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最想干嘛吗?
我最想干的。
就是把他找出来。
对他吼一句你他妈怎么不去死啊!
这是我最想干的。
我最想干的是这个。
……我得骂出来。
方文还是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这个城市。
那个城市。
曾经,我和他说父母不同意我就绝食。
我等他。
我没想过有一天他消失了我会等他。
可事实上我等了四年。
一直等。
李米穿着松垮白色衬衫,叼着烟,动作总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
这个城市里也许你见过这样的一个女司机,也许你从未去想过她为什么要开车。
为了找到也是开出租车的恋人,她一开就是四年。
在这个城市的每一条道路上飞奔,好像她那一颗无处安放的心。
她在每一个目的地停留,可是没有一个是她的目的地。
她的目的地,就在那54封信的主人,方文。
可是,方文在哪里?
她不会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形象的,也许曾经是校园里不好好学习,谈恋爱,但是单纯敢爱敢恨的女孩,开了四年出租,她也学会了给无赖男人在马路上抬手一个甩耳光子,习惯了对每一个上车的人唠叨,让他们认杂志里的人的照片。
她不再是昨日的少女,但是她的爱情依然埋藏在心里最深的地方,从来没有遗忘过,只是她自己也未曾料到,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而四年前那个深爱他的方文在哪里?
高考的失败,命运让两个人终究分开。
难道爱情真的抗拒不过金钱和世俗吗?
最老套的爱情结局。
可是故事的后面,棒打鸳鸯之后,真的就是随之而来的正确的幸福吗?
电影里大段的劫车描写是一个亮点,人物的纠葛,情节的扣人心弦,虽然不够欧美片里那么精彩,但是更多了一些真实的味道,甚至是朴实到搞笑,连劫车都不会的两个为了挣几万回家的民工。
一个在城里混了三年没钱带回家,一个为了和县里最漂亮的小香相好给她财迷的老妈一万块钱(自由费?
)两个人走上了歧路。
想起李米和方文的爱情是因为李米父母嫌弃方文没钱,而方文走上贩毒也是因为钱。
世俗的味道。
对比下,李米的爱情更显得那么可贵。
这部电影只是单纯的爱情吗?
也有很多社会现实的问题在,但是深究下去,还是没有什么,这样看,这部电影还是在爱情的主题上挖掘得更为深刻。
爱情是伟大的,寻找你,看着浪漫的理由,却是四年里,和人争执吵架,自己装轮胎,找厕所,收衣服,蜷缩在空荡的被子里,甚至被劫车。
想说的东西太多,电影给我的感触太多,关于爱情,关于社会,关于平凡,关于遗忘。
结尾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
也许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们相隔千里,而是我站里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电影后半段我开始流泪,三次。
真是巧合,方文的样子和我心里的那个方文那么相似。
也许是因为周迅精湛的演技让我想起了什么,也许是方文的样子如此像那个男孩,总之我的泪水流得心甘情愿。
我们都为了李米和方文哀叹,平凡的人物,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许多不平凡的背景颜色。
比如同样平凡的裘水天,比如家里闹着离婚的警察,比如跳桥的诗人。
我和你也是如此平凡,我喜欢《苏州河》,我喜欢《如果爱》,我喜欢《画皮》,可是真的,我最喜欢的是李米。
因为我也正是那个倔强的女孩,在烟火灰尘的生活里执着得选择不遗忘,即使过去的已经成了过去,即使你已经离开我。
选择离开你,并不是因为我不爱你了,放弃你了。
我一直在这里,你送我的麦兜也在这里,还有你给我的台灯,被套,紫砂锅,甚至没有用掉的稿纸,所以我相信你没有离开过。
很多次在大学城的路灯下,昏黄的夜色里我像李米的出租车一样到处游荡,她在找方文,我在找你吗?
我知道你在离我公车40分钟的地方,可是我只能遥遥想念。
我比李米幸福,因为知道你在哪里。
我比不上方文幸福,因为我看不见你。
我既是李米,也是方文。
爱情,就是我面对着你的脸,一语不发,泪水却无法控制地流出。
方文,方文,我没有别的意思,我没有别的意思。
我知道是你,你可以不要我。
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告诉我好不好。
我不会死追着你的,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
告诉我好不好!
方文!
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
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
只能普普通通了,我真没用。
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
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
我现在算是一个有用的人。
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你能原谅我吗?
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
也许我已经成为了你父母想要的那种人。
谁知道。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子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708天,告诉你一件事李米。
几乎就要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上到了机场买了机票,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
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到了登机口。
最后我还是留下了。
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吗?
好,我告诉你,我是方文。
我现在和别人好了,现在根本不想要你了。
我说了。
能不跟着我了吗?对不起。
如果是我认错了……那我跟你说一声对不起。
原来方文和你一样能掩饰自己。
难道他也是天蝎座?
我多么希望,在你的外表下,也和方文一样。
我愿意去等你四年。
可是你还会如方文爱李米一样爱我吗?
“后来他和我说,遇上我,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
”我等着。
喜欢周迅,喜欢窦唯做的音乐。
老板和朋友 都很推荐这个电影 很多人看着哭了 在国内 几次都想去看结果 大连时候 没赶上 服务台小姐说 下周日 还有一场 后来去了上海 想和小狗去看 结果那个影院也没有 我俩看了wanted后来 回了 猫本 就赶快驴了下来可能我是抱着 让我哭泣吧 或者 纠结我吧这样的 非正常心态看的这个电影 所以 并没有让我哭 也没让我纠结我只是 看着 李米一次次流泪满面 面容憔悴 或者声嘶力竭 奔跑着 安静着 叫喊着 哭泣着 当时就 发自内心的感慨 --- 别他妈的让我 猜想爱我一定要 让我知道 我不会一定要你在我身边不爱我 你就可以走 不要弄得不清不白 不明不了 让我等你四年然后 就和 李安同学说 这电影一般 后来 小野同学回来了 我俩去吃了 泰国菜 回来以后 我就说 我有个电影 你要不要一起看然后 我俩又看了一边 (可能 没被这电影 别扭到 我就不爽)这次看到 王宝强 说小香那里 我突然想到了小狗他说 小香和镇上别的女生不同 不像她们土得很他说 小香说 我也有想过啊他说 他有次不高兴 可是 小香回来很激动的 说 那个东西超好玩 艾的时候 我就觉得 这小香和小狗也太像了而我 就是个 都市版 王宝强啊我也觉得小狗与众不同 我也喜欢小狗说话的语气 我也会因为小狗天真的样子 忘记了之前不不满可是 毕竟 我不是李米 小狗也不是方文 我俩没到那程度我也许 可以为小狗奋不顾身 或者变得智商低的破表 或者 办出来再傻的事 甚至 流血流汗可是我做不到 等你四年 做不到四年不喜欢别的人 不和别人上床 我想也许因为这个 小狗才和我分手吧 ....跑题了其实 我挺羡慕 李米 和 方文的 爱到那个样子 觉得很好很地道 一点都不 很傻很天真 嗯 好好爱一个 不投机取巧 不三心二意 什么什么的 后来 方文死了 李米在 KTV里唱“谁能告诉我 要有多坚强 才能念念不忘...."
零五年的春天,他和一个远在重庆的人网恋的风生水起,那个人跟他说,我爱你,但我永远不会见你。
活该当时的他,觉得真是浪漫无比,还是被感情冲昏了大脑,也就是如此奋不顾身轰轰烈烈,他的青春被他握紧在手,狠狠的一把火燃烧了起来。
时机未对,对象未对,那又怎么样?
终归是赎了自己的心甘情愿,爱意是自己的,回忆也是。
他后来经历过一些在他生命中最坏的事情,从未和任何人提起,他也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捱的过的,所有的苦难。
包括,离开这个人,忘记这个人。
只要告诉自己,我要做到这件事。
因为爱的这么多,所以断裂的,必然够决然。
可是他还是给自己留了一个梦,留了那么久,留到快要忘记了真假,他这样过了很多个夏天,很多个冬天,有些人有些事,在季节反复中消失痕迹,或者,他从未在意,有时候他会厌倦自己的执拗,他对自己说,算了吧。
所爱的,不过是镜子里,数年前不顾一切的自己。
你舍不得,不能放,直到它死掉。
而零八年的秋天,你在遥远的北方的城市,与另一个人坐在一起,看到荧幕里周迅那张倔强而固执的脸。
她不能停止的找寻他,做他做的事,我们是不是都在这样的途中慢慢偏离了初衷。
她在坚持;你选择放手。
她找到了他,坐在他的对面;你坐在他对面,找到了丢失的这些年。
她对他说,如果我真的认错了,对不起;你对他说,你好,再见。
她看到他在录影带里羞涩的笑容,她笑着低头,抬头已是泪满面,她看到他住在她的对面,存在在她的身边,一直在。
你握住旁边的手,温暖安实,你觉得被什么击中,湿了眼眶,你听到他的呼吸声在耳边,你想说,我爱你。
而我们都是这个大大城市里,平凡的人们。
影片一开始,车子开过被隔成两道的马路,周迅叨着烟,穿过一个不长的遂道,“还是这个城市,四年,什么也没改变……”我觉得眼熟。
裘水天二人上车,一开腔,我觉得耳熟。
只怪王宝强的昆明话说得太水,一直听到“马普”我才知道就是这个城市;听到“小烂屎”“憨眯日眼”,我确定是这个城市。
看完电影,我知道,再不可能是别的城市。
我不是昆明人,从小在云南长大。
云南在很多外人眼有些神秘,我的朋友至今跟网友说云南人都骑大象上网吧在家门口买枪,还是能唬住人。
很难把云南划归北方或者南方,这边的人脑子有一根筋,让他们与众不同。
云南有点野,云南人有点野,不过这里有一些东西,文明人永远学不来。
昆明,或者说云南,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这个城市很不靠谱,但适合猜想。
这个城市变化很慢,不太干净,鲜花和毒品一样泛滥。
昆明的交通状况是我见过的城市中最恶心的,街道的设计莫名其妙行人对红绿灯视若无物交警对找岔游戏情有独钟,在这个城市当女出租车司机,真的非常强悍。
这个城市租房很便宜,滋养了很多短命的爱情。
似乎罕见伟大的爱情,因为不习惯执著。
“我没想过他走了我会等他,但这是我等的第四年……”这个城市四季如春,容易将时间遗忘。
昆明人说话大声大气,口音还不太动听,操这种方言的女人一般不会太动人。
这个城市的女人,不木强更不柔嫩,不只是爽朗也不算很精明,没大理想也不小家子气。
披一件男式衬衫,袖口高卷起高原的风晴空的云。
云南人,特别昆明女人有点“踹”。
李米是挺像昆明人。
穿着小短裤收衣服,吵架时会掴人耳光,换车胎不顺手会甩膀子,被刀子抵住时会吓得结巴,一怒起来就全不顾对方的面子,管你在打劫还是打豆豆,手脚并用照脸上乱刮。
像李米和男友这样初中就恋爱,什么都做了,不好好学习,也不天天向上,考不上大学就哭一把,二十岁不到就混生活的人,在云南有很多。
像裘水天这样在村子里混不出名堂,看上村头一个学了几句港湾腔姑娘,为10000块礼钱逼得送命,到死连人家姑娘对自己有没有意思都不知道的人,在云南也有很多。
我的朋友很多在昆明混,租一个小房间,很低学历很少工资,抽便宜的云烟看很多毛片,有很多朋友,被现实死死压住,兴许哪一天,为了一个甚至不知怎么起来的念头,做了个不靠谱的决定,城市的另一边,又多了个叫李米的丫头。
一."那天.我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突然想起了你.我哭了. "当思念这东西蔓延成一种情绪的时候.你拿出他给你的信.一遍一遍的念.一遍一遍的泪流满面.你说.你相信他是爱你的.你说.他会回来.开一家超市.幸幸福福的过一辈子.你有一本杂志.杂志上都是他的照片.你逢人就问.你见过这个人么.四年究竟有多久.彻头彻尾的走一遍.你才知道.那种情绪.不是伤心.不是难过.是一种不敢绝望的绝望.貌似一株等待雨水的植物.只能生生的撑着.撑着.只能相信明天就会有一片云.就这样.穿过大街小巷.好像.你就在那里.二."你不要我了.你跟我说一声.你告诉我.好不好. "他走之后.你的生命只剩下寻找.不仅仅是秋菊一般.要个说法.因为爱.因为被爱.支撑着你.不敢绝望.也有那么一瞬间.你以为一切都是幻觉.他没离开.他还拉着你的手.或许也有那么一瞬间.你明白.自己还有幻觉.他不会回来.你看见他身边的女人.你发现自己这四年像个傻瓜一样.生活在他编织的世界里.你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他.但当他说出那句狠话.你却哭着说.如果是我认错人.那我更对不起.你此刻宁愿相信眼前铁一样的证据.不是事实.你飞快的跑了.你的格子衬衫扬起又落下.所及之处.全是悲伤.三."今天.我买了回昆明的机票.思念就像在草地上爬行的蛇.我过了安检.捡了票.又出来了.我不能就这样回去.我成不了他们想要的人. "你以为他远在天涯.其实他近在咫尺.他在你的生活里.像一粒微尘.陪伴着你.在他的镜头里.有你的喜怒哀乐.有你捂着肚子去厕所.有你洗完头发后对着镜子抽烟.每一天.每一天.他都不曾远离你的生活.他给了你生活的保障.给了你关于大超市的梦想.他用他的生命给你一个貌似幸福的结局.有一家大超市.得到父母的祝福.过平淡而简单的生活.许多人都在过这样的生活.而你.真的感到幸福了么?四."高考之后.他买了一张五块钱的游泳票.在水里呆了一下午.对着阳光.第一次哭了.我们都是太平凡的人.没有人注意我们. "这样平凡的生活.却酿造了那样一个执拗的你.你歇斯底里的哭喊.你说.你老婆你不认识啊.你说.你去给我找回来.你去把杂志给我找回来.你说.关你什么事.你说.方文.我知道是你.我知道是你.你说...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我哭了.我记得那是我想念的时候.最爱的动作.那天空.空空的.空空的.那颗心.也空空的.空空的.你说.他走之后.你一直一个人.有时候宁愿一个人.宁愿叫嚣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承认.他走之后.再没有爱的能力.我的卑微.我的喜怒哀乐.从此烟消云散.装了一副宠辱不惊的皮囊.[而后来的我,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把伤心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越来越少再为谁掉眼泪,在失望时沉默,兴奋时吵闹。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远离爱情,只是在望向天空的时候,会觉得寂寞伤感,我想,曾经那个执着爱着一个人的女孩子,她到哪里去了呢?
李米吼着说:我男朋友失踪了!我找了他四年!四年有多久你找过没有!她邋遢,暴躁.她是一个女出租车司机,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那种。
她抽烟抽得很凶,皮肤不好,面色憔悴,色素沉淀,脸上布满雀斑.她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生活,没有什么生活质量,更不用说注重饮食和时装.没有,什么都没有,她也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她有的只有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孤独的等待.等待一个叫方文的男人.对她来说,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等他,找到他.她把方文所有的照片都贴在一本杂志里,有打车的就问:你认识这个人吗?她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下去,一天又一天的找下去.四年,从来没有间断和停止过.而支撑她等下去的力量是方文寄来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四年一共五十四封,她背得出那些信里面的句子,她试图寻找到这些信里有什么暗示,比如日期和日期之间的关系,她满脑子里只有这个人和这些信,偏执得像个精神病人。
爱情到底是什么?李米可以在大街上疯跑,可以对警察大吼推翻在地.可以在死里逃生之后第一个惦记的还是:杂志呢?杂志在哪里?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只为了等待和找到一个叫方文的男人.他说过他也许很快就会回来的,他答应要给她开一家超市,过最市井的幸福生活.那么既然他说过,他答应过,那么就一定可以等到他.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可以把他找出来.电影里每个人物都是那么悲情,跳桥自杀的诗人,藏毒身亡的贩毒者和一心要找到心上人小香的王宝强,面临婚姻破裂的警察,另一个爱着方文的女人菲菲...更不用说躲了四年和找了四年的彼此深爱着的男女主人公--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藏猫猫的游戏,但是这一点都不有趣.当初为了能和李米在一起过更好一点的生活,方文成为了毒贩子.但从此方文只能隐姓埋名变成马冰,他看着自己爱的女人疯狂地寻找自己,看着她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艰难地挣扎着过活,他看着她,偷偷看着,却什么都不能做.他有多爱她呢,爱到连初衷都忘记了.或者因为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已经不能回头了。
故事的最后,方文死了,就那么戏剧性地死在了仍然在疯狂追查答案的李米面前,故事到这里,终于可以结束了.她不用再寻找他,他也不用再躲起来--可是突然间,一切都仿佛都没有意义了。
生活戛然而止,所有爱恨一瞬间都幻灭掉.这样去看的时候,觉得李米其实,已经残废掉了。
她那么用力去爱去找的一个人,最后就这样轻易地死掉,这世界上她看得高于一切的东西,爱情和生命,原来比什么都脆弱.那么以后,李米该怎么样去生活呢?找个人随便嫁掉也好,或者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抱着记忆过活...都让人觉得,李米的生命已经燃烧过一次,剩下的也只是没有颜色的灰烬罢了.在这部电影里,贩毒其实只是做为整个故事的陪衬,做为李米爱情的陪衬,只是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合理,更惨烈而已,而方文在死之前对菲菲说的那一句: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让李米偏执的爱情显得那么地值得.最后的最后,在方文留给她的录象带里,我们没有失望,因为我们看到了方文同样爱着李米,一丝不少地爱着李米.如果菲菲伤心地哭着想她用心去爱的一个人其实根本不爱自己,至少李米可以欣慰地哭着想,其实她真的从来没有被辜负过,这对爱情本身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暗合的命运,摩挲了太长的时间。
等待能有多久,裘水天和马文,李米和小香,其实生活和爱情,都一样,都一样。
对好看的电影,最好的描写无非是一句,真好看。
李米和方文中学时开始恋爱,两人都没考上大学,开上出租,前途渺茫。
方文承诺赚一笔钱给李米开个超市。
李米的父母不赞成两人交往,方文为了成为李米父母认可的那种人,决定出去闯荡,四年间一去不返,只是时不时给李米寄来一封信。
四年间李米疯狂地寻找方文,她把方文的照片带在车上给每一个客人看,只到遇到两名携带毒品的绑匪上了她的车,她终于找到了方文,等待她的却是比男友失踪更可怕的现实。
影片最后,毒犯方文自知来日无多,给李米留下一箱子钱和一个DV。
DV中他给李米留下了遗言,说“我做到了,你去开个超市吧,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写给你的信,一共54封……”这时我的眼泪再次和周迅一起流下来,一发不可收……遗言后面,是方文四年来在李米身后偷拍的片段——李米晾衣服、李米出车内急找厕所、李米和客人吵架……这些让李米又哭又笑的镜头,是方文四年来的注视,牵挂,和渴望。
这一片段也是编剧的神来之笔,周迅的表演让其锦上添花。。
字幕打出来的时候,周迅略带沙哑的歌声也轻轻缓缓地响起,全场在歌声中沉默,在黑暗中沉默。
这个以绑架、毒品、悬疑、警匪这些元素串起来的爱情故事,冰冷残酷中透出的那一丝温暖,击中了每个人。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充满欲望和诱惑的年代,有多少像李米和方文这样面对现实力不从心的小人物,面对一份无望的爱情,有人会彷徨,有人会怀疑,有人会轻视,有人会抛弃,有人会背叛,有多少人能像李米和方文那样,在无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忍受煎熬。
什么样的电影算好电影?
泛泛来说,故事性强算好电影,叙事技巧高超算好电影,视效震撼算好电影,想像力奇崛算好电影……但归根结底,好电影的终极标准其实是打动人心。
像《李米的猜想》、《万箭穿心》这样的华语片,不是高成本的制作,没有恢弘的场面,却关注现实生活,刻画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主人公以过硬的演技感染观众,其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构成的观影体验,比哈哈一乐的喜剧片、只有感观震撼没有心理震撼的商业大片,更让人觉得过瘾。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周迅,在片中表现出的演技,比《如果•爱》中更抓人,更出色。
从演员角度说,这是她一个人的电影,她没有把故事浓缩为爱情就万事大吉,她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多,比爱情要多,那些内容如果再一次用概念来概括,将会很无聊。
好的表演,说到底是用来欣赏而不是归档的。
有些遗憾的是,李米之后至今,周公子好像还没有出现比李米更为出色的作品。
这片子拍得文艺气十足,又不乏几分小幽默。
导演在观众猜得心有点累的时候通过李米的独白揭开了谜底,但他的目的并不在这里。
最后的DV浓墨重彩的抖了一个包袱,抖得非常到位,我得承认我被梗住了,像压了一块石头,郁郁不结。
我认为李米的猜想最大的成功在于选了一个精确的演员,完全是因为周迅的演技,才彻底的撑起了这段纠结而粗糙的感情。
是的,我厌恶这个故事,若我不是看客,定要用锅底先敲醒李米,然后再敲破方文的脑壳。
这是什么破烂的自以为是的爱情。
李米第一次跟叶倾城发火,她歇斯底里的吼:“我男朋友不见了,我找了他四年!
你是不是还想知道这四年我都和几个男人上过床?
”过了许久,她自言自语了一句,“一个也没有”。
而在这个火冒三丈有点小高潮的时刻,旁边长的很man的警察忽然用小狗一样的表情傻乎乎的冒出了一句,“我最近正在闹离婚。
”我一下子就喷了,随即笑了半天。
这一刻我忽然希望李米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他让我觉得放松并且贴心。
事实是,这个细节的铺陈没有任何后文,导演只是在李米对数字的疯狂上做了一个枝丫蔓延,而叶倾城的回话,则完全是为了安慰李米的一个鼓励奖,他的意思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看,我和爱人在一起,却还不是面临着分离。
所以,你这样痴情,我觉得值得尊敬,但亦没什么了不起。
李米和方文最后的正面相遇,她不顾廉耻的跟在方文后面背那些如诉如泣的句子,若不是李米真的收到这些信,我甚至以为这是方文的自言自语。
他为什么要给她承诺这么多虚渺的幻想呢,他构建了一张密密麻麻暗喻着你要等我的丝路,他情真意切到了自己都信仰的地步,他甚至说,李米,我能看见我们未来的样子。
可是,一千个美好的未来比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
他以为这就是爱,为李米完成最大的梦想,为她开一个超市。
可是他不明白,如果这个超市不能和他一起开,还有什么期待的意义。
那是他们少年时的呓语,他们还在一起,她便信手拈来的梦想,他却始终没有抓住重点,是和你在一起做这些事。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对方着想,却偏偏用自己的方式把对方牵绊。
所以,在DV里看到方文用摇晃的镜头拍出李米沉默的晒衣服抽烟,换轮胎失败的瞬间对生活的无能为力,跟对手斗狠时的战战兢兢,我像被打了一个闷棍,恨不能把那个心脏已经抖得像个筛子的隐忍男子蹬出去。
要爱得多软弱,才能在这样一步的距离里,不靠近,却又不放弃。
要爱得多迷茫,才能如此的想念,却又不相见。
方文在死前抱了菲菲一下,他在他耳边说,如果先没有她,我会爱上你。
我却想,你们不早就在一起了么,求求你们就在一起吧,让李米也好好生活,她也许还能和类似警察那样有趣的人在一起,你们可以和其他的人在一起,各自的幸福甜蜜。
如果软弱到在身边给不起,不如索性放手到底。
如果坚强到念念不忘,倒不如省下力气彻底不记。
我们也在中学的时候认识。。。
我们学习都很好,喜欢我的人很多,喜欢他的人也很多,但我们却彼此喜欢。。。
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除了考大学,就是在一起。。。
他说,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年少时那段美好的回忆,它让我们更珍惜后来的感情,更用力的去美好生活。
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看完了《李米的猜想》。
想到了爱情。
这是我很少在这边提到的话题。
早听朋友讲,周迅在里面唱了《当时的月亮》,窦唯做的配乐很棒。
所以,在未看之前,王菲,窦唯,周迅,李亚鹏。
现实中的爱情已是交错复杂,于是在这个周末下载来看,还没有供暖,我披着毛毯,与剩下的半盒烟将这部电影看完。
我承认我差点在KTV里周迅唱当时的月亮时掉下眼泪,或许跟王菲脱不开干系,也或许,感慨于爱情。
爱周迅的样子,在这部片子中更接近真实。
四年的漫长等待,干燥的皮肤与深陷的眼睑,以及不停的周而复始。
有时候爱情是一场空想,有时候爱情是一场无期的等待,等待,有关等待,是我人生中很难忍受的事,太消耗人的体力与耐力,将人的精神一片片剥落,以至于李米呆滞的开着车游弋在城市里。
而有时候,爱情却又从天而降,就好像临近结尾,马冰真的变回的方文,重重的摔在了李米面前,只留下一脸错愕的李米,呆立许久,这是多么戏剧化的桥段。
而,现实与爱情总是不停的在抗衡,总结下来,现实总是残酷的。
单纯的农村少年为了寻找他的小香,误入歧途;方文为了李米,忍受着即便见面却仍要装作陌生人的痛苦,(不禁让我想起,《当时的月亮》是出自《只爱陌生人》专辑,谁又会想到,10年后的今天,会有这么多巧妙的联系)而整部戏,在最后的DV出现之前,除了李米思念成灾的夸张式表演,都没有太过煽情的桥段,旁敲侧击的,以其他人的爱情做铺垫,等最后DV出现的那一刻,爱情的主题才得意升华,李米面对失踪四年的爱人出现却完全失忆而发狂,而方文也同时是为此在经受煎熬的,现实将相爱的人扯远,想起太多奔波于生活而错失的爱情,好像有什么堵在胸口,无法释放。
当等待了四年的恋人在DV中出现,并且发现,当李米发现自己阳台晒衣服,在大街上装轮胎,在和路人争执,孤独地游走在这个城市的每隔角落时,却不知自己辛苦等待的人,就在抬起头便可以望见的地方注视着自己,于是,她笑了,可是这是,我却有种很酸涩的感觉,李米笑着得到了答案,她的爱人也那么深爱她,可却又不得不离开,若是乐观地想,可能李米从此,倒是可以满足的生活下去了吧。
但是方文死后,李米与朋友在一起狂欢,手拿着烟,在KTV里对着屏幕唱着,“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那一刻,真的觉得这才是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场戏。
是的,我们没那么坚强却都念念不忘,哪怕是生活中并没有多么深刻的爱情,也会在狂欢散尽一个人回家的出租车上突然想起,当时的月亮。
别提文艺,叫人丧气
可怜的李米~~
周迅抽烟抽得好看
剧情上最大的悬疑居然靠旁白一语带过了,几段情节完全是靠巧合解释,这也造成了情感衔接的空洞。所以方文、警察和2B俩贼都是浮云,完全为周迅定做的绿叶。好在周迅完美地诠释了这部电影。片中无处不在的虚无和孤寂感,社会边缘人员,毫无意义感。这是我08年看此片理解的意味,因为几乎感同身受。7.7
我真的喜欢周迅
都快忘了
勉勉强强吧。点映算是把豆瓣的人给点爆了。。
其实你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没有发现..
太怪了
后来她在屏幕里看到自己在换轮胎的样子,无助的甩手,踢脚,抱头,她以为自己当时是无助的,可是后来她知道他一直在某处就这么望着她,她从未孤独过
诡异。。。
284
不懂欣赏周迅的出色演技
炸裂的结尾加一星。情节太巧合,前面部分略显冗长,悬疑一直悬着,疑就淡了。但人物塑造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实的理由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但很悲哀:“三年没回家了,没钱不让我回家”“不一样的小香”“找失踪了四年的男朋友”“为了能让她开超市”,人生、世界、社会,你向谁去问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没有人能回答你。“遇上我,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
【C-】曹保平黑屏白屏转场都整的那么干巴,就别一天到晚鼓捣你那跳切了。音效设计倒也能代表当时国产片的普遍水准,粗劣、低级,还有明显的配音痕迹(对表演是毁灭性的)。结构当然是贬义的狗血,搭配审核环境一起使用更是拧巴,后期《烈日灼心》也是如此,观众反而还吃这套毫无节制的噱头拼贴。当然周迅的表演是没得黑的,凭实力把一个堆满无趣巧合的故事演成个人职业生涯代表作,哪怕评价她表演过火也没啥,她再不过火一点这片就真没啥能看的了....
故事没讲好,不过我还是差点哭了
最后的dv,我有跟周迅一模一样的反应。。。。
真受不了这样的爱
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噶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