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
最令人恐惧的电影,不是鬼片,也不是现实主义题材。
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那些时常被我们忽略、遗忘的事实真相,却被韩国拍成了电影。
最近的这部高分新片,又再度直戳内心——小委托人
豆瓣8.0,仅有2000多人看过进行评价。
小委托人 (2019)8.12019 / 韩国 / 剧情 犯罪 / 张圭声 / 李东辉 柳善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类似的童年。
尹政烨(李东辉 饰),小孩子们口中的“大叔”,大人们嘴里的“废柴”。
双亲去世,全靠姐姐拉扯大,即便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却也依然学不会拿筷子,更过不好生活。
同样从小缺失母爱,姐姐多彬和弟弟珉俊,却连亲生母亲的模样都不曾知道。
父亲是游乐园保洁员,脾气暴躁,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
撑起这个家的,只有姐弟自己。
即便家徒四壁,凉水泡饭,但他们依然苦中作乐,对未来有着无限梦想。
很快的,多彬和珉俊的家中迎来了一位,自称是“妈妈”的女人。
她长得漂亮,有着一头长发,会做饭,也会给多彬扎头发,还会陪着珉俊一起玩。
“妈妈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多彬和珉俊一度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没有人敢想象,等待多彬和珉俊的,确实无穷无尽的苦痛深渊。
和尹政烨大叔一样,多彬和珉俊也从没学过怎么拿筷子。
在一次极其普通的饭桌上,珉俊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
孩子们不会知道,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妈妈伪装的温柔,而是泄愤的暴躁。
只有10岁的多彬被妈妈掐住了脖子,毫无反抗之力。
一次,两次,三次……暴行愈来愈频繁,多彬也就愈来愈害怕。
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就照着学校教导的“有事找警察”,跑到了警察局,企图寻求帮助。
令人寒心的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她的话。
不过只是家长教育小孩,至于报案吗?
"现在的小孩未免也太可怕了。
"
警察不想管,把烂摊子甩给了儿童福利中心。
儿童福利中心想管也管不了,只能上门家访。
循例做一些没有意义的调查和询问,就连“别打孩子”这句话都说的极其卑微。
人家的家事罢了,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干涉呢。
被姐姐安排到儿童福利中心工作的尹政烨,就此认识了多彬珉俊两姐弟。
原本只是无心的一瞥,未曾想却被这俩姐弟黏上了。
尹政烨的出现,似乎给了多彬和珉俊一些生活的希望。
叔叔不仅会带他们吃麦当劳,带他们到游乐园,还会给他们零花钱和手机,还告诉他们妈妈是什么感觉。
多彬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吃汉堡,是可以边吃边掉渣的。
原来妈妈,就代表着幸福和温柔。
原来多彬,也是可以拥有爱的孩子。
但这种爱,她却从未体会过,带来的甚至是无穷尽的绝望。
对于多彬而言,可能是一生中仅剩的快乐,弟弟珉俊死了。
医生鉴定,珉俊死于「外伤性腹膜炎」。
而在口供中却写道,是由于姐姐的多次殴打而导致死亡。
所有的新闻舆论,全都压在了多彬一个人身上。
直到事情发生,包括尹政烨在内的,曾经的那些旁观者们才意识到,多彬所承受的暴力,绝非普通的“家长教育孩子”这么简单。
他们能做的,唯有把孩子从这个人性泯灭的世界中解救出来。
影片中出现的,有太多撕心裂肺的场面了。
孩子被拉扯的长发,撞击浴室地板的声音,嘴边的血迹,脖颈上的勒痕,以及那一声声“我错了”的绝望呼救。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在法庭之上,没有铁证一般的殴打视频,没有代表着依靠的金刚娃娃,没有废柴叔叔的坚持,虐待儿童的真相是否会被就此淹没。
原本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儿童,却在成长之初,永远被封禁在现实的残忍之中。
“大人是不能信的,说出来又能怎样呢。
”
真相只会永远的被掩盖,而那些看起来充满戏剧性的假新闻只会成为孩子们一生的阴影。
可悲的是,直到最后,“妈妈”也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
在她看来,孩子是我的,人生是我的,我想怎么做,有谁能管得着呢?
即便是把孩子打死了,也是我自己的事,没有人有资格插手我的人生。
这样看上去荒谬的辩解,实际上并非个例。
抛开片中“后妈”的特殊身份,有多少父母总是以“教育”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暴力。
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深信不疑,“打几下孩子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太不听话”。
选自影片短评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什么才配称之为“听话”呢?
“打是亲,骂是爱”的体罚式教育,真的还能被称作是“爱”吗?
这不是爱,这是对幼童人格和自尊的践踏。
更是把子女当做物件、所有品的极端自私和扭曲。
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在妈妈的关怀下,学会喜怒哀乐、也学会成长,仅此而已。
”
比起父母的执迷不悟,更让人可悲的,还有许许多多围着“看热闹”的旁观者们。
回到影片的开头,律师事务所面试时提及的经典案例——基蒂·吉诺维斯案。
案发的30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
这38个旁观者于法律是无罪的,但人性之上到底有没有罪?
置之不理的老师,撒手不管的警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居。
其中但凡有一个人在听到孩子求救时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制止,或许就不会产生弟弟的死亡。
电影里的多彬,是幸运的。
她抓住了叔叔这根救命稻草,找回了失去了的爱。
但现实里有更多的人,都是像老师、警察、邻居那样装睡的坏人。
即便出现了死亡,人们也只会选择相信案件中的怀疑结论,而非选择对暴力虐待进行控诉。
孩子们在这个人世间承受着多少的苦痛,这个世界也就有多冷漠。
有不少人将影片称之为第二个《熔炉》,也有更多的人对故事的表达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理性来说,这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电影,逻辑欠缺,叙述也过于刻意。
但我们都得承认,电影正在试图以它的影响力努力改变世界。
“从2001年到2017年,虐待儿童举报增加了10倍,绝大多数施暴者被判缓刑或者罚款,而施虐者5人中有4人为父母。
”
虽然影片的呈现有些偏激,故事也比较单薄,但勇于提出问题、发起思考,或许也真的能唤醒更多的“旁观者”。
光是愿意记录苦痛,并为之呐喊,就已经是反抗的第一步。
醒醒吧,冷血的成年人。
别再做那个,旁观的刽子手。
*本文作者:阿呆
1豆瓣评分8.1的《小委托者》主要讲述了一对受到继母虐待的小姐弟向一名律师寻求帮助的故事。
亲生父亲再婚找了一名外表靓丽的女人,但谁曾想到蛇蝎心肠的她只因自己对生活不满便将所有脾气都发泄在了无辜孩子身上,一次发了疯的暴打将小男孩杀害,她便嫁祸给女孩,强迫她说是自己杀了弟弟,好心的律师为她平反,在法庭上,小女孩终于鼓起莫大的勇气指证继母。
真实的痕迹在电影中随处可寻,同样有凶神恶煞的施暴者和弱小无辜的受害者。
同样有毫无人情、淡漠不已的亲生父亲。
(真真真有辱父亲二字)
同样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甲乙丙丁。
同样也有许多和律师一样愿意站出来为受害者平反正义的“被委托者”。
02看完电影后,让人不仅气愤的是继母的行为,更让人倍感心寒的是周围人的态度。
从小,我们受到教育也因此相信: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但冷漠的我们永远作为等待者,期待着真相和正义能够“张手张脚”,自己从阴霾中蹦跶而出;亦或者,我们作为对他人期望者,希望别人能够殷切关心,火烧不到自身,那灭火的工作就交付别人就行。
社会其实一直在包容这群冷漠的人类,当事件发生被报道出,社会所有的炮火与矛头都攻向于施害人。
其实,很少有人发现那群冷漠的人,比如周边街坊邻里,他们都是事件发生的纵容者。
社会很少有真正实际的权益可以去保护那些发声者和指证者,相反,他们的一个小小举动会被另外一群恶意滋事、不怀好意的人群所审判,没有受到保护外加一些恶意使得原本冷漠的人更加冷漠。
如果周边邻居可以发现异样立马报警,如果生母能对孩子多一点关心,事不至此。
为正义去发声永远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荣耀的事情。
03事件发生至今,已有许多媒体和网友们议论纷纷,大家作为母亲、作为子女,都能去体会到女童所承受的痛苦、继母和亲生父亲的恶劣行径。
但当我们以常人的心态去指责、去辱骂当事人之时,大概率可能他们也并不觉痛痒,若非如此,那当女孩受到伤害而哭求停手的时候,他们早就会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他人的撕心裂肺而立马停止并为此产生内疚和后悔的情绪。
但他们没有!
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SPD)。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SPD):一种犯罪型人格障碍,其特征行为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缺乏羞愧悔改之心和不负责任的方式。
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其中一点特征就是缺乏羞愧悔改之心,漫天唾沫对他们几乎免疫。
当然,他们的行为是值得唾骂,“被委托“的网友们发泄愤怒情绪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来一个群体大反思,社会上肯定多少存在这一类的人群,拥有魔鬼般灵魂的他们外表看上去和他人无异,我们无法提前劝阻他们去看看心理疾病,但能做的是对周遭事物多留一个关心,多添一份慈悲心。
人人都在探寻活着和存在的意义,却很少有人明白,如若你的一个小举动就可拯救一个人,被他人永远铭记和感恩,他人对你的记忆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你存在的意义吗?
前不久发生女生频繁遭老师辱骂的视频里,印象最深的是当这个女生在被老师辱骂后告诉家人时,家人都不相信,然后她只能通过录音来证明。
当时就在想,我们生活中有时真的忽略了孩子的诉说,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别说发生被老师骂的事情,就是被打好像都不太敢回家跟父母说,因为说了父母会说老师是为了你好,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和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可以打,所以至今可能我的爸妈都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好多事不愿和他们说。
在看完《小委托人》这部韩国电影的时候,这种感触更加深刻,多彬和弟弟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陪伴他们长大的只有父亲,而父亲的角色只是想从他们身上捞钱,在遭到后母毒打后的多彬听到了父亲和后母的对话,原来她的出生只是个意外。
所以当多彬和弟弟被后妈进行虐待的时候,她没有去找最亲的爸爸,而是去警察局求助,但是警察却说现在的小孩很可怕,只是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多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小受到教育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告诉警察叔叔,但是当她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向警察求助的时候,得到的却不是保护,多彬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吗?
唯一告诉她没有错的就是最后拯救她的律师
其实我小的时候也一直不明白,有困难找警察叔叔,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我的钱包丢了,里面到是没有多少钱但是有我好多的证件,我就报警了,要求查看录像,可是警察说记录下不派警力,当时在报警电话里至今记忆尤深的是我哭着说不是有什么事都找警察就可以帮忙吗,当时警察跟我说不是什么事都能找她们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现实背道而驰……所以看到这里的时侯我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是多彬被打后第一次向她认为最可能帮助她的人求助,但是换来的不是保护而是后母的再一次毒打。
后来多彬又向学校的老师求助,但是话还没说出口,被老师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这里有个细节,老师明明看见了多彬脖子上的伤痕,但是却没有主动询问多彬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多彬的第二次求助再一次把她打回了现实。
当律师问多彬为什么偏偏找他时,多彬说因为其他人只会嘴上帮忙。
楼下的邻居听见了多彬被打的声音,只是甩出别人家的事儿不要管
旁边的邻居听见也只是感慨
多彬感受到了太多来自大人的忽视,所以最后即使亲眼目睹了后母打死弟弟,将罪名推卸给她时,她对谁都不敢说,因为她知道别人都只是嘴上帮忙~
直到律师一步步开导她才说出来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最能改变一个人性格的时间就是孩童时期,因为她用眼睛、用身体、用整颗心去接触人、环境、事情来成长。
弗洛伊德也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
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孩子每一次的诉说,不要去忽视她们……番外:除了以上的观后感,此电影的两处细节也是值得思考,帮助多彬的律师在电影的开篇去律师事务所应聘,因为说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没有被录取。
在电影的中间,当有新的机会时,律师去首尔的事务所面试,这次面试官再一次问了律师一个问题,律师顺应了面试官的说法,当场便获得了录取。
成年人的世界里确实没有容易二字,但是任然希望在道德伦理、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初心❤️
爷服了这片子能上八分,前两幕看起来像个7分的片子,从熊这个道具一出现整个第三幕就一直在尬演,导演扯着嗓子喊,快看正义要打倒邪恶了,都给我爽啊。
题材和孩子演技各一颗星,这么好的题材挖掘的也太浅了,主题除了惯用的表现男主人物成长之外,只是肤浅地反应了儿童家暴的现象,批判下社会冷漠,完全没有对社会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只是单纯煽动情绪,套用小人物主持正义,帮助弱小击溃邪恶的模板。
完全是依靠儿童家暴这种极端设定突出弱小来吸引同情,只引导观众情绪却没有深入的思考以及更有意义的主题输出是可怕的。
换句话说,只要表现社会问题,煽动情绪,题材包含妇女儿童拐卖,政府腐败,政治敏感事件,性侵,网络暴力等题材,消费观众同情,如果只是卖惨并强调这种事儿不对,这个社会的一些群体不行,是非常低级的。
创作者一定要走在观众前面,思考事情更深层次的原因及出路,不然不是蠢,就是坏。
不可能要求每一部电影都拿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制作水平,这部电影就是要煽情引起社会关注和反思就够了,商业性、话题性强,受众面广,反响强烈,我觉得这电影非常成功,而且有很多点是国内电影不敢涉及的题材,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可是总有些阴阳人阴阳怪气挑毛病,显得自己多高端,不扯一下昆汀黑泽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电影一样,真特么恶心,这些人恰恰就像电影里的邻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沉浸在自己乌托邦里,看似挺高级,实则臭狗屎!
真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
3星,这几天新闻报导英国夫妇打死了自己的6岁男孩,所以奔着热度看了这部片子, 故事本质就是鱼找鱼,虾找虾。
中年冷血丧偶带娃男,找了一个大龄剩女粗暴劳改犯。
绝配啊,但凡其中一个条件好点,也凑不到一块去。
还说留着孩子就是为了领点育儿金。
怪男人怪女人怪政府。
怪穷,都可以。
古有易子而食,今有易子而杀。
唯一不能怪的就是:人与资源的矛盾永远不可调和,的名言。
短评里居然出现了名为「正常打孩子」的短语,定义得真好啊,大多数禽兽都是这么给自己的无能愤怒下定义的,「打」就是暴力手段,是没有耐心,不愿克制自己的愤怒,懒得寻求最优解,因为几乎没有代价呀,你在你的领导客户面前就经常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嘛,成本问题。
片子本身待打磨的部分挺多,领居的质疑没有后续衔接点,「金刚」的回归略显生硬,但我依然对能拍出此片者致以敬意。
作为一个敏感脆弱的人 实不相瞒我一个男生抹了很多次眼泪。
观影过程中 故事发展情节虽然在意料之中,但还是会被孩子恐惧无助的神情所带入,想要孩子早日逃离,正义得到声张。
不知道导演是有意无意 那个带有视屏录制功能的猩猩 我觉得是电影大巧若拙的一个点 它长驱直入的让我陷入了思考 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巧合,没有那么多的英雄,更多的是大家的冷漠忽视,怕惹麻烦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类。
如果没有那个熊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后妈会被关押吗?
在现有的法律下小女孩该怎么办?
现实中如果没有弟弟的死亡引起的关注,如果没有内心愧疚的尹政烨律师,会不会是在父母强权压制下的长期受虐,最终才导致毁灭,亦或小女孩成为下一个后妈等,这个情节逻辑传承没有那么严密的 玩具猩猩反而让我陷入了思考 这是 素媛 熔炉所没有给我的更直观的思考。
看完这个我甚至有过转行律师的一丝冲动,去保护那些可怜的孩子,这个心理是和 看到”疫情下那些逆行的白衣天使 凯旋归来 人们夹道欢迎“所带来的的感动是一样的。
去查了 中国儿童在被暴力伤害,性虐待,精神虐待下的法律判定 ,看到大家的回答也是法律没有明确界定,不健全之类的词眼。
国内也有关注过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影 嘉年华 狗十三之类 我们需要更多更直观的控诉,更大胆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来激发讨论,引起观影人甚至社会的重视,减少那些虐童悲剧的发生。
熔炉之类的电影没有必要禁播,国内未成年关爱需要大大加强。
2019.7.26看的一部剧李东辉的长相虽然一般,但是演技是真的很好,后妈演员柳善是我之前很喜欢的电视剧里面的女一号,看她演反派我还有些不适应,但是她演的真的很好。
这部电影真的太沉重了,可是更让人觉得沉痛和难过的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真的太无力,太让人难过了。
小女主演的真好,从开朗变绝望再变麻木,那个过程处理的很好。
这个电影是在朋友家和她一起看的,我看电影的过程中虽然很沉重,但对我来说这到底也是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只是在感慨怎么会有如此的父母。
可是我的朋友看完电影后却哭了很久,我想她也许是想起了什么难过的回忆了吧。
电影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就仅仅是观众,但对经历过的人来说那种情绪也许只有本人知道。
只是希望世间不要有这样的父母,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看了很多新闻,亲生的父母都会打骂孩子,何况是这样的重组家庭,真的真的可怕。
感谢一直没放弃的律师,真的真的很感人。
不能因为拍了社会敏感题材就说是部好电影。
男主面瘫演技,女孩程式化哭泣。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性格和生活处境实在是产生不了共鸣。
在一个从小没有妈妈,爸爸也是漠不关心,并有一点点狠他老婆的情绪下,小男孩多少应该有点自卑吧。
后妈的变态为什么不深入的挖一挖,现实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变态。
人民高举大棒,打倒变态的时候,是否想过,变态就在人民群众里。
男主的成长刻画太单薄了,所以反转的时候,显得让人觉得尴尬。
【C】克制住没给一星,又是一部被韩式煽情刻意毁了的片子。
单纯看影片拍得真一般,这种能引起强烈共情的事件本应拍的更好的,演员更烂,男主实乃无力吐槽。有些或是智力低下,或是品格低劣的人,本应被自然选择淘汰,现在却能顺利地活在生存压力变小的现代社会,甚至结婚生子,生了又不会养,造出了跟自己一样低劣的人,继续危害社会。
家庭暴力和被虐待对未成年人而言,对身心都是致命性的,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如类似《熔炉》,《素媛》,《韩公主》等还有许多社会层面的伤害,回归现实的电影往往会被更多人所关注。
作为父亲,完全不管更是罪大恶极。。。可惜没有直接动手,才五年
三星半。非常典型的韩国社会问题片,优缺点都很明显。这后妈形象扁平得…可以入选各种十大恶人榜了,我要是小时候看绝逼会留下终身心理阴影。
感情强行建立,剧情强行推进,完全无法表现律师男主的态度转变,更无法表现孩子对他的信任和后期恐惧对观众的投射。。
韩国一拍这种反应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豆瓣上必然就会有一帮人出来叫嚣看看人家看看我们。这个电影真的好吗?正义战胜了邪恶,观众就爽了?现实里哪来的录像小熊,韩国审判未成年人案件下边要坐一堆旁听吗?韩国的警察是干嘛的?庭审就靠一张嘴来定罪吗?就这种只能靠着煽动观众情绪的片子而不剖析这个社会这些人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所以韩国无论拍了多少这类的片子,韩国也还是这样。
太闹心了啊
拍的有些矫情
这个类型的韩国电影总是让人看得不舒服,后妈坏到毫无人性,而爸爸从不在家,也是可恶至极。#20200525
拍得实在烂。
短评里那位“虐待孩子和正常打孩子不同,孩子不听话打几下是正常的”???exo me what's your problem???
这是我不愿意评价的一部电影。人生绝大部分恨意的来处。
哭了 姐姐抱着弟弟说对不起的时候破房了
1.反派选角是不是选得好看了点?还时不时黑丝诱惑?2.导演的节奏和编排还是有问题,浮不起来抓人吸睛,又沉不下去接点地气3.愿所有家暴都有摄像头4.愿某国也能拍这样的电影辅助社会进步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电影 没有震惊没有深刻反思 坏妈妈的演技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两分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太煽情太狗血了点
确实可以跟熔炉比,因为都差不多僵硬苍白。对施暴的刻画简单粗暴,人物描写老套空洞,空有现实题材而无现实意识,现实中真的有律师会和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出去玩?继母往死里打,身上连点伤痕都没有?关键时刻视频小熊从天而降这种剧情是上世纪从没走出过乡村的编剧与自己的玩具熊同床共眠时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吗?玩具熊还能录像??还录的继母正脸???exo me???人物性格转变莫名其妙,尤以男主为甚。演技?男主三分之二都是死鱼眼,“你是人吗”那一句,我瞬间脑补成了偶像狗血爱情片出轨情节,两个小孩演技都好得多。只能说韩国导演很幸运,他们有很多超级加分的题材能拿去随便糟蹋。2.6/5
关于儿童被亲生家长虐待这件事情,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都有种无能为力的意思。虽然有福利院,但是基本上属于虚设。报警也好,找老师也好,邻居也好,每个人即使知道也不能做什么,因为最后小朋友还是得送到她的监护人那里,孩子只能继续被虐待,直到发生命案,还不一定真的可以绳之以法。托生于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似乎只能拼个命运。当然,电影中的孩子最后逃出了父母的魔掌。
1.想起隔壁喝农药自杀的邻居大婶生前有次和我聊起她小时候她妈的对他们兄弟姐妹劈头盖脸、拳打脚踢的家暴往事,印象很深的一个就是被抓着头发直接从二楼楼梯拖下来,根本不管她们身体疼不疼…当时听她讲话时,我无比惊愕,万万没想到如今看起来有些慈祥的老奶奶曾经会是那样一个人?然而,尽管如此,她依然被她们兄弟姐妹赡养……2.想起在天津遇到的“黄鼠狼事件”,自己的善心跟不上自己的能力,导致不够勇敢的我也成为冷漠的“人类”,然后为此而自责好几天……3.如果那时候我“死”了,那些直接或间接伤害过我的人/朋友会为我的死感到愧疚吗?…我更能确定的是,爱我的父母肯定会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