,才能获得单纯爱情为代表的梦想实现舞台。

然而,想要出国就要统一日本并获得权力,这就必然让人堕落到战国的深渊之中。

在这一段的结尾,浓姬走开,镜头中只留下了信长独自一人,强化了妻子浓姬与心中“浓姬”的远离。

而导演也非常直接地表现了信长在精神层面的转变--他先看了一眼耶稣画像,随后答应浓姬离婚,最后的镜头中则被前景里的烛火所覆盖。

由此,在比睿山的“灭佛之火”后,信长的精神信仰在基督的角度上被再次削弱,且在主题表达上更进一步。

这次的西方信仰更靠近他对“脱离日本战国”的终极梦想,被推翻的程度也就更加严重,先是遥望共同梦想后答应离婚的“承认其不可得”,随后则是“西方信仰”本身的变化,从唱诗的灯烛变成了纯粹的火焰--二人追逐着日本之外的美好精神,由此得到的却是比睿山之战中的黑暗之火。

并且,在这个部分,导演着力地强调了二人的分离,甚至几乎全盘推翻了前半部中的成果--浓姬说出离开信长的话语,随后镜头切到下一段里的信长,二人之于镜头的正背所向,之于画面的左右位置,均是全然对立的关系,这打破了狩猎部分中二人的“合一”。

第一阶段是二人的“理想化”,第二阶段则是“理想化”在现实面前的严重弱化。

而最后的第三阶段,自然是二人在爱情力量下的再度反抗,试图在现实中达成梦想。

作为这个阶段的起始,电影展示了夫妻二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退路”,并通过对其的证伪,进一步强化了人物的悲剧性,也为最终的结局做出了有力的指引。

当二人解除了婚姻关系时,以纯粹爱情为内里的“反战国”夫妻就此结束,而信长内心中的“浓姬”也淡化下去,这意味着二人梦想的终结。

事实上,这恰恰是一条似乎可行的现实出路--在第二阶段中,二人已经感受到了梦想在战国环境中的变质,作为梦想执行者的信长沉沦其中,那么他们是否可以放弃追求,以传统战国男女的方式生活下去呢,二人的离婚正是对此的选择。

然而,导演旋即推翻了这种可能性。

信长君临天下,浓姬也似乎成为了贞家的妻子。

在一组高度对应的段落中,导演用信长接受朝贺的姿态和浓姬的鱼礁耕读,展示了二人对“武士大名”和“武士妻子”的传统回归,随后则接上了二人同步的病倒,强调他们对此的不适配。

而浓姬并未改嫁的事实,让她对传统的反抗更加表面化,也逆反了“命令浓姬改嫁而成为传统武士妻子”的信长,后者显然相对“传统”。

这让浓姬在“革新之梦”中的主导地位得以强化,也是本片女性主义的一种表现。

对传统的不适配,让夫妻二人必须回到曾经共有“革新”梦想的状态之中。

在信长的部分中,我们看到了“浓姬”对他的重要性,同时也再次触及了其中蕴含的不可实现性。

在他灭掉武田氏的长筱之战中,信长在尸山血海中看到了飞上肩头的蝴蝶,这正是其一切征伐行为的意义--因为有了“归蝶”(浓姬)的一面,有了反战国的革新梦想,他基于“杀戮与武力”的战国式行为才被赋予了价值,由长筱之战而彻底奠定的“全国基本统一”才有了具体的目标,让他在获得权力后改革日本与远渡外国。

在信长接受恭贺的段落中,他看到了浓姬的幻影,也是类似的表达作用。

然而,在这个战场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的终不可为:信长保持着杀戮的魔王之姿,而“归蝶”实际上也并没有治愈他。

而这样的表达,也在信长的梦中再一次出现,身处三途河一般的场景中的他,看到了怀抱孩子的“浓姬”,想要追去却被冤魂们拽住脚步。

这是非常复杂的一幕,它展示了信长在“三途河地狱之战国”中对“浓姬”的渴求,而“孩子”更是象征了他的“未来”,然而他却终究被武力杀戮的冤魂所阻碍,而在另一方面,“浓姬和孩子”自身也只是沉入了三途河之中,对未来的梦想就此在两个角度上破灭了。

随着第三阶段的推进,信长和浓姬从自己无法适配的“无梦想传统”状态中脱离,他们的宿命便是对革新之梦的不懈追求与迎接破灭。

首先,信长对“浓姬”一面的倾倒成为了主要内容,其自身的“第六天魔王”属性也随着“光秀”的弱化而逐渐隐去。

在二人复合的段落中,导演再次动用了站位与构图的手法,使之与前两个阶段中夫妻关系的变化节点串联了起来,与第一阶段的相关段落高度对应,形成了对“追逐梦想”的再一次努力:信长先是直接踹开房门,牢牢占据画面中央,展示了“话语权掌握者丈夫”与“第六天魔王”的传统形象,随后在女官“需要帮助的是你的丈夫”的劝解中瓦解,与浓姬的构图关系变为左右对称的平等,并向她低头恳求,同时消除了两层的传统形象。

随后,浓姬也在非常表面化的层面,对信长的征伐赋予了意义。

信长向她展示了安土城天守阁的“坐拥日本”之壮阔景色,但她却表示“只为了这么点东西,你真的太滑稽了”,否定了“统一全国”作为传统大名目标的意义,引导着信长去看向日本之外的世界。

“以征伐日本而离开日本”,正是信长与普通大名应有的区别,也形成了他不断战斗的动力。

在这等话语下,信长才重新找回了生机,而此前纯粹以传统武士目标的行为则只会让他患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之中,信长从未真正展示过“浓姬”与“光秀”的混合状态。

以现实情况而言,他必须以武士的方式去获得权力,才能完成革新的梦想,而这也正是其不可实现的根本原因。

因此,“浓姬”和“光秀”只会相互争斗,而永远不会合而为一。

随着浓姬的回归,信长在日常生活中快步小跑,尴尬地喝下苦药,这一切都让他几乎回到了影片开头时的“吉法师信长”,而全然没有了君临天下的大名之姿。

这也迅速得到了进一步的具象化,信长在军事合议上走神,甚至纵容了家臣们的哈欠。

浓姬的回归,原本是夫妻二人再次合力探索梦想实现之路的标志。

但信长在此刻完全偏向“非武士”的状态,却再次打击了二人的努力。

而作为信长内心斗争的外露表现形式,光秀和浓姬的对立也得到了深化--信长将时间都放在了照料浓姬上,而光秀却则在房间外叫住他,强调其必须“回归魔王之姿”。

这一幕非常明确地点出了信长在战国环境里的困境,他只能在“吉法师信长”和“魔王”的两极化中二选其一,无法取到中间值,前者无法获得权力,后者则在沉沦中失去梦想。

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光秀的存在得到了彻底的活用,直接形成了对信长“保护梦想之挣扎与失败”的表现载体。

著名的“信长殴打光秀”事件,正是第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光秀口中信长“恢复魔王之姿”的途径,他希望用招待家康时自己被殴打的表演去树立主公的威严,而信长的脸部在此刻也融入了黑暗中,象征着“魔王”的回归。

因此,这场招待中信长对光秀的殴打,这就被赋予了丰富的表意内容,这也是电影对历史著名事件的又一主题化活用。

它不再是信长自发的暴戾举动,而成为了信长和光秀为了“恢复魔王”的合谋,也是信长对内心中“光秀”一面的重回。

事实上,正如光秀所说,信长必须保持住威严的形象才能延续统治,“浓姬”则会毁掉基业。

对信长的梦想来说,基业的崩塌也意味着逐梦力量的丧失,因此他有必要和光秀演这一场戏。

然而,这却是一次失败的演出,信长无法完美演绎魔王角色,殴打得非常勉强,甚至中途干脆离场。

在这里,导演也用巧妙的手法强调了信长心中“光秀”的彻底淡出:段落以信长端坐正席的构图开场,并以信长离席后空荡的正席为结束,此刻在平面上居中而似乎端坐在正席的变成了光秀--“光秀”从信长的心中离开了,成为了完全独立的存在,这对应了这一段中信长作为“魔王”的表演失败与提前退场。

因此,这也就奠定了信长的悲剧性。

被家康看穿一切的他必将如光秀所说,失去对方的臣服,随之迎来战国环境里失去权力后的逐梦失败。

导演让信长和浓姬同步地做出了“遥望梦想标志物”的动作,前者是代表统一日本,且以外国技术建造的安土城天守阁,后者则是南蛮的乐器。

有趣的是,导演并没有将本能寺事变单纯地当成“梦想破灭”的单向坠落过程,而是安排了又一次的“合力逐梦”,并让它达到了力量与结果的巅峰。

在其前夕,信长向浓姬表达了本能寺之行在本片中的意义--指挥四国攻略战,完成天下统一,随后出国实现梦想,这正是二人梦想在现实世界里的实现模式。

而在本能寺之变的段落中,我们看到了二人合力形成的巨大能量,他们几乎冲破了战国环境--作为信长传统一面的主导者“光秀”,“背叛与杀戮”的一贯作风--设置的不可对抗之阻碍,让自己对梦想的追逐仿佛在现实里获得了成功。

信长手握浓姬赠送的护身符,让浓姬的精神与自己合一,随后在电影里首次展示出了“光秀”与“浓姬”的融合:以魔王之姿震慑明智军,心中却以“浓姬”为主导。

并且,导演还活用了史料中“信长持弓杀敌”的细节,将之与夫妻初遇时的打猎呼应起来,让信长的“魔王”与“吉法师”完成了融合。

在全片中,信长始终受到战国大环境的规则困扰,让他无法在吻合规则的前提下保留梦想的纯粹之心,随之获得实现它的能力,直到本能寺的一刻。

因此,他也终于可以冲破“传统战国”给予自己的身份束缚。

在最后一个房间中,导演安排了三途河之梦中出现过的巨树远景,将之揭示的“死于战国环境”宿命从梦境带入了现实,而此刻信长身处的熊熊火焰,也正是此前“魔王降临”的比睿山之战中的要素,是代表杀戮的地狱之火。

手握着浓姬护身符的信长,最终完全脱离出了这一切,并与浓姬真的抵达了外国。

然而,导演显然不敢完全虚构历史,而以主题表达来说,梦想的实现也终究是不现实的。

无论是对“光秀与浓姬”的合一,“魔王和吉法师”的融合,还是终于完成理想模式后的梦想实现,其实都只是致命打击之前的反向蓄力而已。

在此前的部分里,导演借用信长拉断弓弦的历史细节,暗示了“吉法师”的弱化。

而从脱离本能寺开始的一切美好画面,其实都只是信长的幻觉,其绵长的篇幅与丰富的细节,强调的只是梦想的虚幻程度之大,以及信长对其的执念之深而已。

其表现越有力,就越反衬出随后回归现实的暗淡。

最终,他对浓姬说出了“我一直很喜欢你”,确认了二人的纯粹爱情,也看到了二人出海奔向南蛮的景象,但这种梦想只能在“精神”与“幻想”的非现实世界中实现,回落到的现实世界则是比睿山的大火,是他堕落入战国深渊底部的极致之地。

著名的“人间五十年”,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几乎完美的运用,夫妻二人的梦想不可实现,终将如漫长想象一样地如梦似幻,而梦想家信长身处于现实中,也必须接受“岂有不灭者”的答案。

他终究要被卷入战国的规则,死在三途河与杀戮火焰之中,而注入“浓姬”精神的护身符实际上也早已失落于战场,“梦想家”被大环境剥离开来。

他唯一能做的现实反抗,只是死亡方式的选择。

导演似乎借鉴了《黑田官兵卫》的思路,让信长并非切腹,而是用自刎的方式结束生命,从而表现出了他对于“传统武士方式”的挣脱,他对梦想的追逐,在现实里也只能完成到这种程度而已。

同样地,浓姬也只是完成了不知真假的南蛮乐器演奏,更永久且确定的现实则是死亡。

她的病情源于对传统战国妻子身份的不适应。

与信长的复合带来对梦想的追逐,与持续进行的“治病”构成同步。

而在最后,浓姬的病也没有痊愈,反而死于此处,正对应着信长“逐梦于现实”的失败。

信长此前对“找回光秀”的不成功,以及对“浓姬”无法改变的完全倾向,正成为了“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并毁灭一切的导火索。

在对本能寺之行的表达中,信长试图以战国大名的姿态创造梦想的实现条件,但“光秀”的行为完美地推翻了这一切:“传统武士信长”的存在,在现实里便意味着“梦想家信长”的不存。

信长在战国环境中的积极争取,引发的只是必然的毁灭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梦想的破灭甚至延伸到了“孩子”代表的“未来”之上。

它开始于信长的梦,也是导演为了主题表达而设计的又一个角度。

在照料浓姬时,信长提到自己不需要再做大名的日常工作,因为三个孩子已经独当一面。

由此可见,"孩子”带来了信长“从大名姿态中脱离”的未来。

然而,在本能寺之变中,继承信长的家督之位,从而最直观地解放了他的长子秀忠,却同样死于二条城。

这无疑对应了三途河之梦中“孩子”与“浓姬”一同的溺毙结局,推翻了信长希望中的未来。

而“孩子”的存活,只出现在了信长在幻觉中抵达外国的时刻。

事实上,在影片尚在积极一面的第一部分中,悲剧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桶狭间中信长对今川军的杀伐,为了上洛而联姻浅井家时将女儿茶茶送出的政治婚姻,正是他对于战国环境的无意识顺从,而由盛转衰之关键节点的流浪汉之战,本身便是本能寺中夫妻二人战斗的预演,爱情也会在佛像的面前失焦。

这部电影充分地调用了信长在史料中的人物和事件,将之化作了自身“当代女性”之主题的表现工具。

它完全不像普通的战国电影,理应成为内容主体的元素反而成为了背景和“途径”,作为“革命精神与梦想”和“表现载体之夫妻关系”的辅助存在。

这让这部作品必然面临很大的争议。

一方面是源于对“类型化”模板的逆反,一方面则是对史料定性的“推翻”,最典型的便是对“魔王”和“灭佛”的解读:前者成为了“战国究极存在”的象征,而后者则从“打破僧侣不可侵犯的革命行为”变成了“堕落为战国黑暗的究极无信仰形态”。

它当然有争议,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的是,这是一部足够“新”的日本战国电影。

从“当代女性主义”的“当代化”主题设置,到对历史的解构方式,都是如此。

并且,对于信长这一人物,它也做出了比传统作品里更丰富的“悲剧”意味:在一般的理解中,信长的悲剧更多集中在“统一天下前夕的灰飞烟灭”上,停留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幕,而本片则让其悲剧成为了延续整个人生的必然存在,是信长作为“革命家”的根本悲剧--在战国之中,他想要革时代的命,却只能被时代反过来吞噬,被困在时代赋予的“传统”之中。

而这一切的“新”,在信长与浓姬奔向“当代化”的失败结局之下,又与日本美学中经典的“悲剧倾向”结合了起来。

它的结尾正是这种倾向的高峰,这一幕让人不自禁地想起了大河剧《龙马传》的最后一集。

无法逃过刺杀而濒死的坂本龙马,听到中冈慎太郎“你还要出海去环游世界啊,不记得了吗?

”,在低声的回应中阖然长逝。

他是幕末时代的革命家,让世代对敌的萨摩和长州二蕃达成了萨长同盟,展现出了对“蕃国传统思维”的打破,自身也支持开国与西化。

然而,就像对其“倒在黎明之前的最黑暗一刻”的描述一样,在新时代马上到来的时候,龙马死在了最“幕府时代”的暗杀之中,被旧时代吞没了。

这一切,都与信长形成了高度的对等。

而在生命最后的一刻,信长也和龙马一样,在虚幻中看到了眼前的星辰大海。

 2 ) 如此低的分数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可以说是抱不平的

信长与归蝶的故事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程度,而战国历史也从日本的游戏、动漫、影视和大河剧中不知演绎了多少次。

但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本片的观影门槛还是有些高的,对日本战国历史进程,人物关系,人物发展及结局都需要有不少的了解,并且对于织田信长以往的传统形象也烂熟于心,有了这些认知之后,再看这部电影,感受则会截然不同。

这也就是为什么片中一碰到历史大事件,就直接略过,因为导演这是默认大家懂的都懂,就像各类考试的大纲,导演把大纲给你看了,你知道当时是个什么背景情绪就行了,然后过来好好听我(导演)给你继续讲这个爱情故事。

另一点本片完全颠覆了织田大魔王的传统形象,其性格,野心,智略,武力值,甚至酒量,可以说是从一个完全反方向解读织田信长这个我们熟知的第六天大魔王。

首先其出发点不再是信长的野心与城府,而他一切的动机都来自于本片女主—斋藤归蝶。

甚至信长的成长,也是在女主的“教导”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动机也不再是我们崇拜的大魔王的想法。

织田信长在导演的解读下是个平庸至极的大名,他的人生充满了被动,当然这样解读也就能讲通其对于爱情为什么也是那么被动。

总之,本片了解传统历史的人看瞠目结舌,不了解历史的人看昏昏欲睡。

我抱不平是因为以上说的这些并不是能给他低分的理由,无论导演如何解读人物,我们只需要看他的解读合理不合理。

解读合理,再加上本片的镜头语言,台词,服装,表演及配角的人物塑造,我觉得本片值得更高的评分。

 3 ) 绫濑遥,烂片也遮不住的好演员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这么多年来,谈起日本的国民女神,依然绕不过绫濑遥。

她一直在变,也始终没变,但不管风向如何,规则怎样,似乎有她一席之地,就是共识。

看她演戏同样如此,不管角色善恶,也不管电影优劣,她还是可以撑起那段时间的赏心悦目,这种悦纳,早就超过了相貌赋予的先发优势。

比如她最新的作品《传奇与蝴蝶》,就不是一部好片,但不妨碍她在里头发过光,点过火。

而且,她来饰演织田信长的妻子浓姬,存在一个怪有意思的「得偿所愿」。

六年前,绫濑遥在《本能寺酒店》里的角色仓本茧子,因为穿越回四百年前,得见境界非凡的织田信长,对他萌生敬意,并在自己察觉之前心生爱意。

那时候未成的恋情,这次相对名正言顺续上了,而对手由堤真一换为木村拓哉。

《传奇与蝴蝶》织田信长有一个别称,「尾张大傻瓜」,《传奇与蝴蝶》里有更多篇幅体现他的憨劲。

对应的,是绫濑遥广受坊间喜爱的其中一个特征「天然呆」。

浓姬颇有英雌之相,呆是不呆的,但是仓本茧子作为一个想当历史老师的人,面对主公的封建权威时会感到惊诧甚至公然忤逆,由此构成呆式笑料,是颇为强硬的胡闹,最终是让故事服从半部喜剧,让演员服从刻板印象。

《传奇与蝴蝶》两部无形呼应的电影,诚然都很辜负影迷。

但非要从里头打捞一些好的部分,肯定离不开绫濑遥这个演员。

她神奇的地方,是哪怕在一些烂片里,也能够找到让自己发挥的地方,或者说,她有在一部作品里成为被欣赏的那个存在。

《本能寺酒店》拿捏失准的所谓喜剧,远不及「天然呆」对于现代都市失心人的加成。

仓本茧子以当下普遍的游魂姿态闯入历史语境,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化冻织田信长表象的威严,也让历史观照的宏大稀释了个体迷茫的微小。

十分套路的鸡汤故事,略微取胜的是这种对照与交融。

《本能寺酒店》浓姬也是这么一个功能。

《传奇与蝴蝶》原本优胜的地方,是在一个封建故事里,通过她来添加反差中的现代性,对历史进行再度书写。

面对年少时粗鲁、笨拙的织田信长,浓姬更强大的武艺、更敏慧的韬略,不仅扭转了对方对自己的轻忽鄙薄,而且成为挽救对方性命和声望的关键。

电影的前半段,透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甚至女权思想。

但是随着时间快速推移,电影因为浓姬价值的式微,甚或是主要角色性情、故事方向变动的突兀,整体变得越来越乏善可陈。

《传奇与蝴蝶》绫濑遥在这些电影里,不仅仅是当中最大的看点。

电影对她的取舍拿捏,决定了自身的高度,即她戏份的多寡好坏,衡量了这些作品的优劣。

这种演员与作品的紧密牵系,要比主角带动全片全组的作用还要再大一些。

才三十多岁的绫濑遥,早就以极强的贴合度,成为某种镜像和标杆。

所谓「国民女神」,现在看来,是有更多跳脱单纯皮相的意味在的。

这么说,也是因为身材傲人的绫濑遥,在刚出道的时候,顺应公司定位和安排,曾被打造成跟「本能」相关的那类明星。

不过这位从广岛乡下走出来的女孩,亦曾被苛刻的娱乐环境指摘相貌上不够主流的地方。

然而这些年,日本诸如「最想交往的」「最想一起出游的」甚至「最想出轨的」各种神奇明星榜单上,绫濑遥都是排头的常客。

比起从被嫌弃到被肯定的「励志」成分,更值得一说的是她由此绽放出的独特气质。

由女友到情妇,可以提炼出纯情到春情的过渡。

日本宅男文化独步天下,在盛产对应视觉产物的同时,自然派生一套看似矛盾其实归一的普适审美,即既要性感,又要清纯。

从非常世俗的角度来看,性感主要与身形挂钩,清纯主要和年纪牵连,而二者都要跟眉眼对应。

绫濑遥的五官或轮廓,单打独斗确实没有太多胜算,但是配合起来,就能跟「舒适」「顺眼」「元气」「治愈」等等词汇关联。

刚出道的时候,戏与人就有在相互试探中表现出贴合的默契。

尤其是跟本木雅弘合作的《幸福的王子》,她演温柔善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女孩光石兰,还有跟山田孝之拍档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她演全能型人气美少女广濑亚纪,角色太好,形象太妙,二十岁没到,火了。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些日剧里,取的是她纯的一面,是把她完全摆脱欲的捆绑。

于是有趣的地方在于,外人还在揣测她「适龄」地完成写真到影像的蜕变,可要是忌惮,甚至嫌厌自己的身体,那也不是绫濑遥的旨意,毕竟哪怕起初被抨击长相的时候,她也没有萌生动刀子的兴致。

所以再过几年,她也会接《巨乳排球》,一部品质一般,但能让她拿下日本电影学院奖最具话题演员奖的电影。

这电影某种程度上,又回到了纯和欲的交锋上,它的梗概是为了激励接管的「笨蛋」男生好好打球,绫濑遥扮演的新教练寺岛美香子答应他们赢球就给他们发放视觉福利。

学生们由此奋发图强,但她开始对承诺惴惴不安,事实上,这个决定还引起了轩然大波。

《巨乳排球》日本很多电影都在用一种荒诞得颇为「动漫」的方式来寻求自我,这部也是。

在电影内在的升华逻辑里,一方面是世俗欲望与热血理想的融合,另一方面则是放大的性与情在奇妙调和。

用来形容绫濑遥,也有表层上的准确。

她只是在走自己的路,用身体,用神采,用内在的坦荡、无忌,来以多变应万变。

那么小的年纪,绫濑遥已经洞悉了,大差不差的撩人姿势只是入场的基本,想要突围乃至长青,得有更长青的戏做支撑。

她在顺应本色的道路上,担纲主演东野圭吾经典名作《白夜行》。

唐泽雪穗一角,既要她回到少女时代,又要她跳至熟女阶段,时光荏苒,两种气质的拿捏,在一个悲情故事里被二十岁的她完美驾驭。

《白夜行》内在又有一个叛逆的逻辑。

对于唐泽雪穗而言,杀人是绝望、愤慨中的解脱。

对于绫濑遥而言,自觉挑战是未雨绸缪的进阶历练,她似乎很早就不再相信那种由打量目光所构建的暖棚,于是在一面善用优势,一面又打破优势。

私生活上的清洁,譬如不事张扬,也不去争芳斗艳,她最美好的一面在光影里翩跹,而又不断利用美的反差,来制造喜感或酷劲。

被内地翻拍得一塌糊涂的《我的机器人女友》,绫濑遥却能吃透「非人」里「人」的情味。

她对于女性超越性别的力量的呈现,还有《女座头市》,虽然电影并不出彩,但是她扮演的盲人剑客阿市,尤其是在群殴杀戮中,叫人见了就难以忘却。

《女座头市》再过几年,日剧《八重之樱》更能实现她女中豪杰的戏梦,这位「日本的南丁格尔」,终将叠加阿市,在男女不平等的古代环境里,打下《传奇与蝴蝶》前段的女性光华。

而当外在的冲突转向内在,动静交错中又有另一番动人。

《完美的蛇颈龙之日》是在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里铺就故事,《天国与地狱》则是与杀人狂魔交换灵魂的正义女警,高速切换多种表情、情绪的疯狂,这与现实,与演员的距离,造就戏味本身的高涨。

《天国与地狱》这样好的演员,也没有什么包袱,看她在喜剧里发挥天然呆的特色,也似乎是些再自然不过的期盼。

尤其是口碑超好的《萤之光》,一反工作上的风火,生活中只想宅家休闲,十几年前文化中新提炼的物种「干物女」,即放弃恋爱,只想慵懒度日的女性,放在当下依然拥趸无数。

不只是生活、精神状态与当今所谓适龄青年愈发契合,而且,干物女更是倒逼人们思索不婚恋背后,是比起男性过分辛苦的人生操作,或者依然可以回到日本许多电影的主题,即对自我真正的追寻,别于国产故事那种瞻前顾后的粉饰,逼近欧美对自我靠向灵魂端的凝望。

《萤之光》绫濑遥当然是有跟无数角色适配的塑造性,不过更重要的是,她活出了那种恬淡,私生活低调与清洁,不争奇斗艳,不哗众取宠,因此性感可以加上「清雅」这一前缀,也因此她与传统性感女性可以拉开身体乃至精神的距离,预示着她能以更高级的性感,走更广阔的大路。

接了这么多戏,尤其是那么多喜剧之后,当是枝裕和被问到,为什么还会选择绫濑遥来扮演《海街日记》沉稳娴雅的大姐香田幸,他在肯定她的漂亮、端庄之余,强调现在的日本社会,她举手投足的这种优雅也是稀罕之物。

《海街日记》那部具有极强抚慰性质的电影,让人在镰仓的海与风中,被日式四时熨平心头褶皱,而绫濑遥的温婉与坚韧,就是里头最适意的力量,会让人想起绣球花,想起梅子酒,想起如姊如母的亲切、安全。

她真是一部戏,就有一部戏的别样清爽。

一如《今夜在浪漫剧场》,她是个触不到的恋人,但更是象征着光影魅力的存在。

在想象空间叫人迷醉,不在话下,而更奇妙的是哪怕在现实的鸡飞狗跳中,她也能带出堪称纯爱级别的光来。

这是内生的浪漫,多数演员终其一生也效仿不来的引力。

《今夜在浪漫剧场》观众喜欢她,选择她,也是对这种戏我难分的品格进行买单,而绫濑遥自己,依然谦逊地,顽韧地,又在另一部戏里,找她的光去。

 4 ) 全片最好的是结尾

一直对这部影片非常期待,一是男女主的搭配——木村有珠玉在前的塑造(是我感觉符合信长形象的几个版本之一),绫濑遥也是比较喜欢的演员,演技好又气质独特;二是浓姬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其他大河剧中都只有寥寥几笔,很想看看编剧怎样丰富她的人生以及她和信长的感情。

看过之后有一点失望,主要是对二人感情发展的安排偶像剧化了,其实这俩人的感情如果写好了会非常有看头——政治联姻,亦敌亦友,两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是怎样产生爱情的,可是剧里推动二人感情发展的几件事还是那几个全世界偶像剧的套路:吵架拌嘴,你救我我救你,女主给男主出谋划策,便装集市逛街,送定情信物(不过这个信物后面有用,但和一伙贼人干架的剧情挺莫名其妙的),接下来走误会流程(浓姬认为信长不喜欢她也不在乎他们的孩子),女主因为觉得男主越来越冷酷而分开,但是分开后男主郁郁寡欢魂不守舍(觉得这不像信长,后面亲自煎草药也不像信长会做的= =),把女主接回来后又找回人性(就像雪代巴做剑心的刀鞘,国产古偶里面男主入魔,需要女主的爱来唤回人性),整个下来好像一篇晋江文,这些情节都比较表面,让人觉得没什么说服力,却还占了很多篇幅。

感觉浓姬性格是模糊的,没有立起来,在大女主和小女人之间横跳(前线死伤无数,女主的抱怨有一点无理取闹,与之前的人设不符),男主前期被弱化了,但两个人的心态变化是有逻辑能对上的,女主:完成父亲的任务——利用男主实现梦想——想和男主做一对平凡夫妻;男主:毛头小子——充满野心——想和女主周游世界,最后两人不可能的愿望在同一个梦中实现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结局挺好的,一起死在本能寺没有新意,浓姬独活到老又不够浪漫,结局那一段挺感人的,两人一起死去,在梦中he。

此外明智光秀谋反的理由也太中二了,漫画看多了么,信长会配合他演戏给家康看?

信长会故意装出可怕的样子?

会如此害怕家康吗?

家康那时就不把信长放眼里了吗?

还有影片表现浓姬擅长谋略有点过了,就像是看过剧本或穿越来的似的,还有浓姬不让史官记录的情节真没必要,好像浓姬是真正的幕后大佬似的。

其实有历史研究称浓姬在美浓势力中非常有影响力,在织田家也有威望,表现浓姬在政治上的运作,比简单的出主意和激励要好,比如攻打美浓时浓姬处于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浓姬对父,兄,家族的态度是怎样的,可以在这期间让二人感情发展,本来是浓姬人生的重头戏,却一个镜头就带过了。

 5 ) 织田信长

木村演过织田,一次是98年的一个两集电视剧,或者说剧场版、电视电影都行,反正特效还不如现在的网大。

有两点好评,一个是他演的织田确实是个泥猴,整天脏兮兮的。

二是演归蝶的中谷美纪年轻时颜值颇高。

不过杀弟戏有点美化信长了,不如《利家与松》里面反町隆史演的好。

还有一次是个广告,似乎是鼓舞震后民心的,他演织田,北野武演秀吉。

还有个误会,当时网传木村要演大河剧织田信长,放的就是他的广告照。

这次是不是要演织田信长从娶老婆到成烧烤的全过程啊?

据说日本人的切腹仪式,是男人拉肚皮,女人割喉咙,反正是血刺呼啦,特别残忍。

从这点说,这对夫妇很倒霉。

但是从历史上说,因为上世纪日本经济抖起来了,这二位也相当于日本国王和王后吧,所以也就被大众所知了。

这又是很幸运的。

他俩会有啥故事呢?

归蝶会恼怒老公找小三吗?

信长会嫌弃老婆不孕不育吗?

美浓和尾张的力量可以席卷日本吗?

到了最后,二人在火焰中,信长会唱敦盛吗?

这算不算反转版霸王别姬呢?

有点意思啊。

 6 ) 无题

虽然小遥没张开双臂,但我也瞬间跳戏泰坦尼克号了hhhhhh🤣;我看得倒挺好挺上头的,但据说票房不行?

感觉还好啊,反倒弄得我想看《家康咋办》了hhh;编年体;这应该是我第一部看完整了的日本历史题材的片(不是第一部古装,就是涉及了一部分日本古代历史事件的,啧,有点形容不好),从这个角度来说挺好的,在我这有点像《里见八犬传》,要不然一直都没有感兴趣想看的一个“头”,一个楔子;就那段木拓想象出逃那段秃头,矮小加瘦弱,我一下带入到了二师父,之后现在回不来了hhhhh;小遥好英气;两个信长,两个浓姬;话说好奇这部谁主啊,感觉是小遥主,木拓二番或特出?

,更:好奇去查了一下,因为当时看的源没片尾,发现居然是木拓主🤔️,我以为起码起码会是个w主呢。

更:回来再加一星,作为让我开始日本历史题材的入门篇来说,以及表扬一下小遥的化妆师,感觉设计的真的好,英气又不失柔美好不好(≧∇≦)OK,看完木拓的两版(话说,这版➕上版,就是美纪姐姐和木拓那部,就成亲进屋那里,ntr啊ntr哈哈哈哈哈๑乛v乛๑)要看小明的了鉴于又写“冒”了,不插两张图都对不起担心超字的自己了更:对,之前怕冒,都没写那啥,就最后一幕那里,我感觉木拓的腿好出戏,有木有,就是虽然脸黑,但是腿又细又白(还短,可能也不算短,但就是怎么说呢,看他的脸感觉他应该更高的那种感觉的短)这这这,感觉应该是孔武有力粗壮一些才好,对了,还有短那点,继老帕之后我再一次感觉到了身高的重要性,老帕再霸气,在《疤面煞星》里那幕被比两个比他高的警察一左一右锁住得时候也感觉像大人教育小孩似的,不过倒也算应了他自刎前唱得那两句了: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まぼろし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受け滅せぬ者の有るべきか滅せぬ者のずっとずっと好いておった(有点让我想起《赤壁赋》了,“方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可惜只能在想象中拥他的“明月”入怀,共游异国了),如果腿部辣么白辣么细的话hhhhh还有就是真的是礼赞各位zmz大大们啊,就抛开bq问题来说,做翻译真的为爱发电啊,翻译本身就不说了,还要赶工,真的是(╥﹏╥),佩服。

对比来看,就和官方字幕比较来说,官方字幕是真的不行,新的片子也许不明显,就你看比较老一点的片子,如果你发现你这个字幕不是很对劲,就虽然意思没错,但是就是有一些很拙劣的或者说比较粗糙非常粗糙的地方,那估计大部分就是官方出得中文字幕了。

为什么说新的片子不明显呢,倒不是说新的官方就在翻译上做得比原来好了,毕竟都是工作(🚬)嘛,也理解,爱好是爱好,工作是工作,比如那个《舞伎家的料理人》,官方的那个翻译啊,唉ε=(´ο`*)))唉,但有的时候会感觉可能新片要赶工,所以就乱中出错就那么过去了而已,但老片就我早几个月晚几个月没差嘛,毕竟几十年已经过去了hhhhh,真的,就感觉会有点可惜吧,当然啊,当事人不感觉可惜就好,就是,zmz翻译的比较精良的一些作品一旦被引进就……,留下的、能通过正规途径看的反倒是相对粗糙的加工,唉,当然一说这件事我就想起来之前就bq方直接那某zmz翻译的字幕那啥了,就,也很无语,就外包可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毕竟bq问题,但哪怕你私下买呢,就人家zmz也不指着这个赚钱,但你起码要意思意思啊,完之后……之后……就有些问题,乱七八糟,烦忽然想起了先生说的那句话,就是关于产检筛查和万物有灵,生而为人,即使没有那些先天的大病和不足,人活这一生也有很多很多让你烦恼的事了,消磨,架到那个位置上

cool 🆒(☆▽☆)

 7 ) 木村是传奇、瑶是蝴蝶,但这片子不配!

传奇与蝴蝶 (2023)6.12023 / 日本 / 动作 爱情 历史 / 大友启史 / 木村拓哉 绫濑遥说实话,作为东映70周年的纪念电影,实在说不过去,木拓和瑶都很好,单场戏的情感浓度也很高,但是每场戏之间太割裂了…但凡对战国史不太了解,根本不知道故事在讲什么。

讲爱情,信长和浓姬的关系发展像过山车一样,初遇、对抗、和解就是靠情节硬推,角色完全没有铺垫到。

讲政治,是拍出信长少年期间是个大傻子了,但是父亲的死、与家康的过往、桶狭间合战全都草草带过或者根本不提。

可以为了讲两个人的关系,强化浓姬对信长的重要性,但也不能把信长写成个无勇无谋,只有恋爱脑的大情种呀,古泽大师咱们不带这么解构战国英豪的吧?

再说能拍出史上最好的漫改剑戟片《浪客剑心》的大友啓史导演,这动作戏还能再一般点么?

都不如一部大河剧有诚意!

最关键的,这片有近三个小时的时长,浓姬到一个半小时,都和信长滚了床单结了亲那么久了才意识到自己喜欢他?

真的,木拓在我这儿永远是传奇,但是这片真的不配!

 8 ) 归来依旧是少年❤️

3h的电影看完啦!

比想象中的要好看!!

日本的演员就没有演技不行的吧,一开始大神迎新娘的时候笑得那一幕定格我就已经被秒了(/ω\)归来依旧是少年💙🧡💚以及第N次吐槽日本电影不带字幕,历史剧好难对我来说是彩蛋:发现了市川染五郎这个大家的美少年!

一出场就很亮眼。

大神的演技,有一场戏他的背影感觉衣服都在演戏,中年以后的戏份也👍,一个眼神就让你忽略他的造型背景什么的了。

最后,感谢BE,最后出现那段幻想的时候我都要满头问号❓了+一个吐槽,这个剧名什么鬼?

第N次后悔他上个月来博多站前宣传电影的时候我不知道!

准备有时间去看一下日本史啦!

学日语来日本这么多年都没有关心,惭愧惭愧。

 9 ) 女主很美

2024-4-30木村拓哉还是很帅的。

电影看完了,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在写的时候,会思考男女主的爱情故事。

或许文化不一样,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就不一样了。

感觉 织田信长 的爱的故事是 student-teacher老师和学生 的故事,两个人的目的是统一全国。

织田信长 处理冲突的方式是支配,就是 是指只考虑自身利益,为达到目标而无视他人利益。

指高度关心自己、低度关心别人,处理人际冲突时借助使用正式权力或权威达到自己的目标。

浓姬 的爱的故事是 business商业故事 ,她是因为 织田信长 对她有利,所以选择了 织田信长 。

感觉女主处理冲突的方式是 逃避(avoiding) ,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也不考虑对方的利益。

两个人的关系还能持续的原因是 织田信长 会一直需要的 浓姬 ,感觉 男主再有女主的时候会心安一些。

另外还有女主病了,男主对女主有救助的义务。

我看到的是女主在确认自己爱男主后一直是被动和逃避的。

或许我该看看女主在面对关系冲突的时候,采取了何种方法,让关系不断地进行下去。

 10 ) 第三者的背刺 一个爱看小说的鬼畜编剧?

唯一有大病的是编剧古泽,明显大河剧和这个电影一起准备的,虽然试图将魔王变成凡人,但是人们固有的思想里还是难以接受,导致整个片子看起来有些破碎(信长的身份变化,或者说心里变化的铺垫不足),时间线是唯一Line,但估计因为经费原因,没有达到《女信长》的上下两部的长度,这更加使得电影,有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比如说获得信浓,明显感觉两人情感会有变化但是立马过渡准备上洛,历史剧生生变成了情景剧,一个情景只为下一个情景铺垫。

看到中间的剧情导向明显让我想到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无是处的尾张笨蛋终于配得上了信浓全能小公主,一开始我以为会是大女主,参考女信长,让浓姬成为信长的影子,获得信浓后两人的地位变化让人感觉突兀(虽然逻辑合理,但考虑剧情起码应该是平等的,结果直接主仆),地位的巨大差距打破了平衡,浓姬直接透明了,明明是男女主,中间明智光秀直接第三者插足,这里也交代了,被刺原因,“没有爱,就会产生恨”,明明我将你推向顶峰,你却“张无忌”,爱江山更爱美人,想和浓姬远走高飞。

最后为了将感情线的关键定情信物闭环(这是哪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船上镜头又想搞煽情(泰坦尼克号?鬼畜),但还好编剧想起了这是东映七十周年,让两人起码死在了日本。

电影各个类型在各自的情景里没有完成统一,这在古泽的大河剧里有同样的问题,每个一条线索没有在时间上同步进行。

就像几个小电影拼贴而成,结构↑简直就是对村上春树的拙劣模仿。

《传奇与蝴蝶》短评

求生本能悬崖边抓住的手,蝴蝶般的美梦只想乘船远航,可如日中天的势力还是放弃不了家族和名号,在本能寺的大火里结束了传奇。

8分钟前
  • 海雅的谷慕
  • 较差

……(省略吐槽一万字)……无数次“怎么还没完还有这么长还能演些啥啊”、实在看不下去分了三天才啃掉、持续满头问号,最后真的直接无语了。。打两★是我给这样的(大河剧剩余边角料拼出来的总集篇时长)本子还能硬撑三个小时最大的尊重。。虽然能理解织田信长相关故事实在是演绎过太多,只能另辟蹊径,可这径真的是有点离谱了。

11分钟前
  • 风华布衣
  • 较差

最后美好得跟范蠡和西施一样,果然不是真的

14分钟前
  • Echo
  • 推荐

我好像还是第一次看日本战国爱情片

18分钟前
  • Shufeng
  • 推荐

东映70周年电影,顶级的演员演最热的故事,很享受。结尾落在了拥抱西方,拥抱自由、爱情,这些现代元素上。但我也不排斥。

19分钟前
  • 酒池肉林
  • 推荐

日本古偶也就这样?

20分钟前
  • 妙蛙种子妙瓦底
  • 较差

木村依然是织田信长,中谷美纪却从浓姬变成了她的侍女,时间对女人总是不公平的,不过电影倒是拍的很女强,仿佛织田信长能崛起全靠他老婆,后期又给信长加了厚厚的滤镜,从行为乖张变成重情重义,总之此片男女主都被美化数倍成中世完美夫妻…

22分钟前
  • kenken
  • 还行

古泽良太写时代剧着实不行,将近三个小时也没写清楚人物性格的转化,织田信长从尾张八嘎到第六天魔王缺少过渡,后半段大书特书他和浓姬的夫妻情也是温吞得很,木村和绫濑遥表演及格。

23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白瞎了我的绫濑遥和木村

27分钟前
  • Godfreyforever
  • 较差

我觉得…可能是今年的大河给我造成的精神伤害太大,我竟然觉得前一个小时写得还行…起码信长不乱咬人耳朵了(。从杀贫民那段开始就看不透,古泽,放过时代戏吧,对自己对观众都好……

32分钟前
  • atopos_
  • 较差

作为愛情片来说,非常大气。规格、演技绝对值4⭐。换算成分数的话...其实离8分片差得很远,但6分不到真不至于,所以打上4颗⭐。很喜欢这部电影里木村的演绎啊!因为“木村拓哉”出来的次数很少!半化蝶式结局。

37分钟前
  • Rurutia.♥
  • 推荐

把信长从尾张大傻瓜拍成了尾张大傻B

39分钟前
  • 银魂
  • 很差

浓姬是巴图鲁,而且是第一巴图鲁。

40分钟前
  • xisaikaka
  • 还行

第14分钟,女主一开口,人设之前的好感全无。

41分钟前
  • 我叫里昂
  • 较差

太难看了,传奇与蝴蝶都没拍好。168分钟的电影,还没有短评里那句“就给中谷美纪女仆这样的角色,好惨,要知道25年前木村演信长,是中谷美纪演的浓姬”给我的唏嘘多。

43分钟前
  • 钧廷
  • 较差

就⋯演了個本能寺之變⋯精華全在預告片⋯那古野、清州城、桶狹間、岐阜城、上洛、信長包圍網、長篠、安土城皆只片影,傳奇沒看出有多傳奇,主角是濃姬歸蝶⋯25年前中谷美紀還是木村搭檔的濃姬,如今是綾瀨遙版的侍女⋯本能寺這段拍得還行,這麼多風雲人物就拍出了家康、光秀、森蘭丸的風采。藤吉郎被黑出翔⋯

44分钟前
  • 听风
  • 较差

原来是浪客剑心的导演,我说怎么风格有点类似(上次在siff看的)。最后那个大船的梦幻片段是在呼应前面出海的念想嘛。人物的性格转变好生硬,要不是奶遥我才不看呢。

47分钟前
  • 小飞侠
  • 较差

历史上都说信长爱吉乃,不爱浓姬。只有木村年轻时演的一版信长,偏偏爱浓姬。老了再演信长,再演爱浓姬。木村一张中年脸演少年信长真的非常出戏,到后来演到中年便渐入佳境。最美浓姬中谷美纪这次只能演浓姬的侍女嬷嬷了。还行,但没有98版给人留下的回味悠长。98版颜值巅峰,且贵在留白

52分钟前
  • oceanlover
  • 推荐

感觉什么都想说一点,又什么都没说清楚。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话可能看得有点疑惑吧,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53分钟前
  • deany伯爵
  • 还行

不咋地

57分钟前
  • 디리디리의난민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