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clannad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受众问题clannad相比其他番剧,它的优势在于受众广,但这“优势”其实是把双刃剑。
clannad为了这方面优势,舍弃了人设、台词设计、故事内核。
这就是为什么有部分人觉得,clannad台词以及剧情幼稚的主要原因。
二、篇幅问题这点是基于受众问题之上的,为了受众只能将整体气氛渲染成合家欢。
倒不是说合家欢不好,只是个人觉得注水有些过于严重了,某些剧情甚至直接删掉都不影响催泪效果(权当是为了he结局硬水吧)。
接下来就是本作最为严重的问题,剧本上避重就轻过于严重。
按理说,想要用渚的死达到催泪的效果,应该重点刻画婚后的渚与朋也。
但是作者偏不,他非要跳跃式的简单交代,这里是clannad绝对的硬伤,这也最终导致该作后期显得有些刻意。
三、跟风问题现在还在b站看番的人应该能懂吧,只要看带有催泪标签的番就会有人ky,搬出clannad与之对比,时间一长很难不对这部番抱有负面情绪。
作画,叙事节奏和音乐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京都动画还对樋上至那恐怖的画风进行了调和,呈现效果不错,所以四分起底。
不过既然是打感情牌,没打动到人的话就会令人非常反感。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必须扣掉一分。
一个是代入感,把全员刻画的如此理想化只让人觉得膈应,另外这个情节的设置也是,俗套至极,甚至连挫折和解决也是被弱化和理想化的,看完感觉自己被猛灌了一碗心灵鸡汤,油糊住嗓子眼,连“救命”都喊不出口;第二个是补设定,男主他爸和另一个世界的设定:前者是完全没铺垫,后者虽然从第一季就开始铺垫,但你完全不知道是干啥的,突然在第四十集铺天盖地地拯救了世界,我看完直接懵了;第三个是大片大片的煽情。
个人认为亲情的表达,至少在东亚,并不适合日漫式的表达方式(催泪弦乐钢琴BGM、柔光滤镜、尴尬的台词、声嘶力竭的呼喊、日剧跑、樱花花瓣),而是润物无声的(优秀案例参见《寻梦环游记》和《请回答1988》)。
另外稍微提一点跟剧集制作无关,而跟剧集内核相关的东西。
可能是因为过了看这部动画的年纪了,也可能是原子化社会整体观念的转变,导致我看这部动画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过时感或者说好听点称之为怀旧感。
里面歌颂的东西真的能让人获得幸福吗?
还是迷梦掩盖的深渊?
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这种牺牲自我捆绑他人的“美好愿景”,早就已经由一个又一个或是现实周遭或是网络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撕的粉碎。
遇到一个人,生活就好起来了,听起来很诱人,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这么一个人;遇到的可能是假的;ta可能会背叛你;那个人可能会死;你自己对那个人的态度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就像一个人心甘情愿住进纸糊的房子而放弃看起来土气一些的砖房子,美好却又单薄,经不起一点推敲,随时可能会被风暴伤害地更加惨烈。
我当然理解对美好的追求,可这种东西过于悬浮,是经不起考验的。
沉迷其中也会让人忘乎所以,忘记现实生活那些不那么理想化但“真金不怕火炼”的美丽(就像看多了高滤镜高p图的低劣照片和写真以后,觉得世间美景美人就必须如此)。
生活的美丽与高光从来不是这么单薄艳丽的东西,它们可能在泥地里生根发芽,它们可能在烈火中涅槃新生。
我甚至可以说,对这些悬浮事物的推崇是对那些真正美好的亵渎。
但是这种东西对很多未成年人来说真的是很有诱惑力。。。
如果以后我有孩子,ta喜欢这种东西的话,我应该会很困扰吧。。。。。。
不过也没关系,至少说明ta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
先说说整个观感吧。
对于其中的日常搞笑桥段还是接受不能。
宅度高的缘故吧。
虽然我本来就不算二次元。
但是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
到后面几集变成主角的故事后,时不时甚至在大哭在呜咽。
里面的人一个个都觉得错在自己身上,觉得自己妨碍了别人。
虽然不止一次觉得这样的想法真是蠢,但是转念一想,我自己也是这样蠢的人。
旁人自可以随意评价,但身处其中的负罪感又怎么能消除。
戴上耳机,就好像沉浸在那个小镇的世界中。
时而出现的插曲还是环绕声的,体验很棒。
音乐很好听。
但有几首插曲基本上一响起眼睛就泛泪花了。
感谢几位舍友,都不在宿舍,让我一个人可以对着电脑好好哭。
以及,真的很耗纸啊,这部番。
关于家庭,关于亲情,这些恒久不变的甚至显得陈词滥调的命题,却在这部优秀作品的阐释下,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原来,家庭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原来,家人是这么重要。
原来,我走到如今,是多么离不开家啊。
原来家给我带来那么多,我只是身在其中甚至感觉不到。
然后接下来是最主要的观感。
可以算作正文。
是压抑。
没错,是压抑。
我看电影看动画从来不是仅仅为了欣赏某个故事。
我总会想把人物带入自己,把剧情带入生活。
所以压抑。
每当几位主角开心的时候,我总是很压抑。
从女主到男主,都不是什么受欢迎的人,也不算有什么让人感觉有能在社会上很好生存的资本。
换句话说,他们拥有的太少了。
所以失去整个世界,变得特别容易。
他们努力得来的一切。
只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
即使整家人一起。
稍有变故,便会陷入一无所有。
自以为美满的生活便完全打碎。
在我看来,意志消沉本来就应该是事实,能够重拾信心,才是奇迹。
但是奇迹是没办法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
所以我很压抑。
最后的重生更是超自然的现象,不如重生前结束,悲伤却真实,我们是不是很脆弱。
我们是不是都只能面对命运捉弄,无从反抗。
是不是无论鼓起多大的勇气去争取充满希望的日子,终究还是会有崩溃的一天?
大概我就是这样的人。
一切永远在变化。
但是我不希望命运随意捉弄。
或者说我害怕面对。
我更怕认真面对的事情因为七七八八额外因素无法完成。
所以压抑。
他们的欢笑,终将成为今后的痛苦。
他们的希望,终究成为更深的失望。
家人,自己,一切的努力,太容易付之东流。
所以我也有些消沉。
迷雾中,一时看不到未来啊。
“我们每天所过的日常,说不定就是奇迹的连续。
”这句话出自京阿尼另一部动画「日常」,但我觉得用在「CLANNAD」里再合适不过了。
不夸张的说,它是自「SLAM DUNK」后第二部对我改变最大的作品。
SD让我爱上篮球,开始打篮球;CL让我认可平凡,享受日常。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青春期的我们,年少轻狂,满心躁动不安的理想,日子却过得千篇一律百无聊赖,心比天高,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更加广阔、刺激的未来,丝毫不屑于安稳、平淡的生活······明明还没有尝过真正的挫折与苦难,内心却是各种忧郁、伤感······”邂逅CL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这安稳平淡的生活是可以那么美好,会憧憬着在这样一个小镇,千篇一律的攀登着同一条坡道,喜欢上这么一个平凡的女孩,一起做同样的傻事,一起吐槽,一起在食堂的人海中抢面包,一起为一个目标坚持不懈,一起欢笑,一同哭泣······CL本来是一部Galgame,虽是多主角路线的游戏,但玩过原作之后,我更加确信了古河渚作为第一女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她所带给朋也的是其它女主无法比拟的。
真正意义上的对朋也实现了“救赎”,只有古河渚,非她不可,因为其中还包含非常重要的一环,古河渚的家庭——早苗和秋生,是他们,让从小就过着单亲生活后期与父亲“决裂”的朋也第一次有了家的感受,朋也自己内心对于这样的家庭,是即羡慕又嫉妒,甚至有些无法相信。
PS:古河渚虽然给人第一印象是个软妹子,其实不然,相反,她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女孩。
若要把CL分类,单放在“爱情”或者“亲情” 哪一方都觉得不太合适,应该两者都饱含其中。
一般的恋爱作品,在男女主角告白,或者结婚时,故事就结束了。
但是CL,对一段感情做了一段非常完整的描述,邂逅——相爱——恋爱——结婚——生子······动画最温馨的一段,是After story朋也和渚婚后的生活那段日子,真的把我“治愈”到了,那种仅仅是看着都觉内心无比温暖,幸福的感觉,一生恐怕都难以忘记。
After story也真不愧是整个CL最精华的部分,或者可以说,它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开端。
前段以男女主角幸福的生活为铺垫,让人情感积聚到故事的最后一瞬间突然倾泻而出,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不知何时才突然间发觉,自己已经泪流满脸,泣不成声·····我并不是第一次被感动到落泪,但是像这样“失控”还是头一次。
一直以来自认为泪点略高的我,面对CL真的没有太多办法。
其实早有预兆,隐约能猜到故事的发展,但是就算做好了心理准备又如何呢?
渚产下汐而死去,对于这段过程的描写,原作游戏中仅用文字就足以令人肝肠寸断,而在动画中,京阿尼对于这段场景的动画表现,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绝”:柔光做背景,周围嘈杂声的渐退,营造出“二人世界”,经典BGM「渚」的响起,将气氛烘托至临界点,加上极其细腻、微妙的表情刻画,把渚的虚弱和朋也悲伤到极点、有些不知所措的台词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前的情感都在渚的手滑落的那一刻倾泻而出、······这种空前的代入感,让内心的悲伤无以言表。
以渚之死为起点,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仿佛置身于“绝望”与“希望”的漩涡之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泪点(可能有些夸张)。
这最伤心的人莫过于朋也,但是这之后对于他的表现,是比较有争议的。
一般对于这样的情况,父亲应该会把对妻子的爱寄托到女儿身上,百般呵护才对,何况是有“好男人”之称的冈崎朋也。
但动画中的朋也,并没有那样做。
作品中朋也起初对汐这般“冷漠”的态度描写,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1. 着重凸显出渚对于朋也的重要性,朋也有多爱渚;记得原作中朋也有这样一段独白: “只是按着以前的习惯在活着,起床、外出工作、吃饭、睡觉、仅仅是重复着身体已经记住了的动作,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仿佛折磨自己一样一直工作着,为了忘记那一切,不顾一切的工作着······工作结束后的时间和公休日过得很痛苦,仅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把钱花掉,要是投身现实的话,感觉一切都会坍塌下来。
我讨厌这个小镇,但是除了小镇也没有别处可去,宛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是渚让他体会到了名为“家族”的温暖;让他意识到了爱一个人的感觉;让他感受到了被一个人爱的感觉;让他明白了努力做一件事意义;让他懂得了“温柔”与“坚强”的真谛;让他品尝了幸福的滋味······一直以来,表面上一直都是朋也给予渚支持与鼓励,孰不知实际上渚也是在无形中支撑着朋也,甚至超越朋也给予她的支持。
所以说,在失去渚的朋也的世界里是不存在颜色的。
我甚至想象不到爱一个人到这种地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2. 以朋也之前的表现,其实这里作者完全可以把他塑造成一个“模范父亲”的形象也不会有太多违和感。
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这么一个极端的表现,一个特例,让一个坚强、温柔、有责任心的男人,突然转变成一个逃避现实、甚至冷漠的男人。
在这种极端的反差中体现出此次变故的影响力,说成是把他杀了一次也不为过,以至于他连自己和渚的亲身女儿都无法再面对,或许他觉得不去爱就不用害怕再失去······3. 对比,对比朋也和他自己的父亲。
在渚去世五年之后,朋也被早苗“诱骗”带着汐去旅行。
朋也遇到自己的奶奶并回忆起父亲的往事的时候,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楚。
这些地方,看一次哭一次,根本没有办法忍耐。
原来朋也的父亲是那么的可怜,遇到了和朋也一样的事情,最爱的妻子死了,父子相依为命,但父亲并未像朋也一样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坚强的忍住痛苦独自将朋也拉扯长大。
——无数次被辞退,辗转奔波,即便如此也从未气馁,用仅有的一点钱给朋也买玩具,买零食,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运气和成功的机会······直到朋也到了能够选择自己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失去了一切。
工作、信赖、运气、朋友所有一切都没了。
再每每回想起他父亲之前的面容,心里是何等滋味。
他不像朋也,他没有那么幸运,没有秋生、早苗那样的岳父岳母的支持,没有“光玉”可以再来一次,他就是现实版CL的写照。
曾经游览贴吧的时候看到一位吧友这样评价这段情节“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并非是以悲剧煽情催泪,按照戏剧理论,一切剧本都是围绕着设置和解决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而是否是悲剧往往是根据矛盾冲突是否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来的。
这段情节,则是很好的解决了故事中的一个核心矛盾,所以说绝非是悲剧情节,反倒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记得有人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你看。
而这里仅仅是将美好的东西呈现出来,带给了我们的感动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换句话说,汐篇之所以如此催人泪下,更多的是因为激发出了玩家发自内心深处感同身受的共鸣,父母对于孩子无私的爱,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家族的羁绊,亲情作为人与身俱来的最自然的情感,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期间很值得一提的就是时隔“五年”的父女重逢(实际上5年间断断续续见过,但这里可以当做真正的第一次接触),这段故事被京阿尼刻画得太生动了,几乎每个场景都有泪点,每个动作都牵动人心。
在古河面包店里,朋也追随的汐的身影和脚步声,寻找,虽然心结还没打开,但是“五年”之后再见的好奇感,凸显无疑。
找到之后,汐躲在门后,探出半边脸与朋也对视。
不知为什么,就这么几个平常的镜头,就感觉眼眶已经湿了。
朋也到底也是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完美,不是什么圣人,此时的他对于别人的幸福都是那么厌恶,从和早苗在餐厅里看一对母子的眼神;从在和汐一起去旅行的列车上大吼别人“安静!
”。
都可以看出。
这段旅行的意义非常重大,彻底改变了这对苦命父女的关系,让朋也重新找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
汐作为一个女儿渐渐代替着妈妈的角色来治愈朋也,说实话,就外人看来,汐实在太可爱了,这段作画表现,京阿尼也是下足了功夫。
“能哭的地方只有厕所和爸爸的怀里。
” 汐一直都在忍耐,这么多年汐一直都在忍耐,这么多年以来都是这样过来的。
这里并没有正面描写汐哭,所以当汐红着眼睛从厕所出来的时候,是那般惹人怜爱,让人心疼,但也无法责怪朋也·····之后,朋也给汐买了玩具(给女儿买萝卜玩具是什么心态)。
朋也表面冷漠,内心应该还是十分在意女儿的,毕竟长着一张和渚一模一样的脸(之所以这五年以来一直逃避,也是因为怕看到汐的脸会想到渚而更伤心吧),在旅馆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出。
在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不知怎么的,我基本一直处于“失控”状态:汐在花圃中玩耍弄丢了朋也买的玩具,怎么也找不着,当朋也和她说已经找不到了,再给她买新的时候,汐却固执的说 “那是独一无二的,是为我买的,为我选的,是爸爸第一次······” 当汐问出那句 “可以不用忍着了吗?
”倒在朋也怀中放声大哭······一曲「願いが叶う場所」奏响了这平淡而又最真实的场景,为何却这么感人,汐的每一声哭喊都撕裂着我的心肺。。。
归途中列车上朋也开始对汐讲述关于渚的事情,同观众,玩家一起唤醒了自己脑海的那段回忆:话剧社的重建、3on3篮球赛、学园祭的演出、朋也和渚的先后毕业、汐的诞生……在不知不觉中又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在这条人生的长长坡道上,两人相互扶持,经历了既平凡又令人动容的风风雨雨,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家庭。
一家三口虽然从未在一起生活过,但此时此刻我们仍然能感受出他们相互的羁绊。。。
一直自认为泪点很高的我,面对这几集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
当室友介绍说这是催泪神作的时候,我还是中二的抱着挑战的心去看CL的。
事实上,看在CL的时候,不用做任何“准备”,也无需刻意遏制自己,因为这样做可能就无法切身的去感受CL了。
故事起始于那梦幻般的樱花散落的坡道,最终也结束于那个坡道。
朋也那声撕心裂肺的“なぎさ!
”仿佛带着所有观众和玩家的感情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抱住渚。
这是至今看着最令我激动的场景了,没有之一!
无论动画还是游戏,「CLANNAD」神作之名当之无愧。
它适合任何性别、年龄、环境的人群观看,是能够触及人们心底那最后一片净土的作品。
这部动画存在着太多的不可思议,每遍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觉,第一季的片尾曲「团子大家族」,第一遍看的时候明明是首治愈、轻快的曲子,当第二遍看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催泪神曲了,威力丝毫不逊「小小手心」。
我为这个小镇的故事而感动,一直以来,我已经把「CL」当作心灵的归宿,无论重温多少遍都不会减少它给我带来的感动,只有在它面前,我一遍又一遍的哭得像个孩子。
我庆幸这辈子遇到了它,让我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忘却一切的不愉快和烦恼;令我明白了“温柔”与“坚强”的真谛;给予我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顽强走下去的勇气!
朋也父亲的尽力而行,把一生付出给自己的孩子,这份父爱之深切; 朋也想起渚的往事,一直在身边的人,度过的开心时刻,曲折,朝夕相处的回忆,掩盖不住的泪水; 那个坚强懂事的汐,最后只想跟爸爸再看一次那片花海都没能实现,就死在了雪地上; 美好结局,但那个“汐”再也回不来了; “能哭的地方只有厕所和爸爸怀里” “我讨厌这座小镇” “如果不相遇就好了” “无论发生什么,请不要后悔与我相遇” 码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时间补,看完第一季的感受其实还好,没有被惊艳到,只是觉得零几年的制作比现在的新番还要好很多;从第二季十八集开始,前边铺垫的感情全部迸发出来,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复杂的人生,都让我体会到感情的沉重,这个故事感动了我,这份感情一定会谨记于心!
完结撒花,感谢陪伴,CLANNAD一生推!!
人是否能被悲伤治愈。
LTV记者水源讯:在制作完第一期的系列报道后,我就开始思考更多的东西。
校园篇的报道不过是个引子,接下来的报道才是,嗯,才是我们的主题。
虽然观众们在看完校园篇的报道后,大多认为我们选择的事件和拍摄的导向都是比较轻松浪漫的,但不可否认,与通常的言情小品不同,本系列报道的主要线索——悲伤,贯穿了已经足够明快轻松的校园篇。
在制作完第二期,也就是正式的报道后,我深深相信自己和团队给大家传递了强烈的情绪。
这种情绪不是自以为是的,也非恣意为之。
这个系列报道的关键词——家族,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整个团队的神经。
有的工作人员因为忙着采访,无法回家和孩子过生日;有的工作人员甚至要为此而撒谎,拿家人的信任当赌注。
而我们这个团队就正如报道中的人们一样,在合作中产生了家的感情,就好像这里的人们都是亲人了。
这或许能弥补一些拼命工作而给家庭造成的裂痕,但这样是对的么?
凡有羁绊之人在处,即是家。
那么家和家之间的取舍,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困扰的问题呢。
在这众多的报道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个永恒的主题,即是,一个人是弱小的,而人和人互相帮助,为了保护他人而生存,就会强大起来。
是的,我们强大起来了,我们做出了这样好的报道。
而我们自己真的就强大了吗?
或是我们在隐藏自己的无能上更进了一步呢?
这些问题都很难解答,正如本报道所要传达的一样——没有一个答案是公允的。
而在过程中艰难探索,到达流泪的那一瞬间,青空的明媚才会出现在你眼前。
悲伤,也能治愈人,不是吗?
LTV资深专家原来真的会有这样的人点评:无需多言。
我曾嘲笑那些把一部动画看作“艺术”、“人生”的死宅。
但兴许我是错的。
可能只有在你劳碌一天之后,手里拿着三十块钱的报酬,你才会明白“克兰纳德是人生”这句话的分量。
朋也作为主角没有那些耀眼的光环(好吧,受女孩子欢迎除外),毕业以后,成了电力工人,拿着微薄的收入,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住在几张榻榻米的公寓里,贫穷寒酸,但是幸福。
可这样的幸福,经不起轻轻的颠簸,一场意外就足以夺走这一切。
如果有朝一日,你有了孩子,可她却体弱多病,深爱她的你不得不为了她牺牲自己的事业,就像秋生和早苗那样,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克兰纳德了。
这些细节想必只有真正“生活”着的人才能写得出来。
动画分为两季,如果单单看第一季,这至多不过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校园动画(不包括那些不怎么精良的分镜)。
但学园篇只是一个梦,当梦醒之时少年少女们必须面对现实。
唯独有了第二季,才不得不让人佩服麻枝准驾驭脚本的功力。
故事并没有在“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处结束,而是对“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进行了续写。
二次元不再是让人逃避现实的“遗世独立的理想乡”,麻枝准戳破了幻想的泡沫。
少年少女的世界总有结束的一天,悄然降临的是残酷的现实。
但麻枝准并没有完全给我们留下一个悲伤的结局,来自幻想的力量再一次救赎了朋也。
我可以算是和他们一起毕业的,当主角们各奔东西时,我选择了大学。
这意味着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时,春原已经从“黄毛”变成了“上班族”。
后知后觉的我只能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凭着零碎的记忆,写下这篇不成文的随笔。
真正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是朋也与他父亲和解的一幕。
这部动画是在主角和过去的一切和解时,才真正有了“人生”的意味。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等待着这样一场与“过去”的和解。
我总是希望能趁着自己不再年轻之前,重看一次CLANNAD,而且那时的我已不是独自一人。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
待到有缘时续写。
(夜不能寐,写于2013.07.06)
神作,重要的一课,虽然还是有不认同这个番剧的人,但评分在那摆着呢,认为好的还是大多数,还有,没看完最好不要下定论,最后一集可能有人觉得多余,但是为了还原原作,如果京都能直接一口气出完也许会分数更高,但是京都也知道,他比谁都清楚,如果他真有那个能力,不可能分开分开放送,万事重在理解,也许你觉得我说的不对,但每个人都因为一些环境或氛围的差异而对心境有很大影响啊没有人是一样的,不是吗。
这个番剧从亲情爱情友情上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他令我很有触动,我很感谢这个番剧,他值得我冠名为神作二字,我相信,只要认真看,不管你多大你都会有很深的理解,可能理解的东西不同,多少不同,正因为这样,才会让这个番剧有多个层次的理解,我相信再过五年如果我又一次点开了这个番剧,我也一定会有不同于现在的理解,Clannad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他令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父母,朋友,也对我的价值观有了影响,他在我心中已经不只是一个番剧,可以说是重要的一课,他的bgm也配的十分完美,渲染氛围也把控的很好,尤其是十七集末尾以及18集末尾,渲染的十分传世,从失去到再次找回希望,bgm的冲击力十分大,使我触动极深,也是我从对他的理解更加深刻。
cl并不是没有缺点,而是优点大于缺点太多太多,虽然他很容易让初次观看的人引起脸盲,和感到,但是他所传达的东西已把缺点淹没,如果说哪部番剧,有可能打破次元壁,那我想cl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他所传达的主题不是圈内的,而是世界的,有几部番剧可以做到这些啊,他所传达的他太多了,只要认真看,每个人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Clannad,如果说让我给个分数我第一季可以给8.5分,第二季可以给9.7分,这是我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评论,也应该是最后一次吧,谢谢Clannad,也谢谢向我推荐他的人,谢谢
Clannad是一个关于家庭与爱的温情故事,男主角的原生家庭是残缺的,朋也乖戾却又渴望温暖,他的家庭给不了他多余的助力,没有父母的关心,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甚至父亲的前科、右臂的伤都会妨碍他找工作——即使那份工作是一份微不足道薪酬的电工,即使他已然是一个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太迫切需要这份收入,因为他得肩负面对和渚一起生活的即将到来的各种苦难。
都说CL是人生,可其实它比人生美化太多了,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
人都说渚难产死的那一段惹得太多人掉眼泪了,可让我觉得心酸难受的桥段却更是那些生活艰难的点点滴滴。
当烈日炎炎,夏日蝉鸣的小巷里,朋也把拳头狠狠打在墙上自残来减轻自己心里的愤懑的时候,渚心疼地握住朋也裂开流血的手,两个人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当朋也终于如愿以偿和渚结婚搬入小小的筒子间的时候,屋里头没有什么新人乔迁之喜的好东西,没有装饰喜气,甚至没有婚纱婚礼,没有亲朋好友前来恭贺道喜,直到渚大着肚子才有人过来看望他们......不可否认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是无比真挚的,可是为什么要这么仓促地结婚呢?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准备好,两个才刚刚高中毕业的大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去给小镇上做最没有含金量的电焊工和出卖色相的餐饮服务员,这难道不难过么?
起码我看到渚去女仆饭店穿上那套可爱的裙装时心里是蛮复杂的。
我觉得一个男人,如果真的珍爱自己的、有点血性有点担当,就不应该让自己的妻子去那种地方冒着被小流氓混混骚扰的风险来给家里挣钱,如果他们俩没有这么早就不读书了,以后读个大学出来难道不会有更好的未来吗?
何必局限在一个小镇里干着这种工作呢?
渚的确是太日本的大和抚子了,这么一个懂事温柔贤惠的老婆,在朋也一个人负责经济的情况下去兼职也没办法。
只是,如果我是朋也,我宁可自己拼死拼活我也不愿意让老婆这么干,我觉得这样是说明她男人不行、没能力,以至于要让身体本就不怎么好的老婆做家务做饭之余还得出来给家庭搞外快。
别的男人又会怎么想?
你老婆出来到女仆店上班挣钱,你也太窝囊废了吧?
看你老婆好欺负,自然是多揩点油啦,动画里同样出现了这一幕,只是正好让岳父和朋也出现了,弱化这种矛盾冲突。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你出手护得了渚一次,怎么可能天天守在那里呢?
面对别的女同学又会怎么想?
渚复活的那集,渚处在带孩子的阶段,而此时杏在幼儿园当幼师上班自得其乐,智代一袭长裙在海边长发飞舞洒脱美丽,琴美在美帝公路上载着漂洋过海过全世界的旅行箱开跑车,曾经的同学一个个都有自己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
可是渚的未来是什么呢?
呆在家里相夫教子一辈子么?
还是说孩子大了继续跑到那个饭店打工?
可是那时候都人老色衰了啊,谁会要雇佣你一个生完孩子的妇女来当女仆看板娘?
渚的心里会怎么想?
我的同学都潇洒自如,有钱有见识,真的能如动画中一般心甘情愿地当一辈子家庭主妇么?
也许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从前我第一次看CL,印象最深刻的是朋也拉着汐倒在雪地里的片段,心想:老婆死了,好歹也留下一个孩子当作念想,怎么朋也的命就这么惨么?
少年无母,父爱缺失,青年丧妻,没过几年妻子留下的孩子也要离他而去,这世上还剩有什么温情,活着有意思么?
想到这终于被催泪了,但是也仅限于此了。
回看2017年补的2014年看完的短评,大概能理解当时的感觉,但是心境和对本作的评价已经完全变了,评分也要降到4.5本作是b站补番目录综合了中国bangumi、美国animenewsnetwork和anidb、日本animesachi和sakuhindb评分后给出的综合最高分日漫作品,可以说是“日漫皇冠上的明珠”,或者一个更恰当的说法:日番排名第一的“标准答案”。
但是我认为,与优秀的现实和批判主义作品比起来还是有较大差距,而且脱离不了源于gal本身的媚宅后宫属性,本质上还是基于东亚文化的苦难共鸣与排解、主流价值观的宣教可以说,clannad前40集都是对平稳的幸福和痛苦的过往做白描,我们随着朋也一步一步越过苦难并帮助他人越过苦难,同时也看到了他人背后的苦难。
如果就这样结束,本作便是一部3分的中庸之作。
但是从古河渚难产死亡开始,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惊讶地看到,随着朋也成为父亲,每一个代入朋也越过苦难的观众 成为了自己随主人公越过的苦难本身,生活循环往复。
在【父亲说:已经可以不用再坚持了吗?
】的时候,【汐说:只能在爸爸的怀里或者厕所里哭】的时候,无数人的泪点被引爆但是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因为哭可以发泄内心压抑的伤痛,也可以缓解我们找寻出路的动力,而后者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回到上面,我想把哭的原因展示出来。
在【父亲说:已经可以不用再坚持了吗?
】的时候,我们联想到了朋也(自己)当前颓废的生活,同时立即意识到父亲经历的比自己长十倍的同样的苦难,父亲的衰老、对父亲的理解、当前生活的压抑、童年被埋没的恨一起迸发出来,除了对现实的忧伤,我们发现这是一种“理解式的感动”在【汐说:只能在爸爸的怀里或者厕所里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坚强,看到了汐主动理解自己(父亲)的举动,联想到古河渚的死亡,更有可能联想自己到咬牙独行走过的童年以及对父亲的不理解,阳光与阴暗的反差,毁灭与保护的欲望。
它们的迸发,除了对现实的忧伤,我们发现这是一种“反思式的感动”我认为,如同某位豆友所说,面对苦难的最佳方式不是逃避,而是凝视。
如果一味躲避苦难的视线,你将永远不敢直视对方。
朋也不敢去想,父亲何以堕落数十年都未曾回转,在他理解父亲的哭泣时刻,父亲又何曾理解过朋也?
理解是廉价的,被理解却如黄金般珍贵,朋也为什么不愿意提起父亲?
因为他未曾凝视过父亲这个最大的苦难来源,他童年以来的叛逆也一直是在屏蔽沟通、离家逃避。
而这一个重要的点,作品并未挖掘朋也不敢直视自己。
他不懂汐,他只从汐上看到自己。
他从开始单调的工作和单调的想法,到后面的转换,一种快乐,我们看到的是早苗等人(甚至汐)数年间对他的温情、理解与帮助,而朋也接受了帮助,站了起来,承担了责任。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朋也继续的提问:几岁孩子开始尝试理解周围是否太过残忍?
站在父亲未理解自己的立场上,自己与其为汐理解自己而感动,自己是否应该主动去理解汐?
如何理解?
我们看不到。
我们只看到,死亡,沉沦,温情,理解,感动,责任。
只要大家都发光,就好了。
《网络迷踪》里面的情节,我认为都更好些无论理解式的感动还是反思式的感动,出发点都在“我”。
我要理解对方,尽管对方并不理解我;我要反思自己,尽管其他人不一定反思自己。
在日本和东亚压抑的文化中,我们每一个人要自己审视自己,自己守规矩,去理解和守护别人。
这也隐含了一个命题,就是我们要相信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人,生活的痛苦要自己慢慢承受,因为所有人都不容易另外,就是我常常会通过破坏性试验来试探其中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假如朋也、渚、汐和朋也父亲全部做性别调换,其实故事的本质不受任何影响;或者换成一个老人办婚礼然后孩子一直宅居堕落最后理解的故事(两代人,爱情,理解,坚持),你一定会发现太怪了,无法接受。
这就说明这种解放叙事是非法的,他携带了对人定位的指示欧美,钢炼的评分最高;中日,clannad评分最高,与此不无关系如果我们持续如clannad般感动下去,我们的世界不会变好。
美好的世界,应是大家都自由表达,我来理解你,但是同样:需要你理解我便说出口,认为你不理解我便指出。
而不是秉承一个善念,人人成为佛陀
嗯 还是无聊 幼稚 无法理解刷弹幕那帮人的心情 哪里神作了=_=一点啊不好看
想了想还是只能打两到三星,优点与缺点齐飞。这季的很多地方逻辑真的被狗吃了,只能一边开两倍速一边玩手机一边看下去。有时候真的很费解,为什么一定这么早就要小孩,没有能力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的情况下生小孩也太自私了一点。父亲线还是有感动到,看在琴美的份上加一星。总体来说这一季无聊了点。
太虐了...
纯粹是为了看汐,太可爱了
比起“剧情”第二季讲的更多的是“人生”……可能因为没有对上我的电波,我感觉这动漫完全是给迷茫的男性看的,女性的塑造都很苍白,太理想化了。
也不是我的菜
渺小又卑微的两个灵魂相互扶持,或许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们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人,寻找到了人生中平平凡凡的真正的幸福。生命如此脆弱,人生如此艰难,两个人总比一个人要好,两个人加在一起总会比一个人更加坚强,大家若能像团子那样聚在一起,没有实现梦想又如何呢?有爱不就好
已阅
画风看不出人物的年龄,只能靠声优的声线猜测年龄。画得也不精细,远景和背景人物都很潦草。看完第一集,剧情也很无聊啊🥱。一集弃!
1.U1在这部里声音实在太好听了,好听到想跟U1结婚(?);2.说神作的歇歇吧,说实话剧情真够蠢的,每次看到弹幕里嚷嚷“我又要哭了”都觉得太好笑,年纪大了再看这样的故事太不入流了;3.女主死掉以后的故事我觉得才是CL精彩的部分;4.男主大概是堪称史上最惨后宫男主角了
二次元三大错觉:看石头门懂物理、看春物懂社会、看CL懂人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人生充满了废人、死人、植物人、绝症、难产、坠机以及数不清多少次的车祸,那真的只有超自然现象才能拯救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信奇迹和伪科学吧,因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即使是动漫,他们也都不学习的么
不管怀着多么质疑的观点去看的这部番还是被感动了,亲情果然是人类最柔软的感情之一。整部剧的重点就在十七集左右的几集?第一条世界线的救赎。但却也少不了前面漫长的铺垫。而且考虑到08年的作品,京都的功力还是应该给个满分。
,。。。。。智代无爱
原作可攻略女性角色喜好排序:渚>有紀寧>風子>杏>美佐枝≈芽衣>智代>椋>琴美(其實最控汐)
比第一季更出色。第一季我给80分,第二季给90分。
补
男主毕业后的部分剧情还算不错。人物塑造相当标签化,不过考虑到这是gal改,勉强可以接受。Clannad其实是个神棍片,它的主线剧情的本质和三流韩剧没多大的区别,先是卖惨,再是死人,接着复活,最后大家都哭了,太治愈了太感动了对吧。然而三流韩剧的神棍设定也能解释清楚,为什么clannad这部人生大作完全没有做出任何的解释?平行世界、光之玉、少女与人偶,包括第一季的风子等等等等,这些设定,角色与他们的故事,完全是编剧为了达到“感人”的目的所使用的工具而已。只是没有感情的工具罢了。谈何催泪,谈何感人,谈何治愈,谈何人生?有个疑问:同样的绝症死人魔幻神棍的麻枝准式套路,为什么成神之日和Clannad的评价相差如此巨大?这两者与三流韩剧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呵呵,就这还人生啊,麻枝准生活常识不足,没能补充故事的质量,适合给10到20来岁的人看,肤浅的鸡汤作品罢了,把它当作人生的话我只能说劝你和作者多去感受一下人生的悲欢离合吧,真正的人生不是在这种提供廉价而又肤浅的烂作品。二刺猿的审美真让人不堪。
這類的作品屢屢被捧為神作,也不怪別人說“死宅真噁心”了,無聊的自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