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律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简介:以采访梦境的形式串联在韩打工的外乡人的群像,通过他们身在异乡为异客,异乡犹有故国梦的的讲述和大量生活环境的空镜展现他们不一样的乡愁和孤独,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又散落韩国各地,他们各自有梦,生活在不一样的风景之内或之外详细 >
补标
关注边缘群体的立意是好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把没一个人物拎出来,介绍一下采访一下,这样实在不足以称为好的纪录片。以梦作为出发点,是对外来底层记录最美好的话题,但映照出来的现实反差真的过大。韩国,一个表面光鲜的国家,都是由这群每天忙碌的各国务工者撑起来的。
风景存于虚无之间,要时常记得停下来看一看。
以 “梦”串联起来的《风景》是一幅群像。然而 “梦” 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它无法成为凝聚这些外来者的纽带。所以真正将五湖四海千差万别的 “异乡人” 拉拢起来的是语言。他们用母语或第二母语诉说着同一个梦(乡愁)并试图以 “梦” 描绘着它们的形状,但问题的根源在于眼下的身体却作着与这些白日梦完全相反的运动。除了种植和展示梦,张律的人文主义镜头也在残忍的击碎和瓦解着梦。
听了导演的解读之后才觉得有些开朗,原来是这样异乡劳工的风景,一切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细致考量,空间和那些显于空间里的故事,时间和回忆的混乱与模糊,融为一体
외국인 노동자/꿈/공간/속보
No.1725 作为纪录片,会觉得太散,太平淡,很难代入到每个人的采访中。在本片中,梦作为桥梁。打工人忙忙碌碌,无暇回家,因此故乡、想见而很少见到的人,只能出现在梦中。一星加给最后的镜头,脑补到一个奋力奔跑,想要挣脱这满身枷锁的打工人,但最终筋疲力竭,跪倒在地,仰望天空,喘着粗气……
洪莲,相信耶稣,也许他会治好你的病
无字幕韩语听力练习,大量长镜头拍摄的留白画面,将空镜头语言的运用到了极致,极少的采访是影片中仅有的‘声音’,所谓的‘风景’不过是一副副异乡人的‘梦’所拼接而成的画面,没有刻意的去营造煽情的感触,只是让人们简短的讲述自己的漂泊经历,大多数画面还是直接给人们呈现出他们日常工作的片段,无论是一个人辛劳的工作,还是一个人默默的吃饭,无不让人感觉到他们身上那种共有的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这也是张律镜头下每个主要人物都具备的特质,最后摇摇晃晃的奔跑镜头,让人产生了似梦非梦的恍惚感,没有想象中的大声呐喊,只有沉重不堪的呼吸声和一片一览无余的天空。
@2019-03-18 20:05:09
象动物一样劳作,像人一样做梦
2013釜山Wide Angle(从全州三人三色短片版发展而来)。9分。起初不太起眼但是越看越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电影”,遍布韩国工农服务业的外国劳工与他们工作空间的关系,采访聊“梦境”也特别有新意。最神的几个场景:高速公路上的浓雾,列车经过后两个人消失了,以及结尾的运动镜头(完全是梦的“身在多处”的呈现方式,太厉害了!)
即便是纪录片,也有一种独属于张律的电影感。
摄影好 -外来务工者的梦-爱最后的小提琴,像一首挽歌-狂奔的第一人称-平面的双重内涵:1.内容上:工人们统一地制造一个平面,呈现的素材内容也是工人生活的断面2.形式上:平面与影片形式上“平面”呈现有一定关联性-雾与风,区别:前者自身即可观看,后者则需要通过其他事物的变化证明其存在。它们不仅是空间性的,更是精神性的、幽灵般的存在。风吹动小孩子的脚踏车,吹起小摊贩的塑料帆布,总让人感觉空间中不止有实在物,人的感观还不足以勾画世界的全貌。也正是在此时,梦出现了。-张律借受访者之口描绘了另一个世界的存现,一如他在剧情片里通过游移的镜头去展现那些无法观看之境。
张律最好的一部,因为没有自己的风格了。。
静默 空白 断点 节奏真好
闷骚记录片,讲述了在韩国打工的十几个国家的人的日常生活。记录片依旧如张律之前拍摄的电影一样闷,能看下去的人估计还是能看下去,看不下去的人估计还是看不下去。
梦境串联异乡人群像,并非单纯纪录,韩语(外语)与其他语言(母语)交织带来一种生涩的迷人感,导演自身同样作为外来者,带着摄影机(也是一种入侵)观看韩国。此作让我对张律产生浓厚兴趣。
梦境的碎片化为异乡的慰藉 喘息在粗糙的声境里被不断放大……
kimchi cheese whisky 世界大同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补标
关注边缘群体的立意是好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把没一个人物拎出来,介绍一下采访一下,这样实在不足以称为好的纪录片。以梦作为出发点,是对外来底层记录最美好的话题,但映照出来的现实反差真的过大。韩国,一个表面光鲜的国家,都是由这群每天忙碌的各国务工者撑起来的。
风景存于虚无之间,要时常记得停下来看一看。
以 “梦”串联起来的《风景》是一幅群像。然而 “梦” 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它无法成为凝聚这些外来者的纽带。所以真正将五湖四海千差万别的 “异乡人” 拉拢起来的是语言。他们用母语或第二母语诉说着同一个梦(乡愁)并试图以 “梦” 描绘着它们的形状,但问题的根源在于眼下的身体却作着与这些白日梦完全相反的运动。除了种植和展示梦,张律的人文主义镜头也在残忍的击碎和瓦解着梦。
听了导演的解读之后才觉得有些开朗,原来是这样异乡劳工的风景,一切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细致考量,空间和那些显于空间里的故事,时间和回忆的混乱与模糊,融为一体
외국인 노동자/꿈/공간/속보
No.1725 作为纪录片,会觉得太散,太平淡,很难代入到每个人的采访中。在本片中,梦作为桥梁。打工人忙忙碌碌,无暇回家,因此故乡、想见而很少见到的人,只能出现在梦中。一星加给最后的镜头,脑补到一个奋力奔跑,想要挣脱这满身枷锁的打工人,但最终筋疲力竭,跪倒在地,仰望天空,喘着粗气……
洪莲,相信耶稣,也许他会治好你的病
无字幕韩语听力练习,大量长镜头拍摄的留白画面,将空镜头语言的运用到了极致,极少的采访是影片中仅有的‘声音’,所谓的‘风景’不过是一副副异乡人的‘梦’所拼接而成的画面,没有刻意的去营造煽情的感触,只是让人们简短的讲述自己的漂泊经历,大多数画面还是直接给人们呈现出他们日常工作的片段,无论是一个人辛劳的工作,还是一个人默默的吃饭,无不让人感觉到他们身上那种共有的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这也是张律镜头下每个主要人物都具备的特质,最后摇摇晃晃的奔跑镜头,让人产生了似梦非梦的恍惚感,没有想象中的大声呐喊,只有沉重不堪的呼吸声和一片一览无余的天空。
@2019-03-18 20:05:09
象动物一样劳作,像人一样做梦
2013釜山Wide Angle(从全州三人三色短片版发展而来)。9分。起初不太起眼但是越看越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电影”,遍布韩国工农服务业的外国劳工与他们工作空间的关系,采访聊“梦境”也特别有新意。最神的几个场景:高速公路上的浓雾,列车经过后两个人消失了,以及结尾的运动镜头(完全是梦的“身在多处”的呈现方式,太厉害了!)
即便是纪录片,也有一种独属于张律的电影感。
摄影好 -外来务工者的梦-爱最后的小提琴,像一首挽歌-狂奔的第一人称-平面的双重内涵:1.内容上:工人们统一地制造一个平面,呈现的素材内容也是工人生活的断面2.形式上:平面与影片形式上“平面”呈现有一定关联性-雾与风,区别:前者自身即可观看,后者则需要通过其他事物的变化证明其存在。它们不仅是空间性的,更是精神性的、幽灵般的存在。风吹动小孩子的脚踏车,吹起小摊贩的塑料帆布,总让人感觉空间中不止有实在物,人的感观还不足以勾画世界的全貌。也正是在此时,梦出现了。-张律借受访者之口描绘了另一个世界的存现,一如他在剧情片里通过游移的镜头去展现那些无法观看之境。
张律最好的一部,因为没有自己的风格了。。
静默 空白 断点 节奏真好
闷骚记录片,讲述了在韩国打工的十几个国家的人的日常生活。记录片依旧如张律之前拍摄的电影一样闷,能看下去的人估计还是能看下去,看不下去的人估计还是看不下去。
梦境串联异乡人群像,并非单纯纪录,韩语(外语)与其他语言(母语)交织带来一种生涩的迷人感,导演自身同样作为外来者,带着摄影机(也是一种入侵)观看韩国。此作让我对张律产生浓厚兴趣。
梦境的碎片化为异乡的慰藉 喘息在粗糙的声境里被不断放大……
kimchi cheese whisky 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