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定格动画,殿堂级的光影效果。
这是一部汪星人向喵星人猖狂进攻的电影,在塑造主角伟大光荣激萌形象的同时,充斥着呆傻苶痴等种族主义的辱猫描写,并含有猫与鼠合体、惨遭虐杀等少儿不宜的情节。
感情易受伤害的猫奴请自重。
看 着这群杏儿眼的小镇居民就知道这是蒂姆·伯顿的世界,可以让人感觉到他那满腔的热情和那颗哥特气的童心,顺便像【科学怪人】和那个年代的恐怖片致敬一把。
这是一部有趣的定格粘土黑白动画,却不是伯顿最好的,技术一流,只见热情不见亮点,就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商业流水线制作。
1.中间那只死耗子蹦出来我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还是差点被直接送走2.继1,整部动画画风诡异,加上色彩配乐,我愿称之为一部动画惊悚片3.继2,再结合故事情节,其实最后的完美结局很突兀。
整片的人物塑造支离破碎不说(好吧动画我就不计较了毕竟就这么长),单看情节,其实片子里对大人的讽刺意味极强,从前期开会声讨科学老师表现出的愚昧到后面看着维克多在风车上救人一群大人竟然无动于衷(要么是讽刺要么是剧情一个bug)。
整部片子大人形象较为正面的也就父母和科学老师,小孩也没几个正面形象的,有几个小孩画风真是要把我送走,所以到结局突然所有人帮助维克多救狗,鼓掌,我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突兀。
4.其实我更希望剧情能照应上画风,结局可以happy ending,但仍保持大部分人物的反面性,一部画风黑暗恐怖,结局温暖但暗含讽刺的成人动画不也是很酷吗?
5.总而言之大概就是影片用另类的画面和剧情,在前期给足了观众刺激之后,最后憋出来一个大家看的不能再多的普通动画的理想美化结局,有点可惜。
6.看过几部动画之后个人明显感觉大多动画都是专注于刺激精彩的剧情和极具特色的画风形式,其它方面仍有不足。
也有诸如《疯狂原始人》和《玛丽和马克思》等动画,对人物塑造和主题探讨方面有呈现的。
当然创作者个人表达重点以及影片本身的受众当然各不相同,或许这类动画也并不适合以一般剧情片的标准去评判。
7.以上仅为拙见
一个小男孩的爱狗被车撞死后,他十分伤心郁闷。
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当老师做用电击青蛙的方法使其神经抽搐的实验时,他有了救活他的小狗的灵感。
于是晚上,他引了天上的雷电电击小狗的尸体,使它复活。
重生的小狗吓坏了男孩家的邻居们,他们视这只狗为怪物。
邻居们追赶狗时将狗和男孩逼进一间小木屋,失手几乎烧死他们。
但小狗却将男孩救出,自己死去。
邻居和男孩的父母为之感动,决心再次救活它。
他们用汽车发动机制造电能,又一次救活了这只狗。
作为一部翻拍电影,《科学怪狗》动用了新形势,在故事中填塞了更多的内容。
无论好坏,至少让情节很切实的丰富了许多。
因为感情的丰满,使这部定格动画有了那么些许别有风情的意义,很像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寻找逝去的青春与美好。
写了半小时手机没电给吞了,就这样吧。。
哦找回来了,那么下面是正文——————————居然是定格动画的吗?
好吧。
今天在电视机子里的电影库里发现居然新出了这部《科学怪狗》!
(虽然老片了都,电视电影也就新进老电影便宜) 。
想起来好早以前工作时偶尔允许用银幕播放电影,当时只看到了比较零碎的片段。
虽然对大体剧情也有个了解,不过还是打算重看一遍,今天算是圆了这个想法。
以前印象比较深的是那带猫小女孩的眼睛(难忘),巨大化的雪莱乌龟,史派基吃苍蝇从身体出来等... 今天再看,开头处的切入不错,变化场景时的逐渐变成另一个类似形状事物的镜头(虽然也是常用手法)不过给我观感挺好。
整片因为是黑白反而更好能欣赏光影,不过男主维克多的两次noooo——莫名有点出戏,这里剧情感觉相对下滑。
而市长从片头到中间观察一直给人一种大反派般的感觉但最后却也只是怜惜的站边上(以及侄女这个关系的安排没看出太大必要),相对的最大的祸头冲突点和市长完全没啥关系,都是几个同学之间的相互效仿。
但这个效仿又看不太出动机,就拿抱猫妹子来说;虽然我都有关注细节(比如打棒球时缺牙小子吃的热狗掉了),但“科展大奖”或者说第一名这个其实在剧中几乎没有一点给人感觉到有什么重要性,特别是在市长制造出的唯一冲突(不小心点火烧风车这点就不算了):让科学老师卷了铺盖走人,之后科展以体育老师做评审这点看。
连评整片因为是黑白反而更好能欣赏光影,不过男主维克多的两次noooo——莫名有点出戏,这里剧情感觉相对下滑。
而市长从片头到中间观察一直给人一种大反派般的感觉但最后却也只是怜惜的站边上(以及侄女这个关系的安排没看出太大必要),相对的最大的祸头冲突点和市长完全没啥关系,都是几个同学之间的相互效仿。
但这个效仿又看不太出动机,就拿抱猫妹子来说;虽然我都有关注细节(比如打棒球时缺牙小子吃的热狗掉了),但“科展大奖”或者说第一名这个其实在剧中几乎没有一点给人感觉到有什么重要性,特别是在市长制造出的唯一冲突(不小心点火烧风车这点就不算了):让科学老师卷了铺盖走人,之后科展以体育老师做评审这点看。
连评委都变成了不懂一点科学的“正常人”,几个同学对科展的执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鱼那段,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嘲讽,而上台讲话那段:“我想可能因为你们是一群无知的人。
说无知正确吗,也可能应该说是蠢比。
你们把科学当魔法一样,所以怕个要死”给我看笑了。
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鱼那段,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嘲讽,而上台讲话那段:“我想可能因为你们是一群无知的人。
说无知正确吗,也可能应该说是蠢比。
你们把科学当魔法一样,所以怕个要死”给我看笑了。
还有在加上之前台下“冥王星明明在我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鱼那段,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嘲讽,而上台讲话那段:“我想可能因为你们是一群无知的人。
说无知正确吗,也可能应该说是蠢比。
你们把科学当魔法一样,所以怕个要死”给我看笑了。
还有在加上之前台下“冥王星明明在我小的时候还是个行星”和“我小孩都说起一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鱼那段,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嘲讽,而上台讲话那段:“我想可能因为你们是一群无知的人。
说无知正确吗,也可能应该说是蠢比。
你们把科学当魔法一样,所以怕个要死”给我看笑了。
还有在加上之前台下“冥王星明明在我小的时候还是个行星”和“我小孩都说起一堆我都听不懂的话了”,真的就赤裸裸的讽刺无知,这直白的都把我给看乐呵了。
因为这点,如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鱼那段,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嘲讽,而上台讲话那段:“我想可能因为你们是一群无知的人。
说无知正确吗,也可能应该说是蠢比。
你们把科学当魔法一样,所以怕个要死”给我看笑了。
还有在加上之前台下“冥王星明明在我小的时候还是个行星”和“我小孩都说起一堆我都听不懂的话了”,真的就赤裸裸的讽刺无知,这直白的都把我给看乐呵了。
因为这点,如果说隐藏围绕的主题是科学,其实也算不过回到科学老师被炒鱿鱼那段,现在看真的是赤裸裸的嘲讽,而上台讲话那段:“我想可能因为你们是一群无知的人。
说无知正确吗,也可能应该说是蠢比。
你们把科学当魔法一样,所以怕个要死”给我看笑了。
还有在加上之前台下“冥王星明明在我小的时候还是个行星”和“我小孩都说起一堆我都听不懂的话了”,真的就赤裸裸的讽刺无知,这直白的都把我给看乐呵了。
因为这点,如果说隐藏围绕的主题是科学,其实也算是个良好的作品。
维克多䂀 䁰 退了半小是正文居
2012年,喜剧科幻恐怖动画电影《科学怪狗 | Frankenweenie》波顿的电影,也许确实不太适合小朋友,这部电影里有不少致敬的部分,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
黑白定格电影,给这个彩色的世界一个差异感,但是别看是黑白定格电影但是光影效果真的是太厉害了,必须单独提一下,点个赞!
故事还算及格,从短片扩展而来,对于猫星人又特别的恨意(捂脸),一个神奇的小镇,啥玩意通电都能活,小镇的孩子都是科学家,只是结尾我还是有保留意见,整个电影的主题,还是应该升格到生与死上吧。
只是纯个人意见,让狗狗长眠也许才是对的。
一个喜欢恐怖电影的小主角,有点代入感啊
教授的脸,真的很教授呢。
细细观察,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宠物坟场。
有点眼熟的电影
出现的白毛也是致敬呢
对猫星人充满恶意
反差萌,来搞笑的。
结尾曲很好听,而且很有深意,可以慢慢体会吧对了,中间有段体育老师教科学,虽然不是对体育老师有什么偏见,但是我好像也同样经历过呢 哈我是弗兰肯斯坦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科学怪人,宠物致敬版。
起初看这部片子的名字和黑白的画面,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蒂姆伯顿的片子总是擅长在荒诞黑暗的外表下表现最真挚的感情,只有认真看下去才能知道。
以前同类型的动画曾经看过《僵尸新娘》人物也是如出一辙的大大圆圆的眼睛,僵尸一样的面容神情,人物的模样说不上美型却别有一番风味,但是看完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似乎缺少点什么能够打动的我的地方,直到今天看了这部,我才发现,原来缺少的是那种最简单的,亲人般的真挚感情。
一直觉得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是最真挚纯洁的,最能打动人心的,男孩维克多对史巴基的感情是亲人般的,当他把史巴基吊上天空被雷击中后却发现没有作用的时候,他趴在被电的焦黄的被单上留下了眼泪,他说“I'm sorry,boy”这不仅仅是没能救活他的难过,也是对他让它的尸体遭受雷击的自责,可是这并不是一个悲剧,史巴基还是复活了,并且和男孩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似乎一切都回到了从前,笑容又回到了维克多的脸上。
当我看到镇上被复活的怪物搅得一团乱的时候,我不禁怀疑,这是不是导演的一个小幽默呢?
维克多因为爱而复活的史巴基依旧是善良活泼,而其他为了拿到科学奖杯的孩子复活的动物却都是丑陋的怪物,一样的方式,心境不同,居然会有这么不同的结果,幽默却又发人深省。
在最后维克托以为史巴基不会回来的时候,我还是轻易地留下了眼泪,也许这样的情节对于喜欢动物尤其是喜欢狗的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点,最简单,最纯粹,却又最动人。
无论这部片子用什么样的手法拍摄,什么样的绘画风格,始终掩盖不了的是它表现的感情主旨,就像是一朵不艳丽的花朵,最终在中央绽放的,始终还是那一抹不变的温情。
很多网友说,都不愿意看到Sparky再复活,也不愿意看到和邻居小女孩的狗狗碰鼻子,觉得这个结局很迪士尼,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这样的结局,应该是Tim终于放下了一切。
我们如果拿三十岁的眼光去回忆童年的那些事情,那结局和故事走向就是《Vincent》《小科学怪人》里面Tim讲述给我们的一样。
当我们用三十岁左右的心态去回忆童年时,Tim 孤僻的性格和电影里的维克多一样不被人接受,可能Tim也养了一只对他童年影响很大的小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想他的朋友,忠实的狗狗,他放不下他,他还是无法接受它已离他远去的事实。
这是现实,所以影片就告诉我们到这里。
当六十岁的Tim与迪士尼合作,把原本的篇幅增加,想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一个又影响他三十年的狗狗。
一个善于讲述完美童话故事的迪士尼告诉善于给成人讲童话故事的Tim,你按照你的想法来就好。
Tim也告诉自己,伙计,这么些年了,你有没有去别人家重新投胎做一只开心的小狗呢?
还是你愿意再陪着我一起?
我觉得并不是Tim 和迪士尼一起放下姿态,而是双方都在成长,尤其是Tim。
片尾Tim接受了狗狗已离他远去很多年,你要过的更好啊,你在那里不会受伤、不会疼,还有只你爱的爱你的狗狗陪着你,看着你幸福,我也就放心了。
也许,Tim 来来回回围绕这只小狗拍了长长短短好几个影片,也是不断提醒自己,继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继续保持心底的那份纯真。
嘿,Sparky,我拍了这么多电影,最初的灵感都是你陪我渡过了那些最艰难的日子,我只有你听我倾诉,你是我的全部。
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是应该养只狗的。
它能成为一个好的玩伴朋友,也能让你的孩子更有责任感。
影片开始是Victor的自拍电影,作为除了他的手之外,唯一出境的演员Sparky对他的意义显然不言而喻。
Mr. Rzykruski是个关键人物,他带给了Victor灵感,让Sparky复活。
又在这个腐朽的地方第一个发出了对这些愚蠢人类的怒吼。
即便在他卷铺盖走人的时候也预言了科学无好坏,但科学的结果却不尽然。
这暗合了,同样方式复活,其他生灵却全然不具备Sparky的美好心灵。
让Sparky身体复活的或许是科技,但让它心灵复活的却是Victor的眼泪。
Mr. Rzykruski问,你爱你的作品吗?
闪电只是借尸,爱才让它还魂。
这种哥特到暗黑的风格实在不适合儿童观看。
虽然蒂姆·波顿是因这种风格成长为一代大师,但一百个人里也不一定会出一个蒂姆·波顿。
就如同Mr. Rzykruski说的,电影的风格无好坏,但看后留在你心中是光明还是阴影就不一定了。
愚昧小镇赶走科学老师,追杀Sparky,这是蒂姆·波顿风格。
Sparky救出Victor,然后全镇人用汽车发动机,救回Sparky,这是迪士尼风格。
花絮:1.这是继2003年《大鱼》之后,Tim Burton第一部没有Johnny Depp参与的影片;也是继1999年《断头谷》之后第一部没有Helena Bonham Carter参与的影片。
2.是Tim Burton和Winona Ryder的第三次合作,上一次是1990年的《剪刀手爱德华》。
3.影片中被复活的乌龟墓碑上的名字叫Shelley。
Mary Shelley所著的《科学怪人》,是本片的灵感之一。
从影片和主角的名字可见一般。
4.Tim Burton另一个御用演员Christopher Lee没有参与本片。
但在影片中Victor父母在客厅看了一部电影,是1958年拍摄的《德古拉》,是由他主演的。
5.Mr. Rzykruski的形象很像已故演员Vincent Price,他的电影对Tim Burton影响很大。
可能是我个人的问题吧,其实看这个简单“幼稚”的动画,我一直都在哭。
它有着一种很天真单纯的孤独,而且victor和sparky的关系其实很像我和我的猫猫,有些东西你大概除了会和你的动物朋友分享以外,不会再和任何人类诉说了。
这个故事虽然不是很复杂,也充满了很多在商业性上难以具有说服力的幻想,但其实可以感觉到导演很强的执念,想要守护一些无法被现实容纳的美好,其中还包含了一些对社会的暗喻。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最后sparky的复活太狗血了,如果不要复活的话,会比较唯美。
实际上我感觉导演正是为了在电影里实现这个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实现的梦想,才一定要将他复活的。
现实太残酷了,所以他才只能自己创造一个幻想泡泡让这样的美好存在不是吗?
所以在这个世界里,生死不会将sparky和victor分开,victor也不必长大,他们能够永远在一起。
似乎从2012的开始,复古和怀旧就瞬间变成电影圈的大时髦。
怪蜀黍波顿也翻出了自己84年的同题短片和迪斯尼再续前缘,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部没有基友德普和老婆海伦娜的铁三角、甚至连彩色都没有的黑白动画。
简单,或者更不客气的说,简陋只剩下蒂姆·波顿杀手锏哥特元素的《科学怪狗》并没有让观众失望,当然也可以面对那些对《黑暗阴影》已经无从吐槽的观众面前,《科学怪狗》帮波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圣诞夜惊魂》那个童心不老的波顿和《僵尸新娘》那个温情满满的波顿。
只是对于一部迪斯尼的动画片而言,无论主角再怎样九九八十一难,观众闭着眼都知道结局必定是大团圆,所以就算是波顿,一旦被迪斯尼招安了也成不了例外。
《科学怪狗》是可以让哥特电影的影迷兴奋到尖叫,波顿把太多对成就了他的哥特的敬意融入到电影的角落里。
在把僵尸狼人吸血鬼都玩儿过一遍之后,波顿回到了哥特的起点弗兰肯斯坦,同样是尖下巴和大得吓人的眼镜,只不过这一次故事的主角变成有轻度交流障碍的技术宅维克多和他的小狗sparky。
spark这个词本身就有“电火花”的意思,所以故事的脉络也就变得非常清晰了。
当然波顿那些小心思,只一个名字是绝对不够的,sparky死后复生变成科学怪狗,脖子上两颗螺丝钉一眼就能认出它活脱脱是科学怪人的翻版。
小家伙和邻居家的贵宾狗眉来眼去却一不小心电流过猛,小母狗头上多出一道闪电纹也戏仿了科学怪人的新娘。
就连那个嗓音沙哑的驼背小子,也是弗兰肯斯坦博士助手的标准造型。
再比如维克多邻居家的小姑娘叫范海辛,而结尾她又恰好被猫变成的吸血鬼蝙蝠攻击正是致敬了经典的吸血鬼类型片;复活的变异动物们大闹小镇,鬼斯拉在横幅后一声咆哮、市长情急之下躲进厕所,都是《侏罗纪公园》经典的桥段。
很多类似的小细节,未必对故事本身有多大的贡献,却能让观众一次又一次唤起记忆中的惊喜,怀旧之意本没必要拉大旗喊口号,细节的令人感动才是有诚意的怀旧。
无论是哥特文学还是哥特类型片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恐怖感刺激下肾上腺素飙升的兴奋。
弗兰肯斯坦在一干哥特故事中显得非常另类,因为它不同于僵尸吸血鬼那样纯粹的虚构,而是融入了科学元素。
波顿借电影中老师之口对“科学”做了一番解读,他说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对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惧,科学家则不会。
科学家会多问一个问题,也会去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会被无知的人无知的利用,于是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不得不说这听起来怎么都像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毫不留情的嘲讽,就像你与其去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反映原子弹的工作原理,为什么就不骂那些滥用核武器的国家呢?
人因为借助了科学的力量便无知的更加肆无忌惮,无知的去挑战自然界原本的规律,就像电影里的小孩子有意无意的说,自从小镇建了风车就每天雷雨闪电不断。
科学的话题被放置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中,很多导演都试图探讨科学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还是科学潜藏着摧毁一切的能量,波顿最终给了“科学”一种浪漫的理解,之所以相同的科学实验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你赋予科学本身的情感不同,情感本身也是一道试剂,爱加科学才能等于成功。
我很喜欢波顿的电影就是因为无论他看起来怎么哥特,内心世界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波顿电影里的主人公似乎总会有一些共同点,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表面看起来木讷实则心地善良、多半还会用心灵手巧的一面,维克多也是这样一个典型被波顿化的geek男孩。
他和那些波顿孤独症侯群的成员一样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有唯一的朋友sparky,所以sparky意外遭遇车祸才有那么大的动力去驱动他为它做这样一个起死回生的尝试。
当然我们只有在看一部动画片的时候才会相信也愿意相信sparky最终一定能够活过来,现实生活中同样养过宠物的我在它离开之后只能祈祷它在属于它的世界一切都好。
维克多的妈妈说,那些离开我们的并没有真正离开,而是永远的住进我们心里一个特别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波顿非常独特的魅力所在,他能够让我们在虚构的世界里开心与感动的流泪,也能让我们在回到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时带着眼泪微笑。
他即使穿着黑色的斗篷,也单纯的相信爱、相信美好,喜欢童话并不是一种幼稚,而是一种坚守美好的执着,波顿的黑色童话游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现实着也美好着。
如果一部动画片能看出如此多的门道,并且不是我的过度阐释,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这部动画片本身是制作者的用心之作。
在几部大场面大制作动画片连番轰炸之后,黑白单格的《科学怪狗》带着返璞归真的清新让观众忽略色彩的炫目效果只简简单单的听故事。
至于它突破重围高歌猛进杀入各大奖项提名,得奖之路上几个对手也都是不容小觑的实力派,最终花落谁家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能在80分钟和家人一起听完蒂姆·波顿讲故事,不正像电影的开始,维克多一家的生活那样,简单、温馨又美好。
各种各样的恶搞好欢乐,片头disney的黑暗版logo也特别有爱,实在是比通灵男孩诺曼好看太多。不管拍的是不是童话,Tim Burton的动画片都真心不适合小孩儿和玻璃心。
看着这群杏儿眼的小镇居民就知道这是蒂姆·伯顿的世界,可以让人感觉到他那满腔的热情和那颗哥特气的童心,顺便像【科学怪人】和那个年代的恐怖片致敬一把。这是一部有趣的定格粘土黑白动画,却不是伯顿最好的,技术一流,只见热情不见亮点,就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商业流水线制作。★★★
怎么能这么无聊
又是一个geek 我发现最近哪哪都是geek 为什么屏幕里的geek就那么可爱 身边的geek就被我当成weirdo呢
毫无拉长必要
还是典型的蒂姆·波顿风格的动画片,不过剧情上来说太落俗套了一点,比起他经典的“僵尸新娘”差了太多,喜欢蒂姆·波顿风格,定格动画和狗狗的可以看看,没有时间,不看也罢。
改得不错的长片
可爱的有点过分
不作死不会死
今年看的动画 第一无敌破坏王 第二这个 可惜都达不到五星
致敬与自我致敬,其实TB现在的状态和刘镇伟也差不了多少吧,只是好莱坞成熟的体系下仍能保证成片依旧在一定的档次上.
没什么亮点....最后一段我已经看睡着了
哥特 哥特 还是哥特 不思进取!
只有哥特的画面风格
对蒂姆伯顿而言,这片不及格
#影评#这不是爱情很怪,这是爱情很无聊。。。也许爱情本来就无聊——如果没有德普的波顿想说这个的话,那我无话可说。
没什么感觉,就是不喜欢波顿的哥特风,最后也跑偏了,看来将短片扩为长片的确是不靠谱的事。看来今年黑暗系的动画还真是吃香,不过相比还是更喜欢诺曼,这部太阴暗了……
半斤八两
讲述一个技术宅的狗狗不幸去世,然后用伪科学逆天的故事,情节颇为无聊,但还是比较有想象力
cannot be more boring !Ihate all the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