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otally get people talking like the script is weak, the way of its storytelling is absolutely making no sense at all. OK. OK. Fine. Totally agree with you. BUT, did you see that choreography? Did you feel the beauty of the rhythm? Omg, to describe the movie from these two perspectives, IT'S THE BEST. ABSOLUTELY THE FIRST-CLASS PRODUCTION. I'm just saying, not all the people value these two things as much as music fans (like me) do. And of course it's fine, I just want everyone to understand why I give it a very positive comment.
P.T.巴纳姆的奇异博物馆和马戏团大受欢迎是因为人们普遍拥有猎奇心理。
猎奇心理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协会把猎奇(Novelty Seeking)定义为非常希望拥有新体验的一种人格特质。
喜欢猎奇的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体验过新的东西后体内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都会升高。
在英文里有时候也会把猎奇叫做“sensation seeking” 或 ”neophilia”。
影响因素:1) 遗传:有些研究显示,在11号染色体的多巴胺接收器D4基因和猎奇心理有关。
2) 多巴胺:分泌的多巴胺越多, 猎奇值越高。
3) 年龄:一般来说,年纪越大的人越不喜欢猎奇。
现实生活中的体现:1964年一位名叫Marvin Zuckerman的美国心理学家把猎奇的原因分成了四大类:1) 追求刺激和冒险:热爱有些危险的极限运动, 比如高空跳伞、玩跳楼机。
2) 追求体验:喜欢感受不同的感觉和想法,比如去陌生的地方旅行、去网红餐厅体验、认识新朋友。
3) 消除约束:喜欢体验没有约束的感觉,沉醉于性、酒精、毒品等。
4) 极容易感到无聊:很经常觉得熟悉或重复的事情和人索然无味。
有的人会因为现实生活太无聊而选择去看恐怖片、去核泄漏的切尔诺贝利旅行、看网上死刑犯的临终遗言、分享每天便便的样子、看各种明星八卦、和无节制地剁手购物。
大到吉尼斯纪录(世界之最)、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强运动员),小到播放量超级庞大的“最”系列盘点的油管、B站视频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广告很多时候也会充分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
它们采用新媒体、新颖的形式、有特点的内容等特殊手法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发购买欲望。
当然,它的奇特程度不能超过人们的接受能力。
猎奇心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比如,《人类简史》里就写道人们通过无聊时的闲言碎语去甄别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合作会更靠谱。
对宇宙间其他星球的好奇也促进了人们对外太空的探索。
*看在电影里有帅气逼人的狼叔和那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面子上打了个及格分。
剧情太过单薄,音乐都挺敷衍(跟普通的流行歌曲没什么区别)。
目前我心中的最爱还是妮可基德曼和伊万·麦克格雷戈2001年的歌舞片《红磨坊》和2016年的那部《爱乐之城》。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velty_seeking#::text=In%20psychology%2C%20novelty%20seeking%20(NS,temper%2C%20and%20avoidance%20of%20frustration.https://wiki.mbalib.com/wiki/%E5%B9%BF%E5%91%8A%E7%8C%8E%E5%A5%87%E5%BF%83%E7%90%86%E6%88%98%E7%95%A5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psychology/novelty-seeking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athletes-way/201311/the-perils-novelty-seekinghttps://www.nytimes.com/2012/02/14/science/novelty-seeking-neophilia-can-be-a-predictor-of-well-being.htmlhttps://dictionary.apa.org/novelty-seekinghttps://www.dana.org/article/desperately-seeking-sensation/
《大娱乐家》(大陆译名:马戏之王)这部电影有些特殊,我希望能更全面与客观地表达我的想法,所以我选择从故事线、原声带和整体三个角度来评分。
首先,在这里【强烈推荐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你绝对不会后悔。
我期待了很久这部电影,因为当我看了预告后有属于我自己才懂的共鸣,电影展现给我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这大概也是当我听着里面的音乐时哭了的原因,但我不觉得羞愧。
实际上,电影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好在原声带拯救了这部电影糟糕的故事线,外加上演员的惊艳演出和精彩剪辑,这些几乎可以让你忘却故事线,尽情享受在这场视听盛宴中。
首先我们来谈音乐。
感觉用无数的赞美词都不能简单描述电影原声带的成功,每一首歌都是经过精心制作,并由演员们倾情演绎的。
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一场视听盛宴,美奂绝伦,激情澎湃的鼓点会让你想在影厅里跟着跳舞,娓娓道来而舒缓的旋律又能震撼心灵到让人流泪,这大概是我继《爱乐之城》原声带后另一个大爱的电影原声带。
这些音乐赋予了电影新的生命,让它更生动与感人。
我现在想再去电影院看一遍电影,只为了音乐。
但为什么说电影故事线很糟糕?
电影始终是围绕着休叔饰演的主角,若是电影内容的表达将平衡的天平向那些被人们所唾弃讥讽厌恶的群体倾倒一些,故事倒不会这样糟糕。
我甚至可以用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电影的全部内容,以致于单调俗套的让人想翻个白眼(不希望被剧透的人请略过接下来这一段):男主承诺女主要给她最好的生活,然而却只做着无聊的生活。
不过一次发生在南中国海的事故让他所在公司破产,也就意味着他被辞退了。
随后他想到了好点子,要开一个怪奇博物馆,并开始四处招揽演员办秀场。
在尝试了成功之后,他被利益蒙蔽双眼抛弃了帮助他成功的那群真正好的人,去追求虚无的名利。
然而就在自己的剧院被火烧了和妻子发现真相后幡然醒悟,并唱起了燃到炸的歌,去追回了妻子并东山再起,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马戏团形式,随后选择传授衣钵回归家庭。
电影讲述的确实应该是这个人的事迹,可惜的是,让电影更饱满和丰富的理应是从他的视角去展现让弱势群体站上舞台的人性光辉,去展现在这个社会中需要受到认同和理解甚至赞赏的人,去展现那种对躲藏于平凡生活的反抗,励志与温情并不是只有几笔的描写就能表达的。
到最后,在传统美式家庭观念下,电影进入了尾声,也只有音乐最值得回味。
说的难听一点,这部电影是十几个MV加上一点镜头拼凑起来的歌舞大杂烩。
但是,还是很推荐看这部电影,精彩与惊艳始终是盖过糟糕的,这是这个圣诞节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来自20世纪福克斯。
首先,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不爱歌舞片”有了答案。
我一直觉得歌舞片体现不了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原因是电影“卖假”而歌舞“卖真”,非专业的一出来就会被看穿,无论怎么拍摄怎么剪辑都是没用的。
所以在我看来本片完爆爱乐之城:演员唱不了跳不了的绝不勉强,全部由专业人员替嗓替身,本片最直接就是男女主天台那场跳舞戏,那种力量美感和冲击力太真实了,所以,你到不了那条线就别上了。
其次,歌舞打动人心的方式和电影还是很不同的,歌舞简单粗暴直接和灵魂对话,五分钟见效;电影细腻讲逻辑循序渐进,可以蔓延两小时。
就算时长差不多,Jessie J我是歌手一场表演和皮克斯五分钟短片,分别品一品。
所以,歌舞和电影调动人情绪的原理是不一样的,硬要把“不讲理”的歌舞弄成电影的形式,就好像边做爱边接受采访讲述为什么这么爽,这不扯蛋吗。。
回到这场秀,我第一次为没有逻辑点赞!
每个需要逻辑需要细腻的转折点全部反高潮(具体总结看这篇豆评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9068421/)歌舞才不需要这些绊脚石,That's why it works. 歌舞只要给我们不断高潮和美的享受就好了,That's how it works.那些给差评的,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在国家大剧院看一场这个,你们会不会打十星。
就是因为在电影院,以期待看电影的目光看了一场歌舞,才会不满意才会觉得没故事故事烂。
fuck故事了,enjoy the SHOW!
本片证明一件事:我狼从不让人失望。
感情到位,场面精美,故事完整,群戏随时爆炸。
至于说剧情简单,我觉得只是节奏问题,如果节奏合理一些剧情完全够用。
不过是情节太紧凑显得起伏不大,给人成功失败一瞬间跑马灯过完一生的感觉。
单就歌舞部分内容足够精彩,没人能说我狼的嗓子身段一个不字儿,传达的鸡汤立意我也全部吃下了,尽管人物的特点没有时间好好凸显出来,但角色多少都有兼顾,或许制作成歌舞剧细细展开会很好,还是像Galavant一样的双男主剧呢!
剧情简单也有好处,本片看着很省心。
戏是积极向上的HE戏,不过男主不是伟光正,虽然做的都是好事,比如给freaks送温暖,为贵族子弟寻自由,但并非出于无边大爱,其实主要为了赚钱。
撒小谎,办大事,彼此都得益,何必太较真。
虽然本片也告诉你:梦想很重要。
但这碗鸡汤只是剧情需要,并没有很认真的在向你推销,因为男主太顺了,顺到你在追梦之前也会下意识地检查自己是否有男主光环。
男主身怀才华可以去追梦,如果不是男主命,做梦谨防连累他人。
(鉴定自己是否男主命可检查以下几点:能否顺利迎娶白富美,妻子支持,孩子懂事,银行大方,劝谁谁入伙,用谁谁给力。
)出演完美的成熟男人,我狼是绝对够格的,可惜他的褶子作为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在演青年时显得有点出戏,还好大部分剧情都在婚后25年,五十岁的阿狼演个四十岁还是很有说服力的:白马王子算什么,即使结婚25年,休嚼克曼还是可以骑着七彩大象迎接你。
休嚼克曼诠释现实角色要比演超级英雄帅得多,甚至可以说超雄是在限制他个人魅力的发挥,换句话说,他本身要比超雄更有感染力。
至少在这个角色上,在一个有点鸡汤,缺少矛盾激斗的故事中,他也成功地引起了大家足够的兴趣。
一般来说,角色的吸引力是会高于演员的。
好的角色,性格鲜明,风格迥特,能自圆其说,通常喜好稳定,也没有“慎独”的需要,比容易行差踏错的真人好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演员总需要“人设”来吸粉。
也有例外,休嚼克曼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比角色更有魅力的演员。
他也做些Wolfie做的那种超级英雄的事,但没有Wolfie的坏脾气;他也有Angier追名逐利不顾一切的一面,只不过做得比Angier漂亮很多;不小心流露出不耐烦时,他就是训练机器人Atom的sloppy拳师;他像出身低微的马戏团团主那样能歌善舞,同时也风度翩翩,不输贵族。
我认为他诠释得最好的角色包括同类角色,是为了亲人不惜铤而走险的Keller:好人,与人为善的标准好人,但环境欺人太甚的时候,他报复起来也毫不犹豫。
许许多多角色的塑造中,有人对阿狼伸出爪子的形象挥之不去,但我在看这些角色时从不出戏,更不会联想到金刚狼。
即使他有一身腱子肉,也没有因此被定型,总之他演谁,我看到的就是谁,因为阿狼自己的东西,比他任何一个角色都要多。
我狼的歌舞比演技好,相貌又比歌舞好,身材又比相貌好。
他的“偶像包袱”也和一般人不一样,反派、咸湿、娘炮、吃软饭都可以,但基本没有过毁容求演技的时候,他也总是选择去演那些漂亮角色,一个高大可靠的provider,似乎从来无意突破自己,却不是受外形限制的结果,毕竟他演娘炮也是拿了奖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证明演技一定要变丑变胖呢,这似乎是个很大的噱头,某演员为了某片速胖/速瘦,大家热烈鼓掌,其实阿狼在体型上做得甚至比这更多更卖力,但这不是他的噱头。
P.T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已经很接近他本身了。
他的讲话方式,他的热爱家庭,他的略显浮躁,偶尔不着调,他的努力,忠诚,娱乐精神等等,尤其是火场救人那一幕,别人冒险的时候他阻拦,自己救人的时候也不惧危险。
这就是我心中的阿狼本人:一个理智的保护者,一个冲动的英雄。
一个一定要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光是音乐就值回票价好听到爆炸。
歌舞场面非常非常燃,男主成长史powerful到泪奔,男主招募男二那首精彩到想二刷,全员舞台功底在线,跳得太有力太流畅了!
剧情是真的emmm,不过也挑不出大的糟点。
人生低谷都修正的太快了,叙事方法也不高明。
不过,节奏快总比慢好,才开场10分钟就把别人讲一部的老梗丝丝入扣讲完了,情节虽然老套,但是presentation非常出色,如此出色的歌舞原声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已实属不易,如果故事能再精妙一点,一定是经典。
我个人不喜欢好莱坞英雄片(popcorn movie),无论是视觉还是情感上都觉得无聊,但这里的uplifting mythology却很有感染力,因为剧情弱了有歌舞凑啊,音乐赋予了电影新的生命,让它更生动与感人。
好剧情会把歌舞带入观众的心(la la land),走心多半要讲平凡的故事,如此题材大大受限也不妥,所以我也不苛求一定要有共鸣,看着能让人enjoy就是好。
更何况我也不想看太多坎坷,借用结尾谢幕的台词:The noblest art is that of making others happy :)豆瓣评分之低让我差点错过它,请很爱歌舞片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后记——————男友知道我喜欢马戏之王,便在我们相遇周年庆准备了一个惊喜:马戏之王的现场音乐剧come alive! 沉浸式的体验,一场盛大的梦。
兴奋了我一个晚上。
不过杂技看多了有点累,还是电影剧情更精彩!
《马戏之王》在去年圣诞节上映时,并不被影评人看好,Metascore只给出了48的分数。
与影评人口味不同的是,IMDB上,有超过5万人给出了8.0的高分。
如果评分还不够让人诧异的话,在首周票房只有880万美元的情况下(对于这样一部投资8000万美元的全明星卡司来说,真的有点太低了),《马戏之王》的票房在第二周实现了逆天走势,增长了76%,之后一路高涨。
借用自评论区豆瓣网友弥的图,阴影部分是官方预测的票房走势,黄色的曲线是《马戏之王》实际的票房曲线。
这样票房走势意外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马戏之王》,凭借着12.8的票房系数,《马戏之王》已经成为了美国本土票房后劲第二强的电影,排名第一的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
目前为止《马戏之王》已经有1.9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怪不得《大西洋周刊》以【《马戏之王》让人吃惊的票房成功】为题目撰文。
在一个艰难的开局之后,休杰克曼主演的马戏歌舞片已经成为了全球口碑爆款它的票房走势与口碑爆棚都证明了,《马戏之王》是独一无二的。
相比起国内译为《马戏之王》,我更喜欢台湾地区简单直接的翻译《大娱乐家》,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词比“娱乐”更适合描述这部电影。
现实中被巴纳姆创造的马戏团表演逗笑的观众,与今天坐在电影院里为他的歌舞音乐片而感动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而当年的评论家评价巴纳姆的秀为低俗,和今日给《马戏之王》打低分的影评人,也是惊人的相似。
对于歌舞类型片来说,音乐好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作为一部音乐歌舞片,《马戏之王》的音乐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不仅得到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的奖项,还刚刚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为去年大热歌舞片《爱乐之城》的作曲的Benj Pasek & Justin Paul,他们极有可能凭借《马戏之王》蝉联奥斯卡。
Billboard上《马戏之王》的原声碟拿过多周第一名,《This is me》也成了被口口传唱的hit金曲。
对于音乐歌舞片来说,最怕突然的尬唱尬跳,作为这部电影的核心与灵魂,《马戏之王》的音乐捕捉了电影中情绪的高低起伏,做到了剧情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我最喜欢的歌舞片段是菲利普(扎克·埃夫隆)与黑人混血女孩安(赞达亚)的空中飞舞配合着歌曲《Rewrite the stars》,充分表现出了二人因为身份与阶级的差异不敢相爱的难处,相信看过的观众应该和我一样,希望他们能永远跳下去吧。
除了好听的音乐,电影在舞蹈上的编排也非常成功,尤其选对了演员。
休·杰克曼强大的个人魅力让P·T·巴姆纳这样一个难以被定义的传奇人物充满了生机。
《大西洋周刊》评价道:没有人比休杰克曼更适合这个角色了,他有好莱坞黄金时期男明星的特质: 能唱能跳,需要时可以出演一个满身肌肉的壮汉,还可以在严肃剧中展现细腻的情感。
片中他自如地在多种身份中切换,既是丈夫又是父亲,也是马戏团的支撑,还是靠得住的合伙人,他不仅甩着大长腿又唱又跳,托举起了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也能唱着歌跳着舞与合伙人讨价还价。
休叔和扎克在酒吧讨价还价一段的歌舞和调度都令人赞叹总而言之,好听的歌曲,动人的舞蹈再加上专业的特效让《马戏之王》成为了近年来最激动人心的视听盛宴,就如百年前巴纳姆命名自己的秀为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马戏之王》难道不是一场伟大的秀吗?
传统的美式合家欢:给怪胎们的归属感提名了13项奥斯卡的《水形物语》被网友戏称为基佬,哑女,黑人还有怪兽的联合,那么《马戏之王》比前者更要拥抱极端的边缘怪人:他们是侏儒,连体婴儿,巨人还有模糊性别的胡子女,以及在当时备受歧视的黑人。
现实中巴纳姆与拇指将军的合照尽管面临着剥削奇人异士的指责,无法否认的是,巴纳姆给了他们一个家。
在劝说侏儒Charles Stratton(也就是日后的马戏团明星拇指将军Tom Thumb,曾为林肯总统还有维多利亚女王表演过)加入时,他说道,既然别人都嘲笑你了,为什么不拿这些来赚钱?
刺耳却也真实。
没有巴纳姆的马戏团,他们也许一辈子都要生活在底层。
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片中插曲、马戏团成员们共同演绎的《This is me》为何能够拿下包括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等的一系列褒奖了,除去朗朗上口的激昂旋律,这首鼓励“怪胎”们面对真我的励志歌曲意韵同样十分“当下”:人们说,快走开,没人会喜欢你的样子。
但是我们不会让他们击败我,我知道这世界总有我的容身之所。
在电影里,这个容身之所正是巴纳姆的马戏团。
美国梦的真实演绎:他的故事是绝佳的造梦机器很多人说歌舞部分的出众反衬了剧本的单薄,更有影评人批评电影对巴纳姆洗白式的刻画,我想送给他们外国观众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渴望在电影中看到有关巴纳姆的真实事迹,还是花20分钟看wiki页面比较快。
如《名利场》所说,《马戏之王》是一部高度虚构化的歌舞传记片。
对于他这样比电影更戏剧化的人物,我不信有编剧能编的比他的真实人生更精彩。
巴纳姆的父亲是一名裁缝,出身底层家庭,他很早就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小时候巴纳姆就开始打零工赚钱:放过猪,赶过羊,15岁时,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就不再念书。
在商业探索过程中,他经营过报纸业,买过博物馆,40岁之前酗酒成性,在体会到酒精的危害之后转而支持当时轰轰烈烈的禁酒运动。
巴纳姆本人VS休·杰克曼扮相他被人诟病曾利用纽约州的法律漏洞,购买一个残疾的黑人女奴,宣称她是华盛顿总统161岁的女护士,并带她四处展览。
我却认为巴纳姆代表了19世纪混沌时期下人性复杂却又有无限可能的美国,我看到的是一个从身无分文的少年到改变世界娱乐业的美国梦的实现,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没有办法用绝对的黑白对错来评判他。
电影中休叔饰演的巴纳姆大约是40岁左右,实际上巴纳姆在晚年大约60岁时意识到了美国民众娱乐生活的匮乏以及对奇观的好奇心理,才创造了以怪胎为主演的马戏团。
在马戏团被兼并之后他投身于政治,又当了几年市长。
休杰克曼在采访说中说道,巴纳姆创造了之前没人想过的表演秀,他代表着你的人生只会被你的想象力限制,而不是你所处的社会地位。
电影中只是表现了他在面对批评与抗议时放任不管,实际上他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广告与营销大师,没有人比他再了解博得群众注意的重要性了,他口中说出了诸多类似【没有营销什么都不会发生】的金句。
电影中他花重金(1000美元一晚,他抵押了财产一次性预付了150晚)邀请来的女歌唱家瑞典夜莺珍妮·林德,可以看做是他登上上层社会的台阶。
在她坐船登陆美国之前,巴纳姆做足了广告,光是在港口就有千人迎接她,规模不亚于现在的粉丝接机。
片中隐晦的描述了他与珍妮的暧昧险些威胁到他的婚姻,其实二人相互一直不太看的顺眼,更不要说有什么浪漫爱情故事了。
电影中的珍妮VS现实中的瑞典夜莺有传言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今天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生意怎么样”,美国多家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他的逝世,然而更多的报道只是借此对他传奇生平的又一次消费,他的死亡也在为那个时代提供娱乐,满足人们对于一个传奇人物的窥探欲。
1891年《纽约时报》的讣告中却证实,深陷婚昏迷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喝水。
他生平事迹的真真假假没有人愿意去考证,也并没有随着他的死去尘埃落定。
关于他的传闻有真有假,但是他创造的马戏团带给人的笑声与欢乐绝不是假的。
所以《马戏之王》并不应该被定义为人物传记片,而应是一部有极强娱乐属性的歌舞片,就如休叔在采访中所说,《马戏之王》找回了《绿野仙踪》和《雨中曲》之后大银幕丢失已久的【让我们来娱乐一下】的精神。
面对着动物保护主义的反对与营业额下滑的现实,经营了146年的Ringling Bros. Barnum & Bailey Circus(巴纳姆马戏团)在2017年5月彻底关门,这部电影似乎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记巴纳姆带给世人们的欢乐,如巴纳姆最出名的一句话:「The noblest art is that of making others happy」 “最高级的艺术是逗人开心。
” 所以看完电影的你,开心吗?
马戏之王最燃的一个片段,不管你们喜欢与否,This is me!
_腾讯视频
很幸运,这部电影看的时候是一个屏幕很大,音效很好的影厅。
我本身对于声效光影是极度热爱的,因此当电影开场时那隆隆的震颤在影院响起时,休·杰克曼修长的身影随即在荧幕上投射而出,我第一次像一个花痴一样在影院里摇起我的同伴,眉飞色舞地表示出我对于休叔的爱。
是的,对于《马戏之王》,我更多地是把它当作休·杰克曼的个人秀。
一场震撼人心,恢宏华丽的个人大秀。
在记忆之中,休·杰克曼大多以硬汉角色出场,尤其是对《X战警》系列中金刚狼的完美诠释,使得大家看到他就不自觉想到强壮魁梧、杀气腾腾的超能勇士。
的确,对于休叔而言,188cm的身高,加上健硕的臂膀,谁能联想到他是学喜剧出身(明明,早在1998年,他就因歌剧《日落大道》走红,并得到很多奖,有“澳洲最佳歌剧演员”的头衔。
并在1999年因美国名歌剧《奥克拉荷马》而走红英国并入围英国“奥利佛奖”年度最佳歌剧演员。
)金刚狼花絮 休杰克曼搞笑花絮合集_腾讯视频(以下是被表演事业耽误了的大吃货——休·杰克曼)
“金刚狼”只是他32岁为了走入好莱坞的垫脚石,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载歌载舞,能演会唱的帅小伙儿而言,无论哪一个角色都值得用心演绎。
超赞!
2009年81届奥斯卡狼叔休·杰克曼音乐剧6分钟表演《Movie Songs Medley》_腾讯视频而2017年刚以金刚狼的身份跟大家告别的休·杰克曼仍然不得闲,紧接着就以马戏之王P.T.Barnum的身份在大荧幕上与大家见面,而这样的演绎更算是休·杰克曼作为一个歌舞剧演员的本色回归。
故事讲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巴纳姆依靠自己无穷想象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从经营博物馆到一手开创世界上第一家马戏团的故事。
巴纳姆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段励志传奇,片中他不顾世人眼光鼓励“怪咖”们走上舞台勇敢做自己,同时也在舞台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最终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将欢乐与勇气融入至表演中,将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梦大师。
(@百度百科)不得不说,大家在观影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整个电影想展示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作为原型的P.T. Barnum的人生经历只是编剧用来联想的跳板,如果过于较真,说电影将丑恶的人性美化,粉饰太平的话,我只能说,人生本身够艰难的了,何苦剥夺大家造梦,幻想的权利?
除了对小人物成名之路的演绎,电影的又加入了两对情侣的爱情变迁以及异型人士追逐勇气与梦想的桥段。
整体而言,剧本的节奏编排的很紧凑,情节没有大的纰漏,作为歌舞电影,歌与舞的演绎级别水平都是近两年的上乘之作,音乐大气,舞蹈绚丽,除了简单的情节,这种迪士尼似的舞台演出效果,绝对能让影院里的观众大呼痛快淋漓。
《马戏之王》终极预告 2018开年顶级视听秀震撼开画_马戏之王_电影_高清1080P在线观看_腾讯视频看完电影之后,我去网上了解了P.T. Barnum以及玲玲马戏团那个时代的真实,的确,在当年,这些畸形秀、恐怖秀的情节更贴近《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畸形秀》里的展现有点相似。
但是我觉得在年末这样的时间,还是圣诞节上映,过度地展现所谓人性的真实跟丑恶,深入挖掘社会的黑暗与绝望真的不太适合过节的氛围。
所以这样一部热闹、华丽、有泪有笑,有爱有梦的年末大秀真的很夺人眼球,而且原声音乐的制作也可谓锦上添花,甚至有点喧宾夺主,但是主演们的歌喉以及动作展现让这部《马戏之王》放在2018年全年也是一部耀眼的明珠。
观影建议:尽量避光,音量开大,用电脑的话戴上入耳式耳机观看,最好冲个会员,用杜比特的音效观看。
各大音乐平台都有原声欣赏,大家可以收藏起来慢慢听SOUNDSTRACK DISC1、《The Greatest Show》2、《A Million Dreams》3、《A Million Dreams (Reprise)》4、《Come Alive》5、《The Other Side》6、《Never Enough》7、《This Is Me》8、《Rewrite The Stars》9、《Tightrope》10、《Never Enough (Reprise)》11、《From Now On》
在小年这天看《马戏之王》真是很爽,如同提前看了一场春晚,只不过这场春晚是好莱坞办的。
歌舞部分华丽高燃,但正是太过高调的歌舞群像,反倒掩盖了影片本身的传记属性,剧情是它最大的诟病,既单调又急促,不过在电影院看歌舞类电影是很值回票价的,几分钟一个燃点,一个燃点一次泪目,马戏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不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富贵的上流人士,总能从中获取到最廉价的快乐;而每一个不被社会接受的“怪人”,无论你是侏儒还是巨人,无论你的肤色是黑是白,都能在马戏团中找到家的感觉。
马戏之王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忘记你的初心,当你被浮华蒙蔽了双眼,请摸着你的胸口,细细感受那里是否还有一颗为梦想跳动的心。
This is the greatest show.
《马戏之王》自主创业的典范!
出身卑微的“马戏团鼻祖”P·T·巴纳姆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家庭、事业双丰收!
作为一部歌舞片,歌与舞真的很棒,悦耳养眼!
全能的狼叔卖力的表演,充分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
影片整个故事算讲的完整,但几处转折点情感铺垫明显不够,很单薄,没有一首歌解决不了的问题,真的有就再唱一首!
7分!ps:单看歌舞部分的水准绝对在《爱乐之城》之上!
《马戏之王》的港台译名是《大娱乐家》,巴纳姆说过:最高尚的艺术是给他人带来快乐。他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快乐,还给马戏团的同伴带来了快乐;多年以来,休·杰克曼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因此,休·杰克曼戏里戏外都是马戏之王、大娱乐家。
没有什么事儿不是一首歌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首!
剧情真的好烂啊。看了一下原型故事,这个男主本来可以拍的不这么高大全的,那样可能还有趣一点。歌舞还不错,第一次get到了Zendaya的美点,粉红头发好看。休叔老的我只想叫爸爸了。小米出现的时候我都没认出来,想了半天到底是不是她。这个瑞典歌姬美杜莎本莎了。
结构工整,歌舞精良,台词说教,人物平面的传记片。中心思想依然还是美国梦和家庭最重要。看多了无感。
前五分钟看到我爆哭,然后整个突然急转直下沦为套路歌舞片;没有什么坎是一首歌或者一支舞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首或者再来一支。去年新蜘蛛侠里的Zendaya要是展示了这颜值/歌技/舞技,那片子北美票房能再多卖一亿。
歌舞非常棒,只是遗憾看这样的电影居然要把我活泼不安分的屁股无趣的定在座位上,安耐不住啊,要是能站着看,一人发瓶啤酒,像那种zumba club边看边跳一样肯定很爽。这样鼓舞人屁股的歌舞,剧情却灾难的一塌糊涂,编剧不怕收刀片吗。Zac的小短腿却穿高腰裤,一看就是得罪服装师了。
【历史说】男主炒作投机、弄潮作秀;【剧情是】男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歌舞演】做表演业,观众快乐最重要!开马戏团,就做最有噱头的宣传、推最抓眼球的表演。做歌舞片,就找最会唱歌的演员、谱最好听的原声,做到如花似梦,美轮美奂。到最后,即便你想吐槽剧情叙事,都不舍得少打一颗星。
基本是一个有关寻求认同捍卫尊严的故事,不管是巴纳姆个人还是畸形人群体,原本都颇具看点大有可为,可惜叙事浮皮潦草未能深入,剧情显得单薄无力。歌舞部分的场面调度比较炫酷流畅,但编曲编舞的整体风格都过于现代、过于轻快,与故事的时代背景、主题情感等不协调、不搭调,不免有尬歌尬舞之嫌。
故事有点俗套,但并不妨碍精彩。就像巴拉姆他贪财,他吹牛,他世故,但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大娱乐家。也不影响他给了很多有缺陷的人一个希望,一个正常工作的机会。出生贫寒,得到富贵,却不是迷失自我的盖茨比。配乐好听,人文关怀强烈,好像小心翼翼写的诗,庆幸没人把它丢到风里。
非常戏剧化的歌舞剧模式,舞美和歌曲都挺不错的。但剧情真的很普通,甚至可以说套路明显,对于这么一位第一个创立马戏团的人物他的初衷内核都没有重点刻画,只是把经历粗略的走了一遍过场,这种白手起家到辉煌骄傲再跌落谷底重新振作的历程不新鲜呈现也不算有新意。嗯,是一部不求深度只求热闹合家欢的电影。
两星半。不可否认,它的歌舞部分非常的出色,华丽又燃情,当然,几个演员唱跳俱佳的表演为电影增色不少。但这个故事实在是屎一样,主线剧情俗套单调,还拍得特别急促,很多东西都没站牢靠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有时候很随性的想讲到哪讲到哪,歌舞片那种断层感,它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特别不自然。
实在是太喜欢歌舞片了!里面所有的歌都超级好听!在电影院就想跟着唱起来跳起来,有让人从头到脚到指尖都微微震颤的感染力,A vision of the one I see,A million dreams is all it's gonna take. 故事讲得不好也确实是硬伤,让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个被压缩的舞台剧,估计时长再扩展一倍才能把故事展开
音乐,歌舞很棒,故事情节也让人泪目
把这样的剧本搬上大银幕,真心不如搬去百老汇。一部“好听”远远超过“好看”的片子,每一首歌都在精致的布景下令人陶醉,但仅仅是这份精致的陶醉,是无法让人忽略故事匮乏和简陋的。
歌舞美术音乐编排俱佳,但剧情真是太无聊了。
太伪善了 把一群受人歧视的人作为卖点开马戏团 但是男主还是站在C位啊 心里看不起自己招来的人 还是健人的傲慢和愚蠢。。最后剧院都烧了可不得醒悟吗。。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只能发生在俊男美女身上 精神出轨半辈子回家了老婆也当然是要原谅他啦~ 我们怪人只能唱唱歌跳跳舞哈😅最后 大哥 你看演出都迟到了 骑什么大象啊我服了只喜欢This is me 非常震撼
画面精美,音乐动听,情节梦幻,为我们打造出了一场声色俱佳的视听盛宴。歌舞的形式很好地掩盖了本片人物单薄、剧情处理简单的不足,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远离现实生活之外的想象空间。里面的米歇尔·威廉姆斯、丽贝卡·弗格森和赞达亚真是各有各的美,扎克·埃夫隆都快认不出了,休叔一脸褶子……
像我一个如此爱歌舞片的人,对本片都只能感叹下,剧本跟没有似的。场面调度与运镜倒是可以吊打爱乐之城。
剧本太不走心了,但很适合在电影院看。跟一眼就能看出业余的"爱乐之城"不同,完全是顶级的歌舞表演秀,原创歌曲首首好听。好莱坞办跨年春晚估计也就这样了吧23333~
剧本太糟糕了,完全是不走心制式化的好莱坞套路片,把这个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创业凤凰男身上都能成立,对主角的美化粉饰意味比马戏演员的妆还浓重,这种freak show的猎奇玩意能被美化成人人平等,好莱坞你的念经水平下降得太厉害了哈。电影节奏也很赶,100分钟里面塞了太多东西。受到好评的歌曲也是一股快餐口水味。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把欧洲国宝级女歌剧演员拉到美国舞台上唱流行,台上台下还一副“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的震撼表情,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