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对于处置航空器特情方面,拍得很专业。
但是,此片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道出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冲突。
尽管机长通过所谓“本能”的飞行驾驶技巧,处置了飞行手册里无法参考的航空器特情,结果虽然不是全员生还,但也堪称不易。
在事实正义的角度看来,无论机长个人其他方面有多恶劣,通过这样的结果都将其定义为“英雄”绝不为过。
但是,程序正义往往是保证事实正义不坏的办法。
对于航空行业的运行监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NTSB和FAA皆是将此付诸实施的机构。
这些机构运作的依据,自然依靠美国法律框架下的行业规章(regulation)。
酗酒、吸毒和服用影响神经类药物,是被认定为影响飞行员正常操作的行为。
所以,NTSB进行事故调查,这是必不可少的标准检查单程序。
尽管机长救人的事实,显示了人性光辉,但是违反航空法规在先,这样确实应受罚。
最后机长被判了五年刑,应是归咎于酗酒和吸毒违规,导致的对于空难负有部分的刑事责任。
为何没有终身监禁。
因此,最后的判罚结果,应当是综合考虑了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
法律的精神,应当是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合二为一,并不是对立统一。
此片的事故原型为国家地理纪录片《空中浩劫——阿拉斯加航空261号班机空难》,有兴趣可以参阅如下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6%96%AF%E5%8A%A0%E8%88%AA%E7%A9%BA261%E8%99%9F%E7%8F%AD%E6%A9%9F%E7%A9%BA%E9%9B%A3
1.律师付毒品钱时不肯自己给,这就是程序正义;2.上庭前百无聊赖被关在酒店,结果无意发现了一冰箱的酒。
一忍再忍却难忍最后宿醉一晚,醒来找基友送毒品。
也许,有时候我们花很大代价追求这样一刻的自由。
3.结尾男主为了炮友,良心觉醒;关进去后男主说自己虽然身处监狱,但却是第一次感觉自由,也许,我们一辈子追求的就是这种内心的力量。
当空难片去down的,因为大爱国家地理频道的《May Day》系列。
看完发现不是这回事儿的。
一边纠结麦道飞机或者说任何大型客机从物理结构上有无“inverted”两转还能稳定飞行或滑翔的可能性,一边很沉痛的看着男主和女主挣扎挣扎挣扎。。。。
就算是传说中的自我反省自我救赎吧。
男主一开始一看就是没理想没道德没羞没臊的生活状态。
但是架不住丫就是牛!!
(话说看了好多实例里,在极端情况下体现上帝大能的大牛都是军队推下来转飞民航的,看来高精尖技术的战斗机是比民航不靠谱多了~)老华盛顿最牛的是巴巴的小眼神啊!!
有时候看似无赖,有时候看似悲哀,满脸深沉的时候,其实内心可能在耍混。
真是活灵活现!!
个人赶脚他最后的坦白未必跟宗教有多大关系。
但凡有点信仰的人(好吧,也可以说这种人是信念上有点addiction的,也不至于酗酒吸毒成瘾的)。
人总要有点啥瘾头作为寄托嘛。
何况之前去副驾病房作试探的时候,看人家女友一口一个“praise jesus”,最后还伸爪诚邀男主一同祷告,男主明显一脸“what a f*ck / r u kidding me”或者说文明点至少也是不以为然却终于没敢冒犯的样子。
可能是中间节奏有点慢,我一直走神继续琢磨飞机空气动力学结构的事儿。
结果到了听证会前一晚上,男主一边牛排一边电视百般无聊空洞的眼神,居然一下子把我拉入了戏。
lg当时还在边上说,期待听证会上有翻感人长篇演讲;我在期待什么?
期待他这种厚脸皮混球有个忏悔?
虽然知道不是他吸毒酗酒造成的空难,甚至凭着短暂酗酒经历,我甚至觉得,丫要是不high,没准还没法那么当机立断鬼斧神工的拯救飞机呢!
结果,我们都错了。
这就是最精妙最讽刺的结尾!!
一心要帮他的朋友(pilot's union那位),时刻西装革履做专业状的萎缩律师,为了听证会顺利过关,眼睁睁帮着男主“自high”,还得付钱!!
笑疯了!!
真他妈尖锐的嘲讽挖苦!!
听证会上,最后对着前。。。
gf不大准确吧,前乱搞对象那张看起来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证件照,男主崩溃了。。。
其实从他几次努力中能看到,他一直渴望被拯救,却又不愿面对后果承担责任。
越强的瘾君子,越需要更强大的外界力量/限制或者生活中越残酷的变故,来给予充分的刺激以使他们断瘾。
否则,只要不伤及自身,即使离婚、即使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他们依然可以逃避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我麻痹的快感对一切视而不见。
我们也都猜对了。
感人的长篇大论、忏悔,都有,只是在最后的correction里。
他终于为自己承担了责任。
很正面嘛!
他永远不能再飞了,作为优秀的飞行员,确实可惜。
但比起当初的恣意日子——混乱的胡闹、无序中混杂着焦虑、还揉合着违规所带来的快感、蒙混过关的得意和庆幸心理;现在这种规范、坦白、不再有良心谴责的轻松、“教书育人”般谆谆的现身说法,对他来讲,岂不是最佳的归宿?
真正有品质的生活。
否则,即使混过了听证会,他也只能带着随时需要被酒精浇灭的内心谴责在原来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酿成再也躲不过去的恶果。。。
我没觉得他有任何信仰。
但最后,他心甘情愿去做的,就像最虔诚的传教士一样。
每个人其实内心都有信仰的,未必是上帝、佛陀或真主,而是自己安身立命幸福度日的基准。
得之,则安,不得,则多忧常虑。
再唠叨一句远点的。
以前看may day,NTSB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分析航空事故,看起来似乎只是技术难题。
只有屈指可数几部片子,写道飞行员不断的appeal或者对事故未能达成general accepted的最终结论。
看了这片子,才意识到,后面有多少利益方的博弈⋯⋯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工会、飞行员联盟,等等等等,任何一方都代表着强大的经济利益甚至能引申到政治因素、上升到民族问题。
能全部用强大翔实的物理证据解释明确的,恐怕才真是少数了。。。
唉!
1.毕加索有交际障碍,爱因斯坦有孤僻症,毛姆一辈子都没能戒掉手淫的坏习惯,斯大林是个偏执狂……但这都不能阻止他们创造人类历史和改变人类历史。
也许应英雄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们有常人所达不到特殊能力,当然也应该允许他们有一些缺点。
英雄也是人,不是新闻联播里面的高大全。
也许上帝就是这样安排的。
机长酗酒,吸食可卡因,但它同样救下了那么多人的性命。
一个英雄,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因他英勇事迹而带来的荣誉,却因为他的不影响事情结果的缺点而锒铛入狱,这就是人们所希望的吗?
假如他像个普通人一样按照规范办事,不酗酒不吸毒,中规中矩,但是无法出色发挥救下那么多人的性命,人们还会埋怨他吗?
就连自恃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民众本身,那个副驾驶夫妇,那个空姐长,那些美国媒体,都用仇恨的眼神责怪机长。
如丧考妣。
这难道不可悲吗?
飞机的硬伤在那里摆着,难道空难和机长的酗酒和吸毒有直接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瑕不掩瑜”。
可是我们过分苛求一个人的完美——像新闻联播里面的人物那样完美。
就像袁厉害,一介草民,一己之力,救下那么多生命,一旦出了意外,政府给他扣上非法的帽子,好事者还要追究她的房产问题……你们这些社会的旁观者,这些社会的蛀虫有什么理由来评价这些挽救别人生命的人?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这都是看客。
可悲的看客。
脖子伸的向鳖一样长——享受着社会前进带来的便利,却阻止社会前进的看客。
2.你可以说,但是他违反了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可是如果法律本身就是错误的呢?
飞机的故障很明显,而飞机制造商却和政府官员联手,利用法律将责任推到英勇救人的飞行员身上。
这是法律本身所期望的吗?
一介草品,利用取款机的错误多去了点钱,判无期。
堂堂官员,贪污几千万,判十年。
这就是法律本身应该做的吗?
影片中那个舍己救人的空姐,尸骨未寒,却还要被政府官员追究酗酒问题。
如果她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望着这个冷漠的世界冷笑吧。
听证会上,那个被空姐救助的孩子,那些被机长救下性命的乘客,你们都哪去了?
你们在义愤填涌谴责他们的酗酒行为吗?
3.这部影片为了反映一个什么主题呢?
主旋律吗?
主人公为了苛求自己道德上的完美,就用十几年的牢狱之灾来洗刷自己的灵魂。
他那个吊儿郎当的儿子居然还以这种行为为荣。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混蛋逻辑。
好像飞机的坠机事故就必须要由机长一个人来承担。
那么被救的一百多人的功劳应该归谁呢?
上帝吧4.——上帝保佑美国。
从法理上来看,首先要找出导致飞机坠毁的直接原因,经委员会调查后发现是因为飞机本身零件陈旧而导致发生故障,即人为无法控制的原因导致,因此飞机坠毁是无法避免的,和男主角无直接关联,与男主角驾驶飞机时的心理状态也无直接关联。
因此关于飞机事故的责任关联和赔偿都应该由航空公司和制造商承担。
但另一方面,男主角醉酒驾驶飞机也显然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有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被起诉和刑事诉讼也是符合法理的,但这不应该和飞机事故混为一谈,而应该看做分别事件进行处理。
ps, 本人觉得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地方是那个癌症病人的几段台词,实在是神来之笔。
本片是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时隔12年之后重新执导真人影片,作为曾经拍出过像《阿甘正传》、《荒岛余生》等佳作的导演,12年确实等得太久。。。
影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算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片子,要演技有演技,要人性内涵有人性内涵,可节奏上稍微缓慢拖沓了一点,如果能更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片尾的反转没太大悬念,倒是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个角色给了他足够发挥的空间,可以说,影片在很大一个比例上都可以看成是他的个人表演。。。
现在还在放着片尾曲。。。
自打毕业之后,戳在家里,好久没有这般集中精神看电影了,还是因为奥斯卡才关注到这个电影。。。
好了不废话了,喋喋不休的。
一直很喜欢航空飞行的片子,就是喜欢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不得不说正中美国大片的下怀。
可是看到开头就来的紧张的降落,我知道后面还会有很多故事要叙述了。。。
可能是电影看多了吧,越来越喜欢上剧情片。
喜欢上那种悠然的对别人素说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
一种沧桑感。
看到在听证之前他扔在厨台上的那瓶酒,我就已经猜到结局了。。。
不得不说denzel washingtonz的演技真不错(刚刚知道他叫这个名字)。
大学以来看的电影已经颠覆过我的人生观了。
民主、人性、、、、很多很多。
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欲望,该爱爱的爱爱,该救人的救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真实的人。
说实话开头那段漏点还是有些震到我。。。
好了,自己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更多得是自己的感想,有些乱,见谅。
刚看完这部电影,简单写几句,那个酒不喝能怎么着?
惠普当时为什么要承认喝酒,最终进监狱,什么都没有,这会开始反省,开始戒酒,难道就不能不承认喝酒以后好好当英雄好好开飞机在好好戒酒?
机长不喝酒是可能更得当的处理灾难险情,但又一点我也不否认,酒壮胆,我经常喝酒开车,但我开车很准,喝酒以后兴奋,身体各项机能反应都比平时快,我喝完酒以后打游戏打王者打的不是一般的棒,我从没耍过酒疯,我喝再多我都自己把自己和车送回家,我喝酒以后也不墨迹,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喝酒,惠普当时敢把飞机倒过来飞?
影片事后有交代他当时有别的选择的处理结果会更好于倒飞?
当然惠普那叫酗酒,而我不是,我喝再多也没有他那个样子,把自己头磕破,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
如果惠普不刷酒疯的话我想替他问一句,我喝酒怎么了?
我喝酒不耽误事我怎么了?
言归正传,惠普当时完全可以把喝酒的问题甩到女友身上啊?
因为我就不明白了,说女友喝酒就给她造成污点了?
乘务员喝酒影响飞行了?
飞机失控坠落是乘务员喝酒喝坏的?
调查结果显示是乘务员搞鬼把飞机弄坏了了?
调查结果出来了,是飞机老化部件没有及时更换,这更一个乘务员喝不喝酒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要是我是惠普,我不会承认自己喝酒,好好当英雄然后在戒酒,没必要说实话,撒个谎没什么对不起女友的,乘务员喝酒跟飞机坠毁完全就是两码事,死难家属在无理取闹也不会怪到一个乘务员身上,乘务员是喝酒了,她能咋着?
去驾驶舱耍酒疯?
驾驶舱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好不?
飞行的时候把窗户打开了?
是乘务员喝醉酒把飞机劫持了?
调查结果都已经出来了,我认为跟人喝不喝酒没有关系。
真他妈搞不懂你们的逻辑。
可以说是冲着主演去看的。
这个故事不好不坏,没有很大的起伏变化转折,甚至结果也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描述的是飞行中的事故,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尤其是航天事故,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这个飞行员在酒精和毒品的作用下依然可以驾驶这辆飞行迫降,减少伤亡损失,不得不说他的飞行技术和经验以及对人的生命的保护是值得大家敬重的。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明知自己有飞行任务的前提下,还饮酒过度,并吸食毒品,这个本身是职业操守的问题。
所以才会有后来在法庭上的一幕,他挣扎了很久,看着死去的女朋友的照片,反省自己身边离开的另外一个女人,想到已经将近成年却已经生疏的儿子和不与理解的前妻,在人性面前他还是决定坦白,这个是对自己良心的解脱与释怀。
可以说是自己对的起自己了。
本片应该是一部标准的美国主旋律式影片。
不得不说华盛顿的演技非常好,不得不说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极强,不得不说情节的铺垫与反转极为抓人心肺,但我不得不说——片中男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极不负责的渣男!
影片最后的男主多么感人啊:为了内心的平静、为了不再辜负公众的期望、为了他人的清白,他不愿也不能再撒最后一个谎,说出了事实真相,从而放弃了原本唾手可得的荣誉、优沃的生活、高大上的职业,并承担了一切应该承担的责罚。
太TM高尚了!
绝对是一个诚实的、有担当的、瑕不掩玉的、标准的美国式英雄。
但是——以航班机长为职业的男主酗酒、吸毒——不管是在休假期还是在工作日,甚至是在飞机驾驶仓内。
他可曾想过要为几百名乘客的身家性命负责?
在听证会的头天晚上,当看到冰箱中散发着天使般光泽的精致酒瓶时,他可曾想过要为第二天极为重要的听证会负责?
在听证会最后关头承认自己是个酒鬼时,他可曾想过为了自己仅有的一次诚实,一家航空公司将要倒闭、拥有几百名飞行员的工会将会垮台、几千名公司员工将要失业、而事故的真正元凶——飞机制造厂商却得以逃脱惩罚。
而男主说:我接受这一切,起码我戒了酒!
这就是美国的价值观?
还能有什么比在火车上看这部电影更刺激的吗?我说的是前4分钟
泽米吉斯每次的价值观都保守得让人没法赞同
“此去经年心如镜” 这句翻译亮瞎了…(前半小时空难戏+后半小时法庭戏=4星)+(中间一小时出戏=2星)=3星
丹泽尔·华盛顿演技大爆发,开头的迫降和片尾的法庭中的自我救赎都非常精彩,可惜中间部分太拖沓很不给力啊。
dw演技很好
这是空难片包装下的成瘾患者自我救赎的片子,只是要转折的铺垫并不多,为了维护别人的名声让这个听证会前还喝酒吸毒的深度成瘾患者挣扎了一下就承认了错误,这还是太一厢情愿了
监狱好棒
Hi, I'm an alcoholic.
丹泽尔华盛顿出神入化,迫降的紧迫感反思教育都齐了
坠机部分拍摄的十分扣人心弦,充分说明不砸钱照样可以出效果。中间关于酗酒的部分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被我姓邓的强大演技弥补了。高潮部分缺乏足够的铺垫显得没有什么说服力,但是作为一部商业片也算不过不失吧
內心對美好生活有希望的人才會經不住良心的拷問,用懲罰自己的方式告別被自己搞砸的人生。總覺得電影還缺少點什麽,大概是因為風格太沉穩平實,內心戲很多,好在看丹澤爾華盛頓必不會失望,心裡轉變的過程表演得很自然。
看完有了与电影无关的想法,想学开飞机
x2毒酒毁一生。把一切人性的美好都归功于上帝,真正的政教一体国家非灯塔莫属了。最后他儿子的论文题目叫「我这一生遇到过的最棒的人」???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啊哈哈哈哈哈!美式三观真特么棒👍🏻
坠机后,丹泽尔·华盛顿捡回一条命,在亚特兰大医院醒来。半夜,他被噩梦惊醒,去楼梯间抽烟,遇到凯利·雷莉,她是因为嗑药(一种叫塔利班的毒品)过量被送进医院的,他们刚搭讪,楼下病房的詹姆斯·戴尔上来蹭烟,他得了一种罕见的癌症……非常奇妙的男女主人公相遇戏。
全片只有迫降飞机时比较精彩,其他都是来回的酗酒戒酒。剧情就像下面的介绍一样简单,三两行字就搞定,但是却拖沓两个多小时。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很好,只可惜今年碰到刘易斯。
前半小时一枝花后一小时一坨屎的模式近年不多见了。可能太想尊重“事实”,把戏剧冲突全抛脑后了。
还以为是紧张刺激的飞机迫降电影,居然是个酒鬼自省最终戒酒反省人生的电影,某种程度上,真的很无聊。只能说,不难看,但是真的一点也不动人。整个电影,只能看到丹泽尔·华盛顿的挣扎表演,剧本也实在不怎么样,特别是给他准备的那几段感情戏,只想说:Really?
原然飞机可以倒过来飞~
俗套的美式法律说教片
所有的成本都在开头空难的几分钟,余下一个半小时塑造这个职业道德不合格的机长。我认为本片不及萨利机长,在于叙事重点偏移,没有把律师跟反复质询当做重点。因为这片是教育、警示电影,酗酒加药物的机长不管他是不是拯救了空难,都是不合格的机长。这点上毋庸置疑,也使得挽救事故本身变得毫无意义。当庭道德感召承认自己不具备职业道德的戏份,然后服刑期间失去的家人生活又回来了,道德老套得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