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城》我去影院看了三遍,虽然排片不多,但好在上海够大,总能找到合适的时间(就是远了点)去看。
我本身喜爱昆曲和京剧,这部电影并不是以京剧作为背景,譬如霸王别姬那样去讲某一个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地讲述京剧诞生之初,认真较劲儿戏大过天的那一辈艺术家!
我爱凤格格为润生讲解关老爷戏的神采,之后的每一次相见和最后的诀别!
我爱九爷一开头的活捉、在后台喝茶的气定神闲、说去扬州前朝落雪的天看了一眼、练豆子功时身段优美眼波流转、扮阎婆惜的鬼魂时披上黑纱那冰冷的煞气、拿银子换戏唱时含着热泪那一跪、唱千里送京娘时的妩媚风情、在牢房里练功时的自在、骂润生兔崽子不许回戏时的神态、扮上穆桂英的英姿飒爽、和最后的含笑而逝!
我也爱润生扮上关老爷之后的亮相越来越好看,最后定军山时扮上黄忠真的让我觉得只有九爷能配上他的戏!
今年看的48部电影,富大龙老师演的真棒,那一跪,我的乖乖,这不是影帝吗!
润生演的,有点走过场。
剧本有点流水化作业,其它的还好,灯光摄影,看那部片子,感觉都不差。
剪辑,不记得是富大龙老师,还是汪润生,自己练戏时,几个截图,看的有点尴尬!
然后,最后富大龙老师给皇上表演,润生去见到了王子文,然后回来,富大龙老师才死,这样处理,感觉就有些奇怪,我感觉把润生见子文,放到最后,可能会稍微不那么尴尬。
演戏–见子文–富大龙老师去世; 演戏–富大龙老师去世–见子文;虽说给润生和子文交代了一个结尾,但是这个结尾处理的不好,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或许,进京之前,就要让润生见子文,然后子文鼓励润生,然后富大龙老师和充满斗志的润生去北京演戏,最后富大龙老师去世,这样子,或许会稍微会好一些。
由于是表现民粹的片子,所以多加一星,4颗星。
电影基本上是依据扬州徽班“春台班”进京为乾隆皇帝贺寿的史实改编,穿插了岳九爷的传奇人生、武生汪润生与春荣的爱情,以及凤格格对润生的知音之情。
编剧邹静之保持了他惯常的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淡淡的叙事,不作惊人之语,不塑英雄之形象,了解京剧史的人几乎可以猜到剧情。
但愈是清淡之戏,愈考验演技,台词寥寥数语,剩下的都是表演和情绪
《进京城》是一部宏扬国粹的艺朮片。
通过几个人物的描写深入刻画了人物对艺朮的追求和执著。
尤其汪润生的扮演者马敬涵在片中表现出深厚的表演功底,扎实专业素养。
对剧中人物的把握丰富细腻,维妙维肖。
在这里也祝愿马敬涵在以后的演艺事业上越来越好,票房热卖。
做为马敬涵的影迷也祝愿他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承现给广大观众。
从第一个画面开始,就被牢牢的抓住,当然看的过程中,有一点问题,比如润生和王子文的感情戏,不过看完后,瑕不掩瑜吧。
最出彩的,毫无疑问是富大龙,举重若轻的台词功底,大师级别的演出,戏痴之称绝非浪得虚名,脸上的每一条褶子,都在对你说,老子活着就是为了你这声“好”。
看完后一瞬间的恍惚,你究竟是九爷还是富大龙?
应该这样说,你是天狗中的护林员,也是紫日中的中国农民,还是大秦帝国中的嬴驷,但你终究是最好的中生代中国演员,富大龙!
一直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曾一笔带过有关徽班进京的故事,从此举世闻名的京剧就此产生。
这部电影详细讲述了这一段历史。
演员们对于曾经戏剧角色的演绎都非常到位,看得出来有精心排练和模仿过。
每一个动作、神态、唱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神乎其神。
剧情方面也有不少亮点,富大龙饰演的岳九和马敬涵饰演的汪润生都对戏曲表演有非常强烈的热爱,不仅渴望通过唱戏谋求生计,更希望让戏曲艺术被全国观众深刻熟知,也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昨天去影院看了这个电影。
比预期的要好看。
讲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的故事。
或者说叫“徽班进京前传”更合适。
在为乾隆祝寿之前,京城里的演艺界一向存在着“花雅之争”。
“花”指的是秦腔、弋阳腔、二黄之类的俗戏曲,“雅”就是昆曲。
本来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照现在的习惯,大家爱听哪个就听哪个,可当时因为有权力的介入,皇帝爱听昆曲,结果“花”部被禁。
到了乾隆八十岁那年,突然爱好变了,也想玩点俗的,这才有了三庆班和四大徽班进京。
影片描述的就是这个转变时期艺人们的故事。
这是大背景。
影片的叙事比较散,前段的扬州故事和后面的京城故事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而汪润生的演艺生涯情感历程与岳九的沧桑经历也不太搭界。
虽然和以往的观影习惯不同,却也觉得新颖。
也有令观众动容的几个场面,如岳九的重新出山和汪润生与凤格格的关系。
岳九这个人物挺复杂的,曾经是个轰动京城的老戏骨。
因为遭同行陷害被赶出京城。
表面上的堂皇理由是有伤风化。
影片开始时岳九的那场戏是《西厢》。
虽然用的是昆曲调,其实是个粉儿戏。
你想啊,在八大胡同那种地方,观众本来就多是嫖客,为稻粱谋,不演这些就没饭吃了。
再者多数戏子甘愿随俗,尤其是演旦角的,少不了去给富人家当个相公。
从观众这个角度看,那时候逛妓院包戏子也算是个风雅事。
岳九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荷花做不成,不当污泥就算不错了。
更何况岳九的才艺并非只能体现在粉儿戏上。
所以,他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是有道理的。
他热爱戏剧,其热爱的程度已经到了”神附体鬼上身“的程度。
从来就把“戏比天大”当做自己的信念。
被赶出京城十余年,他一天也没敢放松自己,影片中他深夜在黄豆上练功便可略见一斑。
他的台步、跷功、唱腔都是一流的。
相信凭真本事就能征服观众。
此外,无论台上台下他都维持着自己做人的尊严。
看似冷若冰霜,其实心烈如火。
他说:“就算是死,也死在台上。
”那场为乾隆爷演戏的场景中,岳九已是病入膏肓,却将银针扎入几个关键穴位,调动自己余下的全部精力,用整个的生命为自己正名,为自己热爱的戏剧正名。
戏结束了,他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饰演岳九的富大龙也是演绝了。
把岳九外柔内刚的性格把握的非常到位。
一则不向恶势力屈服,二则由于是旦角,一举手一抬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脱不了女人味道。
一口京城土语也恰到好处。
分寸火候正合适。
虽没有将他的演技和《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比过,却和《梅兰芳》中饰演谭老板的王学圻有一拼。
再说凤格格和汪润生的感情一事。
汪润生这个人物,除了重返戏班和不愿受邀凤格格这两处还算有点体现出他的刚烈性格外,是整个影片中塑造的最失败的。
抢老婆那段更是荒唐,放在今天也是行不通的。
两人之间只有一纸婚约,谈不上什么感情,其实这段不要也罢。
那时候富婆包戏子的现象很常见,她们的追求与其说是情,不如说是性。
影片中的凤格格和汪润生这一段,似乎有些不同。
我们姑且看成是一个个案。
凤格格对汪润生动了真情。
而汪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将就和附和。
她对汪润生说:“润生,我只想把你叠起来,装进我兜里”。
其中的难言之隐,凤格格是这样解释的:“你若不是个戏子,我连多看你一眼都不会。
若不是因为戏,我和你之间隔着十只手都够不着”。
这是她的真情,也有着万般的无奈。
在封建时代,一个女子,即便你有钱有势,即便你无视社会的准则和规矩,你也很难在大街上随处偶遇一个小鲜肉,更不用说感情的知己了。
她只能在舞台下面看着台上默默的选择,将戏中的人物、饰演人物的演员以及自己心中的理想中人这三者融合起来。
或许汪润生并非是她真正的知己,而仅仅是她虚幻的精神上塑造出来的完美情人。
即便如此,她也认为值得将感情托付与对方。
毕竟是她唯一能够够得着的男人,环境只给了她这样一个机会。
影片中有一段凤格格和汪润生独处的场景。
两人在良辰美景般的夜色里,幽咽的丝竹声中,共诵《牡丹亭》的台词。
以此来表达心迹。
真的是感人至深!
凤格格对汪润生说:“润生,我从来没有看低过你,你也别把自己看矮了”。
即使这样说,他们彼此也都明白,他们之间隔着一堵看不见的高墙,便是在这社会中与生俱来不能选择的高贵低贱的观念,这是他们永远也无法逾越的。
所以两人只能在无限的眷恋中,发乎情止乎礼了。
京剧是融合了秦腔、弋阳腔、汉剧等剧种的腔调而成的。
那时徽班进京之初,这种融合还没有完全形成。
影片中的唱腔却完全是京剧皮黄了,道白也成了湖广腔。
似乎提前了点。
不过咱们毕竟谁也没有听过乾隆时期的徽剧,也就不必苛求编导了。
戏台上除了咱们早已熟悉的上场门和下场门的“出将入相”的标识外,场面(乐队)也是在戏台中央靠后,实际上是民间草台班子的余脉。
这些都符合当时的情景。
人物的行头太华丽了,当时的服装其实是很简单的。
只是到了光绪年间有了内廷供奉之后,行头才变得讲究一些了。
影片结尾的“同光十三绝’的图片以及其它名角的剧照,使人眼睛一亮,很好!
本人评分:7.5。
京剧题材影片《进京城》即将于5月10日全国正式上映,该片以清朝中期四大徽班进京为北京,以一代京剧名伶汪润生为主线,展现了京剧的诞生历程和一代京剧艺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该片曾获得上海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和澳门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导演胡玫曾经执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孔子》、《乔家大院》等知名影视作品。
影片曾于美国时间4月22日在华尔街的纽约电影学院率先放映。
虽正值《复仇者联盟4》全球热映前期,但依然全场爆满,纽约当地观众和华人华侨仍然冒着大雨赶来欣赏《进京城》。
影片放映时全场观众爆满,美国观众沉浸在同光十三绝的京剧传奇中,影迷大呼“这是近年来海外久违了的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历史大片”,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
锐影在影片上映前,对胡玫导演和片中汪润生的饰演者马敬涵进行了专访。
锐影 X 胡玫 X 马敬涵记者,以下简称Q:为什么要做《进京城》这部戏?
胡玫导演,以下简称H:当时制片人找到我说有一个剧本叫《进京城》,是反映京剧艺人的生活的。
当时我觉得,京剧我又不懂,但是因为不懂,又好奇,所以就读了这个剧本。
邹静之老师的剧本很抓人,觉得很好。
其次作为一个号称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的导演,其实对国粹京剧完全不了解,这次让我走进京剧,是一个好机会,所以就接了这部戏。
Q:原片中的角色有原型吗?
H:邹静之老师本身也是京剧票友,他对整个徽班进京的历史,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研,所以是有原型的。
影片中主角的经历有部分来自于非常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叫程长庚,他是谭鑫培的师傅,也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你还可以看到影片在片尾结束也表达了对“同光十三绝”的致敬。
Q:演员是如何理解汪润生这个角色的?
马敬涵,以下简称M:汪润生在影片中是一个传承的作用,从开篇的十八九岁开始的青春年少,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想法,再到青年时期经历过一些感情,再到最后五十多岁有了自己的孩子继续去传播京剧的精神。
很多故事的转折点都是在汪润生这个角色身上体现的。
Q:电影中的唱段和身段都是演员亲自上阵吗?
H:我们演员的身段都是经过比较严格的训练的,都没有替身。
特别是汪润生这个角色,是他亲自录制的。
有一场戏,是富大龙要站在豆子上表演旦角的身段,难度非常高,全部都是自己上的。
他一直在练。
Q:汪润生的打戏都是亲自上场吗?
M:是的。
我中专的时候在辽宁省艺术学校,学的是京剧表演,我们的行话叫做“坐客六年”,大学的时候才进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表演。
当我听说有这部戏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愿意参与的。
我跟导演的想法不谋而合,学过京剧的演员在台上一定不要替身,这也是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甚至里面有很多揍地痞流氓的戏都是亲自上的,有功底。
Q:胡玫导演对演员有什么要求?
H:我们会给演员准备替身,会充分考虑到演员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我拍这个戏有一个强大顾问团,就是京剧的专家们,他们除了自己会演会打,也会辅助演员去完成自己的唱腔和身段。
我对汪润生还是比较省心的,除了涉及到剧情的部分,不需要我太多的指导。
其实电影中对京剧唱段的展现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是电影不是京剧本身,所以还是必须以电影化的叙事为主。
Q:剧中很多道具、场景都是如何实现的呢?
H:现在的京剧用的还是这些东西,行头是百年传承下来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手工制作的。
制作的速度非常慢,每一件行头整个制作完成都需要3——5个月,等了很长时间。
Q:剧中有很多真实的戏台场景,这些都是如何找到的呢?
H:当时有一百多种剧目都集中在扬州,所以当时在扬州,盐商几乎家家都有戏台。
扬州的文物保护意识又很强,甚至于一个井台有保护措施。
扬州这个城市就留下了一些戏台,我们的主场景春台班的戏台是我一个安徽的朋友提供给我们的。
他收集了上千所老宅子,让我们随便拍。
那个戏楼很漂亮,戏班生活的场景都是在那边完成的。
Q:如何看待影片传递的精神?
H:传递的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戏的魂,主要是讲一个人的尊严。
两百年前,艺人是垃圾人口,不能和正常人结婚的。
几百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明星有这么多的粉丝,众星捧月一样。
而这是怎么来的呢?
是我们几代的艺术大家,用生命换来的。
他们创造了京剧,创造了我们的国粹艺术,把国粹艺术带到了全世界。
我自费把这个片子拿到洛杉矶去放映,全部都是华人来帮助我们。
海外的人,认为我们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要懂京剧。
所以那边的票友,一听说要来一部京剧的电影都很激动,主动地提供场地,聚集到那边去看华人艺术非常震惊。
这个戏里面,岳九和汪润生是殊途同归的,就是要在戏中找回自己的尊严,汪润生本来是一个根本就看不起自己的人,但是经过了一番历练之后,他重拾了对自己的自信,所以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所以最后他告诉儿子“早晚有一天,别人会高看你一眼”。
反射到现在,我们现在一人已经有了这么高的地位,你是否在珍惜自己的羽毛呢?
中国人现在最缺少的是文化自信,我们要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
我们这个戏是应运而生。
Q:马敬涵对京剧有什么特别的情感呢?
M:我对京剧的情感特别深。
我们知道学京剧的小孩是没有童年的,所以我是一直伴随着京剧长大的。
我要感谢《进京城》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做了这么一部戏。
扪心自问,我们艺术工作者近几年有几部电影是讲民族艺术的?
今天胡玫导演带领我们拍出这部精益求精的《进京城》,我也希望能够尽量的扩散出去。
《进京城》不是说教,电影是靠角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出来的,会让很多不了解京剧的人看到这部戏,喜欢上京剧艺术。
Q:剧组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H:前面没有很难的戏份,到后来我们全剧组在国华影视基地遭遇了火灾。
就发生在影片最后最大的一场戏的拍摄过程中,那是场景最大,调度最为复杂的一场戏。
当时还有最后三天就杀青了,结果一场大火烧成了灰烬。
所有的戏服烧了个一干二净,我们就迎来了断崖式的困难。
一场大火之后,所有的戏都要重拍,所有的道具都要重新去制作,几乎做不下去了。
最后,全剧组开会决定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制片人破产了,两次脑梗塞到医院去抢救。
我们在好莱坞做的段落,没有钱拿回来,后来又找到了资金,才把片子拿回来。
我们坚持了很多年,最后才把片子做完,非常艰难。
M:我的困难就是如何突破自己,接受新的表演理念。
电影和电视剧完全不同,对表演的要求比较收。
要求能够还原真实的气息,所以这块要求我从电视剧的思维中走出来,当做一个人来塑造。
Q:胡玫导演是特别喜欢古代戏吗?
H:我也拍现代戏,只是找到我的基本都是重大历史题材。
我自己没觉得我是一个做大戏的导演,但是很多大戏都来找我。
Q:您在和邹静之老师合作的时候有没有产生过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H:我接到这部戏的时候,我肯定会先保持怀疑的态度。
经过调研之后我发现历史上的春台班和电影里的春台班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最开始是想要主角改成旦角,富大龙的角色改成一个老生,但是邹静之老师非常坚持。
后来我们试了去改了一下,确实没有走通,最后我还是按照邹静之老师的本子去完成的。
我想要去让电影去完全符合历史,但是我经过尝试以后,发现如果完全符合历史的话,那么电影的艺术呈现就会大打折扣了,这就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我们是一个不断反思去改正自己错误的剧组,经过一次反复之后,才有了如今的这部影片。
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走进影院去观看这部表现国粹的电影。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锐影Vanguard作者 | 致远君✪▽✪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哟
富大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电影用了后期配音,并没有同期录音,再加上古装剧和戏曲的元素,还有那种淡入淡出,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浓浓的电视剧气息。
在同期录音流行和普及的时期,这样确实十分影响观众的电影沉浸感。
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部历史正剧,但男主和王子文的爱情戏着实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男主的人物设定本身就不讨喜,身上的故事也有许多黑点,再加上演绎并没有什么亮点,关公只剩下了瞪眼,男主这边扣了太多分。
不过富大龙、马伊琍、焦晃老师都是加分项,马伊琍的凤格格一点没有抢戏,可是又一点戏也不能少,角色定位拿捏的非常好。
焦晃老师的晚年乾隆也可圈可点,虽然躲不过“政治正确”、“皇上英明”,但角色本身还是优秀的。
片子结束我搜了一下富大龙,果然他有一定的基础,是科班出身。
这种细致到眼角皱纹的演技令我叹服,又一个戏比天大、不疯魔不成活。
不过富大龙的岳九与哥哥的程蝶衣又有所不同,无法直接比较。
如果抛开影片质量、运镜手法等等一些列外在因素,富大龙老师的演绎虽不能比肩,但也完全不输哥哥。
但是电影本身缺点也很多且很明显,几次黑幕,将交代时间的工作丢给旁白,也是真的低级。
希望越来越多的此类国粹大戏能够得到关注。
按着小伙伴去看了这部或许她一辈子都不会想在电影院看的片子。
片子片尾曲响起时,她笑了笑说:“片子是不错,至少这个故事讲完了,不过······”确实,这是目前为止即使是非类型题材中也难能可贵把故事讲圆了的作品。
在这个我们被欧美油腻爆米花商业大片糊脸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推着我们在生活的大道上狂奔而行。
难得,有这么一个时刻,我们能静下心来,观赏一个清新甚至略带寡淡的小品。
取的是一份心境,悼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就像是富大龙老师演绎的岳九,提着最后一口气,就是想听那一声彩。
片子却是不错,画面干净,色调古朴,演员的表现力堪称完美。
不过,对,不过,它的缺憾也是明显的。
时不时乱入的小资情调西洋配乐,特效音的尴尬乱入和滥用,以及靠反复打上文字来过场······这些在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口味被网络日渐丰富的作品门类喂得足够刁钻的老百姓面前,都是无法忽视的缺点与短板。
朋友说,片子没有错,故事也没有错,如果后期能好点,可能就好了。
国产片也没错,只是在现阶段,还无法吸引相关受众人群花上一张电影票的钱安安静静坐上一个多小时。
故事的连贯性不是很好,结构有些散,但把艺术家的“神”表现出来了,不要看轻你的工作,不要看轻你自己。原来一直不明白同样的剧情,同一个人,为什么有人喜欢一辈子一场场的看下去,直到自己饭了爱豆终于能体会这种感情。看着他们在场上熠熠生辉,而台下的汗水泪水各种突发状况困难都不会让你看到,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好!好!好!”
虽然给三星但仍然可以一看。富大龙绝了,不说别的,他从马车上跳下来就这么一晃而过的镜头,你都能意识到啊他唱的是旦角。马伊琍角色平淡但演得隽永,最后相见那里真是莫名跟着她情绪翻涌。焦晃老爷子,不看画面就随便听个声,也能让人体会到啥是老艺术家!一张口就想比个赞。别的吗,选景选的是真好看。
五分全给九爷
其实乍一看就散发着不靠谱的气息,有时候口碑也信不得……
为富大龙刷片!大龙老师的戏份不是一番的,但演技却是妥妥的一番,镜头一到他,就能看得出戏痴劲,张力十足,魅力十足。这好的坏的,都能在戏里头经历,人生真是宽得很,所以一上台就得精气神十足,就得是戏里头的角,就得让台下的人高看,叫彩。豁出性命演好戏,死也要死在台上,这是岳九的心气,定也是富大龙的。
想看很久了,整个电影做地很好,剧本很好。
山仔入省城
很喜欢,唯一感觉别扭的是背景乐选的略微现代了点,有点出戏,整体质感偏剧化,有种章回体小说的意思,但是整体下来连接的很好,很好看!
7分吧,富大龙的岳九真是光彩夺目!其次是马伊琍的凤格格。作为主角之一的汪润生单薄了点,尤其是第一次转变有点莫名其妙。摄影很漂亮。故事有点……刻意吧,但演员的表演算是撑起来了。
感情是浮于表面,只能感动剧中演员,情节是跳脱的,像是从电视剧里截出来的剧情,一部制作精良的精致电视剧电影。富大龙和焦晃是挽救全片的最亮点,而胡玫最厉害的部分是,在古装正片题材里还植入了商业广告。
京了!这戏好啊!服化道考究,写情写痴厉害,导演中规中矩,但刚合适这题材。演员厉害,好几位挑大梁的,跪了。声音这块儿也细致。情至深但不煽情,让人爱上了京剧
服化道和制作都不错,不管是CG还原的北京城,还是街景戏院都有味道。导演的选角不错,富大龙是真有灵气,他演的不是舞台上的戏而是人本身,抓住了重点,人物立得非常稳。可惜的是导演的所有思维还都是电视剧的,反正就是分不清什么是电视剧什么是电影的,看看这个片再看看《梅兰芳》的前半段,就懂了。之所以给6分是因为,这片现在看会特别有感触——不管台上的人多卖力气,是多好的玩意儿,只要皇上不叫出那一声好来,台下就没人敢捧这个场。
1、抱着期待去的,以为至少可以听一段戏呢,一窥京剧的魅力,可是真没看懂,原来这部剧就是放给专业人士看的,有门槛。2、王子文过来打了个酱油,整部剧平铺直叙,没啥矛盾,官商和谐,皇帝体谅下面,有情人终成眷属,知己亦求得。
故事差点意思 整体电视剧的粗糙感强烈 富大龙也是被某些程度过誉的一个演员 他很多时候个人特性高于人物。纯粹为京剧而看 全场只有两个观众 富大龙退了微博 不上综艺也不宣传 没有知名度导致现在票房不到400万 别说拍摄成本了 估计连这几位演员的片酬都不够 富大龙是好演员但首先你得让人知道你
看过《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之后,再看《进京城》,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富大龙饰演的“岳九”一颦一笑充满韵味,他为戏痴迷,结尾让人动容。电影节奏细腻明快,看完满脑子都是各种京曲在脑海循环,“台上三声好,台下十年功”,为“匠心”点赞。
纯私人看法:这片80%看点在富大龙的“岳九”身上啊!!出神入化的台功身段,戏比命重的人设。开头被逐出京城,走到闹场的官爷身边,阴阳怪气又无比克制地给一句“哈爷,您辛苦。”一个巅峰戏剧伶人的嗓音和神情控制太惊人了!练豆子功那场戏也是无以言表的惊艳惊叹。其他的人物和情节都有电视剧感,不出彩,刻薄点讲:反而拖了全片的后腿!这片目前6.6分。如果只有岳九一个人的主线,至少也在7.3分以上。
徽班进京的故事!服装美术都很漂亮,男主角如果再帅点就好了,有点硬梆梆的!
慕名焦晃、富大龙两位老师而来,剧本中规中矩,全胜在选角与表演上。
其实故事只能给5分,就是标准的好莱坞叙事,起承转合。特别规矩。但是这个题材我喜欢,胜在题材。我其实很喜欢传统文化方面的电影。诗词歌赋,你把苏东坡,王安石,一个个拍我都回去看。其实这个思路还可以,用好莱坞那一套拍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有一段把我哭的像个傻子一样。他有好几段故意煽情。但是那一段,我突然就忍不住了崩了,眼泪如决堤一样。应该是戏班老板说,今天感谢你们了,春台班靠你们在京城长脸了。这一段导演要的就是煽情,但真正让我哭的是后面一个什么剧情。真是好久没哭的那么控制不住了。
电视剧的风格太重,剧本可以继续被打磨。整体而言拼凑的痕迹有点重。富大龙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