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模样
The Last Face,战地仁心(港),战地情(台)
导演:西恩·潘
主演:查理兹·塞隆,哈维尔·巴登,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让·雷诺,杰瑞德·哈里斯,布朗温·里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简介:在利比里亚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非洲国家,米格尔·莱昂博士,一位人道主义医生,和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女主管,雷恩·皮特森博士,彼此热烈地相爱了。然而因为各自身负任务,他们对解决这场狂乱的冲突的方法有了不小的冲突。如果不想爱情在眼泪中飘散,他们就得努力克服彼此的阶层差异和这场可能席卷整个国家的混乱。详细 >
野心太大,导致第三世界战争的摧残/人道主义和一个爱情故事都没讲好。看着查理兹塞隆想起的全是公车站上她给dior做的广告。
Sean Penn都成啥样了…..塞塞的手好米 剧情…..不可描述
因为西恩·潘也不过是好莱坞曾经的主流男星,所以拍出《最后的模样》这样质量的电影也没有过多好感叹意料之外的。只是这样一个西方世界白左道貌岸然到连多演一下都闲费劲的程度,也算是难得一见。影片自始至终都透露着一种直观又不明说的种族优越和思维优越。在非洲的人道主义战场,简直就成为了这些西方世界好人的表演舞台。电影那些极富导演主观意识的情绪镜头,都聚焦在这些“大慈善家”身上,从而自我感动。至于那些原住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作者真的有关注么,不过都成为主角标榜自己功绩的背景道具罢了。
并非惊天大烂,而是只有在戛纳+大银幕才会场刊0.2的普通烂片。上内地院线说不定还能感动一大批人,但,#那他妈是以前#。
这些素材可以剪成一部不错的人道主义纪录片,作为剧情片太缺乏戏剧性。Theron就是在展示自己多美,声线多性感,Adèle也很美但导演不展示。导演儿子跟老爹长太像。仅有的兴奋点是开场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结果他把我最喜欢的几个小节剪掉了。Hans Zimmer配乐一般。
单纯看着简介,看着演员表,我以为会是一部高主旨的电影,然而看完之后,无法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只觉得他在自怜自艾。
断断续续看完这部片子,战争是人性的扭曲,逼迫孩子殴打父亲,爱情和信任弥足珍贵。
请注意我的评分和标签~ 全世界最准的评论者给它盖棺论定了!
一味的血腥到底有什么意思。。
当你觉得随时都可以抽身离去,你却发现无法置身事外,如同爱情一般,处在战争的环境下,让你无法来去自如,珍惜当下吧!
在帐篷里刷牙,在别墅内拾笔,有些情感必须置于某处才会萌发。在西非的战火中,当满目疮痍心如死灰时,如何判别你还活着?借耳鬓厮磨确认不是行尸走肉,靠拥抱亲吻体味人间温情。曾帮孕妇生产、替母亲注射,也曾直面枪口、目睹横尸。看到肠子拉起警戒线,孩子瞄准自己,无力的她用医术救人,用爱救己。
毫无节制的血腥和居高临下的悲悯,再加上一段不合时宜的爱情,西恩潘把最后的脸面都丢尽了。
#Cannes2021 喜欢《荒野生存》的为什么会不喜欢本片啊,影像上真是有长足的进步啊。可以对标《太阳之女》,不少假模假式的残酷剥削段落都颇具喜剧质感。
多好的卡司多好的配乐,多烂的导演啊。
多一星給愛情,少兩星給不真實
我恨排比句。
還是那麼西恩潘.....一貫的沉悶和詞不達意。2大重量級主角不但沒火花算是壯烈了,就像2平行線硬要交叉在一起!
这拍的什么鬼,看塞隆都硬不起来
《最后的模样》一方面以画外音与极度不安的影像强调非洲环境的险恶,但另一方面它在政府宣传片一般的空镜、非洲音乐、美式流行乐中不难看出在消费这片大陆顺便捆绑销售这里的贫穷。一种左派虚伪、自大的介入与过度矫饰被贯注入影片。从它的后半部分,这些虚伪甚至都几乎被狗血的感情剧代替得荡然无存。
这次有点失望 太靠好莱坞了 。比以往的作品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