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Two lovers》(中文翻译成了《两个情人》或者《劈腿情缘》),失望是多少有点的。
同样是有关讨论一颗心的归属问题,它既没有《Closing》(《偷心》)那样的浪漫而令人揪心,又不及《Matching point》(《赛末点》)那样的性感和意味深长。
不仅如此,它还让我觉得很憋气。
简单点说,这个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在解除一次婚约的阴影中过着平庸的生活,此时周围人有意撮合他和一位乖乖女,黑发姑娘(电影海报下半边这位),但是男主人公其实并不来电(除了他男性荷尔蒙爆发的时段);同时,他迷恋上了新来的女房客,由Gwyneth扮演的金发姑娘(电影海报上另一位),金发姑娘具备典型的令人沉醉的流浪气质和眼神,以及通常这类姑娘的通病——与他人的情感纠葛。
这并没有影响男主人公深度地沉醉在对她的迷恋之中,在甜蜜之中的男主人公用所有积蓄给金发姑娘买了钻戒却被告知她还是选择了别人。
而男主人公在短暂的失望过后索性非常环保地将戒指送给了还算倾慕于他的黑发姑娘,黑发姑娘如获至宝两眼泪光闪闪,由此展开一段后果不堪设想的婚姻…我想一定是男主角Joaquin Phoenix在经典电影《角斗士》中那个心狠手辣的太子形象塑造得太成功了,以至于他一出场我就觉得他不是好人,而他出现种种懦弱的迹象的时候,我又不大相信,总觉得这哥们儿心里应该还憋着一股狠劲儿。
很不幸,他没有。
被心爱的女人抛弃之后,他一点也没有重新振奋自己生活他日再重新寻求真爱的劲头,反到不负责任地将对很多女人有巨大杀伤力的钻戒貌似真诚地送给了他不爱的那个黑发姑娘,估计心里想的是,“好歹还有一个备用的”。
电影在黑发姑娘的感动情愫气氛中就结束了,用膝盖也想得出来这二位婚后的生活不会多么幸福美满,而酿成这样后果的就是男主人公和黑发姑娘本人,赖不到金发姑娘。
虽然并不是每件例如情感之类的事情都可以套用“游戏精神”这样冰冷的字眼,但规则总是有的,当然世间也总是有概率不低的不幸事件。
总的来说,让我觉得很不快的是男主人公破坏了我以为的规则:1. 具备最基本的游戏精神。
推广到生活中即来到人世便该好好活着,享受作为一个“人”的种种乐趣。
当然不好说人生有没有“通关”这一说,如果说人生中有一道道小小关卡,也许可以理解为诸如考试升学求职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经典”人生课程的完成。
只是活完最后一天,可能大家就真的都“玩完了”。
我还是觉得每个人的关卡可以不同,不必都要搞定相似的迷局,但至少还应该尽力吧,也至少要本着在过程中销售乐趣的心态。
男主人公没什么大事,不缺胳膊断腿,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我实在不理解,怎么看也不属于“文艺青年”的范畴,又不像在装什么,总之,难受。
2. 对自己扮演的游戏人物要负责。
游戏软件是会储存玩家历史记录的,不要以为每次都重新玩过,或者索性不设定玩家姓名就没人知道你做过什么——很明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掩耳盗铃”这招只适用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
男主人公从一次取消婚约,跳入到偶遇的迷恋本来并不离谱,可他硬要把这样的迷恋纳入到他婚姻的游戏中,失分之后又转而借助戒指开始下一局婚约游戏,我很纳闷难道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么?
当然,作为经常在游戏过程中推到重来的处女座成员之一,我“对玩不好就重来”这一套的体会是“下一次也未必就能玩好”,好在这只是在游戏中。
我们喜欢推到重来的因素,不仅是“不接受失败、追求完美”这么冠冕堂皇,更多时候还蕴含着“明知还有一下次机会,这次表现不好也没关系”的放任心态,加之每次出局之后都没有对上一次失败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很难真正有所长进。
想想也是,除了人生之外,所有的游戏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玩家总是可以重头再来,如果真的有一款只能玩一次或者几次的游戏,大家都心里有数你能不能玩得转,就像心知肚明自己能不能活出个人样来一样。
3. 懂得“游戏只是游戏而已”这个终极原则。
谁也不必痴迷其中,了解这一点大概是不会出现那么多网瘾少年的,这也许才是游戏精神的高层次——拿得起,放得下。
玩的时候投入,不玩的时候就去你大爷吧,果真做不来的事情就不要强扭那个瓜了,死扛着就那么有意思么?
倒不如去寻找下其他游戏,或者干脆承认自己没有游戏细胞,这又有什么可丢人的?
反倒是男主人公这样将“需要身边有一个女人”这种游戏玩得如此之难看要好些,活着就没有其他乐趣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很舒畅的。
不过都是废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清楚,人生不是可以重来的游戏。
于是在开始之前生怕自己不认真,挫折之后又生怕自己太较真。
久而久之,一脸稚气的孩子们都被训练成久经沙场的玩家,每每彼此不期而遇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一颗平常心”的淡定眼神,而后转身迈步相忘于江湖。
继《我们拥有夜晚》之后,导演詹姆士·格雷和演员杰昆·菲尼克斯再一次合作,不过风格却有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讲述夜晚地下帝国的次序,也没有激烈的警匪冲突,这一次讲述了一个看似温情的爱情故事,情节很老套,一男二女,甚至片名就直接告诉了观众内容,所以这一次绝对不是靠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本片依靠它自身的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温妮斯·帕特洛在片中并不显得十分诱人,杰昆·菲尼克斯就这样告别了影坛,挺安静的,不过也挺特别,适合他。。。
看似又是个很老套的剧情:是该和你爱的那个人在一起,还是与爱你的人厮守终生呢?
男主角有一个他爱的女人,也有一个爱他的女人。
他倒是没有纠结究竟该是选择谁,只是当他爱的女人前一秒要和他说没可能的话,后一秒,他就立即打电话约备胎女友出来。
男主角最终还是被他爱的女人抛弃了,只得无奈回到他的备胎女友那里。
看看身边的人,真正又有多少对眷侣是和自己最爱的那个人生活在一起,还不是演绎着雷同的感情戏码,凑合之作,退而求其次。
不过是再次验证亦舒的话:“我们爱的是一些人。
与之结婚的,是另一些人。
”影片没有给出多高明的解决方案,大抵还是想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劈腿吧。
这是一部很细腻的片子。
喜欢电影中淡淡的吉他声,衬托出了许多细腻的情感。
导演用灰暗的色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纽约的爱情故事。
与以往所说的纽约不同,westside纽约充满了陈旧的老公寓,灰色调的公共设施。
年岁已久的路灯和地铁站。
人们在匆忙中擦肩而过。
空气中,掺杂着蒸汽和人们呼出的气体,白白的,朦朦胧胧的笼罩着这一个个孤单的灵魂。
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季。
Leonardo不知为什么掉进了水里,湿透了全身。
这像是一个噩梦。
路人救起了他,从而让他有机会巧遇那两个改变他一生的two lovers。
Leonardo首先见到了来家里拜访的sandra一家。
Sandra的父亲和Leonardo的父亲决定将各自经营的干洗店合并起来,扩大生意。
同时,也希望撮合Sandra和Leonardo。
Sandra很漂亮。
她一眼就喜欢上了Leonardo。
不久,Leonardo在楼梯间偶遇了新邻居Michelle。
他对Michelle也是一见钟情。
这个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Leonardo对Michelle非常的痴迷,因为她太漂亮了。
他想尽办法的接近她,了解她。
并在Michelle孤单无助的时候陪伴她照顾她。
Michelle是一个律师的情妇。
Leonardo试图要劝她离开律师。
新年夜,Leonardo不仅怀揣了想要和Michelle私奔的机票,还有一枚戒指。
而此时,Michelle还是决定要跟律师在一起,因为律师为了她离婚了。
失去了Michelle的Leonardo非常绝望。
而此时,Sandra送给他的手套提醒了他,他不是一个人,他还有Sandra。
于是他飞奔回到Sandra的身边,把戒指送给了她。
这是一个很老调的故事。
但是人物细腻的描述,让人很容易被感动。
他们各自都在追逐爱,为了爱,不顾一切。
最让我感动的是,Leonardo的母亲。
她总是很精明很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她的家人。
她很耐心,很细心。
她希望儿子快乐,懂得在对的时候放手,并且她让儿子感觉到,家的温暖那么的强大,那么的充满希望。
她的爱的宽容真的让人好感动。
Sandra其实也是非常宽容的一个人。
她一直很耐心的默默等着Leonardo来向她敞开心扉。
Leonardo对Michelle的宽容是最最让人心痛的。
但是爱的力量即在于此,爱不应该是自私的。
人都应该宽容的去对待爱的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解脱。
先说结局,michael是不会跟他走的,leonard说了那么多我爱你,但是michael一次也没有说过。
影片开头是leonard第二次跳下河寻求自杀,所以当他走向大海的时候我以为这次他选择的是大海,真正使第二次痛苦得到解脱。
但是。。。
我所想像的结局是:戒指放在手套上面,留在岸边,男主角走向大海深处。
为劈腿付出应有的代价。
是的,当leonard走回家后,龌龊二字顿时闪现。
4星的原因是影片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
充满了太多我们熟悉的情节:两个年轻人订婚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然后女方什么都不说就失踪了;时刻渴望转正的二奶;有着家族利益的两个年轻人被双方父母撮合。
生活中,像michael那种面容姣好但却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女人太多了。
在楼顶上的第一个场景,michale极力想寻求leonard的帮助,去帮她看看这男人是否真适合她,真正值得他托付终生。
这种帮助是无意义的,当女人决定一件事后,再去征求别人意见,只是想要个yes,想要个支持者,而不是用来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与否。
影片是否要告诉我们,人只需要个爱自己的人就够了,而不需要自己所爱的人?
我们有了欲望想要满足,如果欲求不满,我们就不舒服,闹脾气。
我觉得女主角之一邻居代表了梦想,而朋友的女儿代表现实,最后,当梦想破灭时,当然是向现实妥协了,代价就是几滴眼泪,不然我们要怎么做呢?
男主角最后送珊卓戒指的时候流泪了,她问他,“你哭了吗?
”他回答,“我是快乐才哭的。
”,我们知道你不快乐,可是,就是不快乐也要生活。
难不成再去自杀一次,所以我们只有无限制地妥协。
有人说男主角孩子气,可是谁没有孩子气的一面呢?
任何人,面对心爱之物的割裂,谁又能高兴得起来呢,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人说他们孩子气,要知道,这只是脆弱的人性罢了。
再死脑筋一点的,遇到诸多不如意,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像一个除了苹果派就拒吃任何食物的孩子,男主角虽然有些柔弱不够坚强,可是还是没有去自杀,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选择了“理智”,却流泪了。
但是,我尊重男主角的“脆弱”和人性的脆弱。
我们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世界里,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妥协,要想解脱只有靠自己了,然后,说服自己说,“我是快乐的。
”,虽然,谁都知道我们在撒谎。
而那些不肯对自己撒谎的“傻瓜”们,就活得很悲很不解风情。
或许很多人觉得sandra可悲,只是一个代替者,sandra 可悲吗,能得到自己爱的人,她一开始就知道他fuked-up,只想照顾他,她得到了,即使那滴泪水或许不是为她而落,我们有必要去挖掘对方心里的心思?
当看透了对方的心,是绝对的后悔!
女人的心思很敏感,况且leonard的举动就摆明他根本没放她在心上,sandra没感觉出来吗,她单纯的爱着这么一个人,在看着他,在亲吻的时候她是快乐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快乐,这比任何都重要。
刚刚看完了一直都很想看却没看成的《two lovers》,其实剧情很老套,一个男人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和爱情有关的一些故事,特别想看是因为那个金发的米歇尔—格温妮丝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女演员。
tom365提供的片源还是很清晰流畅的BD版本,让整部片子娓娓道来,故事情节也不温不火,正如片子的名字《纽约爱情故事》一样,我喜欢这个中文翻译,觉得《劈腿情缘》反而特别的恶俗和低级。
雷诺喜欢金发的米歇尔,可最后娶的确是褐色头发乖乖女。
正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在男人眼里,当红玫瑰是蚊子血的时候白玫瑰永远都是床前的那一片明月光;可当红玫瑰成了心头的朱砂痣白玫瑰却又成了粘在衣领上的一颗米粒儿。
这就印证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句话。
就像陈奕迅的那首歌里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背后抱你的时候想的都是她的面容”一样。。。。
其实人性使然,每个人这一生当中总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样那样的选择。
有时候我们太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蒙蔽了眼睛。
爱情是容易让人头晕目眩的东西,当爱情来的时候,他的一切在你眼里都成了可爱和完美。
可是当你不爱的时候,甚至连看都不愿看他一眼。
相爱的时候就是整个世界,不爱了你就什么都不是。
也许让我们难以抉择的就是我们太多时间都处在喜欢和不喜欢的中间地带吧。
米歇尔真的喜欢雷诺么?
我看未必,她是个不能缺少关心和疼爱的女人,如果让她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到一个新的爱人,可她不爱雷诺,所以她还是回到了原来男友的身边,即使只是个第三者。
三个人都有各自的悲哀,但是相比而言,我觉得最幸福的还是褐发的乖乖女,她以为雷诺忘不掉的是之前的女友,而雷诺也给了她向往已久的婚姻。
不管女人对婚姻看法如何,至少对男人来说,他愿意娶这个女人,哪怕心里再不爱,也等于许给了她一个未来。
《两个情人》-杰昆·菲尼克斯最后一部影片。
他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之一;他傻傻和高贵的气质混合体另很多人着迷。
为什么要息影?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不相信他为了唱歌而放弃电影;很明显两个并不冲突;那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也许这只是个笑话而已。
不知道已经在天国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会有何感想呢;这几个兄弟实在是有个性至极了!
这个电影像旧时代的片子很慢,即便是高潮情节也喜欢加上慢动作;完全是老派电影的作风;和他上部电影《我们拥有的夜晚》一样,整部电影充满着六十年代的气息,闻起来自由自在。
《两个情人》还有个名字叫《劈腿情缘》我觉得不雅,但却直接。
说来说去这个电影就是劈腿的那些事;只不过是影片到最后现实的力量战胜了理想主义,到是让我很意外。
一贯弗洛伊德的叙述手法,到最后仍然彻底劈腿。
让我觉得生活就是不断的妥协;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轨道,越轨的毕竟是少数;残酷的现实保证了每个人的轨迹,直到老死。
就像这个世界上艺术家相比普通大众总是少的可怜。
首先说,电影结构很完整,首尾呼应。
两次没死成,所以才有了一如既往,而且会继续下去的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
画面语言中规中矩,无论是盖下前女友的照片,还是拾起未婚妻的手套,都是很必要和老套的镜头诠释。
你以为你可以改变生活,你以为你可以改变自己,你以为你可以得手那个dream girl。
拜托,只有懦弱的人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然后自以为是地把一切都弄得FUCKED UP。
不能说连死都不会,因为自杀其实才是最积极的反抗以及救赎,但绝对不是男主角这种人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就让这种生活继续吧。
无奈着,怨恨着,重复着。
没有勇气结束的,才是生活。
男主角没有勇气退婚,所以他才会有没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所以他也许在接受了妻子的家族企业后,变成一个有钱无闲,再到处找小三的人——也就是女主角的混蛋男朋友——于是才会再有一个美丽又白痴的律师助理——接着难说会再有一个永远只能当女生rebound guy的摄影师——所以,这才构成了世界——构成了我们的生活——那个没有勇气结束,才造就了一切的,生活。
I've been to Sandra for a long time,and now,I'd like to be Michelle for a while...btw,the music is fantastic
尚可表演,温和结尾,平庸情节
男主本身就是个f**ked up character在疯狂爱上并去照顾另一个f**ked up女人时差点f**ked up自己的生活,还好最后迷途知返. He was so out of her league.
要不是Joaquin Phoenix的息影之作我才不会看呢。可这家伙最近又要复出了。复出什么的最讨厌了!
不管拍得如何,故事实在太恶心了。Michelle是很自私自利,但是Leonard也太可怕了吧巨婴!另外不可否认自己对男女演员的个人偏见没办法抛弃哈
FUCK.
你怎么知道拉住的救命稻草不是另一个绝望的锁套呢。男猪脚的表演太细腻了。
可是我觉得他长得好恶心哦
很沉闷的片儿. 最后有gwyneth露点镜头
总以为那次遵从内心的选择会是一次成功的逃离,我们真正想要的或许根本就不是疗伤,而是重新学会去爱的本领,所以我们可以大方又笨拙,保持着尴尬又假惺惺的浪漫,把爱情重新倾注向另一个人,就像此前那次做爱,就像生活总是呈递来最意想不到的遗憾。被男主的性格带偏,太像本人。
太简单了太俗套了,男主角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没那本事还瞎折腾,最后只能被玩又表演受害者的男的。基本只有格温妮斯露胸值得一看。
菲尼克斯息影之作啊……期待有朝一日能回归。
好冷。。。
电影绝壁是好电影,而且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看得我无比郁闷。绿茶婊,男屌丝和好姑娘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另,Paltrow演的这个贱女人的角色是本色演出吗?一看见她就巨特么不爽!!!
Gwyneth Paltrow还是很美的……
这就是报应...
男主呆成那样还有人爱~
呵呵,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你的标准,看whether he will leave his family for you。/ 难道婚姻就是对得不到的爱情的妥协?/ 到底什么是爱情,你说它是它就是。
爱情里我们最爱扮演犯贱角色,谁说这样伤害自己无数次还愿为爱疯狂。The movie tells us never trust in love or crazy for it. Love is bullshit.
欺骗了自己以后才发现欺骗别人并不困难。我写了很多字,但是又删掉了,我不知道怎样去解释或者是复述我的感觉,总是觉得这太生活了,现实得让人恶心和愤恨。我在最后一直期待,那金发女人一回到家就提着箱子走人。既然觉得这个男人美好,就离开。那男人竟然把扔掉的东西又捡回去送人,他奶奶的就一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