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
Sterben,Dying,告别交响曲(港),我去死一下(台)
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
主演:拉斯·艾丁格,科琳娜·哈弗奇,莉莉丝·斯坦根博格,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罗伯特·格维斯戴克,汉斯-尤韦·鲍尔,Anna Bederk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Nico Holonics,C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4
简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届中年的指挥家汤姆,在两端之间进退维谷。即将举行的演奏会诸事不顺,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老父失智症恶化,老母癌病缠身,恐不久于人世。前度女友临盆,他亲自迎接新生命到临,更充当代理父亲。妹妹爱上同样酗酒的有妇之夫,生活一塌胡涂,更把他的音乐会弄垮。长期抑郁的作曲家决意寻死,他不得不为好友善后。一次..详细 >
瞧瞧这不是我最爱的纳粹么
不喜欢,氛围很压抑,看得很晕。
#26 SIFF 三星 (2024.6.21 上海影城3号厅 空调坏了 导演吃火锅来迟了)
太美了。一部情感丰富的电影,用音乐表达关系。编剧完美,表演动人。过去几年,我自己对于关系的探索和理解,可以带来更深层的共鸣。非常惊艳的一点是,即使当下有更多先锋、概念先行,以及想要通过美学风格打破传统的影像表达,但这部却非常老派、温情甚至丝毫没有想要打破任何传统的意图却表达出最大胆、激进、现实又多元化的关系和狠狠地触及了关系的本质:痛苦与爱。非常非常非常喜欢。仿佛找回了看伯格曼的那种情感力量和感动。芬尼和亚历山大的致敬也恰到好处。
母子对话戏我的眼泪不值钱 音乐审美好好 结果导演自己也是音乐家 6h的迷你剧剪辑成3h的电影 学会爱也是一种人生课题 逐渐走向死亡的是亲密关系 男主令人心疼
+
章节、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比较低,不太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当作短剧看似乎更合适。
漫长、麻木、矛盾又真实的痛苦,分了三次才看完…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母子谈话,因为我和母亲也有过一段非常相似的谈话,只是最后我知道母亲是爱我的,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爱罢了。
“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快乐”,也不是每个家庭都必须相亲相爱,因此那段母子对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情非得已的表达,完全直面真相,而非在“这是可以说的吗”的层面停留。抛开那些义务和责任,不谈对错,尊重个人的选择,会在天翻地覆中取得片刻的微妙平衡吗?最重要的是距离感吧。
人世华彩乐章,唯有死亡绽放。
怎样才能演奏好“死亡乐章”。人的一生,最恐怖的不是死亡,而是孤独。男主的父亲独自在养老院中死去,死后只有男主的母亲参加了葬礼;男主与爱人无法继续相爱,爱人的孩子与自己无关;男主妹妹的情人因为妻子怀孕而离开,妹妹只能在酒吧找陌生人闲聊;男主的搭档因为写不出满意的乐谱而自杀,男主只能看着他死去。“死亡乐章”有了满满的情绪积淀演奏成功,可是孤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也是逐渐死亡的人生。电视剧导演的作品,也许短剧更能体会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三个小时对于电影来说太长了。
太长了太长了
冷漠、虚伪、不健全的亲密关系是可以传承的
东亚肯定拍不出这种作品,敢于和至亲直言不讳,敢于同挚友直面死亡。
2024TGHFF02不断的死亡和绵延的痛苦。圣诞节宜看伯格曼。
拉斯艾丁格还是帅帅的
2024 HKIFF AC DCP 68$ 港譯:告別交響曲比吊靴鬼的一生更漫長⋯⋯難看死了shit 10備選,為了這齣爛屎放棄我城45分鐘真是高估這坨爛屎,Dying周圍穿插生死教育的一首人生詠嘆調卻能在文本上如此前後不著調⋯⋯人的存亡與時代的迭換與音樂的蔓延,以為死很遙遠實際上那些東西圍繞生活周邊,你以為個人的苦澀實際上是群體享有的「私密」創傷唯一能引起我共鳴的就是那個活得亂糟糟的alcoholic sister(me)
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结于童年时期错误的遭遇和正确引导的缺失 如今家庭关系的冷淡克制 因为缺爱给别人养孩子还幻想自己很幸福 承受不了现实沉沦到底 可其实都还行不是吗 看起来琐事繁多但大家也都未曾真正尝试过改变活着的状态 生与死的内容被扭曲的人际关系掩盖住锋芒 表现弱
显然男主才是“从来没在一起所以从来没分手过”的女友口中讨厌的老好人。也许有的人不想被拯救。
上影节见面会。映后挺重要,解答了很多疑惑:妹妹的家庭关系线简略因为这是删减版,原版6小时;导演也是电视导演,所以这片其实是个迷你剧,之后会放出电视版,也呼应了男主看《芬妮与亚历山大》的4小时电视版;导演在片中乐队扮演个小角色,音乐也是他做的;妈妈和儿子好友现实里才是母子。导演映后来晚了,一开始以为是正在忙着评主竞赛,后来说是吃火锅来晚了2333(母子对话那里确实如观众提问所说“炸裂”,反正我看哭了。你知道你妈不爱你是一回事,一辈子到头来听你妈亲口说不爱你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