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曾经一直想寻找一种主义,然后踏实放心地按照它来生活,后来发现现实的复杂性根本不允许,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堕入虚无里去了。
如今呢,我想重新出发,去面对难解的一切。
生活于我如谜一样美。
面对选择,我愿意尊重任何一种。
抑或选择跟从所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放弃一己之私。
因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他们。
我们知道无法无视他人,单单为自己而活。
与他人的连结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深刻。
但若是,为了原则,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放弃一切旁的也在所不惜,那更是需要勇气,更令人钦佩。
也许恩人、爱人,会受伤,会不解,但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够达成谅解,能够获得最完满的幸福。
虽然,想实现这一点太难。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作假自欺,不可以放弃内心的执念,不可以被外界的风雨颠沛屈服,不可以忘记自己所见所信,哪怕至亲至爱的人也来反驳怀疑。
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风雨兼程地奔着它而去,历史才会在我们踏过的路途之上,滚滚地前进下去。
我们也就不白作了那尘埃。
不可不做梦。
--2017.01.07最近在读福柯,对于先前的观感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是重要的,所以仍保留上文,做以下补充说明。
原以为剧中讲述可以归结为生活的复杂性,伦理道德和追求自由解放之间的巨大冲突。
由于我们对善良的敏感,感同身受地认同主人公不去破坏恩情和手足之情,对于爱情遥遥相望正如对解放的未来遥遥相望。
求而不得,其苦其恨,可想而知。
然而福柯给予了我们重要的提醒:一切并不复杂,甚至简单到透明——伦理道德这些所谓真理都是社会历史的建构,都是权力的作弄。
尤其是剧中典型的父权制家庭中,丈夫对妻子的权力,兄长对弟弟的权力,金主大太太对被收买的三房姨太太的权力,都是整个权力系统最小的毛细组织。
当我们谈论反封建的宏大叙事时,最容易忽略,最难以抵抗的其实是这些封建家庭的细节,隐藏在亲情和恩情之下的支配和控制。
悲剧——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更大程度上是由被权力支配者的怯懦不清醒所酿成的,服从的一方比控制的一方更有力地巩固了权力的存在。
也许福柯连“梦”的合理性都否定了吧,总之真正的自由对现世难得很。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扭曲悖谬的时代里。
一方面是人文理性的深厚积淀以及后现代性的巨大批判反思,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无比盲目恶性竞争的世俗生活方式。
我们坐拥前人的思想遗产,却比任何时候都远离自由。
我们崇拜的,也是我们厌弃的。
图景这般明了,我们却这般无所作为。
秀禾,一个可怜的女人。
为了生活她嫁给了比自己大30岁的男人,却意外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面对责任,道义,爱情。
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在现实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选择,是选择自己的爱情还是会跟秀禾一样选择留在大夫人的身边?
最可怜的还是大夫人,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为了他那了不起的自尊,娶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到最后只有大夫人才是真心对他的那个人
秀禾偷情导致了自己难产不是吗?
就不说她背不背叛老爷了吧。
她明明知道耀辉有未婚妻,她就应该保持距离,而她还和耀辉谈恋爱,上床,怀孕。
老爷没有生育能力,如果她不偷这个情,她就不会难产而死了。
她的难产而死,自己占了一半责任,摇摆不定,脚踩两只船的渣男又占了一半责任。
我实在无法接受,他们两个谈恋爱。
耀辉和未婚妻是自由恋爱的呀。
他们两个又不是谁胁迫的。
老爷同意他们谈恋爱了,但是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能让别人知道。
耀辉还不同意。
最后还和他哥说。
决定和未婚妻结婚,他哥都震惊了。
但还是把公司都交给了他,自己回老家了。
耀辉到乡下去找他们。
老爷最后同意耀辉带秀禾走了,但是要他放弃公司隐姓埋名,他退缩了,找秀禾告个别就走了,而且还不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也是,他都要抛弃秀禾了,干嘛要告诉她呢?
我搞不懂耀辉结婚的时候摆个死人脸干什么?
不想和人家结婚,直说呀,人家又不是非你不嫁。
搞得好像被胁迫了结婚一样。
总之这个耀辉一开始就不应该撩拨秀禾,说要解救人家出去吧,给人家找个工作就行了,干嘛还跟她谈情说爱呢?
明明自己有未婚妻了。
两个人就堂而皇之的谈恋爱,上床。
把未婚妻都当成空气。
更何况就和之前家里那么穷,妈妈又死了,只剩哥嫂。
太太把地给了他们。
还把秀禾接过来。
如果留在那个家里,她以后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
能过上好日子吗?
哥嫂又会怎么对她呢?
2000年的一部剧一直到现在才看全,真是不容易。
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那种唯美的调调还不错。
头脑中留下的画面大概就是黄磊和周迅头戴明黄色的花环在桔园里游荡以及那只飘在江南阴郁天空的风筝。
假期先来无事,老爸霸占了我的电脑于是只有去看电视,换来换去无意中又瞟到了她。
我总是觉得和一些好的东西相遇是一种缘分,无论是书、电影还是音乐。
看电视剧有个习惯,就是只看我喜欢的戏份,余下的就跳过去。
而我只喜欢有悬念的,还有就是男主和女主暧昧的时候。
看完的时候感觉很复杂,因为她讨论了太多事情。
反封建的就不多说了,历史课本、语文课本已经一谈再谈了。
爱情、人性、男人、女人、命运、抗争、追求、价值...关于爱情和婚姻其实要说也是老调重弹。
其实,古代社会女子也还不错,至少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丈夫有三妻四妾是正常的。
而现在,却要时刻警惕着。
有人说中国在过渡,过渡时期最痛苦,却也是。
西方社会也不错,至少男女是真正的平等,离了婚男女也是一样的。
越长大越觉得累,心累。
看着爸爸妈妈在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发愁,深陷于各种琐事无法脱身,听着周遭各种事情。
越来越觉得维系婚姻真的太难,更别说一份我想要的纯度的爱了...深爱的人总是爱到逃离,那么浅爱的就能够久长吗?
坐在那里谈谈、相相亲,没几个月就结婚的,有多少是幸福的?
很多事真的不敢去想...我常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换与不换的问题。
可悲的是,最终的答案唯有亲情是此生不换的。
其实好像也没有很可悲吧...呵呵。
以前总是说人定胜天,而先在却常常想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正如秀禾和耀辉的相遇、车站逃走的失败...突然就想到西方古典的命运悲剧,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抗争的,我们唯有顺从。
或许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我会笑着看我以前写的东西、那时的梦想、理想,而实际上却妥协于一份还好的工作、一个还好的男人、一个还好的家庭...当听到又一首什么老女孩之类的歌的时候禁不住泪流满面。
幸运的话,有着一份世俗的幸福。
不行的话,为了某个理由也就那么凑活着。
我是不是太过悲观了呢?
呵呵。
世俗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对吧?
但,在那以前,我还是要拼搏一段的!
至少不让自己后悔,恩,不后悔。
离题太远,还是说说剧的事吧!
归亚蕾和寇世勋的表演自然是公认的吧!
对黄磊的感觉一直不错,是老师、好老公、人也长得精神,男子气概。
表演真的是没话说,懦弱、愤慨、无奈。
各种情绪都表现的恰到好处。
喜欢周迅大概就是因为这部剧吧!
江南女子的感觉,温柔但不失倔强、敢爱敢恨。
很喜欢秀禾逼着耀辉说出他爱她的那一段,导演和编剧也相当有才啊!
说道导演就有点要批了,有时候有点过啊拍着拍着惊悚的感觉就出来了,而且还喜欢用女鬼一般的声音做背景音乐。
后来的红楼也是这样吧!
琦君的散文感觉不错,恨自己没有生在南方啊什么时候可以去江南走走呢?
挺想的,还有内蒙和西藏。
几天前偶尔看到某电视台在播《橘子红了》,就忍不住零零散散花了三天时间,又在网上完整看了一遍。
那时的黄磊还有那样一张清澈稚嫩的脸,周迅还带着一点婴儿肥,生涩与灵性恰如她所扮演秀和。
那一年的我也才上初中,一晃十几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黄磊闪闪亮着的眸子,我突然懂得了,所谓年轻,原来是一种“当局者迷”的体验,你身在其中的时候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只有当自己不再年轻时,回忆起来才能真正明白是什么感觉。
不得不说,十几岁时,我从未看懂过这样一部连续剧。
在美好的容颜与甜蜜的话语下,我相信了耀辉和秀禾之间的爱情,不懂大妈的苦与甜,完全不能够欣赏耀华的骄傲与无奈;我甚至听信了婉晴的那些关于青春与自由的言论,以为真实的人生应该如她所说那般,把出离的勇气看得至高无上。
十几年后的自己,重新看待这一切时,竟然收获了那么多不同的体验。
我开始不由自主的喜欢寇世勋所扮演的容耀华,在有他的剧情里我完全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尽管他离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么遥远,他是那么的老,那么的霸道,固执,自负,当他有重要的生意需要处理时,女人完全不值一提,当他铿锵有力对耀辉灌输那些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时候,我只觉得他可笑,但并不会反感。
因为那些冷冰冰的男权听起来如此偏执,偏执的像个孩子。
女人对待孩子或者孩子气的男人,都是同样的不由自主平生出包容与怜爱吧。
可是当那一日他发觉了自己的不孕,他所有旧有的自负与傲慢也即刻烟消云散,甚至立即变成了内疚与自卑,他开始明白自己错怪了大太太,也耽误了三太太。
虽然他尽能力的想要去弥补,但又不得不顾及封建社会下的家族颜面,与曾经的那个魔咒般的预言。
这一刻他所作的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善良。
是的,他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是他以往的自负,他所苦意经营的一切,为的都不过是那个时代下最能体现男性价值的东西:家族的财富与荣耀。
而耀辉和秀禾都做了些什么呢?
秀禾无疑是导演和编剧着意塑造的浑身闪光的主要人物,她穿着叶锦添特别制作的奢侈品级别的精致戏服,捻着她的纤纤三寸金莲,在剧中美好的飘来又飘去。
她善良,这样的善良体现在她对于身边所有人的不需回报的爱,她对于耀华和大太太的用生命来报答的感恩之心,更是当她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耀辉的谎言与懦弱时,所表现出的承受与担当的勇气。
秀禾也曾天真的相信,有了决心与自由,她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新时代的新女性,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我已经在城里为你找好了工作”耀辉说。
“去了城里然后呢?
又怎样呢?
你要把我从这里带走,带到你的女朋友身边?
”秀禾说。
独立,对秀禾而言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它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仅仅意味着从一个男人身边离开,去奔赴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她懵懂的明白了一半,却没有参透真相。
所以剧情的结尾,秀禾死了,伴随着新生命的诞生,秀禾走了。
这对于秀禾看似是最好的结局,对于编剧与导演看似是最合情理的说法。
死了,一切就得到了升华,女性宽容的慈祥的善良的博爱的光环环绕着这个死去的女人,她就得到了某种神化。
就好像那个被嫌弃的松子,就好像芳汀,我们很难去琢磨作者书写这样的人物时心中包含的感情是否是悲伤,因为那些神化的结局明明又带着那么点歌颂和赞扬。
“很遗憾这女人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但这是一个应该被赞扬与歌颂的一生”。
也正是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艺术作品冥冥中传递的这样的价值观,那么多的女人唱着悲歌,带着感动了自己的泪水仍然这样活着。
而耀辉呢?
那年轻的外表,纯真的笑容,眼眸中闪着光的叫做青春与爱情的悸动,是这样的诱人,这样的能够迷惑人。
他出身名门,即将继承哥哥的庞大家业;年轻有为,知书达理又不迂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新运动;他颇有文艺气息,会和自己的女朋友通信诉相思,也会为心中另一个喜欢的女孩种下一片又一片的花圃;他是那么的温柔又美好,满足了女人所有关于爱的幻想,当这样的他眼含爱意的看着你,你要如何拒绝?
即便娴雅这样聪慧的女孩,对于明知已不复曾经的耀辉,最终也只能选择了相信与接受。
如果撒旦的苹果能够化成实体,他一定就长成耀辉的模样。
我们迷恋着他的一切以至于看不见他身上那致命的缺陷,他是一个空想家,可恶的空想家,害死人的空想家。
他要启发秀禾的女性精神,却活活把她推进了明知不合适的婚姻;他要带领秀禾追求自由与独立,甚至都接受了秀禾的身体,却在临阵前选择了放弃与遗忘;当他知道秀禾怀了他的骨肉,他冒着大雨不分日夜的奔回家,想要带着秀禾离开,最终却选择了谎言与背叛。
正是他的犹豫不决,他那飘忽不定忽有忽又没有的激情,他许下的那么多美好却没能实现的诺言,最终造成了秀禾的悲剧。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歌颂自由爱情的文艺句,此刻看来,不如说,他所嘲笑的正是所谓爱情。
十四年前的电视剧,十四年后的我在昨晚刚刚看完。
夜里辗转了半个晚上,在着翻云覆雨的意境里睡去了。
一大早,就找来原声带来听,最后还是决定在这里写下点感想。
如果那天不与耀辉相遇,是不是飞不起来的风筝就会一直被困在这巷子里。
巷子里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到了田地里,到了长满芦苇的小河边,在与疾风的搏击中才能升上天空。
秀禾,你娘想告诉你的是——与这个人,离开这个巷子。
你没有,你甘愿为了你的恩人回到了巷子中去,去做那个不会飞上天空的风筝。
还记得那天你喝醉了,与耀辉坐着小船,你幽幽的唱到:一江水耶 流不完 流呀流呀 望不到边 小小船儿 水上飘 小呀小妹妹 坐在船上面歌声悠扬,你笑靥如花。
之后,你们带着花环,走进橘园,趔趔趄趄中,你帮耀辉扶正了一下头顶的花环,互送简单的赞美。
多好的一个梦啊,你说,这是你最快乐的一天。
当时,橘子正红,你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那天,天欲雨。
你在咖啡厅里说耀辉怯懦,也正是那天,耀辉追出去找你,在细雨中对你说了他爱你。
你们相拥,决定把这一切告诉大家。
只是,时局如此弄人。
你怀了耀辉的孩子,耀辉在痛哭中告诉你,他要走了。
你们最后深深一抱,如此,便只能相望了。
你决定在生完孩子之后就离开容家,离开这个困住你自由的巷子。
只是你没能离开。
不,你离开了,你离开了容家,离开了巷子,离开了耀辉,离开了这个让你痛苦了一辈子的社会,你去了你娘那里,记得问一下你娘,为什么那天偏要让风筝飞起来。
或许,从你和耀辉一起种兰花时,便注定要如这兰花一般,在这个永不停歇的雨中凋零。
与归亚蕾后来所演的,那些激烈、夸张的民国伦理剧相比,本片着实清流。
温情脉脉的伦理束缚,比起诉诸暴力、生死大仇更难以让人挣脱,因而也更难让人觉醒。
秀禾欠大嫂救助无法逃脱,大哥欠大嫂的钱和情无法面对,大嫂又因无法“生育”亏欠大哥,所有人都处在这种被帮助后的道德重担下。
秀禾并非是被强抢进府的,大嫂对她视如己出。
老爷也并非看到个漂亮姑娘就走不动道的好色中年,新婚之夜无疾而终。
或许这才是现实,秀禾其实很好逃离这一切。
但如果简单逃跑,心中却无法释怀,报恩、大嫂的亲情都在束缚着她。
寇世勋饰演的大哥开场就令人窒息,不苟言笑永远掌握主动,超人般践行自己的三观。
此外,实景拍摄确实是惊喜。
很久没见这么多自然光了。
当然导演有些地方还是主题大于故事,比如六弟和秀禾的爱情,说服力并不强。
这部剧语言镜头与后来的民国剧相比相当高了,怎么后来的类型剧能走向如此庸俗的地步?
“我跟你爸爸第一次见面,是在放风筝。
他是你妈妈命里的人,是妈妈的妈妈送来的。
那天他说,风太大太急,都不能把风筝放上天。
可是那天的风偏偏又大又急,风筝偏偏放起来了,这就是命。
可这是错误的。
是妈妈对大太太犯的最大的错误。
所有人都说是错误的,除了你宛晴姨,可她那时候只是个孩子。
其实你爸爸不该让妈妈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不如让妈妈活在以前那么简单,不欠任何人的。
宝贝,妈妈要求你一件事,如果你是妈妈的好孩子,就不要怪任何人,不要怪老爷,你名义上的父亲,更不要怪你真正的爸爸,他虽然救了我,可他却还是放不下这个家,他虽然有那么多的新思想,念了那么多的书,可是在太太和老爷眼里,他还是个孩子,是容家所有的指望。
所以我原谅他,因为他们是男人。
他们要负的责任实在太多了。
他们有时候必须放弃他们想要的东西,否则的话就会被别人耻笑。
所以妈妈原谅他。
更不要怪大太太,她会是你的母亲。
我认为她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因为她整整等了你二十年。
她非常疼妈妈,就像爱她自己一样爱护着妈妈。
你如果真的要怪,你就怪我吧,怪我要离开你。
可是我必须离开,离开这个家。
我怕我有一天,会不顾一切地把事情告诉你,可是那时候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思想,那这件事情对你来说除了伤害,更意味着不幸。
我不想因为妈妈再一次地说实话,再一次地把不幸降临到容家,我不想成为给别人带来不幸的人。
现在妈妈唯一希望的,就是你长大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你可以去追求你真正想要的爱情。
宝贝,答应我,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得像爱你亲生父母一样去对待老爷和太太,因为他们曾经非常真诚地爱过妈妈还有你爸爸。
记住,要学会爱,学会感激。
”
李少红的作品,诡异的背景乐,小的时候看应该会害怕,但好在现在大了,不但不害怕,还能理解很多人物,剧情,社会背景。
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很有特点,也都很值得分析总结。
以此来指导自己,因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看似现代了,依旧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存在着很多来自社会,文化的坑……l 大太太归亚蕾演的大太太是在太好了。
善于治家,贤惠,仁爱,但被动等待,自己的所有情感全部寄托于丈夫,完全失去自我。
针对这个人物,我思考的是:现代爱情故事中,这个现象依旧存在,即为了爱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没变,变的只是内容,就像女人“斩男妆”没有变,变得只是具体的妆容。
如果我们说:为爱奉献,就是一个褒义词,感觉无私伟大。
如果我们说:为爱失去自我,就不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可怜的,悲惨的词,感觉主人公失去灵魂,痛苦不堪。
而这两个词总让我想到女性,不知道其他人首先想到男性还是女性?
之所以我首先想到女性的原因,我自己的解释是:女性和男性最大一个区别就是:女性倾向于“情感爱情”,男性倾向于“物质爱情”(宏观概念)。
女性更倾向于情感安全感,闺蜜的私房话,拉手拥抱;需要男友丈夫的陪伴,爱抚等待都是“情感爱情”的证明。
而男性更倾向于物质安全感,事业第一,独立空间,承担责任,个人成长等等。
男孩女孩小的时候都一样,女孩子甚至比男孩子学习认真。
但随着成长的步伐加大,两者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女性很容易有除去事业之外的第二选择,且是被社会鼓励的。
而男性在没进入社会之前就明白他没有也不太会有第二选择,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事业。
这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女性对于感情的天分,使得她们极容易为爱奉献或失去自我。
相对比男性难以失去自我就在于,失去自我对于事业很危险,而失去事业不可想象,社会极少给男性失去自我,失去事业,依附女性生活的案列。
总而言之,就是如果女性没有第二选择,事业为主,多考虑自己的成长发展,我们也会在fall in love之后,避免失去自我。
这一点上,一部分现代女性自然是做的不错的。
l 二姨太二姨太可怜,但她的报复是我喜欢的。
因为这代表着一种宣战:我和你是一样的,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中国文化受佛学,儒家影响,有冤冤相报何时了,提倡包容,圆滑,大度的说法。
这么多年,我有很多受了伤害气不过,想要报复的想法,但总被周围亲人,同事,陌生朋友“教育”:你应该宽容一些,他也不是故意的,你不要和他计较……我很生气,听了这些话,我简直就心里发狂,狂骂脏话。
为什么受了伤害的人总是要更加大度,更加体谅,更加理解他人?
我需要一个解释。
我左思右想,人是利己的,这个观点站得住脚。
那么如果有人说,受了伤害理解包容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一直生气难过,自己给自己解脱快乐。
我觉得这是利己的,我接受。
但是,这儿我必须提出,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觉悟可能高些,靠宽容谅解就可以解脱,当伤害从没发生过。
但有的人比如我,就需要发泄出去,才能解脱。
对方伤害了我,我就想让他尝一下被伤害的滋味,对方迟到,我就想让他尝试一下等待我的滋味,如果对方等了我,态度依旧很好,那我下次等他/她态度自然也好。
大家是平等的嘛,没必要自己委屈自己。
而二太太虽然开始也各种想法设法“抢老爷”,但出轨也还是出了。
我想说,出的漂亮。
l 老爷老爷性格的一些方面我欣赏。
聪明,有谋略,善于观察,有事业心,果断理性。
缺点很致命,疑心重,爱的太自我为中心,控制欲太强。
这个人物让我不禁思考:特别“优秀”的人物是否很难和另一个优秀的异性平起平坐,形成天文学“双子星”的结构。
毕竟太阳系都是一主多从,多个星星围绕着太阳转,月亮围绕着地球转…… 疑惑中……未完待续,关于其他角色的思考下篇陈述
秀禾用她的一生偿还太太的恩情,虽然她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爱,但是她却始终不辜负自己的责任,哪怕是牺牲自己以及自己的爱情,一个旧社会的悲剧,苦了多少真心相爱的人。
真情流露,就像歌中唱的那样,谁能过情关。
里面的角色虽然有所谓的好坏之分,但是都不让人讨厌,反而相当理解,他们也是无奈。
所以更得珍惜现在。
看到最后相爱的两个人要生生分离,耀辉对秀禾说:我走了,你自己要保重自己。
一直强忍着的秀禾再也没忍住,嚎啕大哭地拽住他的袖子,喊他的名字,耀辉。
那一刻,我特别能明白她的心情,别走,别走,求你不要走,没有你,我怎么保重自己?
从此人生的色彩全部都被带走,还原成一种苍白。
记得秀禾受了新思想的鼓舞,终于肯面对自己真实的心意,去追求自己一直幻想的爱情,面对同样逃避的耀辉,一向柔弱逆来顺受的她却可以拿最尖锐的问题去逼问心爱的人,去斥责他,去讽刺他:你是个怯懦的人,因为怯懦,所以不敢承认自己的感情,因为怯懦,所以你不敢见我。
这样的秀禾,是没有人认识过的秀禾,没有人见过她这么勇敢的一面,冲破所有的担忧、恐惧、负担,只是因为内心的那份渴望。
归亚蕾和周迅在里面太亮眼了,男性演员完全被盖了下去……里面的服饰也非常漂亮,剧集的气氛也把握得不错~~但是原著秀禾没死……
不愧是拍鬼片出身的李少红的作品,整个氛围打光都……特别的诡异阴森森,封建的悲哀
3.5
现在的周迅不比当年
周迅,是某种程度上的阿加妮
最喜歡周迅的一個時期。
电视台放的时候满迷的,还被哥哥嘲笑我加入了中老年剧场!~
算是大陆不错的电视剧呢~~风格诡异的我喜欢。
迅哥儿还是很LOLI嘛
超不喜欢
忒文艺
周迅的歌声配着剧情细致温婉而又悲凉
周迅在戏里太赞了!
烂片!
黄磊!
当初印象最深的是周迅的静态美,还有大太太的十足存在感,原来她就是归亚蕾啊
那时候还不萌周迅
小学时候看的了
因为有黄磊才看的。。。
喜欢这种 黑暗的感觉 慢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