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邪

中邪,The Possessed,Exorcism

主演:董天文,何佳,赵树达,文中学,贺媛媛,冯丹菊,孙德强,谢印梅,刘荣惠,王丹丹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中邪》剧照

中邪 剧照 NO.1中邪 剧照 NO.2中邪 剧照 NO.3中邪 剧照 NO.4中邪 剧照 NO.5中邪 剧照 NO.6中邪 剧照 NO.13中邪 剧照 NO.14中邪 剧照 NO.15中邪 剧照 NO.16中邪 剧照 NO.17中邪 剧照 NO.18中邪 剧照 NO.19中邪 剧照 NO.20

《中邪》剧情介绍

中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学生丁鑫和刘梦为拍摄农村风俗纪录片进入一个村落,在目睹了充满诡异气息的 “还人”仪式后,两人跟随“高人”王婆夫妇来到一处偏远的山庄拍摄驱邪过程。然而 事情却向更加诡异的方向发展,驱邪四人组经历着人性的考验,生命岌岌可危,而所发 生的一切都被丁鑫和刘梦的摄影机默默记录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平凡职业造就世界最强第二季今天开始世界属于你南方大冰雪终归大海不可思议的海岸物语大蛇再袭鬼乡为了所有的女孩那之后怎样了尖峰时刻3你看不见的我摩登家庭第十一季情义英雄武二郎江湖小龙侠杀手一号幽默的我塞古罗港使命国家利益一路向南一封小情书纸花布朗夫人的儿子们第二季狩猎岛游戏迷失1971为食神探正在书写你的命运爱4狂潮龙之心2分手工作室2鬼灭之刃那田蜘蛛山篇

《中邪》长篇影评

 1 ) 评价中性,但主要是吐槽

首先说观点:我认为这是一部没有任何创新点(因此艺术性大打折扣)的勉强合格的学生作品。

说它勉强合格当然是考虑到(1)处女作(2)成本极低(3)审查压力。

那我主要说说我看到的缺点。

形式上没有什么创新,已经被玩烂了的伪纪录片,摄像头的嵌入也没有多巧妙,很多时候偏生硬,尤其是男主偷拍女主引入针孔摄像头的桥段,看得我尴尬万分。

另外,所谓“伪纪录片”是指把摄像机和拍摄动作嵌入在戏中,把观众限制在有限视角上,突出真实感,增强第一人称式的代入感。

但是我想说,这不意味着要让剧中人去”拍纪录片“。

拍纪录片不是非正常拍摄,不会有这么多镜头的刻意抖动和人物的插科打诨。

这部影片中的主角二人拍的东西,如果要做成纪录片,真的可以毕业吗?

我表示怀疑......设定上也是经(老)典(套)至极的荒村独墅+硬要作死的主角。

姑且不说就这么孤零零的一家人远远住在距县城一个半小时路程的山里是否合理(没有这方面常识),咱就是说一个成年人在身体健康+没有睡前大量饮水的情况下,通常是不会起夜的。

这男女主角倒好,每天晚上必起夜。

都知道宅子里有不太好的东西了,也硬撑着不用夜壶。

谁看了不说一声敬业。

Bug不想一一列举,只想说一处。

如果说姐弟俩早就安排好了对神婆夫妇实施谋杀,为什么姐姐半夜要拿菜刀去神婆房间,举起又放下?

看到评论里有人说,这是因为姐姐没有料到男女主二人的出现,所以想尽快解决掉神婆他们,以免节外生枝,但是事到临头又犹豫了。

但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男主会在上楼时碰到手持菜刀的姐姐。

因为按理说他们的房间都在二楼,姐姐在自己的房间和神婆房间之间往返是不会经过楼梯的,难道说是她回房前想先去趟茅厕?

这未免有点牵强。

最开始的一些设计(包括找不同的人算命,片段拼接)还可以,并且这些配角的演技都足够自然。

然而最重要的两位男女主角,居然是全剧演技最差的,女生一脸蠢相,男生整个活灵活现的宝器,看到后面高潮部分硬生生给我演笑了。

最后,我感觉导演仿佛既恐男又厌女,电影里男的无不猥琐窝囊,女的全都歇斯底里。

我似乎隐约感受到导演希望突出“人性的恐怖”,但这些要素加进去之后只更显滑稽荒谬,深度几乎为零。

 2 ) 因陋就简,也让恐惧成宴

(文/杨时旸)众多周知,“国恐”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带有嘲讽性的短语。

观众,甚至很多从业者自身都对它低看一等。

中国特殊的限制机制,也让这种类型片的腾挪空间异常微小。

它逐渐沦为了一个无法翻身的笑话,陷入粗制滥造和被人讪笑的死循环。

人们都以最低的期待值,幸灾乐祸地想看着每一部所谓的恐怖片如何收场。

恐怖片在中国一片死灰,但《中邪》的出现却让它意外复燃。

一位横漂导演,花费几万元,用伪纪录片的方式为这个类型挽回了尊严。

相比于其他类型,恐怖片直接切近感官,所以,更多的这类电影都止步于肉身的反应,而不问向精神,它极其容易变得“自甘堕落”。

最近,西方乃至日本的恐怖片都显得凋敝,除了那部《女巫》,很难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在经历了无数次重复的恐怖意象的重组之后,如果没有更深层的心理鼓动和更剑走偏锋的想法,很难再度支撑起人们的兴趣。

《中邪》是在一种标准的纪录片氛围中开场的,那株随风摇曳的大树,暴土扬尘的街道,能说会道的东北算命喷子,躲在路边的解卦大嫂……你会以为这又是一部以讲述脏乱差为荣的中国式纪录片,但当贫嘴滑舌的男主角和聒噪的姑娘出现的时候,一些影影焯焯的东西开始浮现。

他们和当地负有盛名的“大师”王婆夫妇乘坐着那辆破旧的轿车开上土路,直到王叔随口念叨着,“怎么这么偏啊”,突然之间,伴随着暗下来的光影,有一种强烈的类型感撞击了出来——它是一部标准制式的恐怖片,一些力量守株待兔,人们被欲望牵引,奔赴死亡。

《中邪》不恋血污,更接近惊悚和悬疑,切近于心理的恐慌而非挑动纯生理反应。

它的几个陡坡式的心理悬崖设置得恰到好处,“中邪”的姐姐以一个沉默的正常人的面貌出现,之后在“治疗”中第一次显露出疯癫,王婆夫妇从救治者变成胆怯者——换句话说,他们从主动方成为了被动方,这个转化是被恐惧催化的,而同时,偷拍的摄像机发现了恐惧的根源——那些埋藏在心底的秘密,自己作为骗子和施害者一直担心被报偿;而在此之后,姐姐的“死亡”,以及更深一步的,死亡之后“冤魂”引发的混乱,都成为一步步溃散的节点。

客观地讲,对于大多数恐怖片资深影迷来说,从那个隐蔽的摄像头揭露了王婆和王叔之间的嫌隙,彼此争论曾经治死人的秘密的那一刻开始,这部电影就已经泄露了根底,但它还是用紧绷的气氛拽住了观众。

这个故事被巧妙地设置在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中,无法逃脱的郊外,一座破败的农家院,它的环境和人物设定都极度可信,对于这一类作品来说,这是代入感的坚实基础。

从技巧上看,这部电影因陋就简,但却意外地达成了一种low-fi的效果,伪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和粗糙的中国县城以及浓重的幽秘色彩,经过互相叠加完成了一次剧烈的化学反应。

镜头几乎没有错漏,不存在伪纪录片镜头之外的视角,肩扛手持拍摄的呼吸感与惊悚氛围本身异常默契。

末尾,那个碎裂的镜头,既符合剧情设定又为观众完美区分了视角。

从恐怖意象上说,《中邪》动用了所有最经典的符号:娃娃,飘荡的尸体以及疯癫的人,被恐惧调动起的黑暗人性,因仇恨被激发而成为杀戮者,它把这一切恐怖桥段和经典意象毫无痕迹地本土化为一种真实的中国经验,而且,最终没有归因于怪力乱神,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

从设置看来,这不是出于对审查的规避策略,而是从拍摄之初就定下的基调。

其实,很多恐怖片中都有一个明亮又朴素的内核——善恶有报。

《中邪》也同样如此,它是一个有关报偿的故事,从另外的意义上,以极端的戏剧性手段,用私刑完成了一次惩恶扬善,而且最终,复仇者也遭到了法律的惩处。

中国恐怖片被合力摧毁了——从业者自暴自弃,审查者如临大敌,观看者嘲弄蔑视。

但仍然有一些人能够在狭窄的缝隙中努力维系自己以及这种电影类型的尊严。

《中邪》只是认真地对待了这个题材,本分又充满尊重地对待这个故事。

它本土、自信又粗粝、鲜活。

但愿这部作品是一个系列尝试的开端,而不是一次偶然。

 3 ) 抄的,抄的

评价很高,但是我却觉得是抄袭。

从具体手法上,其实有一部外国的烂恐怖片就是这样的拍摄手法,都是低成本运作,为了求真,故意把镜头拍得粗糙还到处乱晃,甚至连最后摄像机碎裂开来的情节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那是几个朋友,遇到不明生物的攻击,一个个死去。

从情节设计上,那种看起来是鬼故事,其实是“复仇”故事,最后才揭开真相(一对神棍夫妻,利用毒药和解药,装神弄鬼敛财。

造成一个女医生母亲的去世,女医生发现真相后,故意装中邪,装死,想报仇。

最终虽然成功复仇,但是让无辜的弟弟受到牵连,两姐弟丧失前程。

甚至让拍纪录片的一对男女学生也受到影响)。

这种形式,其实主旨上与《聊斋志异》那种妖魔鬼怪比人还要更可爱,人心险恶并无二致;与西方恐怖片那种最后揭开真相,让观众释怀的方式也一致。

18.5.10 n6a����A

 4 ) 吓晕人、被撤档,这部国产恐怖片到底厉害在哪?

清明小长假大家都出去玩了吗?

我也应个景,给大家推荐一部最适合清明看的电影——《中邪》

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国产恐怖片,至今没有正式公映。

可去年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时,它却把一名女观众当场吓晕。

不仅惊吓程度爆表,《中邪》的口碑也相当强硬。

在2016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它喜提“最佳艺术探索奖”和“豆瓣影评人选择奖”的最佳影片。

影展主席王家卫称赞,《中邪》是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

导演陆川和忻钰坤也对此片不吝盛赞,称《中邪》会是国产恐怖片的一个里程碑。

有着“近十年最好的国产恐怖片”之称的《中邪》,到底厉害在哪?

胆大的,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温馨提示:下文有部分剧透,以及恐怖配图,请谨慎观看)

故事围绕着两个大学生展开。

刘梦和丁鑫为了探索乡村的迷信文化,决定去拍摄一部算命题材的纪录片。

在寻找纪录片主角的过程中,他们打听到了名气极大的王婆。

王婆是村里的“神婆”,不仅能给人算命,还能做法来替人治病。

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有人找到王婆,声称自己的姐姐“中邪”了,想请求王婆去帮忙驱邪。

于是,两名大学生扛着摄像机,跟随王婆及其丈夫去帮人驱邪。

声称“中邪”的人叫陈丽。

由于一起意外,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从此变得不正常。

在大多数时候,她能毫无障碍地与人交流。

可一旦发作时,她就变得疯魔失控。

王婆表示,陈丽是被小鬼上身,所以才会举止异常。

于是,她按照惯例,给陈丽做法驱邪。

可是怪异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情绪稳定、平躺在床上的陈丽,在王婆做法到一半时,突然像疯了一样。

不仅情绪失控,还做出了伤人的举动。

陈丽的这一变化,让王婆等人大受惊吓,一行人决定打道回府。

可万万没想到,一系列更加怪异的事情,接连在这间乡村小屋里发生。

大学生刘梦和丁鑫,也因此被滞留在了这里。

当然,至于这一行人最终能否平安逃走,陈丽的“中邪”究竟有何秘密,这里就不多给大家剧透了。

说起来,一提到国产恐怖片,相信大多数观众都存在一系列刻板印象。

比如,海报比正片吓人,特效不忍直视,故事漏洞百出,甚至让人忍不住想笑等等。

但《中邪》却偏偏不一样——片中既没有一惊一乍的恐怖音效,也没有刻意制造惊悚感的化妆或特效。

它大胆颠覆了大多数国产恐怖片的套路,却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怖。

《中邪》的恐怖感到底是如何营造的?

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电影的拍摄方式。

《中邪》采用的是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因而在观看时,就自带真实感buff,也更具代入感。

这点不必多说,看过和《昆池岩》、《鬼影实录》等电影观众,就知道那种酸爽。

《昆池岩》剧照值得一提的是,《中邪》在传统伪纪录片的基础上,用了三部摄像机视角。

除了两名大学生的摄像机之外,还有一个用于偷拍的针孔摄像机。

这样一来,既能让片中的主角捕捉到更多不为人知的线索,也能让片外的观众产生“偷窥”到不该看到的东西时的惊恐。

《中邪》营造恐怖感的第二个利器,是加入了中国乡村的民间习俗和封建迷信。

比如王婆等人刚到陈丽家中时,陈丽的弟弟做了饭菜来招待。

但王婆的丈夫却提出,三个菜叫“神仙菜”,用于招待客人不吉利。

为什么?

因为在古代,只有供奉神仙和祭奠死者时才会摆“三牲”。

因此,农村一向流传着“桌上不摆三道菜”的俗语。

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但一旦和民俗鬼神扯上关系,就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吊诡之感。

此外,王婆为人做法消灾,采用的是民间一种叫做的“还人”的封建迷信。

所谓“还人”,就是找一个纸偶做“替身”,将自己身上的疾病、痛苦等“转嫁”到替身身上,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还人”的流程相当繁琐,要做长达三小时之久。

在此期间,神婆不仅要一直念咒语,还要做制定的动作,不能间断。

而用于“还人”的纸偶,就和病人一同摆在旁边。

怪力乱神的氛围,瞬间就烘托了出来。

类似这样的民间习俗和封建迷信,在片中还有不少。

《中邪》将其巧妙融入剧情,可以说在制造恐惧上,比那些一惊一乍的配乐和剪辑要高级多了。

《中邪》营造恐怖感的第三个方式,在于其粗粝但接地气的真实。

判断一个故事是否恐怖,真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你越相信它是真的,它就越接近你心中的恐怖之地。

来看看《中邪》,片中的主角,真的就像从路边随便拉来的一个大学生。

服装、造型、化妆等等,完全没有考究,反而贴近了真实生活。

片中的场景,也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了。

两层“小洋房”的乡村建筑。

喂养牲畜搭建的棚窝。

夜间照明的红灯笼。

住宅周围四处环绕的小树林等等。

在农村住过的朋友就应该知道,这些场景简直不能更写实好吗!

《中邪》的拍摄虽然粗糙,但是却保留了这种让人身临中国乡村的真实,恐怖感自然就油然而生了。

此片的导演马凯,此前只是一名横店的群众演员,跑了五年龙套。

有了《中邪》最初的创意之后,他开始召集身边的人来落实执行。

片中的6个主要演员,全是横店找的。

再加上导演1个,场记1个,跟机员1个,摄影1个,制片1个。

就这么一个11人的小团队,历时18天,只花了7万元,就拍出了让无数人拍手称好的《中邪》。

(PS:拍戏过程中出了意外,其中有两万块是用于给男主角治疗腰伤,所以实际拍摄费用只有五万元)

由于人手不够,有时候演员和场记还要身兼灯光师等职位。

由于经费有限,片中又有一些需要撕扯衣服和破坏道具的环节,所以很多戏份只能拍一条。

为此,演员们为了拍一场戏,需要先排练很多遍。

最长的一次,为了拍一场戏足足排练了11个小时。

而作为新手导演的马凯,为了将电影拍好,也是做足了功课。

他看了上百部恐怖片,比如刚才提到的《鬼影实录》、《女巫布莱尔》等等,都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也被他借鉴了一些其中的拍摄方式。

在谈及拍摄此片的初衷时,马凯说道:我们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来观察王婆这样的人。

我也希望通过拍这样一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不要去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

马凯拍出了在First影展上惊艳四座的《中邪》,可它的命运却让人一言难尽。

电影原定去年4月4日清明节上映,但是到了3月31日时,官方却突然发出声明——《中邪》因技术原因改档,至今尚未宣布定档消息。

在国产恐怖片口碑普遍堪忧的背景下,《中邪》的出现不可谓不是一种惊喜。

但它的突然撤档,也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相信无数恐怖片爱好者和我的心情都大抵相同——希望这部用心拍出来的好电影,能早日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 END >

 5 ) 最近看过最好看的恐怖电影居然还就是这部国产恐怖片

我觉得挺好看的,虽然还是不恐怖,不过我发现我现在看恐怖片已经不是根据恐不恐怖打分了,因为貌似真的没有可以吓到我的恐怖片了。

相比于恐怖程度,我更在意观感上是否有趣。

尽管我没办法解释,但是我就是喜欢这种伪纪录片的氛围。

这种粗糙地地下质感或许会让很多看惯了传统商业电影的观众诟病,但是却是我的心头好。

摇晃的镜头还有满屏噪点的画面这些劝退的要素在我看来反而是吸引我的点。

而且对比一下之前我看的几部伪纪录片,我觉得这部还真就是最“自然”的,除了最后部分的一些地方,整体没有太多作为“纪录片”不自然合理的地方,这一点就足够让我给出很高的评价了。

正因为这种相对自然的处理,让本该充满乱力怪神的恐怖片多出了一种日常感,而这种日常感和实际上非日常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微妙的不自然和诡异质感也是我会喜欢看伪纪录片这种低成本电影的重要理由之一。

另外里面的音效我也觉得特别真实,因为我老家农村晚上的环境音确实就是这样的。

总之,我觉得很好看,至于内涵主题什么的就无所谓了。

基本上看(接下来有剧透)当然了,真要说不满的地方也有,那就是这部片子为了国内审核制度妥协的部分。

我是觉得要么彻底乱力怪神一点(感觉这也是导演原本的想法),要么作为一部有罪案要素的非灵异片就加入更多推理成分以及不可能犯罪之类的,最后来个大揭秘。

最后卡在中间确实有点遗憾,不过总体来说,这还真就是我最近看过最有趣的一部恐怖片。

(另外感觉就这部片子的画质,现在用手机也可以拍出差不多的效果了,如果我以后有钱有闲,也真想拍部这样的伪纪录片啊。

 6 )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丁鑫跑了

前面有个桥段,在树下面,丁鑫说想和刘梦过一辈子,刘梦没说话,但是她在心里记下来这句话,当真了。

后面即使知道有危险,还是跑回去找丁鑫。

但是最后面,刘梦被捕兽夹困住之后,丁鑫用尽了力气也没用,最后一秒,他跑了,这一跑就很精彩了。

我认真地想,如果是我,我还会回去找丁鑫吗?

如果我是丁鑫,我又会不会跑。

但是唯一确定的一点是,刘梦当时说,想和我过一辈子的男人多了去了,她自己可能没信,不然也不会丁鑫这么一说她就上心了。

但是我信了,因为我觉得她配。

其实我也不是说丁鑫渣还是怎么的,毕竟我想和你过一辈子和我能为你去死不是一个意思,毕竟不是说,很多情话说的时候是认真的,但是后面实现不了而已。

但是还是有点可惜,因为一开始很羡慕他们相处的方式,感觉也是能够一直陪伴的人呀。

我都当真了,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连旁观者都迷了,当局者该多难过呀。

看个恐怖片都能这么忧伤,我大概是真的受伤了嘿。

虽然没有想象的恐怖,但是也还是行吧,起码吓到我了几次。

还让我产生了写影评的冲动,要知道我中午看了寂静之地都没想写影评呢。

 7 ) 《中邪》导演回应“过审难”传闻:是在等合适的档期

导演马凯采访马凯是在传出《中邪》撤档消息的一周前,我们在影片的宣发方恒业影业见到了他。

虽然距离在FIRST影展获奖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但他还是坚持穿着印有“FIRST”标识的T恤接受采访。

我们问他是对FIRST还有情结?

马凯笑着回答:“当然,没有FIRST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电影《中邪》马凯确实应该感谢FIRST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在此之前,他只是横店一名普通的群众演员,一个月才赚1500块钱。

在剧组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拍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尝试自己写剧本、找设备,但是拿给投资人看却都被嗤之以鼻。

偶然一次与朋友聊起《鬼影实录》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部采用伪纪录片形式拍摄的恐怖电影成本1.1万美元,全球票房却超过两个亿,这样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使得马凯决定放手一搏。

为了收集素材,他专门去找街头算命的人,观察他们的精神面貌。

虽然成本小,但筹备期却和正式的院线电影一样长达两个多月,马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观看了几百部类型影片,只为了学习镜头的运用,以及如何营造真实感。

马凯指导演员表演演员方面,马凯找到了几位同为“横漂”的素人,他们之前做过各种行业,唯独没有学过表演,但也正是这种“原生态”的感觉,消减了影片中表演的痕迹。

由于资金短缺,实际拍摄时很多戏份只能拍一条,为避免出现纰漏。

需要演员们在开拍前反复排练,马凯回忆最长的一次为了一个镜头他们排练了足足11个小时,直到满意为止。

整部电影都是经过了先排练再开拍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由于大家都是老朋友,气氛融洽也乐在其中。

陈可辛导演为马凯颁奖马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奖,但他和《中邪》还是在2016年的FIRST影展上大放异彩,斩获了“最佳艺术探索”大奖。

“那一届的评委会主席可是王家卫!

”马凯激动地说。

他现在回顾《中邪》在艺术上最大的探索,就是将民俗与恐怖相融合,并用伪纪录片这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不过FIRST的机制还是很严格,绝不会因为导演拿过奖就为他一路开绿灯,《中邪》之后的一个拍摄方案就没有达到影展的要求,这也鞭策着青年导演们不能在拿奖后沾沾自喜,需要继续在剧本和创作上下工夫。

《中邪》幕后照这次《中邪》为了登陆院线,片方及马凯本人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不仅请到了金牌剪辑师孔劲蕾将影片从110分钟,剪到了节奏更加紧凑的95分钟,还补拍了很多小纸人吓人的戏码。

由于整个制作过程时间较长,外界一度怀疑《中邪》在过审上面临了很多的阻力,对此马凯回应:“整个过程还是挺顺利的,我们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档期,于是就定在了今年的清明档,更符合这部电影的氛围。

”可惜的是就在3月30日晚间,突然传出了《中邪》撤档的消息,电影官微也发布声明,称“由于技术原因”,《中邪》将会延期上映,具体日期还未可知。

我们试图联系导演马凯,但此时他已经拒绝任何采访,只是在微博上公开回应:“希望大家抵制盗版,感谢观众们的支持。

《中邪》幕后照虽然我们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中邪》在大银幕上最终呈现出的会是什么样子,但马凯对于青年电影人的建议却值得回味:“有想法了就要去拍,不要怕会搞砸。

而且筹备一定要用心,我们最早拍的时候成本虽然小,但也经历了近乎于一部院线电影的筹备期,只有把功课做足了,才能够把最好的内容拍出来。

”相信有这样创作理念的马凯,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我们也期待着能够有一天重新在大银幕上,见证这部国产恐怖翻身之作的风采。

“横漂”导演:以小博大的《鬼影实录》启发创作灵感凤凰网娱乐:早年在横店做群众演员的经历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马凯:有最直接的影响,正是因为做了“横漂”,才会对剧组越来越了解,然后在现场去观看那些导演他们是怎么安排演员,怎么安排机位,在现场去学习一些有关导演的知识。

凤凰网娱乐:怎么想到要拍《中邪》这样一个故事?

马凯:这个故事也是机缘巧合,我在差不多2013年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想法了,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写剧本。

2015年的时候,制片人也是我初中的好朋友孙德强,他把我从横店叫到了山东,让我拍个短片,当时我把短片的剧本都写好了,但另一个制片人他就不想让我做这部短片的导演了。

孙德强挺不好意思的,他希望能帮助我拍个片子,我们闲聊时就聊到《鬼影实录》这部电影了,《鬼影实录》成本特别小,回报又特别高,我说我正好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可以弄。

在他印象中拍一个电影,制作成本需要很大,但他一听这这次是小成本就觉得OK,然后他就刷自己的信用卡,拍摄就这么开始了凤凰网娱乐:为什么选择用伪纪录片这样一种模式?

是有什么情结吗?

马凯:有的,我第一次看伪纪录片就是《鬼影实录》,当时就被震撼到了。

因为我以前是被那些商业大片喂大的,我一直认为电影就得高清画质和大牌演员,但是当我看到《鬼影实录》的时候我觉得,哇,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这也是可以讲故事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想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故事,伪纪录片是低成本,而且相对而言很好的一个拍摄手法。

凤凰网娱乐:所以在写剧本之前,你就确定下了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摄?

马凯:是的,先有伪纪录片,然后再写的剧本。

凤凰网娱乐:电影当中很多像请神这种民俗,你都是从哪里来的生活经验?

马凯:首先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新闻,就是揭露这种民俗诈骗的。

然后制片人带着我去找,去看一些街头算命的人,然后我们也让这些人算,去观看他们的那种精神面貌。

凤凰网娱乐: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难忘的的人?

马凯:没有特别难忘的,因为他们整体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而且我觉得他们都是假的,我当时很难相信为什么会有人信这些?

因为他们算的东西,一听就是假的,我们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来观察。

我也希望通过拍这样一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不要去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

这个镜头吓到了不少观众拍摄艰辛:为拍一个镜头足足排练了11个小时凤凰网娱乐:实际拍摄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马凯:我们当时实际拍摄是18天,因为资金上短缺,很多戏份你只能拍一条。

比如说有几场戏可能会损坏演员的衣服,但演员本身只有这么一身衣服,如果损坏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拍其它的了,你没办法拍第二条,你只能一条过,一条过你就得反复地排练。

因为里面还有很多的长镜头,全是手持的跟拍的,这不像固定镜头那么简单,所以排练的就会很费劲。

我们最长的时候,会排练11个小时,就为了拍这一个镜头。

凤凰网娱乐:这次的演员都是非专业的,在片场你如何对他们进行沟通与训练?

马凯:我记得贾樟柯导演说过,你找演员只要找对人了,这个戏就不用再怎么教了,说明找演员其实是很重要的。

当时我在选演员的时候也是选了很多人,我觉得他们因为没有很系统地学过,所以他们身上生活的气息就会特别浓,我是相中了他们身上的这一点。

找好以后我们就开始排练剧本里的戏,我会把我想要的那种表演风格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

虽然我们制作成本很小,但是我们在前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剧本里所有的戏份全部都排练了一遍,排练到我们都满意为止。

凤凰网娱乐:那你在现场会表演给他们看吗?

因为你有横漂的经历,可能在表演上更专业一些。

马凯:其实他们也全是横漂,在现场我们会讨论,看看能不能增加一些好玩的戏份,他们本身身上也是有故事的。

就比如说里面的王叔,他有很多戏包括唱小曲那些,都是自己添加的,我们在不改变剧本流程的情况下尽量轻松地完成拍摄。

马凯在现场谈FIRST:策划案不达标,拿奖也不会给你开绿灯凤凰网娱乐:拿着这个片子去参加了FIRST,还获得了最佳艺术探索奖,有什么感受?

马凯:很兴奋,因为那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王家卫,我能在这样一个青年电影节上拿到奖,评委会又那么重量级,所以就太难以置信,因为这个反差太大了。

我只是横店的一个小横漂,突然蹦到了这么重量级的一个影展舞台上去拿奖,这真的是难以形容的心情。

凤凰网娱乐:一开始去的时候,有没有抱着拿奖的心态?

马凯:没有,我觉得能入围就很难得了。

凤凰网娱乐:觉得自己在艺术探索方面最大的成就在哪里?

马凯:首先能够将这种民俗和恐怖类型相融合,还有就是在拍摄和类型上也有一种探索吧。

我们很多的类型片,在前几分钟就会告诉你,比如说我是一个动作片,那么我一上来就打,可能就告诉了观众,我这是一个动作片。

但《中邪》其实是相反的,他可能一上来告诉你,这是一个去探访民俗的纪录片。

当你以一种伪纪录片的视角去看它的时候,你发现到后边,它竟然是一个恐怖片,这是一种类型上的探索。

凤凰网娱乐:获奖之后觉得生活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马凯:肯定有,首先对走这条路不再迷茫了,因为之前其实是有压力,很迷惑的,到底能不能坚持。

但现在就很坚定了,我可以继续。

再就是可能我不会再为投资的钱犯愁了,在我拍《中邪》前一部作品的时候,我找过很多人投资,找过很多制片人,给他们剧本看,他们都不喜欢。

现在我就不再怯场了,生活上也有改善,吃的住的什么都有。

凤凰网娱乐:作为受益者,对于FIRST影展这样一种机制有什么样的评价?

马凯:我觉得对于青年导演来说,尤其是那种没有很大名气,或者说没有上过艺术院校但喜欢拍片子的导演来说,FIRST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因为它不管你的监制是谁,不会看里面的主演是谁,能够入围,纯粹靠导演的能力。

凤凰网娱乐:那你之后还会和FIRST进行更多的合作吗?

马凯:我是很想,之前FIRST也有邀请我拍短片,但是因为我的策划案达不到一些标准,他们要求是特别严格的,不会因为你之前拿到什么奖就给你开绿灯的,还是以剧本创作为中心。

凤凰网娱乐:拿了奖之后,会不会给你接下来的创作造成一些压力?

马凯: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有的,一些影评人和观众,对你的评价都太好了,你会有一些压力,你会考虑到接下来我该怎么拍?

会不会让大家满意?

但后来我调整过来了,大家对你的褒奖,可以留在心里,但是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就OK了。

版本差异:补拍的小纸人是新版最吓人的亮点凤凰网娱乐:为了影片这次能够上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马凯:我们首先是进行补拍,使它能够达到院线的规则,这是很重要的事。

因为之前那个版本是不够格的,但现在补拍了,然后花了重金进行后期,达到能够上院线的这个标准,主要就是这一块。

然后又加了很多小纸人的戏份。

因为最早的那个版本,其实是没有小纸人吓人的,但新版中有很多它的戏份,也是新版最吓人的地方之一。

凤凰网娱乐:时长上也有变化?

马凯:对,之前那个版本大概是110分钟,然后这个是95分钟,增加了很多恐怖戏份,删掉了一些我觉得比较冗长的纪录部分和情节,节奏比之前那个更紧凑。

凤凰网娱乐:这次还请到了金牌剪辑师孔劲蕾老师,她对于这部影片有什么样的帮助?

马凯:孔老师提了很多重要的建议,那时候我们也有讨论,挺重要的。

她很尊重新导演的想法,使得现在的版本是我喜欢也很满意的版本。

凤凰网娱乐:这次来到院线,审查上面有没有遭遇到一些困难?

马凯:没有。

凤凰网娱乐:很顺利?

马凯:还挺顺利的,主要是我们定档期考虑的比较长远,想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上,后来就想在今年清明这样一个时间点上。

凤凰网娱乐:现在影片要上映了,你如何权衡作品当中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马凯:还是看观众对于影像的接受度,看看能不能包容这种恐怖的类型。

因为大家现在很多专业的影评人看了给了好评,但现在真的要面向全国了,大家对你的期待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还是上映才知道。

创作建议:我为拍《中邪》看了几百部片,你能吗?

凤凰网娱乐:对于当下的中国恐怖片制作,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马凯:我觉得很多前辈也拍了,给他们建议我不敢说,我在拍《中邪》的时候我是做足了很多功课,我既然拍的是伪纪录片,我看了很多很多伪纪录片电影。

凤凰网娱乐:据说你为了拍《中邪》看了几百部片子?

马凯:差不多,我会看大量的相关影片。

如果我拍伪纪录片,这段时间内我就看伪纪录片,看他们是怎么拍摄的。

首先你得去学习前辈们拍出来的东西,你看人家为什么拍得好,他是怎么处理这种恐怖戏份的?

怎么用镜头的?

怎么营造这种真实感的?

功课一定要做得很足。

虽然《中邪》成本那么小,但是我们光做功课,光筹备就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可能也是一个院线筹备期了,但是对于一个那么小的成本电影我都要筹备一两个月,我是觉得既然要做这个,就要把导演该做的功课做足了,演员的表演、摄影、场景,你都得想得很清楚很清楚。

凤凰网娱乐:对于青年创作者有什么建议?

马凯:我认为有想法了就去拍,不要老担心他会搞砸,也不要梦想着他会一步登,希望他达到某种高度。

尽量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去一起完成这个梦想,首先你这个是可以节约成本的,在拍摄过程当中,其实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渡。

当你积累到一定的经验以后,OK,你可以拍出很成熟的作品了。

一开始别奢求它会怎么样,不要怵,勇敢去拍。

凤凰网娱乐: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马凯:拍恐怖和喜剧。

我自己很喜欢喜剧,我想尝试一下把喜剧和恐怖结合在一起,它会怎么样。

凤凰网娱乐:有想过自己在恐怖片导演的标签上突破一些吗?

马凯:目前我是想着前三部还是以恐怖为主。

三部以后,可能会尝试动作和魔幻吧,我挺喜欢动作和魔幻的。

采写/二十二岛主阅读原文:http://ient.ifeng.com/43039591/news.shtml?ch=wt_ent

 8 ) 反而被女主感动

2020年了,这个片子还没有院线上映,当年是非常期待的,百度网盘里有,今天翻网盘的时候看到了,就看了一遍,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胆子越来越小了,昨天看阿娇的《失踪》感觉也有点恐怖,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要更恐怖,前面一小时平平淡淡,惊吓点在后面半小时,我一个肌肉男居然会拿了耳机看。。。。。

最吓人的我觉得不是王婆说后面有人,而是女主勇敢去找男主的时候,听到男主喊她,循声而去到屋子居然是录音!

这里也开始被女主感动到了结尾如果不是为了审查的话,其实可以做的更恐怖,这部片子不仅拍出了恐怖,也拍出了人性,王婆老公弃王婆而去,女主明明胆小而且知道屋里闹鬼却三次返回寻找男主,以及男主丢下女主自己跑路,三段对比,凸出人性,也证实了男主对于女主是个好姑娘的评价,因此,看完影片虽然觉得恐怖,但合上电脑却是想的女主,男主真是没有福分拥有这种好姑娘啊!

另外,影片开头,中间男主跟女主求婚,以及结尾处出现了三次的风吹大树,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具体含义,但确实有点印象深刻。。。

 9 ) 姐弟俩的动作分析

姐弟俩的价值排序应该是这样的:1.报母亲的仇2.制度和法律3.无辜群众的性命(普世道德)无辜群众的性命也很重要,所以姐姐才会一个劲儿劝女主走。

可女主一直不走。

于是计划改为:杀掉仇敌,再杀掉杀人目击者,最后伪装成闹鬼或者别的理由。

因为杀害仇敌和法律法规是矛盾的,根据价值排序,宁愿违背法律也要报仇。

可是无辜的目击者也与前两者矛盾,他们若是说出去杀人的事,姐弟俩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姐弟俩也选择杀掉目击者。

可是目击者男逃走了,姐弟俩知道自己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价值排序的二和三不再矛盾,姐弟俩出于道德原因解救了女主。

有点为姐弟俩可惜,明明只要逼的王婆的老公杀了王婆就已经够了。

王婆的老公已经疯了,姐弟俩尽可以说一切都是他的幻觉。

姐弟俩手上不沾血,就能杀掉仇人之一,再让另一个在监狱里变成疯子,过的比死去还惨,多值啊

 10 ) 《中邪》中出现了哪些农村民俗?

一年前观此片,作为一个把恐怖片当作喜剧来看的我来说,中邪确确实实让我窥探到了小时候的一件真事。

小学时,从父亲出事后,母亲终日卧病在床,不吃不喝,且吃药打针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不得已,请来了神婆,陈婆。

那时候从姨妈口中得知,陈婆在整个县市都极为出名。

所以当天晚上便把陈婆叫来家中,只不过那时候我还在外面玩儿,所以之前的聊天内容,我并不得知。

回家后,我走进客厅,一行人在聊着天,陈婆见我,便说你家孩子啊,我姨妈见状说是。

我给客厅的人打个招呼便坐在了电视机前的地上调台看,陈婆问道我是不是前几日被车撞了,而且不止一辆车。

当时这件事我确实没给任何人说,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和同学打闹,被摩托车连撞两次且不是同一辆车。

听陈婆这么说,我从地上站起来坐到了我妈的旁边。

看陈婆的样子,4.50岁留着小辫子,穿着也算土的了。

但我不得不去在意这个人说的话。

算好日子,陈婆叫我在明天晚上,晚上11:30的样子,捧一碗水饭,然后把他泼在十字路口的中央,切记的是不要回头看。

这说起来是挺简单的,但实际上,我家是修在山坡上的,类似于别墅的那种,隔公路有好长一段距离,且路上的人家特别少,还有坟墓。

当天晚上,我妈给我盛好饭,再一次叮嘱我有人叫我不要回头。

我颤颤惊惊的捧着水饭,听着两边的风吹草动和狗叫,腿直打哆嗦。

所幸的是我还是走到了路口,便把水饭一下子连带碗砸在了十字路口。

鼓了一口气,想着为了母亲,这点怕不算什么。

回去的路上,倒也是清净的可怕,一路上都在希望有辆车能帮我照照前行的路。

我走在一家卖自酿酒的门口,后面传来人声且是叫的我的名字,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性,但好说歹说陈婆家人也一直强调我不要回头,所以我也一直没有作答,声音越来越近,就快到我耳边的时候,后面又有叫我的人声响起而且与前几声不一样,我还是忍不住回过头,什么都没有。

只有车灯的黄光,我回过头来,骑到我身边的摩托车跟不存在一样。

响声,车灯亮全都不见了。

中邪 (2016)6.82016 / 中国大陆 / 惊悚 恐怖 / 马凯 / 董天文 何佳第二天,母亲的病出奇的好了。

我也把这件事告诉了陈婆,陈婆说我家祖先那一声是在救我,还好有先人保。

不过在当天晚上,我们县城里另一个叫青岗岭的地方有人骑摩托车摔死了……

《中邪》短评

尼玛吓死我了!看时牢记: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怪力乱神都必须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建国以后没有动物成精……靠着这样的坚定信仰,就一定能捱到片尾!

3分钟前
  • 甚小望远镜
  • 力荐

剧情已经发挥到极致,如果是在港台能更灿烂。最后刘梦为啥逃过一劫?因为姐弟只想报仇并没有想灭口?

8分钟前
  • 绿萝热
  • 推荐

最棒的部分就是丁鑫跑了

10分钟前
  • 朱熠
  • 较差

已经在欧美烂大街的伪纪录片式恐怖片,只不过在中国大环境下拍独立电影的都是自诩逼格满满文人情怀的导演们,难得有一位来拍恐怖片,剧本也是套路的很,表演也特别令人尴尬。小成本制作,画面上可以是粗糙捡漏的,但是不能把拙劣令人出戏的演技也当成为其辩护的借口。多一星,整体还是值得鼓励。

11分钟前
  • 冲玄
  • 推荐

2.5,点子绝,接地气,贯彻得也坚决,只手这节奏慢得…实在撑不到结束啊(大概知道是个什么结局了,也算有点意思)笑点植入得比较自然,可惜没能配合氛围进一步做到黑色幽默,本想给个三分,但作为恐怖片居然没让我看完,就酱吧

12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较差

唯物主义照我前行

16分钟前
  • 铅纸鹤
  • 推荐

糅合了娱乐和惊悚元素的伪纪录片,七万元成本(三万包括男主受伤医药费)做出的恐怖实录完成度已十分高。《死亡录像》形式囿于成本和烘托真实性考虑,倒也成了特别的辅助方式,不失为国产恐怖剧情片塑造了尚佳典范。几处折转似着魔中邪紧抓人心,导演很认真做足功课,还人迷信可深挖题材,结尾不足。

17分钟前
  • 刘小黛
  • 推荐

“国恐”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嘲讽性的短语。但《中邪》用伪纪录片的方式为这个类型挽回了尊严。它充满经典恐怖桥段和典型意象,切毫无痕迹地将一切本土化为一种中国经验。导演没有将一切归结为怪力乱神,在我看来这并非规避审查,而是主动定下的基调。希望这不是导演的偶得灵感,而是可持续的探索。

19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恐怖到买了首映票结果紧急下映要退票的地步 四月四日 真的信邪

22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在贫瘠的大陆恐怖片环境中能出现这样一部低成本制作的本土化恐怖片尝试是一件好事,但从文本内容和表演来看,粗糙的地方是真的粗糙,最后的处理也算是大陆特色了。

26分钟前
  • Joilovemimi
  • 还行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喜欢独立电影的人,从为他着迷到试图从事该行业,虽然最终没能从事,但一直心存敬畏,这个片子看之前充满期待,看了以后想骂街,以后谁在打着独立电影的旗号乱拍片子就该死去!我第一次感谢广电总局为我们剔除了很多打着艺术电影的名号拍成的垃圾电影!只想说一句,爱独立电影就去尊重他,没有足够的能力不要毁灭他!!!?

30分钟前
  • 梦醉春秋
  • 很差

话都懒得说了 成本再低也是烧钱 能处理好的地方全糟蹋了一星给王叔 唉 概念之外唯一亮点前面走近科学 后面今日说法 台词 表演 你们到底看上什么? 受不了了 又扣一分 真的脑残

32分钟前
  • 南蛮
  • 很差

影院体验是真的不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感受到害怕了。伪纪录片感和农村跳大神民俗让这部电影的粗糙显得恰如其分,故事也讲得很完整(虽然高潮收得有些仓促)。哎,反正看到还有人拍这样的恐怖片,有点感动。

36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呃,实在无法给出好评啊。粗糙简陋不是问题,但这个节奏和表演以及惊悚的套路都很让我出戏啊,比女巫布莱尔还差了一大截。所有人都在说成本低,但我反而一直认为成本低不是粗糙的借口,也不能为此就降低评价标准,再说我觉得7W能拍出比这质量更好的东西来

41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较差

少见多怪!后20分钟要笑死了,经典国恐风格哈哈哈!

42分钟前
  • 山鬼不记年
  • 很差

负分滚粗

44分钟前
  • 谋杀洗碗机
  • 很差

还什么粗糙感、伪纪录。真是够了,不要把业余和低成本制作当成你们评分的双重标准好不好,豆瓣就是这样被你们给抹黑的。

48分钟前
  • 恒星de恒心
  • 较差

广电总局操你妈的还让不让上映了,操你们妈的广电一群大傻逼

49分钟前
  • 思无邪
  • 力荐

吹得太过了,什么朴素的天才恐怖片的未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小成本粗糙但赤诚的诚意我在《心迷宫》里见过,这部里真的没多少,地方台法治进行时农村狗血+伪纪实一通乱晃+毫无新意的情节,演员演技太烂,惊悚的桥段也老套,说真的,看完很生气,这你们都能闭眼吹?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较差

有想法,但是也有点太强调粗粝形式了,可一想到人家只花了五万,又觉得挺不容易的。

51分钟前
  • 小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