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导演

疯狂的导演,冬天不冷,I am Director

主演:高天,张殿伦,刘桦,徐帆,王宝强,焦恩俊,金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疯狂的导演》剧照

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2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3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4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5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6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3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4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5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6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7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8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9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20

《疯狂的导演》剧情介绍

疯狂的导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高天 饰),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张殿伦 饰)开始了他们的拉赞助之旅。在这途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一连串大腕儿爆笑加盟,将会打造一部怎样的惊世“大片”?在这过程中,小导演为了大梦想,是妥协还是坚持?是忽悠还是实话实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夫妻的火烤新婚生活〜交往0天从结婚开始恋爱吧〜红颜爸爸,我听话了来都来了缝纫机乐队从太空看地球魔术大逃杀欧阳万成:猜猜多少钱?妇仇者联盟是我是我达·芬奇的恶魔第三季同囚春光灿烂猪八戒羞辱新圣女魔咒第一季黑色五叶草OVA精神导师之梦寻铃蛮好侦探我们的花样青春贴身保镖第一季梦中的简公寓音乐生活家小故事前任局中局萨登的离去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快跑惊魂

《疯狂的导演》长篇影评

 1 ) 《疯狂的导演》直击电影的美好与丑陋

拍电影本身就是一件疯狂的事,为了拍片子卖房筹钱,为了演戏带资进组,制片人潜规则整个剧组,肯定还有很多没有流传出来的更疯狂的事,只是因为太多人都喜欢彼此心照不宣,让我们只能蹲守在贵圈外等着看戏,电影《疯狂的导演》很好心的直接给我们演了这样一场戏,一个怀着梦想的导演,和已经学会向现实低头的制片搭档,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遭遇各种疯狂,虽然难免夸张,难免调侃,但对影视圈各种怪现象的展现,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可以让观众在别开生面之余,对电影这个行当产生一些更深入的认识和感触。

讲拍电影的电影非常多,仅这两个月,《北漂鱼》《大片》和这部《疯狂的导演》就接连上映,和前两部电影只从底层发出自嘲和讽刺不同,《疯狂的导演》讲述的一位导演的成名史,不仅是底层的摸爬滚打,也有中层和上层,导演和投资人的扯皮和互相厚黑,甚至是搬出王宝强、徐帆、刘桦等明星级人物参与这场“实拍演习”,从更高的角度对电影圈进行了全方位的扫瞄。

影片用一种玩的心态来塑造一个疯狂的导演,比较牛逼的手法是采用戏中戏的方把影片的篇幅一分为二,一边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跟着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在幕后筹备电影,一边在东北外景地拍摄高天不断修改的剧本,这样的结构使影片从头到尾不停的变换节奏和风格。

这样就使影片有了一种鲜明的对照,高天和张殿伦这边演得焦头烂额,要表现的是电影已经被现实变得扭曲;王宝强饰演的飞天大盗,徐帆和刘桦的东北农村夫妻,焦恩俊和金铭的夸张形象,要表现的是电影的浪漫和单纯。

电影也确实是如此,往外看,它是复杂,功利的,商业的,离不开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但在银幕上,每一格画面都是纯粹的,不容玷污的。

显而易见,《疯狂的导演》的导演宋阳也是一名非常疯狂的电影顽童,影片中有很多挑战常规思维和生理反应的画面,最容易被发现的是女秘书一个夸张的胸部特写,驼鸟在客厅里一泄千里的镜头,高利贷公司近乎无脑的疯狂行径,还有拿腔作势的经纪人,热衷于主旋律的大龄投资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折射出现实社会各类人群的心理隐疾或病态。

这个世界无比疯狂,又何止是电影圈。

《疯狂的导演》由小见大,野心不小,但不得不说的是,涉及的人物越多,层面越来,对普通观众来说就越难理解,银幕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揭开了并不是多么有趣,像《疯狂的导演》讲述的这些事,有些可能很有趣,但有些也很让人感到荒谬和丑陋。

而那些身陷其中的人,就是赵猪喜欢用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捧辛酸泪,创作者想要抒发的显然不止是美好的梦想,既然无力摆摆,就得逆来顺受,接受电影带给他们的一切。

 2 ) 《疯狂的导演》识时务者为俊杰

1.外行领导内行术业有专攻,领导无非内行和外行两种。

内行领导内行也是两种情况,要么下属进步神速做事事半功倍,要么经意不经意间压制下属的能力,譬如某电影只是请个内行导演做监制,结果变成了监制导演电影。

外行领导内行,行道就多了。

不过在下属眼中,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条。

“领导傻逼死,啥都不懂,整天瞎BBB。

”《疯狂的导演》中投资人与制片人导演的关系正如企业中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投资人不懂电影,但是没有人认为自己不懂电影,不就是大屏幕放的那一两个小时吗,谁看完不能点评几句。

况且自己投钱了,这是必须得多提意见多说几句。

加之,投资人投资电影本质未必单纯,要么为了潜规则演员,要么为了把潜规则的演员扶上位,要么给自己家企业产品打打宣传,主要还是要用钱生钱或者用钱生利的。

千万别提什么艺术,根本不懂艺术或自认为懂艺术,提了只会更糟糕。

坊间流传,其实投资人挺好骗的。

具体如何好骗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在电影中起初投资人都不是很好骗的,他们有种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后来在曲线救国满足投资人各种要求之后,一个项目初成形,更多的投资人蜂拥而至想要分一杯羹,居然给了导演得瑟的机会。

其实影片揭露的是电影乃至整个社会全面病态的市场。

2.识时务者为俊杰王菲年轻时也是唱流行歌曲走红的,还改了名字叫王靖雯。

后来她唱歌走红,就很少唱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歌曲,也有在颁奖典礼上很“狂妄”地讲她知道自己会唱歌。

侯孝贤在拍自己风格电影之前,一直也在拍《俏如彩蝶飞飞飞》《在那河畔青草青》等流行电影。

日本现下知名的动漫声优很多是AV游戏声优出身的。

其实大家都一样,在事业发展的初期,总要做一些后来看起来很商业不太体面的工作。

这样不是不好,还要讲侯孝贤,在早期的电影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培养了自己的统筹总控能力,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掌握发挥。

如果没有长期的前期积累过程,当真正有人给你自由,让你放手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也未必能够如鱼得水。

有自己的坚守固然重要,但眼高手不能低。

《疯狂的导演》中的无名小导演还未有一部处女作,就开始坚守自己的理想,难怪制片人崩溃。

但是不是因为初学者,就要卑尊屈膝,将投资人奉若祖宗?

倒也未必。

商业与艺术如何权衡,这里就需要制片人的协调能力了。

制片人担当着投资者与导演沟通的桥梁,桥越坚固可发挥的余地就越大。

理论上投资人、制片人、导演都站在想要将电影努力做好的一方,投资人、制片人想收钱,导演希望自己名利双收,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坐着就办了。

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会很多,一方面各势力心怀鬼胎想要为己谋利,更主要的是,可能大家集体没有好创意,好点子,甚至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将电影推向越来越烂的方向,还不自知。

《疯狂的导演》除作为一部有着不少大牌明星的完整电影观看之外,还为电影从业者提供了大量业界沟通合作实操经验的反面教材,可逆向参考学习。

文|苏筱兀。

 3 ) 《疯狂的导演》:小强也能变藏獒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4 ) 《疯狂的导演》: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今天与我扯淡了一下午的某位同学,曾发过一条微博,说在星光天地的咖啡厅闲坐着时,周围好几桌都是在聊电影项目的。

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到底是多么繁荣,或者说,多么疯狂。

《疯狂的导演》讲了很多电影圈光怪陆离的事,戏中戏里的“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也可以从某些电影找到影子,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导演,在自己的修仙之路上遭遇种种坎坷,好一部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的故事是双线交叉进行,主题故事是年轻导演和他的好友制片人,为了给一部电影拉投资四处拜码头,而复线则是戏中戏,众多明星出演把投资人的种种想法实现,演出了一场电影大戏。

现实与梦想齐飞,残酷和荒诞并行,这是一个关于电影的黑色幽默,每一个被现实操控的电影人都一边喊着梦想,一边被金钱折磨,凡人在成仙入圣之路上,必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能走出自己的光明仙道来,这份炼心之路走得令人唏嘘。

主线情节上,导演(高天饰)与制片人(张殿伦饰)与各类玩票的电影投资人的谈判颇为原生态,相似的经历我虽然没有过,不过也见过一些些,可能在很多有钱人的眼里,电影是文化,但还是一门生意,如果是知名导演,可能为了攀关系,送钱都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有想法的新导演,那种我比你懂行的姿态多半令多数新导演心生不忿,可惜有钱的是大爷,不伺候不行,才有了影片中那一场场的茶局、泳池、会所的高屋建瓴般的奇异谈话。

这种混乱的现实与错位,构筑了本片的基调。

在影片中,随着投资人的各种点子冒出,不断增加你意想不到的人物,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王宝强……影片的明星阵容蛮强大的,飞机空投、野战突袭、雪地追杀等大场面也有,影片中各种元素疯狂混搭,也贡献了影片的不少笑点,有激凸才有笑感,不得不说决定投拍电影里高天这位新导演的投资人们,想法还是颇为潮流化的,而且把电影拍摄当金钱豹的自助餐来拍,各种抢眼镜头皆有,大面积轰炸银幕,影片的类型全方位覆盖,这想必也是很多电影投资人曾有过的想法吧,此番在《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里终于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杂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迈过这段疯狂经历的导演,破茧而出之时,会给观众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疯狂的导演》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至少,电影这个世界是成就梦想的,有黑色的一面,同样有着梦想成真的真正一面。

 5 ) 《疯狂的导演》: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

想起某部台湾电影,故事讲一群为了电影梦而奋斗的小人物,挣扎在片场与生活间,高潮的段落,小女演员终于得到了上镜机会,演一个贞子式的女鬼,衣服穿好了妆也画好了,却在那一场戏开拍前,因为高烧真的离世了,组里当然没人知道真相。

本能驱使下,死后的小演员还是带着“完美的妆容”来到了片场,于是,镜头里拍摄的是一只真正的女鬼。

每个剧组都有很多的好故事,《疯狂的导演》以原著《大导演》为基础,将演艺圈的生态杂糅于荒诞的故事情节中间,嬉笑怒骂,有些讽刺意味。

不知道多年后的影青们看到这部电影,是否还会寻找到当年那群“要做著名导演”的年轻人身上的热血。

这种电影很原生态,很赤裸裸,很扯很没规矩,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如果你喜欢,这部就可以算是一部B级片。

狂想曲式的电影,剧情跑线天马行空,五花八门的虐心事儿一个炮仗接着一个炮仗,当牛做马,漏胸漏肉,打架见血,真枪实弹,鸵鸟拉屎,各种生理享受,该有的全有。

《疯狂的导演》开始于一场拍摄不下去的小成本战争片,为了让片子顺利完成,导演和制片人竭尽所能,去寻找救命的投资,期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各路龙蛇前来拦路,折腾不在话下。

影片的镜头语言十分大胆,各种动物乱入,拉伸了人物所处生态的荒诞性。

从北极村穿越到城市,从城乡酒吧穿越到澡堂,背后的逻辑在于人物内心的轨迹。

徐帆、焦恩俊、金铭、王宝强等明星大腕领衔主演,使得影片类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枪林弹雨、家庭氛围、都市男女、黑帮警匪、春贼喜剧被杂糅在一起。

艺术与商业能否两全其美?

这是影片自始至终在探讨的问题。

冲突来自于各路影人的生存压力,同白领一样,导演也是要靠干活儿吃饭的。

没有了项目,脱离了剧组,众人就如同酒馆里的醉汉,街头的乞丐。

艺术和梦想在此时完全使不上劲儿,现实中的生门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找钱,把戏拍完。

抱着这样的目的,想出钱的老板们对于影片的要求不管再扯淡离奇,都是“有道理的”。

导演在生存面前开始走上疯狂之路,战争片剧情在东北雪原上产生了离奇的变化。

期间有挣扎,有绝望,都没办法阻止“把片子拍完”这个不可磨灭的使命。

片子终于拍完了。

导演幻想着自己终于熬出苦海,走上国际一线导演的行列。

到了那时候,闪光灯背后的恶心事儿,还算个屁啊。

苦逼的是,电影行业是个万人坑,纵有千人沦落,后人还是会踩着前人的尸体往上冲。

每年艺考期间,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里都杀得一片血淋淋,要是当时校园子里支开幕布,放一下《疯狂的导演》,估计一轮考试,半数以上的人会自动弃权。

这部电影是给什么人看的呢?

艺考生,从业者,所有为梦想而疯狂的人。

踏踏实实做事儿,早晚有混出来的一天。

 6 ) 《疯狂的导演》:烂片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是我年内第三次看到边缘导演自我吐槽的电影,前两次分别是《北漂鱼》和《大片》,而且还是演员阵容最大的一次。

《北漂鱼》最大碗不过是林子聪,《大片》中的熟脸也不过吴孟达和于谦,《疯狂的导演》则一举网罗了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多位明星。

不过几位腕儿仅只在戏中戏里为新人站台,片中被饱受摧残的还是高天和张殿伦两张新鲜面孔。

《疯狂的导演》影片的创意与《大片》相似,高天饰演的导演和张殿伦饰演的制片人是对奇葩兄弟,一心想在电影这条荆棘丛中趟出一条道来。

与《大片》中怀揣大片梦的向飞导演比起来,哥俩的野心要朴实得多,只不过是想学有所用,拍出一部电影来。

他们与各色投资人的际遇,与《大片》中向飞忽悠投资的遭遇异曲同工,手法又不尽相同。

《大片》的喜剧效果在于导演忽悠投资每每仅在咫尺,又每每因为废柴手下等自作聪明地搅黄,而《疯狂的导演》中的喜剧落差,则来源于每一个投资人的介入,以及对导演创作意图的各种强奸和肢解。

《疯狂的导演》中导演的各种脑残遭遇,想必影视圈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经历。

比如有的投资人非某些大腕不投,于是徐帆和刘桦这对戏中戏的农村夫妇出现了;有的投资人对王宝强情有独钟,于是王宝强饰演的江洋大盗被加了进来;有的投资人附带女演员加塞,于是金铭饰演的大盗搭档横插一杠;有的投资人偏好动作戏,于是王宝强和金铭的雪地追逐戏拉升出来;有的投资人喜好国际制作,于是一队俄罗斯士兵莫名名闯入东北农村……原本一个农村题材的剧本,活生生被嫁接成了四不像。

《疯狂的导演》可谓以身作则,给广大观众示范了一回烂片是如何一步步被炼成的。

早前的《北漂鱼》主诉电影圈边缘人物的甘苦,影片诚意满满但能力不足;《大片》拿业界生态开涮,情怀有余但格局不够;《疯狂的导演》野心比二者大,但同样存在《北漂鱼》和《大片》的类似不足。

然此三片虽有不同程度地稚嫩,但同类题材的集体吐槽,殊途同归地展现了新一代边缘电影人的羁绊与迷茫,其中吐露的电影业态不容忽视——一个病态的电影圈,是难以给年轻人健康的给养的,故不折手段的投资人层出不穷,无底线妥协的导演也大有人在,结果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又及:由我担任执行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第六期九月将推出“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主题,将与电影爱好者分享100位华语导演处女作的诞生,相信这些采访对有志于投身电影的年轻导演会有所启发。

其中我亲自采访的有20来位导演,在这里先睹为快,分享部分导演对年轻导演的建言:问题:您对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有何建议?

吴宇森:第一部电影能拍摄自己的剧本是最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及风格表现出来,让别人对你能有一个认识。

尽量把自己拍短片时实验过的技巧或技术,以及剪接方面的理论融入到第一部作品里面,而不要去管是商业片或是艺术片。

因为这些新的手法和技巧会带出不一样的新鲜感,会让懂得电影的制片人或观众另眼相看。

第一部戏也最好不要是大制作,因为一部大制作失败,会很难再获得机会。

最后,现在高科技很发达,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电脑后期去加,但我希望年轻人拍第一部戏,不要过于依赖科技,从什么都没有开始,这样会更能刺激你的创作欲,才会创作出新东西。

徐克:第一次导演最重要的是,以你现在可能拿得到的条件,尽量去拍出一部你想拍的电影。

有些导演会要求比较多的条件,但有限的条件里,你至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所有人知道你的电影是怎么样,而不要等。

当然有人会说第一部电影我要求什么什么,但环境条件也许不允许。

我认识不少朋友,有些是以前我的副导,有些是我认识的下一代,到现在都没拍到第一部电影,可是他已经不年轻了,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拍第一部电影。

所以作为新导演,最重要的是拿到和利用你手头上存在的条件,不要去要求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然后永远拍不到第一部电影。

夏钢: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看重一个电影功利的东西,一定要忠实于自己最初的冲动,忠实于自己最初的想法,不要太轻易改变自己,不要太轻易放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最宝贵的东西表现出来。

如果你在第一部片子就放弃了自己的冲动的话,那你就会养成一种惯性,随时可以放弃,随时就可以改变,那你的作品就会缺少个性。

高群书:拍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朋友的生活。

别打开始就奔着装逼去,这忒恶俗。

第一次拍片形式,技术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情感含量和热度。

别无病呻吟假大空华丽无比扯淡无限。

蔡尚君:我觉得第一次都是最难的,最青涩的。

没有第一次的突破,没有后面。

我们那代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梦想,或者理想,你可以那么样活着。

但是在今天来说很难了,你没有这个土壤,没有这个温床,这个温床现在只有利益,现实层面上来考虑,今天来说,而且更残酷了。

那你必须对这条路你得想清楚,因为如果是电影,或者艺术选择了你,是一个天性的事。

如果是你选择了电影,是很艰难的,你得想清楚,没有人逼着你做这个事情。

今天来说,我觉得更多是一种自我选择,是最初的内心的那点梦想,或者是你的理想,一定要坚持,这是最珍贵的。

千万别为了现实所妥协,你妥协,你就失去,你永远找不回你失去的这些。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

其实你做到最后,你会发现还是你年轻的时候,你的内心东西在支撑你,就是那点东西了。

我们说的是心田,确实是一块田,你怎么让它真正的保持一个丰饶的状态。

张猛:因为作为处女作来讲,我觉得不一定你要先有一个大的格局,我觉得首先你得是油然而生的那种作品,有感而发的那种作品。

然后呢,尽可能在处女作当中,还是充分去表达自己,这样才会有机会。

另外一个,也别着急,现在我看我身边着急的人太多了。

就是说,别慌,我觉得还是要把一个作品准备得成熟,然后再去做。

最好是能找到比较靠谱的钱,然后别中间断了,那对一个导演的创作是有伤害的。

张扬:不要简单向商业概念妥协,不要简单地并入到商业的轨道里,当然我觉得导演也有分类,有的一开始就奔着这个方向去,有很多导演一定要用自己真正的实力证明自己电影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这个东西是往往你边成熟了,反而没机会表达了,在你第一部第二部时候,你的年轻人的冲劲和他的这个无拘无束,恰恰是能做出不一样的电影的时候。

后来的商业绑架,变得失去自我,反而是年轻的时候,内心最强大的时候。

 7 ) 权利资本大棒下挣扎的电影艺术

电影到底是艺术还是商品,这几乎是伴随电影诞生就开始形成的问题。

而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拓展,于是就有所谓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分,前者偏重于艺术价值,后者则诉诸娱乐要求。

当然,二者也不全是界垒分明的,优秀的影片总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从而使自己既保持一定的艺术性,同时又具有某种商业价值。

然而,时至今日电影创作氛围却远没有想像的那样和谐,对于大多数青年导演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只能背负着电影梦想挣扎在艺术理念与现实生活之间,并不完善的融资渠道决定了电影制作受制于资金的困扰。

《疯狂的导演》将电影制作人的生存囧境搬上银幕,让我们看到光辉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权利资本是无孔不入的,在社会的任何领域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相对而言,电影作为现代工业的结晶,本身就与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无须对之进入回避。

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对于电影具有某种催化作用,毕竟任何电影都离不开资本的扶持。

但是,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对于电影来说资本并不是无偿的援助,它需要投资收益。

正常情况下,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资本与电影的关系是明确的,它只追求最大利润率,因而它需要电影能给自己带来收益。

市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本的走向,因而对于资本持有者来说,可能有自己的特殊电影嗜好,但这种嗜好以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收入为前提。

在时下国内的电影界却远没有成熟影视产业的理性,资本更多的情况下以一种肆无忌惮的大鳄面目出现,既没有成就投资者的理性,也没有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理解。

《疯狂的导演》就真实地展现了目前电影界内投资方的这一面,作为青年导演(高天)与制片人(张殿伦)不得不为了筹集资金而到处作揖打躬,而各路资方则趾高气扬,颐指气使。

在这种极度扭曲的社会现实面前,高天不得不一步步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顺从各种投资方的意志,将自己的剧本改的面目全非。

极力资本对电影创作的这种随意挤压即不是理性的投资者的态度,也不是电影创作者所需要的资本融入方式。

事实上,这种挤压恰恰显示电影商业化的不成熟与不专业,在投资方看来,电影既不是获取利润的手段,也不是追求艺术价值的对象,而是自己手中的玩具,或者心血来潮时的消遣。

由此,在当前的电影市场,权力资本更像是一种怪胎,既不追求利润空间,也不关注电影的艺术性,全凭投资者好恶进行运作。

而对于基层导演特别是青年导演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知名度来融资,只能接受这种畸形资本的挤压。

这就造成电影制作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无法创作成熟的商业片,另一方面也没有艺术自主性,无法拍摄体现导演创作理念的文艺片。

而整个创作节奏都跟着资方走,电影最终体现的是投资者的个人趣味。

《疯狂的导演》就是在夸张的外表下真实地反应了当前电影创作的现实状态,也表达了电影人对电影前途的某种担忧与焦虑。

 8 ) 《疯狂的导演》: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这个圈子的疯狂程度,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那些名利之争的攻讦与谗枉,那些规则之下的荒谬与残酷,逼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但影片更多时候不是疯狂似的揭秘,而是……一本正经又歇斯底里的记录。

这种感觉是怪异的,就像影片本身,野心勃勃却在关键时刻草草了事,各种大咖入戏却又走过场糙不可言,取材质朴真实但又想玩出点花样,故事荒诞不经的不够极致缺乏想象,总之,圈子里的这点事儿,得变着法儿的讲出来,但这方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瓶颈,和影片中的导演一样,最终是以补救的方式去完成创作,这就让很多情节失去了力量,也让原本该有的深刻浮于表面。

但努力的痕迹也随处可见,这种努力不光在于解决剧组的日常事务,还有与经纪人的较量,与投资人的角力,与高利贷公司的对峙,甚至道具和演员也需要兼顾到,最终,以“戏中戏”的手法让影片得以完成的同时,也因为这眼花缭乱的各种参与,让影片多少增加了观看过程中的一些乐趣。

如果只是这些,或许还不能体现出导演的“疯狂”,他首先做的就是对导演生活的经历进行“拆解”,以一种“放弃治疗”后的状态把这些属于影片的元素组织起来,让一部分人跟着导演四处筹措资金修改剧本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阻力,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在深山雪林,在东北农村里四处狂奔,或飞天大盗,或流氓无赖,或神经夫妻,让影片内外混合出入。

然而,导演想给予电影的,电影想给予观众的,最终却乱成了粥。

导演也没想解开这个乱局,反而连自己也深陷其中,以致连莫名其妙的鸵鸟和女秘书的大胸也来给故事添乱,到后来干脆就放弃了挣扎,或者说,一开始就是奔着“疯狂”去的,但把持不住的疯狂乱了阵脚也乱了套路,不就是记录吗?

故事里的人物,遇到的事儿确实是圈子里的糟烂事儿,说来至少一半的人都听说过另一半的人甚至都见过,但怎么看怎么不艺术气息,不娱乐精神,不……够充满想象力——这是“记录”的缺陷显露,虽真实,但缺少张力。

好在还有歇斯底里,这是影片除了一本正经之外另一种气质存在,这种气质使得导演对投资或者说商业上的需求更加投入——来自现实题材的再加工;对故事的发展却不管不顾放任自流——戏中戏的展现,即使一本正经的还不够严肃,歇斯底里的还不够彻底,但两种气场混合,还是让人看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

最终,以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收尾的影片,字幕——“若干年后,高天成为世界著名导演”安慰了导演的失落,也成全了无数导演奢望却始终无法圆满的幻想。

这才是这个圈子里,最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9 ) 《疯狂的导演》:囧囧有神的电影圈生存实录

文 / 赤叶青枫当无名小导演怀揣大梦想,并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屡遭碰壁时,他其实有几条路可以走:或像《色情男女》里的张国荣一样,拍香艳电影但仍不失业界良心;或像彭浩翔的《青春梦工场》一样,剑走偏逢青春荷尔蒙张扬——当然,这样的话,此类作品只怕无缘内地大荧幕了——虽然也可以学李安,耐住寂寞沉寂多年写剧本,日后或终能成就国际殊荣,但又有几人有李安的运气呢?

所以大多数小导演终究还可以像即将上映的《疯狂的导演》里的角色一样,拍部电影百般碰壁,艰难求存。

《疯狂的导演》的题材其实是较为沉重的,但表现手法却走的是喜剧路线,同时还请来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等各路名角助阵,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讲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真真是笑中有泪。

“奇葩多”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首先,戏中的奇葩导演(高天饰演)和奇葩制片人(张殿伦饰演)可谓是一对倒霉蛋,他们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

在为电影拉赞助的“旅途”中,他们遭遇了各种各样奇葩的投资商和圈内人,于是乎,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三傻闯关东”,即影片第二特色——戏中戏的剧情设定部分。

王宝强抛弃了《泰囧》中捣乱不断的“宝宝”形象,不单要在激烈的枪战中穿梭,还能纯熟使用各种高科技装置,他一身臃肿笨拙的羽绒服行头,却要饰演笨拙版的国际大盗“雪地邦德”,加上王宝强特有的呆萌表情,显得不伦不类,令人忍俊不禁;徐帆与刘桦饰演一对东北的农村老夫妻,徐帆戴上皮帽捂着层层的大棉袄,刘桦也不再是小流氓似的胡搅蛮缠,他扮起了东北汉子拿起了猎枪当二人站到一起还真有几分“白云黑土”的味道,操着一口原汁原味的东北话更是令人捧腹。

另外,此三人还要在呵气成冰、白雪皑皑的东北山林里与身份成谜的外国士兵上演激烈的动作戏,同时,军用飞机、野战突袭、枪林弹雨、爆炸等大场面轮番上演,场面既搞笑又刺激,整个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让人高潮迭起,意犹未尽。

虽说是爆笑喜剧,影片在荒诞感的表现手法深处,实则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从影片的主题语“不会忽悠的制片人当不了好导演”这一讽刺意味的电影主题,到以“戏中戏”的形式展现出电影创作的精彩魅力和背后荒诞骇人的创作过程,映射了电影圈中形形色色的投资方、制片人,表达了对电影行业现今种种怪象的讽刺态度,而驼鸟在客厅里一泄千里、神兽草泥马在屋里乱串等场景更是影片台前幕后的主创对于这些现象内心的苦闷、痛恨却又万般无奈只能妥协的逼真写照,故此片堪称囧囧有神的电影圈生存实录。

影片最后,《疯狂的导演》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成功,梦想最终照进现实。

而在这过程中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值得影人共勉。

 10 ) 电影文本的返身自涉与互指

由宋阳执导,集合徐帆、王宝强、刘桦新作《疯狂的导演》就外观上看是一场热闹的喜剧,将娱乐圈内的那些事用神、神经、神奇一般的镜头表现得淋漓尽致,银幕内外都折腾到扭曲。

当然,电影指涉的能量非常丰富,既有关于电影本身的,也有关于现实生活的,更有关于全民狂欢的主题的,用最形象的话来说,这是一锅各色食材都具备的东北农家乱炖,吃完了也说不出究竟是怎样的味道,话说一切的起因不过是电源被赋予成艺术的高帽。

然而,抛开这种热闹闹的外表,单就电影本身而言,其实它给我们提供了诸多信息元素。

就外观而言,这是一出荒诞闹剧,而就本质来看,它却是是当下娱乐时代中最真实的一面。

布莱希特在他的戏剧理论中提出“戏仿”这一概念,但是他却想不到几十年之后整个社会都进入到戏仿年代。

漫天的山寨已经取代正品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一个有假的谁还用真的的年代,赝品就是最真实的真品。

《疯狂的导演》可以说是这种戏仿的集成,它对各种题材的电影作了最形象化的描述。

一开始即呈现的战争场面是好莱坞大片的经典镜头,其中冲天而起的飞机与丛林野战让人仿佛置身于二战的战场上;同样剧中王宝强与金铭的雌雄大大盗也让人体验一把林海飞侠的感觉。

这样,通过不断地修改剧情,《疯狂的导演》几乎将我们熟知的题材戏仿了一遍。

在这里,各种电影的熟知模式被推向前台,成为解剖分析的对象。

而这种对他者的指涉或者说解构即是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即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我们不需要任何权威来指导我们的存在。

即使制造这一影像本身的电影制片者本身也是需要被戏仿或反讽的对象。

所以,对于这诸多题材的戏仿其实是我们当下娱乐精神的集中体现,那就是消解一切权威,任何被称为经典或者神圣的东西其实都是对现实人生的压抑,而娱乐的使命即是解构这种神圣性,还之以世俗的狂欢。

当然,《疯狂的导演》还涉及对自身的解构,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制造的效果是需要展现给观众的,但是制造本身却不能呈现给观众,因为一旦这种制造过程被解密,那么整个电影本身亦被解构。

《疯狂的导演》恰恰以这种解密为乐趣,它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分解给观众看,并在这一分解中体验惊喜的效果。

这事实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分解,将电影还原到原始阶段。

作为现代声光技术的结晶,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就实质上说,它是一种梦幻式的存在,尽管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它的虚构叙事方式,但没有人愿意指出这一点。

《疯狂的导演》通过对电影制作过程的解剖,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电影工艺的梦幻性,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一个现实版的电影世界。

如果说,当下是一个没有悲剧只好打苦情,没有喜剧只好搞闹剧的年代,那么《疯狂的导演》则在制造闹剧同时也解构这个时代的基本娱乐精神。

通过对电影文本的互指与自涉,《疯狂的导演》为我们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娱乐快餐,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抱着壁上观城门失火的态度。

《疯狂的导演》短评

烂片一日游

2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很差

沙画叙事...............可惜了这几个牛B的演员,看到一半没看到什么亮点。有雷无雨的故事却没有什么集中地冲突

7分钟前
  • 舞愿
  • 很差

没看出什么来啊?这是神马啊???

9分钟前
  • ______魅灬影___
  • 还行

你麻痹

13分钟前
  • 小红帽板蓝根
  • 很差

一帮蠢货!

16分钟前
  • Bob
  • 很差

我只想说:我错了-_-#

17分钟前
  • 苏且夭
  • 很差

感谢万达电影城免费赠票。

19分钟前
  • bathball·巴思柏
  • 还行

这。。是。。啥

21分钟前
  • 雏菊~velly
  • 很差

看沙画吧!

22分钟前
  • wwwmygame
  • 很差

其实还可以把,比如对电影投资与制作方关系的揶揄,对各种潜规则的嘲讽,还有片尾有点摇滚范儿的主题曲

24分钟前
  • ming6
  • 还行

看了20分钟,是在看不下去了。

29分钟前
  • 张伍可
  • 很差

还能更烂嘛?

32分钟前
  • 最大的鱼缸
  • 很差

梦想这个词儿,还真不矫情

33分钟前
  • 罗伊斯
  • 力荐

sb的导演

36分钟前
  • duran
  • 力荐

结合最近看的编剧与演员之争,其实就是个烂摊子

39分钟前
  • 隔夜凉茶
  • 较差

这个世界无比疯狂 又何止是电影圈 本片是由小见大 野心不小 但不得不说的是 涉及的人物越多 层面对普通观众来说就越难理解 银幕的背后是什么 其实揭开了并不是多么有趣 讲述的这些事 有些可能很有趣 但有些也很让人感到荒谬和丑陋 创作者想要抒发的显然不止是美好的梦想 所以要接受电影带给他们的一切

43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烂片,浪费带宽。

45分钟前
  • o
  • 很差

展现了导演拍戏前的窘况 几位腕也只是戏中戏

49分钟前
  • 三脚豹、阿来
  • 还行

好牛逼的一部科普片:用一部烂片生动解释了烂片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54分钟前
  • 奈落
  • 力荐

片子没有像评价那么无聊,得分偏低了吧,虽然片名有一定炒作成分。也许是笑点低,我笑了很多处。

55分钟前
  • ningxe
  • 还行