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的时候,隐约感觉有bug。
最近又看了一遍,感觉时间线这方面大致是可以解释通的。
先理解一条假设:在男女主相遇的这三十天里,两个人发生了干涉,在干涉发生的一瞬间开始计时,相对一个人来说,另一个人每经过24小时会发生一次回溯,回溯的时间是48小时。
至于为什么是回溯48小时,下面的图可以解释的很清楚。
理解了这条假设后,时间线就容易解释清了。
这里我们人为设定一个可以量化的值——记忆量,用来理解时间线。
同时我们假设随着时间流逝,记忆量是线性增长的。
画了一个图,是“如果这种干涉只有四天,记忆量和时间流逝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图1 两人记忆量的变化男主D01/女主D04男主的第一天是女主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开始,男主还不知道自己踏入了“旅程”之中,对女主还一无所知,而女主已经快要走到了这段“旅程”的终点,只差“和男主相遇”这个任务。
当这天走到24点,这一天的记忆也已经补完,女主的“旅程”结束了,回到只有自己在的世界。
男主D04/女主D01男主的最后一天是女主的第一天。
这一天开始,男主已经知道了一切的真相,也知道今天之后,自己下次再见女主,就是五年之后了,男主今天的任务,是把这段旅途中发生的所有事情记录下来,交给女主,让她按照这本攻略行动。
当这天走到24点,这一天的记忆已经补完,男主的“旅程”结束了,回到只有自己在的世界。
女主抱着期待和攻略继续走下去。
图2 男主视角中女主记忆量的变化这里只是设定从男主视角看,从女主视角看的话也是一样的。
在不相遇的几十年里,两个人都过得好好的。
在相遇的三十天里,唯一异常的是,在当天的24点一过,对方会瞬间失去四十八个小时的记忆量。
这就要求,两个人中一定要有一个人,全程知道这种干涉的影响并做好准备。
P.s.1.也就相遇三十天,如果这种干涉是长时间存在的,那就是发现自己男/女朋友每天都在失忆,前一天一起做过的事,一到零点立刻忘掉,日日如此,而且会忘的越来越多,时间跨度大了还会明显的越来越年轻…细想想还挺吓人的。
难度加强版的《初恋五十次》加《本杰明巴顿奇事》。
P.s.2.空间位置的话,在干涉过程中不会变,只有开头突然出现和结尾突然消失。
P.s.3.片名其实有问题。
因为在相遇偶数天的情况下,无论哪天都没法满足“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
只有相遇奇数天,才可能在中间那天满足这种情况。
比如相遇31天,男主的第17天对应女主的第15天,这样,在第16天,无论从谁的视角,都满足了《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
当初看电影是单纯的觉得电影色调好看,女主好看。
现在看就是挑电影的bug。
从手画图,到用cad画图,再到完整的写了一篇影评,真是感慨万分,最后不得不赞美自己这种深挖到底绝不放过的行为:
以上
为了苍酱和nana的颜值也要给五星。
在看过小说的已经剧透的情况下,还是哭了。
就是眼泪不自觉滚下来。
全片我觉得最虐的地方是爱美对着高寿说还会再见之后的电车上,哭的一塌糊涂的爱美。
我也哭的一塌糊涂。
对于爱美来说,明天你就不认识我了,我要带着满满的30天回忆消失在这个世界。
相对来说,高寿实在太幸福了。
起码,他度过了15天毫不知情的恋爱时光。
但是,最后35岁的高寿告诉5岁的爱美,还会再见的时候,那就是最后一眼了吧。
电影开始前半,甜的我全程老母亲微笑,苍酱把高寿的不知所措,木讷,温柔诠释的很好,很开心苍汰的演技有了进步。
和nana也很有西皮感,看的真的好甜好甜。
后面爱美的视角时间线是最虐的。
她真的是这个故事里最令人心疼的角色。
不过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在我越来越爱你的时候,你在一点点把我遗忘。
因为你的昨天是我的明天。
看哭。。
和同事一起下班地铁站分别最后一个固定话题就是交换讨论推荐正在看的剧,她今天跟我推荐的就是这个。
说是讲两个人时间是相反的,一个人过去是另外一个人的未来的恋爱故事,我说类似于本杰明巴顿奇事?
她说差不多,但是那个她没看完。
我说那个挺好看的,推荐,她说那看完这个日版的再去看美版的。
回来之后我就开始看,哪怕知道了大概的故事走向,可还是在“对我来说的第一天是她的最后一天”这个地方掉眼泪,在男主终于理解了她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泪点的地方一起感到难过。
即便两个人的时间线是逆转的,我的过去是你的未来,我脑海里两人宝贵的回忆对你来说从未发生,甚至在我爱你清浓的时候你却认为我是陌生人,可两个人还是非常非常努力的去陪伴彼此,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这就让我特别特别的感动。
我在想,如果我提前知道了我和对方的发展线,甚至不需要逆转时光,面对那些会错过的人,是不是能有这个积极的态度和勇气再去邂逅和相爱?
他们的时间线,每5年相交一次,即使在最美的年华只有过刹那的美好,但也一直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对方生命里陪伴对方。
这样淡如水的重逢/初见,是不是虽然遗憾但也十分美好了?
我一直很难看淡一些关系,甚至就像阿喀琉斯之踵一样的存在。
在听北大宿舍夜谈的那个视频的时候,佳佳提到她对人际就看的很淡,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好,我当时就感叹我什么时候能接纳人和人之间可能就是没有太多交集,各自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行走着,而有缘才会相交一次,然后又回归彼此的生活。
看到这个电影,写到这里,就又让我思考了一下这件事吧。
两条时间线,两个灵魂宿命的交织,线性时空下的无限相遇,又是有限的牵手,我们总会相遇,我们总会变老,我们总会再次相爱,你看到的我已经不再是昨天的我,是我们命中注定的身影,这是一个悲伤的奇幻爱情故事,我会遇见越来越年轻的你,你会遇见越来越年轻的我,不变的我们都在变老。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寒绯樱缤纷飘飞的季节,慢吞吞晃悠悠的电车,柔煦日光下倚门阅读的少女。
“我对她一见钟情。
”南山高寿下定了决心。
柔软的日光在缓缓的镜头前,悠长了高寿心中飘舞的小火苗。
“要是她更我在同一站下车,我就主动跟她搭话。
”潺潺的情愫流淌在羞涩的内心独白中,轻轻拨撩着观众的心弦。
他们自然是在同一站下车的:“心里就觉得是你,觉得只能硬着头皮找你搭话了,不然一定什么也不会发生。
”这似乎是一个“偶幸遇你,阳光正好”的故事。
伴着或调皮或深情的绕梁余音,和风丽日、气氛温吞的约会娓娓道来。
动物园中再次邂逅,宝之池的共同追忆,阡陌巷道的奇妙约会,彩灯树下的勇敢告白,一起整理新家,一起购物做菜,恋人渐渐亲密到能帮忙对方剪发,之后共度良宵。
稀松平常又饱含惊喜的日常令观众犹如回到了曾经躁动随性、怦然心动的青春时光。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场景的选取多是或亮丽或温馨的场所,构局布景也尽可能营造简约风格下的二人空间。
而摄影镜头则大量使用中景二人镜头和各个符合人物视角的过肩镜头,自然地将观众代入男主和女主。
身临其境中,观众始终能够对羞涩善良、木讷憨智的南山高寿和鬼马精灵、活泼美丽的福寿爱美目不转睛。
二人相处期间也切入了诸多伸缩的全景镜头,丰富而舒缓地点缀着高寿和爱美的微妙关系,流畅地衔接承转着剧情的发展。
两人日益亲密、火速升温的恋情也融入了足够且及时的特写——爱美吃到美味比萨时溢出的幸福、爱美看到高寿至今珍藏着她嘱托的铁盒时的欣慰、月色绮丽下二人第一次牵手时的试探和共枕时爱美包含感激和怜惜的眼泪,这些时刻都定格住了二人各个感情阶段的点点滴滴。
在本片运用到极致的炫白日光下,小松菜奈和福士苍汰对人物的表情、神态和语言都拿捏得举重若轻,行云流水,真切自然,舒缓地捕获、解读人物的内心与外溢的情感。
这般细致生动且精准贴切的角色雕刻,相信让许多少男少女也对他们有一见钟情的冲动吧。
表面的缘命一线牵与无限美好中也总含着淡淡的哀婉与神秘:爱美每一次的“明天见”都若有似无地带着些许伤感的气息;爱美从来不用手机而使用座机或公共电话;爱美经常先知似的说出即将发生的事;爱美必须在午夜12点前回家;爱美还总是在奇妙的时间点潸然泪下。
直到她按照曾经25岁的高寿告诉她的两人过往,将笔记本刻意地留在了高寿家,两人的因缘机理才浮出水面。
尽管是导演刻意为之,但与时间线相关设定的确没有表达地足够清晰,深究的话堪称烧脑。
大半年间,笔者可是看了约七次,不断地发现新的小细节,分析良久,得出了两个版本的世界观。
时间流向正如电影所描绘的那样,高寿和爱美的时间相向而行,每五年相遇一次,而每次相遇只短短三十天。
而电影叙述的便是两人各自时间维度中最美丽的二十岁——也是两人唯一同岁时刻,以情侣身份遇上彼此的故事。
福寿爱美与南山高寿相处的每一天,都拥有与高寿同向的时间轴,只是一到午夜十二点,便清空了记忆。
这新的一天便是高寿的时间轴视角下爱美的昨天,她自然是不会有未来的记忆的;反之,对于爱美而言,在她的时间轴视角下,她每天遇见的都是昨日的高寿。
所以,可以看到爱美的忧愁叹惋的气息和不舍别离的心情在后期逐渐减轻,更多表现出的是向往、感激和觉悟。
第二种可能便是高寿和爱美各自时间轴一侧有无数的平行世界,以最小时间单位划分出一个个世界的男主和女主,因为他们要各自提前联系对方才互为因果,爱情才得以注定。
但是,这就比较细思极恐了,因为双方每天见面的彼此其实都不是同一个人,只是来自于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对方,当然,庆幸的是,每一个高寿和爱美都那么纯粹本真,善良勇敢,双方的坦白和决心把这一点点“惊悚”巧妙地转化成了向着最后一天相爱的勇气。
至于为什么两条交汇的时间一定会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是因为双方都在自己35岁时拯救了不幸身处危难的对方,而且在每一次难得的交汇中,不停地加深着对彼此的思念。
(从影片表现的内容来看,似乎是5岁的爱美先动的情哟——当然,影片只是表现了这一段,是10岁的高寿先爱上30岁的爱美也不一定呀)不过,笔者以为,剧情对爱美稍微残忍了些:她的第一天在画室与高寿相遇,高寿尽情地宣泄着情感,而最后几天,高寿和她渐入佳境,高寿基本过得十分愉快,而她则要渐渐适应未来越来越羞涩疏远的高寿,直到最后一天,“初次”和他在电车站相遇,流着泪说“明天见”。
高寿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经历了持续几天的崩溃,在与爱美共同游览叡花园美术馆时,还是承受不了没有昨天记忆的,似乎只是照本宣科的爱美:“不照着日记行动也可以吧?
只要做到最低限度的事情就行了吧,像在十五年后救助彼此,只要做到这个。
”他还粗鲁地甩开了她,打算剩下的日子里不再与她相见。
幸亏高寿的死党上山正一(东出昌大饰演)总是像把金钥匙一样,当高寿每每陷入囹圄纠结时,为他打开闭锁的思绪,理顺混乱的情感——连高寿邀请爱美的第一次约会也是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成功的。
在洗衣房,他察觉到二人关系冷冻,随意感叹道:“月亮和地球,某种意义上说,也总是与彼此错过,隔着相同距离,彼此围绕却永远无法靠近。
他们若是恋人的话,肯定很痛苦的。
你们还可以见面谈话,好好地沟通吧。
”高寿马上回呛:“月亮每年都会远离四公分。
”“那更要趁现在说清楚了。
”正一鼓励道。
正一离开后,高寿回想起爱美总是在奇妙的时间点落泪——第一次做爱、第一次拥抱、第一次直呼对方的名字、第一次胆怯地牵手、第一次鼓起勇气表白,对于爱美来说,那都是最后一次:她一直以来都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煎熬,即使痛苦还坚持这么做,都是为了跟现在的高寿见面啊。
幡然醒悟的高寿飞奔回家已是凌晨,拨通爱美的电话:“我已经跨越了,我已经好好克服这一切了。
这件事其实很纯粹,会这么痛苦,却又觉得自己能够跨越,都是因为我是如此深爱着爱美你呀。
”
一路走来,并即将前往的珍贵命运,他们一定要一起走下去。
二人非常珍惜地,非常珍惜地,度过残存无几的日子:他们一起游览伏见稻荷,再一起做菜,一起品尝抹茶蛋糕卷,一起沿着鸭川散步、跳石子,一起牵着手在石桥上奔跑,一起参加高寿美术班的同学聚会,一起见高寿的父母并拍下高寿珍藏的铁盒中宝贵的唯一一张全家福。
两人就算知道会发生什么,开心的时候就是开心啊。
无法重回20岁的高寿和爱美,一起创造着回忆,朝着彼此的明日联系起来。
他们并没有错身而过,他们是彼此羁绊的两个彼端,成为一个圆,合而为一。
高寿和爱美拥有同一个命运。
在高寿的时间流向下的最后一天,他邀请爱美当她的模特,他想倾注在这三十天内对爱美的一切思念,把她留在他的画里。
他做这件事,并不是原本就注定发生的。
而爱美也想抛弃25岁的高寿告诉他的故事,让至今记忆鲜明的高寿为她讲述两人更加细致的、更加饱含心意的点点滴滴。
紧接着,爱美无可取代的30天,就这样开始了。
影片改编自七月隆文的同名小说,原著曾创下加印26次,销售突破150万册的佳绩,这在市场冷清的日本传统文学界实属轰动性新闻。
难怪纯爱系列知名导演三木孝浩在书店闲逛时,一看到本书的片名,便萌发了想要将其通过银幕讲述给更多人的冲动,毕竟根据日本艺术家和文化业的“尿性”,这样的长篇名是毋庸置疑的改编种子选手。
而七月隆文的另一篇名字更长的小说《我被绑架到贵族女校当“庶民样本”》也已经改编成动画。
虽说《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有可能借鉴英国作家马克·钱德伯恩(这位作家太小众了,连维基百科都搜不到)于2011年发表的《长夜漫漫,而你将去往何方?
》,但两者的差别也十分显著:日作中的女主会成长变老,且在相遇的每一天,与男主拥有同向的时间,而英作的女主则在后天因事故拥有了相反的时间线,且似乎不会变老;两人相处日常和一系列活动的点滴更是有天壤之别。
但有人硬说若有若无的相似处是“抄袭”的话,那马克·钱德伯恩又怎么没有嫌疑“抄袭”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呢?
其实,各个领域的创新,看中的不是相似之处何其相似,而是独到之处何其不同。
身为纯爱题材作品的大师,导演三木孝浩在处理本片情节的时候十分明智,刻意弱化某些逻辑和细节,不让观众过多纠结于缠绕的时间线,而是自始自终将其代入银幕,经历着高寿和爱美的相处和互动,去捕捉和体验恰到好处的一颦一笑与小心翼翼的怦然心动。
如此一来,既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变化,渲染足够的爱恋气氛,衬托二人的一往深情和坚定不移,又避免在有限的时间中因复杂纠缠的世界观而扰乱了电影的节奏,迷失了方向和重点。
本片极其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它并没有一味地表现苦情戏码,而是一张一弛间,微妙地书写着两位主角的情感起伏跌宕。
导演在对于高寿的塑造上,赋予了其一定的个性弧度:得知真相后的高寿对爱情从怀疑到理解,从释怀接受到坚定面对。
高寿连贯而细微的情感变化极大增强了人物的真实触感和故事的可信程度。
而对于爱美的刻画,导演则是从自始自终都在以润物细无声地心态精心描摹,将其情感溶解到各个标志性场景中,让爱美的煎熬与哀婉如慢病导索,隐隐作痛。
作为关键的线索,影片中时常会穿插和时间相关的意象:时钟的机械精密地运转,缓慢吟唱着的古钟滴答,指针在时刻之间犹豫,沙漏仓皇急促地渗落,电子钟表和手机时间物业归整跳跃,电车广播员准时播报。
一段段的时光流逝都将剧情宿命性地决绝推进着。
本片的音乐丰富而深刻,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存在,可谓影片的灵魂之一。
为影片谱曲的是日本著名的钢琴家和舞蹈家松谷卓,其为本片谱写的音乐细腻温柔而生机勃勃,恢弘悠远又精致焙暖,总是不经意间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清波荡漾,情深意长。
此外,导演对京都的风情也有着精细的考量,刻意营造的梦幻感,使原本普通的闪光变成了不平凡的回忆与未来,每一帧都格外清新美好。
借助导演巧夺天工的技艺,原作本身的深层次命题在影片中若隐若现,让观众有所启发,但又间隔一个指尖的距离。
活在当下,这是七月隆文和三木孝浩想传递给我们的更加深刻的寓意。
寂寞而苦楚两颗的心注定相遇又必然分离,却永远为彼此燃烧。
交错循环的时空中,每五年的相遇都是全新的彼此,双方无时无刻不想打破结界努力传递哪怕一点点温情,只为每段年华月圆月缺三十天。
不需要如履薄冰的心态,不需要精确规划的未来,享受此刻,活在当下,去丈量世界,大快朵颐,去纵情诗词,浪费时光,去一往而深,珠联璧合。
我们不憧憬每一段美好的故事,我们珍视每一霎可贵的瞬间。
很多时候,也许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们收藏了这样的记忆,为自己的生命之树又新挂上一个精美的瓶子。
绯樱谢了一年,花季又至。
只盼这里,刚好有时间经过,即便沧桑陵谷。
影片的结尾处,爱美怀揣着期待与怅惘,碎步小跑,不敢迟到,踏上了开往故事起点的那辆电车。
目光追随着晃动的车厢细细寻觅,爱美在站定后轻轻长缓了一口气。
在高寿转身之前,她慌忙从挎包里掏出笔记本假装在认真阅读的样子。
清晨和阳光依旧如初见时舒惬美好。
爱美满足地看向窗外,微微扬起嘴角,心中默念道:“我总算,来到他身边了。
”
⭐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光与影故事集” 。
⭐ 图片来源于必应图片和百度百科。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本文为原创,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时空穿越这一概念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其具有一种非现实的美感——一种建立在逻辑自洽性质上的大胆想象。
这个题材有如玩火般危险,玩得好就是火树银花,玩不好就是自焚烧家。
试问爱情片套上《信条》的外衣是什么样,《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给了一份答卷,答案却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若只是单纯的穿越也就罢了,这部电影偏偏选择了最难的“时间轴倒流”,男女主角每隔五年会发生一次为期30天的时空交错,且两人交错后的时间流向又是相反的:男主不存在,女主40岁男主5岁,女主35岁男主10岁,女主30岁男主15岁,女主25岁男主20岁,女主20岁男主25岁,女主15岁男主30岁,女主10岁男主35岁,女主5岁男主40岁,女主不存在看上去非常酷炫且虐心的设定对吧?
两人最美好的相爱时光只有互为20岁那段时空交错(其他时间段就是犯罪了)。
然而前前后后设定矛盾太多,导致观影期间我反复思考物理方面存在的矛盾,无法代入到评论区里一大片感人肺腑的赞美中。
首先,每逢午夜0点,女主进入前一天,男主进入第二天,看似设定严谨,但编剧真的了解时间的物理概念吗?
时间并非按照一天来打包,而是一直在流动。
全人类根据地球自转,一厢情愿地以子夜为临界点进行24小时为一段落日分割,整个银河系、整个宇宙会give a shit吗?
另外,日本0点以后过1小时,中国又来一次0点,女主不会再次进入前一天吗?
原来时间的更迭也会分国籍呀?
能够与男主在相同世界、相同时间轴、相同时间流向共度一天的女主,却不能与男主共同迎接第二天,这本身就让人匪夷所思,毕竟,如果女主的时空是时光倒流的话,那就必然不是以一天时间为间隔进行倒流,而是像《信条》一样,以倒放视频的模样与男主相会才对(这样的爱情片会变得滑稽鬼畜吧?
)。
遗憾的是,导演编剧也懒得用背后有神秘力量作祟为借口,简单便宜地让女主三言两语交代了这个乱七八糟的设定,就引得男主泪水涟涟,看得我一脸错愕。
更迷惑的是男主的最后一天,女主的第一天,后者为什么能那么快就转变成恋人呢?
抱歉我完全无法代入这种情感。
要是每隔5年就会有一个神秘异性鬼鬼祟祟地在我身边徘徊,是人都会觉得可疑吧(不要跟我讲颜值光环,如果把男主换成郭德纲你会立马贴上去吗?
)?
这部电影自以为是的噱头其实就是最大的破绽——恋爱的对象和时间的进展方式都是相仿的,总有一方没有前一天的记忆,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利的设定。
主角和其他角色(这部电影里是恋人)一起,合作、产生分歧、克服困难、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通过对这些回忆的共享,主角实现了和对方的共同成长,观众看到这样的场景,产生了共鸣和感动,这才是通常的故事情节。
然而,这部电影里卖弄的时间逆流,使得主角和恋人没有共同经历的记忆,这种情况下,真的能恋爱吗?
说到底,所有观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这部电影以一种第三者的视角强行将荧幕上的两人结合在一起,填鸭式地接受了这个“感人”却几乎不可能成立的恋爱故事。
首先送上女主美颜~看这个电影是从新关注的公众号得知的:我又宅了一天。
其实公众号有简单告知相当于对时间轴的剧透吧「以下部分图来自公众号」
是不是有点懵懂知道又细思不知所云怀疑自己的逻辑!
所以就此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其实能略有头绪。
比b站好多弹幕表示懵逼的小伙伴好多。
但是看的过程中明明应该深谙其道,却难免走了人类思维的固化,难以逆向思维老路子。
简单来说就和公众号里说的一样,也如片名点题:男主的明天就是女主的昨天。
所以说一直知道明天(男主的明天即女主的昨天)会发生什么的女主(其实她知道全部,因为她有万能小绿本,记载了他们相遇后所做的一切)每天都有精心演绎自己掩饰彼时的自己明明已经对男主很熟悉却要装作陌生。
随着男主视角线的时间发展,女主又要以不熟悉的内心扮演深爱对方情到深处的女朋友形象。
这一段解释似乎有点晕头转向,简单来说:由于时间轴上两人处在两个顶端(虽然彼此在各自时间中也是按着从小到大、从蹒跚婴儿到垂暮老人),在彼此视角中的对方都是反向逆时间的对方。
也因此让人泪目的场景在知道这个点之后比比皆是。
女主在男主视角时间轴上与男主初次相遇分别后的泪目,因为对妹纸而言是最后一天啊啊啊啊
男主在女主时间轴视觉下的第一次与女主相遇,但是却是男主世界里30天交往的最后一天各自的悲伤在看不懂人眼里那么不知所谓。
如同刚刚开始男主表示内心蒙圈于女主看似多愁善感没有泪点的随意哭泣。
直至男主发现万能小绿本,从一开始的不接受到后来幡然醒悟女主内心是怀着怎样的悲伤明知两人分开在即,还依然天天笑目相对,笑脸相迎。
并且在电影最后表示自己也如此爱哭。
事实证明,看到最后,小绿本的真相也来自男主。
这里虽然到了电影快结尾处,但是女主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在她的时间轴中,刚刚寻到15岁时给她看画像深爱着20岁自己的男主预知的男主未来不过是女主的过去,女主配合着男主模拟两个人刚刚相遇,最熟悉的陌生人视角,泪如雨下,非常理解。
所以她天天演绎着未来的自己是多么心力交瘁。
由此觉得女主虽然在男主误解时候被认为是照本宣科,故意演绎,未免过于苛责。
甚至于男主最后感受到了同样的感觉:面对一个本该熟悉你的人,却只看到她一脸生涩,面带拘谨。
理解真相的男主内心崩塌尽管因为迷之时间轴,两个人能够相恋的时间只有30天。
其他相遇时间彼此也只能面对不等同年纪的对方各自等待或者追忆。
传说中相遇时间轴但是男主最后还是领悟了日系感情观的积极,推翻了女主的悲观:错过了。
悲观的女主在男主时间轴的最后一天
男主的日式积极时间也以时钟形象多次出现,弹幕一直执着的过了12点究竟会发生什么也在男主视觉中的最后一天出现了:12点一过,女主忽然随电车在身前的驶离而绝尘。
无力手电影最后为了圆一个观众期待的女主视觉有个10分钟左右的反向时间轴故事发展。
始于烂漫之花,终于电车。
虽然这个设定无比荒诞,但是多少也有以此借鉴,思及现实的意义。
这个道理非常通俗:活于当下。
放一张我们都该有的觉悟图结束此文。
from 二鸭鸭鸭鸭 于2017-6-23 早晨
很喜欢小松菜奈,在影片中她似乎一直发着光,很美。
因此也很心疼她演的这个角色,以至于虽然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到了最后她哭了,我也差点哭了。
你的第一次就是我的最后一次,没毛病。
最为人诟病的是,整个故事成立的条件建立在两个人的爱情上,以及坚持。
可是要知道,人类的感情是一种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分分钟会改变,用感情来支撑的故事,很有可能分崩离析,故事也就没办法成立了。
除却这一点,另一点让我很难接受的,就是女主,她的一生,几乎都在剧本中走过,不知道为何她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且一直坚持,或许一开始是为了报恩,或许是被男主所叙述的故事所感动,我们不得而知。
可是我们能知道的,就是女主在倒着与男主经历恋爱的过程中,爱上了男主,可是爱上之后,却只能在相遇的那一天,逐渐远离。
这样的痛苦是相互的,并且无法摆脱的,只要其中一方决定不告诉另一方,那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毁灭性的,直接导致双方的死亡,这不知道算不算是悖论了,因为毕竟影片没做出这样的尝试。
所以按照这样的设定脑洞大开的这样编一部惊悚片也挺有意思的。
虽然我一开始想过男主决定告诉女主是不是个自私的行为,后来也的确想通了并不是,因为不告诉女主带来的后果或许是真的很严重。
比较心疼女主那肯定是因为女主比较美啦。
个人观点,不喜请绕道。
女主从小时候开始就喜欢男主,并在10岁、15岁时被大龄男主剧透了恋情,憧憬着20岁的那30天的美好爱情💓。
反观男主在20岁之前却对这段爱情一无所知,还需要去一见钟情一下。
女主本来有多次机会在男主小时候就给他播下爱的种子的,但为什么没有呢?
觉得小男孩不会喜欢大姐姐?
如果女主跟男主一样,在小时候就给对方剧透了,还给留一个笔记本随时查看恋爱进度,那会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女主的爱没有强加给小男主,可以说后面的相遇相爱都是自然发生的,而女主是在小时候被男主安利了美好爱情,也算是失去了爱上别人的机会吧。
细思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这样看来,女主的爱还真是伟大,相信缘分,默默守护;男主也很爱,但感觉“你一定要爱上我”的浓度有点高…但如果男主没有在女主小时候就种下这么一颗美好的种子,是不是也就没有后面故事了?
循环了
2023.7.24打卡100部电影第7部:《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小松菜奈好漂亮啊因为看了《古相思曲》才打卡这部电影,看了一下,时间线的设定果然很像,男主的过去是女主的未来,女主的未来是男主的过去,两个人时空交错,只有短暂的相遇,但他们想通以后,都有好好珍惜彼此。
挺好看的,奈奈真漂亮。
如果我没有看过《古相思曲》我可能哭死了,《古相思曲》对于观众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时间线,因为每一次穿越都是历史节点,就像我们总是幻想穿越到历史书中去改变什么,但实际上可能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就会被历史湮灭,甚至于会修正。
其实我感觉对于女生来说,这样的爱恋遇到很多,就像是男女不同频。
刚开始可能男生上头很快,女生上头很慢,男生很爱女生,女生不爱男生,慢慢的男生减分,女生加分,中间会两个人都很相爱,但最后是男生下头,女生上头,于是变成了我最爱你的时候,你的眼神最陌生。
所以最后会错过。
就像是两个圆,我们刚开始是分离,然后相近,相交,而后重合,再相交,再分离,直至陌路。
初见即诀别。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她深情时他不知 他情深时她不识
福土好土啊,每天还要跟越来越土的福土约会,太惨了
明天的我再也见不到你/明天的你依然能见到我。(不会再看系列吧…虽然还好,但确实会浆糊)
我总算……来到他身边了……之后镜头中时快时慢的铁轨镜头,时光不也似这般?断断续续,时快时慢,人之一生,不过这般。就算命中注定,还是愿意一次又一次去重复命中注定之事。很好的创意,很纯的电影。
感觉多半程都在拼命解释概念(即使这样还是混乱),怎么感动得起来。
对这种类型的日本纯爱片实在无法真情实感……一分是给痛亲王的,听歌比看剧情痛太多倍了
见他的最后一天,精心的化好妆,跟他坐上同一辆电车,然后等着他过来对自己说:我对你一见钟情。
加了点神奇的奇幻元素但还是好无聊的片子,小松菜奈演技有了一滴滴进步。
只要找准了虐点,就能拍出好看的爱情故事,还是一贯的日式纯爱电影的套路,只是节奏略拖沓,逻辑上不能完全自洽,美出天际的小松菜奈加一星。
40岁是彼此的尽头吗,再也不能相遇。纯爱的电影,你哭我哭,大家一起爱的撕心裂肺!!平行世界还一起重叠,25岁的女主为啥没去找15岁的男主。剧情bug太多,但不影响女主的萌!!!
#全场一起哭成傻逼系列# 只是为了看三木孝浩的柔光京都才去看的,结果简直想给10星好吗。时空逻辑非常乱、但就是一直共感。小松菜奈路人转粉。
日系风真的从头美到尾,滤镜,光线,取景,构图,配乐,日剧跑,她用30天时间倒数我爱你,他用30天开始我爱你。杂糅了本杰明巴顿奇事和触不到的恋人。三星半。
太过清新……以至我全程都在思考这个时空关系是怎么架构起来的并梳理时间线——为什么女主一到晚上12点就要消失?然后她去哪儿了?为什么不是像常人慢慢成长(她变小)一样自然过度到明天(她的昨天)——而完全没有在意他们是如何爱来爱去的。
逻辑bug太严重了吧,再怎么想感人,先把设定捋捋顺啊。
日本的纯爱电影🥳
東川昌大帥一臉
结尾的reverse太刻意地想达到生理催泪弹效果,反而无效了。《本杰明巴顿奇事》已经做过的事,小清新浪漫风格非常“日本映画”风。逻辑不能细想。真·纯爱。
国产网络剧古相思曲是不是借鉴的这个故事剧情呢?男女主逆时空的设定。见你的第一天就是我的最后一天。
看的时候一直在寻思,这逻辑不太对啊…非常影响我入戏。传统的纯爱终究还是看不下去了,总觉得像十年前的电影。
剧本很有新意,但显然不能把它当成硬性逻辑片来看,这只是借用时空的噱头的一部纯情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