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舞台剧的受众比电影的受众要更前卫、更有文化一些。
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常常会在其主题或价值观方面,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驴得水》,为水性杨花的女人争取水性杨花的权利,这对许多电影观众来说,似乎就有点超前,接受起来并不是太容易。
《脱皮爸爸》,根据日本剧作家佃典彦的同名舞台剧改编,同样有一些让人颇感到新鲜的地方。
在这曲时光的哀歌里,主人公田力行(古天乐饰),通过一场近似于时间旅行的回溯追忆之旅,重新认识了他的父亲,并找见了解决人生困境的方法。
如果说它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戏剧之核,这个核便是人面对时光流逝、生命更迭时的无可奈何,是对人之必死命运发出的一种疑问、一声叹息。
它关涉存在,关涉形而上的思考,在以往的华语电影中,这类主题更多出现在诸如侯孝贤、杨德昌等大师的作品中,出现在一些人文气息颇为浓厚的艺术片中。
如此,作为一部商业诉求明显、格局有限的轻喜剧,《脱皮爸爸》给它的这一类型带来了一种新的气息。
从故事结构来论,这部电影采用的,亦是一种不太被商业片看重的松散结构。
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强烈的因果关系,以一种接近于并置的方式串在一起,服务于情感的渲染或主题的营造。
这很有勇气,不过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它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或许是因为受制于原作,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这种结构操作起来更为简便。
大致来说,初执导筒的新导演、电影的门外汉,以及,有个人表达需要的文艺片导演,往往都对这种结构青睐有加。
像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而本片导演司徒慧焯,既是一位新导演,显然也能看出他有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
遗憾的是,司徒慧焯的导演能力实在有限,以至于这部电影无论在主题表达方面有着怎么样的野心,最终却几乎没有丝毫落到实处。
这同时意味着,松散串联起来的桥段,几乎没有一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或渲染情绪,或营造主题。
问题有些直接便出现在剧本上。
田力行的人生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怀电影梦想无力实现,二是欠了一屁股债,三是老婆跟他提出离婚。
不管这些设置出自原作者,还是影片编剧在改编时加进去的,我们都不禁会想,本片的剧作者实在是一位懒汉。
这么老套的创意,即便是一位剧作的外行,坐马桶的时间也能想出十来个。
撇去这点不说,如果这三个困境能被编排得委婉一点,以曲折的方式将其丰富度展现出来,也可以产生让观众对主人公移情的效用。
结果,剧作者在这一方面也懒得费心思。
欠债通过逼债来表现,而逼债的恰恰是我们最常在银幕上见到的那种,喜欢虚张声势、暴力恐吓的黑社会分子。
老婆提出离婚也仅仅就止于提出离婚,没有探入到这段夫妻关系的情感深层。
电影梦和电影梦的崩毁,则干脆通过一种倾诉衷肠的方式,由田力行直接对他父亲(吴镇宇饰)说出来,而他之所以会突然如此多愁善感,则是因为父亲提出来让他说。
最后这点,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之举了。
大部分的电影人,都受制于电影「要展示而非讲述」、「动作高于对白」等种种教谕的压力,不敢贸然让人物用大段对白来交代剧情,这部电影突破了这一界限。
只是,田力行的这段回忆,并没有让观众感受到他的渴望、他的痛苦。
那就仿佛一段剧本创作前期的人物小传,本着节约光荣的精神被移入片中,却未与电影的人和事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我们仍然感觉,田力行的过去,可以是另外一种过去,而那段人物小传,也可以安到田力行之外的另一个人的身上。
这,当然就得归咎到导演的头上了。
在抒情、展示和发展人物关系乃至呈现主题方面,司徒慧焯表现出一种全面的乏力与无能。
这部电影的第二幕,亦即其剧情主体,是田力行的父亲逐步返老还童,田力行依次和不同年龄段的父亲共度了一段时光,并与之一同追忆父亲相应年龄段时的家庭往事。
处理这样的剧情,最重要的也是最起码的,是要让观众生出一种时光不再的怅惘感来。
无论剧情编排上怎样偷懒,只要能让观众生出怅惘,那相应场景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不仅对时间的哲思要以这种情感为前提,连父子间关系的转折,也要以这样的情感作为基础。
在父亲刚开始返老还童没多久,田力行和他一起去了一个足球场。
两个人没聊别的,就聊父子俩曾经在这里度过的那些时光,父亲假装正在观看过去的一场比赛,开始呐喊欢呼,儿子则配合父亲高涨的情绪,与其一同呐喊。
无疑,这不是一个戏剧性的时刻,而是一个日常的时刻,一个抒情的时刻。
一个——从其结果来看——很傻的时刻。
没有产生丝毫感触的观众,可能会怪罪剧本本身写得太傻、太应付,然而,我不认为剧本是导致该场景失败的根本原因。
看过《刺客聂隐娘》的观众,不妨回忆一下聂隐娘刚回到魏博的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母亲向她讲述过去发生的一些事。
尽管镜头几乎没有挪动,尽管母亲的声音平稳、克制,尽管同样没有利用闪回,然而在她讲述的中途,我们就已经和聂隐娘一样生出一种悲伤来。
区别在哪里?
无它,在镜头的设计、在演员的状态、在镜头中的那些静物,侯孝贤费尽心思把握的东西,在司徒慧焯的操持之下,全都被破坏掉了。
如果侯孝贤不是利用一种整体的精确与和谐才达到这一效果,那就可以说,司徒慧焯在这方方面面的操作,每一个都正好与他所欲达成的目的背道而驰。
作为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却恰恰对电影一无所知,这,或许便是《脱皮爸爸》最悲哀的地方。
文/梦里诗书 脑洞大开的奇幻构思,演技精湛的演员,然而《脱皮爸爸》最终却并没能如很多的同类佳作那样动人以情,导演对节奏把控的不善,不仅令其有着颇为刻意尴尬的舞台剧痕迹,同时过于直白的说教,也令本自慰籍心灵的感动,变成了索然无味的空洞。
如果单从剧情构思上来看《脱皮爸爸》,吴镇宇饰演的79岁痴呆父亲田一雄突然开始蜕皮,在六天的时间里不断变的更为年轻,电影以此为展开,既含乃了人到中年的危机,也有着如何面对生活的人生启迪,而以亲情为引,用奇幻色彩营造的脉络,同样亦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不夸张的说电影蓝本上与大卫·芬奇的经典佳作《本杰明·巴顿奇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在这中肯的创意下,拙劣杂乱的展现并没能支撑起这一天马行空的奇想作为一部根据舞台剧制的改编,其是极为糟糕的,各种场景感的搭建放在一部并非在形式是标新立异的作品中,反而不伦不类,让人无所适从。
无厘头的滥用,更使电影在一个本就是童话故事般的构思中,完全失真,由此即便透过吴镇宇一次次的脱皮蜕变,年龄不断回溯的演技担当,也只是让人看到了些许佳句的精彩,却始终无法令其预想透过亲情彰显的生活真谛,真正变成一篇打动人心的华章。
同时《脱皮爸爸》的问题,不单单只是场景,面对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导演还预想将个人与香港时代结合起来,透过小人物得见于时代的脉搏,岁月的情怀,并透过时代来抖包袱,逗人一笑,但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真实感的场景,这种做法实则只是令电影变的更为虚假浅薄,与此同时电影在台词上也只是单调的在给人灌输鸡汤,所谓的人生道理透过演员的说教表述而出,使电影在形式上反倒变的像一出浅薄的儿童寓言童话般。
《脱皮爸爸》是一部预想用童话展现温情的电影,奈何呈现上的种种诟病使电影最终脱去了那层童话的皮囊,却并没有令人真正对这份温情产生共鸣。
说说感受,吴镇宇演技都算到位,人生不同时段的老爸。
给到8分很重要的一点是真的被感动了,老爸老妈这一辈都有过不同的时段,也许到了最后的时间,也会像片中一样胡搅蛮缠,大小便失禁,让人觉得累赘让人觉得失望。
但是不能忘了年轻时他们的风采,不能忘了在你小的时候,他们给予你独一无二的关爱。
希望能了解父母的爱情,希望懂得那份关爱的由来和不易。
原来每个人青春都相似,原来每个父母青春都浪漫。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扇画秋风。
籽苗好美好温柔,打call.
不吹不黑,人到三十,看完以后很有感触,看到最后,好像一片阳光驱散了乌云一般,经历了一次婚姻失败,鼓起勇气去面对自己,去体会生活,我觉得我对一部好电影的定义,就是在这里,汲取到自己需要的力量,结合到生活中的一切,很多电影里面的东西特别有体会,我也有一个很棒很棒的父亲,看到最后,忽然有些点触动到我,不再原地踏步,不能这么一成不变的生活下去,不管未来会遇到什么,有些事终归要面对。
我想,这就是我看完这个电影的感触,虽然有时候生活每天都不尽如人意,可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去寻找去相信去改变。
加油自己,也谢谢这部电影。
我得到了,也希望观影的你们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谢谢,第一次写影评。
也推荐你们静下来看看这部电影。
真的很棒!!!!!!
脱皮爸爸人生总有高潮和低谷,不如意时需沉淀、回味和重启。
在妈爸相继离世这段时间里,田力行在中年困局中挣扎,在迷茫消沉中苦恼,通过追忆父亲五味杂陈的各个阶段的人生,通过重温母亲一如既往的慈爱亲暖,终于悟到,不计前嫌,避短扬长,努力向前的重要性。
人生从无绝路,只要肯起飞,你就拥有天空,只要肯脱皮,你就拥有新生。
做人是需要思考、总结的,要有勇气抖落生活中不如意的灰尘,摈弃不应该的错误,要有责任改正自己对不起,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哪有完美的人生,哪有完全讨人爱的人,做到几乎要讨人厌而不讨人厌就好,就会赢得别人和自己的尊重。
大梦一觉浮生尽。
1212121212121212121345467987978946978549987694987613245136499755431998755548979973315245123162451211312549436798000046 4881557518867648454379976467687675764949480400。
当时选择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确实有点犹豫,面对好莱坞大片与宝莱坞大片,我最后还是选择了香港电影。
说实话,影片的故事是相对老套,也就是当你看的时候没有什么闪光点,这就是港产片,看的也就是情怀。
故事剧情也就简简单单的,主角失意,经过一连串的奇怪的事情,对父亲改观,自己也重新振作。
就是猜都能猜到的剧情,才能考验演员的演绎。
吴镇宇饰演一个脱皮的父亲,从79岁的痴呆到60岁、52岁、37岁、28岁、19岁,一步步重现父亲人生的阶段。
作为儿子的古天乐在隔壁和父亲回顾他的一生,好像在回味当年父亲的日记一样。
慢慢了解爸爸这一生都是围绕着家庭在转,从而对爸爸有着不同的看法。
古天乐的演绎表达出他对父亲又爱又恨,怀念起与父亲去看足球比赛,一起吃零食。
口口声声说父亲当年去玩女人没好好养家,可是最终还是放心不下他。
最后当看见母亲和父亲相恋的时候,儿时开心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坐着吃面,也找回当时一家人的幸福感觉。
父母也就这样走了,父母也作出最后的教育,自己也该好好振作起来了。
吴镇宇演绎起6个不一样的父亲,从青年时的壮志凌云,恋爱时的羞涩,中年时的犯错,初老的回归家庭,年迈的糊涂和痴呆,都表演得无可挑剔。
觉得不足的地方可能是化妆和特技上没有体现到他越来越年轻。
当他意识到自己老了,自己犯错了,反省过后就要好好照顾好家庭,偷老板的球票和儿子去看足球比赛,仿佛是想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也就成了父亲与儿子之间浪漫,虽然没有说我爱你,可是每个件事都是为了儿子开心。
6个自己聚集起来吃着面,互相责骂自己哪个时期的自己多没用,可听到爱人一句话也一同闭嘴安静吃面,那也是典型的爱妻子尊重妻子的表现,无论什么时期的自己表现都是爱着妻子。
春夏的镜头并不是特别多,也没有几个阶段的演绎,就与吴镇宇的初见和相恋的时期,可是这写镜头都足够觉得影后的实力。
可能是气质的问题,那股浓浓的乡村气息确实能看到一个农村少女的清纯可爱,到了对自己儿子的教导,这个跨度比较大,可是依然可以看出春夏的慈母的演绎。
不知是不是吴镇宇与古天乐的电影看多了,已经习惯他们的演绎觉得还可以更好,所以觉得春夏的表演会眼前一亮。
电影剧情是比较老套,可是就有一种情怀吸引着你,平淡但当中有你,已经足够。
《脱皮爸爸》我给7.0分。
我喜欢吴镇宇的表演,他真的是太帅了,而且演技炸裂,难怪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惜败给《树大招风》的林家栋。
精彩片段有:古天乐上吊、推销女楼震、六个爸爸聚餐、结尾的大飞机。
全片洋溢着怀旧的情怀,又突出励志的主题,不乏奇幻的穿插,加上超高的颜值,我很喜欢。
美中不足的是节奏有点拖沓,不缺尿点。
推荐,“不怨天、不怨地、就怪你爸不给力”这种情绪下的男女,看看这部电影《脱皮爸爸》吴镇宇和古天乐,出演一对父子。
问了所有观众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更喜欢几岁的老爸?
79,老年痴呆,大小便都失禁。
59,碎嘴唠叨,总想教育全世界怎么做人。
49,还想一搏,都辛苦20年了,老婆孩子还是住廉租屋。
39,泡酒局,混兄弟,找关系,拼面子,吹牛,养家。
29,长得特别帅,有妻有子,家里有人疼,外面有人爱。
19,刚遇见爱情,刚承诺给你母亲一辈子的幸福。
为了形象直观,吴镇宇在电影中,靠化妆连续脱皮,从79岁,演到19岁,按不同年龄,穿那个年代的服装,说那个时代的话,把6个年龄段的老爸,演给你看。
当电影里,六个从19到79岁的老爸,围在一张饭桌上,一边吃你妈妈做的竹升面,一边互相指责对方那个年龄的时候不努力,不给力,不能给老婆孩子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在老婆通讯录里被标记成“低能仔”的中年Loser田力行,泪流满面。
He Know.You Know.不管你喜欢哪个年龄的老爸,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趁自己还没79,坚持自己的爱好吧。
这是一个失意的男人和一个失败的爸爸之间关于人生的一场对话。
影片讲述了中年失意的儿子田力行,正处于苦不堪言的困境中时,他的79岁的痴呆父亲却突如一只再生的蝉,一而再再而三的蜕皮变得越来越年轻。
父亲一生中六个阶段再现,让田力行重新认识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父亲。
在父亲波折一生的故事中,他也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力量。
影片结尾,六个年龄段的父亲围坐在饭桌旁,开启了一段关于人生的对话。
激昂向上的青年,为了生活疲于奔波的中年,日薄西山的老年...每个年龄的爸爸都为自己的碌碌寻找借口,指责之前的自己不够努力。
这是一场鲜血淋漓的对话,直面惨淡的人生。
当一个男人耄耋之年,佝偻着身躯蜷缩在病床上时,是否还能忆起那个曾经迎着风奔跑,健步如飞的少年;那个发誓要做一只遨游天际的飞鸟,追逐阳光和梦想的少年,却渐渐变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和力量...这也是一场平凡的对话,大多数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平凡地活着。
没有太多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没有奇幻瑰丽的故事,有的只是生、老、病、死,结婚生子,爱情,家庭,最后曲终人散...这更是一场伟大的对话,一个再平凡的父亲,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对于他的家庭而言,他就是盖世英雄。
什么经世济民,什么人生价值,什么主义什么理想,统统没有,有的只是赚钱养家,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更好。
茫茫人生,好似荒野,任世间再冷酷,只要有爸爸的肩膀,就能给孩儿一个依靠的港湾。
影片中爸爸的一生波折不断,性情也随着年龄而变化,而至始至终没有改变的是妈妈对这个家的呵护。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山,沉稳厚重;水,温柔灵动。
世间最具力量的,恰是如水的温柔,清澈而又包容。
这清澈的爱,涤荡了生活的尘埃;这温柔的爱,抚平了家庭的创伤。
在这部父子对话略带苦味的电影中,妈妈犹如天边的一抹晚霞,为黄昏增添了些许亮丽和温暖。
人生没有蜕皮,且行且珍惜!
前半段的确有点看的懵 后半段几个爸爸一起出现的时候 我竟然看哭了。老年痴呆的爸爸 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 也曾经意气风发 怀揣梦想 为生活拼搏。我现在也是二十几岁 我也有自己想要拼搏的方向 我希望我以后的小孩 家庭 能看到他/她的妈妈 有努力的样子。每个人都年轻过。
片子不错呀,评分太低了。
低能仔旧同学叫返啖炸弹少女笑死,吴妈好好笑身材不错,成龙造型弹尤里可可笑到碌地怪好听,无精亏佬[捂脸]也是古仔近期最佳了,春夏可爱。自己收皮自己怼自己食面戏和场景转换加一星,声效不错可惜无杜比全景声厅排片了。无吾开心啦。无讲对唔住讲左要改变。片尾彩蛋点赞。粤语版当然。吃碗竹升面去
意外觉得还不错。。。吴镇宇演的实在是太好了。也许是因为预先接受了舞台剧的设定和表现方式,所以即使是特效捉急节奏混乱也没对观影带来太大影响,反而增加了一种情怀和温情感。镜头色彩的运用也很加分。还是有点小惊喜的
尬演
尴尬和有趣并行,吴镇宇演得好,古仔很努力,春夏眉眼不错但依然审美死角。
喜欢古天乐
剧情有点弱。
3.23我两个小时一直在想后天要不要和他去看捉妖记2 到底要不要和他去看捉妖记2
还是平淡。
不知所谓,只看到两个主角拼命尬戏,但是人物的有些情感还是get不到,电影整体超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又很俗套,结局更是八百年前的老套路。
后面那段6个爸爸齐坐一桌的桥段还是挺有趣的,让我想起《玛格丽塔小镇》。但总感觉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控得不太好,刚有点感动,还未来得及酝酿就滑到下一个画面了。
get不到吴镇宇演得好 剧情诠释了什么叫一惊一乍
故事不太完整的 但是演员演的好呀 喜欢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
没那么差,但也没啥可多说,毕竟把一个还可以的题材拍得一般般
最后一个镜头儿子摸着将死父亲的手,手上脱皮的特写镜头,我都能感觉到眼泪马上涌下来了,结果一个快速的调度又开始讲起了大道理……整体还是太话剧,很多东西没有习惯用镜头和画面去展示。
实话实说,算是比较优秀的港片,就是主题扣得不紧,中心不太明确,若果古仔角色稳一个年轻演员可能更给力,春夏的粤语依然一般般,不过睇得出,演技在线的,吴镇宇也是演技很好!打6分以下的都是耍流氓或者一一群不爱看粤语文化的人
屎一样的剪辑,特别随意儿戏匆忙的台词衔接,把影像和剧作上的那一点想法全部拖垮,太尴尬。看到片尾舞台剧改编,难怪看的时候就觉得很多戏都很舞台剧,可是也不能这么随意啊。
有一瞬间的泪目
通过儿子了解爸爸的六个时间段,了解爸爸曾经经历过的坎坷,之后又还是坚持下来而鼓励了儿子在经历了困难之后也要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