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讲述了与孙子相依为命的爷爷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为孙子准备离别礼物的故事。
七岁的德九与妹妹德熙,一起和爷爷住在一个小村庄。
几年前,德九的爸爸因为交通事故过世,备受冲击的妈妈后来也不久于人世。
爷爷只能四处打零工,努力扶养两个孙子,但甚至连想给德九买台玩具车都负担不起。
当德九将进小学时,爷爷发现自己时日不多,担心年幼 的德九无法照顾自己和妹妹,爷爷准备了最后的礼物要给他两个孙子。
看过很多李顺载爷爷演的电视剧,每一部都能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仍然不会让我们失望,虽然剧情是韩式温情剧但从人物表现和剧情发展上并没有老套到让人想弃剧,而是会跟着李顺载爷爷的情绪跌宕起伏,两个小朋友也很自然,没有做作的表演。
一直存着不敢看这部电影,知道大部分这类影片的剧情走向和套路,早就知道自己会哭到心肝肺疼却还是义无反顾地看了。
果然是长大了吧,看的时候在大人和孩子的角度中不断切换。
爷爷拖着年迈的身躯挣钱养活他们但敌不过时间也无法弥补孩子们心中缺少的那一部分。
看到德九德姬闹脾气乱说话时似乎看到当初可恨的自己,心想是不是孩子生下来天生就是会伤害人的,所以做父母就一定会受伤会被辜负。
但当他们对爷爷笑,心疼爷爷,认认真真地说再也不离开了,说自己可以不要玩具不要猪排,说一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的话的时候,就算知道孩子只是在说出口的那一刻是认真的,转头就可能忘记了,但没关系,还是觉得真好。
因为其实是爱着的啊,是能感受到的,只不过小时候不懂事会肆无忌惮,只不过在失去来临之前不会意识到那份爱,不会意识到那些人有多重要。
爷爷因为无法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感到抱歉,感到无能为力,而孩子懂事后哀嚎着的悔痛他却无法听到了。
每一刻都值得认真对待,每一份温暖,每一个笑容和帮助都应该都应该被珍惜。
在罗文姬前辈凭借《我能说》拿下青龙奖、百想影后等荣誉时,再看李顺载老爷子的《德求》,有一种错觉,《搞笑一家人》里的老两口走出了医院小楼,生机勃勃地竞相焕发第二春。
有时忍不住赞叹韩国电影业为老演员留出的耕耘空间,纵然有很不小的票房风险,但他们依然制造出了一部又一部让前辈们担当主演的片子,《我爱你》《诗》、《长寿商会》、《母亲》、《地狱奶奶》、《奶奶一年级》、《奶奶强盗团》、《酒神小姐》等等,以及上面提到的《我能说》《德求》……韩式老人派电影四处开花。
▼
单说《德求》。
从剧情来看,本片的主人公并不完全是小孙子“德求”,还有爷爷,即李顺载,是他在家庭变故以及自身健康的双重打击下,承担起辛苦劳作养家糊口的重任;也是这个角色,串起全片上下的诸多情绪点。
还原到剧本中,《德求》全片的情绪点着笔可算密集,孙子被指偷窃、将孩子送给寄养人家、得知儿媳妇卷款真相、病发住院、儿媳妇归来……「爷爷」拖着病躯游走在村邻、饭馆、学校甚至异国他乡,梳理着未尽的生事,表面上掀起的波澜并不大,但内心柔软者,可能已被点点触动。
插一句:德求妈妈是印尼人这个剧情点对于韩国观众来说毫无理解障碍,韩国乡村的东南亚外籍新娘问题很常见,如同咱国屡见不鲜的越南新娘。
干嘛找外国媳妇=何不食肉糜?
除剧情推动外,爷爷身上的属性也很明显:文盲——纵然韩文已经非常简单,但乡间仍存在着不少目不识丁的老人;正统——念念传承着自己的族裔来处,乃至孙子名字的含义;古板——宁可给孩子买零食也不买玩具……这些属性,既鲜明了人物,也应该能让不少观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说大制作电影是鱼翅山珍,《德求》这样的片子则如清汤米饭家常菜,摆在被华彩轰炸过的眼前,貌不惊人地和你对视,不卑不亢地轻抚着味蕾,给你一份被絮叨后的小满足,就像你可能不会为李顺载老爷子疯狂打Call,但看到他就会油然而生的一种踏实。
相对对于「德求」这个直白的角色片名,英文片名「Stand By Me」更为点题——总有一种身边的陪伴让人念念不忘,片中的德求和德姬,片外的你,故事不同,爷爷不同,但那份横跨代际和时间的陪伴,是否还记在你的心头?
片尾的彩蛋是一张张飞出的真实爷孙(女)合影照片,大概是这个片子在剧情之外,想唤醒观众的吧。
✎文︱韩影书 ©原创︱著作权所有
里面爷爷回韩国倒在雪地里被送到医院时,德九拿出一小块炸猪排让爷爷也尝尝,当时就泪崩了,不管是德九还是其他小朋友在幼年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关爱,哪怕物质条件再不好,但还是有彼此可以相互取暖,让我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其实很不喜欢这个名称,觉得有标签化,本来他们内心没觉得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多么不正常,可能一个村子里面的小朋友都一样,爸妈出远门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们,但是一标签化,任谁都会怀疑自己的现况,越发觉得自己就是留守儿童,所以父母在幼年时期给小朋友最好的就是陪伴,哪怕是每天10分钟的陪伴那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幸福的时光,起码你们一起度过了那些时光。
电影《德九》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一场关于理解的故事。
这不是所谓的亲情外壳之下的滥觞,而是跨越年龄,文化彼此的理解。
没有跨国之旅,这个故事就只是托孤的小故事,然而,跨国之旅,就让故事本身升华了。
爷爷在国内的时候的穿着都是比较破烂的,但去印度尼西亚的时候,穿着明显以优雅明快的风格突显。
如果不是么强烈的对比,就不会知道导演的野心。
这两家人很久没见,而且彼此语言不通,但是会两种语言的瓦妮莎充当了不在场的沟通人。
信件上的两种语言就代表了这种沟通的可能。
瓦妮莎为就大女儿卷走了钱,可还是回到韩国去挣钱还给老人 也还要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
她是一个坚韧的,负责人的母亲。
(不在场的她却告诉自己的母亲,钱是德九的爷爷给的,这就让人非常动容。
在自己本身受尽委屈的情况下,她充当的是那个传达善意的桥梁)。
虽然语言不通,但Angela可以和爷爷通过绘画了解彼此的真情实感。
事实上,不需要语言在场,人本身可以沟通的方式如此之多。
电影多个拼贴闪回的镜头回忆的都是瓦妮莎的好。
爷爷也从不当着孩子说母亲不好,回忆的也都是瓦妮莎好的一面。
这种于人于己的宽容才是真正融化误解和埋怨的解药。
同样,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是。
看似德九受了委屈 可小朋友第二天就负荆请罪,德九并不是狠狠报复,打对方,而是开了个孩子间的玩笑,就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才是电影在细微处不断的灌输给我们的东西,关于理解,关于大爱。
1、无力的爷爷与过世的儿子医生来告知爷爷癌症的消息,并向爷爷建议把孩子们送到别人那寄养。
一边是不舍,一边是不能。
屋檐下,爷爷捧着过世儿子的遗像诉说:孩子们该怎么办呢?
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力不从心的爷爷泪水朦胧,让人心疼。
2、挨打的哥哥和袒护哥哥的妹妹德九被冤枉偷盗,却不去说清楚事实。
爷爷对此很生气,于是鞭打德九。
哪怕德九真的偷东西,爷爷都不至于如此。
他怕的是德九变成一个有了委屈只会忍的孩子,这是痛苦且残忍的。
德九的妹妹,虽已五岁,却因心理疾病而有语言障碍。
看到哥哥受罚,她冲上去抱着哥哥,嘴里不停地说:讨厌爷爷。
3、无助的德九与过世的爸爸爷爷病倒了,德九不小心在病房里知道了爷爷对误会妈妈一事甚是遗憾。
他觉得爷爷是因为这件事心里不舒服,才会病倒。
他担心爷爷就这么死了,可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做。
同一个屋檐下,这一次,是德九捧着爸爸的遗像诉说: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无助,再一次让我泪目。
4、在路中爆发的德九德九决定去找妈妈,当他到达信封上的地址时,妈妈却早已搬离。
在陌生的街头,德九得到的是路人冷漠的回应。
他摔倒在雪地里,想起爷爷的话:不要忍着,便朝着整个世界呐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为什么。
他流着泪,却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告诉这个世界自己心底的声音。
这是一个无助的孩子最终爆发和成长的方式。
心疼这样的一种成长,却也为他感到骄傲。
5、被送走前的德九对爷爷的质问爷爷最终还是选择将孩子们送走,为了他们好。
他给他们买新衣服,把他们打扮得妥帖。
家门口,德九追着爷爷:你真的不需要我了吗?
你从市场回来,没有我,谁帮你提东西?
你吃饭的时候,没有我,谁给你泡小麦茶?
你贴膏药的时候,没有我,谁帮你贴?
最直击人心的就是生活细节,这是德九和爷爷的生活,也是他们离不开彼此的理由。
你,有没有过那么一些瞬间,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没有坚实的臂膀来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
当父母生病医药费没有着落时,你会懊恼;当自己忙碌没办法陪伴孩子时,你会内疚;当物价飞涨但自己工资总也不涨而无法供给家人富足的生活时,你会悔恨。
可生活,就是这样,即便你再艰难,再困苦,再无助,它也依然马不停蹄的向前奔。
就如同壹姐今天想要安利的这部电影一样,一家人的生活凄风苦雨,可该来的苦难,该经历的荆棘却丝毫未见减少。
此片名叫《德九》,豆瓣评分7.4。
在影片中,壹姐记忆最深的片段是,德九的爷爷经常向他念叨的那句话,他希望德九能够快快长大,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然而,现实状况是,在一个小村里,德九(郑志薰饰)和爷爷(李顺载饰)以及妹妹德姬相依为命。
原本,在这个家庭中,也是有欢声笑语和天伦之乐的,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一场意外戛然而止。
在那场意外中,德九失去了爸爸,爷爷失去了儿子。
而德九的妈妈呢?
则因私自将丈夫的赔偿金挪用,而被自己的公公赶了出去。
所以,现在的生活,对于德九以及德姬而言,是凄苦飘零的。
他们会怀念已经逝去的爸爸,他们更会想念被爷爷赶走的妈妈。
当然,在老爷子眼中,虽然一家人的生活过的很拮据,但他仍然对德九心怀期望,因为,在他心里,他的孙子德九,将来是要当大总统的人。
为了维持日常开销,年迈的爷爷在一家小饭店里帮忙洗碗,因为时间不固定,他甚至经常错过去接德姬放学。
不过,即便困苦,即便无儿无女,但爷爷依然会给孙子孙女带来一些小惊喜。
我们常说,留守儿童是可怜的。
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的童年是缺失的。
而现在,德九和德姬就像留守儿童一样,跟着孤苦无依的爷爷一起生活,甚至,5岁的德姬还不太会说话。
而德九呢,因为年岁渐长,也越来越开始反感自家的穷酸状况,在学校里,他会因为没钱买玩具而被孤立。
看起来,爷孙三人的生活简直一塌糊涂。
但,生活绝不会因为你悲惨而轻易放过你。
就在一家三口都默默坚持着这种混沌穷困的日子时,顶梁柱爷爷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
时日无多,该怎么办?
已经活过大半辈子的爷爷,绝不恋世,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孙儿。
于是,为了孩子们,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寻找儿媳的道路。
经常观看韩国电影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韩国电影总是能够妙用细节直击人心,他们拍摄家庭剧,拍摄犯罪片,拍摄爱情剧,统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便你明明知道它煽情、它刻意、它套路,但你就是忍不住的想要贡献眼泪。
《德九》也是这样,剧情神马的真的是毫无新意,可壹姐就是从头哭到尾。
影片中堪称典范的场景是,德九和爷爷之间的矛盾爆发,因为爷爷将妈妈扫地出门,所以在德九心里一直都埋怨着爷爷。
也因为德九是长孙,所以一直被爷爷要求要照顾妹妹、保护妹妹。
可是,在学校里已经饱受孤立的德九,并不想要保护妹妹,因为那样,会被别人嘲笑说,你不是她的哥哥,你是她的妈妈。
德九说,我不想当长孙,也不想做爷爷的小孩,更不要做德姬的哥哥。
可想而知,一直倾心付出的爷爷,听到此话后,心如刀割。
要知道,这么多年来,爷爷视孙子孙女为自己的命,虽然他年迈孱弱,但他对孩子们的照顾却无微不至;虽然他贫穷困苦,但他总是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买给孩子们。
这世上,最容易让人动恻隐之心的,就是孱弱老人和无助的孩童。
影片《德九》两者皆占,但更关键的是,它围绕的主题,却是我们永远无法逃脱,永远避无可避的——亲情。
若说,这世间,还有什么感情是能够让人不分年龄、不分阶级、不分性别、不分贫富的感动着,那绝对是亲情无疑了。
但观看过《德九》之后,壹姐只希望,所有和壹姐一样被《德九》打动过的小伙伴们,能够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
德九为了爷爷对妈妈说声对不起的的愿望,独自一人去另一个城市寻找妈妈…生活的艰辛在这个家庭里无处不在,爷爷对金家长孙的期望永远都不会变,德九在深夜马路上大声自我介绍并寻找演讲感动了每一个人。
“只有不放弃梦想,才是我们要走的路,才是我们的活路,攥紧双拳有力地呐喊…”相信兄妹二人在领养家庭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吧!
这部电影整体上看来还是不错的,平淡的叙事中流露真挚的亲情,煽情的台词直接让人泪目。
故事虽然没有深度,但表达的主旨足以引起众人的共鸣。
虽然我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公式化的韩影套路,却依然次次被戳中泪点。
也许是因为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的情感,这部电影才能如此动人。
大概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个老人,他们的脾气可能有些倔,没有文化又不讲道理。
总是穿着破了洞的鞋,却依然惦记着给你买好吃。
每次见到你时,他总会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或者让你爬上那弯曲的后背,用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向你表达他最无私的疼爱!
一起过的苦日子,一起吃苦的日子……那么不近人情的爷爷,误会应该是编剧把玩笑开大了,现实中应该会解释清楚吧?
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所以这个悲惨的故事应该没有发生。
只是两孩子和母亲爷爷相依为命!
泪崩!
一家人的吃喝对于没法挣钱的人来说多么可怕!
养孩子责任大啊!
致敬所有养家的人,您们辛苦了!
揪啡岩飞劣征剥
忍着委屈,心里会难过。
韩国人是不是寿命挺短的,因为癌症太多了,很老套的剧情,虽然小演员和老演员都很尽力去演,但感觉用力过度了,特别是小男孩,最后强行催泪,感觉不好,豆辫分高估了,比同类的电影"准备"差了不是一点点。3.5分。ps,韩国人也有外国新娘,穷人也是娶印尼的,跟中国人娶越南女人差不多,呵呵
平庸且混乱。庆州金氏的67代长孙想成为村里文具店的老板而不是大总统;爷爷千里寻印尼儿媳;母亲偷丈夫死亡赔偿给娘家治病被赶出家门;德求因爷爷患病而放弃恐龙变形机器人和炸猪排。最后母亲回归,全家团聚。德求小孩子的演技真的很用力了,未来韩国电影的熔炉。
标准的韩式煽情电影,而且有想法加入外来人与本地人组合新家庭的社会问题。不过后半段还是觉得有点煽情过度了,然后有些其实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动的地方拍的也不是很好。不过李顺载爷爷真的赛高!
看到【德九】两个字,我心里默默的念了一遍三三得九。好了,言归正题,又是典型韩式催泪家庭题材剧情片,父母双亡的两个孩子,被努力打工的爷爷抚养,但年事已高的爷爷却不能陪伴他们长大成人...两个小朋友的演技真的很不错,丝毫不做作,是不是从小要经历些事情才能变得更懂事,但懂事的代价也太沉重
很压抑,剧情不是很好,但演技还行。
剧情是没有冲突硬制造冲突,但顺才少爷的演技绝对一等一。
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冲动之下本想给四星评价的,冷静后还是秉承客观理性的态度最终给出三星。
怎么说呢 很多情节都很老套 故意煽情的感觉
表演还是过于刻意,剧本也很取巧,不过演技都很不错,不论是顺载爷爷还是小孩子。相较于《爱回家》还是弱一点。
爷爷演技真的超好
十分俗套的韩式煽情,依靠老戏骨和小演员博同情
虽然知道就是一贯的韩式亲情抒情催泪作品,但还是看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尤其是最后80多岁的李顺载一边流泪一边说怎么人越老了眼泪我越多了的时候真的是跟着一起哭。毕竟是新人导演的作品所以很多地方存在不足,但演员和情感拿捏的到位足可以掩盖很多瑕疵。家长制下的家庭亲情我们也多的是,可片子在哪儿呢?
哭死
公式化的韩式亲情催泪片,想哭的时候就看看,能找个借口哭一下
这个固执的爷爷演什么都能赚得眼泪。
没有了亲人的陪伴,变形机器人和炸猪排又有什么意思?韩国10部亲情电影大约9部里要有癌症吧,但就是这样的套路我也愿意走。另外,韩国的穷人是不是都会找个印尼女人结婚???
剧情有点土 感觉整部剧都在卖惨 看到最后也只是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