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就喜欢在路上,无意间看到了林中漫步的名字,海报上两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背着旅行背包,站在悬崖峭壁之上,面对面似乎在聊着什么,噢,旅行的故事,喜欢~一路自然风景,一路遇到的人和事情,都是生命中的偶然,是生命中唯一的遇见,冒险是生命中最有趣的事情。
泡上杯咖啡,打开进度条,跟着一名名叫布莱森的旅行文学作家进入了他的故事……他已是爷爷辈的年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享受着天伦之乐,但他有点心不在焉,脸上带着那种无趣的表情,时不时会听到谁病了,要参加某某的葬礼,对于当爷爷辈的他来说,这个年龄盛夏下的日子就是等死。
主持人采访他的一句问话:你写了欧洲,澳洲,你为什么不写你的国家美国?
他决定徒步健走,穿越1800多公里的山,妻子说绝不允许他独自上路,结果他招募到一个四十年前的老相识凯茨决定和他同行。
影片前30分钟准备过程,驴友让观众起了担忧,平日走路都费劲的老头竟然要行常人都很难成功的旅行,事故报道也告诉观众路途艰险,出发之前铺垫了前路漫漫多凶险的画面报道。
这些并没有吓退两位年长者,背起行囊出发。
妻子对布莱森说:试着活着回来。
布答:我会尽力而为。
危险担忧化解在幽默话语中。
影片的第二大段落剧情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少年,青年,中年人行在路上的画面,人们都很善意,没有人讥笑两位两位老年人,穿越在山林之间,溪水之畔,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在眼前,在画面之外的我不时发出:太美了!
一望无际的丘陵草原上长满了各色小野花,这让我想起到灵山上偶然发现一块草甸子,兴奋得我蹦高的情景。
他们走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仿佛我也在历险,太刺激了,人生需要这样的刺激。
一路风景构不成一部精彩电影,影片通过两个方面串起故事,一是两个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一个是两人在旅行中回忆昔日的旧事,谈家庭,谈女人,平日里你我遇到的平常事到了山野里,历经凶险之后,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珍惜,最终是生命中的意义的主命题~回归。
怎么都是人生,寻求你生命中最有趣的那部分。
经历了一次生命旅程,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你看着家人,放下行囊,看着家人那激动的眼神,轻轻地问上一句:remember me?幸福涌上心头!
你找到你的幸福了吗?
没有大牌云集,没有特效加身,没有悬念重重的情节设计,也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背景,电影就这样缓慢而平静地展开了,犹如一幅生动的加长画卷:背景是延绵的壮丽山河,风儿在轻声低语,鸟儿在婉转歌唱,潮湿的空气里,树木、青草、泥土的味道都清晰可辨。
两个性格迥然的老头,就这样相伴踏上了一条山间小道。
其间自然是状况百出、笑料不断。
他们一起咒骂、一起笑;一起耍小聪明、一起搞恶作剧;一起滚进河沟里、一起摔在陡坡下……尽管最后没能到达目的地,各自却都找回了自己心里缺失的东西。
主演Robert Redford罗伯特·雷德福和Nick Nolte尼克·诺特,我都不太熟悉,感觉面熟又想不起在哪见过。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两位老前辈在这部电影里表演自然、到位,就像是在演自己的人生一般轻车熟路,深邃老成的眼眸里时而流露出深如海底的无奈与落寞,时而又闪烁着孩子般的狡黠与乐观,简直就是完美!
(请注意手势……)
Walk in the woods,为何会看这部电影.去年一年才去了影院看一次电影.临近放假,客户也都处于上班但走心得时间了.干脆自己也落个逍遥自在,在确认款已付到帐的情况下,开车到图书馆,翻翻书.临走前翻了本户外杂志,其中有提到这部电影.好象是在介绍一本国人写的徒步书<从大都到上都>人文旅行内容.回的早看到居然视频网站有免费资源,真是稀缺啊.电影看着,心在想着,我到那个年纪还能背得动包吗?刚开始工作时,国内开始第一波徒步潮,那些年也走过大大小小的山,还去过一些当时很热门的还有点难度的徒步线(十天),在这项运动初期,这已经算很有挑战的路线.但其实很国外成熟的徒步活动比,这还只能算小儿科.记得看LP提到美国的徒步路线,很多居然是要一个月,起步就是1,2千km。
当然是希望能有机会去走,只是担心那时还能不能背得动包。
开始这项运动时,仗着年轻多重的包都自己背,能不找背夫就自己背,一个可以显摆,另一个还省钱。
换现在会不那么坚持,在路上就好,不在乎什么形式。
另一个发愁的是当真的那么老了,还能找到愿意和自己一起走的人吗?
上路就好,尽管现在路上偶遇的人绝大多数都不记起来,也是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喜欢路上搭讪的人。
现在回想起来,想去哪,就上路吧,在国内去一个少一个地方。
因为好地方消失的太快,而消失的更快的是和你一起走过的人。
//最后喜欢这个电影的一点。
在看完后,发现“作家”原来就是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大河之恋”的导演“ Robert Redford,年轻时应该是个风流倜当的帅哥。
查简历出生在LA 的圣莫妮卡。
We are not most people.为什么看这部电影?
《蒲公英醇夏》中关于小镇,风光,夏天的描述让我觉得必须看点真实的景色帮助想象。
最完美的睡眠往往发生在艰苦的长途跋涉之后,特别是你已经六十几。
《林中漫步》很真实,风景是真的普通,两位演员是真的累,中途想放弃也是真的,但是当他们一起走上最高处,眺望远处,无限风光在脚下,史蒂文跟布莱森坦白自己这辈子都喜欢喝酒,好像生活幸福感为零,生命出现一片空白,只有酒精才能填满。
我们曾经在阿巴拉契亚山道上徒步。
阿巴拉契亚国家步道是美国东部的山路,沿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峰从缅因州的卡塔丁山到乔治亚州的斯普林格山(Springer),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499公里。
该步道穿越了美国14个州(缅因、新罕布什尔、佛蒙特、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州、纽约、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马里兰、西维吉尼亚、维吉尼亚、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8个国家森林以及国家公园系统中的6个公园。
AT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北起缅因州卡塔丁山(Mount Katahdin)的巴克斯特峰(Baxter Peek),南至佐治亚州的斯普林格山(Springer Mountain),全程2180英里(3508公里)。
片名似乎应译成“行山”,会更加贴切。
行山,是欧美人的一大喜爱。
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原来都是免费开放的,现在也只收很少的门票钱。
公园入口处提供免费的等高线登山地图,沿途有各种露营基地。
对徒步登山者非常友好。
在香港,每天也都可以看到有很多手持登山杖,背着背包、水壶,结伴去行山的中老年人。
周末的时候人更多,有很多是全家带着孩子一起去。
在香港这个只有1100平方公里的国际大都市,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都保留着良好的植被。
走出家门不远的后山上,就是那些遍布香港的行山径。
最著名的有四大行山径:港岛径是最短的一条,全长50公里。
可以在太平山顶俯瞰整个中环与铜锣湾。
最有野趣的是大屿山的凤凰径,全长70公里。
最著名的是从屯门到西贡,横穿新界的麦里浩径,全长100公里。
还有贯穿南北八个郊野公园的卫奕信径,全长78公里。
遗憾的是,在大陆这些稍有好山好水的地方,都被所属的生产队圈起来作为收费的景点。
为了把这些切割成小块的景点连接起来,一些地方的国资委陆续把原来由私营单位承包经营的景点收归国有,收费也要比原来更高一些,而且只能乘坐景区的游览车,对徒步登山者很不友好。
真希望在国内也可以有这样拥抱大自然的机会,希望祖国的青山绿水能够真正服务于所有的大众。
一位性格内向的作家遭遇“老年危机”,在参加完一次葬礼后,决定要做点什么。
因为多数作家的命运结局,不是拿酒精麻痹自己,就是扣动扳机(参考海明威)。
他步入一座小树林,观看一条穿越的小径,顿时有了主意。
阿巴拉契亚步道(Appalachian Trail),全场接近3500公里,是美国东部贯穿14个州的徒步登山之路。
纬度高高低低,一些地方比较平坦。
如果只是偶尔周末,行走个半天一天,是不错的运动。
在北美生活过的人,应该都不陌生,算是种生活方式。
可换作已年逾古稀、平时“宅男”的男主比尔(罗伯特·雷德福),打算从头到尾走一遍,就难怪妻子(艾玛·汤普森)和朋友们种种反对:“疯了不是?
简直活得不耐烦。
” 讨论过后,结婚四十余载的妻子,看比尔心意已决,打算各退一步,坚持让他找个人同行。
果然是维持长久婚姻的明智之举。
作家的朋友,多数估计也是宅男。
最后,有个意外失联许久的人,前酒鬼史蒂芬(尼克·诺特)进入了视线。
去专业徒步店,在营业员忽悠下,买下外套营帐等一堆装备。
营业员举起一个橙色的小塑料铲子,“别忘了ee后,请自行清理。
”美国环保法标准严格,公民普遍素质高。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
这是部盎趣丛生的小制作“公路电影”两位演员,一位79,一个74,想不给人家点个“赞”都不行。
如果老年人全都有这劲头,国家制定养老退休计划,再无困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惜,意愿所好,执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才走出一里路,这对老基友,已经气喘吁吁,不断被年轻人超越。
他们开始心里打鼓,“我们做这个,是不是太老?
” 这个主题性的问题,是电影探讨的所在。
被年纪体力拖累,被有经验的嘲笑他们业余,被两只熊仔威胁。
他们聊着,前行着,并未动摇。
然而,真正的挑战,尚未来到。
一个男人筋疲力尽,离家千里,就容易产生非分之想。
在一个汽车旅馆小住休息的时候,史蒂芬顿时和来洗衣服的肥硕女人,眉来眼去。
而比尔的“出轨”则显得克制内敛。
他边吃着午餐,边用眼光追随着私家旅馆的女老板。
这种事情,但凡摊上某软弱的时机、地点、对象,换谁不一定保证晚节可保。
摆脱诱惑,他们发现三个月餐风露宿的结果,是——他们才行走了1/3。
史蒂芬打算租车,开到路尾,也算有个交待。
那是在作弊!
于是,老基友差点闹出分裂。
可当两个人摔落悬崖,上下不得时,他们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差点留下遗嘱,等待弹尽粮绝后被晒成干尸。
先前他们所拒绝过帮助的年轻人,成为有些讽刺的解救者。
“回家”半途而废在这部电影里,却是种胜利。
尝试过之后,作家比尔回到温暖的家里,投入妻子的怀抱,解决了身份危机,还有了本新书。
酒鬼史蒂芬,也对折磨自己一生的——酗酒做了了断。
他们,如许多经典的演员一样,成为看似最不可能的一对知心朋友。
盛佳标注。
《云中漫步》影片由小说家比尔-布莱德的同名行走游记改编,是真实的故事,由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真实的作家,不知年龄是否相当,但很喜欢老演员雷德福的表演,已近80岁,仍有那种生命的顽强朝气,之前看过他的《一切尽失》,那么大的年纪,演出了很多高难度的跟大自然斗争的戏,令人敬佩。
本片伙同另一老演员尼克-诺特一起行走, 他们要通过徒步旅行全长2100英里的阿巴拉契亚山小径,来重新认识美国。
如此高龄,令人捏一把汗。
两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因一些小磨擦,长年不见,没想到有一天,他联系上了,一起开启了这个徒步之旅,旅途中发生过一系列的事情,掉在水中,遇上黑熊,跌下山坡等等。
在路上,他们长谈,幽默,生动,达观,坦诚,开始重新认识了自身,让自己坚定下来,戒掉不好的习惯,友谊之花也绽放开来。
影片有美妙的风景,有悦耳的配乐,有两个自然流露,风趣好玩的老戏骨,为电影显得轻松舒服,让观众在面对这个复杂多变,乏味繁琐的生活面前,展开了一付轻快明亮的风貌,像夏夜里一杯冰冻爽口的啤酒。
参加完葬礼的老年作家突发奇想,开始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林中漫步。
尽管妻子屡次劝阻,调侃嘲笑,找来各种传染疾病和被熊袭击的案例供其参考,依旧没有改变作家的决心。
作家一一邀请通讯录上的老友,结果老友们全部谢绝了这个疯狂的想法。
正当犹豫之时,几十年未联系的老友忽然打电话来,询问是否可以加入他的计划。
不得不佩服作家,看到老友一瘸一拐的走姿和各种疾病困扰的身体,还是选择和老友一起上路,开始这场未知的旅程。
旅途中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有趣事情,先是遇到了一个话痨女,不堪其扰,两位老人在翌日清晨特意早起先行离开,硬是拖着年迈的身体加速前行,最后使用计谋甩掉了话痨女。
二人到公路上搭便车,拦到新婚夫妇的酒驾汽车,幸运的是安全抵达目的地旅馆。
旅馆只剩两张床位,胖老头还要睡上铺,结果床塌了😂,胖老头压在作家身上。
崩塌的床铺不同年纪,有不同的艳遇。
虽然不服老,可确实体力不如年轻人。
两位老人一直靠着毅力,撑过暴风雪,走过水中石,最后摔下悬崖峭壁被路过的年轻人援救。
这场旅程让两个人收获了很多感悟,看着两位老人聊天,仿佛享受着一场智者的谈话。
虽然作家原本只是想单纯享受这场远足,但是在收到老友的明信片后,决定还是记录下这场有趣的旅程。
这部影片让人觉得十分舒适。
也真的是凑巧。
昨晚看了单人徒步PCT的《涉足荒野》(Wild),今晚看的电影刚好也是说徒步的,这次徒步的线路是跟PCT一起同属美国三大(变态)徒步线路之一,美东的阿巴拉契亚徒步径(Appalachian Trail)。
AL在住宿条件、自然环境友好程度等各方面的条件远胜PCT。
比《涉足荒野》的狂野颓废的西部风格不一样,显然《林中漫步》比较接近轻喜剧,基本上可以当风光片来看。
论硬核程度,两部片不相上下。
《涉足荒野》的女主毕竟年轻力壮。
而《林中漫步》的主角是两个老头子,老帅哥Robert Redford,还有胖老头Nick Nolte。
Redford饰演的是一位叫比尔·布莱森的游记作家,本作正是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
老年轻喜剧。跟徒步没啥关系。
kk
猪队友,垃圾负能量一堆缺点,整个旅途都是这个傻缺。
夕阳红作死野外探险
美不胜收~~两个老爷就不要互相折腾了吧,最后还真的来个娘炮明信片...
老有所乐啊
按理说这种风景不应该挺不错吗,老演员的话幽默感也应该可以,结果非常地一般
很轻松温馨的片子,看得挺开心,感觉我以后年纪大的时候可以再重温一遍
Appalachian Trail 拍得很美。海报是 McAfee Knob,片中也确实去取了景。顺着去看了一下走完 Appalachian Trail 的人的记录,年纪最大的八十多岁,年纪最小的只有四岁,很厉害。片中俩人被困了一晚,第二天被救,随后就放弃了完成整条线的计划,这样也很好,重要的是过程。
老年人的做作和心灵鸡汤,哈哈
有生之年想去走走,但怕熊。
正视错误
十分平庸的治愈片,旅行前和旅行后貌似都没有太大区别,主角也没有太大的感悟,倒是修补了一段出现裂痕的友谊。不过胜在风景优美,一路上两位老男人之间的小打小闹也十分有趣诙谐。中规中矩,两星半。
回答了一些人开始接触徒步的原因,skin deep.
看完后也想走一遍
肯定是书更好看吧...之前看过他两本书都是笑到肚子疼 电影虽然轻松风趣 但是为什么bill显得那么严肃...还有五毛钱背景是什么鬼 好吧我承认重点不在景色上==
装备
希望朝氣不因年齡而衰退。
两个可爱的老头。看来结不结婚不重要,还是得有个可以一起旅行的好友啊。
毫无特色。两星给应该去说相声的胖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