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那种看标题你就有准备它满藏着黑暗,但开头还是会被美少女的颜值和滤镜骗得产生了一种幸福感,然后剧情越看越不对。
通过每个人朗读自己写的小说,一个个看似纯洁无辜的故事从合理到不合理地腐败,观众慢慢嗅到一丝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的味道。
逸美美丽皮囊下所流动的恶趣味,可能会让人给她贴上“恶人”的标签,但她其实从来没有选错人,四个配角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
在她们心中,逸美大概就是那根毒刺,使她们内心源源不断涌出黑色的毒液。
可是这样的逸美在四个配角的故事中却被刻画成最纯洁善良,犹如圣母般的存在,成为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整个故事的都穿插着背叛与谎言,从配角通过小说互相栽赃,到逸美被反将一军,再到逸美假死,最后小百合杀死了逸美。
感觉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很有趣,但是画面感和演技有些太明显了,给人留下的印象太多,反而没有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更多的是“无法理解,这么中二”的感觉。
很典型的日系电影,高中生自我意识过剩这点倒是表达的很全面。。
对NPD这个心理学名词,几乎每个人都投射了自己的遭遇。
被PUA过的人说NPD的特点是擅长PUA,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说很多父母都是NPD人格,被爱人断崖式分手的人说NPD最擅长用断崖式分手打击你的自尊……这篇影评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我对NPD的投射,那就是高阶NPD吸取能量的方式是制造混乱,让她周围的人互相怀疑,互相攻击,然后在每个故事里,她都把自己扮成那个最无辜最善良的人,让大家与她共情,可怜她的遭遇,她吸食的是同时来自好几个人的能量,这些人吵得越厉害越不和,她越能从中获益,就像女主一样。
电影细节就不赘述了,想分享一件在soul群聊房的真实经历。
十几个人的房,大家聊得挺愉快,这个女人来了,她是幼师,和同事们关系不佳,按她的阐述,白女老师抱团欺负印度老师,她看不下去,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结果被针对,最后还被她帮助的印度老师背刺。
大概是这样的背景,其实这不重要,重点是在这样一件孰是孰非异常清晰的事件里,她却在频频自责,你们大概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群聊里十几个人都在肯定她的做法公正无疑,她是个无可挑剔的大好人,但她一直否定,一直忏悔,还会一直重复着说,如果我是对的是好的,为什么人际关系总那么糟糕,我肯定是哪里做得不好了,才总不被人喜欢的。
然后她又强调,你们虽然一直夸我,但这些夸奖对我没有用,没说出真正能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点,都是些无用话。
所以这个女人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她要完完全全对她做法的认同,肤浅的夸奖不能满足她的胃口,她要那种痛哭流涕的欣赏和跪倒在地的崇拜。
“你们的认同对我都没用,都是无用的话”,当她的这句话出口,我瞬间闻到一股欲求不满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血腥味儿,她的潜台词其实是:你们的能量供给太不够我吸了,距离我想要的对我公正品质的欣赏和善良人格的崇拜差得太多,你们要再投入一点才行啊,不留点泪不留点血是喂不饱我的。
当然,NPD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的明显到大家都觉得蠢,有的隐藏到无人察觉。
像片中女主这样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无辜者去吸取同情关注的NPD也有不少,甚至很多时候当你揭发了她们的诡计,还要被缺乏经验、没经历过人性之恶的旁观者质疑和反驳,但还是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觉察,能再拓展一些NPD的吸血类型,以便大家提前提防。
这片子给了一种很奇特的观影体验。
电影下了在电脑里有一段时间,今天终于有空,点开看看。
自带的字幕居然有残缺,好不容易才下到完整的字幕,所以我对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什么好印象,感觉大概就是一部无聊的讲述女高中生日常的电影吧。
刚开始的暗锅,以前听过,我猜她们吃的无非一些恶心人东西吧,看着就挺恶心的。
由于对整部电影的基调完全不了解,我以为这一段可能就是个引子,暗指高中生活就如同这锅汤一样混乱未知。
当前两位朗读者朗读结束以后,我想起海报上见过推理两字,既然是部推理电影,这一段就存在矛盾,如果凶手只有一位,肯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除非两位都说假话。
那么这可能是一起东方快车谋杀案类型的案件,即全员谋杀。
直到女主角的故事开始朗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是个幻想狂女主的中二故事,富二代女主从小娇生惯养,但天性喜欢追求刺激,于是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
没想到玩过头了,被暗算,肚里的孩子没有保住。
这里有条成长线,女主角最终母性爆发,压制住了内心的中二灵魂,准备宽恕黑料四人组。
可惜最后被神经病闺蜜摆了一道。。
最后我完全忘了有暗锅这一段,直到最后闺蜜端出维纳斯手臂的时候,我的心情和那四位是一样一样的。。
怎么那么变态!
我感觉自己也成了闺蜜故事中的一员,而且是被硬拉进去的。
最后一幕闺蜜的那个笑脸,我有种仿佛面对我的错觉。。
太可怕了!
清水富美加真是个好演员。
畸形的社会造就畸形的人,畸形的人产生畸形的思想,畸形的思想传播产生畸形的社会。
日本电影大部分涉及到暴力,性,血腥,杀戮。
不像德国电影里的辩证批判主义,思考负面元素存在于社会的深意,而不仅仅像日本电影一样只是将零碎的元素加进去,满足人的幻想,刺激人的荷尔蒙。
日本社会压力很大,举个例子,一个成绩很好的人和一个成绩很差的人哪个会抱怨这个题目很难的几率更大?
通过观看这些充满冲突性和压抑的电影进而释放自己,满足需求。
早些年前,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类电影。
从迷上了《告白》开始陆陆续续地我开始接纳类似于这样充满黑暗和压抑的日本电影。
从不怀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电影,从不思考看这类电影里带给了我什么。
仅仅是中二,仅仅是电影里某些场景满足了我的需求与快感,那些让我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事情在电影里呈现出来,我的思想意识和随即代入感一下子脱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了电影里某个角色产生共鸣。
随之而来的是周而复始的抑郁,自我伤感,无病呻吟。
最后,说说这部电影吧。
这是一部讲述玩弄和复仇的故事。
一场主角,配角,新主角之间的中二游戏。
之前看过一部叫《少女》的电影。
还有一部《伤痕累累的恶魔》。
还有一部《渴望》。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些电影题材都差不多是这类吧。
)可惜的是千叶的出场好少。
这是一个完美展现了女子高中生可以有多么勾心斗角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了如何才能把自己的人生过成女主角的故事,当然,这更是一个教育写手们有事没事不要乱写小说的故事。
要让自己时刻得到女主光环的第一要义,必须是心黑。
所以我们看到的玛丽苏、圣母、白莲花的女主角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中,放眼现实生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见到的那些被众星拱月的女子,谁不是在我们的讨厌中享受朝拜的目光的?
只要狠得下心,那成为主角这个目标就实现了一半。
至于另外一半嘛,构成的因素就太多了。
比如说,要有迅速且可靠的消息来源,这就要求一定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否则,你找到的配角又如何有把柄被你抓在手里呢,你又如何能让援交的贫困高材生、纵火的料理小能手等乖乖沦为你的洗脚婢呢。
再比如说,要有良好的表情管理能力,保证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悲天悯人,又在适当的时候楚楚可怜却大爱无疆——没错,这就是从小到大,我们最讨厌的那种人——不然的话,你又怎么能在行走于校园之间时让人们看到你的光环呢。
又比如说,最好还是多读一些书,因为如果不知道怎么像阿加莎一样制造悬疑、又怎么构造人设、怎么安排剧情冲突,连个像样的文学社团都不能主持,又怎么能保证剧情的中心一定会围绕着自己呢。
更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女主角才能做的情节,比如,跟女校的男老师不伦,比如怀上了男老师的孩子,等等,讲真,没堕过胎的女子高中生好意思说自己是女主角吗?
可是啊可是,要成为女主角,怎么能拥有真爱呢?
如果心里已经黑到底的女主忽然有一天戴着婚戒表示自己要相夫教子不再创造自己的新剧本,那她还配叫作女主吗?
所以,在前面几点都做得很好的白石逸美在这一点上终于败下阵来。
但我认为这不能怪白石逸美,毕竟,千叶雄大的脸,无论是谁都会想安心跟他一起安稳过日子(78:所以怪我咯?
)。
当然了,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成为女主,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值得推心置腹的闺蜜呢!
看看白石逸美最后的下场,不就是太相信另外一个其实顶着女主光环的澄江百合子了么!
而我们的澄江百合子小姐呀,从一开始就摆布着自认为有女主光环的白石逸美哟!
所以说啊,戏再多,到最后也不一定就是女主,充其量只是一个重要的洗脚婢罢了。
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满足感呢?
我觉得白石逸美给了观众一个惊悚但现实的答案,那就是成为主角。
作为一个主角,你会支配其他角色。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通过对比产生的,但是对人而言,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做比较品的,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受人摆布。
而逸美做到了,她用强势的手段,把这些心高气傲的女孩们聚在自己脚下,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王国。
虽然最后这个王国轰然倒塌。
逸美的失败来源于爱情,对北条老师的爱和对孩子的欣喜令她狂妄,而这些女孩在她面前乖巧的久了,也使她忘记了,她们也都是野心勃勃的人。
我始终觉得逸美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她的美丽高贵一戳即破。
在现实生活中像逸美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可怕,她们依靠一些小手段,自以为掌控着一切,沉浸在这种满足感中,丝毫没发现自己早已成了众矢之的,但小百合不一样,她始终作为旁观者。
电影没有交代任何关于澄川小百合的过去,但我觉得逸美既然一直将她看作好友,说明她们是相似的,都有那种想掌控别人的病态心理,但小百合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不温不火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成为主角。
最后暗锅打开的一刻,我才明白,小百合才是最可怕的女人,她不屑成为主角,因为她感兴趣的是故事,她想成为的是作者。
最后小百合向一个新生打招呼,问她愿意加入她的文学社吗?
这一幕真的是意味深长,有人觉得这是争夺主角的又一场厮杀,但我觉得也许这是小百合想创造的另一个故事也说不定。
如果问小百合到底有没有把逸美当作朋友,我认为小百合从没把逸美当朋友的,小百合更像把逸美的一切看成自己的小说,小百合看着她的荣耀,背叛,复仇,无比兴奋。
但最后逸美和她计划的却不一样,逸美脸上的幸福,和话里的甜蜜,和小百合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她生气的杀死了逸美,仿佛对待一部失败的作品一样。
好了,最后我想来说说电影的主题,关于控制别人的人生到底能获得怎样的满足感?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当身边的人都围绕在你身边,崇拜你,感激你,爱慕你,这种感觉有多么美好。
但这终究是不现实的,先不说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人,就算有,你觉得一个盲目顺从,毫无自己意识的人会有人享受他的爱吗?
所以喜欢以这种方式获得满足感的人也是可悲的。
私以为,整部电影就是在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病态的心理所引发的血案……
片子拍得不错,有悬疑,有推理,有惊悚,每样适量,容易让人接受。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顺序感太强,陷入套路,以至于丧失了最后结尾的爆发力。
现在的结尾过于拖沓,淅淅沥沥尿不干净。
如果我做编剧,应该压缩小百合的自述,大幅留白。
试想,如果最后从锅中捞出来的是逸美的人头,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小说感觉会好看,但是这个拍出来…真的,非常,做作刻意中二。
好的地方在于,一切服务于剧情的有趣。
摄影日式校园,JK爱好者可以无障碍食用,随手截桌面,各个风格的百合少女PPT。
暗黑程度很低,并且好猜,适合口味轻的入门者。
舍友说学姐好看,我自己审美偏向五官深刻的欧美脸,国内明星只觉得陈坤帅。
好吧,那学姐就好看吧。
长相单纯甜美,表演无功无过,表情到位不尴尬,演绎感重无代入感。
学姐两位幼稚的令人发指的动机,还有各位的黑历史,可能是想暗寓些什么,但是放在学校这个语境表达的力度也太弱,加上表演并不是加分项,表达出来的恶意并不惊人。
只有黑暗让人心惊肉跳,才叫恐怖,否则就像污渍,只会让人心生厌烦。
这部电影,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最厉害的往往不是台上那个光鲜亮丽的主角,而是那个一直站在幕后,让人猜测不到城府的人。
女主白石逸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因为她只想着要让自己成为故事中那个拥有一切美好的主角。
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美好其实只存在于虚拟的幻想之中,或许真的只有死亡,才能将你永远地定格在你认为的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瞬间。
而小百合在灭掉了主角之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故事,不知道她最终会不会也重蹈白石逸美的悲惨结局哪。
人终究是一个经不起诱惑的生物,我们总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野心,或许这也是人性永远无法弥补的一个缺点。
改编自秋吉理香子的同名推理小说。
名媛女子高中文学社的六位少女,经常聚会,朗读,听唱片,喝茶,吃甜点。
怎么看都是一群玛丽苏好姐妹惬意的贵族日常,却不知竟暗藏杀机。
影片其实从开始就悬疑感很强,但被女孩子们温柔的表演欺骗,看了大半了也没能认真入戏。
直到接近结尾,最后的大boss真是高能的令人目瞪口呆,感叹原作者精妙绝伦的讲故事手法。
真正说明了有个好剧本,演员会是多么的走运,观众会被剧情深深牵引而不会在意角色的表现。
六个年轻女演员加上唯一男性角色千叶雄大,全被谜一般精彩的故事脉络掩盖了光彩,但如果全部演员换成人人熟知的戏骨,恐怕又会削弱剧本本身的注意力了。
所以影片看过后能将故事牢记而忘记演员对这部电影来说是它最大的幸运。
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和想象力过于得强大和邪恶,拍成夸张的舞台剧应该会很好看。
饭丰万理江“爆肝而亡”
暗黑题材罗生门和多重反转,青春少女美丽的外表和丑陋的内心。
剧情无视,就是来看甜美的姑娘们
我给国产电影道个歉。
阵容不错 反转设计也很有趣 就是太中二了 每个人的文字都遮盖了内心 很厉害 拍成电影削减了文字魅力 小说本身应该更有趣
好神奇的剧情,全员烂人。
铃兰花之毒毒不过女人的蛇蝎心肠。 清水的眼神妖冶味十足。
太中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清野菜名长得好像马思纯
在逗我
看五分钟就猜到了结局,唯一没猜到的地方是会长跟老师搞到了一起;比剧情更阔怕的是演员扭曲的长相和更加扭曲的演技;小平的五官真是精致到不可思议
我为什么要下这么中二的电影 弃
满分!虽然每一步都事先能预料到,但是每一步都非常稳地完美完成!选角、叙述、结尾……全都完美。应该是个处女座导演的作品。优秀!
飯豐 腿好看!清水 演技有!
好神金哈哈哈哈哈哈
挺有意思,剧情本身靠谱,拍摄方式也弱化了一些漏洞,清水的丧病角色已经轻车熟驾了,男主亲热戏太尬可以忽略,最后高潮部分略差点力度。
青少年就是一惊一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虐狗。
一些女校诈骗,你幻想的是少女贴贴因爱生恨,但其实主创宁愿拍深柜男摸大腿,女高生给老头口的特写都不给点百合药,去死吧!!!!!
虽然套路(?)有点带感啊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剧情我猜也能猜到,但是能看出来原作者想写一些关于七宗罪的含义,但是很可惜没有凸显出来。
剧情有点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