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我看的这版翻译吗?
什么山福、小蛋、大麦……一阵阵起鸡皮疙瘩。
节奏依然鲜明,井井有条的像快速播放的幻灯片。
两位男主比之前更加基情四溢,还躺在床上互诉衷肠,害我以为下一步就是接吻(虽然在花絮里他俩经常接吻状<误>)。
总之剧情到最后很囧,尤其是得知杀人理由时很想掀桌喊“坑爹呢这是!
”。
1,乍看之下,这是很一般的喜剧片,顶多只是稍有灵光而已。
某城市里的辣手标兵神探被排挤到了生活安逸的小村,碰上一群窝囊警察,插点火花出来。
貌似警察版的“欢迎来到天堂”。
2,不过,这电影中的三疯镇可不是天堂镇,虽然这里也像天堂镇一样生活平静,氛围安详,整洁淡雅,标准的模范小镇,不过那是因为有一群老年治安维护队把不那么干净的东西都清除掉了。
3,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带三个表的封了你丫的,包括你丫的小命。
4,电影前半段的喜剧情节虽然好笑,也不过尔尔,在“欢迎来到天堂”一类的电影中也能见到。
后半段的两个警察对阵邻里守望队的大爷大妈,枪林弹雨你来我往,却是很少见的电影段落。
而且这段黑色幽默味十足的打斗戏中还戏仿了很多经典电影,例如《虎豹小霸王》。
而最后的决斗,两个人在小镇缩微模型中的打斗竟然模仿的是金刚对阵哥斯拉,创意实在了得。
5,我所看的版本是FH出品的DVD,其中使用了搞笑中文字幕。
邻里守望队谈到清除社会垃圾的时候,一口一个“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反讽意味十足。
不过,你真以为天朝搞不折腾反低俗是和邻里守望队一样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吗?
邻里守望队清除流浪汉和叛逆少年是为了评比模范小镇。
天朝这里,一堆塞满三级小广告的网站不过是点名而已,啥时候被封过?
被封的网站又有什么低俗内容了?
http://ruoxinande.spaces.live.com/blog/cns!4BE8EF0207A31D34!698.entry?&_c02_vws=1
基本已帅呆。
英国佬的黑色幽默确实戏谑而智慧得毙了。
拍着胸脯说这是一部完全不亚于原班人马制作的上一部《僵尸肖恩》的Cult Film 。
小人物形象一脸严肃刻板能力强悍警长Angel和吊儿郎当沉溺于枪战片呆头呆脑的danny身着黑衣戴上黑超叼着牙签双手举着AK一顿乱扫横飞的样子实在太吊太恶搞。
亮点回顾:1。
angel来到小镇住进旅馆领完钥匙的时候,正在玩填字游戏的旅店老板娘对他说了一句“法西斯独裁者!
”,angel一脸愣住,老板娘接着说“法西斯独裁者,正好七个字母。
”angel点头会意,临走上楼时,他对老板娘说了一句“女巫!
”老板娘脸变颜色,angel说“横着第12行。
”当影片中间小镇居民于angel激战的时候,旅店老板娘摇身一变老太举起长枪一通乱扫angel的时候(就是一个子儿也没中)大喊“法西斯独裁者!
”,angel潇洒一枪击落花盆砸晕老太,冷酷地说了一句“女巫!
”2。
angel一行人冲进超市与超市店员厮杀枪战的时候,Andy兄弟其中一人头戴头盔被一记飞菜刀砍中头部,红色顿时染了满脸,Andy另一兄弟顿时红了眼,叽哇乱叫悲痛欲绝乱枪横扫敌人,而中刀的那个Andy在旁边哀嚎了一句“都是旁边打碎的番茄酱~”。
angel收拾完大块头之后跑到超市另一端正在激战的Andy兄弟身旁问“现在情况怎么样?
”Andy兄弟其中一人说“有两个卖肉的有飞不完的菜刀。
”3。
到了本片最炫的一个镜头:脚踩着自行车的双枪老太婆狂扫。。。
4。
装死的超市老板从背后偷袭Angel,举着小巧的办公室美工刀(美工刀也太实在搞了)扑过来,慢动作中不小心踩到了玩具车,人飞起。。。。
5。
Angel一脸沉郁的对带口罩穿着隔离服正在案发现场的女友说“Janine,我被调离了…”,口罩中男中音起“我不是Janine。。。。
”除了特有的黑色幽默和搞怪之外,为了维持小镇美好和平安定表象而不断偷偷杀掉违反规范者,麻醉和洗脑居民们也暗示隐射某些隐讳的政府政治行为。
以恶搞的方式讽刺畸形的社会形态。
据说影片开头刺伤Angel的圣诞老人是彼得·杰克逊客串的,而Angel戴着口罩的前女友则是凯特·布兰切特。
靠啊,真的太搞了。
很多人说我脑袋长得比较圆。
但最近看了《热血警探/Hot Fuzz》和《微不足道/Big Nothing》后,我发现西蒙·佩吉的脑袋那才叫真的圆,简直近乎绝对球形。
生就一个这么圆的脑袋也许注定了他是一个喜剧演员的料。
我初次认识佩吉,是在他主演的影片《僵尸肖恩》中。
别被影片的名字吓倒,其实这是一部情节非常轻松的喜剧片。
当年在寝室里看完后大笑之余,心想僵尸片原来还可以拍成这个样子。
后来得知佩吉不但是主演,还是该片的编剧,不禁心生钦佩之情。
《僵尸肖恩》可以说是佩吉的成名作,此前他也曾出演过一些影片和电视剧,甚至包括著名的《兄弟连》,但真正让他为人所熟知,还是因为这部2004年的《僵尸肖恩》。
其实影片的名字,《Shaun of the Dead》,本身就是恶搞当年早些时候上映的恐怖大片《活死人的黎明/Dawn of the Dead》,但Shaun上映后的引起的轰动竟丝毫不比Dawn差,以至于后来在拍摄另一僵尸大片《活死人之地》时,以拍僵尸出名的导演罗梅罗亲自邀请佩吉来客串一个僵尸作为影片卖点。
从此名声大振的佩吉在2006年的《谍中谍3》中也有了一个角色。
当时阿汤哥一边在西塘飞奔一边接电话,电话那头帮阿汤哥跟踪手机信号的那位特工,便是佩吉扮演的。
佩吉在片中戏份不多,但表演也足够出彩。
西蒙·佩吉的喜剧不是吉姆·凯瑞那种耍宝搞怪的风格。
佩吉饰演的角色大多不苟言笑,也没什么夸张的肢体语言,仅仅凭着他那圆圆的脑袋、简短的语言台词,恰到好处的无奈表情,以及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别忘了,他本身就是电影的编剧),就足以达到很好的喜剧效果了。
最近我看的《Big Nothing》和《Hot Fuzz》都是上述风格的作品。
2006年的《Big Nothing》是他和大卫·修蒙(《Friends》中的Ross)合演的,这两位喜剧天才的合作,再加上令人叫绝的黑色幽默风格,可以想象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而在2007年的《Hot Fuzz》中,他继续和《僵尸肖恩》中他那位略有些发胖的老搭档合作,饰演一名被下放到基层的警察,在不苟言笑中继续发挥他的冷幽默,去逐步揭开伦敦郊区一个小镇上隐藏的恐怖秘密。
ps:Hot Fuzz中多次提到马丁·劳伦斯与威尔·史密斯的Bad Boys,连海报明显也是在向其“致敬”。
大概是受了那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诅咒,天使警官从伦敦被调离至偏远的模范小镇桑德福。
电影放这一段的时候我已经纠结于要怎么评价这个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警官,他倾心于工作以至于完全不懂浪漫的情调;或者说他完全不谙浪漫所以他工作地很出色,他端着他的那盆花去桑德福的那一系列镜头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又笑不起来,他的女朋友说:“他关心花甚过了关心我。
”可是当他谈到他为什么要种花的时候,说的却是:“它可以帮助思考,减轻压力。
”一言以蔽之电影刚开场时完全把他平面化呆板化,结果是我开始担心:难道这是一部讥讽“有局限”的法律和“死板”的正义的电影?
根据“对号入座”的精神,我又觉得自己也受到了嘲讽,我隐约发现了又一个自己不招人待见的原因:我也热衷于指责别人无伤大雅的毛病,纠正那些全没所谓的概念错误。
如果电影按照这样的旋律发展下去,大概我就要以为这是一部哗众取宠毫无营养的烂片,纯粹靠一点黑色幽默忽悠观众,然后我就会在豆瓣上给一个一颗星的差评。
往后电影给了天使警官一次成为英雄挽回颜面的机会:黑衣人,血腥的犯罪现场,一系列的噱头,一系列的装神弄鬼。
在进行了充分的脑内以后,我又认定这是俗套的好莱坞式的桥段:一个人扮演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得角色去成为救世主,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英武韬略挽狂澜于既倒,一个人识破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人……实际上这个电影也没逃出这样的圈子,只不过这个这个阴谋的确很有些意思。
到了电影的后半段整个阴谋才终于浮出水面,这时候我才发现这电影的确有其深刻寓意,至少并不是单纯地取悦观众。
这其实又是一个关于乌托邦的故事,警长在经历了丧妻之痛后立志要建立和。
谐社会,他党同伐异,设计命案铲除煞风景的人,故事里的受害者都是有碍乌托邦存在的“污点”,虽然这些污点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一惊一乍了:律师被砍断了脖子,原因是他侮辱了莎士比亚。
她的情妇也惨遭毒手,理由更为荒诞:她笑得难听。
报社记者的死则是因为他错字别字太多。
电影的这种恶搞风格亦投合我的兴味,其实我更倾向于认为导演用恶搞的形式来呈现乌托邦的荒诞。
乌托邦本身的荒谬性和喜剧性给了给了故事赖以存在的基石,乌托邦是荒谬的,所以有关它的故事也必然是荒谬的。
这个悬念一出,电影之前的诸多细节也得到了很好的照应,旅店老板娘的那句“法西斯主义”更是意味深长,伏笔在天使警官初到小镇时就已埋下,令人啧啧。
既然关乎主题,不妨说它一说。
倘若正经点来说,我就该援引罗素的名言:“参差多态是幸福之本源,而这在乌托邦里却丝毫不见。
”倘若不正经一点来说,我就要为自己的好命额手称庆了,假如我生在一个集权的喜欢为鸡毛小事夺人性命的乌托邦里,然后有一天我在集会上放了一个响屁并因此殒命,那实在太窝囊了是不是?
但是后来我想了又想,又觉得自己的确是生活在桑德福小镇,我回想起自小学起就鬼魅一般如影随形的流动红旗的评比,不就是现实版的模范小镇的评比么;乐此不疲的小学班主任初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们,不是活脱脱的小镇警长的山寨版么。
往大了说,某国政府也是致力于建设乌托邦的行家里手。
我们生活在一个名曰河蟹。
社会的乌托邦里,在这里,社会底层的摊贩是不被许可的,电影是被删节的,性是可耻的和被压制的——甚至,戴帽子上街是要被骂二叉的(和电影里如出一辙)。
其实洗脑、道德高压以及威权政府的自说自话生杀予夺,这些东西我们熟悉。
这就是我喜欢这电影的原因:它更适合中国人看,因为它是关于现实的寓言。
值得一提的是,天使警官放弃了伦敦的风起云涌而选择了小镇的静谧——电影没有讥讽他的过分的严肃,这也让我有了得瑟的资本——我觉得自己也受到了褒扬。
愚见以为,电影结局更像是狗尾续貂,警察局炸得毫无必要;丹尼也诈尸得莫名其妙,缺乏交代。
另外很有趣的是,天使警官离开了伦敦伦敦的犯罪率就飙升,太玄乎了吧,跟蜘蛛侠似的。
这是一部同事介绍的影片,记得某天下午我叫了他一声胖子,然后他回了句:“i'm not fat i'm just unfit.”之后由此引入了simon pegg的电影。
《热血警探》是一部充满的英式黑色幽默的电影,有点不太符合我的口味,不过电影闪切的拍摄手法却运用得很好,闪切的手法可以增强电影的节奏感,冲击感,在短短的几十秒给观众灌入大量的信息,很有力了吸引了你的目光,因为你稍一不留神就会看得迷迷糊糊。
电影讲述了警探尼古拉斯由于出色的表现而受到伦敦警局的排斥,调往一个小乡村做警长,在乡村中破案的故事。
不过作为一部喜剧,血腥暴力的镜头貌似有点过火了。
看了网上的一些影评,有人说篇末有些多余,我觉得篇末引发鱼类把警局炸掉是有用意的,就像《V字仇杀队》一样,引爆一个建筑物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象征,这里的引爆我想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当然我觉得还是应该放到之前那堆枪战中好些。
节奏就是hot fuzz的片头每个镜头1秒4帧,每个转场3帧,Simon Pegg侧面中景别走路那个镜头,甚至出现了依次渐大、逆向行走三个人用来加强速度来转场!!!
《热血警探》和当地主义思扯=空语因明 现在,有种氛围在向着仇恨和愤怒滑翔。
人们尽情地泼着脏水,希望让自己的心情干净点。
有人呼喊:“世界向右转了”。
左右模糊,歪曲没边。
不过,用不着诧异。
在人间喜剧中,事情以前就是这样的。
多年前的喜剧,《热血警探》,可能会让人放松一下左右紧张的情绪。
它展示了贬义佑派的荒谬表观——非常现实。
《热血警探》有明确的意识型态取向,大概,可以从中看到现实中令人不得不苦笑的情况。
它对抗的不是简单的罪犯,而是那种给世界带来毛病的贬义佑派视角。
这种视角大致来说就是贬义“民粹”和贬义“保守主义”。
这里加着“贬义”一词,用来标识所涉意识的消极方面。
故事开始,《热血警探》的男主角是伦敦市的警察精英。
他业务一流,热爱警察事业,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做得非常好——这就是个模范。
他觉得自己应该能被提升,但是领导准备赶走他。
小领导,中领导,大领导,都决定赶走他;除了他之外的其它警员,也都想赶走他。
理由是,他做得工作太好了,让其他人的成绩看起来很难看。
众人给他的罪名是:缺乏“团队精神”。
大概,如果你厌恶这种对“正义”的歪曲,那么你可以称其为“平庸的恶”。
不过,你的厌恶很可能是无效的。
众人更愿意将其看成“平庸之善”。
他们认为,“正义”应该具有平庸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义。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更多道理可讲了,因为讲多了就可能被污名化为“叛徒”了。
奇怪的是,也有一个标签用来贬低模范,那就是作为贬义词的“个人英雄主义”。
用这个词的语句,大多时候分不清“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之间的区别,才会用如此矛盾的胡话。
这个词也常常作为“团队精神”的对立面。
淹没在“团队”里,你才能有正当可言……可能,可以把男主角在这里的遭遇,看成贬义“民粹”的表现。
这里只是大约类比,并非严格的描述——或者说,“和现实无关”。
贬义“民粹”是佑派的一种,强调平民众人的利益取向,诋毁精英的价值。
“民粹”往往被认为缺乏准确的原则,容易被愚弄,很容易导致混乱。
“民粹”往往以为他们能代表国家。
可惜,正好相反,国家的维护者一般是很看不起“民粹”的,把它看成灾难。
在《热血警探》里,一个轻微“民粹”的警察局准备把“精英警员”赶走。
可以看到,男主角到了根本没法讲道理的地步了。
好像很多人也这样想:“只要大家都厌恶你,那么肯定是你错了,而不是大家错了”。
他们要把男主角赶到一个治安看起来“非常好”的村落。
可能,他们在想,这样男主角就不会有好成绩了,因为“治安好”,开不了罚单,抓不了罪犯。
他们没想到,男主角被赶到了一个贬义佑派氛围更浓厚的地方去了。
由于大部分人不属于“精英”,因此对上面那种众人排斥精英的情况,可能并没有多少反感。
不过,《热血警探》中也展示了可能会让更多人感到不安和扭曲的情况——那种有理没处讲,把反常当正常,把压抑当自由的情况。
男主角被打发到的这个村庄,治安看起来非常好。
这里有严密的监视网络,有看起来非常热情和“宽容”的氛围。
但是,男主角发现了很多反常的现象:这里也有违法现象,但是一些当地人为了维护“治安优秀”的地方形象,故意不按照法律条文执行——这样就没有违法记录了。
后来,男主角才发现,当地有一群类似“长老”的人,会动用私刑来维护治安。
他们表面上的组织是“邻里监控联盟”,实际上他们不仅仅是在监控。
他们为了维护当地在表面上的“美好形象”,搞了很多暗杀和谋杀。
他们把这样做的理由,叫做:为了更大的善。
为了维护地方名誉,私底下杀掉几个人,这种“小恶”完全是可以容忍的,是合理的。
他们对本地的自豪感,已经达到了如此疯癫的程度。
他们厌恶外地人,厌恶那些破坏当地形象的人,厌恶那些想要离开当地的人才……为此,他们厌恶谁,就杀掉谁。
本地的名誉,就是唯一的“正义”,为此,他们愿意做任何罪恶的事情。
大概,可以称之为:结合了“民粹”的当地人主义。
这种想法,在现实中已经相当多了。
他们为了维护(往往是虚构)自己所在地区的名誉,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歪曲历史,掩盖黑暗面;歪曲价值观……他们不准任何人说出关于“当地”的消极信息,不允许批评,只允许赞美(有时也会假装批评),他们推行极端的“爱当地主义”。
“当地”是最完美的,就算有缺点也比其它地方优越多了,其它地方简直是垃圾场。
或许可以说,对于他们而言,“当地”就是神。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疯狂到这种程度。
但是,很多人却不敢质疑,或者懒得质疑,任由那种歪曲的价值观主导了话语权。
在《热血警探》里大致也是如此。
大部分警察和民众,并非疯狂的“爱当地主义者”,但是他们却都接受了“长老们”的奇怪说法。
他们不感到奇怪,总是懒得质疑,表现出“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样子。
于是,人们就可以忍受各种歪曲了。
这可能会联想到“恶的平庸面”。
人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已经散发出来的歪曲,让恶得以延续,让恶继续发扬光大。
实际上,我觉得也不应该多么指责他们,毕竟他们无权抗争。
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恶的平庸面”就等于“善的平庸面”。
很多人习惯了把“不批评”,“不质疑”当成“善”。
很多保守分子,明明自己是弱者,却要幻想自己从属于一个“大群体”中,从而获得做梦般的强大感。
人们(佐派?
)往往就这样批评“法昔斯”。
“法昔斯”都不把“自己人”当成人,怎么会把敌人当人看呢?
残害和歪曲因此都变成理所当然的了。
讽刺的是,在《热血警探》里,台词里出现“法昔斯”这个词,是一个“长老”用来骂男主角的。
追求公平正义的男主角怎么能是“法昔斯”?
这也难怪,毕竟警察和“砖制国家(police state)”的说法是相关的。
然而,在这个电影里,肆意残害别人生命的,是那些“长老们”。
在当代民主神话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法昔斯”,于是它就成了用来骂敌人的词语了。
于是,可以看到,一个“法昔斯”分子,竟然会骂别人是“法昔斯”。
这,有点荒谬,却又是现实的。
写到这里,还是不得不感叹,词语多么奇妙,可以用来颠倒是非,还那么顺畅。
尤其在“贬义佑派”主导的环境里,对实情的扭曲,已经很想当然了。
《热血警探》里,那些作恶的“佑派分子”都被打败了。
人们可以不再被那个妄想的“完美”当地形象所压迫了。
在一个喜剧电影里,它可以给观众一个安慰,似乎反抗歪曲可以顺利进行。
只是喜剧。
这里虽然用“贬义佑派”,并不代表它肯定是贬义。
很多时候,左右是模糊的,也可以是混淆的。
看似左,实则非常右。
人们可能在反抗某种恶的时候,实践了更大的恶。
有人说,“绝不要为了应对恶,而让恶变得更严重”。
这话说来简单。
大概,在苦笑之外,幻想可以变得更诚实一点?
不要为世界的歪曲感到愤恨了。
歪曲的歪曲或者就是正直?
继续沉默,或者看个喜剧。
上述论述,与现实无关,只是词语的表相。
本来看电影的时候一直觉得这部片子是对法律的反思,即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安全与秩序,人类的最基本权利都无法得到保证。
但是看完影片又回味的时候才觉出来,这片子搁在拆哪简直是太反动了,啪啪啪的大耳光扇在脸上和屁股上,光腚那帮人是不是对英国黑色幽默没兴趣所以让这片子成为了漏网之鱼啊。
法律的意义在于维护所有人的权益,而法律之空白,则只会维护独裁者的利益。
当没有法律监督的时候,任何细微原因都能成为杀戮的正当理由。
无论你是人畜无害的站在街头当小丑,还是小偷小摸在超市里偷东西,抑或是演技太差笑声太难听——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怎样,微不足道还是声名显赫,只要你没有遵从“某些人”的意愿,发出不同的声音,或是被他们看不顺眼,他们就能笑呵呵的吃着火锅唱着歌,开着小会起着名儿,就从物质上把你消灭了,并且会冠冕堂皇的说,这是为了greater good。
可实际上,哪有tmd greater good?
谁tmd给解释解释,什么叫tmd更好?
哦,退一万步说,greater good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它也许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独裁者的幸福。
而为了这种更“伟大”的幸福,什么都能成为消灭你的理由。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消灭还是悄悄的、不为人知的。
哪天你死了,也没人知道你是怎么死的,何时死的,甚至连你已经死了这事也全然的被掩埋了——当然你也已经不知道了,在一个死人的意义上。
如果幸运一点,他们会把你的死亡美化成一个事故,一个意外,一个笑话讲述给他人和媒体,如果不幸一点,那么你就将永远悄无声息的葬身井底,连灰尘都认不出来。
这就是那个要评比“最美丽村子”的小镇,这就是那个表面上风平浪静河蟹无比,人人相亲相爱幸福愉快的桃花源乌托邦,这个地方,有没有那么一秒让你想到了自己的所在之地?
而更要命的是,当西蒙佩吉单枪匹马杀回来的时候,他武装的很帅很酷,可他只有一个人——当他骑着高头大马以一个传统的骑警模样挑战这个没有制度没有法律的荒谬之地的时候,虽然有点奇异的,可是有没有那么一秒,他让你想到了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
西蒙佩吉想要法律,张麻子想要公平,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可以划上等号。
唯一不同的是,子弹飞拍出来还是更现实,张麻子实实在在闹革命,所以他周围是凶恶的对手和麻木胆小、大屁不敢放的人民;而警探的调子更黑色,所以西蒙面对的是一帮老弱病残枪法不准走路都发颤的老家伙。
就连最后的那段枪战,都是以那么不着调不靠谱甚至有些不合逻辑的手法拍出来。
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了,而且,独裁者往往最懦弱最不堪一击的这个事实,不是也已经在现实世界中不止一次的被证明了么?
当反抗的声音汇聚成洪流的时候,这些残忍杀人的老东西们先是歇斯底里的反抗,继而落荒而逃。
不可一世的黑店老板在进行最后一击时居然绊倒自己,下巴被刺穿的时候也只能大叫着喊痛,喊着我要吃冰激凌。
是啊,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它血淋淋的呈现现实,也血淋淋的展现荒谬,让你在沉重的时候也能发笑,而发笑的时候,也放不下那沉重。
电影中随处可见这样的黑色幽默:最开始旅馆的招待玩填字游戏,某一行是法西斯,到结尾这个疯狂的老女人大叫着法西斯四处射击;明明是无视和践踏了法律的独裁者,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居然脱口而出警察救命;胖子最爱的电影桥段就是英雄大叫着冲天空放枪,觉得那样很爽,殊不知到最后他看着自己父亲落荒而逃的背影,举枪却终忍不下心,只能苦涩的向天空鸣枪才体会到那种悲痛。
这一幕幕的矛盾荒谬与冲突,嬉笑苦涩和反思,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它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在这里,令人回味深思的地方在这里,令人念念不忘的地方,也在这里。
哦,最后想说的是,作为一个看片很糙的非考据派,片中里提到的各种隐喻各种电影的引经据典实在无法一一体会,唯一感觉熟悉的就是西蒙拿着那盆花走来走去,一下子就让人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此外的很多桥段都是看了别人的考据短评才大概有了个了解。
总之,这个周五的晚上本来要背单词,但因为拖延症和意志力薄弱导致所以才自我放松来看片,可是真的,这部电影看的太爽了也太值得了,以至于耽误了E文和语法而带来的愧疚感,也都不是那么的严重了。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热血警探》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正义的警察帮助小镇铲除恶势力,一个典型的好莱坞英雄主义故事。
如果这个剧本放在迈克尔贝手里,他也许会翻出所有库存的TNT,最后把小镇炸上天;如果是斯皮尔伯格的话,也许会在小镇地下发现个外星人基地或宝藏什么的;再换作大卫芬奇,没准会整除一个连环杀手再牵扯出一大堆阴谋。
可是,就是这个俗套的故事,在埃德加怀特、西蒙佩吉、尼克夫罗希特三人组手中,变得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个自称看过所有动作片,并且创造了《僵尸肖恩》这样独一无二的反类型电影的组合,如今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本片变成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杂烩大餐。
看过之前他们的诚意之作《僵尸肖恩》,把一个普通的僵尸题材的电影,在一番添油加醋后,来了一个180度急转弯,诞生一部反类型的搞笑之作。
大量的幽默,讽刺,还有亲情、友情加以血浆混合,一上映便引起轰动。
如今三人将魔掌再次伸向了警匪题材,鉴于上部作品的经验,本片注定不会循规蹈矩,《热血警探》依旧走的是反类型+恶搞的路线。
本片从设置上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一个处处优秀,立功无数的超级警察,身边配一个总想当英雄却又力不从心的笨蛋警察,这样的高低反差,本身就具有了极强的喜剧笑果。
而他被分到一个据说全英国在安全的小镇,身边又有一群不信邪的群众,使这样一个布鲁斯威利斯式的终极警探,在这样一个无奈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史提芬周般的无厘头角色,真可谓环境造人。
本片虽说是一部警匪题材的电影,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其日常鸡毛蒜皮的事情,这样的设计与《超人特工队》中的前半部分有些类似,一个超人般的人物,在与其格格不入的环境中,显得是那样的无奈,又十分的可笑。
在穿插上英国特有的幽默,让影片的前半部分像是过山车一般,飞速直下,像是一部搞笑的情景喜剧,给观影者以极大的观影享受。
似乎让人忘了这是一部以动作取胜的警匪片。
影片的中半部分,与《僵尸肖恩》的设置相仿。
命案的接连发生,阴谋露出冰山一角,似乎可以让这两个倒霉警察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但在调查过程中却疑点重重,在于其相对的大环境中,更是处处受限。
这一部分有些悬疑惊悚片的味道,各种各样的杀人手法,近乎完美的推理,当所有的疑点都指向超市老板(提摩西道尔顿)时,影片却在此时峰回路转,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片。
最后一部分的篇幅较小,但火爆程度直指好莱坞的经典动作片。
而其中最出色的设计便是传统的颠覆性,在这里,之前出现的人物和事件还有推理统统全盘否定,唯一不变就是正义的英雄。
整个小镇炮弹飞车,镇上人人皆兵,超市、酒吧和片中之前出现的休闲场所都成了战场。
电影在这里有一点瑕疵,毕竟剧本的基础比较老套,在精彩的情节只是佐料。
最后的部分就有些胡闹的意思了,其目的是要掩盖这一部分情节的平淡,当然还要扣题。
片中警察的倒戈难免也太突然了,平时被他们排挤的城里警察,转眼之间成为他们的领袖。
但是不要忘了,本片的定义就是喜剧片,这样的情节似乎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出现,更何况,最后的快速火爆场面,让观众也无暇顾及情节方面。
这一点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其实狐狸更喜欢本片的另外一个中文译名《终棘警探》,因为更能体现影片的初衷——恶搞。
从吴宇森到昆丁塔伦蒂诺,这些大牌导演的作品和手法被大量的戏仿。
而戏仿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稍不留神便会整出《史诗电影》这样的臭弹,从僵尸堆里走出三人组自然对此轻车熟路。
正义的警察武装到牙齿,嘴里一根牙签的造型,活脱一个外国小马哥;而且还使出了吴宇森的看家本领——枪林弹雨+白鸽,只不过这里将白鸽变成了白鹅……还有通过主角在家中欣赏《惊爆点》和《绝地战警2》的片段,对这两部情节完全照搬,明摆的告诉你:本片纯属恶搞,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这部电影让你知道,英国不仅有《憨豆先生》这样的肢体喜剧,《两杆大烟枪》这样的黑色幽默,还有《僵尸肖恩》《热血警探》这样的无厘头作品。
影片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让观众始终被电影吸引,毫无冷场。
本片可以看到警匪片、悬疑片、惊悚片的影子,但始终贯穿的就是大量的幽默。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FH的独家字幕,充满了恶搞的风格,完全符合了本片的基调,把晦涩的英式幽默变成了传统相声一般通俗易懂。
这样的专业精神和为广大影迷着想的态度,够那些所谓的“正版”厂家学习一阵子了。
High Light:片中有大量明星客串,除了穿圣诞老人服彼得杰克逊是从导评中得知外,还有始终蒙着面的凯特布兰切特,在片中饰演警察的女友。
但精灵女王那独特的深蓝色双眼,让狐狸一眼便认出。
IMDB评分:8.2分狐狸评分:观赏性:★★★★★娱乐性:★★★★★回味性:★★★★☆总 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9kj.html
一个警察因为太优秀从伦敦赶去乡村,这个乡村的警察局长和超市老板酒吧老板教堂神父等一群老头老太太搞阴谋聚会,然后热血警察和他们乒乒乓乓的打,谁也打不死谁?最好热血警察算是立功了,伦敦警察局长说你太优秀了,你回伦敦吧!这是什么鬼剧情????!两星给演员和电影剪辑。
虽然觉得全片很多地方都不是百分百的满意,但是想想如果少了这一对组合 该少了多少乱七八糟蛮不讲理的混蛋片儿啊
以为是动作片,然后骤然被荒诞地颠覆(真正打倒敌人的都是些弱智的伎俩);以为是喜剧,中间又被沉重了下;以为是悬疑,结局却太不靠谱了⋯⋯好吧,这编剧够有意思。不熟悉的搞笑方式+够爽快的剧情发展速度+一波又一波的颠覆+给力的电影原声!
The story sucks.
前70%一直觉得很好看,节奏,剧情,笑点都是那么扣人心弦。但是最后的大战部分,着实有点让人作呕。
太好玩了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来看看吧你们要是不看不喜欢看以后别跟我玩了
三星半吧 感觉木有僵尸肖恩好 可能故事设定感觉吧。。。。不过西蒙和尼克还是神搭档 哈哈哈哈 期待血与冰激淋三部曲最后一部
比起僵尸肖恩,这部剧只剩下了怪诞的调调和傻逼的人类。幽默变成了恶搞和装疯卖傻。我咧着嘴等了2个小时,硬是没笑出来。
西蒙即使一脸严肃也不忘贱叔本色,但是跟片子里和开头那三个比起来还是有过之而不及啊!!!!!!!!
欣赏不了豆瓣2B们的英式幽默
胖娃太可爱了
一句顾全大局成就了和谐的理由 呵 又是个体对抗体制的恶搞励志片 也只能是在影片里恶搞一下罢了~~
一开始还以为是个普通的悬疑片,结果后面变成了反乌托邦,着实有趣,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变颇妙;不过大决战模仿的八九十年代动作片风格剪辑,我是真不喜欢。
一开始我想 这片怕是烂了 真要烂透了 但结果我发现我错了 剧情真是热闹而好玩 是的 好玩 有一点幽默感真难得 更难得的是一路的冷幽默 或许还有看似冷峻的大幕面前 一个观者手里捧着的几乎没动几口的爆米花的奶油味。
看得我凌晨5点上蹿下跳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捶桌子抡椅子!!!!!!!!!!!!&gt;0&lt;
果然对西蒙外冷内热的闷骚性格欣赏不来,配角都比主角喜感,Manny是唯一出现的时候逗我笑出声的。快切剪辑如同Spaced,几年过去房东Marsha都成老太了,风骚不再。还有一个小亮点看到无耻之徒的Frank了还是一脸衰像。anyway让这帮老东西过了回枪战瘾还是不错的。
据说是个好片,可惜不是我的菜
又哭又笑不能自已。妈的瘦瘦不能更帅了救命啊!!!!!!!!!!另外剪辑真的太酷炫了完全不需要太多额外的动作指导全靠editing orientation真是偶像!!
70/100。长老集会之前的部分还是与《僵尸肖恩》保持了一个身位以内距离的;后面大打出手欢乐是欢乐,却要比肖恩没劲许多。其实全片最好玩的是“我不是Jeanine”,戴口罩的Jeanine是凯特布兰切特女王哦~~
完美的剪辑拼接 更像是乌龙的冷幽默 些许桥段真是笑断了腰 冷冬暖阳配冷幽默 不如我也去躺床上朝天开两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